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Giáo Dục - Đào Tạo

NGHIÊN cứu CÁCH CHUYỂN DỊCH tên NGƯỜI TIẾNG ANH SANG TIẾNG hán

95 371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95
Dung lượng 3,21 MB

Nội dung

选题理由 众所周知,在任何国家, 人都需要名字的,而且名字的特点、起名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果想把一个国家的人名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其翻译方法也有特殊性的。理由是因为人名跟每个国家文化特点、社会、风俗习惯有关。除了社会因素支配以外,语言因素对人名也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人名译成汉语人名也不例外的。 汉语属于音节性语言,英语又属于综合语言,两种语言的类型不相同所以英译汉人名的时候

Trang 1

NGHIÊN CỨU CÁCH CHUYỂN DỊCH TÊN NGƯỜI

TIẾNG ANH SANG TIẾNG HÁN

硕士论文

专业:汉语语言学 代码:60 22 02 04

Trang 2

NGHIÊN CỨU CÁCH CHUYỂN DỊCH TÊN NGƯỜI

TIẾNG ANH SANG TIẾNG HÁN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học tiếng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 60 22 02 04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Trang 3

Hà nội, 2014

Trang 4

i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阮文康博士 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了文中已经加以标注的地方以外,没有抄袭或剽窃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请人代做。若在论文的各种检查、审阅、批评中被发现有以上行为,愿按学校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作者签名

Trang 5

ii

致谢词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的论文是在阮文康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在我进行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老师已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及细致的修改。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

最后,我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论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Trang 6

iii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因此,英国的词语进入了中国社会是免不了的,造成借词的现象,英语的语音系统跟汉语语音系统是不相同的,所以英语的词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多的困难。

英语人名也属于专有名词的一部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翻译的方式而以音译为主的方式来引入汉语的。是否能够准确的音译英语人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英汉语音系统有很大差别之一因素外,还有人名的来源、历史因素、方言因素、汉字因素、文化因素等,这些都使得人名音译变得十分复杂。人名音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索音译中的规律也必要进行展开研究。虽然英语和汉语在语音方面的对应规律只是音译中众多规律中的一个部分,但是语音方面的对应规律对于整个音译工作来说既是基础性的又十分关键。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对英语人名音译为汉语这一过程中的语音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并找出规律。

本文从语音方面来切入人名音译研究,从英语人名的音位翻译成汉语的规律做出了考察并得出结论。关于英-汉人名翻译方面还有很多方面

Trang 7

iv

需要研究,本文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音译中的问题,但是本人希望本人的研究可以为下一步的英-汉人名翻译研究打下了基础。

Trang 8

v

目录

前言 1

1 选题理由 1

2 研究目的及任务 1

3 研究方法 2

4 研究对象及范围 2

5 语料来源 3

6 论文结构 3

第一章: 理论基础 4

1.1 语言中的借词及外国人名现象 4

1.1.1 语言中的借词现象 4

1.1.2 语言中外国专名的现象 7

1.1.3 语言中外国专名及词语的处理方法 8

1.2 汉语中英语借词及人名现象 12

1.2.1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 12

1.2.2 汉语中的英语人名现象 14

1.2.3 汉语中英语人名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16

1.2.3.1 汉语中英语人名的翻译原则 16

Trang 9

vi

1.2.3.2 汉语中英语人名的翻译方法 17

1.2.4 影响到汉语中英语人名译法的英-汉语言特点 19

1.2.4.1 英-汉的语言特点 19

1.2.4.2 英语人名语音汉化的方式 20

1.2.4.2.1 增加声调 21

1.2.4.2.2 改换音位 21

1.2.4.2.3 增减音节 22

小结 24

第二章: 英-汉人名辅音翻译方法及规则考察 25

2.1 影响音译的因素 25

2.2 对英-汉辅音音位的研究 26

2.2.1 关于音位的概括 26

2.2.2 汉语辅音研究 28

2.2.3 英语辅音的研究 30

2.2.4 英-汉辅音的对比 31

2.3 本章的研究范围和思路 32

2.4 辅音考察 33

2.4.1 辅音 B /b/考察 33

Trang 10

vii

2.4.2 辅音 P /p/考察 34

2.4.3 辅音 C/k/,K/k/,Q/k/考察 36

2.4.4 辅音 G /g/考察 39

2.4.5 辅音 D/d/ 与 T/t/考察 40

2.4.6 辅音/f/与/v/考察 43

2.4.7 辅音/w/ 考察 45

2.4.8 辅音/z/ 考察 47

2.4.9 辅音/ s / 、/ θ /考察 48

2.4.10 辅音 h / /考察 49

2.4.11 辅音 M / /考察 50

2.4.12 辅音 N / /考察 51

2.4.13 辅音 L / /考察 53

2.4.14 辅音 r / /考察 53

小结 55

第三章: 英-汉人名元音翻译方法及规则考察 57

3.1 对英-汉元音音位研究 57

3.1.1 汉语元音音位研究 57

3.1.2 英语元音音位的研究 58

Trang 11

viii

3.1.3 英-汉元音的对比 59

3.2 本章的研究范围和思路 59

3.3 具体元音音位考察 60

3.3.1 /a/ 元音音位考察 60

3.3.1.1 /a/元音音位在音节前头 60

3.3.1.2 /a/元音音位跟辅音结合 61

3.3.2 /i/ 元音音位考察 63

3.3.2.1 /i/元音音位在音节前头 63

3.3.2.2 /i/元音音位跟辅音结合 64

3.3.3 /e/ 元音音位考察 65

3.3.3.1 /e/元音音位在音节前头 65

3.3.3.2 /e/元音音位跟辅音结合 66

3.3.4 /o/ 元音音位考察 69

3.3.4.1 /o/元音音位在音节前头 69

3.3.4.2 /o/元音音位跟辅音结合 70

3.3.5 /u/ 元音音位考察 73

3.3.5.1 /u/元音音位在音节前头 73

3.3.5.2 /u/元音音位跟辅音结合 74

Trang 12

ix

小结 75

结论 77 参考文献 81

Trang 13

1

前言

1 选题理由

众所周知,在任何国家, 人都需要名字的,而且名字的特点、起名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果想把一个国家的人名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其翻译方法也有特殊性的。理由是因为人名跟每个国家文化特点、社会、风俗习惯有关。除了社会因素支配以外,语言因素对人名也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人名译成汉语人名也不例外的。

汉语属于音节性语言,英语又属于综合语言,两种语言的类型不相同所以英译汉人名的时候可以有相当多的译法并选择准确译法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这译法其实为把英语人名的拼音音译成汉语。不只单纯为音译,汉语中经常结合音加意的译法。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本身也很难认出汉语文本中的英语人名的理由,对于越南人更加一倍困难。 看到这问题,本人选“英-汉人名翻译研究”作为自己研究课题,希望本人的研究在英-汉人名翻译规律方面对学习者起了作用。

2 研究目的及任务

 本人想通过英-汉人名翻译研究对中国人处理外国名人的翻译方法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对外语译成汉语及汉语译成外语的翻译

Trang 14

2

理论做出贡献;另外,研究这课题对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 为了达到上述的研究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 综合有关论文的理论:翻译理论。

 指出英语及汉语的语音特点。

 考察英语人名中的辅音开头及元音开头译成汉语辅音及元音从而指出规律。

3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统计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是:

 首先使用统计法对词典中英-汉人名进行统计分类。

 使用分析法对词典中的英-汉人名翻译方法进行辅音、元音分析并指出其规则。

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英汉人物、地名、事件词典》中的英语人名翻译成汉语,自从考察英语辅音、元音怎么翻译成汉语并指出两者译法的异同及规则。

(2) 因为英语人名的数量过多所以本人按照研究实例方法限制一些考察的对象,就是选择以下的具体情况:

Trang 15

3

 辅音我针对 16 个为/ p b d t g k v w f s θ h m n l r/ 代表最基本的辅音音位来考察。

 元音我针对 5 个单元音为/ a, e, o, u, i / (包括五个元音的变体)来考察。

5 语料来源

本文中所用的语料主要来自《英汉人物、地名、事件词典》及《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中的英语人名及其译名选择并且进行考察,通过考察结果本人找出共同规律并提出结论。

6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目录、参考文献之外,一共为三章: 第一章:理论基础

第二章:英-汉人名辅音翻译方法及规则考察

第三章:英-汉人名元音翻译方法及规则考察

Trang 16

(2)词汇的借用是语言之中的影响结果,原因是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得到语言学界早就提到的,直到 60 年代才能成为大家公认的研究对象。语言接触是在甲语言跟乙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不避免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实践已经证明在一些语言中已经具有结构改变。这是人类语言的

Trang 17

5

共同现象,但在每个语言有不同的表现。这种差别是因为语言种类规定而成。

到 60 年代,语言学的接近法一般为单语论接近。根据这种接近方法,一个语言的结构虽然是语音、语法结构还是语义结构都是封闭本身,因内在关系规定。所以,语言接触只限制于词汇的借用,其他表达不促进到运行机制的发展。后来,根据双语论的观点,一种语言为内在结构之间已有及由其他结构带来的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体。甲语言虽然从乙语言涌入大量词但这些词转到甲语言要按照甲语言语音形式、造词规则来变并且使用句子中的时候要遵守甲语言的语法结构。这样,接触的问题作为快速促进结构变换的压力而不是单纯地模仿。

潘玉教授认为“谈到语言接触是谈到在甲语言的结构之中由乙语言带来深刻改变的问题。或另一种说法,若在历史过程中,甲语言不跟乙语言接触它就没有今天的面貌,或想有的话要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及结果也不能像今天一样”(东南亚语言接触,1983,46 页)。这个问题表明,语言系统为开式系统,不接受封闭所以不断受交错。词汇借用为内在的需求,语言自身引进而不收任何强逼。接触的过程本身已为每种语言系统创设有利条件暴露自身的漏孔而是最好的选择让各语言可以使用已有的材料来填满本身的漏孔。因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及不相

Trang 18

6

同的特点所以词汇借用的现象在每种语言的演变过程会不一样并且在本身每种语言的时期也会有差别。

自从以上所体现的观点,可以认出语言接触的过程及它的影响对一个具体的语言会涉及到两个角度:

- 具有用违抗外来要素的方法来保存语言的趋向。

- 具有把外边的要素引进语言内在结构的趋向。

其实,这是语言接触具有互动性质的两面。新进入一个语言的要素不可永留陌生的形式而要随时间进入。一些国家,语言政策为决定外来要素是否存在的催化剂。

( 3) 借用词已经成为丰富补充某种语言系统词汇的重要方式之一 词汇借用为一种重要方式之一用来补充一个语言的词汇。

词汇借用是一个用来造新词常见的方式,所有的语言都使用。“像其它文化,各个语言很少本身已齐全”(Ed.Sapir,1949,237 页)。而且一种语言可以满足社会正在使用它的语法或词汇的需求,就自然条件、生产的特点、各社会发展程度等站在语言发展的要素,也绝对不一样。所以共同人中的接触过程,向其它语言去学习来补充自己不足够的概念为不可缺少的需求。一种语言可以从另一个语言吸收所有词汇单位包括:词

Trang 19

7

以下的单位(构词的要素),词及词组,构词的模型,各义项及新义项。例如:汉语中的词汇系统已吸收英语的词汇单位,包括:

-造词要素的出现:英语中各副缀,前缀及后缀:-ism,翻译为“主义”;-ty,-ship,hood,-ness:翻译为“性”;-ist,-or,-or,-eer 翻译为:家,手,师,者,员;anti-翻译为“反”。

根据越南武光豪博士的话:“语言中的外国专名为必然的现象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交流过程中语言接触的正常现象”。

我们知道语言中外国专名所成为必然的现象但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只是对中国读者、报纸界、媒体界而且还是对其他国家造成障碍。在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外国专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体现对世界上各国、各地区的多方面丰富、多样地交流。姓名的出现,特别是外国专名在媒体、报纸上的出现已对读者掌握信息造成很多困难并且这个问题已成为不小的障碍,影响到媒体界、报纸界的最大、最重要职能为“通知职能并定向舆论”。如果外国专名出现越来越多但我们翻译不准确,我们在报纸上、媒体上一个外国专名不统一一种译法,这样就不会做好“通知”的职能。就一个译名的问题举例说明,美国总统 Obama,中国译名的时候,出现两种译法:“欧巴马‖及“奥巴马‖其中哪个准确,应

Trang 20

8

该用哪个才好,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是不是这是两个人,如果一个人为什么有两种译法,原因在哪里等问题。所以碰到这个问题我

们更应该找办法统一译法,特别是外国专名。

根据汉语外国专名及词语的来源,大致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人名,是特定某个人的名称,是一个人的带来,用来区分人群中的某一个人与其他人,例如:毛泽东、江青、Maria,Paul,Nancy 等

第二类是地名,指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词,地名专名是指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名词。例如:Hà Nội (河内), San Fransico (旧金山), Washington(华盛顿)、 香港、北京等

第三类商标名,是商品的名称,它具有独特新颖、妙趣横生,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特点。例如:拉芳(洗发露)、脑白金(补药)、天天变(饲料)、Safeguard(香皂 舒肤佳)、Goldlion(男士服装 金狮)、Colgate(牙膏 高露洁)等

外国专名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有以下的四类译法:

Trang 21

牛津: Oxford

剑桥: Cambridge

商标名意译: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含义,直接选用目标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表达出来。如:

Camel: 骆驼(香烟)

Panda: 熊猫 (电影)

Regal: 豪华 (汽车)

Trang 22

10

(2)音译: 音译是完全按原词发音进行音译的,这类词的音与义都

借自外语,是典型的音译,占借词很大比重。如:马赛克:音译自英语MOSAIC,―托福‖译自英语 TOEFL, ―维他命‖音译自英语 vitamin。

欧 美 的 地 名 、 人 名 、 商 标 品 牌 都 采 用 这 种 方 式 。 如 : 万 宝 路 (Marlboro)、尼桑(Nissan)、潘婷(Pantene)、耐克(Nike)、康太克(Contact)等。这类借词很多,限于篇幅,在此就 不列举了。―音译词是借词的‗较好的清楚的样本‘,它最具有外来色彩,……是借词中的典型成员,处于借词的中心位置‖。

另外汉语音译词中还有:音译兼意译词及音译加注词

音 译 兼 意译 : 这类 借 词是 一半 音译 , 一半 意译 ,如 :沙 文 主义

(chauvinism)=chauvin+ 主 义 (ism) ; 马 克 思 主 义 (Marxism)=Marx+ 主 义 (ism) ; 剑 桥 (Cambridge)=Cam+ 桥 (bridge) ; 南 斯 拉 夫 (Yugoslavia)= 南(Yugo)+slavia;这类词有一半 是音译,人们很容易捕捉到其―外来‖信息,因而人们识别其―外来‖身份并不难。

音译加注: 这类借词是把整个原词音译后,在音泽部分后加上汉语

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构成一个偏正结构的合成词,如:太妃糖=taffy+糖;艾滋 病=AIDS+病等等。这类词有外来的语音成份,也有汉语表义类的语素,是汉语借词中的“混血儿”。相对于典型借词音译词来说,其

Trang 23

字母词是指直接用外国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借词。最早的字母词是单个的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如: 三 K 党等。

字 母 借 词 可 以 分 为 两 种 : 混 合 型 字 母 借 词 和 单 纯 字 母 借 词 。 混合型字母借词有两种形式:

① 字母与数字混合词,如: 3BB、2B、W8、L8R、MP3、B4。

②字母与汉字混合词,如: AA 制、IC 卡、IP 电话、CIH 病毒、SARS 病毒、小 CASE、三 S 研究会、考 G、3D 人。

Trang 24

12

1.2 汉语中英语借词及人名现象

世界上使用最多语言是英语,这是因为受到美国及英国在军事、经济、科学、政治、文化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再加上现在全球普及英语教育成为全球性的语言。中国也不例外的国家,英语在中国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英语第一次在中国的出现从封建时期算起,西方人带货物、武器到中国的时候就共同带英语到中国,但还没有具体的影响,因为它不得到广泛的普及并且对中国还没什么深刻影响。 第二次,在中国英语的真正影响开始算自鸦片战争之后,英语跟这西方殖民者(主要为英国殖民)进入中国。在通过报刊、技术作品等方面传播西方文化的意图,英国殖民还让一些中国青年人到国外留学。这些所跟英语环境接触的留学生回来,继续传播西方的文化思想。

第三次,改革开放后汹涌而至的借词现象。大规模的引入借词是改革开放至今约 20 年的时间。这段时间英语具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全球的工艺通讯的爆发,经济的发展,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资格,也融入全球的发展。全球化的结果是在全中国英语出现:媒体上、通讯、各地方都看见英语,同时也出现学习英语的朝流。就这个原因引起中国大批新借词,在很多领域都出现英语借词:

Trang 25

13

- 科技方面:高科技园(hi-tech park),传真(fax),激光打印机 (laser printer ),电视电话(video phone),集成电路 (IC),试管婴儿(test-tube baby)。

- 通讯工艺方面:软件(soft ware),硬件(hard ware),数据库(data bank) , 电 子 邮 件 (E-mail) , 因 特 网 (Internet) , 鼠 标 (mouse) , 对 话 框(dialog box),环球网(worlwide web),远程网(remote computer network),新闻论坛(Usenet),万维网(WWW)。

- 饮食方面: 绿色食品 (green food) ,自助餐 (buffet) ,奶昔 (milk shake),色拉(salad),热狗(hot dog),奶酪(cheese),土司(toast),三文鱼(salmon),沙丁鱼(sardine),咖啡(coffee),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扎啤(a jar of beer),软饮料(soft drink), 啤酒 (beer)。

- 服装方面: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 ,香波(shampoo),席梦思(shermons),牛仔裤(jeans),迷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运动夹克衫(bi-swing),T 桖衫(T-shirt)。

- 交 通 方 面 : 巴 士 (bus) , 汽 轮 机 列 车 (turbotrain) , 空 中 客 车(airbus) 。

- 道德、文化思想:丁克族(Double Income No Kid),代沟(generation gap),文化差距(culteral gap),单身母亲(bachelor mother),应召女郎(call

Trang 26

14

girl),嬉皮士(Hippies),朋克(punk),裸体飞跑(streaking)……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看见英语借词。这些词在汉语中很容易可以认出,大部分都是新概念,汉语中从来没有过。这些概念经常属于某一个领域。新词语、新概念的出现带来新的风格、新的说法。

在中国电视上、报纸上我们经常见到英语人名已翻译成汉语,例如: George Walker Bush: 乔治•沃克•布什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Angelina Jolly: 安吉丽娜•朱莉

Brad Pitt: 布拉德•皮特

Lindsay Lohan: 林赛•罗韩等人名。

中国人已经把英语人名全部翻译成汉语,并且大部分使用音译法。就这个问题已给外国学生学汉语碰到很多障碍,第一是选字的问题,第二是约定俗成的问题,第三是一名多译的问题。

(1) 选字问题

美国总统名 Obama,目前有两种翻译“欧巴马”及“奥巴马”,美国人倾向于“欧巴马”的中文翻译,理由是“欧巴马”更符合总统名字的发音。美国人希望翻译总统姓的时候用“音译”,更符合实际。名字毕竟是让人叫

Trang 27

15

的,翻译时如果读音差异太大,还以为“奥巴马”和“欧巴马”是两个不同的人。人名“音译”,一直也是中国翻译界的惯例。中国一名官方译员承认:“欧巴马”的翻译可能事实上更接近于美国的发音,但他认为“欧巴马”听起来很奇怪,让人想起日语词汇“欧巴桑”这个对老年妇女不友善的称谓。中国人更喜欢“奥巴马”,因为汉字“奥”有“深邃”的意思。相比之下,

“欧”没有任何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是为了让总统先生的名字看起来、读起来更完美。一个人名但已经有两个字来选择,中国人已经困难那对于外国人就更困难了。

(2) 约定俗成的问题

汉语中存在的不少英语译名不准确,但很难甚至不能改得准确。例如,“Dumas”译成“仲马”确实不准确,改成“杜马”好一点,但仍然算不准确,我们知道《基度山伯爵》、《三个火枪手》、《铁面人》作者大仲马,《茶花女》作者小仲马,提到这些有名的作品及作者,知道的中国人的比例比较高,如果改成大小“杜马”,情况会怎么样?

(3) 一名多译的问题

同样的名字翻译应该相同,亦即“一名一译”,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但在约定俗成的译名里也不乏例外。例如,美国第五位总统(1817-

1825 年在位)叫“James Monroe”,汉语翻译为“门罗”,他以提出“Monroe

Trang 28

16

Doctrine”(汉语“门罗主义”)而闻名。1926 年美国出了一个在西方非常著名的性感明星,原名“Norma Jeane Mortensen”,但艺名却选了与门罗总统一样的姓,这样全名就成了“Marilyn Monroe”,汉语翻译为“玛丽莲•梦露”。“门罗”和梦露”都译自“Monroe”,是典型的一名二译,但要把二者统一起来,就是有点麻烦。要是把性感明星改成“门罗”,恐怕太严肃了一点,不够“性感”;让总统改叫“梦露”,则有点不严肃,延伸下去“梦露注意”会让人怎么想?看来音译“Monroe”比较好的办法还是保留现已存在的“一名二译”,因为名字不只是符号,还负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

1.2.3.1 汉语中英语人名的翻译原则

于静敏、张丽梅在“试论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205-206作家杂志 2011.3 中所写:姓名的翻译要遵循两个原则:“名从主人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

(1)“名从主人原则”是指在翻译姓名时,要以该姓名所在国语言的发音为准,而不管该姓名是直接从原文译出的,还是从其他文字转译的。换言之,就是译哪个国家的音为准。如 Skolovski“斯克沃夫斯基”

(波兰语发音),而不译作“斯科路夫斯基”(英语发音)。

Trang 29

17

(2)“约定俗成原则”是指有些姓名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已经有了固定的译法,就应该继续使用下去,即使有的不够妥帖,甚至错了,但因多年来已为人们所公认和熟悉,这样的译名也该继续沿用,无须另订译名。如英国著名作家 George Bernard Shaw 正确的汉译名应是“乔治•伯纳•肖”,但过去该作家的名字一直被译作“肖伯纳”,变成了个典型的汉名,我们也只有错误的沿袭了。还有一种如所谓的“协和式”译名,按姓的英文形式中第一个音节的读音选用中国人的“姓氏”,比如 Joseph Needham 李约瑟,Vincent Ruthnaswamy 陆文星 (文森特。陆斯纳斯瓦米,英籍作家韩素音的丈夫,印度友人),姓和名之间都没用间隔号了。当然这是历史使然,我们不能仿效。

1.2.3.2 汉语中英语人名的翻译方法

外国姓名的汉译,一般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翻译时“先名后姓”,姓与名中间使用间隔号,如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亚。翻译方法大多采取音译法,有时也采用形译。

(1)音译法。运用音译法翻译姓名时,要以该人名所在国语言的

发音为准,译成相应的汉字,这样才能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运用音译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Trang 30

18

一是要准音,防方音。要准音,就要用准确的音。即所译之音既符合人名所在国的发音标准,又要符合中国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这样才能确保不同的翻译工作者翻译同一人名时做到“殊途同归”,而不至于同一人名出现五花八门的译名。

二是可省音,不增音。音译名不宜过长,以便记忆。因此,原文中不明显的音可不译出。如 Engel 恩格斯,不译作恩格尔斯,Rowland 罗兰,不译作罗兰德。

三是避生僻字,忌联想字。音译要采用译音表所规定的汉字,不要用那些生僻和容易引起联想的字。Rudolph 鲁道夫不译为蓼帱稃联合国前驻华代表 Kulessa 可译成“孔雷飒”,不能译成“裤里塞”。既联想词,也包括不用贬义词。如 Kennedy 肯尼迪,不译啃泥地,Dulles 杜勒斯,不译杜勒死。

四是选配性别字,避用汉人姓。英语人名跟中国的名字一样,在用字上一般都表示出性别。因此,在音译汉语人名时,要注意用相应的汉字进行性别显现。如 Emily 埃米莉(女子名)Edward 爱德华(男子名)。

(2)形译法。近年来,一些媒体或译著常以形译法处理人名。由

于各民族文化融合速度非常快,涌现了大量新的人名,没有“约定成俗”

Trang 31

19

之名可遵循,用音译法又嫌难表其音。如计算机 Pascal 语言,Pascal 这一人名在各计算机书本中,就没采用音译名“帕斯卡”,而直接形译。 姓名的翻译绝非易事。世界语种繁多,而英语姓名又广泛来自各种语言。所以,我们在翻译非英语所在国的人名时需要多方查证,绝不能敷衍了事,哄骗读者。

1.2.4.1 英-汉的语言特点

英语是多试综合语,汉语又属于独立语。就这个差别引起英语进入中国的时候要经过变化的过程。

汉语属于独立语,它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在构造方面,词的结构不分成两个部分为:实(词根)+虚(副缀),英语跟汉语不一样,英语的词由两个部分造成:一部分具有词汇意义(词根),一部分具有语法意义

(副缀)。独立语中的词由词根构成或由词根、词根之间构成。

另外,独立语言中存在形位及音节的明显关系。形位的接线跟音节的接线是一样,所以构成形节。形节为一个具有语音壳是音节的单位,有时它是一个词,有时它是构词的要素。独立语中的音节具有紧密的结构。每音位

Trang 32

20

具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职能。其中,英语的音节又是各个音位的自由组合(语言中最小的声音单位),音节中的各个音位没有上下关系。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汉字主要是形声字,它有一个特点为每个记号相应于一个词或一个形位。反过来,英语的字为拉丁字,其中每个记号相应于一个音位或一个音节。

上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见,英语中的一个词进入汉语的过程中,要经过改变语音壳及写字的过程。另外,汉语具有单音节的特点所以使用汉语的象形文字来改变英语,就这个问题比在任何西方国家接受其他语言更复杂的一个过程。

1.2.4.2 英语人名语音汉化的方式

据毛丽“外来词语音汉化现象的优选论解释”2008.11 月(《相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6 期)中,我们知道,翻译英语人名成汉语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英语语音系统跟汉语语音系统不一样。第一,英语写字方法是用拉丁字母,汉语又是象形字。第二,英语的超音质音位是重音而汉语是声调,因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所以把英语姓名翻译成汉语就是汉化的过程。中国人翻译英语人名时,就被汉语吸收,语音方面要符合于中国人,这样为适应普通话音节结构所进行一系列调整:增加声调,改换音位,增减音节。

Trang 33

21

1.2.4.2.1 增加声调

英语姓名语音的汉化首先表现在超音质音位的汉化上。英语的超音质音位是重音,汉语是声调,所以英语姓名翻译成汉语时,原词语的重音消失而代替于汉语的声调。

例如: Bush: 布什 (bù shi)

就是 Bush 已变为 bù shi

1.2.4.2.2 改换音位

在音段音位上,由于英-汉语音音位系统的差别,使两者无法一一对应。有些音位只存在于英语语音系统之中,就要选用与它较为接近的汉语音位来对应。另外英语中有些音位即使有汉语中的音位与它对应,但由于受汉语音节结构的制约,也必须改换成近似的其他音位。

第一改换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音位。

英语“辅音”与汉语“声母”大致对应,以发音部位基本相关,相近,发音方法相似为选择依据。例如,用汉语的舌边音 [l] 代替英语的闪音[r],雷达 radar,第一个辅音[r]是汉语语音系统中没有的音位,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是用舌边音[l]来代替。另外还有用汉语中的[f]对译英语中[f]、[v]两个清浊不同的辅音,如:凡士林 Vaseline 英语原词的第一个辅

Trang 34

22

音[v]在汉语语音系统中不存在,所以只能用近似的辅音来代替。这两个音在发音部位上基本相同,只是在发音方法上有点差异。

第二受汉语音节结构制约改换近似的音位。汉语中有些音位即使汉语中有音位与它对应,但由于受汉语音节结构的制约,也只能改用近似的音位以符合汉语音节结构。例如:

沙丁鱼: Sardine

音译部分为 shā dīng,汉语中没有 sa,din 的音节,于是改为相近的sha、ding。S 改为 sh,n 改为 ng。

Trang 35

23

第一, 音节的增加。

由于英语中大量存在汉语中所没有的复辅音现象,出于语音对应相似性的原则,汉语在翻译英语姓名时要尽量保留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要符合汉语的音位组合原则。翻译英语姓名时常常在复辅音增加一个元音,从而导致了汉语外来词的音节增加现象。另外汉语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n]、[ng]的辅音结尾,也需要在辅音后增加元音以符合汉语的音节结构。通常情况下,英语姓名音节的数量要多于原词的音节数量。如:

“民主”已经基本代替了“德谟克拉斯”。

Trang 36

24

音节删减经常是保留英语原词的前一个或两个音节,而将后面的音节删除不用。如:“民主”(democracy),由原词的五个音节缩略为两个音节。

再如,Cambridge,发因为“坎布里奇”,但这个词就是剑河之桥的意思,所以翻译成“剑桥”。本身发音四个音节,缩略为两个音节。

小结

借词是语言接触中的必然出现的现象,它已使汉语的词汇越来越丰富,并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所以汉语中从英语接受一个新词语、改变成汉语的新借词,这个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英语人名翻译成汉语的过程。英语人名要经过多方面如声调、音位、音节的改变,改变之后还遇到不少困难如翻译规则、约定俗成的问题或者是一个人名但具有多种的译法。

以上的一些在英-汉人名中的难题,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找出规则及标准、使汉语中的英语人名越来越规范化译法,使外国学习者容易学好及掌握。

Trang 37

虽然影响人名音译的因素有很多,但它们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些因素对音译的影响是来自不同层面的,它们以音系统间的语音对应为基础,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叠加在这个语音基础上,对音译产生影响。因此,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也应该是分成不同层面的。 想要找出音译人名的规律和规则,就必须要在分析清楚各个层面因素的基础上,一个层面一

Trang 38

26

个层面地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而在这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整理出英-汉音译系在音译中的对应规则。

2.2 对英-汉辅音音位的研究

要寻找英-汉在人名音译中的语音规则,首先要对英语和汉语两套不同的音位系统进行对比。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对这两种语言的研究也是贯穿整个历史的,但本文只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音位共识对比研究做一个综述。

2.2.1 关于音位的概括

元音和辅音是从社会功能和“意义” 的角度对语音进行分析,得出的最小单位是音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能独立区分语素或词的语音外壳的最小语音单位。所谓独立区分,是指仅仅一个音位的差别包括前后顺序的差别都能构成不同的语素或词的语音外壳。

例如:汉语“端”duan [tuan]、“弯”wan [uan]、“挖”wa [ua]、“啊”a [a]的语音外壳在构成上是一次少一个音位。

英语 fight [fait] (战斗)、light [lait] (光明)、might [mait] (能

力)、night [nait] (夜晚)、right [rait] (正确)、sight [sait] (视力) 这些词的语音外壳的区别在于他们的首辅音是不同的音位。

Trang 39

27

音位分类:音位分为音段音位及超音段音位

(1)音段音位:音位及其变体在语流中组成大小不等的语音单位。这些语音单位在语流中有前后的顺序,他们的组合是呈线形的,称线性组合。据线性组合的先后顺序切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各占一定的时间段落所以也称音段。

一个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叫作音位变体。音位变体主要是音位在语流中所处的语音环境造成的。

例如:“坝、避、布”这三个词的辅音音位[p]由于分别同三个不同的元音音位[a、i、u]组合并受它们的影响,而成为三个不同的音位变体。

- 与元音[i]组合的[p],受发[i]时舌面中部抬高的影响,舌面中部也相应抬高而带有腭化的色彩。

- 在与元音[u]组合时,因发[u]时双唇圆撮的作用,也就带有双唇圆撮的唇化色彩;

- 元音[a]由于舌面抬高部位不明显,抬高的程度也最小,对[p]的影响也最小。

(2)超音段音位:语音成素还有一种非线性的共时组合,即可以在语流的某一时段上同时出现,或附加到某个音段上与这个音段共现。当音位前后连缀组合成较大的音段时,往往具有原来所没有的某种语音成素

Trang 40

28

作为它的特征及组成部分。这种较大音段所具有的语音成素超越了原来的较小音段的线性组合,因而具有超音段的性质;同时由于这种较大音段具有的语音成素往往也与语义相联系,即具有音位“辨义”功能,所以在音位研究中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

超音段音位的研究对象就是声调、重音及音调。

例如:汉语中[t、i]两个音位组成高一级的音节 di [ti]时,添加不同的声调我们有不同的语素或词的语音外壳:dī - 低、dí - 笛、dǐ - 底、dì- 地。 对于超音段音位的部分在本人论文范围中它不属于本人研究的内容。

2.2.2 汉语辅音研究

从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归纳出音位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不同的语言学家对音位的归纳所持意见可能会有所不同。首先,有两种不同方法来归纳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一种是按照元音、辅音系统归纳,得出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和声调音位;另一种是按照声韵调系统归纳,得出声母音位

(声位)、韵母音位(韵位)和声调音位(调位)。在每种方法内部,还会在音位的数量和归属上有差异。本文这第二章只讨论到辅音或声位的问题。 先看看辅音音位的归纳。傅懋勣、徐世荣认为北京话有 19 个辅音音位:/p t k ph th kh ts tʂ tsh tʂ ŋ f h s ʂ ,把 [tɕ] [tɕ‘] [ɕ]并入/k/ /k’/ /x/中;张静、黄柏荣和廖序东、陆致极、王理嘉、周同

Ngày đăng: 09/03/2020, 21:23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