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re,leng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nóng, lạnh trong tiếng việt

24 541 0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re,leng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nóng, lạnh trong tiếng việt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 阮氏竣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 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re,leng” tiếng Hán đạinóng, lạnh” tiế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 汉语语言 专业号码 : 60220204 2016 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NGUYỄN THỊ THOAN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 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re,leng” tiếng Hán đạinóng, lạnh” tiếng Việt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专业 : 汉语语言 专业号码 : 60220204 导师:PGS.TS Nguyễn Hoàng Anh HÀ NỘI - 2016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阮黄英副教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结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其他个人和集体对本研究所做出 重要的贡献,均已在文中已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阮氏竣 2016 年 10 月于河内 i 摘要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的温度感觉词除了表示日常生活的温度概念意外还由 此衍生出非温度概念,其中汉语的―冷、热‖与 越南语的―nóng, lạnh‖ 是使用频 率最高、义项最多的温度感觉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通过统 计法、描写法、分析法以及语言对比等研究方法阐明汉语的―冷、热‖和越南 语中的―nóng, lạnh‖在语义、构词能力、语法功能上的异同,从而了解两国民 族的逻辑思维及心理的认知特点。据初步考察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从 语义上汉语的―冷、热‖和越南语中的―nóng, lạnh‖的本义基本一致。两者的引 伸义都由最初的生理意义衍生出心理和情感意义。汉语中的―冷、热‖引申义 一般存在对应关系,但是越南语中的―nóng, lạnh‖的词义发展却显得不对称; (2)从语法功能上两者 都是 形容 词, 即都 能够 充当 谓语 、定 语、 补语 等 句法成分。除 了具 有形容词的语 法功 能以外,汉语 的 ―冷 、热‖还活用 为 动 词 、 名 词 。 越 南 语 的 “nóng, lạnh‖却没有这样的用法;(3)从构词能力 上汉语的―冷、热‖和越南语的“nóng, lạnh‖也显得不对称。 关键词:冷;热;nóng; lạnh;汉越语言对比;多义词 ii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论文相关的理论依据 1.1 现代汉语多义词简介 1.1.1 现代汉语多义词概念 1.1.2 现代汉语多义词义项的划分 1.1.3 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形成原因 1.2 现代汉语兼类词简介 1.3 现代汉语词的构造 1.4 对比语言学理论 10 1.4.1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10 1.4.2 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及原则 10 1.5 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 11 1.5.1 温度概念 11 1.5.2 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 12 1.6 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13 1.6.1 在中国的研究情况 13 1.6.2 在越南的研究情况 15 第二章 现代汉语―热、冷‖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1 ―热、冷‖的词义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1.1 现代汉语―热、冷‖的词义描写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1.2 ―热、冷‖各个义项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2 现代汉语―热、冷‖— 词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的关系特征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2.1 作谓语的语义特征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2.2 作定语的语义特征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热、冷‖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及词类考察与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1―热‖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及词类考察与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2―冷‖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及词类考察与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 ―热‖和 ―冷‖词义衍生的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第三章 现代越南语―nóng, lạnh‖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iii 3.1 现代越南语―nóng, lạnh‖的词义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1 现代越南语―nóng, lạnh‖的词义描写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2 现代越南语―nóng, lạnh‖各个义项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3 含―nóng, lạnh‖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及词类考察与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3.1 含―nóng‖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及词类考察与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3.2 含―lạnh‖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及词类考察与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第四章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nóng, lạnh‖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词义对比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1 现代汉语―热‖与越南语 ―nóng‖词义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2 现代汉语―冷‖与越南语 ―lạnh‖的词义 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2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nóng, lạnh‖的句法、词法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2.1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nóng, lạnh‖的句法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2.2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nóng, lạnh‖的构词能力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3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lạnh‖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结 语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参考文献 16 附录 I iv 前言 1.选题理由 温度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体最基本的感觉之一。现代汉语 中的温度感觉词就是标记日常生活的温度概念及由此衍生的非温度概念的词, 其中具有最高的出现频率的汉语温度感觉词是―热、冷‖。―热、冷‖也是温度感 觉词义项最多的词。它们都具有温度义、行为义、心理感觉义、和抽象概念 义这四种类型的词义内容;都经历了―温度现象 生理感觉 心里感 觉 抽象概念‖的引申过程。 关于―热、冷‖词,汉语和越南语除了众多的相同点以外,也有不少不同 之处。两者既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作为词素去构词。两者都有褒贬义之分。 特别是汉语的―热、冷‖和越南语的―nóng, lạnh‖词的引申义在日常生活较为繁 多、活用。在实际交际中,我们都可以见到这些常用词:汉语的 ―热情、冷淡、 热门货、冷战‖ 或者越南语的 ― nóng tính, tin nóng, đầu lạnh‖等。在越南语 中表示―热、冷‖的相对应表达还有―nhiệt, lãnh, rét‖,但是―rét‖只表示温度低的 意义, 汉越词―nhiệt, lãnh‖主要当词素去构词,一般都是用来做术语,所以本 人只针对―nóng, lạnh‖这两个词与―热、冷‖进行对比研究。 作为一名汉语学习者。本人认为如果深入探索研究现代汉语―热、冷‖和 越南语―nóng, lạnh‖并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既可以进一步肯定汉语和越 南语多义词的性质,又能够正确地了解两国民族的逻辑思维及心理的认知特 点。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拟定 选择《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对比研究》作为汉语专业硕士论文课题,希望本论文能够为汉语学习者 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2.研究目的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现代汉语―热、冷‖的考察及其分析阐明―热、冷‖的语义、 构词能力、语法功能等多方面了解。从而与 越南语―nóng, lạnh‖进行对比,指 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希望论文会为学习汉语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3.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 对现代汉语语―热、冷‖与现代越南语―nóng, lạnh‖ 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综 述。 (2) 对现代汉语―热、冷‖—词以及由热、冷‖作为词素构成的词语进行语义、 结构、语法功能等多方面的考察,阐明其特点。 (3) 将现代汉语的―热、冷‖与越南语―nóng, lạnh‖进行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 4.研究方法 在撰写过程中,本论文将采取如下的研究方法: (1) 统计法:对现代汉语―热、冷‖— 词的各层词义以及由―热、冷‖构成的合 成词、成语及其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进行统计并归类。 (2) 描写法、分析法:对现代汉语―热、冷‖— 词及其构成的词语进行结构 描写和语义分析 (3) 对比法:将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nóng, lạnh‖进行对比,指出两者 之间的异同。 此外,本论文还采取演绎法、归纳法、例证法、引证法等来阐明问题。 5.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热、冷‖— 词与越南语的―nóng, lạnh‖。因为论 文所选的 只是两个词,所以,为了使论文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我们从词素、 合成词以及成语等方面去探讨其中的―热、冷‖和―nóng, lạnh‖的各层意义以及 带有―热/冷‖与―nóng, lạnh‖的合成词和固定词组的构词法、词类、语义特征和 语法功能。 语料来源 本文的语料来源: 1) 来源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2) 来源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3) 来源于报刊杂志 4) 来源于网络搜索 5) 来源于汉语以及越南语的文学作品、诗歌 第一章:论文相关的理论依据 1.1 现代汉语多义词简介 1.1.1 现代汉语多义词概念 关于多义词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年对多义词这 样定义:―多义词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或更多意义的词‖。万艺玲在《汉语 词汇教程》说:―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定义是:一个词,在不改变读音形式的前提下, 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产生于同一基础并且意义之间有密切关联的意义。 汉 语多义词的义项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多义词义项的划分,目前在语言学界 并不统一,其义项类型的叫法也存在差异。为了方便对多义词义项的认识, 本文据万艺玲《汉语词汇教程》将汉语多义词的义项分为:本义、基本义和 引申义。 1.1.2 现代汉语多义词义项的划分 万艺玲《汉语词汇教程》把多义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和 比喻义。但是比喻义是特殊的引申义,它是通过比喻而引申出来的意义,所 以本人把多义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基本义,引申义。 本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例如:―走‖最早的意义是 指―跑‖,到后面才发展出―向前移动‖等义项,但是―走‖作为―跑‖的这个本义现 在已经不常为人们所使用了。 基本义:指词在某一个时期最主要最常用的意义,其他的意义由这个意 义转化、发展出来的。词的基本义与本义并不一致,有很 多词随着时间的推 移、社会的发展,其基本义发生了变化,例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而 基本义则是―兵士‖,二者不一致。 引申义:引申义是由原词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新的意义。引申是产生多义 词的重要途径。例 如:―兵‖由本义―兵器‖引申出―军队中最基层人员(士兵)‖ 这个基本义,由这个基本义又可以引申出―军人、军队‖和指―军事或战争‖的义 项用法。 1.1.3 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形成原因 在明确了什么是多义词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多义词产生的原因, 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多义词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各种客观的 事物不断地认识而接触,但人们的记忆能力有限, 记住所有认识到的事物, 实际上是很难的。人类利用自己的认识能力来克服记忆的限制,因此,假如 对于甲乙不同的事物发现它们之间联系的部分或共同点,用指 ―甲‖事物的词 语再来指―乙‖事物,这个现象使单一词语增加意义并促进其发展。据张 莉 《现代汉语一词多义成因论析》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一、语法功能变化带来一词多义结果 自古至今,词类活用都是汉语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同时它对词产生多义 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词类活用是突破常规语法功能对词加以运用,其目 的在于补足表义需求或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当该临时语义表达需求成为语 言的普遍性表义需求,且这种活用又能够很好地补足这种需求时,它会由临 时用法而固定下来,使得一词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成为多义。譬如:―热‖ 是动词时意思就是―使热、加热‖;―热‖是名词时意义有―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 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和―生病引起的高提问‖这两个义项;―热‖是形容词时有 ―温度高‖、―情意深厚‖、―受很多人欢迎的‖等义项。 语法对一词多义的另一个作用体现在词的转化上,蒋绍愚先生曾谈到:转 化―是通过语法变化的手段产生新义,即:使一个词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使它改属另一个词类,从而也就使它的词义发生改变。由转化所产生的新义, ① 其词性一定是与旧义不同的‖ 。由转化而形成的多义词也极为常见,如―保管、 编辑、编导、编审、裁判、采购、导演、调度、翻译、护卫‖等等。 二、修辞语用促生一词多义 ① 蒋绍愚,《古代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227 页 语言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都是由语用促生的,一词多义也不例外。修辞 语用,即为追求更好的语言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 选择与加工的活动,对一 词多义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通感和委婉。 (一)比喻 比喻,以联想为心理基础,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相似性联系,目的在 于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或 深刻地揭示事理。它对汉语一词多义产生具有极重 要的影响作用。比喻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张艳玲《论比 喻的分类及其结构形式》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 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譬如: 汉语中―热‖的 一个以引申义是表示感情深厚,热情的,这是由隐喻而来的,譬如:热情、 热恋等。 (二)借代 借代,是人们语言运用中根据事物间相关性的联系,用指称某物或某现象 的词来代指与其相关的另一个事物或现象,目的在于突出特点给人以深刻印 象。它也是汉语 中对一词多义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于 词的借代义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于对所借和所代两种事物间联系的认识或 相关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含借代义的现代汉语多义词很常见,如,―便衣、 丹青、饭碗、烽火、箱底、小灶、烟火、揭幕、插脚、低头、红脸、掌印、 落槌、香火、笔头儿、春秋、后宫、拳脚、斜眼、正房‖等等。 (三)通感 人的视、听、嗅、味、触五 种感官虽各司其职,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彼此相通、互相影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即对 一个感官的刺激也引起其他感官产生相应而 不同的反应。它又是一种心理现 象,因为大脑相应部位的神经细胞之间发生共鸣和联想。这正说明生理和心 理是不可分的。一种刺激可同时激起多种感官的不同的感 知,在大脑中引起 共鸣,于是,颜色似乎有了深度,声音产生了形象,气味也有了锋芒。人类 感官的这种通感的作用构成了人们认知事物又一生理和心理基础,这一 过程 反映在语言的创造和运用中,产生了被称为通感隐喻的语言现象‖。 通感的存在使得一些词在表示某感官感觉义的基础上,又可被用于表示其 相关的感官感觉,其运用结果便是使词产生多义。如:―冷嘲热讽‖是指用尖 酸刻薄、辛辣的语言对别人进行讽刺。―嘲‖和―讽‖都是需要通过听觉感知的, 却用表达触觉感知的―冷‖和―热‖来修饰,是触觉向听觉投射的典型表现。如: 难怪生发于中国艺术博览会开幕之前的议论至今依旧沸沸扬扬,贬之,褒之, 亦贬亦褒之,甚或冷嘲热讽之……。(转引:《现代汉语触觉形容词研 究》)。 三、委婉与避讳 委婉与避讳是一事的两面,生活中有一些事或物在人们看来是欠雅或难言 的,不便于直接表达,但又确有语言表达需要,出于避讳人们往往将其变换 为一种较为婉转 的说法加以表达。委婉与避讳经常体现在与死亡、便溺、性 等相关的词语上。语言中通常是采用一些表其他事物的词语来附带表达需要 避讳的词语所承载的语义,这 些词原有的意义与所被赋予的委婉义共同存在, 就会使得词成为多义。比如:―方便‖本义是便利,但是 ―方便一下‖意义就是 去厕所一下,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委婉表达方式。 1.2 现代汉语兼类词简介 关于兼类词内涵的界定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 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例如: 现代汉语的―报告‖一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1) 报告写得好 。(―报告‖是名词) (2)向上级报告。(―报告‖是动词) 判定兼类词有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必须是同音同形的词。也就是说,兼类词一定是同音同形词,但 同音同形词不一定就是兼类词。 第二:意义必须紧密联系。这是兼类词的必要条件,不满足这个条件的 就不是兼类。 第三:具备两类或者多类词的主要语法特点,也就是要兼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词性。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兼类应该具有经常性。词的兼类应该具有经常性的特点,也就是说, 一个词所兼有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应该是稳定的,固定的,而那些临时 性的词的活用现象则不能看作是词的兼类。下面就结合例子来具体的看一下兼 类词的辨析。 例(1):电视中播出了一则报道 ..,是由新华社记者报道 ..的。 例(2):他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对所有的情况都已经了 .如指掌。 我们先来看例(1)中加点的两个―报道‖,首先,它们是同音同形的,而且两 个―报道‖的意义上也有紧密的关系,同时一个为名词,一个为动词,而且词的 特性也是稳定的,永久性的,所以说例(1)中的―报道‖就属于兼类词。我们 再来看例(2)中的两个―了‖字,两个字同形,但是第一个―了‖很明显是读―le‖, 而第二个―了‖读―liǎo‖,所以例(2)中的―了‖是个同形异音的词,它不可能成为 兼类词了。 1.3 现代汉语词的构造 词不是语言中最小的语法单位,它是由词素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的。 这一部分我们简要了解一下汉语词的构造情况 一、 词与词素的区分 词素也叫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所谓―最小‖的是指再分析就 没有任何意义了。如 ―咖啡‖, ―咖‖ 没有意义, ‖啡―也没有意义,―咖啡‖不能 再分析了, 所以―咖啡‖是词素。 词和词素区分有很大的差别。第一是,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 位,而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比如:―衣服―是一个词,包括 ―衣‖ 和―服‖两个语素。第二是,词能够在句子中独立运用,词素却不能。比如: ―衣服‖一词能在句子中独立运用,如 :―衣服都洗干净了‖。但―衣‖和―服‖却 不能。第三是,词素的意义不能再分割,词的意义能分割。比如:―葡萄‖里 的―葡‖没有意义, ―萄‖也没有意义。所以―葡萄‖是最小的的有意义的语言成 分,是词素。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一般称为单纯词,由两个及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称为 合成词。 例如:―大、长、 仿佛、咖啡、天、书‖等都是单纯词;―大人、天 气、健康、经验―等都是合成词。 (1)组合法 由词根加词根构成词的方法就是组合法,这是构成词的主要方法。表达 主要意义的词素就是词根。词根和词根的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 结构关系组合在一起。主要的结构关系包括: 主谓关系:如 ―地震、心疼、胆小‖ 动宾关系: 如―放心、下班、留神、走路‖ 偏正关系:如―小人、白菜、雪白、天气、丰收‖ 并列关系:如―开关、窗户、贫穷‖ 动补关系:如―提高、纠正、展开‖ 重叠关系:如―刚刚、渐渐、爸爸‖ (2)附加法 在介绍附加法之前,先来了解几个概念:词头是指在词根前的虚词素,也 叫前缀;词尾是指在词根后的虚词素,也叫后缀。附加法就是在词根前后加 上词头、词尾构成词的方法。下面是主要的磁头、词尾:第–;老–;初–;– 子;–儿;–头。例如:―第二、老虎、老大、初三‖等。除了这些标准词头、 词尾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类似词头、词尾的定位词素,一般把这类词素叫作 类词缀 ,比如: 可:可爱、可怜、可怕、可喜 者:记者、作者、前者、读者 家:作家、画家、音乐家、政治家 这些词素还保留着一些实在的意义,所以还不是完全的词缀 1.4 对比语言学理论 1.4.1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 最早提出来的。他使用的术语是 contrast ivelinguistics,这一术语已被语言学界所 接受。 许余龙给对比语言学下一个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 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 ② 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比语言学是语 言学的一个分支,说明对比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 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这将对比语言学与 一般的描 写语言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的任务通常是对某一种语言加以描述。对比语言 学是共时的对比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 阶 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这也把对比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区分开来。 第四,对比语言学研究和描述语言学之间的不同之处,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 础上的不同。 1.4.2 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及原则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对比语言学正处在形成、塑造自己的过程 中。它的对象、范围、概念、术语机制还没有完全定型, 它 还没有彻底制定出 自己的研究方法。我们认为, 对比研究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 以下几种方法及原则。 (1)共时对比原则 ②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年,4页 10 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 必须坚持共时原则, 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 进行对比。 (2)同语体对比原则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 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 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要把书面语和口语区分开, 书面语同书面语 对比,口语同口语对比, 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3)理论对比与应用对比相结合的原则 对比研究可以是理论性质的, 也可以是应用性质的。其中, 应用对比研究主 要是为外语教学服务的, 因此, 对比的过程与描写力求简易、实用, 便于教师与 学生使用。同时, 理论对比研究应密切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外语教学大纲。 (4) 数量统计法在以往的语言研究中, 人们只注重对语言现象的质的描写, 而没有量的分析。在涉及某种现象的语体修辞特征及涉及某种语体的语言材料 的使用时, 提不出定量的分析, 往往只凭主观印象, 缺乏客观依据, 很不科学。 1.5 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 1.5.1 温度概念 温度是物质世界中最常见的客观现象之一,对于温度现象各学科领域都 有越来越全面的研究和认识,如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不同 学科对温度现象研究的角度不同,对温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物理学上的温度概念:―温度是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作热接触时决定 热流方向的该物体的一种性质:热量从较高温度区域流向较低温度区域; 它 可以根据一种材料或仪器的某种合适性质,利用经验温标或者绝对温标来量 度‖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 在物理学上,温度作为用来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是物体内 部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物体冷热的内在根据。 心理学上的温度概念:―人体的单纯皮觉有四种:触觉、温觉、冷觉、痛 觉,各由其觉点发出,皮肤温度是热力获得与丧失的平衡,皮肤获得外物的 11 热力起温觉;丧失热力起冷觉。温觉和冷觉有时合称为温度觉,但两种感官 的位置和构造显然不同。概而论之,温点只对于温刺激生温觉,凉点只对于 刺激生凉觉,而温觉与痛觉混合而成的新觉叫做热,凉觉与痛觉合而为冷。 身体各部分怕热和怕冷的程度并不相同。 温度感觉可由外也可由内刺激。由外刺激,或使温凉物体与皮肤接触, 或用射热,或与冷体接近而不接触,或假芥子、胡椒、酒精、薄荷等物的活 动。由内的刺激多生于热病中机体的变化,或由极端恐惧,过分羞恶诸情绪 而起。‖张耀翔 —《感觉心理》 日常生活中的温度概念: 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计|室内~︱室外~。‖ 《现代汉语词典》 日常生活中的温度概念是一种常识性的概念,它反映人们对温度现象的 一般认识,虽然与自然学科中的温度概念有关系,但是却没有那么强的科学 性,而是既指生活中的动温度现象, 又表示人们对温度的感觉,与各种生活 经验联系密切。比如:受关注 较多的事物现象往往都很―热‖。可见,日常生 活中的温度概念不仅能表示温度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衍生出了很多非温度的 概念。 1.5.2 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 语言学中温度词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温度概念,所以它们既可以标记温度 的现象又可以标记温度的感觉,还能够标记由温度概念衍生的许多非温度范 畴。因此它们被称为温度感觉词。对温度概念的标记,可以是词素,如:―暑、 寒‖;可以是词,如:―冷、热、温暖‖; 可以是词组,如:―凉风习习‖;还可 以是句子,如:―热极了‖。 根据在词群中的地位、作用的不同,我们将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分为基 本温度感觉词和一般温度感觉词两大类。基本温度感觉词有四个:―冷、凉、 温、热‖,它们反映了人们对温度概念的基本认识,是构成温度感觉词群的基 础。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里的《频率最高的前 8000 个词词表》,―热‖的 12 频序号是 551,―冷‖的频序号是 628,―凉‖的频序号是 2240,―温‖的频序号是 3939,可知―热、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单纯词的―冷、凉、温、热‖发展到现 代汉语中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它们不仅被用于表示温度概念,还被 频繁地用于标记有温度特征的事物现象。如:―凉饮、热恋‖等,更被多用来 指由温度感觉而生的心理感觉或其他感觉,如:冷淡、热情、温和、冷脸子‖ 等。一般温度感觉词有的是对基本温度概念进一步细分,如:―寒冷、热乎、 凉爽‖等,有的是基本温度感觉词在非温度义上的构词结果,如:―冷淡、热 门、温习、冷清‖等。 1.6 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1.6.1 在中国的研究情况 温度感觉词在日常生活使用频率较高。虽然词汇数量不多,但关系比较 复杂。在中国,关于温度感觉词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隐喻化和语义特 征分析上。无论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 相关的研究都能指出这一类温度感觉 词的特点。其中特别针对―热、冷‖两个词的义项进行义征分析和描述。比如, 张媛在(2012)《以温度形容词为例浅谈对隐喻的认识》—文中,作者通过 对比俄汉两种语言中温度形容词的隐喻来浅谈对隐喻的认识。俄汉语温度形 容词的概念隐喻主要与以下范畴有关:色彩、人的性格、情感和人与事物的 活跃程度。 王新玲《现代汉语触觉形容词研究》—文中, 作者在总结前人对感觉词 的研究基础上, 对基本触觉形容词的义项进行义征分析和描写 ,概括触觉形 容词意义衍生的大致规律并指出触觉形容词的隐喻有通感式隐喻和其他类型 的隐喻。刘蕾 《汉语肤觉温度词词群的语义认知》—文中,侧重研究了温度 复合词语义场的变迁与句法功能,从而阐明温度词的语法与语义特征的关系。 作者根据汉语语义构成规则,分析温度词中两个语素的语义以及关系,得出 复合词两个语素间语义的紧密程度不同,分为语义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 任晓艳《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研究》对温度感觉词群进行语言学界定的基础 13 上,以―冷、凉、温、热‖四个基本温度感觉词为纲,从义系、词族和语义场 三个角度,总结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的性质特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 理论解释词义的成因,最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汉语温度感觉词与英语、日语、 韩语温度感觉词的跨语言比较,寻找人类语言中温度感觉词的共同之处和个 性特征。 温度词作为形容词的句法研究,目前没有论文表明学者专门以此为研究对 象,但不少论文都有分散涉及。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从 认知角度对于温度形容词量的等级考察以及形容词的动态性研究中,提出动态 形容词概念。刘蕾 《汉语肤觉温度词词群的语义认知》—文中研究单音节温度 词的语义及句法功能,指出单音节词在温度场下作谓语的语义特征以及作定语 的语义特征。 目前对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的研究比较多,存在的研究为本文对现代汉语 ―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对比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内容和思路。但是客 观地看,目前的研究对温度感觉词中有些部分没有充分展开,有一定的局限 性,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目前我们尚未见到专门针对现代汉语―热、冷‖研究的文献: - 缺乏深入考察并研究现代汉语―热、冷‖所存在的各个义项。本人通过词典中 的―热、冷‖各个义项与其他各种语料源结合起来考察出现代汉语―热、冷‖词义 网。 - ―热、冷‖各个义项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所存在的研究还不够充足。本人从认 知语言学角度,以及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形成原因理论上进一步深入解释―热、 冷‖各个义项演变的过程与形成的原因。 - 目前已经有对含温度语素合成词的语义研究,但还不多,而且尚未见到研 究―热、冷‖作为词素的构词能力,以及词类考察与分析的文献。本人通过统 计法、分析法指出合成词中―热、冷‖当作词素去构词的每一条义项比例,合 成词中―热、冷‖的语法功能。从而阐明―热、冷‖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征。 14 (2)已经存在一些温度感觉词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对现代汉 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对比研究的文献。本人从语义、语法等角度 来进行对比,从而指出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6.2 在越南的研究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所能收集到的资料中,没有关于越南语专门对现代越 南语温度感觉词尤其是具体的温度感觉词 ―nóng, lạnh‖的任何研究。越南从事 汉语学习者及研究工作者中, 也没有人曾经写过与此有关的论文。这也是本 人撰写论文时搜集参考资料的困难所在。 小结 一词多义是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词形的有限性和语义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决定了语言不可能 赋予 每个不同的词义以一个不同的词形;这种矛盾关系在语言中通过一词多义方 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人类的新认识总是以原有的认识和已有的词为基础, 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的各种关联、认识上的相互关系,使得选择原有 的表达旧有词义的词 形来表达具有联系的新的词义成为可能。 现代汉语的―热、冷‖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基本温度感觉词,它们具有核心地 位和重要作用,反映了人们对温度概念的基本认识,体现了温度感觉语义场 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温度感觉词群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发现现代汉语的―热、冷‖与越南语的―nóng, lạnh‖的语义极语法特 点,本文将采用语言对比方法以指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进一步 突出现代汉语以及越南语的温度感觉词的语义及语法特点。 15 参考文献 汉语参考文献 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2.陈健祥,《汉语温度域词语―冷‖和―热‖的概念隐喻研究 》,长沙大学学报, 第 26 卷第一期,2012 年 月 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何成 ,《新华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 何宝璋,《谈 ―有(一)点儿+ 形/动‖的语义及语用功能》 6.黄伯荣 ,《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侯寒江、麦伟良 ,《汉越词典》,商务印书馆 , 2002年 兰纯,《认知语言学与 隐喻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年 10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 11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2010 年 12 李恩江、贾玉民,《 说文解字译述全本》,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 年 13 李卫清,《多义词词义的演变及动态建构》,常州工学院学报,第 25 卷 第三期,2007 年 月 14 李芳菲,《关于―的‖字偏正结构的思考》,吉林师范大学 15.刘凯,《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年第 期 16 卢华岩,《句末―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认知模式分析》发表于 2010 年 月 日 聂艳婷《―热、暖和‖和―冷、凉快‖的比较分析》语言应用研究 17 潘文国、谭慧敏著,《对比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8 任晓艳,《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大学, 2006 年 19 苏新春,《现代汉语组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年 16 20 苏新春,《现代汉语造句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年 21 身汝磐、赵王玲 ,《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年 22 万艺玲,《汉语词汇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3 王新玲,《现代汉语触觉形容词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0 年 24 武忠定,《越南语核心词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2, 博士 2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6 张寿康、林杏光,《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商务印书馆 , 2002年 27 张嫒,《以温度形容词为例浅谈对隐喻的认识》,科技视界,第 12 期, 2012 年 月 28 张白领,《形容词在―A 着‖结构中的句法语义特征》,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第 28 卷第一期,2009 年 月 29.张莉,《现代汉语一词多义成因论析》河北大学学报,2008 年第 期,第 33 卷 30 张国宪,《性质形容词重论》,世界汉语教学,2006 31 郑怀德、孟庆海,《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 年 32 周卫华、 杨锦如,《说―热+X‖结构》,修辞学习,2009 33 袁晖,《现代汉语多义词词典》,书海出版社,2002年 34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年 35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年 36 尹琪,《形容词句法功能研究述评》,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2013 年 10 期 37 岳 中 奇,《―的‖的有无与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语义差异》第 卷 ,第 期, 2002 年 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38 许瑞娟、张玉婷《越南语四音格词的文化内涵阐释——以动物类、人体部 位类、颜色类四音格词为例》,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39.《现代汉语与越南语的构词法对比》,百度文库网 17 越南语参考文献 Cầm Tú Tài-Nguyễn Hữu Cầu, Ngữ nghĩa học Tiếng Trung Quốc, nhà xuất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2013 Lê Đình Tư & Vũ Ngọc Cân,Sự biến đổi ý nghĩa từ, Nhập môn ngôn ngữ học Hà Nội, 2009 Nguyễn Lân, 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Việt Nam, nhà xuất văn học, 2014 Nguyễn Lân,Từ điển từ ngữ Việt Nam, NXB Tổng Hợp TP Hồ Chí Minh,2000 Trần Mạnh Tường,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văn hóa thông tin,2012 Trương Khắc Giới, Lê Khắc Kiều Lục, Từ điển Việt-Hán ;Hán – Việt, NXB lao động, 2011 Đỗ Hữu Châu,Từ vựng ngữ nghĩa tiếng Việt,NXB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2007 Hồ Lê,Vấn đề cấu tạo từ tiếng Việt đại, NXB Khoa Học Xã Hội, 2003 18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NGUYỄN THỊ THOAN 现代汉语“热、冷”与越南语 nóng, lạnh 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re,leng tiếng Hán đại “ nóng, lạnh tiếng Việt LUẬN... 现代越南语 nóng, lạnh 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iii 3.1 现代越南语 nóng, lạnh 的词义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1 现代越南语 nóng, lạnh 的词义描写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2 现代越南语 nóng, lạnh 各个义项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điển từ ngữ Việt Nam, NXB Tổng Hợp TP Hồ Chí Minh,2000 Trần Mạnh Tường,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văn hóa thông tin,2012 Trương Khắc Giới, Lê Khắc Kiều Lục, Từ điển Việt -Hán ;Hán – Việt, NXB

Ngày đăng: 22/03/2017, 16:53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