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ạc sỹ, luận văn, ngoại ngữ, tiếng anh, khóa luận, chuyên đề
Trang 1第一章 称呼语概述
1.1 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关系
为了进行交谈,谈话人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那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建立在一系列社会关系的系统上和此社会的结构基础上。
首先,谈到人际关系是谈到一个具体交际场合中的谈话人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的交际都处在多极化的状态中。一个人在学校里要同学生或老师打交道,在国家机关里要同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在家里又要扮演数量不等的社会角色。并处于各种不同的角色关系之中,如朋友、师生、邻居、同学、战友、领导与群众、服务人员与顾客等等。这所有的关系组成了社会关系和角色关系的网络体系。
“在任何交谈中,说话者必须考虑到 说什么、怎么说、使用什么句子、
什么词语、怎么发音”等问题。其中“说什么”和“怎么说”是一样重要(甚至 等问题。其中 说什么 和 怎么说 是一样重要(甚至
“怎么说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说什么 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 ”与对方的关系。
谈话人之间的关系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从关系的变与不变,可分为固定的和临时的。固定关系有亲属关系、老乡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临时关系如原告与被告关系、商人与消费者的关系、警察与罪犯关系、受害者与被害者关系、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等。从关系对等与非对等看,言语交际的双方所处的关系有同等关系和权势关系。同等关系如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权势关系如主人与仆人之间、高级阶层与低级阶层之间、有权势者与无权势者之间、上下辈分之间的关系等。在交谈中,只有确定好双方的人际关系和角色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称谓语。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谈话者之间的关系是权势关系,称谓语必须较为正规。如果谈话人之间的关系是同等关系,就可以选用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随便的称谓语。
1.1.2 T/V 称呼形式:
这种术语第一次出现在罗杰 •布朗 (Brown)Brown)) 和阿尔伯特 •吉尔(Brown)Gilman))的研究。
Trang 2罗杰 布朗 和 阿尔伯特 吉尔(1960)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他 们 的 著 作 首 次 掀 起 了 对 称 呼 系 统 进 行 研 究 的 热 潮 , 他 们 的 著 作 是 以 对 Tu
和 Vous , 即 对 欧 洲 语 言 中 第 二 人 称 代 词 和 动 词 的 研 究 为 基 础 的 。 法 语 第 二人称单数可用 Tu 和 Vous 来称呼( Vous 也可作第二人称 复数)。这种形势来源于拉丁语。 Tu(以下简称 T)有时用来称呼熟悉和具有亲密关系的对方,
而 Vous ( 以 下 简 称 V ) 用 来 作 为 礼 貌 称 呼 。 在 欧 洲 许 多 语 言 中 , 都 有 与 法
语 相同 的区 别形 式, 如拉 丁语 ( Tu/Vos ) 俄语 ( ты/вы ) ,意 大利 语( Tu/Lei),德语(Du/Sie),瑞典语(Du/Ni),希腊语(Esi/Esis),西班牙语
(Tu/Vous),英语(You/Thou),和汉语(你/您)。
•
罗杰 布朗 和 阿尔伯特 吉尔 在“• 代词权力和团结 认为,T/V 称呼形式”最初只用于第二人称单复数区别,然而以后则发生了变化:在早期拉丁语中,
Tu 用 来表 示单 数, 表示 复数 的 Vos 最初 只用 来称 呼皇 帝 … 用复 数第 二人 称称呼皇帝始于 4 世纪。那时罗马分为东西两个帝国 建都于康斯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和建都罗马的西罗马帝国。由于戴克里帝的改革的用语同时称呼了两个皇帝。因此,用 Vos 的称谓形式暗指复数形式。皇帝在某种意义上表示复数,因为他可以为臣民说话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同样,皇室成员有时用复数我们(we)代替我(I)。
在中世纪,上流社会的人们开始用V来互称对方以示礼貌。这样,用来互称对方以示礼貌。这样,用V/V的称呼形式就成了一种礼貌用语并在社会上得以流行。然而 T 的称呼形
式 并非 消失 ,上 流社 会用 V 互 称与 下层 社会 用 T 互 称并 行, 同时 上 流 社会
用 T 称呼下层社会并接受本阶层的 V 称谓。因此,T/V 的不对等称呼形式逐渐象征了权力关系的联结。随后,这种称呼形式又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例如人畜之间,主仆之间,传道士与教民之间,官兵之间,甚至上帝与天使之间,前者用 T 称呼后者,而后者则用 V 称呼前者。这样, T/V 这种不对等的称呼形式的广泛使用就打上了社会等级的烙印。
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 平等关系被看得很重,表示对等关系的T/T 和 V/V 形式逐渐代替了 T/V 的不对等称呼形式。在某些场合,对等的 T/
T 称呼形式又逐渐取代了 V/V 的礼貌形式,说话双方用这种形式表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同爱好和平等意愿,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在
•个人交往中平等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礼貌更重要。例如父子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等。罗杰
布朗 和阿尔伯特 吉尔还指出,这种互称形式的改变,即从 T/V 到 V/V 再到•
Trang 3T/T 形式,决定改变称呼的一方往往来自权力的一方, 在当今社会中…,建“
议用 T/T 形式称呼时,年长者多于年轻人,富人多于穷人,雇主多于雇员,
”贵族多于平民,妇女多于男子 (Brown)1960,20)。
对于具有特定地位的对象,如果有一个公认的正规称呼,则任何改变称呼都是一种信息。例如,在公众场合下,朋友们爱用 V 来掩盖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谈及个人话题时,他们会用 T 来唤起友谊,而当话题转向与个人无关的事情时,又恢复使用 V。坎托维奇(Brown)1966,25)举了现行用法中几个类
“似的例子: 我对我的下属称 ty ,但我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小看他们。我知道
他们 会用 vy 来回 答我 ,但 这并 非是 对我 低三 下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这 是一 种尊 敬的 表示 …—我称之为 ty 的人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起我必须用 vy 称呼的人与我的关系更近些 …要是我的一个工人惹我发了火,要招我臭骂一顿的话,我会不断的改用 vy 来称呼他…”。
在 因 年 龄 或 级 别 的 关 系 而 造 成 的 不 对 等 称 呼 系 统 中 , 对 同 级 ( 或 同年)或下级(或年龄较小者)使用恭敬形式可以是表示尊敬,也可以是表示疏远。这样,如果两个有同样身份的人,起初用对等的 T/T 互称,突然改用不对等的 T/V 互称时就形成了社会距离。简言之,在亲密关系接近的社会成员之间,用对等的 T/T 互称;为了表明相互之间的距离,说话人改用 V 以示礼貌;当说话人级别较高或年龄较长时则用 T 称呼对方而接受 V 称呼;将 T/
T的不对等称呼形式改为 T/T 的对等形式往往又具有权力的一方决定。
•总的来说,罗杰 布朗 和 阿尔伯特 吉尔认为,使用 T 或者使用 V 跟•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静态社会或者一个有保守思想的公众中经常流行使用权势、非对等意义。相反,在动态、重视平等的社会中,或者再有进步思想的公众中就流行使用同等、亲密意义。另外, T 和
V变换使用也表示谈话者临时的心情状态。
“除了权势关系和同等关系以 外,一些中国语言研究者还多提出 服务关
”
系 。 王立廷在《称谓语》( 1997)写“服务关系指交际双方处于服务与被 服务关系指交际双方处于服务与被“服务的状态中,如售货员与顾客、售票员与乘客、护士与病人等。这种关系不是一种固定的长期的关系而是一种临时的短暂关系。在这个情况下,双方
”要相互尊重,使用称谓语时要 尽量采用尊称,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 本论文认为服务关系已经包含在权势关系和同等关系之内,根据具体的语境可以把服务关系列成权势关系或者同等关系。
Trang 41.2 称呼形式
什么是称呼语?什么是称谓语?两者是一种什么关系?有很多语言学派提出自己的解释。主要的有两种意见:
(1)称谓语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 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辞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和《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都以 称呼 解释为 称谓 ,而称呼则是指 表示被招“ ” “ ” “
”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 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
辞 典 • 自 序 》 ( 1989) 中 也 指 出 : 称 谓 , 就 是 人 们 可 以 用 来 相 互 称 呼 的 有“
”
关名称。 孙维张先生在《汉语社会语言学》(1991)指出: 称谓就是称呼,“
”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
(2)称谓语包含称呼语,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 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身份、职业等的名称;而称呼语是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
名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谓语 如下: 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
”相互关系,以及身 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老板等。 而
“称呼语 则是指 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 。” “ ”
可以看普通人群经常流行第一个意见,我已经把此问题询问了很多中国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不很清楚之外,一般都认为称谓语就是称呼语,要说区别,也只是语体风格上的:称谓语是书面语的,称呼语是口语的。
学术界经常流行第二意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然而这两种目前通行的观点都存在问题。
第一种意见显然抹杀了称谓语与称呼语的区别和差异。称谓语中有一部
分如 教师、学生、爱人、丈夫、妻子、父亲、母亲 等,或者越南语的 chịdâu, an)h rể, chồn)g, vợ,…”是不能用来当面称呼的,它们显然不是称呼语。
“可见称谓语不全是称呼语。而用 表 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
的名称 来指称称呼语是不可能的,上述 教师 等不能用于 招呼对象 的。第二种意见只注意到了称谓语中有一部分不能用于面称,不是称呼语,
而 没 有 注 意 到 称 呼 语 中 有 一 部 分 是 并 不 表 示 彼 此 间 的 各 种 社 会 关 系 的 , 如
“老 曹 、 小 黄 、 秋 娟 、 奇 奇 、 钱 理 、 吴 汉 江”等,或者越南语的“ 等 , 或 者 越 南 语 的 Phươn)g” “Nguyên), bôn)g, cún),…”它 们 只 是 当 面 招 呼 用 的 , 是 称 呼 语 , 而 不 是 称 谓“ ”
Trang 5“ ” “ ”语。而且同限定称谓语一样地用 表示彼此关系 来限定 称呼语 也殊为不妥,
“ ”这样一来,会将 老曹 等列在了称呼语大家族之外。
因此,我们认为,称谓语与称呼语是两种具有密切联系却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的词汇现象。
从理论上讲,称谓语着眼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是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拥有的身份、职业、地位等在词汇中的具体表现;它可以是面称用语 — 这时候的称谓语同时也是称呼语,他也可以不是面称用语 — 这时候的称谓语只是称谓语,而不是
“称呼语。而称呼语着 眼的是人们的当面招呼的言语手段,是 在直接的语言
”交往中指称某人的方式 ;它可以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 拥有的社会评价等 — 这时候的称呼语同时也是称谓语, 它也可以不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 — 这时候的称呼语就只是称呼语,而不是称谓语。两者着眼的角度明显不同。
从实践上讲,称谓语中的一些部分不属于当面招呼用的言语手段的,如
“教师、学生、爱人、丈夫、妻子、父亲、母亲 等,固然不是称呼语;同样,”称呼语中的一些部分不反映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
如 老曹、小黄 等,固然不是称谓语。但是称谓语中的那部分既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属于 当面招呼用的言语手段的,
如 老师、同学、老公、太太 等,就也是称谓语。它们的具体区分可以表现如下在几个因素:
Trang 6(Brown)1) 一 般性 称谓 (通 称) 。 用 于一 般的 社会 交往 ,尤 其是 陌生 人之 间。如同志、先生、小姐、老人家、师傅、同学、伙计、小伙子、小朋友等。
(2)行业、职务称谓。如老师、大夫、主席、主任、处长等,这类称谓还可以在称呼前加姓。
(3)姓名称谓。直接用姓名称呼主要用于相识或相熟的平辈、朋友之间,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如王丽、小兰、小刘、老张等。
(4)泛化的亲属称谓。我们把用亲属称谓词称呼非亲属成员的现象称为亲属称谓词的泛化,根据潘攀先生 (Brown)1998)的研究,现代汉语口语中泛化较
为 定型 的称 谓词 主要 有 16 个: 爷爷 、奶 奶、 伯、 叔、 伯母 、妈 、娘 、婶 、姨、哥/兄、嫂、姐、兄弟、弟、妹、姑娘等。这些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在社会交际中,因对象、场合、欲求等的不同,表现为众多的变体,如大爷、奶奶、大伯、刘叔叔、大娘、阿姨、大姐、兄弟、老弟、小妹妹等。
(5)人称代词称谓。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关系就是靠人称代词去表达。第一人称:我/我们,用于自称。
第二人称:你/你们,用于对称,另外还有一个敬称形式 您 用于单数。“ ”第三人称:他/他们,用于他称。
(6)零称呼。在言语交 往中不用称呼实际上也是一种称呼,或者说是潜在的称呼,其交际功能不可忽视。使用中有三种具体情况:说话者不知道或不敢肯定该用什么称呼而用零称呼。故意不用称呼。那往往是对听话者的一种不友好或不尊重的表示。说话者权势的表示。
“ ” “ ”在交际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到称呼语的选择。就在 称 与 呼 的关系中也形成了两种形式:对应称呼和不对应称呼。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 A 叫 B“经理 ,”
如 果 是 对 应 称 呼 , B 应 该 叫 A“你 、 职 务 、 小 姐 等 社 会 称 呼 语 。 如 果 B 叫”
A“小+ 名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 ,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 还受具体语”境的支配。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上面的 A 与 B 在工作上的关系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可在生活上 A 与 B 是男女关系的。
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选择什么称呼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此问题受社会因素和语境的制约和影响。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说话者要恰当地称呼对方。
1.3 选择称谓语的原则
Trang 7•研究称呼语的使用, 本论文从两方面进行:首先从社会语言学家罗杰 布朗和福特对美国英语称谓语系统的研究谈起, 静态描述称呼语的基本使用规律,主要受制于权势和同等关系。然后分析语境中的称呼语变化性,从 动态的交际过程反映称呼实际使用的灵活多样性以及非常规用法。
•社会语言专家罗杰 布朗和福特通过对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考察,概括出两种基本语义关系,权势与同等关系,以及姓名称谓系统的三种模式。权势是一种由于地位、出身、财富、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而产生的不对应关系,用 V 标志,表示礼貌客气的尊敬形式。同等关系一般指一种平等地位和亲疏关系,用 T 标志,体现亲近随和的统称形式。
“T”—“V”的应用规律如下:
交际对象 上级与长辈 下级与晚辈上级与长辈
V-V T-V下级与晚辈
V-T V-V
如图所示,权势与同等关系相当时,可用 V-V, T-T;权势不等或同等关系亲疏不同时,用 T-V 不平等称呼。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年长者 年青者、教师 学生、客户 服 务 员 、
父母 子女、雇主 雇员、女士 先生,因为不对等的权势关系,人们往往尊重传统的 T-V 称呼准则,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父母直接叫子女的名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而子女一般不直接称呼父母名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T-T
V-T T-T
T-V
Trang 8a) 当权势内部很多因素如双方年龄、地位等发生冲突时,一般由社会政治地位支配。例如:一位在公司当了二十多年的老职员去面见年青总裁时,一般用尊称 V,而总裁则用 T 来称呼老职员。
b) 当权势和同等关系产生冲突时,由同等关系占主导地位。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一位饭店赞助商的权势当然高于服务生,赞助商有权用 T 称呼服务生,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从没见过面,从亲疏关系上讲,距离很远,按规则要用 V 来称呼,而最终,赞助商用 V 称呼服务生。
以上只是从原则上静态描述了称呼使用的一些普通规律,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称呼语实际使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时我们不能把握双方亲密度到底有多深,对方年龄是否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你大等等。
“ ”我们所说的 环境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大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
(包括地域和时代的差别);二是指称谓现象发生时的场合。
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称谓语。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各种信息都在这里汇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同偏僻的农村地区区别很大,因此他们产生的称谓语就带着京派的味。根据北京各种杂志的资料,
“倒爷、吃息族、大腕儿、穴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 种田能手、” “
”穷棒子、泥腿子、专业户 等称谓语却源自农村,带着玉米花的香味。
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对称谓语的使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敌占区通行的称谓语是 先生、太太、小姐 等;而在解放
“ ”区最通行的称谓语是 同志 。国民党的军队同人民解放军所用的称谓语也不
一样,在国民党的军队中,对当官的要称 长官 ,解放军则称 首长 。对称谓语的运用,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城市是一个流动社会,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开放;农村是较为封闭的社会,文化气氛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农村中较多地使用亲属称谓语,城市里使用亲属称谓语的范围就较小。有时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也会造成称谓语运用上的差异。王立建在《称谓语》(新华出版社,
1997)写“服务关系指交际双方处于服务与被: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悠久,教师之间互称 先生 ,中国“ ”人民大学是一所建国后成立的大学,是一所新型的大学,教师之间一般不称
Trang 9“先生 ,见面互称 老张、老李”或“姓名 或 姓名 +” “ ” “ 同志 。济南的两所高校山东大学”
“ ”和山东师范大学也有大体类似的现象,山东大学的教员见面多互称 老师 。
说话场合是五花八门的,没有两处完全一样的场合,但如果从整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正式场合,包括各种正规的会议、各种类型的谈判、法庭上的辩护与证词等。第二类,非正式的场合,包括家庭内部的闲谈、邻里之间的说长道短、朋友之间的聚会及同学之间的忆旧等。说话场合对称谓语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类型的称谓语适合于不同的场合。 称谓语中除了一般社会称谓外,还有亲属称谓语。这些称谓语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可随便 运用,而是各有其适用的范围,既有它们各自的语域。亲属称谓多在非正式的场合运用,因为它们具有亲切、随便的色彩。社会称谓中的专称、职业(职务)称形式多在正式的场合运用。通称中的大部分称谓语既可用于正式场合,也可用于非正式场合。用于正式场合的称谓语大都具有严肃庄重的色彩。
2、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使用不同的称谓语。人们总是处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因此,一个人的称谓语就显出多样化的特征来。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身份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个体同社会的关系越密切,他所具备的称呼语越丰富。一个学校的女教师,面对孩子是妈妈。在社会上,面对不同的对象,她还可能是校长、妇联主席等。这种称谓语的多样性,就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说话者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使用称谓语。
在正式场合,对于具有 明确身份的称谓对象,我们应该选择能反映其身份的称谓语来称呼,如职业称谓或职务称谓等。对于没有社会职务或不知
“道身份的称谓对象,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的通称来称呼,如 同 志、先生、小
”
姐 等。这些称谓语都很适合正式场合的氛围。
在非正式场合,称谓语的应用相对来讲要随便一些。在家庭中,晚辈可对长辈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长辈可用大名或乳名来称呼晚辈。邻里之间也常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同学、朋友间既可直称姓名也可称兄道弟。如果在非
“正式的场合一口一个 x x 同志 就显得生硬、造作,另外也透露出某种不正”常的信息,很难使交谈进行下去。
Trang 10•虑与对方的关系如何才能选择好合适的称呼形式。社会语言学家罗杰 布朗
•和阿尔伯特 吉尔已经把这些丰富关系归纳成权势关系与同等关系,形成 T/
V 关系,提出称呼语使用的普遍原则。不过,除了 T/V 关系以外,说话者要多注意说话时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说话的场合。
Trang 11第二章
2.1 汉语泛尊称概述:
汉语称谓语是个庞大的系统。各种各样的称谓很复杂,也很细腻。但是却又有缺环、空位,甚至在使用中会令人尴尬,觉得没有适当可用的。尤其是,目前汉语中缺乏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那种社会通称,或叫泛尊称。由于泛尊称的使用涉及社会范围广,因此,泛尊称的缺乏也就更令人关注。
当您需要与一个人打交道,而一时对对方的 姓名、年龄及职业、职称等身份、地位又一无所知时,您如何称呼对方而又不失体面呢?这就需要泛尊称。
根据上面的泛尊称界定,泛尊称与其他称呼语的区别是指称对象更为广泛,限制性更小,对对方有敬意的感情色彩。
语言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符号系统,泛尊称更是全社会的一种认同。不过,不同的时期流行不同的泛尊称。泛尊称的时代性特别明显。在现
“ ” “ ”代汉语中,作为社会通用称呼的泛尊称,先后出现了 同志 及 师傅 等。根
“ ”据中国各家社会研究者的材料, 同志 在 50-70 年代非常流行,人们之间普
“ ”
遍称 同志 ,不但表达了新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为着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共同理想。
七十年代末期, 师傅 一词开始逐渐流行于社会交际中, 师傅 在尊
称 有技艺的人 之外,获得了全社会成员之间的泛尊称的义位。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重心转到了经济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大背
“景下,不但师傅辈出,而且无数师傅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是 师
八十年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
“ ” “ ”化,泛尊称开始多元化。其中,主要以性别为基点相区别的 先生 、 女士
“ ”
及 小姐 一组称呼,它们附着洋味色彩,卫但使用有局限,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方农村里、平
“ ”民阶层中一般不用。另外, 老师 在近年来跳出教育行业圈,扩大了使用范围,在更大的区域或整个文化界通用开来。媒体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年长于
Trang 12“ ” “ ”己的嘉宾基本就以 老师 称呼。可以认为, 老师 这一特定区域内的泛尊称,是当代尊师重教潮流下的产物。
士都以高职务相称,从而形成一种 类通称 。
“ ” “ ” “ ” “ ”另外, 兄弟 以及 哥们 、 姐们 、 爷们 等,一直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泛称的用法。它们均是对亲属称谓的一种借用,属于拟亲属称呼的社交称谓语。对本不具有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以亲属称呼,这自然突现其亲昵的
“情感色彩。但是,它们在传统之中透露些许粗俗,知识分子一般不使用 朋
友 作为表示人际关系的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原本是不做 面称 使用的。但是,近年来特别获得一些男青年的青睐,被用作当面打招呼使用了。这其中
“ ”可能是一种另类渗透,外国影片或港台武侠电视片中 朋友 的呼声不绝于耳,追求新颖的青年人模仿一叫,于此也沾得些豪爽之气。
语言是社会的多棱镜,称呼语更是社会生活的 晴雨表。现代汉语中每一个泛尊称的诞生及使用,都取决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取决于人们的思想及文化状况,每一个泛尊称都依托于一定的社会语用环境。
严格说来,在当前汉语中,中国社会所认同的、可以指称任何个体的中国全民通称的确呈现为空位。面对任何陌生人都可以使用的真正泛尊称在哪里?是同志?是师傅?还是先生、女士或小姐?
首先, 先生、女士、小姐 均是区分性别的称谓。仅此一点就不可以泛称任何人,因此,也就算不上真正的泛尊称。况且,它们其中又均有指称上的尴尬。
汉语中的 小姐 一词历史悠久。不过,先前的 小姐 是专门指称豪门富户人家的女儿。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莺莺。(Brown)《元曲选校注·西厢记》)
直到解放前夕才开始出现泛化的用法,用来泛称年青女子,成为社交场合的泛尊称。
Trang 13“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 琴 小 姐, 改 天 再 谈 罢 , 我 要 走 了 , 我 还 有 别 的 事 ( 巴 金”
《家》,第 7 章)
“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 小姐 一词随着豪门富户的上崩瓦解消沉了好些
“ ”年,不论专称义项还是泛称义项都不被使用了。改革开放以后, 小姐 一词
“ ”首先在沿海开放地区悄然兴起,今天 小姐 作为一般敬称的用法在内地已广为流行。由于青年女性在社会中众多行业都发挥了特别的作用,所以交际中
着 给 他 点 燃 香 烟 , 当 他 有 兴 致 的 时 候 便 让 小 姐 一 次 性 地 点 燃 算 了 。 (Brown) 池 莉
《小姐,你早》 )。这种特指意义下的 小姐 出现以后,的确影响了 小姐“ ” “ ”
“ ”尊称义项的使用。现今一些义化嗅觉敏感的人已慎用或不用 小姐 了。特别
“ ”是在饭店、旅店等一些服务场所,前些年人们多为呼唤 小姐 ,而今已多改
“ ”相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之下, 女士 是女性尊称中限制性较弱的一个。它不受婚否限制,
所指女性的年龄段较长,虽然称呼青年女性已有 小姐 ,但用 女士 泛指成
“ ”人女性还是可以的。但是, 女士 是典型的舶来品,洋味较浓,因此要注意其语体制约性,目前这个称谓似乎还只使用于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而且往往只用于背称或叙称,当面对称一般很少使用。
与 女士、小姐 等相对, 先生 是男性的泛尊称。但是 先生 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目前常用的义项也有如下三个:
Trang 14这是因为虽不能说 先生 是纯粹的舶来品,但语言的感染,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照英语中 sir",“先生 总是沾了些洋气的,所以作为泛尊称的 先生 ,其文学语言意味较” “ ”
“ ”浓,指称对象一般也限于白领阶层。将 先生 限定于某个阶层,这是汉义化的作用。但是这种语用规约已属约定俗成,我们每个使用者必须认可。另外,
“先生 作为尊称,年轻人称呼年长者我们习惯,而年长者称呼年轻人我们就”不习惯了,这也是我们传统汉文化所决定的。
“ ”便跌价收缩。今天已没有人再称教授学者为 师傅 了。
“同志 是现代汉语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泛尊称。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及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人物称谓也获得一系列新的变异。一些新的称谓诞
“ ”生了,一些原有的称谓又得到起用, 同志 一直以来就再没有完全恢复到五
“ ”十年代的那种泛尊称地位。当今社会,年青人称呼陌生人大多不用叫 同志 ,
“ ”他们感到叫 同志 有政治的气味,太严肃了,感到时代不同了,应该使用新
“ ”时代的新称呼。相对而言,五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大多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认可 同志 。这一
“ ”称呼,其中有些人还主张舆论导向而推广尊称 同志 。
“同志 与 师傅 及 先生、女士、小姐 ,是当前汉语中相对较为活跃” “ ” “ ”的社交通用尊称。但是在使用中,它们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个别语境中,它们均有不能泛指之处,它们表现了现代汉语泛尊称的多元化及缺位。下面
本论文加深研究 先生、小姐、同志、师傅 等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个最常用的泛尊称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Trang 15“ ”以本论文的汉语称呼语系统分类为标准, 先生、小姐 属于表示身份
的名称, 同志、师傅 属于表示职业和职务的名称。可有些其他材料, 同
志、师傅 就被列为中国全民称呼。 先生、小姐、同志、师傅 的指称对象范围可以说是最广泛的。下面我们了解这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个泛尊称的泛化和用法。
A 先生
“先 生 依 上 所 提 相 当 于 英 语 的 sir”” “ , 等 于 越 南 语 的 an)h, ôn)g, n)gài,“tiên) sin)h, thầy”,是汉语最广泛使用的称呼语之一。可 先生 的本身意义、“ ”形成历史和用法如何?
“先生 最初并不都是用作称呼语的,它最早出现于《诗经》中,《诗 ·”大雅·生民》云: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表示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生之子的意思。《论语 ·为“ ”
② 先生问尧卿: 近看道理,所得如何?”(Brown)《朱子语类》)“
③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Brown)《鲁迅全集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Trang 16“ ”不过,这种简称现在己经不多见了。这里 先生 的应用客体一般限定
为 男 性 , 但 是 , 人 们 往 往 也 忽 略 一 些 做 出 巨 大 贡 献 的 女 性 的 性 别 而 称 之 为
“先生 ,如中国解放后,人们经常称宋庆龄、冰心为 先生 。这种现象和女” “ ”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着紧密的关系。
2 文人学者自称。如:
① 张良道:“…帝在先要寻觅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个人不能勾得他每来,这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人名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夏黄公,唤商山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皓,为帝轻侮儒士的上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躲在山里不
”肯为汉臣,帝多曾说这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人难得。 (Brown)商山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皓中有一老人以甪里先生为名。)(Brown)《直说通略·西汉》)
② 晋代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
3 用来 称呼 以看 风水 、相 面占 卜、 行医 为职 业的 人, 唐、 宋、 元时 也专门用来作出家人的称呼语。如:
① 善,先生相寡人如何? (Brown)《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 玄都开秘篆,白石礼先生。(Brown)唐殷尧藩《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
③ (Brown)洞宾云:)“你这先生敢是风魔的?我学成满腹文章上朝求官应举去,可
怎 生 跟 你 出 家 , 你 出 家 人 有 甚 好 处 ?”(Brown) 《 元 曲 选 校 注 · 邯 郸 道 省 悟 黄 粱 梦 杂剧》)
④ (Brown)洞宾云:)“一个先生,好道貌也。 (Brown)《元曲选校注·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
⑤ 几十 年以 后, 那位 踏上 自由 之路 的年 轻僧 人己 经是 这里 的一 名大 勘布
…‘先生,您还认识我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 ?’谍报官壮起胆子走到他跟前。 (Brown)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4 用作对他人的敬称。如:
① 西门子曰: 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 (Brown)《列子·力命》)‘ ’
② 妾恐先生之不能保命也。(Brown)《列女传·楚于陵妻》)
③ 东 明先 生张 氏曰 因, 尝有 以文 荐于 天子 ,天 子策 试甚 高, 以为 长安 尉。(Brown)《柳宗元散文全集·碑志·东明张先生墓志铭》)
④ 楚王道: 恁“ 道得是,如先生的言,我谨奉社稷随着恁去。 (Brown)《直说通”略·战国》)
⑤ 郑先 生是 个遗 少, 因为 不承 认民 国, 自从 民国 纪元 起, 他就 没长 过岁数。(Brown)《张爱玲全集·花凋》)
Trang 17⑥ 洋 先 生 却 没 有 见 他 , 因 为 白 着 眼 讲 得 正 起 劲 。 (Brown) 《 鲁 迅 全 集 · 阿 Q 正传》)
⑦ 先生,女士,您想看天葬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Brown)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5 先生的应用客体是 丈夫 ,使用主体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他人。如:“ ” ① 女:这是我先生 你先生是干什么的?…
② 我先生刚刚出去,请您待会儿再打电话过来。
③ 男:你先生在哪里高就?
“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敬称他人为 先生 中的 例 ,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②,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
“ ”
的 先生 和前文 5 的用法相同。其 实不然,例 中的 先生 的使用主体是②,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 “ ”
“ ”妻子,应用客体是 丈夫 ,使用的场合是夫妻间的对话,可以视作是妻子尊重丈夫对丈夫的一种敬称。虽然二者的应用客体相同,但是例 和前文中的②,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
“先生 的用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里的 先生 的使用主体有可能是妻子,” “ ”
“ ”但也有可能是他人,使用的场合已经不再是夫妻间的对话, 先生 在这里己经成为丈夫的代用语。这种用法现在在社交场合中已经相当普遍。
“ ”在以上 先生 的几种应用客体中,用法 2.的应用客体已经完全消失,
“ ”现在极少有文人学者称自己为 先生 的,用法 3.的应用客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已经慢慢在减少,现在这种称呼方式只保留在对风水、相面占卜者以
“ ”及出家人的称呼中。 五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以后,因为受欧美的影响,用法 4.中的应用客体
“ ”也发生了变化, 先生 在用作对男性的敬称这种用法上不断泛化,只要使用主体有这个意愿,无论阶级、阶层、年龄、收入情况如何,凡男性一般都可
“ ”
以称之为 先生 。但是,这种用法还是局限在非体力劳动人群的范围之内,被或多或少地打上了阶层的印迹。
1949 年以后, 先生 这个称呼语曾一度销声匿迹,社会主义社会在理“ ”
“ ”论上是希望推翻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等级差别的社会,而 先生 在解放以前的应用客体曾一度将下层劳动人民完全排斥在外,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言
“ ”语社团或者阶级的专用语,己经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即使 先生 有时也被用来称呼一些以占卜相面为生的人和出家人,但是,以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来看,这些人不是封建主义的余孽就是和劳动人民相对立的不劳而获者。因此,如果社会主义要从理论上推翻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等级差别,破
“ ”除一切封建的东西,那么 先生 由于其特殊的应用客体,便首当其冲的应该被禁用了。到文革的时候,这种禁用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称呼语
Trang 18“ ”己经被另一种称呼语 同志 完全取代了,但是这种取代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外交场合,因为交际对手还是处在有阶级差别的社会中的,使用对方所熟悉并且可以接受的这种表示尊敬或者客套的称呼语是必须的。然而,即使
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还在运用 先生 这一称呼语,但是和 同志 相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而言,它还是被带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如文革之前,中国人始终都称呼李”或“姓名宗仁为
“ ”收入、籍贯的男性。并且由于这种完全意义上的泛化, 先生 在一定的场合被一定的使用主体用来称呼一定的应用客体甚至具有了特殊的意味。在港台
“ ”
影视中, 先生 被一些对警察不怀好意的使用主体用来称呼警察,成了含有侮辱、戏谑意味的称呼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称呼方式也逐渐影响了大陆。如:
① “向您道歉,先生!”他尝过这玩意儿的厉害,后退两步。 (Brown)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② 早点回家,别带着她深夜在外面鬼混。是啰,先生。 (Brown)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③ “是的是的。再见,先生 !”“ ……你这个……狗娘养的!”警察气得低声骂着。(Brown)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B 小姐
“小姐 依上所提相当于英语的 Miss”” “ ,等于越南语的 cô, chị”。“
“ ”最初, 小姐 并不是用来表示尊敬或者客套的称呼语,在宋代的时候,
“小姐 的应用客体一般都是那些裨女、侍妾、女艺人、妓女等社会地位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
低 下 的 女 子 , 对 于 应 用 客 体 的 婚 姻 状 况 也 不 做 具 体 的 限 定 。 如 宋 代 钱 惟 演
《 玉 堂 逢 辰 绿 · 荣 王 官 火 》 中 的 宫 女 韩 小 姐 , 马 纯 《 陶 朱 新 禄 》 中 的 陈 氏 姬妾,岳珂《怪史 ·汪革谣讥》中的洪恭的姬妾,宋洪迈《夷坚志 ·林素云》中的乐伎林小姐都是一些处在社会下层的低贱女子。当时在社交场合中并无称
官宦或富家未婚女子为 小姐 的言语习惯,后来, 小姐 的应用客体不断增
Trang 19多,一些社会地位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高的未婚女子也慢慢加入了这个称呼语应用客体的行列。赵翼《陔除丛考·小姐》云: 今南方缙绅家女多称小姐,在宋时则闺阁“
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耳。 然而, 小姐 这一称呼语的特殊注定了它所具有的强烈独占性和排他性。于是,在演进过程中,以前的应用客体
“ ”逐渐被排挤出来, 小姐 则成了对社会地位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高的未婚女子的专门称呼语,而且其中的意味也逐渐完全转变为恭敬了:
2 母家的人对己经嫁出的女子也称 小姐 。如:“ ”
① (Brown)嬷嬷虚下,取砌末上科云: )小姐,老身无什么馈送,止有这棉团袄一领,自银两锭,鞍马一副。(Brown)《元曲选校注·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
② (Brown)梅香云:)小姐,老相公知道,则怕不中么?(Brown)《元曲选校注·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
③ (Brown)正旦云:)小姐,我道你休说波。(Brown)《元曲选校注·诌梅香骗风月杂剧》)
3 宫宦人家的男性称新婚妻子也称 小姐 。如:“ ”
① (Brown)正旦念书科,云: ) 富都下小婿王文举,拜上岳母座前:自到阙下,一举状元及第,待授官之后,文举同小姐一时回家,万望尊慈垂照,不宣。(Brown)《元曲选校注·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
② (Brown)梁鸿上,云:)小生梁鸿,自从老相公招过门来,七日光景也,并不曾见小姐面皮,则着梅香供茶送饭。(Brown)《元曲选校注·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 ③ (Brown)正末云:) 小姐,兜住马,慢慢的行将去。 (Brown)《元曲选校注·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
这三种意义上的称呼都对婚姻状况有着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严格的限制,从表面上看
起来 2.、 3.似乎有些例外,但是,事实上,这两类情况只不过是对应用客体
“ ”婚前称呼的一种延续。而且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特定的应用客体, 小姐 己经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在前后两种应用客体的斗争过程中,后者适应
Trang 20“五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以后,随着社会的演进,这种阶级烙印也逐渐变淡, 小姐 可” “ ”以用作对任何未婚女子的敬称。然而,由于使用主体有意或者无意、主动或者被动的排斥,这一称呼语还是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这种称呼语还是局限在对为非体力劳动者未婚女子的称呼上。于是,解放以后,它的命运几乎和
“先生 没什么差别了。”
“ ”改革开放以后, 小姐 曾一时表现出了它的大度,无论职业、收入、
阶层、籍贯,都可以被敬称为 小姐 。甚至于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 小姐 这
“ ”一称呼语的地位己经快要等同于 先生 ,只要是女性,无论婚否,只要使用
“ ” “ ”主体有这个意愿,都可以称之为 小姐 , 小姐 己经不再是未婚女子的专用称呼语。如:
① 侍应小姐过来了,继续使用亲切的语气说: 小姐先生,你们还要一点“什么?需要加水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Brown)年轻女孩子称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十五岁的中年妇女) 池莉《小姐,你早》)
② 艾月进门就仔细打量了李”或“姓名开玲一番,赞叹说 :“哇,好古典的小姐 !”(Brown)称呼五十岁余的老太太) (Brown)池莉《小姐,你早》)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称呼方式迎合了妇女们希望自己青春常驻的社会心理。
“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大度,使得 小姐 又一次表现出了它的排他性。
“ ”在云贵一带,未婚女孩子严禁被称作 小姐 ,否则使用主体将会受到不同程
“ ”度的惩戒,轻则怒目相待重则殴打。因为 小姐 也经常被用来称呼那些出卖肉体和操不正当职业的女性。如:
③ 她们的档次那就是与三陪小姐不一样,她们本身就有新闻效应。 (Brown)池莉
《小姐,你早》)
Trang 21④ 丙为九十年代小姐,深懂自身价值。(Brown)池莉《小姐,你早》)
正经人家的女性为了将别人对自己的称呼与对这些人的称呼相 区别开来,常常自动退出这个称呼语的应用客体范畴。很明显,这种排他性和以前有所不同: 这次的排他是被动的,其中一 部分应用客体的退出不再是由于权
势 或 者 社 会 地 位 的 迫 使 , 而 是 由 于 自 身 的 道 德 观 念 。
C 同志
“ ”在汉语史上, 同志 最初并不是一个泛尊称,甚至也不是一个称呼语。
彪谓同志曰: 吾不西行。(Brown)后汉书·贾彪传)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rown)晋书·王羲之传)
“这两种用法传承千年,《红楼梦》中仍有 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
”雨夕灯窗,同消寂寞。 甚至直到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吃散发源于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两个人 ,依然还是仅仅指的”是兴趣相同,意气相投。
“ ”作为称呼语的 同志 成形于晚清,那个时候,现代政治意识开始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萌发,为了强调自己的政党身份,为了强调自己政党的民族意识、民主意识,为了强调自己政党与数千年来不民主的政治体制的区别,
于是, 同志 亦即 革命政党的同志 的称呼才得以流行。当时,革命党人内
“部常常以此彼此互称。如,黄荷祯《杨哲商烈士悼歌》 春秋大复仇九世,
同志寥落淮商量 ,孙中山遗言亦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Trang 22不过,在整个 20世纪上半叶, 同志 称呼也依然局限于政治社团内部,“ ”
“ ” “ ”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一般都不会把普通民众称为 同志 。 同志 成为泛尊称,还是 1949 年以后的事。
建设队伍”的 中的成员都自觉的自认为是 同志 或被认作是 同志 。 干部 、
“ ”工人、军人称呼农民,其第一选择便一般都不是用 同志 ,而是用亲属称谓,
“ ”扩而大之,其他技师之间也以 师傅 互称。再扩大,厂长称呼技师也称师傅。
Trang 23别的行业对工厂的工人,不论技师、徒工,都称师傅。1968 年,工人宣传队
“ ”进驻学校,师生对工宣队的人都称师傅,随即 师傅 成了尊称。市面上,几乎不论对什么人都称师傅,对知识分子也不例外。
“师傅 语义变化的过程大致如下:”
1.从传统意义,向 值得我请教和尊敬的人 泛化。生活中,如果助于“ ”别人,像在商店里买东西,如果自己对要买的东西不了解,需要向售货员咨询,一般都称售货员为师傅。出行迷了路,向他人打听,一般也称对方为师傅。特别是要修理某种东西时,更得称对方为师傅,因为自己对要修理的东西一窍不通,只能拜托给对方。
2. 从 值 得 我 请 教 和 尊 敬 的 人 向 任 何 不 熟 悉 的 人 进 一 步 泛 化 , 对“ ” “ ”
“ ”一般人,像服务员、学生等都称 师傅 。不过,还是有一些倾向性的。
“ ”
易称 师傅 。
但也有例外,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说,上个 世纪六七十年代,忽然全中国都师傅了: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干哪行有技术没技术的,见了面、问个路、买件东西,都统一口径喊师傅,到派出所报个案,不再是警察同志,而是警察师傅了。
小结:“先生、小姐、同志、师傅 等泛尊称的指称对象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广。在交际的过”程中,谈话人不需要了解对方具体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辈分,并不要考虑跟自己的关系疏远、情感深浅,只要有敬意,对象是男性就可以叫他
“先 生 , 年 轻 女 性 就 可 以 叫 她 小 姐 , 或 者 对 象 是 工 人 、 服 务 员 就 可 以 叫” “ ”
“师傅 ,特别是以前,只要是同一个政党成员就叫 同志 。不过这每个称呼” “ ”语都有它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泛尊称。 50-70 年代, 同志 最“ ”受人家的欢迎,到了 70 年代末, 师傅 逐渐流行,称呼 同志 的场合都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