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Luận Văn - Báo Cáo

Ảnh hưởng của ngôn ngữ mạng tới sinh vi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83 366 7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83
Dung lượng 2,29 MB

Nội dung

Ảnh hưởng của ngôn ngữ mạng tới sinh vi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ủ đô Hà Nội Nghiên cứu so sánh về hiện tượng đảo thành phần câu trong tiếng Việt và tiếng Hán hiện đ

Trang 1

(Ảnh hưởng của ngôn ngữ mạng tới sinh vi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ủ đô Hà Nội)

(Nghiên cứu so sánh về hiện tượng đảo thành phần câu trong tiếng Việt

và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河内首都大学 外语系

河内首都大学 外语系

河内首都大学

外语系

河内首都大学 外语系

河内首都大学 外语系 河内首都大学 外语系

Trang 2

HOÀNG MINH THƯ

网络语言对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

(Ảnh hưởng của ngôn ngữ mạng tới sinh vi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ủ đô Hà Nội)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GIẢNG VIÊN HƯỚNG DẪN: Th.S Lê Thị Thanh Tú

(GV kí xác nhận)

Hà Nội, tháng 05 năm 2023

Trang 3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在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网络平台上愈加流行。网络语言以其简洁、便捷、趣味性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为当今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方言之一。尤其是对于中文专业学生而言,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对他们的语言学习、交际能力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不仅影响了中文专业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交流方式上的习惯,还对传统的语言规范和沟通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对于了解网络时代语言现象的演变以及中文专业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基本情况,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讨论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网络语言的界定、产生原因、类型和基本特点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中文专业学生使用情况及影响。 第四部分分析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

第五部分针对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提出建议,以帮助中文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文专业学生;影响;建议

Trang 4

图示目录

图 1-1:考察中国知网上 20 多年以来的网络语言影响的总体趋势 8

图 2-1:2013 年至 2022 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流行语” 26

图 3-1:调查对象使用中国社交媒体情况 35

图 3-2:调查对象的接触途径 35

图 3-3:调查对象是否对网络语言感兴趣 40

图 3-4:调查对象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41

图 3-5:网络语言对调查对象学习汉语是否有影响 43

图 3-6:网络语言对调查对象学习汉语的影响 44

Trang 5

表格目录

表 1-1:考察中国知网上 20 多年以来的网络语言影响研究的情况 7

表 2-1:数字 1 到 9 谐音意义的表格 19

表 3-1:调查对象学习汉语时间 34

表 3-2:调查对象汉语水平 34

表 3-3:调查对象每天上网时间 34

表 3-4:调查对象上中文网页频率 35

表 3-5: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的认知情况 37

表 3-6: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的基本掌握情况 38

表 3-7:调查对象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 42

表 3-8:调查对象不使用或很少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 42

Trang 6

摘要 I 图示目录 II 表格目录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缘起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意义 2

1.4 研究文献综述 4

1.4.1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4

1.4.2 网络语言的影响研究综述 7

1.5 研究理论基础 10

1.5.1 社会语言学理论 10

1.5.2 社会文化理论 10

1.5.3 语言接触理论 11

1.6 研究任务 11

1.7 研究范围与方法 12

1.7.1 研究对象 12

1.7.2 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网络语言的研究综述及其理论基础 13

2.1 网络语言的界定 13

2.1.1 网络语言的定义 13

2.1.2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区别 14

2.2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15

2.2.1 客观的原因 15

2.2.2 主观的原因 16

2.3 网络语言的类型 17

Trang 7

2.3.1 网络词汇 17

2.3.2 句法结构 23

2.4 网络语言的特点 25

2.4.1 简洁性 25

2.4.2 广泛性 26

2.4.3 诙谐性 27

2.4.4 独创性 27

2.4.5 随意性 28

2.4.6 时效性 28

2.4.7 生动性 29

2.4.8 粗俗性 29

2.5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29

2.5.1 从流行走向消亡 30

2.5.2 从流行语进入一般词汇 30

第三章:网络语言对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调查分析 33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3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3.2.1 基本情况分析 33

3.2.2 接触网络语言的途径和工具分析 36

3.2.3 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37

3.2.4 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 43

4.1 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日常交际产生的影响 46

4.1.1 积极影响 46

4.1.2 消极影响 48

4.2 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汉语学习及运用的影响 49

4.2.1 积极影响 49

4.2.2 消极影响 51

第五章: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网络词语使用建议 58

Trang 8

5.1 学生角度 58

5.1.1 培养自主学习知识 58

5.1.2 慎重使用网络语言 59

5.2 教师角度 60

5.3 教材角度和外语系角度 61

结语 64

参考文献 65

附录 A: 2013 年至 2022 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流行语” 67

附录 B:问卷调查 68

致谢 75

Trang 9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缘起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联系方式,应运而生的网络词汇也被广泛使用,并且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代表了 21 世纪汉语发展的新方向(钱乃荣, 2001)。2022 年 08 月 3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 0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10.51 亿,较 2021 年 12 月新增网民

1919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4.4%。报告表明,网络语言时代已经到来,各种网站如微信、QQ、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组成的网络空间已在人们的生活等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至今,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不断增多,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嘴替”、“绝绝子”、“凡尔赛”、“破防了”、“YYDS”、“emo”、

“躺平”等。网络语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它是一种新的语言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和时代的需求。网络语言不仅全方位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最新状况,也使语言系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汉语言在世界各地也被广泛传播。自 2004 年

11 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此后,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大量涌现。据统计,截至 2019 年 12 月,全球共有 162 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 550 所孔子学院和 1172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共计 1722 所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育机构。可以看出,汉语学习者正在逐年增加。

Trang 10

正因为中国在全球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越南近年来也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潮流,“汉语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除了传统语言之外,网络语言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增强,大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网络语言现象的影响。

在这一研究背景下,笔者决定选择《网络语言对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进行探索与研究。探究影响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因素,并分析网络语言对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扩展大学生词汇认知方面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有助于明确网络语言对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语言,更好地认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

1.2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新语在网络上诞生、传播。网络语言不仅限于网络上使用,而且它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在日常交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网络语言可以给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最便捷的交际实践途径,但是它对学习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针对网络语言对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并使用汉语网络语言,深入汉语学习,防止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带来负面影响。

1.3 研究意义

网络语言作为汉语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对汉语学习者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Trang 11

和语言认知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将网络语言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可以帮我们理解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第二,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和掌握语言发展的特点及本质,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第三,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变化,并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变异的规律。

第四,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现实意义:

第一,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大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也会接触到一些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规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网络语言,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第二,网络语言存在一些缩略语、表情符号等非正式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有时会导致误解或不适当的情况。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避免不必要的交流障碍。

第三,网络语言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语言形式,掌握和应用网络

Trang 12

语言,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强交流和沟通能力。

第四,网络语言有不规范和粗俗性的特点,了解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

1.4 研究文献综述

1.4.1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作为汉语言的一种变异现象,它的出现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络语言。从目前对网络语言研究的成果来看,人们不仅仅关注网络语言本体的研宄,如对网络语言的语词、构成、产生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的研宄,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围更加宽广,他们对网络语言与网民们的心理、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网络语言规范等进行分析,网络语言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词典类、著作类和论文类。

(1)词典类

易文安(2000 年)主编的《网络时尚辞典》,该辞典收录了千余条在当时最新颖、最时尚的网络词目。辞典分为 5 章,其中包括网络时代暗语、俗语词典、网络专业术语、网络机构与公司和数字语言。书中对各词条的解释权威、实用而且轻松、幽默,是中国第一部网络语言专用词典。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001),该词典收录了网络

词语 1300 多条,其中包括专业术语、交际用语、数字符号等内容,条目以汉语拼音进行排序,释义简明通俗。

Trang 13

周建民、熊一民主编的《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辞典》(2008),该辞典收录了网络交际用语 1812 条,它所收录词语的例句大多是来自网上,有部分来自于书籍、报刊。这部词典将网络交际用语分为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四大板块。

汪磊主编的《新华网络语言词典》(2012),该词典收录了网络词

语 2946 条,网络符号 280 条。这本词典不仅解释了网络词语的意思,还给出了词源和背景,适合网民使用。

风君主编的《网络新新词典》(2012),该词典收录了 831 个词条,分为五大类,25 个主题。对网络流行词语从“词义、考源、辨析”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也对网络上的热门事件进行细致严谨的介绍,可以说是中国网络社会的缩影。

2020 年 8 月 10 日《新华字典》(第 12 版)正式出版。该词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的第 12 版已收录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例如:“粉丝”、“点赞”、“卖萌”等。这些网络词语都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使用的词语。

这些网络专用词典对人们了解和研究网络语言有很大帮助。对于刚刚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使用这些词典可以帮他们克服语言的障碍,帮助网民在网上交流更顺利。同时,它也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素材,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和规范具有参考价值。网络语言方兴未艾,网络词典的出现表明专家学者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更加深入。

Trang 14

“活”、“杂”的特点并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可以说,这本著作是中国第一本研究网络语言的著作。

李莉在《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2005)中,提出网络词语具有简约性、随意性、多样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整体朝着非语言符号化方向发展。

吕明臣、曹佳、李伟大在《网络语言研究》(2008)中,提出在言语交集理论框架下,揭示网络言语交际的性质、特征和过程,并对网络语言交际中的一些特有现象与日常语言交际的差别进行论述。

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2010)中,用十二个篇章来分析网络语言。其中包含对网络语言的性质分析、特征归纳、类型划分、流行性探讨、修辞学考察等内容,是一部比较全面的研究网络语言的著作。 张云辉在《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2010),进行研究了网络语言的现状、网络语言的语类以及网络语言的语法和语用等问题。这本书采用了言模因理论、语交际理论等来研究网络语言,使得本书的研究非常扎实。

张颖炜的《网络语言研究》(2015),进行全面研究网络语言的构成、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角度,并提出语用策略。这本书的研究内容紧贴时代,方法新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论文类

冯念、冯广艺在《网络词语的谐音及规范问题》(2005)中,论述了网络词语的语境、语体等方面,对网络语言中“谐音”的现象进行了分类和说明。

Trang 15

惠天罡在《网络词语构词探析》(2006)中,分析网络词语的构词规律,作者认为网络词语在构词过程中存在“潜词素”,例如,原先不参与构词的要素或不能自由参与构词的要素在网络词语中开始参与构词,表现出了一定的能产性和自由性。此外,色彩意义在构词上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刘智慧在《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共性研究》(2011)中,认为网络词语的构成方法主要是合成法、转义法、缩略法和声造法,这反映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新颖和不稳定的特点。

陈婷在《网络语言的变异类型及原因探析》(2017)中,对当前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考察分析,阐述网络语言的变异类型、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等内容。

赵娜在《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2019)中,收集了从 1996

年到 2018 年的网络用语,通过这些网络用语进行研究网络语言的价值、网络语言的消长等问题。

1.4.2 网络语言的影响研究综述

经过对中国知网上 20 多年来对网络语言的影响研究进行了考察,本文共收录了 2889 篇论文。考察结果显示,自 2009 年以来,网络语言的影响研究成果颇丰,占总研究数量的 88.02%。其中,2017 年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有 260 篇发表文章(见表 1-1 和图 1-1)。

表 1-1:考察中国知网上 20 多年以来的网络语言影响研究的情况

Trang 17

目前,网络语言纷繁复杂、层出不穷,对中文专业学生来说,网络语言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言的影响研究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如今,有不少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例如:

周红苓在《浅谈网络时代的现代汉语词汇教学》(2004)中对网络时代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网络词语的产生、发展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的影响。

徐珏琳在《网络语言对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影响研究》(2014)中,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李芳在《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研究》(2016)中,对网络语言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 刘芷彤在《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及其影响研究》(2018)中,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群体以及传统汉语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王依在《网络时代产生的语言现象及对大学生影响》(2019)中,研究网络语言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总体来说,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从 2000 年就已经开始,但近几年来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才真正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因为针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研究论文较少。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以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希望借

Trang 18

此帮助大学生,尤其是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能更好地使用网络语言,也希望能为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的研究作出微薄的贡献。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社会语言学理论

社会语言学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William Labov)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他在研究美国英语的不同方言时,发现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也体现在语言使用的场合、风格和语境上。拉波夫通过调查和研究,认为语言的形式和使用方式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网络语言时,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和网络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例如,研究网络语言的类型和特点时,需要考虑使用者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年龄、性别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他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和及目的。社会语言学理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流行规律以及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关系等。

1.5.2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俄国心理学家利维·维果斯基(Lev Vygotsky)提出的。自 20 世纪 80 年代该理论被引入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领域,是二语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主要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根据该理论,语言习得需要具体的社会环境,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社会交往被视为语言习得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对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

Trang 19

会环境会影响二语习得者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从而影响其语言学习的效果。

当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时,社会文化理论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社会文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对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分析。同时,该理论也有助于指导汉语教育者开发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提高其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5.3 语言接触理论

语言接触理论是由魏因赖希(Weinreich)于 1953 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主要研究不同语言接触和交替使用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语言接触情境中出现的语言变化现象。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语言接触理论对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汉语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这可能会对其汉语学习和使用产生影响。

语言接触理论指出,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语言会发生变化。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当他们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时,可能会发生语言交融和变异现象,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汉语学习和使用。此外,语言接触理论也强调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汉语学习者在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时,也可能接触到了其他文化和社会背景,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和文化认同产生影响。因此,语言接触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语言对汉语学习者的影响,并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1.6 研究任务

(1)调查网络语言在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使用频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交媒体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

Trang 20

语言的情况,包括使用频率、使用方式和目的等方面。

(2)分析网络语言对中文专业学生日常交际、汉语学习及运用产生的影响。

(3)提出有效应对和使用网络语言的策略: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和需求,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1.7 研究范围与方法

1.7.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网络语言的影响。调查对象是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中文专业的本科生。

1.7.2 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笔者采用一下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收集有关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论文、期刊、著

作等相关材料进行详细地阅读,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总结。

Trang 21

2.1 网络语言的界定

2.1.1 网络语言的定义

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个研究学者持有各自观点,简单可以概括为以下观点:

Trang 22

综合前人研究,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具有两种层面的含义。广义上,网络语言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指跟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有关的术语和词汇,比如“贴吧”、“端口”、“浏览器” 、“鼠标”等;另一种是由网民创造出的,流行于网络的,在网上用于信息交流的语言,

就是伴随网络而产生的,与网络相关的语言。本文主要涉及到网络语言中高频使用的那一类,即由网民创造并流行于网络上的语言。

2.1.2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区别

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在语言结构和使用方式上存在很多差异:

第一,网络语言更加简洁,通常使用缩写、数字和符号等来表达信息。这些缩写和符号可以快速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得网络语言更加实用。另外,网络语言常常采用非正式的口语化表达方式,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例如,在网络语言中,“u”可以代表“你”,“DBQ”可以代表“对不起”,“666”代表“很赞”。与此相比,传统语言更加规范,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传统语言通常采用正式的书面语或口语,语言表达方式相对固定和规范。 第二,网络语言包含大量的俚语、流行语和新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来源于年轻人的口头表达和网络文化。它们在传统语言中并不常见或被广泛接受。网络语言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意义也不断地发展和演

周建民(2015)网络语言对语言系统和语言生活的影响——从社会方言的角度[J] 江汉学术

Trang 23

变,使得网络语言的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而传统语言则更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使用已被广泛接受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传统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相对稳定,它也经过了漫长发展的过程。

第三,网络语言更加随意,通常不受地域和年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传统语言则受到地域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如老年人可能更多地使用传统的礼貌用语,而年轻人更多地使用流行语和网络词汇等。

第四,网络语言不受传统语言的语法和拼写规则的约束,这使得网络语言更加自由和灵活。例如,在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意义不明确的情况。例如,“感动 ing”、“我太 n 了”、

“b4”、“吃过 ed”等。这种表达方式在传统语言中是不被接受的,但在网络语言中却被广泛使用。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形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以便更好地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流。 2.2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2.2.1 客观的原因

(1)互联网的普及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畅通无阻,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成为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

Trang 24

(2)计算机技术的特性

网上交际大部分是用键盘输入来完成的,键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入速度。因为人民使用的输入法是全拼、智能拼音、五笔等方式,当输入词语时,输入法会自动给出相似的字和词语,容易导致错误的字和词被输入。面对这种键盘交际方式对交际速度的阻碍,很多人就没有耐心保证打字的准确,他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所以,为了快捷的输入信息,数字、同音字成为优先选择的代替方式,例如:斑竹(版主)、果酱(过奖)、7456(气死我了)等。电脑键盘的特殊性,又使网民可以使用一些符号来传情达意,例如:“:-)”表示高兴,微笑、“o_0 ”表示惊讶、震撼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简化了汉字表达,提高了输入速度。

(3) 新生事物

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流行人物的言论和相关媒体的引用。网络新词语中有些是来自于每年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重大事件,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言论以及相关媒体对娱乐性内容的宣传,例如: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间,出现了一些与新冠疫情的网络词语,如:“逆行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等;或者是“后浪”,它本来出自“长江后浪催前浪”,是指“像长江的水后浪催促着前浪不断向前一样,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壮生长,接替着上一代人向前发展”。但是“后浪”在《后浪》短视频中是指新一代青年人,表示了对他们的赞美、认可,引起各界注意,“后浪”这个网络词语,从那时候不断普及。 2.2.2 主观的原因

(1)创新意识

Trang 25

网络上被用来形容长相丑陋的女网民。类似地,“青蛙”则被用来形容长相丑陋的男网民。这些词语的诞生是年轻人通过网络语言的创新和演变而形成的,它们不仅仅是表达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年轻人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表达。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网络成为了一个充满个性、创新和自由的空间,年轻人在其中能够表达自我,彰显自己的独特性。

(2)时尚意识

现在的年轻人最求时尚,最求一种更加舒适、放松的社交环境。人们在网络中获得了日常交际所没有的交际自由。在这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人们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标新立异,以及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这个平等、自由的交流空间中,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就被不断地创造出来。

2.3 网络语言的类型

网络语言的类型复杂多样,所以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时,每个人的衡量标准和角度是不一样,使得分出得网络语言的类型也不一样。语言单位基本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而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本文将从网络词汇和句法结构两个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

2.3.1 网络词汇

Trang 26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指使用音同意不同或音相近意不同的字来代替原有的词语,表达丰富、隐晦或曲折的意思。在网络语言中,谐音的应用非常普遍,它简洁,诙谐,极大方便了网上交流;同时,它更为俏皮亲切,深受大家喜爱。通常可以分为四类:汉语谐音类、外语谐音类、中英混合类和数字谐音类。

(1)汉语谐音类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 谐音词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汉语谐音词是借用同音异形的汉字来表达意思。它的出现,既包括网民们觉得好玩、有趣的主观因素,又包括由于网民们在输入时造成的错误的客观因素。于是网民们在这种有意无意间创造出大量的汉语谐音词,例如:

鸡冻——激动 童鞋——同学 砖家——专家 神马——什么 麻麻——妈妈 鸭梨——压力

卷发——转发 熏疼——心疼 杯具——悲剧

另外还有一些是来自汉语各方言,例如:

偶——我 木有——没有 酱紫——这样子 表——不要 稀饭——喜欢 感觉——赶脚

筒子——同志 灰常——非常 肿么了——怎么了

(2)外来谐音类

外语谐音类是指那些根据外语发音规律进行谐音的词汇。它的广泛传播,不仅是网友年轻化低龄化的表现,也是互联网全球化的表现。这

Trang 27

些用汉字来表达的外语词语,使用方便简洁,使说话人语气轻松有趣,例如:

欧巴——oppa 拷贝——copy 血拼——shopping

粉丝——fans 嗨皮——happy 哒咩——不行、不许

黑客——hacker 哈喽——hello 卡哇伊——kawayi (可爱)

(3)组合谐音类

组合谐音类是指那些将汉字、数字、单词、字母、符号等元素组合起来形成的谐音词。这些由网民创造的网络语言,单看字形就像猜字谜一样,但读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词的有趣之处,例如:

Trang 28

(1)汉字简缩类

汉字简缩类一般以多个词的第一个字组成一个新词,或者一句话中的几个字 组成一个新词,例如:

“白富美”是“肤白、富有、貌美”,形容条件优越的女性。

“高富帅”是“高大、 富有、帅气”,形容条件优越的男性。 “人艰不拆”是“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Trang 29

“月光族”是每月花光所有收入的群体。

(2)拼音简缩类

拼音简缩类由于贴近生活,含义简单明了,所以普及率很高。它可以让一些不熟悉网络词语的人,也可以通过语境推测出它的意思,例如: MM——妹妹 LZ ——楼主 NSDD——你说得对

NB——牛逼 BD——笨蛋 YYGQ——阴阳怪气

BT——变态 DBQ—— 对不起 YYDS——永远的神

(3)英语简缩类

近年来随着英语的普及,网民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一些用英语开头字母来代 表一个词的简缩类网络新词语也开始流行起来。这些缩写好记好写,同时使用范围广,被广大网民广泛使用,例如:

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

DIY :Do it yourself(自己制作)

OMG: Oh my god(我的天啊!)

GF:Girl Friend(女友)

RIP:Rest In Peace(安息)

PK:Player killing(原指网络游戏中玩家之间的较量,现引申为“对决”、 “单挑”之意)

三、汉语旧词新义类

汉语旧词新义类是指网友在网络社交中,把一些原有的词语赋予一些新的意义,用诙谐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类词语。网民是以“旧瓶装新酒”的 方式来使用传统词语,例如:

Trang 30

“白骨精”原意是《西游记》中的妖怪,网上指“白领、骨干、精英”,一般用于对职场干练女性的描述。

论坛或聊天室等网络空间里只浏览不发表意见的网民。

“打酱油”原意指去商店购买酱油,网上指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相当于“路过”。

“摸鱼”愿意指在水中捉鱼,意思是趁混乱时私自捞取利益,网上一般指偷懒、不好好干活的行为。

四、新词新义类

新词新义类是指本来没有的字或词,由于网民依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创造出来的。这些网络词语体现了网民的独创性,例如:

控—— 短发控、包包控、手机控、游戏控

学—— 学霸、学神、学魔、学渣

Trang 31

体—— 淘宝体、陈欧体、莫言体、知音体

五、重叠类

网民在网上交流时喜欢用简略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意思,并希望即使不见面,也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亲密感。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叠音词能够增加交流的趣味性并且使得交流更加亲昵、生动,所以网民很喜欢新造和使用叠音词。例如:

漂漂 东东 傻傻 嘻嘻 柔柔 么么哒 饼干干 范跑跑 楼高高 美美哒

六、符号类

由于网民在网上聊天时,有时无法满足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需求,于是这种符号便应运而生,迅速普及。符号可以消除了网络交流时的枯燥乏味,无形中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例如:

一、语序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结构通常是比较自由的,网民有时为了强调某些句子成分而将其前置,例如:“我喜欢他了,好像”、“你们在干嘛呢,现在”、“没有啊,我觉得”、“你饭吃了吗”等。

Trang 32

在汉语的表达方式里,很少用副词“很”、“非常”来修饰名词,但是在网络语言里这种违背正常的搭配规则的语句却是很常见的,它用于表示某事物十分具有所带名词的特征。例如:“很男人”、“很现代”、“很雷锋”、“非常女人”等。

或者在现代汉语中,“被”字句的基本用法是与及物动词搭配,表示被动意义,但是在网络上它可以与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

三、中英文混用

当传统语言不能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他们将把文字、英语单词等混合在一起。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使得网上交际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轻松愉快。例如:

“I 服了 U”是“我服了你”

“幸福 ing”是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

Trang 33

(二)“厉害了,我的……”

“厉害了,我的……”表示对某人某事觉得很惊叹,表达了敬佩的意思。例如:“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妈妈”、“厉害了,我的家乡”等。

2.4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网络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语言词汇变体,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词汇,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目前,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要对网络语言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了解这些词语的特点,我们才可以更好理解网络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才能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4.1 简洁性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今人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而在忙碌之余人们更喜欢追求“简单”,对他们来说,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以简洁为主。所以简洁性就是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许多网络词语都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产生的。在网络上交际时,我们几乎看不到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语句,网民多以简洁的语言来论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简洁性这个特点,网络语言主要是以缩略词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你行你上”(要尊重别人的成果和努力,不要随便否认别人,你行的话,你上去试试,恐怕还不如别人)、“何弃疗”(为什么放弃治疗)、“YYDS” (永远的神)、“F2F”(face to face)、

“1314”(一生一世)等。另外,还有“合音”现象,由于网络语言受到连读、快读等影响,就将两个或多个音节合成一个音节,例如:“宣”

Trang 34

表示“喜欢”、“造”表示“知道”、“报看”表示“不好看”、“搭好”表示“大家好”、“套吃”表示“特好吃”等。

以 2013 年至 2022 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例,其词长分布情况如图 2-2 所示。从该图表可以知道,在 20213 年至 2022 年发布的流行语中,词长为 1-2 字一共有 42 个,3-4 字一共有 44 个,5 字以上一共有 14 个。由此可知,网络语言富有简洁性的特点,它以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含义。

图 2-1:2013 年至 2022 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流行语” 2.4.2 广泛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4.4%。网络己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交流工具,某个网路词语一旦流行起来,就会快速发展并广泛使用,可以说整个网络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也会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例如:“蛮拼的”表达非常努力、很卖劲的意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5 中国新年贺词中强调,

Trang 35

在 2020 年出现“逆行者”这个词,“逆行者”的意思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其他人设法逃离疫区的时候,但是总会有人逆向而行,他们不问归期、不惧凶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指英雄们的总称。“逆行者”被网民广泛使用,2020 年 12 月 8 日,它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2.4.3 诙谐性

网络语言具有非常强烈的幽默感,展现独特的趣味性。由于使用网络语言大部分是年轻人,所以在网上创造词语时,他们会赋予了网络词语或诙谐幽默或辛辣讽刺的娱乐性特点。这让使用网络语言的人产生浓烈的亲密感,有利于广大群体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例如:“矮油”代替“哎呦”,“雨女无瓜”是

“与你无关”的谐音;或者带有方言特色的网络语言,比如:“来了老弟”、“你肿么了”等;还有讽刺的词语,例如:“菌男”是“俊男”、

“霉女”是“美女”的谐音等等。这些词语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诙谐性的特点。

2.4.4 独创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自由的空间。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约束,可以发挥自己的自由性。网民们经常用比喻、借代、引用等方法,创造出一些描述新事物、新现象的词语,这些词语构思巧妙,语出惊人,充分体现了独创性。有些词汇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青蛙”、“恐龙”、

“菜鸟”等;有些是新创造出来的,例如:“小白”、“破防”、“奥

Trang 36

利给”等。这些词汇都是网民根据生活或方言创造出的词汇,无论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它们都在网络上盛行的今天广泛流传起来,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词汇。

2.4.5 随意性

网络语言的出现并不是按照特定的造词法来创造的,而是人们在使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偶然创造出来。由于网络语言不受传统语言规范的限制,它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爱和创造力来决定的。因此,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这些网络词汇有许多都不遵守语言规范,不注重字斟句酌,随意地组合,用一些新奇的语言表达形式,以达到传达信息、表达感情的目的。例如:“走召弓虽”是“超强”、“稀饭”是“喜欢”、“粗去”是“出去”、“吃饭 ing”等等。尽管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可能会导致一些语法或拼写错误,但也正是这种随意性为网络语言赋予了创新性和趣味性,使其成为当今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6 时效性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自从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网络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最流行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每年都会有很多词入围,并不重复。这就是网络语言具有的时效性特点导致的结果。网络语言是应运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与社会热点事件相生相伴。因此,它会随着所代表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一些词语会随着事物和现象的消亡而消亡,如:

“恰特”、“小床”、“晒黑族”等;有的被新词语代替,如:“大虾”

(高手)已经被“大神”所取代;另外现在出现一些网络词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高富帅”、“富二代”、“吃瓜”、“点赞”等。

Trang 37

2.4.7 生动性

网络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它具有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富于表现力的特点。网络语言通过丰富的表情符号、图像、视频,以及创造新的词语和词组的方式,使得人们的表达更加生动。生动性是网络语言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能够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想法。同时,网络语言的生动性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有趣。生动性主要体现在符号类和简缩类。例如:(⊙o⊙)表示吃惊、

╰_╯表示生气、“y1s1”是“有一说一”等等。

2.4.8 粗俗性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可以随意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使用上也不受限制,因此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其中不乏一些粗俗不雅、不健康、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词汇。例如:“TMD”是

“他妈的”、“NQS”是“你去死”、“P”是“屁”、“狗带”、

“屌丝”、“妹子”、“我去”等。这些粗俗语言在网上广泛使用,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且也对网络环境的文明水平带来影响。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应该遵循适当的语言行为准则,保持文明和礼貌。

2.5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指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网络语言作为一个动态系统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人们生活的进步,新的网络语言不断涌现,数量不断增加,为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也有一些网络语言,因为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或热度消失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Trang 38

因此,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两种途径:一是一些网络语言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但由于其生命力短暂,未能经受语言规则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因而有逐渐消亡的趋势;二是一些网络语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够始终保持较强的生命力,逐步转变为一般词汇,甚至内化为常用词汇,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2.5.1 从流行走向消亡

语言学家夏中华先生认为:“流行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多经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世界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流行语,由于其身份的虚拟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变得非常普遍。然而,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能够在语言的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一些不符合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注定会被抛弃,例如“累觉不爱”指“太累了,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城会玩”指“城里人真会玩”等。这种用语不仅难以把握其内涵,而且在构词方式上违背了汉语语法规则。它虽然在一时之间可能因为其新颖和特殊而在网络上流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其内涵模糊,使用受限,很可能会逐渐被淘汰。另外,一些网络语言因其品味低下、含义低俗、粗鄙或带有社会戾气,也注定难以被大众追捧,例如“逗比”、“日了狗了”、“屌丝”等。这类网络语言的随意性、

Trang 39

有些网络流行语能在短时间被人们广泛接受、使用,并且经受住时间和语言规则的双重考验,逐渐稳定下来,融入到汉语词汇系统中,并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现代汉语词典》在修订时便会收录词义稳定的网络语言,这可以从第七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词汇如“给力”、“粉丝”、“颜值”、“点赞”等网络语言中看出。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中表意明确、得体,或者传递正能量的词汇会被大众接受且广泛使用,随着其含义的稳定,会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

2.6 小结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一种特定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它由网民创造并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客观原因包括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特性和新兴事物的影响;而主观原因则涉及创新意识和时尚意识的驱动。 相对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在语言结构和使用方式上存在许多差异。我们可以从网络词汇和句法结构两个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与研究。此外,网络语言具有八个主要特点:简洁性、广泛性、诙谐性、独创性、随意性、时效性、生动性和粗俗性。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从流行走向消亡,某些网络词汇或表达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不再被广泛使用;另一种是从流行语进入一般词汇,一些网络语言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并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

劲松(1999) 流行语新探[J].语文建设

Trang 40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它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和在线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不断演变和适应新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Ngày đăng: 14/11/2023, 09:47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