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创作风格初探 tìm hiểu phong cách sáng tác của tô đông pha

49 11 0
苏东坡的创作风格初探 tìm hiểu phong cách sáng tác của tô đông pha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顺化大学 顺化外国语大学 中文系 ­­­  ­­­ 毕业论文 题目: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指导老师 :廖永勇硕士 编写学生 :阮何金莺 2020 年于顺化 ĐẠI HỌC HUẾ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TIẾNG TRUNG ­­­  ­­­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Đề tài: TÌM HIỂU PHONG CÁCH SÁNG TÁC CỦA TÔ ĐÔNG PHA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ThS Liêu Vĩnh Dũng Sinh viên thực : Nguyễn Hà Kim Oanh Huế, 06/2020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感谢语 时光冉冉,岁月如梭,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样就四年 了,顺化的夏天,凤尾都开花了。闭上眼睛,想起来校那一天。睁开眼 睛,离开学校最后一天,却已经近在眼前了,每一刻时光都心有留念。 此刻我的心中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恩师们与各位可爱 的同学们,我即将就要告别了。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廖永勇老师,是你的细心、热情指导让 我顺利完成该论文。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 神,却让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感谢所有各位课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你们的严谨细致、精益 求精额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你们循循善诱额教导和不拘 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我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四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四年了, 仿佛就在昨天,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大家保重,我会记得我们 在一起的时光。 感谢我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健康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 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数的师长、同学、朋友等给了我无言的帮助, 在这里请接受我的诚挚的谢意。 敬礼! 2020 年 月于顺化 编者 阮何金莺 阮何金莺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摘要 中国文学史上悠久而灿烂。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罕见的全才,琴、 棋、书、画无所不通。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之于词的贡献,他不仅 对词的内容和风格进行了开拓,而且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创作词风的深刻 美妙的特色于后世更是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 其实对苏东坡的创作风格已经有很多作者进行研究,但是还没有 哪个集中地、完整地而简单地介绍苏东坡的创作风格,再说在我们本校 对苏东坡的创作风格还没有哪个学者进行研究,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 解苏东坡的创作风格,本论文进行了研究苏东坡的创作风格。 通过搜索、提出个人关于苏东坡的知识,本文将从苏东坡词的创作 风格进行初探与了解苏东坡创作词风对后世的诗词创作的影响的具体表 现两个方面展开,浅论其词中的创作风格。 虽然本人也认真地进行研究,但在研究时会遇到一些错误,希望 大家谅解,也希望通过这篇论文给大家更多的学习资料。 关键词:苏东坡 创作风格 宋词 阮何金莺 豪放风格 婉约风格 旷 达 风 格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目录 引言 1、选题意义 2、研究目的 3、文献综述 4、研究范围 5、研究方法 6、操作步骤 正文 第一章 苏东坡的生平简介及其作品 1.1 苏轼的生平 1.1.1 故乡 1.1.2 童年亲恩 1.1.3 苏轼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第二名 1.1.4 苏轼在京城声名大噪,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1.5 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至杭州任通判 1.1.6 苏东坡被新党弹劾,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1.1.7 苏轼被贬黄州 1.1.8 苏轼东山再起,升任知礼部贡举,但又遭诬告陷害再次被贬 1.1.9 苏东坡在杭州任官期间,修筑“苏堤” 1.1.10 苏轼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当地百姓对其怀有深深 的崇敬 1.1.11 苏轼死于常州(今属江苏),宋高宗追赠其为太师,谥为“文忠” 10 1.2 苏东坡词的代表作品 10 阮何金莺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1.2.1 《水调歌头》 11 1.2.1.1 写作背景的探讨 11 1.2.1.2 运用材料的探讨 12 1.2.2 《定风波》 14 1.2.3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7 1.2.4 《念奴娇•赤壁怀古》 21 第二章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 26 2.1 苏东坡创作风格简介 26 2.1.1 豪放风格 26 2.1.2 旷达风格 28 2.1.3 婉约风格 30 第三章 苏东坡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31 结语 38 参考文献 40 阮何金莺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引言 1、 选题意义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无数的文人,但从来没有一个 像苏东坡一样兼善各种文学体裁、集中才华于一身,并把文学当作不朽 的事业。在宋代文学史上,苏东坡的文学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 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他的作品展现了可供人们 感知、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表达了他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桀骜不驯多了几分隐忍平和,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 几分痛心疾首多了几分超然达观。所以后人评价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 难得一见的一个全才。他既是雅文化的宗师又是俗文化的宗师,也是思 想和精神领域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个学汉语的人,如果我们只关心现代汉语,只喜欢看现代汉语的 书籍,而对于古代汉语的文学并不了解,那就领会不到中国文化的博大 精深与文化精髓。对于本人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本人对中国古代汉语 文学,特别是宋代苏东坡的文学很感兴趣。居于此,我就选了“苏东坡 的创作风格初探”作为自己研究的题材。 2、 研究目的 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宋代宋东坡的文学很感兴趣,但一开始读苏东坡 的宋词还未领会到宋词之美。幸亏本人遇见了一位对苏东坡的文学感兴 趣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本人觉得更有动力去学习与研究。本人研究 这个问题的目的不仅于上述,而且还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特别的 是古文的翻译技能。另外,本人也想把自己有限的能力为各位学习汉语 者与同学们做出小贡献。 阮何金莺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3、文献综述 可以说,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史有着很重大影响。因此,在中 国有很多专家、学者已对苏东坡的人生与文学及各才华方面进行研究。 根据学者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 研究专书 例如:李常生《苏轼行踪考》,城鄉風貌工作室,2019 年;王水照 《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王思宇 《苏轼词赏析集》, 巴蜀書社,1996 年;唐圭璋 《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 年。 第二、 期刊报纸的文章 如:唐德鑫《浅论苏轼在词史的贡献》,国学网,2010 年;胡烟 《到黄州寻找苏东坡》,中国作家杂志社,2018 年;朱靖华《读 烧 学 刚 的 苏 东坡 研 究伦文》,黄 冈 师 专学 报,1 9 年 。 第三、 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如:康亚萍 苏轼《史记》评研究,陕西理工大学, 2019 年;宋代三 苏的史论粟品孝.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 在越南,具体是在我们学校,本系的学生对古代汉语也很感 兴趣。但研究古代汉语时优势的研究多数是孟子、孔子、老子,而对于 苏轼的生平与东坡词创作风格业尚未有学者进行研究。 4,研究范围 本论文主要是对中国宋代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分析。 5,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取分析、综合、归纳等多方法来研究“苏东坡词的创作风 格初探”。 阮何金莺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6,操作步骤 本论文的研究步骤如:上网查,搜索资料,找出前任的研究评论, 编写大纲与论文内容。 第一步:确定研究题目、研究对象,限定研究范围 第二步:仔细思考对于“提高汉语口才的技巧探究”这个题目,要 从哪些方面研究,进行分析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设计 第三步:查找、阅读书本、论文、语言杂志、科学研究工程等与汉 语口才相关的文件 第四步:整理及总合所搜集的材料,列出研究提纲 阮何金莺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算是苏东坡豪放词中最经典的一首, 后世评其为“千古绝唱”,苏东坡也因这首词获评“自有横槊气概,固 是英雄本色”。 2.1.2 旷达风格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中,“旷达”是一种重要的文学风格,这种 文学风格主要表现为一种“不生爱憎,亦无取舍,安闲幽静,虚荣恬淡” 的美学特征。“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唐代评论 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用一种近乎诗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旷 达”这一文学风格的具体内涵。苏东坡的词作有很明显的旷达风格,超 然物外的精神世界。苏东坡的旷达风格具体表现如下: 淡化自我,执着于自然与生活:面对人生的苦闷与烦恼,东坡先生尽可能 地淡化自我,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脱离出来,转身投 入到超乎现实的自然中去。这一点在《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 首》中可以得到很好地体现。深红的日照之下,碧绿的连溪暗涌,白叟 黄童相聚一堂。闻着簌簌而下的枣花香,望着村南村北的缫丝车,听着 牛衣古柳的叫卖声,不禁心向往之,于是收拾耦耕身,加入这简单而又 纯粹的乡村生活之中。 此外,他对生活的热忱在《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中亦有所体现。 “照野弥弥,层霄隐隐”,在这月下溪畔间,我欲“醉眠芳草”、“曲肱 醉卧”片刻。“一溪风月”何其可爱,于是“解鞍欹枕绿杨桥”,孰料 “杜宇一声春晓”?词人夜经蕲水,乘月而游,尽情而去。那种对自然 的热爱与执着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充实自我,加强精神建设以抵抗外界的侵扰:苏东坡词中的旷达还表现 在尽力地扩充自我,充实自我,最大限度地加强自己精神世界地建设,从 阮何金莺 28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而抵抗外界的一切侵扰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元丰五年三月所作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得到些许启发。对于尘世中一切“穿林 打叶声”都充耳不闻,只管“吟啸”前行。纵使竹杖芒鞋,我亦无妨,只 愿披着蓑衣在茫茫烟雨中度过余生。悠悠酒醒时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 再自然不过的夕阳。面对此时此景,心中无喜亦无忧。“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回首向来那萧瑟之处,不为风雨而忧,不以晚晴为喜。哪怕 是在花褪残红的暮春时节,哪怕枝上的柳棉少之又少,他依旧能够“瞭 望”到明年惠州的处处芳草。正是这种精神方面的自我建设,才使得他 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顿转化为遗世独立的人格力量,继而去感受生活 的本真之美,最终得以抵抗外界的一切侵扰。 淡泊名利,求得解脱,趋于生命的永恒:苏东坡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来 对抗不知沉浮的现实世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只求心灵上的解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种“淡泊名利,求得解脱”的思想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的最为明显。曾经江山如画、三国豪杰并 起,而今大江东去、浪已淘尽、唯剩千堆雪。英雄已矣,往事不再。此 时神游故国,应会有人笑我,早生华发了吧!矛盾着,挣扎着,但这种种 皆于“一樽还酹江月”中得到了升华。“休言世间万事转头空,未转头 时皆是梦”,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历史与现状的尖锐冲突后,内心渐渐 归于平静,趋于解脱。 不久后,苏东坡出游清泉寺时又做了一首《浣溪沙》,词中更是对现实 生活进行了理性的体味。在感慨生命的悲剧与短暂之外,又对其进行了 质的超越。“人生已无再少”,那又何妨?“门前流水尚且能西”。他把 “白发唱黄鸡”的负面情绪通通过滤掉,只求在生命最纯粹的状态中体 悟永恒。“云何?当此去”,他在“秋风洛水清波”中澄化了“来往如 阮何金莺 29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梭”的人生底事,抛除了人事的繁杂与虚浮,只愿“闲看”生命的本真 与永恒。 总的来说,尽管苏东坡一生数遭贬谪、历尽沉浮,但是在他的词作中并 未感受到仇王恨国、消极避世的气息,反而处处流露着一种积极旷达的 情怀。并且这种情怀真正地达到了“对宇宙人生,出乎其外,而能观之” 的境界。时常流连于东坡的词中,人心灵会随着这种旷达的情怀而得到 净化与升华,抛开执念,从而体味生命的本真。 2.1.3 婉约风格 苏轼虽被尊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 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 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婉 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 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 乐。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 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 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 歌颂人物的心灵美。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 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 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 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 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如柳永,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 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 阮何金莺 30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第三章 苏东坡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苏东坡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也吸收了一些佛道思想。思想上的复杂 性、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一方面有济事之志,另一方面在心情上,力求 旷达超脱甚至消极出世.经常陷于入世出世的矛盾中,不过他的作品很受 人们的亲睐。 苏轼的词有更大的创造性 一、 内容上: 1、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叙的旧框子.对生活 感受做多方面的描写,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2、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举凡怀古、感旧、游记、 说理等;还表现爱国激情、反映农村生活及对祖国山河的歌颂;对历史英 雄的向往等.一向是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 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的诗体 二、 语言上: 1、苏轼多方面吸收古人(陶潜、李杜等)诗句入词,偶用民间口语, 给人们以清新、朴素之感 2、为了充分表达词的意境,经常突破音律的束缚,丰富了词的表现 手法,提高了词在写物、叙事反映现实方面的价值 三、 风格上: 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挥洒自如,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 渡.于婉约之外,树豪放一格,为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开导先路,是豪放 词派的开创者 阮何金莺 31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 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 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 而改变。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 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其词突破了传 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 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苏词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北宋之后,苏词对南北两 方均有浣影响:在北方,《东坡乐府》盛行于中州,著名词人蔡松年、吴 激、元好问《中州集》所搜集的词作,几乎都以苏词为依归;在南宋, 叶梦得、陈与义、张孝祥、辛弃疾等,他们的爱国词成为南宋词坛的主 流,直至元与南宋灭亡,苏词一直滋养和影响着后世的词人。 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 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 这是对词的一大解放。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 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 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 “豪放”一词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 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 自谓的“刚健含婀娜”。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 是指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 “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毫无疑问,这 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 阮何金莺 32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其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人; 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喋恋 花·春景》是其代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读来确也 婀娜委婉。故苏词风格多姿多彩,确具大家风范。 苏轼一生任途坎坷,曾多次遭到贬官,曾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 谵州等地。但政治上的一次次打击、迫害并没有泯灭他的政治理想和拯 济苍生的信念。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在他脑中是统一而不 矛盾的,他平生倾慕贾谊、陆,政治上他主张“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 渐则民不惊”;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以 安然自得的态度来以安然自得的态度来对待每件事。所以,他虽一再贬 官,却能泰然处之,内心旷达,处变不惊。他每到地方上任后,始终把 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关心人民,格尽职守。他虽然碾转迁徙,但每到 一处都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赋税、体察民情。这些造福百姓的政 绩深受百姓的欢迎,他的处境也得到当地百姓的同情。在当地,虽然条 件艰苦,但他依旧没有改变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热情,即使 远贬惠、瞻时期,他也能够随遇而安,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出现 了又一次的创作丰收。这期间他写了大量诗词与书札散文,诗风恬淡超 拨、精深华妙,成为苏轼一生创作的最后锦锈。 苏轼一生积极入世,是封建时代仁政爱民的清廉官吏的代表。他多 才多艺,成就斐燃。他的思想、作品以及他的为人,都为后世所钦佩景 仰。他的光辉形象将永垂史册,他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开创了“豪放派”词。苏轼出现前,词的 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 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 阮何金莺 33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 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 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 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 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 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 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 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 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 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 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 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 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 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 体的关键性人物。 阮何金莺 34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 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 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 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 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 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 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 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 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 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 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 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 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 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 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 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 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 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 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 阮何金莺 35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 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 《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雄浑豪放。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 放风格,不受音律和流行的纤艳语言的束缚。他的词在思想内容上比苏 轼更深广,他要求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相适应,因此他的豪放风格 比苏轼更有所发展。他娴熟地运用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和民间 口语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语言生动而丰富。我们读他的 词,就能深切地感到它所包含的慷慨激烈和悲壮苍凉的心情。另外,他 的词里又常用一些暗喻的比兴手法,写得委宛含蓄。他还有一些写得清 新活泼、轻快流丽的小词。在艺术风格上,是变化多样的。 具体说苏轼的豪放词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吸引了许多作家在他的周围,成为欧阳 修以后北宋文坛的旗帜和杰出领导者。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 秦观、张耒、晁无咎,以及陈师道等,都受到过苏轼的培养和影响,成 为知名的文人。苏轼以他的创作,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表现功 能和社会作用,丰富并宏大了词的意境.,他以诗为词,兼收并蓄,汪 洋恣肆,恢宏豪放,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 如文,如天地奇观。”北宋末年,靖康事变,引发了豪放词派的迅猛发 展。这时期除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岳飞、朱敦儒、 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 慰,以还我河山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南宋以 后,苏轼诗词文集更加流行,他的一生执中持平,刚正不阿,虽屡遭贬 谪而处之泰然的处世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钦仰,他浪漫主 阮何金莺 36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义的精神和豪放不羁的词风为后来许多不满现状,要求变革创新的诗人 词家所喜爱和仿效,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总之,在文化上苏轼是受儒家、佛教、道教共同影响的,正是他汲 取了各家的文化,才具有了高卓的才学识见、启人心智的人生哲理,这 是他的作品更加的有内涵、有思想深度。在题材上,他“以诗为词”冲 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虚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为宋 词创作开辟了新路。相比晚唐、五代以至柳永的传统词,可以说苏词的 本质是对词的“雅化”在风格上, 苏祠集婉约、旷达、豪放多种风格, 他的豪放词对后世的影响最人,而他的旷达词风最具特色的,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实际上,苏东坡所作的豪放词尚不足其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 但他开拓词境词风之壮举对后代词家影响深远。尤其是宋室南渡之后, 在时代背景之下,慷慨激昂之风应运发展,陈与义、朱敦儒、陈亮、刘 过、辛弃疾等纷纷继承东坡余响,豪放词自此蔚然成风。 阮何金莺 37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结语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 士大夫之词,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这是对词的一大解 放。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 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 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 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能豪放,又 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 “刚健含婀娜”。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是指 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 “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毫无疑问, 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 是其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 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喋恋花·春景》是其代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读来确也婀娜委婉。故苏词风格多姿多彩,确具大家风范。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 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 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 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 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 阮何金莺 38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 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 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 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 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 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 体的关键性人物。 在苏轼的整个词学生涯中,受到其本人的人生阅历、志趣等内在 精神的影响,在秉承传统词学的基础上,苏轼通过对于前人的“钩玄索 要”和自己的艰辛探索,改革和开拓了词的新模式和新境界,使得词的 风格、意境、体裁、韵律等得到大解放,并透过其独特的审美观、文艺 观和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等,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词林后学”的探究 和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轨迹,为中国词学和词史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阮何金莺 39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参考文献 汉语 李常生 《苏轼行踪考》,城鄉風貌工作室,2019 年。 王水照 《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王思宇 《苏轼词赏析集》,巴蜀書社,1996 年。 唐圭璋 《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 年。 王国安、施国峰《中国文化读本系列–中国古代文学》,学林出版社, 2001 年。 朱靖华《读 烧 学 刚 的 苏 东坡 研 究伦文》,黄 冈 师 专学 报, 9 年。 唐德鑫《浅论苏轼在词史的贡献》,国学网,2010 年。 童鞋论文网 《苏东坡词中的旷达情怀研究》,童鞋论文网,2019 年。 张磊 《苏轼词选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研究鉴赏》, 品诗文网,2013 年。 越南语 Nguyễn Hiến Lê, Tơ Đơng Pha, NXB Văn Hóa Thơng Tin, năm 2013 Nguyễn Thị Thu Hương, Phong cách nghệ thuật thơ từ Tô Đông Pha, NXB Khoa Học Xã Hội, năm 2006 阮何金莺 40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阮何金莺 41 苏东坡词的创作风格初探 阮何金莺 42

Ngày đăng: 30/08/2023, 18:06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