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ạm vi và phân loại của liên từ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16 1.2.1. Phạm vi ... Cách dùng liên t ừ có đ ố i chiếu với t ừ “và” trong tiếng Việt 6 8 3.4.Đối ...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các vấn đề, các hiện tượng ngừ pháp hoặc các phạm trù của các ... liên từ “ # ; í f l ; M ” này, tìm ra các mô hình câu có từ tương đương của tiếng V iệt ...
Trang 1黄梅芳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CÂU LIÊN ĐỘNG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TIẾ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汉语言理论 专业号码
2012 于河内
Trang 2HOÀNG MAI PHƯƠNG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CÂU LIÊN ĐỘNG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TIẾNG VIỆT
Trang 3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5
1.1.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概说 5
1.2.现代汉语连动句的研究综述 5
1.2.1.现代汉语连动句研究的现状 5
1.2.1.1.连动句的存废 6
1.2.1.2.连动句的命名之争 9
1.2.1.3.连动句的范围之争 10
1.2.2.现代汉语连动句的概念、语法特点 15
1.2.2.1.连动句的概念 15
1.2.2.2.连动句的语法特点 15
1.2.3. 现代汉语连动句与其它语法结构的区别 18
1.2.3.1.连动句与复句和紧缩复句的区别 18
. . . .连动句和兼语句的区别 18
1.2.3.3.连动句式与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式的区别 19
1.2.3.4.连动句式与偏正短语(状中式)作谓语的句子的区别 20
1.3.越南语连动句概说 21
1.3.1.越南语连动句的语法特点 24
1.3.2.越汉连动句语法特点之比较 27
小结 28
第二章: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的句法结构对比 29
2.1.汉越连动句“S + VP1 + VP2”的结构对比 30
2.1.1.现代汉语连动句“S + VP1 + VP2”的结构分析 30
2.1.1.1.连动句“S + VP1(单动)+ VP2” 30
2.1.1.2.连动句“S + VP1(动宾结构)+ VP2” 33
2.1.1.3.连动句“S + VP1(动补结构)+ VP2” 36
Trang 42.1.1.4 连动句“S + V1 + 着/了/过 + (O)+ VP2” 39
2.1.1.5. “S + VP1(重叠式)+ (O)+ VP2” 的连动句式 41
2.1.2.现代越南语连动句“S + VP1 + VP2”的结构分析 42
2.1.2.1.连动句“S + VP1(单动)+ VP2” 42
2.1.2.2.连动句“ (动宾) ” 43
2.1.2.3.连动句“S+ VP1(动补)+ VP2” 46
2.1.2.4.连动句“S + VP1 (动词 + 助词)+ VP2” 48
2.1.2.4.连动句“S + VP1 (重叠形式)+ VP2” 50
2.1.3. 汉越连动句“S + VP1 + VP2”的结构对比 51
2.2.汉越连动句“S + VP1 + 不/没 + V2”的句法结构对比 53
2.2.1. 现代汉语连动句“S + VP1 + 不 + VP2”的结构分析 53
. . . .连动句“S + VP1 + 不 没 + VP2” 53
2.2.1.2.连动句“S + V1 + 着 + (O1)+ 不/没 + V2” 55
. . . . 连动句“S + V1 + C + 不 没 + V2” 56
2.2.2.越南语连动句“S + VP1 + không/bất + VP2”的结构分析 57
2.2.2.1.连动句“ không/bất + VP2” 57
2.2.2.1.连动句“ không/bất + V2” 58
2.2.3.汉越连动句“S + VP1 + 不 + VP2”的结构对比 59
2.3.汉越连动句“S + 有 + P1 + VP2”的句法结构对比 60
2.3.1.连动句现代汉语“S + 有 + P1 + VP2”的结构分析 60
2.3.2.现代越南语“S + 有+ P1 + VP2”连动句的结构分析 62
2.3.3.汉越连动句“S + 有+ P1 + VP2”的结构对比 64
小结 65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的语义关系对比 65
3.1.汉越连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66
3.1.1.现代汉语连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66
3.1.1.1.施事主语连动句 66
Trang 53.1.1.2.受事主语连动句 67
3.1.1.3.施受主语连动句 68
3.1.2.越南语连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70
3.1.2.1.施事主语连动句 71
3.1.2.2. 受事主语连动句 72
3.1.2.3. 施受主语连动句 73
3.1.3.汉越连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对比 74
3.2.汉越连动句中 VP1 和 VP2 之间的语义关系对比 74
3.2.1.现代汉语连动句中 VP1 和 VP2 之间的语义关系 74
3.2.2.越南语连动句中 VP1 和 VP2 之间的语义关系 84
3.2.3.汉越连动句中 VP1 和 VP2 之间的语义关系对比 90
小结 94
结语 95
参考文献 96
Trang 7前言
1. 选题缘由
在任何语言里面,句子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它不但表达完整的意义而且能进入交际过程中。新时期,语言的句型研究及动词次类研究受到了十分重视。汉语属于分析性的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汉语句子里面的两三个动词可以连用,构成连动式而无限定。从此形成了很多特殊句式而西方语言没有那样的句式。
连动句式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常见的句式。随着特殊句式的发展和深入,连动句的研究也得到了语法学界的重视。从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的角度来看,连动句对学习者是相当复杂,不容易掌握。
因历史、地理、社会等客观因素而汉语与越南语有多相同之处。虽然越南语里面没有像汉语的连动句,但是它也有表达连动意义的句式并且结构与现代汉语里的连动句比较接近。从对越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连动句动词结构连用的特点容易得到教材和教师的强调与强化,但连动句的两个动词除了表示动作连续发生的含义之外,还存在较为复杂的语义关系,如状态、手段、条件等。教材对这些复杂语义关系的总结与解释过于简单,因此越南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连动句过程中经常发生了偏误。若能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连动句并将它与越南语连动句对比研究,指出两者的异同会有利于汉语表达。
因上述几个理由,本人决定以《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对比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课题。
2. 研究范围
Trang 8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对现代汉语连动句进行界定、分类和重新定义,然后加深了解现代汉语连动句的语法特点,辨别现代汉语连动句与其它同形结构。最注重研究现代汉语连动句各组成成分的句法结构及其语义关系。此外,本文的重点就是对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进行考察,然后把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来揭示两者的异同。
3. 研究目的
本文的最终研究目的是加深对现代汉语连动词的了解。具体是:
第一,弄清现代汉语连动句的特点、句法结构及其语义关系。
第二,指出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两方面的异同。 第三,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汉越互译与研究工作中,对越汉语学习者提
一, 句法、语义分析法:对现代汉语连动句进行结构分析,语义分析。
Trang 9(二)越文:Nguyễn Quang Sáng “Chiếc lược ngà”, Thanh Tịnh “Tôi đi học” ,Nguyễn Công Hoan “Bước đường cùng” “Đồng hào có ma”, Ngô Tất Tố “Chị Dậu” ,Nam Cao “Chí Phèo” “Sống mòn” “Đôi mắt”, Hồ Chí Minh “Tuyên ngôn độc lập ”
另外,例句还选用其他越南现当代文学小说作品、网络、语法书、相关学位论文、笔者记录的相关生活语言、笔者按照汉语、越南语语法规则所造的少量例句等作为论文研究的语料。
Trang 10VP:动词性短语
O:宾语
C:补语
n:次数
Trang 11第一章 绪论
1.1.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概说
动词谓语句是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主要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汉语使用过程中,动词谓语句最常见。动词单独做谓语,或者它们前头加修饰语,后头加补语、宾语或其他成分,全都是动词谓语句,例如:
(1)奶奶来了。
(2)我买了两本汉语教程。
(3)他给我一百人民币。
例 1,“来”单独做谓语,例 2,“买”带有 “两本汉语教程”一个宾语,例 3,谓语动词“给”后面是双宾语。
动词谓语句的谓语可能由两个动词(动词短语)以上构成的。根据句子里面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连动句和兼语句。例如:
(4)爸爸明天坐飞机去上海。
(5)我托你从北京给我寄回本书来。
例 4 是连动句,例 5 是兼语句。两种句式的谓语都有两个动词短语构成的。因为本论文以连动句为研究对象,所以这里只举些例子,下文还要分别讨论这两种句式。
1.2.现代汉语连动句的研究综述
1.2.1.现代汉语连动句研究的现状
Trang 12连动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汉语句型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连动句在汉语中古已有之,据考证,最早在甲骨文、金文和秦简等原始汉语中就存在两个动词连用的形式(彭育波,2004)。这种结构从上古保存至今,其形式还没发生大的变化,从此可见动词连用形式在汉语中有强大的生命力。
动词连用形式的结构与语义关系非常复杂,又因其谓语中出现两个动词的特殊性,所以用传统的语法分析法很难确定其类型。另一方面,汉语中动词结构连用不只构成连动式而可能构成其他的语法结构如:并列、动宾、偏正、动补、兼语等。从而产生了连动结构与其他语法结构的划界问题。因此,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王力先生(1954)提出递系式和紧缩式以来,连动式这种汉语所特有的句式也引起了各个语法学家的广泛注意与多方位研究。这些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胡附、文炼先生(1955)认为在句法上有没有必要把“连动式”单独归为一类,并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连动式指的是“动作的连续”而不是“动词的连用”,如
Trang 13果动词代表的动作是没有实现的,这时还算不算“连动”?第二,连动句里后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出现时,前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另一种动作已不存在,那么后一个动作出现,前一个动词仍然存在时算不算“连动”?我们认为,连动式指的是“动词连用”而不是“动作连用”,虽然动作连续发生的语义关系是连动式的典型原则,但是大多数连动句表示的并不是连续发生而且是同时或相间发生。因此,并不存在两位学者的两种疑问。
沈开木(1986)分析了连动式的构成条件,根据三点理由将连动式划为“特殊的联合关系”:
1.连动句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直接成分,这一点同联合关系相同。他同时指出
“同位关系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直接成分”。实际上,兼语、偏正等都可以由两个以上的直接成分,所以据此将连动式化为联合关系理由不充分。
2.连动加上主语并跟语调构成连动式后,在它的直接成分之间加上停顿,就成为所谓“联合关系复句”的连贯复句,如:“他吃了饭出去”一类的句子可以换成“他吃了饭,出去”
3.联合关系表达的意思可以有所侧重,这点与连动式相同。
针对沈开木的意见,我们认为连动式与联合式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第一,连动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动词顺序不可互换,如:上街买菜、开车上班等,更改顺序后或不成句,或意义有所改变。联合式一般没有时间概念,如:读书写字、唱歌跳舞、喝酒打牌等。联合式一般可以改变顺序而意义没有改变。
Trang 14第二,连动式语义关系一般都有所侧重,大多数以第二动词结构为语义中心;联合式多为抽象对举,一般不分主次。
因此,沈开木把连动式划为特殊的联合关系的观点没有说服力。
另一位主张取消连动句的语言学家张静(1980)认为连动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杂烩”,不利于揭示句式的本质。因此根据形式和意义结合的标准把连动句的几种类型分别归入其他类型的结构之中,如:联合结构(承接、重复),偏正结构
(状中、述补),复句(包括紧缩复句)和动词性形式。
相对于连动式取消派,承认连动式合法地位的语法学家占大多数。
朱德熙(1985)认为:“连动式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也不是述宾、述补、偏正等关系,归不到已有的任何一种句法结构类型里。”
吕叔湘(1979)认为:“自从连动句出现在语法著作中以来,一直有人要取消它,也一直没有取消得了。要取消它,因为总觉得这里有两个或更多句子成分;取消不了,因为典型的连动式很难从形式上决定其中哪一部分是主体,哪一部分是从属… 看样子连动式怕是要终于赖着不走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要给它划定界线。凡是能从形式上划成别的结构的,就划出去。留下来的,尽管有的能从意义上分别两部分的主次,还是不妨称为连动式,同时说明意义上的主次。”
我们认为,朱德熙和吕叔湘对连动句的意见都从汉语实际出发,非常有说服力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证明连动句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独立地位:
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王力在《汉语语法史》中已指出,“大概在原始汉语里就有了这种形式”。上面所述,甲骨文、金文和勤俭中都存在连动结构,且两个动
Trang 15顽强 的生命力,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二、从构词的角度来看,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连动结构是复合词的构造模式之一。如饶勤(1993)指出,现代汉语语素和语素之间有联合、偏正、支配、补充、陈述、连动等关系。彭育波(2004)按照饶文的标准,并考察出 280 个连动式复合词,在六类构词方式占 0.9%,并指出“连动构词、连动词组、连动句、连贯复句都反应了连动结构方式在汉语各级语法单位中的存在”。
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连动句取消派的声音渐趋微弱,占学界主流的意见开始承认连动式在汉语中的独立地位,但在连动式的名称、范围和界定上仍然存在分歧。
1.2.1.2.连动句的命名之争
大部分学者们都承认了连动式的独立性,但是涉及到确定名称的问题,每位又揭示不同的观点,具体如下:
吕平(1958)定义为“一个句子里可以有不止的一个谓语,叫做“复杂谓语”,这是认为一个句子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张志公主编的《汉语》课本称动词连用为“谓语的连续”和“谓语的延续”(兼语现象),同时归入复杂谓语。“谓语的连续”即一个谓语接着一个谓语,两个谓语在语义上有联系。吕叔湘、朱德熙(1951)也用“复杂谓语”,但看作一个谓语:“一个谓语里包含两个或两个或更多的动词”。
王福庭(1960)主张将“连动式”改为“连谓式”,认为“连用的两段是谓语和谓语的组合”。“连谓式”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且包含“连动式”。
Trang 16朱德熙(1982)也称“连谓结构”,但他特别注明“谓”是“谓词”不是谓语,即认为是一个谓语而不是两个谓语,“连谓”只是谓词的连续。他把介词结构和形容词性词语看作是“连谓”结构的一部分。
黄伯荣 、廖序东(1991)采用“连谓句”的名称。
反对“连动式”而提倡“连谓式”的学者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连动式不仅是动词结构的连用,还包括主谓结构、形容词结构等与动词接构的连用。
2.连动式是两个动词分别作谓语,而不是两个动词合在一起作谓语。
张志公、吕叔湘、丁声树等都采用“连动式”的名称,认为连动式只有一个 谓语,这是目前比较通行的看法。张志公对连动式的定义侧重于“连续的动作”或“有因果关系的连续动作 ”,吕叔湘提到连动式“两个或更多的动词属于一个主语”。陈建民
(1986)也采用连动式的名称,但认为是两个谓语,连用的各段谓语可以分别为连着主语单说。
我们认为,应该承认“连动式”的提法,因为连动结构不是一种句法结构,还是一种构词方式。在句子里面,它不仅可以做谓语,还可以做定语、主语、宾语等。虽然连动句中也包含形容词结构和主谓结构等其他结构,但大多数语法学者已经接受连动式的说法。
1.2.1.3.连动句的范围之争
关于“连动句”的范围,以往各家虽然众说纷纭,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进行加以分析。
Trang 17一、赵元任对连动句的界定
1948 年,赵元任在《国语入门》根据第一个动词结构的意义将连动式分为以下 7种主要类型:
二、吕叔湘对连动句的界定
吕叔湘(1951)将包括两个或更多动词的谓语称为“复杂谓语”,并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分出主次、轻重的,一类是分不出主次、轻重的。后一类复杂谓语,吕叔湘在 1953 年出版的《语法学习》中称为“连动式”。结合《语法学习》中对连动句的规定,吕叔湘对连动句的界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连动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连用的格式,不包括动词结构与介词结构的
连用;
Trang 182. 连动式里的两个动词结构必须共同一个主语;
3. 连动式里的两个动词结构在意义关系上不是“联立的”,如“吃饭穿衣”、“大
吃大喝”等两个短语是“联合式”不是“连动式”;两个动词结构在意义上无主次、轻重之分。
三、张志公对连动式的界定
张志公(1953)对连动式作了这样的论述:“前一个动词代表先做的动作,后一个代表随后做的动作。这样几个动词组合成的结构叫做“连动式”。连动式结构里的两个动词可以不受虚词的修饰,直接联缀起来。如果中间用虚词,一般只能用表示时间连续的副词,如“就、便、再、一、然后、随即、马上、立刻等”;“有的连动句不仅表示一般的连续动作,并且可以有因果关系的连续动作:前一个动作是因,后头的动作是必然发生的果。这种连动式利得两个动词中间也可以不用虚词,要用表示必然关系的副词”,如“一定、于是、就”等”,如:
(6)他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笑起来的。
Trang 19由此可见,张志公对连动式范围也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连动式不包括介词结构与连动句结构的连用
2.连动式两个动词结构在意义上是连续的,有的是时间上相连,有的是事理上因果相续。
3.连动式的两个动词结构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
4.连动式的两个动词结构之间还可以用“就、便、再、然后、于是、一”等表示时间相续的副词连接。
四、胡裕树、张斌对连动句的界定
胡裕树、张斌先生(1981)等编著的《现代汉语》将以下四种句式化为连动式: 1、连动的动词结构表示先后关系。
“连谓短语”,定义为:连谓短语是两个或几个谓词、谓词性短语连用的组合,前一部分用动词、后一部分常用动词,有时也可以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结构。连用的几
Trang 20部分大多表示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是连续关系。这几部分都可以分别和统一主语组成谓语结构,但是又不同于联合短语。其间 没有关联词语和语音停顿。
六、刘月华对连动句的界定
刘月华(2001)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也称为“连动句”。他对连动句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连动句的谓语由两个或两个动词短语构成,也可以是动词与形容词或形容词与动词连用。
2.两个动词短语共用一个主语,在动词短语中间没有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3.从意义上来看,连动句的两个动词短语之间不能存在并列、主谓、动宾、动补、状动等关系,而是事理上或自然的先后关系。
关于连动句的范围,从 21 世纪以来,很多学家把它更加深入、具体地研究。 朴世晶先生《连动式河动词作状语的差异和联系》(2005)通过对动词作状语和连动式的特点与语义关系的比较,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辨别了不同之处。
许利先生《汉语连动式的结构特征》(2005)通过对汉语连动结构中动词的一些特征与其他一些结构进行比较,重新界定连动式的范围。
综合以上六家对连动句的界定之观点,我们认为吕叔湘对连动句的界定非常 是最有说服力的,他的观点也受到语法学界的公认。因此,笔者以吕叔湘的这个观
点为基础并以此界定为以下几点:
1.连动句不包括介词结构、形容词结构与动词结构的连用在内。
Trang 212.连动句里的各个动词结构必须共用一个主语,因此兼语句里面虽然有两个动词短语连用也不包括在内。
3.连动句里的各个动词结构不能有语音停顿或关联词语,反而就属于复句。
1.2.2.现代汉语连动句的概念、语法特点
1.2.2.1.连动句的概念
连动句是指由两个以上连动短语连用做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两个动词短语陈述同一个主语,中间无关联词语连接、无语音停顿、无逗号隔开。这个观点是受到语言学者的公认。
1.2.2.2.连动句的语法特点
第一、连动句的各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都共同用一个主语,就是说连动句的各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都能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例如:(7)他去商店买东西。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主语“他”共同实现两个动作行为:“去商店”和“买东西”。 这是“连动句”最突出的特点。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连动句”和“兼语句”区分开来。
比如:(8)我请他吃饭。
(9)老师叫我回答问题。
这两个句子虽然谓语部分也由两个动词短语充当,不过两个动作行为却由两个主体实现,如例 8 有两个命题,分别是“我请他”和“他吃饭”而不是“我请他”和“我吃饭”。例 9 也一样。我们把这种句式叫做为“兼语句”。可见,“兼语句”的前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陈述不同的主语。
Trang 22第二、连动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所谓“连动短语”做谓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连用,它们之间不是一般形式上的动作连续,也没有主谓、动宾、偏正、动补、联合等语法关系。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只是一个泛称。“连动句式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也不是述宾、述补、偏正等等关系,归不到已有的任何一种句法结构类型里去。”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95 年版)
连动句中连续出现的动词短语在数量上多少不等,至少由两个动词短语,一般情况下是两三个,甚至是九个,没有固定的规律和限制。例如:
上面的四个句子都是连动句,它们的谓语都由几个动词短语连接。例 10 的谓语有两个动词短语,例 11 的有三个动词短语。例 12 的谓语由六个动词短语连用构成的,例 13 的又由九个动词短语组成。
Trang 23可见,连动句里面的几个动词短语连续排列在一起而成的,联系得非常紧凑、严密,它们每一个本是单独事件,充当连动句的谓语时,它们在句式意义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事件,它们分别是这个完整事件中依次出现的几个过程或阶段。
第三、连动句的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既不能有语音停顿,书面上不能用逗号隔开,也不能有关联词语连接。
“连动短语”不管它自身多么复杂,连用的几个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因此,用它来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的连动句只能是一个单句。故而,“连动短语”中的几个动词之间决不能有语音停顿,否则,变成了复句。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生在《语法学习》里说:“只要当中有了语音停顿,就可以算是复合句”并举例比较:
(14)他推门进屋等候。(单句,连动句)
(15)我们每天复习生词,写汉字,做练习。(复句)
这种看法受到较多语法学者所接受的。同时,“连动短语”的几个词之间,不仅没有语音停顿,而且也不能有关联词语,也是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吕叔湘先生曾说“一旦有了“就”、“才”、“也” 之类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就破坏了连动句动词之间的紧密关系,就成了紧缩复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连动句”、“复句”或者“紧缩复句”区别开来。
对此,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有这样的概括:“甚至有些句子,虽然中间没有停顿,也似乎作为符合句比作为单句妥当些”。
例如:(16)他坐下来看书。(单句,连动句)
Trang 24(17)他坐下来就看书。(复句,紧缩句)
1.2.3. 现代汉语连动句与其它语法结构的区别
由两个动词以上连用的动词谓语句中,除了本文的研究对象 - 连动句以外还有较多相似结构。这一节,本人对连动句与其他相似结构进行辨别。
1.2.3.1.连动句与复句和紧缩复句的区别
现在语法学界一般把有明显语音停顿(口语中)或有逗号隔开(书面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结构归纳为复句,本文也采用这种界定方法。
紧缩复句的问题比较复杂。黄伯荣、廖序东(1991)指出:“紧缩句与连谓单句(即连动句)貌似,而实际不同。紧缩句前后有假设、条件等关系,常有关联词语。连谓句的谓语之间没有这类关系,也不用关联词语”。这个辨别方法既从形式又从意义两个方面来区分,我认为这是区分连动句和紧缩句的可信依据。形式上,连动句无关联词语、紧缩复句又有,例如:
Trang 25(18)他 似乎 没有法子 拒绝。(老舍《骆驼祥子》)
S VP1 VP2
(19)可是还有人 骂她死封建。(茹志鹃《百合花》)
VP1 VP2 可见,两个例子的谓语都由两三个动词短语构成的,再说,第一个动词是关系动词 “有”,但是它们又不属于同一句式。例 27 是连动句,因为谓语的 “没有法子”和“拒绝” 两个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他”。例 28 是兼语句,因为两个谓语动词不陈述同一个主语,前一个动词短语无主,第二个动词短语的动词“骂她”就是第一个动词的宾语“人”。
1.2.3.3.连动句式与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式的区别
连动句与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在结构上有点相似,但两者的谓语部分在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方面有较大的区别,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20)他天天 上街 买菜。
(21)他天天 读书 写字。
(22)我们继承和发扬了祖国的文化传统。
以上三个例句中,谓语部分都有两个动词性短语,但两个动词性短语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关系,例 20 是连动句,它们的谓语部分的两个动词性短语是目的关系,即“上街”是为了“买菜”或者“买菜”是“上街”的目的。例 21、22 却是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例 21 的“读”和“写”是并列关系,谁也不说明谁,两者之间只有结构关系,没有语义关系,如果将两者调换过来,说成“他天天写字读书”,其意义也不会有什么
Trang 26改变。再说有些并列短语虽然在逻辑或习惯上又先后次序,但也可以通过关联词语知道它们的关系,如例句 22 中,“继承”和“发扬”不能调换位置,但我们可以通过“和”就知道它是并列关系。
由此可见,要鉴别连动句和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办法:
1、看能否调换谓语部分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位置,能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的是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不能调换或者调换之后句子的意思与原句意思不一致,那就是连动句。
2、 看有无或能否加上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和、又、并且、而等)凡是有或者能加上表示并列关联词语的句子就是并列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反之是连动句。
1.2.3.4.连动句式与偏正短语(状中式)作谓语的句子的区别
连动结构与状中式偏正结构在意义上存在重合,即前一个动词对后一个动词有修饰、限制、说明等关系,但我们可从形式上对其加以区分,区分标志及状语标志“地”。我认为,句子里的两个动词短语连用,凡带“地”的结构即为偏正结构,凡不带“地”的结构极为连动结构,如:
Trang 27还有学者对“VP1 + 着 + VP2”这种格式的连动式认为这些短语是偏正结构,并认为“着”是动词作状语的标志,如:
(25)他正躺着看书呢。
它们认为只有“躺在床上看书”一类才算是连动短语。其实,“躺着看书”一类短语连用的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都是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手段,“躺着”是“看书”的方式。因此,“躺在床上看书”和“躺着看书”前后两个动词在表示动作的方式是一致的,所以不能将其中一个看成连动短语,把另一个看成偏正短语。在本文里面,我把“S + V1 + 着 + VP2”句式归为一种连动句式。
1.3.越南语连动句概说
越南语的语法跟现代汉语有较多相似点。越南语的单句里面,结构上,谓语部分一般是由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 充当的。其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的谓语占优势。
象现代汉语一样,越南语的谓语动词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带宾语或其他成分,甚至谓语可以连用几个动词。例如:
(26)Thầy giáo đến rồi! (老师来了!)
(27)Anh ấy có chiếc xe mới (他有一辆新车。)
(28)Cô ấy tặng tôi một quyển sách (她送给我一本书。)
(29)Tôi đang nằm đọc sách (我正躺着看书。)
(30)Cô giáo gọi bốn học sinh đọc bài (老师叫四个学生念课文。)
Trang 28叶光颁在《越南语语法》(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把上面的例子概括为以下几个句式:
阮高潭在《越南语语法 – 两成分单句》(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 Câu đơn hai thành phần) 指出,经过分析 7645 个越南语单句,充当谓语的词类和短语的比例如下:动词/动词短语 - 86.07%,形容词:6.59%,带有动词“là”(是)- 3.3%,其他的结构:4.04%。由此可见,越南语动词谓语句也占多数。他还指出,动词谓语句里,各动词连用现象(chuỗi động từ)占 13.93%。他把这样的动词谓语句分为以下类型:
S + VP1 + VP2,V1 和 V2 同步发生
(31)Túc hổ đã tung mình lao cả hai chân vào ngực anh với một sức mạnh ghê gớm
S VP1 VP2 词译: 跳起来 用力地踹他的胸膛
S + VP1 + VP2 + VP3+ (VP4),V1、V2、V3 和 V4 连续发生
Trang 29(32)Trong cơn mơ không hiểu bằng cách nào, gã nhoài dậy, bật móc cửa,
黄重片在《越南语及语言学基础》(Cơ sở ngôn ngữ học và tiếng Việt) 也提出越南语单句的谓语部分大部分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可以是一个动词短语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几个动词短语连用(chuỗi động từ)。他们把此几个动词连用分为三类:第一、每个动词都单独使用,其后面没有其他成分,如:đã đi học rồi(去上课
了), đang nằm ngủ(正躺着睡觉) 第二、每个动词可带其他成分,如:đang ngồi ngoài sân học bài(正坐在院子里学习), đã đi học ngoại ngữ rồi(去学外语了) 第三,后个动词表示前个动词的方式、结果,如:ăn đứng(站着吃), đập vỡ(打碎), đánh chết(打死)
经过考察各位语言学者对越南语语法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越南语里面找不到与“连动句”相应的概念,即没有“câu liên động”这个概念。不过,根据连动句上面
Trang 30所分析的几个特点,我们很容易找到越南语与汉语连动句相应的句式,其格式为“S
+ V1 + P1 + V2 + P2 + + Vn + Pn” 。这个句式在越南语里面也是单句,其谓语部
分也由几个动词短语连用。因此,在本文里面,我将越南语这样的句式叫作越南语连动句,及其概念跟现代汉语连动句的差不多,即是由几个连动短语做谓语独立成句的句子。
1.3.1.越南语连动句的语法特点
为了研究越南语连动句的语法特点,笔者从南高、阮公欢、清静、吴必素等几个作品找出一些实例,经过对这些事例的语法特点之分析,我们认为越南语连动句具有以下几个语法特点:
第一,连动句的各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都共同用一个主语。在意义上,每个动词短语都能直接和句子的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如:
(35)Thị Nở trố mắt ngây ra nhìn (Chí Phèo - Nam Cao)
S VP1 VP2 词译: 瞪着眼 茫然地看着
这个句子是连动句,其谓语由两个动词性短语连用构成的,即“trố mắt”(瞪着眼)和“ngây ra nhìn”(茫然地看着),它们都共同陈述一个主语“thị Nở”。
第二,连动句的谓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短语连用。连动短语的数量不固定,有时候是两三个,有时候是五六个等。例如:
(36)Ông đốc nhìn chúng tôi nói khẽ (Tôi đi học - Thanh Tịnh)
S VP1 VP2
Trang 31túi ngực (Chiếc lược ngà - Nguyễn Quang Sáng) 胸袋里
三个例子都是连动句,例 36 的谓语由两个动词性短语构成的,例 37 是由三个构成的,例 38 的谓语里有五个动词短语。
第三,越南语连动句的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有时可用逗号隔开。我认为越南语逗号的功能与现代汉语逗号的不完全相同。它有时候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顿号,表示罗列的意思。在越南语句子当中,为了表示各动作行为按时间而连续发生,形式上一般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各动词短语联系得很紧凑、严密的而其位置不可互换。因此,笔者认为,越南语连动句的各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如果有时间上连续的语义关系就可以用逗号隔开,例如:
(39)Anh run cầm cập, xếp thau, ôm đàn, cuốn chiếu, cầm gậy, đứng dậy,
S VP1 VP2 VP3 VP4 VP5 VP6
词译: 他 发抖 收拾盆子 抱着琴 卷起草席 拿起棒子 站起来
thong thả lần lối đi (Anh xẩm - Nguyễn Công Hoan)
Trang 32第四,越南语连动句的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不能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当中一有关联词语就变成了复句,例如:
(41)Tôi xóc lên và nắm lại cẩn thận (Tôi đi học - Thanh Tịnh)
Trang 33例 41、42 的谓语都由两个动词短语以上构成,不过它们不是连动句。例 41中的动词短语之间用关联词语 “và”(和)连接,形成了越南语并列复句。出现于例
42 中的关联词语 “rồi”(就)起着连接的作用,所以句子变成了递进复句。
1.3.2.越汉连动句语法特点之比较
根据上边对现代汉语和越南语连动句语法特点所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下表所示:
Trang 34连动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之一。从古至今,连动句一直深受各个语法学者的重视及其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本人在综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对连动句进行界定。从意义上看,连动结构是由两个或几个动词短语连用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陈述同一个主语,介词结构、形容词结构与动词结构连用不算作连动式。连动结构的各组成成分之间也没有联合、偏正、动宾、主谓、补充等关系 ;从形式上说,连用的几个动词之间没有语音停顿、逗号隔开,也没有关联词语;从句型上讲,“连动句”不仅不同于由两个动词构成的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等作谓语的单句,而且也不同于由各种关系构成的紧缩复句和复句。这就是现代汉语连动句的特点。
在本体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越南语连动句进行初步地分析,然后将它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连动句的进行对比,结果指出两者有三个相同的语法特点,仅有一个相异的,即越南语连动句的各个动词短语之间有时可有逗号隔开。
Trang 35第二章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的句法结构对比
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就是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子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句法功能,组合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对句法结构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第一,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之间的层次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将阐明现代汉语连动句的句法结构特点,然后,把研究结果与越南语连动句进行对比。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连动句的基本结构形式:S + VP1 + VP2 + VPn,其中 S 是
VP1、VP2 的共同主语,VP1,VP2,VPn 分别代表谓语的各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上面所分析,两个语言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连动句是谓语带有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因此,笔者就将连动句的最常见格式,即“S + VP1 + VP2”的格式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对连动句的类别,每学者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在这一章,根据连动句VP1 和 VP2 的结构关系,笔者将连动句分为以下三大类:
1、第一类连动句,其结构为:S + VP1 + VP2
上面所分析,这是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连动句。因而,我们把它作为典型连动句。
Trang 362、第二类连动句,其结构为:S + VP1 + 不 + VP2
3、第三类连动句,其结构为:S + 有+ P1 + VP2
本章就顺序将三类连动句的结构作了系统地分析,然后把每一类的研究结果与越南语连动句的结构进行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
2.1.1.现代汉语连动句“S + VP1 + VP2”的结构分析
第一类连动句是典型连动句,其结构可以概括为:S + VP1 + VP2。VP1 和VP2 的出现条件不同。能出现在连动句中的 VP1 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而 VP2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限制,只要能和前一个动词短语 VP1 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就行了。
在连动句“S + VP1 + VP2”的结构中,几个 VP 连续出现,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顺序意义。在相对顺序位置上,出现在最前面 VP1 位置上的结构除了趋向动
词外,其他动词都不能单独出现,都是一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动词+着/了/过、动
词重叠形式出现,下面是具体地分析:
2.1.1.1.连动句“S + VP1(单动)+ VP2”
连动句中,VP1 位置上一般不能是单独的一个光杆儿动词,能出现在 VP1 位置上的单独动词比较特殊,除了趋向动词外,其他类型的动词都不行,这主要是因为受连动句的句式意义制约:连动句 前个 VP 一般具有限于后个 VP 发生的语法意义,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相对于后个 VP 来说,前个 VP 一般是能单独实现一个有起点和终点的语义特征。那就是趋向动词的语义特点,而一般动词没有。
VP1 位置上的趋向动词结构形式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种意义:
Trang 37第一,VP1 表示 明确的运动位移变化意义,如:
(43) 祥子去租了一辆新车。(老舍《骆驼祥子》)
句子里,VP1 表示位移趋向变化意义, VP2 表示事件意义,VP1 是 VP2 的过程或起点
V1 为趋向动词,后面不能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而必须和 VP2 紧密结合在一起。VP2 也可以是单动、动宾结构、动补、重叠等形式,具体如下:
VP1 为趋向动词,VP2 是单动:
(45)昨天刚买的,今天就丢了,所以,他 得 去 买(老舍《骆驼祥子》
S V1 V2 在这个句子中,谓语的两个动词都是单独使用的,后面没有其他成分。
VP1 为趋向动词,VP2 是动宾结构:
(46)我 过去 拉住妈妈的手。(老舍《月牙儿》)
S V1 VP2
Trang 38这种连动句中,两个动词结构不同的,前一个动词是单独的动词,如 “过去”,后一个是动宾结构,如 “拉住妈妈的手”。这种结构形式在连动句是非常普遍的。
VP1 为趋向动词,VP2 是动补结构:
(47)大舅 来 坐了一会儿。(老舍《正红旗下》 )
S V1 VP2
在例 47 中,前个动词是单独的趋向动词,后一个动词短语是动词“坐”加动量补语“一会儿”的结构。
VP1 为趋向动词,VP2 是重叠形式:
(48)把车放下,你 去 歇歇吧!(老舍《骆驼祥子》)
S V1 VP2
在这种连动句里面,前一个动词为趋向动词,后个动词短语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例 48 的“歇歇”。
VP1 为趋向动词,VP2 是动词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形式:
(49)你 去 歇着。(老舍《正红旗下》)
S V1 VP2
在 “S + VP1 + VP2 + … + VPn” 连动句结构里,VP1 是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形式的非常普遍。上面所说,VP1 要是实现一个有起点和重点的事物,而动词带上宾语或补语之后很容易和有终结点的事件联系起来。下面,笔者就将这两类连动句进行分析。
Trang 392.1.1.2.连动句“S + VP1(动宾结构)+ VP2”
VP1 为动宾结构,其中 V1是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宾语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根据 VP2 的结构形式,可以把这种连动句分成以下几小类:
VP1 为动宾结构,VP2 是动词单独使用,如:
(50)潘月亭正要 开门 出去。(北大语料库)
S VP1 V2
句子里有两个不同的动词性短语成分,前一个是动宾结构形式,后一个是趋向动词单独使用。两者之间既表示了动作发生时间的“同时”关系,又表示一种“方式
目的”的关系。例 50 中,“开门”是“出去”的方式或状态,“出去”在“开门”的方式、状态下而发生。
在这种连动句里,第二个动词除了是趋向动词以外,还可以是由一般动词充当的,如:
“争”和“吃”共同有一个宾语是“饭”。两个句子中,两个动词短语也表示了一种“方式
目的”的关系。
VP1 为动宾结构,VP2 也是动宾结构
Trang 40这个形式在现代汉语里是非常普遍的,它的出现频率在文学作品、报刊、交际会话中比其他连动句式多得很,例如:
“买烧饼”,同时表示“掏钱”是为了“买烧饼”的意义。例 54 中,首先,“乔尼”要 “拿出望远镜”然后“看这些人在干什么”,同时表示“乔尼”想“看这些人在干什么”的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