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吴垂玲 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研究 NGHIÊN CỨU ẨN DỤ CHUYỂN ĐỔI CẢM GIÁC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专业代码 汉语言 :60.22.10 2014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NGÔ THÙY LINH 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研究 NGHIÊN CỨU ẨN DỤ CHUYỂN ĐỔI CẢM GIÁC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Mã số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Ngôn ngữ Hán : 60.22.10 :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HÀ NỘI - 2014 论文原创声明 本人声明,这份硕士论文,题为“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研究”是本人自己 在收集资料、考察分析整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和考 察数据以及分析得来的结果都是真实可靠的。论文撰写完毕除了自身的努 力以外,还要靠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与帮助,同时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人保证,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没有照抄任何人已经发表 过的研究论著。 特此声明 作者:吴垂玲 2014 年 月 于河内 导师签字 研究生签字 i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Ngô Thùy Linh 致谢辞 在进行这份硕士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本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河内 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语言文化系各位老师尤其是论文 指导老师阮文康教授的热情指导与帮助。 值此本论文撰写完毕之际,我谨向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研 究生院和中国语言文化系各位老师尤其是论文指导阮文康教授 表示由衷 的谢意。 此外,我谨向我家庭、同事们、朋友们在我学习、收集资料及考 察的过程中,一直提供热情的帮助并不断地支持、鼓励。 作者 吴垂玲 ii 摘要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通感隐喻。通感隐喻是 运用有关某种感官印象的词语来描写其它感官印象的隐喻。通感隐喻的对 象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汉语通感隐喻进行搜集和分析,研究某一感觉及 其它感觉之间的搭配关系、迁移方向及规律, 并考察中国文学作品的越南 语译版,指出汉越通感隐喻的共有规律及各自特点,从而对汉越翻译工作 提出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的理论框架是汉语语言学家和哲学家 Lakoff 和 Johnson 所提出的哲学及隐喻理论。论文所采用的汉语语料主要来自一些中 国当代文学作品及其越南语译文,还有一小部分语料来自日常语言中的通 感隐喻。 iii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有以下几个创新:对汉语通感 隐喻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越南语译文进行考察及对 比分析,希望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语言学研究工作、汉越互译工作以 及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通感隐喻、五官感觉词 目录 前言 1 选题理由 研究目的 研究任务 研究对象及范围 研究方法 语料来源 论文结构 第一章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研究状况述评 iv 1.1.1 在中国的研究情况 1.1.2 在西方的研究情况 1.1.3 在越南的研究情况 1.2 现代汉语隐喻相关理论 1.2.1 隐喻的定义 1.2.2 隐喻的分类 11 1.2.3 隐喻的特点 12 1.2.4 隐喻的本质 13 1.2.5 隐喻中的语义冲突 18 1.3 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相关理论 20 1.3.1 通感隐喻的定义 20 1.3.2 通感隐喻产生的基础 22 1.3.3 通感隐喻的分类 23 1.3.4 通感隐喻的功能 25 1.3.5 通感隐喻的特点 26 1.3.6 通感隐喻和比喻的区别 28 小结 29 第二章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的特征 31 2.1 现代汉语的基本感觉词 31 2.1.1 现代汉语的基本视觉词 31 2.1.2 现代汉语的基本听觉词 32 2.1.3 现代汉语的基本嗅觉词 33 2.1.4 现代汉语的基本味觉词 33 2.1.5 现代汉语的基本触觉词 34 2.2 对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的相关考察 35 v 2.2.1 考察的具体结 果………………………………………………………………….29 2.2.2 考察结果分析 40 小结 58 第三章 通感隐喻的汉越译方法问题 59 3.1 汉越互译的相关理论依据 59 3.1.2.汉越互译的标准及原则 60 3.1.3 隐喻冲突与翻译 61 3.2 对现代汉语的通感隐喻的越译考察 63 3.2.1 考察对象、目的及方法 63 3.2.2 考察结果 63 3.2.3 考察结果分析 64 3.2.4 对通感隐喻的汉越译的几点思考 73 结语 79 参考文献 81 vi 前言 1.选题理由 作为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使用者不断地 去创新、润色,使其日新月异、满足言语交际的要求。隐喻作为语言表 达中极其重要的修辞手段。隐喻的运用表示着使用者的语言文化修养程 度。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通感隐喻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与日常语言中。 该术语来自希腊语 意思是用人体的视、听、嗅、味、触五大感官之一的 某种感官印象的词语去描述另一种感官印象,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 作为宇宙的中心,人们一直在探索万物世界,包括自己本身,从而 发现事物的生存、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思维联想,将周围万物联系起 来,使其不断地发挥相互作用。这种联想抽象化地反映在语言里,生动 地反映了每一个民族的认知特点。隐喻也随着这一语言的使用过程出现, 增添了语言表达的奇妙,提高表达的效果。代表着东方文化的中国人认 为,世界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万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地、人合一。 就人体的五官也是互通的。这种看法映射在汉语的通感隐喻中,成为汉 语表达的一大特色。 王牧群教授曾经说过:“这种感知互相联通的现象为通感。反应在语 言表达上,就是语言修辞的通感隐喻,或称联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例 ):上官寿喜的鼻子一阵莫名其妙地酸楚,两行浊泪,咕嘟嘟 冒了出来。 (莫言《丰乳肥臀》) Thọ Hỉ thấy sống mũi cay xè, từ hốc mắt ứa hai giọt nước mắt đùng đục (Báu vật đời) 例 51):他感到孙大姑的目光横扫过来,冷冰冰的,宛若一柄柔软 如水、锋利如风的宝刀,几乎削掉了自己的头颅。 (莫言《丰乳肥臀》) Anh ta cảm thấy ánh mắt sắc lạnh Tôn Đại Cô nhìn phía lưỡi gươm, sắc nước, mạnh gió, phạt rơi đầu (Báu vật đời) 例 52):“吭、吭、吭!”大青马发出一串声音奇特的冷笑。 (莫言《丰乳肥臀》) Hi hi ! Chú ngựa xám vạm vỡ phát chuỗi tiếng cười nhạt kỳ dị (Báu vật đời) 以上两个例子里,例 )“鼻子一阵莫名其妙地酸楚”得以译成 sống mũi cay xè,而例 51)的“冷冰冰的,宛若一柄柔软如水、锋利如…”又被 69 译成“ánh mắt sắc lạnh… lưỡi gươm, sắc nước, mạnh như…”;例 52)的“马发出一串声音奇特的冷笑”又被译成“Chú ngựa … phát chuỗi tiếng cười nhạt kỳ dị”。其中,基本上,各种通感隐喻都得到译者 衡量、斟酌翻译出来。但是,其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汉语原文的“鼻子 酸楚”被转化为越南语译文的“sống mũi cay xè”而描写眼光的“冷冰冰的”又 被加上“sắc”结合“lạnh”构成一个双音节词“sắclạnh”充分地表达出原文 所要传达的信息。这点也说明了译者在原文和目的语中的通感隐喻基础上, 加以斟酌,选词组句,使得译文达到信、达、雅标准。而对例 ),译者 虽不能找出完全相同的通感隐喻方式,就找出了相对应的表达方式。目的 语中的“cười nhạt”本来是味觉通于视觉的通感隐喻被用来替代原文的冷笑 (触觉通于视觉)。这些通感隐喻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案都是可以接 受的,说明了译者的语言转换与表达能力特别强。 (4) 用通感隐喻现象来翻译没有通感隐喻现象的原文 以上说过,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这一再创造过程取决于译者对原文 的语言理解及语言处理能力。这需要译者必须驾驭原文和目的语的语言文 化相关问题,同时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由于原文和目的语存在着 一些不相同等的语言现象,其中包括联想义。通感隐喻也不例外。另外, 如果原文没有出现通感隐喻现象,但是在理解原文的表达过程中,译者发 70 现,应该选择目的语里的某种通感隐喻形式来重新表达,其效果会更高。 这时候,译文往往出现原文本来没有的通感隐喻。我们经过《丰乳肥臀》 的越译文本考察,发现好几个类似这样的例子: 例 53):我们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奇怪的是八姐上官玉女却欣然入 睡。 (莫言《丰乳肥臀》) Chúng nằm giường, không tài ngủ Điều kì lạ chị Tám lại ngủ ngon lành (Báu vật đời) 例 54):清脆的敲石声,与啄木鸟啄树洞的“笃笃”声混在一起。 (莫言《丰乳肥臀》) Tiếng gõ sắc nhọn hòa với tiếng mổ công cốc chim gõ kiến (Báu vật đời) 以上的例 53)“欣然入睡”中的“欣然”本来是个形容词,所描写的是 喜悦、欢乐的心情。本来可以翻译成“vui vẻ ngủ ”, “thiếp niềm vui”。然而,译者却用“ngủ ngon lành”来翻译“欣然入睡”“欣然”和 “ngon lành”从形式上并不是相对应的。特别是“ngon lành”用于描写睡 眠是一种通感隐喻。作者采取通感隐喻来翻译本来没有采用隐喻手法的原 71 文内容,实在是一种创新,使译文的形象性更强。我们认为,例 53)中的 “欣然入睡”可以采取“ngủ ngon lành”或“thiếp niềm vui”两 种译法都可以接受。 例 54)的“清脆的敲石声”会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没有任何通感隐 喻;第二种理解可以将“清脆”当做味觉通于听觉的隐喻。前者说明,译者 采取了通感隐喻来重新描述本来没有通感隐喻的敲石声,译成“Tiếng gõ sắc nhọn”;后者说明,译者会灵活选择触觉通于听觉的通感隐喻形式来替 代味觉通于听觉隐喻。无论如何,译文的形象性表达都会使读者感到有趣 味。 通感隐喻在汉译越过程中的处理办法是灵活多变的。这一点基于文 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特征。文学语言就要讲究美。在进行文学创作 的过程中,作家要不断地创新。新词新语以及词语的词义延伸途径之一是 由作家诗人创造出来的。 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是第二个作者。译者不但 要把握、驾驭原文,而且还能够善于语言现象的处理。另外还要具有文学欣 赏、文学感受以及文学语言修养能力。在处理语言现象的过程中,就要照顾 到文学作品的总体性。因而,实际证明,个别有的作品由于译者具有超越自 我的语言转换和感情融化能力,译文会比原文的文学色彩及感情色彩更为浓 72 厚。邓陈昆的《征妇吟》与段氏点的 “Chinh phụ ngâm”越南语译文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 3.2.4 对通感隐喻的汉越译的几点思考 ( )对通感隐喻汉越译方法的建议 由于通感隐喻在汉语和越南语的表现有异有同。因此,有时候可以 从目的语找出完全相对应、相符合的翻译方法。但是,也有不少情况难以 处理。 经过《丰乳肥臀》的越南语译文考察,我们发现,译者都是富有经验和语 言修养能力,因此,在译文中的语言及思想感情转达非常得当。从这一考 察实践分析加上自身对通感隐喻的了解,我们对通感隐喻汉译越方法提出 以下几个建议: (1)译者在进行翻译之前,应当认真阅读原文,特别是对于使用修 辞格,包括通感隐喻在内的语言现象以及经作家的加工、斟酌而采用非常 得当的、表达能力特强的词语等加以考虑,并作出应要的推敲衡量。从而 在众多的翻译策略中选择最为得当的一个。 (2)译者必须驾驭原文所有的通感隐喻现象,从而联系到目的语的 通感隐喻,把握其间的异同。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拔则。选择方案大致上有: 若两种语言都存在完全相同的、可以互相转换的通感隐喻就要采取那种 73 相对应的表达形式; 若原文和目的语存在着差异,通感隐喻的对象不同, 但是表达效果相同就要选择符合于目的语表达习惯的方案。比如汉语的“到 处都可以闻到淡淡的野花香”(味觉通于嗅觉)就不可以照翻,而要灵活转 化为“触觉通于嗅觉”通感隐喻,译成 “mùi thơm nhè nhẹ” c 原文用上通感隐 喻,但是不能找到目的语的相对应表达就要考虑到选择最能表达原文意思 的词语来,而不需要一定的选择通感隐喻方式来转换原文的通感隐喻形式; 在原文没有出现通感隐喻,但是从整体表达上,文中的用词效果可观, 不能用通常的表达形式来翻译,就要考虑到从目的语采取一种得当的通感 隐喻方式来翻译。使其从无到有,加强了译文用语的效益。另外,也可以 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另一种非通感隐喻的修辞手段来重新表达原文的通 感隐喻。 (3)无论是选择哪一种翻译策略,译文都要特别注重语言表达的形 象性。因为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一大特点。同时要讲究用语必须符合于作 品的总体语言特征,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4)此外,译者为了提高译文质量,就要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 汉语和越南语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感受能力。我们相信,译文质量一 定会随着译者的语言修养尤其是语言修辞理解及运用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2)对课堂教学翻译技能训练的建议 74 可以说,翻译课是一种综合知结合识技能训练课。翻译并不可能只 靠语言知识就行,而且更重要的是结合交际文化相关知识,尤其是跨文化 交际知识。这样才能找出原文和目的语的相对应的表达形式。汉语和越南 语也不例外,这两种语言除了大同还存有小异。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 异同会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便利条件和障碍。汉语和越语之间的差异不仅 表现在语音、语义而且还有语法方面,尤其是修辞手法上包括通感隐喻在 内。这些会造成汉越互译的不利。另外,越南语里的汉语借词及汉越词就 被视为两面刀。相对而言,纯粹越南语词语汉译所遇的困难最大。因此, 在进行汉越互译过程中,从编写教材到教学内容及方法都要针对解除如上 所说的障碍,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顺利条件。经过汉语通感隐喻现象研究 结合自己的汉语教学与翻译实践,我们对越南汉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工 作提出以下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修辞手法教学,师生应该从每一课的课 文中找出各种修辞格,然后进行其结构及语义分析,阐明这一修辞格对语 言表达所起的作用。其中,隐喻,包括通感隐喻在内都应该是语言教学重 点。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习者一步步地理解文中的修辞格,从而运 用于汉语表达与翻译。在培养修辞格有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语言分 析启发学生体会到语言美,从而逐渐形成语感。同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 75 的词汇量,以及加强词语理解、语法结构分析的能力,将词的褒义、中性 义和贬义区分开来,全面掌握翻译相关的语言文化的知识,从而提高语言 处理能力,找出最得当的翻译方法。 (2)翻译课要与其他语言文化课相互配合。在培养语言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文化教学,将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因为语言与文化相依相承。 翻译理论已经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语言处理非常重要,但是文化因素的 处理更是关键。不少学习者在学习外语和翻译的过程中,只顾目的语,我 们认为这样不行。为了将原文翻译出来,首先就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思想内 容,尤其是语言表达的风格。因此,在培养目的语的同时,还要提高学习 者的母语水平,并逐渐加强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由于汉语和越南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教学 过程中,还要注重汉越语对比,阐明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充分利用母语 的正迁移,同时避免负迁移。在各种文体当中,我们应当将口语性强的和 书面语性强的两种文体区分开来。同时将科学性资料与文学作品的语言表 达特征区分开来。科学性资料应该保证原文的准确性,尤其是术语的统一 性。但是,文学语言是作家不断创新的、讲究美感的语言。因此,对文学 作品翻译,应当培养文学语言的能力,通过思维联想,将原文和目的语两 76 种语言中的修辞进行对比,在驾驭两者异同的基础上,找出最为恰当的翻 译方法。 (4)语境为确定词义提供极其重要的条件。因此,在进行翻译教学 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原文的理解,把握其语言表达的风格,从自身对原 文的正确理解基础上,才能找出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修辞的运用是常见的, 但并不是每一句都出现修辞,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修辞现象都是难以处理 的。汉语和越南语的修辞格,尤其是通感隐喻大同小异。这说明越、中两 国人民在思维联想上的相同之处较多。因此,在每一课中,应该选择翻译 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其难点、重点上多花点时间及精力。这样的翻译课 才能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从而提高其效果。 (5)在课外练习中,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修辞格运用较多 而且已经译成汉语或者越南语的资料,先认真阅读欣赏原文,然后自我翻 译。当翻译完毕之后才参考译文,并作出对比分析及评价。再带不懂之问 题去上课,征求老师的指导意见。这样一种方法既能够发挥学习者的主动 性、积极性,而且还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及信息处理技术工艺的发展,大多数学习者 的文学感受及语言文学修养能力日益偏低。在这一背景中,文学作品翻译 尤其是翻译过程中的修辞格以及其他非修辞格处理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 77 重视。在汉语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越南学习者的目的语和母 语的修养尤其是文学语言的修养,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美的欣赏与运用 能力。只有在这一基础上,翻译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提高。 小结 经过莫言的《丰乳肥臀》、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越南语 译文中通感隐喻现象处理考察,我们得知,作品中所采取的通感隐喻现象 相当多。在处理这种现象的过程中,译者已经驾驭汉语和越南语的修辞手 法尤其是通感隐喻手法,灵活多变的采取得当的词语去翻译。这说明了译 者的翻译经验和语言修养能力。 汉语和越南语的通感隐喻具体表现大同小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 已经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译文中采取的一对一翻译法和采用越 南语通感隐喻表达方式来翻译两者占优势,分别为 和 。这一 点说明,译者对母语的运用能力特别强。 译者之所以获得翻译中通感隐喻处理上的成功是因为作者能够深入 了解、体会原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译文中,用词得当、富 有形象性。无论是采取一对一翻译法还是从无到有、从有转为无或者两种 78 形势不对等但是意义对应的通感隐喻相互转换,我们都对译文的语言行使 感到满意。这是越南汉语学习者要借鉴的问题。 结语 汉语的使用过程当中由于得到使用者尤其是作家诗人不断地创造而 出现丰富的修辞手法。在各种修辞手法中,隐喻是特别常见而且起到语言 表达上优越的效果。通感隐喻是汉语表达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汉语的通感隐喻表现得比较丰富多样。其包括听觉与视觉相通、触 觉与视觉相通、触觉与听觉相通、味觉与听觉相通、嗅觉与视觉相通等多 种不同的表现。其中,视觉通于听觉、听觉通于视觉、触觉通于视觉、触 觉通于视觉等最为常见,在我们所统计的结果基础上,可以依次排列如下: 通感隐喻所占最大的比例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触觉与视觉。接下来是触 觉与听觉。其他,像味觉与听觉或者味觉与视觉相通的比例虽然不很大, 但是仅次于前边所列的三种情况。 通感隐喻是现代汉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现象来自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解释、认识与联想的结果。中国人在 探索自己本身以及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当中,已经发现,人是 79 个整体。世界万物也是个整体。在人体各部位中,每一个都会互相联系。 五官之间的关系有更为密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代表五官 去认识周围万物。人的大脑特别发达,自从语言出现,语言作为思维的工 具,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与完善。在五官相通的基 础上,加以思维联想能力日益加强,语言使用中的隐喻问世,丰富了语言 表达的方式,也标志着语言运用的能力。其中,通感隐喻是隐喻中的一小 类,生动地体现了人们五官相通这一观念。 越南语也像汉语一样,通感隐喻丰富了越南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语 言的形象性更强。但是,两种语言中通感隐喻的具体表现有异有同。这造 成了越南汉语学习者尤其是翻译工作中的难题。经中国文学作品通感隐喻 汉译越的实际考察,我们发现,在处理这种语言现象的过程中,译者因为 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越南语的修养,又能够驾驭作品的语言及人物心理特征, 所以方法特别灵活。有的是采取一对一翻译方法;有的是从无到有、从有 转为无或者两种形势不对等但是意义对应的通感隐喻相互转换。这一种灵 活多变的处理方案使译文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在原文中 所寄托的寓意。这是我们越南汉语学习者、研究者和翻译工作者要借鉴的。 经过通感隐喻汉译越的实际考察及分析,我们做出了初步的评价。 从而提出有关翻译和翻译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其中,特别注重原文和目 80 的语的语言尤其是修辞方面的修养。同时要注重汉越对比,阐明两者之间 的异同,从而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并把握语境和目的语的语 言表达习惯,找到最为得当的翻译方法。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短促,自身的科研能力短缺,即使已经做 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论文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谢谢! 参考文献 汉语类 81 白解红,多义聚合现象的认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第 保罗.利科,《活的隐喻》,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期。 年。 毕秀英 论汉英花木文化的社会差异,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第 期。 曹书华,英汉比喻修辞的民族文化特色,《现代语文》, 曹炜,《现代汉语语义学》,学林出版社, 程琪龙,语言认知和隐喻,外国语, 年第 年。 年第 期。 崔希亮,《语言理解与认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年。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 丁毅伟,隐喻与文化知识,外语研究, 期。 年第 期。 冯广艺,《汉语比喻研究史》,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 佛拉维尔,《认知发展》,邓赐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耿占春,《隐喻》,东方出版社, 年。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 黄玉哄,《 说文解字 与民俗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年。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 李功连,比喻修辞的形象化和抽象化,现代语文, 年第 李勇忠,隐喻的语用阐释,山东外语教学, 期。 年第 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科学出版社, 年。 林书武,“语言的隐喻基础”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 马清华,《文化语义学》,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第 期。 年。 彭增安,《隐喻研究的新视角》,山东文艺出版社, 彭增安,隐喻的作用机制,修辞学习, 期。 年。 年第 期。 束定芳,《现代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 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外国语, 年第 期。 苏晓军,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外国语, 82 年第 期。 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 謝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 年。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 越南语类 31 Nguyễn Thiện Giáp, 1998, Từ vựng học tiếng Việt, NXB Giáo dục 32 Phạm Ngọc Hàm,2013, Cười tiếng Hán tiếng Việt nhìn từ góc độ tri nhận, Tạp chí ngơn ngữ học, 2013-9 33 Nguyễn Văn Khang, Sự biến đổi ngữ nghĩa tác động nhân tố ngơn ngữ - xã hội, Tạp chí ngơn ngữ học, 2004- 34 Đinh Trọng Lạc,1999, 99 cách tu từ tiếng Việt, NXB Giáo dục 35 Đỗ Hữu Châu, 1999, Từ vựng ngữ nghĩa tiếng Việt, NXB ĐH Quốc gia Hà Nội 36 Lý Tồn Thắng, 2009,Ngơn ngữ học tri nhận - Từ lí thuyết đại cương đến thực tiễn tiếng Việt NXB Phương Đông 37 Nguyễn Đức Tồn, 2002, Tìm hiểu đặc trưng văn hóa - dân tộc ngôn ngữ tư người Việt (trong so sánh với dân tộc khác), NXB ĐHQG Hà Nội 38 Nguyễn Đức Tồn, Tìm hiểu đặc trưng văn hóa dân tộc tên gọi dân gian, Tạp chí văn hoá dân gian, 1997- 83 ...2014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NGÔ THÙY LINH 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研究 NGHIÊN CỨU ẨN DỤ CHUYỂN ĐỔI CẢM GIÁC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GIÁC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Mã số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Ngôn ngữ Hán : 60.22.10 :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HÀ NỘI - 2014 论文原创声明 本人声明,这份硕士论文,题为“现代汉语通感隐喻研究”是本人自己 在收集资料、考察分析整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