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语敬语的概述 ..... 1、 选题理由 在生活中人类的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我们日常沟通时的主要交际手段,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道德修养,灵魂锤炼的进程所以为了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交际中人们对语言得体、礼貌特别重视。实际表明,礼貌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Trang 1对于一名出家者的我来说选择“现代汉语敬语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实现一个愿望,同时也是一个严峻考验。在编写本论文的过程中本人已承蒙升龙大学外语系中文专业的各位教师以及各位同学的热情帮助和鼎力支持,尤其是阮黎明导师格外关切与教导。本人能顺利完成了自己毕业论文都应该归功于阮黎明老师兢兢业业地带领,予以我抽出最适当的方向以便进行研究。正因如此,我谨向阮黎明老师、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编者 阮氏清
2014 年 5 月于河内
Trang 2第一章 汉语敬语的概述 1
1.1.汉语礼貌语言的概述 1
1.1.1.汉语礼貌语言的定义 1
1.1.2.汉语礼貌语言的起源 2
1.1.3.汉语礼貌语言的特点 3
1.1.3.1.社会性 3
1.1.3.2.时代性 4
1.1.3.3.民族性 4
1.1.3.4.适应性 5
1.2.汉语敬语的概述 5
1.2.1.汉语敬语的定义 6
1.2.2.汉语敬语的产生的原因 7
1.2.3.汉语敬语的发展历史 8
1.3.对汉语敬语的相关综述 9
第二章 现代汉语敬语研究 12
2.1.现代汉语敬语的类型及具体分类 12
2.1.1.现代汉语敬语的类型 12
Trang 32.1.2.1.称谓性敬语 13
2.1.2.2 表达类的敬语 17
2.2.现代汉语敬语的使用特点 21
2.2.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 21
2.2.2.以礼貌原则为前提 22
2.2.3.以汉语为母体 22
2.2.4.以词汇为主要表敬手段 23
2.2.5.现代汉语敬语的文化因素内涵 23
2.3.现代汉语敬语的使用背景及其的制约因素 24
2.3.1.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24
2.3.2.与年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交谈 25
2.3.3.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交谈 25
2.4.交际中汉语敬语的重要性 26
2.4.1.现代汉语敬语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 26
2.4.2.现代汉语敬语的使用体现说话人的文化修养及性格特征 27
2.4.3 现代汉语敬语的正确使用能够提高交往效果 28
小结 28
Trang 43.1.越南升龙大学学生使用汉语敬语的一些调查 29
3.1.1 调查目的 29
3.1.2 调查对象 29
3.1.3 调查时间及方法 29
3.1.4 调查内容 29
3.2.调查的结果及结果分析 31
3.3 对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若干建议 38
小结 40
结语 41
附录 1 42
附录 2 45
参考资料 46
Trang 51、 选题理由
在生活中人类的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我们日常沟通时的主要交际手段,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道德修养,灵魂锤炼的进程所以为了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交际中人们对语言得体、礼貌特别重视。实际表明,礼貌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它深深地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为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敬语,即在礼貌方面规范人的语言行为,它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发挥着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敬语是普遍的语言现象,被誉为 “人类言语交际的精华”。敬语中蕴含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精神风貌,是了解汉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和历史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语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中国人民在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谈吐文雅,举止有礼。所以在当今世界的语言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敬语的研究,汉语敬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
“中国现象”,增加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敬语却不容易,所以越来越多学者希望对汉语敬语进一步探讨的研究。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本人认为汉语敬语的学习极为重要,但有关汉语敬语的教材却不多使得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敬语时产生了诸多偏误。本人就这一现象,对汉语习得者在汉语敬语的使用情况做了些许探究,希望可以对学生们提供一些建议以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获得最佳的效果。研究汉语敬语会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人如何重
Trang 6语进行交际。
2、 研究目的
为了达成交际目的,想要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学生们除了有一定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外,还需要使语言表达得礼貌、得体。敬语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必不可少的语言要素。敬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汉语敬语系统相对复杂,容易发生混淆或造成理解上的偏误。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指出学习敬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掌握并恰当运用汉语敬语,以便用最地道的汉语进行交际。本人研究现代汉语敬语希望掌握现代汉语敬语的特点,尤其是交际时敬语的使用方法,同时指出汉语敬语和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以恰当地使用敬语、提高自己的汉语交际水平以及希望学生门在学习汉语敬语时就有必要强调相应的文化特征,从根源上了解汉语敬语的使用。
3、 研究任务
概括汉语有关现代汉语敬语的相关理论,敬语在人类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阐明现代汉语敬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进行考察越南学生使用汉语敬语,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对越南汉语学习者提出有关学习建议。
4、 研究对象
敬语,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汉语敬语丰富多彩,本文只注重研究现代汉语敬语。敬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敬辞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汉语敬语就是让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清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
Trang 7本文中针对着学校三年级以及四年级学生习得汉语敬语情况做了一系列调查问卷,并根据问卷所得结论进行偏误分析。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及自身经验希望可以为学习汉语者提供些许助益。
本文主要运用语用考察,统计的研究方法,从概念、特点、类型、使用背景等几个方面对汉语敬语系统进行描述具体工作中,考虑古汉语敬语的研究前人多有贡献,并且希望能从现代汉语的时代层面透视敬语的发展线索,本文既以“谦词敬词婉词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主要材料来源,同时也从现代书面著作提取敬语素材,最后概略地统计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典型性敬语。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尽可能细致的调查、归纳与分析,能够对汉语敬语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较为合理的分类,能够揭示出敬语自身的性质特点,同时也指出汉语敬语发展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系列传承与变异,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系列变化做出诊释。
6、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和结语两部分之外,关键内容分为三章:
第一章:概括汉语礼貌语言并介绍汉语敬语是礼貌语言的重要部分,提出汉语敬语界定和发展历史。
第二章:根据敬语的实际功能而进行分类敬语和运用敬语的场所,在此基础上归纳敬语的一些特点,指出敬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同时强调敬语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关于越南升龙大学学生使用汉语敬语的一些调查。
Trang 81
第一章 汉语敬语的概述 因为汉语敬语是汉语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想掌握汉语敬语首先要了解汉语礼貌语言。
1.1.汉语礼貌语言的概述
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交际者的谈吐,取决于交际者用什么方式、什么感情来交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说,你对一个人说一句好话,即使在寒冷冬天的季节也会令人觉得温暖,反而你对别人说一句坏话,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会令人感到心寒。可见,人们在交往中对语言的使用特别重视。礼貌用语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来而且还能让自己在生活中得到别人更多尊重。礼貌语言属于良言之列,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1.1.汉语礼貌语言的定义
礼貌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它通过仪表及言谈举止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与道德水准,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一般来说,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的交际文化所要求的礼貌原则比其他民族更为严格。至今为止,学界对于礼貌语言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礼貌语言:
“广义的礼貌语言指一切合于礼貌的使用语言的行为以及使用的结果。” 就是说:凡是一切能够表达出礼貌含义的话语就是礼貌语言。
Trang 92
“狭义的礼貌语言则单指各种交际场合中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表达礼仪的特殊词语。”
这也就是说,只要传达礼貌信息的话语都是礼貌语。广义的礼貌语言包罗万象,涉及面很广,而从狭义层面看,礼貌语也可以指人们见面和告别、致谢和道歉、赞扬和责备、表示请求和认同等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在综合考虑广义礼貌语言和狭义的礼貌语的基础上我们可能探讨“合于礼貌”的各个应用单位。
1.1.2.汉语礼貌语言的起源
人类文明水平日益提高,像“人文关怀”、“人道主义”这些关注人,张扬人的主体精神的理念不断深入,人们会越来越懂得礼待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人际交往中的“礼貌语言” 越来越被人们广泛的使用。
礼貌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并且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礼貌语言的产生是适应文明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人类要交际,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沟通感情最为重要,礼貌语言成为人类所普遍使用的语言工具。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重礼,君臣、父子、夫妇,尊卑贵贱分得很清楚,认为“礼”包含恭、宽、信、敏、惠等,对人要恭敬、宽容、诚信、施惠;儒家提倡“仁”,仁者爱人,即在人际交往中要礼待他人、体会他人的心情,替他人着想。这种思想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田,形成深厚的观念文化代代相传,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可以说汉语礼貌语言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它反映了中国民族的精神面貌、思维方式、认知水平、行为准则及文化意识。
Trang 103
1.1.3.汉语礼貌语言的特点
礼貌语言的范畴比较宽泛主要包括:客套语、道歉语、问候语、美称、谦语、敬语、客套语、讳辞等各个分支。这些礼貌语,体现了中华民族谦逊文雅的特点,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风俗关系至为密切。
汉语礼貌语言的特点:
1.1.3.1.社会性
汉语礼貌语言的社会性是指礼貌语言依赖社会约定俗称。礼貌语言的确定和使用习惯的形成取决于社会的承认,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什么会认为某些话语,某种语言方式是礼貌的,而认为另一些是不礼貌的;为什么会选择某种语言形式而不是另一些语言形式来表示对交际对象的尊重,恭敬,表现自己的礼貌,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形成并归纳出来的。
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慢慢积淀下来成为一系列关于语言交际的标准和规范,并以公众约定俗成的形式存在于各种语言交际领域中,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汉语礼貌语言的约定俗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众心里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汉语礼貌语言经过社会约定俗成,成为一种规范,有些更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遵守的礼节和礼仪。例如:握手时,一般由主人、年长者、地位高的人和妇女先伸手然后客人、年轻者、地位低者再伸手与其相握。汉语礼貌语言的社会性还表现在礼貌语言被同一社会的社会成员广泛运用而不是只有少数人使用的。
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社会活动,汉语礼貌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中国全民使用的。现代文明的社会大众每天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无论是男女老少,都离不开礼貌语言。会使用礼貌语言双方就能
Trang 114
使言语信息明畅通地传播,使双方都取得最佳的心理效应引起满意的感觉,从而形成良好交际情感氛围,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因此,可以说汉语礼貌语言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1.1.3.2.时代性
礼貌语言具有时代性主要表现于时代对礼貌语言的制约。虽然礼貌有普遍性但不同时代的礼貌言行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礼貌语言与社会紧密相连的,随时代变迁,一旦其相依托的社会生活消失那么与之相应的礼貌语言就不得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一民族的同一时代的人们,由于共处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表现出相同的时代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整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的运用上,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
汉语礼貌语言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如受亲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礼貌语言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频率降低,数量减少,那些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礼貌语言也退出了交际舞台。但与此同时一批能能适应新社会,满足新需求的语言也不断产生。例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人们见面时的招呼语也发生变化:“上哪去?”“你们厂怎么样?”“工作忙吗?”等等内容五花八门,都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关的,年轻人更是学了英语的打招呼,一声“嗨”简单而时髦。
1.1.3.3.民族性
自人类社会形成民族以来语言就随着民族产生和发展,同民族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性格心里、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使得不同民族的礼貌语言以及他们对礼貌语言的运用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差异。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种
Trang 125
语言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汉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到汉语礼貌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语包含这重要的民族特征。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汉语礼貌语言的民族性更加明显。
1.1.3.4.适应性
虽然礼貌语言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呈现出多样性的存在状态,但作为一种语言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它还有一定的适应性就是适合、顺应的意思。礼貌语言的适应性表现在人们对不同的交际对象,有不同的
礼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也有不同的礼貌表达形式。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人们要根据交际对象的年龄、职业地位、性别、民族、语言习惯、性格特征、文化层次以及与自己的亲疏关系等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礼貌的目的。例如在使用称呼语时:称男士为
“先生”、“阁下”而不用称于女士。常称女士为“太太”、“女士”和“小姐”;见到工人称“师傅”,见到农民叫“老乡”;对上辈、长者尊称为“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您老”等。
礼貌语言适应不同的语境是因为语境是语用的必要条件,任何语言运用都离不开语境。
1.2.汉语敬语的概述
敬语与礼貌语言之间有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敬语是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曾听人们谈到 “敬语”还有“敬词”或“敬辞”。那么这些概念有什么关系呢?据《中国应用礼仪大全》,“‘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辞’相对,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这样“敬辞”就是“敬语”,“语”比“词”范围更广,换言说,敬语就包括敬词/敬辞在内。
Trang 136
1.2.1.汉语敬语的定义
据《应用汉语词典》(2002)敬语是含有恭敬口气用语。 如“贵姓,贵校,大作等敬称对方有关的事物。
现代汉语词典(2002)解释敬语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但“现代汉语词典”和《应用汉语词典》所提供的敬语的概念显得有些笼统,没有很清晰地界定。
一般来说,敬语被人们解释为:表示谦恭、恭敬意思的词语。汉语敬语应用甚广,可以说是所有的敬语基本都要遵循礼貌原则。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和丰富的内涵,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敬语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在中国语言学者们对敬语也提出不少定义:
王任(1995)把敬语划归为委婉语,他注意到汉语中有部分敬语和委婉语相重合,它们在表达委婉的同时传达出对当事人的敬重。该界定不完全正确是因为委婉语和敬语只有交叉的关系。
王金芳先生认为敬语不仅仅带有敬人的色彩而且还有谦己的色彩。这一观点完全正确。因为在使用敬语时我们抬高别人也就是贬低自己。
刘超班(1999)却把敬语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认为狭义的敬语仅指带有恭敬礼貌色彩的语素、词、短语、句子、广义的敬语,则是除此之外所包括的其他的语一言或非语言的敬语表达形式。应该说,刘超班对敬语有了相对细致的界定和划分。
刘宏丽、张志毅(2001)认为凡含有恭敬谦逊的基本意义或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都是敬辞。但傅断华(2002)把敬语分成敬语和谦词,他认为敬语是指对人尊敬的称呼。
Trang 147
洪成玉先生对汉语敬语提出比较全面的界定为:敬语属于礼貌语言,是语言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载体,敬语归于礼貌语言范畴,正是用尊敬的言词敬称他人(主要是对方)或与他人有关的人或事。比如:
您、先生、阁下:用来敬称对方。
令尊、令弟、高足:用来敬称对方有关的人。
玉音、佳话、大作:用来敬称对方有关的事物。
可见,个语言学者对敬语的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都指出汉语敬语的谦己尊人的突出本质,以表敬功能为本。在总结学者们所提出的界定习得者会更加了解汉语敬语的本质从而有正确的研究方向。对于本人来说,本人赞同洪成玉先生对汉语敬语的界定。因为该定义与我们汉语教程中所学的知识相近所以本论中以该定义为理论基础。 1.2.2.汉语敬语的产生的原因1
历史源流
敬语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机的甲骨辞中就出现了使用敬语的情况。后来随着阶级社会的日益发展,敬语也不断发展。孔子提倡的儒家礼教更是极大地促进敬语的发展,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社会等级
阶级社会已经形成了敬语系统。儒家重礼教、重等级等思想为敬语提供了丰富的生长沃土。中华社会等级制度不仅是作为维系君主专制的得力武器,也在语言上有所反映。封建社会中,等级差距最大的莫过于君臣、臣民,因而臣民毕恭毕敬地称呼君为“陛下”,可以说君臣、上
1
刘宏丽《现代汉语敬谦辞》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1 年
Trang 158
下、尊卑、贵贱,用词各有规定。人们从继承并沿用到现在的其他的一些敬语中仍可以看出社会等级对它们的侵染。可见社会等级是敬语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心理距离
从一定的视角看,人们之间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人们在交际中特别重视保持相当的距离,这反映之一就是运用礼貌语言,其中包括敬语。汉文化讲究内外有别。
心理需要
作为社会个体而存在的人,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也就是重视自己的面子,所以为了维护好自尊,使自己不丢面子,最好满足他人的自尊,别伤害他人的面子而在交谈中往往有意识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礼貌需要
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敬语的产生和应用是实现礼貌原则的一个手段。社交的礼貌原则是古今中外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的共同性原则,它是敬语产生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
1.2.3.汉语敬语的发展历史
据史书记载,敬语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辞中使用的。后来随着阶级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国古代敬语类型是丰富多样、使用频率较高因为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严格要求社会个阶级等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礼”就被要求严格的执行,用词要妥当,以谦恭虚己为准则来选词。
Trang 169
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以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所取代。在这种文化大氛围下“老爷”、“大人”、“小的”之类的表上下、主仆等关系的敬谦词的使用都明显不如先前。新中国成立后古代的敬语系统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主要表现在:
表敬、表谦义项消失。有些敬语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曾具有的表敬、表谦义项,从而消失了表敬功能,脱离了整个敬语范畴,只是作为一般性词汇存在于汉语中。比如:“伏”字表示封建君臣关系的表敬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敬辞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发生变化。比如:“宝塔”最初是对佛塔的敬称,但是现代汉语中的“宝塔”则是泛指各种塔,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或“阁下”这个词最初用于对显贵者的敬称,后便用于朋友间的敬称,现只在外交等特殊场合中使用,使用频率明显缩小。
通用称谓性敬语的泛化。一般来说,在产生初期,敬语的对象是限定在特定的范围。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随着表敬色彩的逐渐淡化,现在人们在使用敬辞的时候甚至不知它原本所包含的敬意在里面。
综上所述,汉语的敬语系统从产生起就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是随着传统文化的起伏而发展变化。敬语出现满足了文明社会人际交往的要求,它的使用对说话者显得彬彬有礼,因而有助于提高交际效果。
1.3.对汉语敬语的相关综述
在中国语言学界很早就开始注意对汉语敬语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
Trang 1710
郑远汉先生(1990 年)认为:“汉语重视语言的礼貌表达,表示的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并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汉语会话场合常出现的称代式、问候语两个方面的敬语运用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论证了汉语崇尚礼仪,讲究敬语运用的语言风格特点。
刘超班(1999 年)对古代汉语敬语的形成因素、表敬因素的特点及其类型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可惜他只研究古代汉语而没有提到现代汉语敬语。
王金芳(2000 年)总结了古代汉语敬语的特点。他认为敬语不仅仅带有敬人的色彩而且还具有谦己的色彩。这观点完全正确,因为每个敬语本身就含有了谦逊色彩在内,抬高别人也就是贬低自己。因而在使用敬语时很容易引起了谦语和敬语的误用。
洪成玉先生(2004 年)对汉语礼貌词汇中的敬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收集了古今敬语词汇实例。
最近几年意识到汉语敬语对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越南学者也注意到汉语敬语并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敬语的某个方面(如书信、称谓语、打招呼等等)。
应该说学者们的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汉语敬语的理论和实在基础。学者们对于敬语的关注较多在于古代汉语而很少在于现代汉语敬语的事实。这不意味着现代汉语中没有敬语或者虽然有敬语但不如古代汉语敬语那么丰富。在学习过程中本人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敬语作为一批重要的词语,值得重视研究的语用范畴,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Trang 1811
小结
礼貌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体现了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体现了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礼貌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明交流的方法,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和繁荣。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礼貌语言极为重视而敬语则是礼貌语言的最重要部分。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敬语(也叫敬称)是常用的。从古到今无论是在书面语言中还是口头语言中都非常讲究礼貌用语,讲究谈吐文雅举止有礼。因此历代以来敬语不仅在文人中广为使用而且在社会其他阶层中也广为使用,敬语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社交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Trang 1912
第二章 现代汉语敬语研究 2.1.现代汉语敬语的类型及具体分类
2.1.1.现代汉语敬语的类型
根据敬语的表敬方式可以将敬语分为表敬语和表谦语两部分。表敬语是用尊敬的词语来指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表示说话人的敬意,表谦语是与此相应的以谦表敬的词语。
例中的“请允许我”和“贵宾”都是敬语但在表达方式时“请允许我”用来自称表示谦逊而“贵宾”是他称的词语表示自己对各位来宾的敬重。
Trang 2013
2.1.2.1.称谓性敬语
称谓语在敬语中丰富复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汉语的称谓语涉及尊、卑两个方面,这是汉语言的大特点,称谓语是人类社会比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用语,是交际的先行官。根据词性称谓性敬语可以分为下面几大类:
人称代词敬语
“您”是汉语中常用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敬称形式,它是单音节的敬词。 普通话中表示复数的尊称有“您二位”、“您三位”、“您几位”等。“您们”还不算是一种正统的说法。“您”可以适用于社交场合,也可以用于非社交场合,下辈可以用“您”尊称长辈,不分性别,或只要乙对甲表示尊敬、郑重或疏远态度就可以用“您”。在日常生活中,下级对上级,陌生人之间,孩子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仆人对主人说话时会通常使用“您”
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和“她”本身没有敬意但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中有“他”的敬称形式“怹”主要是在年纪大的北京人的口语中出现。使用“怹”时必须考虑到指称对象也是听话人所尊敬的。虽然表尊敬但“怹”没有郑重、客气、疏运等引申意义。现在北京年青人已经很少在用一尊称形式了。在相互介绍的场合需要客气、礼貌的述说谈论话题中的人:“他”或“她”一般用带着敬意“这位”、“那位”来代替。比如:
“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越南的客人,是一位有名的物理学家”。 除此外:“他老人家”具有相当的敬意,有时用来指代某些德高望重的老人。比如:
Trang 2114
第三人称代词复数“他们”一般也不能指代上位者而需要用“那两位”、“那几位”、“老师们”、“领导们”等变化形式来表示尊敬。
亲属敬语与类亲属敬语
亲属敬语是讲话人同其亲属讲话时所使用的称谓类敬语。在日常生活出现频率最高的亲属敬语是“尊”,“贤”,“令”如:
“尊夫人”、“尊堂”、“尊慈”:敬称他人或自己的母亲;
“贤子”、“贤郎”:敬称他人的儿子;
“令姐”、“令姊”:敬称他人的姐姐;
随着时代的变迁“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也渐渐淡化,所以家庭中,夫妻体现是“男女平等” 夫妻互称姓名或为表亲密直呼其名。近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年轻夫妇间,妻子用“老公”这个亲密称谓称呼其丈夫。中国传统的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用于夫妻互称对方家族成员中晚辈对长辈使用的称谓词上。如妻子为表尊敬称自己夫家的父母为
“公公”“婆婆”等。若为缩小与夫家或妻方亲属的心理距离可以直接对双方父母为“爸爸”、“妈妈”(口语)。
类亲属性敬语是在以血缘关系为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用亲属称谓(如:“大姐”、“大哥”、“大叔”、“大伯”等)去称呼本无血缘关系的非亲属交际对象,表达尊敬和亲切的感情。如朋友之间尊称对象为“老兄、哥哥、大哥”。“大”用在亲属称谓性语素前,用来尊称他人,尽管对方不是自己的亲属人,
Trang 2215
年龄敬语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要求交际中敬人,特别是敬老。对老人,一定要用尊称词语来称呼,如:“老先生”、 “老大爷、“老太太”、“老人家”等加在一些称谓之前来加强交际效果。比如:“老人家”对老年男子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一头撞去,被他闪过空;老人家用力猛了,扑地便倒”。有时候“老人家”用于称自己或他人的父母,如:“我的母亲呵!我岂是不愿意来家看你老人家”蒋光慈《弟兄夜话》。或用来敬称一位老年妇女:“我记得你家老太太该在这年把正七十岁,想是过来定戏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外交敬语与官职和职业敬语
外交敬语主要用于称呼有政治背景的受话人身上。在处理外国事物时,中国人总是力求遵循对方的称呼习惯,比如:“总统先生”,“阁下”,“大使阁下”,“小姐”,“夫人”等。
官职和职业敬语这类称呼语用在那些具有官方或职业头衔的受话人身上。如:“主人”,“主席”,“总经理”,“董事长”等。其中
“长”字的使用非常普遍。如:“部长”,“厅长”,“处长”,“校长”,“厂长”等。在汉语中,这种称呼的使用“姓”+ “职业/头衔”的形式。比如:“李教授”,“王主人”,“周总编”等,或使用职业本身的称呼,如:“老师”,“医生”等。
通用敬语
社会通用敬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时所使用的涉及会话双方的社会人际关系、职业、身份等诸多因素的礼貌称谓总称。
(1)“同志”本来五四运动、革命队伍中互相称呼的用语,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的称谓扩大到党政军内部成员。新中国成立后,
Trang 2316
“同志”一词推广到全国各行各业,个阶层,成为社会普遍流行的社会通用称谓。“同志”这一称谓虽然在党政机关使用时仍附有政治色彩,但其在社会广泛使用时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不分职业、职务、年龄、性别的社会平等理念,有助于形成和谐、亲切人际关系。使用规则上,可与人称代词的“您”连用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有不失“亲密性”的礼貌.即使和陌生人交际时也容易消除心理上壁垒,暖和交际气氛。例如:
“同志,有什么急事,可以跟我讲一讲,能解决的,我尽量帮您解决。”
社会交际中,同龄人,陌生人间互称“同志”意在平等意识下的互相尊重,是作为表敬称谓的敬称。长者对年轻人使用“同志”、“小同志”是出千慈爱的礼貌称谓但不是敬语。在工作中,上级对下级(集体)使用“同志们”是基于上下级人格平等的意识,表现对下属人的尊重的礼貌称谓。
(2)“师傅”失去了古代汉语对师长的称谓含义,转意为对从事某种职业或工种的男性的社会礼貌通称,多用语体力劳动者,可以加在具体的职业名称、姓氏后,并且可以不分年龄阶层。如:司机师傅、李师傅等,体现汉语礼貌原则的策略性、亲密性。比如:
可以说,中国人常常称呼陌生人为“师傅”,例如中,司机用“师傅”来敬称一位留学生表示对他的尊重、礼貌。
Trang 2417
尊指父兄、年长学者、老师等。晋朝时,“先生”已泛用作对人的尊称。到建国前,“先生”的使用范围极广,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士都用得到,人们尊他人为先生而从不考虑他是否具备“先生”资格,如把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尊为“先生”、“宋庆龄先生”。建国后,在大陆,“同志”占据了“先生”的大部分领地,
“先生”主要用来尊称老牌的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的老学者或教师,也用在外交场合,尊称外国的政府官员和外交人员。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先生” 一词又反复了,呈现着它昔日的辉煌,成了泛用于知识界、商业界、外交界的通用尊称。“女士”是“先生”对应称谓,用于女性。
2.1.2.2 表达类的敬语
包含某个敬语词素的敬语
一些敬语素如“尊、贤、令”表示“尊贵的、贤德的、美好的”的意思带尊敬色彩,常跟称谓性语素构成称谓性敬词。如:尊称他人的家属我们用“令”,用在有关称谓性语素前,不分年龄和辈分,如:
“贤”主要用于对方辈分低或对方平辈的亲属,有时也用于比对方辈分高的对方亲属,它还可以用来指称对方。如:“贤侄”、“贤弟”、“贤妹”、“贤叔”、“贤息”等。若对方与其亲属谁长谁幼不好确定时,就用“令”代替“尊”和“贤”。
Trang 2518
“大”用在亲属称谓性语素前,用来尊称他人,尽管对方不是自己的亲属人,如:“大姐”、“大哥”、“大叔”、“大姨”、“大姑”等。
称谓性名词敬语是指名词敬语中用于称呼的敬语。比如:“大伯”、“大婶”、“李阿姨”、“王伯伯”等。
对下性动词是动词表是上位者的动作行为,其动作方向总是指向下位者如:关怀,选拔,指教,教导,召见,批准等;这些动词用于下位者对上位者的尊重,相反则为非礼。
对上性动词表示下位者的动作行为,其动作方向总是指向上位者如:
请教、请求、请示、敬爱、上交、拜访等;这些动词用语对上敬位关系中可以表示对上位者的尊敬。如果这些动词用于对下敬位关系中那么就不符合汉语的搭配习惯,也不符合汉语的礼法。
Trang 2619
在汉语里有一部分形容词具有比较明显的敬体功能。其中专门用于上位者:慈祥,和蔼,伟大等。专用于下位者有聪明、孝顺、机灵、可爱等对下位者的形容词如果用在对上位者的句子中则会产生一种不敬意义。比如:聪明这个词虽然是褒义词,但一般只说:“这个孩子很聪明”而不能说:“我爷爷很聪明”。
总而言之,对上位者要使用褒义的敬语形式的形容词而对等位者或对下位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自己的意愿选择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用量词表示的敬语
汉语量词一般没有表敬功能,但是表示人数的量词“位”经常被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所涉及的人物的尊重,在交际“位”常用于对上或对等关系,很少用于下位者。比如可说:“三位教授”,“两位医生”等而不会说“两位孩子”、“三位学生”等。
汉语中有一部分副词能体现出敬语功能如:“特意”、“特地”等副词表示某人专门为自己做某事能体现出对听话者的尊敬意义。例如:
(1)“临出来时,服务员小姐特地叫住我们退了雅座的钱”4
。
(2)“学校特地安排了这次欢迎新生联欢会”。
语气副词“谨”也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郑重的态度,具有敬语功能。例如:“我谨向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4
《实用汉语中级教程》,醉人的五月风
Trang 2720
敬语短语
汉语敬语除了敬语素、敬词外,还有不少敬短语。根据敬短语内部组合的松紧程度我们将敬短语分为固定敬短语和非固定敬短语等两类。
固定敬短语
固定敬短语是内部结构比较严谨、不能替换的具有敬意义或色彩的短语。固定敬短语包括以下几类:
联合型,如:尊姓大名、崇论宏议、千虑一得、洗耳恭听等。
同位型,如:您老人家、您二位、等。
主谓型,如:、嘉宾惠临、愿尽绵薄、等。
动宾型,如:拜读大作、仰吞玉言、辱临寒舍、高抬贵手、不吝赐教、恭聆明教、久仰大名等。
偏正型,如:引玉之砖、一孔之见、金石之言、不胜感谢、无任欢迎等。
敬 短 语 除 了 上 述 构 造 方 式 以 外 , 还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构 造 方 式 就是:“ 敬词+ 主谓结构” 。这类敬短语常用于感谢他人对自己的眷爱和照顾。这类短语,主谓结构的主语常隐去。如:“承热情款待”,即承(你们)热情款待;“蒙不吝赐教”,即蒙(先生)不吝赐教。
非固定敬短语
所谓非固定敬短语是内部结构较为松散、各个组成成分可以替换的含有表敬意义或色彩的短语。在实际交往中,该短语的使用频率特多。比如:
获得成功,受到奖励时,人们常说:“这首先归功于 ”
有成绩受到表扬则说:“不敢当”等。
Trang 2821
2.2.现代汉语敬语的使用特点
现代汉语敬语是从古老的汉语言中继承发展下来的一份珍贵遗产,经过漫长的发展汉语敬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2.2.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
之所以语言和文化之间有密切关系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种语言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汉文化源远流长,汉语敬语自古有之,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汉语敬语是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底座,为了维护整个封建统治社会,促进等级制度保障用以指称各个阶层的等级分明的表敬。现代汉语敬语由古代汉语敬语发展而来,并得到不断的更新地发展,它以中国传统文化“礼”为本。“礼”强调
“和”,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希望建立平衡状态的上下级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礼成为专指个人言行的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发展到今天汉语敬语仍然保持深刻的中华民族特征。
汉语敬语由古发展至今,逐渐由富有人伦色彩尊卑色彩的、打上鲜明等级烙印的呈系统性、封闭性,庄重典雅、古色古香的书面语体向更具开放性、通俗平直、浅显易懂,更加体现出和谐、平等、同志式关系的现代汉语敬语体系演进,口语色彩也更浓厚。“令尊、令堂、内人、
子”等不失庄重的中性趋向的词语所代替。但现代汉语敬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交际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民族文化素养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Trang 2922
2.2.2.以礼貌原则为前提
敬语是礼貌语言的重要部分,它是遵循礼貌原则,以礼貌原则为前提的。顾曰国根据中国文化中礼貌的源流,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为:
(l)贬己尊人准则: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称听话者或与受话者相关的事物时要尊重、要恭敬。
(2)称呼准则:用适切的称呼语主动跟对方打招呼"衡量称呼语是否适切,既要考虑传统的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观念。
(3)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一言。 (4)求同准则:与“脸面”或“面子”有关,即说话者、受话者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
(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就汉语而言,敬语是贬己尊人准则的鲜明体现。敬语的使用遵循称呼准则。
2.2.3.以汉语为母体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不但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而且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学者们已经发现不少由当时的汉语的一般词汇引申发展而来的敬语词语。如“上帝”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已经出现,是殷商是时期的远古先民对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敬称。可见,汉语敬语就是以当时就相当的发达的汉语产生出来的。那些古代敬语就是中国先民在创造远古、上
Trang 3023
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受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敬语与中国的政治、经济、风俗和文化制度具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敬语受制于古代汉语词汇范畴,由于古代汉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初期的汉语敬语具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发展到今天的汉语敬语系统虽然比较浅显易懂,口语色彩较浓,但是仍然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2.2.4.以词汇为主要表敬手段
汉语敬语在词汇形式方面非常丰富,占据着敬语体系的主导地位。以专门表敬为基础可见表敬的语义类型多种多样,可以表尊敬、高雅、恭谨期请等多种语义。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一部分表敬词汇在口语和书面语常用的如:
拜访 奉陪 高见 光临 诸位 借光
拜托 奉劝 高寿 赏光 贵姓 请问 有些则多只见于正式的书面语很少在口语中使用如:惠存、惠教、拜服等;例如,“令尊、令堂、令郎”等是从古代汉语敬语里沿用下来的,现在在口语里已经很少使用,一般用于书面语体或正式场合的口语中。对一个人私下场合里可以称“伯伯、叔叔、阿姨”,正式场合却要称“先生、女士、经理、局长”。
2.2.5.现代汉语敬语的文化因素内涵
谈到敬语的文化内涵就是谈到隐含在敬语中的各个文化因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中国人来说在交际中忍让谦恭是最高的处事原则。
敬语还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在儒家、道家、老家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自古以来特别重视“礼”,把它看作适合社会道德和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