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Giáo Dục - Đào Tạo

The study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in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4

10 518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10
Dung lượng 324,83 KB

Nội dung

第四章 各地校本课程案例举隅 从上一章老师的访谈实录中不难发现,新加坡的校本课程因为重重的困境而步 履艰难。其实,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挑战与困难并存,这并不是新加坡独有的现 象。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谢锡金教授这番话,相信能引起许多新加坡华文教师的共 鸣:“香港中学教师课担子沉重(一般每周任课 25 节 / 每六天循环周 20 节左 右),非教学任务也多,同时又缺乏编制课程的训练,因此就时间和经验来说,条 件都不太好。为了编写课本,很多老师只好见缝插针,分工包写,甚至把主编工作 交给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学助理„„”1。看来不只是新加坡,其他推行校本课程的国 家和地区也都面对着类似甚至相同的困境。难道校本课程真的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无法延续了吗?其实不然,本章通过列举一些国家和地区校本课程个案,探讨校本 课程的改进方式。 第一节 概述 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开始在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了,不 单是新加坡,在香港、中国大陆、澳大利亚等地“校本课程”也都成为了一些学校 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虽然这些国家的课程体系与新加坡不尽相同,然而“他山之 石,可以攻玉”,如果新加坡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话,必能够改进一些自身 的不足。令校本课程有更好的发展。表 4-1 列举了本章中所提及的学校以及这些学 校校本课程的内容。 当然,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如果没有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 的照搬这些优秀校本课程的内容的话,这样的校本课程收效不大,也很难延续。因 此,本章将把重点放在这些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的过程上,希望通过分析这些优 秀个案的成功经验,消除新加坡小学华文校本所存在的隐患,让校本课程得以延续 越办越好。 1 谢锡金等编《中国语文新课程研究及校本教学优秀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页 253 – 254。 47 学校 校本课程内容 香港福建中学(小 “单元能力型系统校本课程”:以语文能力组织单元。阅 西湾)2 读、写作与听说教材分编,但在教学中则配合使用。其教材 内容在编写是广泛参考了中国(内地、台湾)以及新加坡等 地的华文教材,并且“择善而从”。 香港培侨中学3 以《小王子》、《非典情》、《射雕英雄传》、《三国演 义》等原著作为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4 类似大学的选修课,学校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该校教师的能力 开设了十余种不同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香港资深教育家庄 “步移写作训练设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移步换景”的 润祥所在学校5 写作能力 深圳育才中学6 《青春读书课》——中学系列人文读本 新加坡文园小学7 看动画,画漫画;学成语,用成语 新加坡南华中学8 “中华文史知识课程”:该校自行编写教材《文史漫步》上 下册 新加坡新民中学9 “新世界 民间情”:新闻制作培训课程 依布拉欣小学10 “看医生 讲华语”:着重训练学生生病看医生时的日常口语 2 此个案参见谢锡金等编《中国语文新课程研究及校本教学优秀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页 252 - 276。 3 此个案参见上书,页 280 – 297。 4 此个案参见上书,页 297 - 309。 5 此个案参见上书,页 276 – 280。 6 此个案参见上书,页 309 – 326。 7 此个案参见刘彩凤〈关于提高校本课程实效性的反思〉,见《华文老师》第 50 期,2008 年 7 月, 页 1 – 3。 8 此个案参见林容婵、黄蕙心〈中华文史鉴赏课程开发〉,见上书,页 6 – 9。 9 此个案参见郑爱丽、孙莹〈新世界 民间情——新民中学新闻制作培训课程简介〉,见上书,页 10 – 12。 10 此个案参见陈秋霖〈小学一年级校本课程设计〉,见上书,页 13 – 16。 48 (续上表) buranda State 与亚洲大多数国家的情况不同,澳洲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课 School in 程系统。各州的教育部门各行其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Queensland(澳 讲,这两所学校的所有教学内容皆为“校本课程”。 11 洲) Calamvale Community College in Queensland(澳 洲)12 表 4-1:各地校本课程概况 第二节 不同于规定课程的选材 2.1 以原著或丛书为题材 规定课程的编写阵容强大,编写周期长,还有可以改变学生命运的升学考试系 统作后盾。因此,如上一章所讲,“势单力薄”的校本课程有一种向规定课程靠拢 的趋势。为了摆脱规定课程的“阴影”,香港培侨中学的校本课程从选材开始就已 经将该校的校本课程和规定课程明显的区分开了,该校的校本课程大胆地采用了 《小王子》、《非典情》、《射雕英雄传》、《三国演义》等原著或丛书为教材, 世界上恐怕鲜有国家敢以整本的原著或整套的丛书作为自己的规定教材,香港培侨 中学从选材开始就让该校的校本课程与规定课程之间的界线泾渭分明。 11 此个案参见 Macklin, Pamel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does it work?”, Jolimont: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of Registered Teachers, 2004。 12 同上。 49 2.2 以日常生活语料为题材 与培侨中学一样在选材上颇下功夫的,还有新加坡的新民中学,规定课程制作 周期长,因此更新速度比校本课程慢很多。而新民中学以新闻制作为题材,不但充 分利用了校本课程快和灵活的优势,该校也希望通过这套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能 力的同时,能够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放眼天下,成为“既具备理性思考能力,又富 有人文关怀的新一代人才”13。 此外,规定课程“从课程资源内容看,往往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 发,忽视学生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内容结构单一,„„课程往往远离学生的 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14,而依布拉希小学的校本课程则恰恰弥补了规定 课程的这一缺陷。该校的华文老师留意到“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相当一部分学生 很难用准确和规范的话语来叙述他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此,该校的校 本课程以“看医生,学华语”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设定的情境,丰 富学生的生活语言,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通过情境教 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而且长期实行双语教育,进入 21 世纪后,在家里 以英语沟通的家庭已经在 2004 年增加至了 50%15,而且这种趋势短期之内绝无逆转 的可能。即使是在讲华语的家庭,在华语掺杂英语或不规范华语的现象也十分严 重。此外,2004 年的《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中,也提出了转移课 程重点的建议,认为“应让大多数学生专注口语的训练”16,口试在小六会考中比 重也增加了。因此,新民中学和依布拉欣小学都不约而同地以口语训练为校本课程 内容,这无论是从长远之计还是应付考试的方面去考量,都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13 郑爱丽、孙英〈新世界 民间情——新民中学新闻制作培训课程简介〉,见《华文老师》第 50 期,2008 年 7 月,页 10。 14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4),页 2。 15 数据源自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该委 员会,2004),页 4。 16 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该委员会,2004 年),页 9。 50 本文的第三章中提到,新加坡许多学校的因为没有评估而越来越不为老师和学 生所重视,但新民中学和依布拉欣小学则的校本课程题材直接与考试内容中的口试 挂钩,也就免去了校本课程没有量化评估而不为重视的顾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这两所学校的校本课程也都因其独特的选材和课程安排使得其有别于简单的考试操 练。除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这两所学校的校本课程都让华文走出课本, 走进日常生活,不过由于两所学校学生的年龄、家庭背景不径相同,两校本课程的 教材、教学策略以及评估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以国家华文教育目标为基准,同 时立足于各校学生的实际需求”17——这就是校本课程的最大魅力。 第三节 五花八门的教学形式 规定课程的教学空间通常比较单一,往往仅局限于课堂。而校本课程的教学则 是个“动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18,因此其教学过程应该比规定课程更加自由, 形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 3.1 带学生走出课堂 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的校本课程,其课程配套除了在课堂上的必读课文之 外,还有“知识库”19、“选读课”20和“图书馆”21等部分,将校本课程延伸到了 课堂之外,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扩展阅读,自主学习。 香港资深教育家庄润祥潜心研究的“步移写作训练”,其教学过程一半在课室 之外,一半在课室之内——先把学生带出课室,到户外参观时记下沿途所见,然后 在回校后在课室里整理归纳,完成该次的写作训练。这套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带有 本校特色,它的教学目的又与规定课程写作训练挂钩,是一套很好的辅助性校本课 程的范本。 17 张龙晋〈关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见《华文老师》第 50 期,2008 年 7 月,卷首语。 同上。 19 与该篇必读课文背景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集。 20 与该篇必读课文相关的篇章,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前阶段学习所得,进一步领略单元重点。 21 根据学生述评介绍与该篇必读课文相关的名著、微缩作品,以期推动学生课余自动阅读名著。 18 51 3.2 带外界人士走入课堂 新加坡南华中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更是丰富多彩。该校的校本课程——“文 史鉴赏课”,其目的便是“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初步的认识”22。使得学生在学习 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这正好是新加坡历来官方发展华文课程的两大目标。该 校老师特别编撰了校本教材《文史漫步》,介绍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分工合作 根据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而《文史漫步》只是该校校本课程的一部分,该校校本课程的另一部分是“文 史活动”,学校请来私人机构的的专业人士,教导学生书法、国画、篆刻等传统中 华艺术课程,还在学校家长支援组的协助下,借华族传统节日庆祝之际介绍华族传 统礼俗,并且带领学生观看华文戏剧表演。这些活动不但提供学生切身实践华族文 化的机会,还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 第四节 客观严格的评估 4.1 调查学生所需 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中央课程以外的另一个新的课程,而是辅助中央课程由学校 前线老师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发展的课程。要发展校本课程,首先必须找出学 生学习较弱的领域,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编写适合他们的材料23。因此,在编写 校本课程之前,进行学生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过可惜的是,在笔者调查 的七间学校中,只有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开始编写校本课程之前进行过一次学生的问 卷调查,其他学校都是凭着老师的观察、经验或是“教育部的大方向”决定该校校 本课程的内容。这样编写出来的校本课程,老师教得疲倦、学生没有兴趣,其效果 也只是事倍功半的。 然而,上海建平中学在决定该校语文(华语)的校本课程之前,先对在校的学 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相应的课程,尽量做到“学生有什么需要就 22 23 林容婵、黄蕙心〈中华文史鉴赏课程开发〉,见《华文老师》第 50 期,2008 年 7 月,页 6 。 笔者与陈之泉教授的电邮访谈。2010 年 10 月。 52 提供什么服务”24,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兴趣。当然,如此理想 化的课程规划也是要有完备的师资才能得以维系,这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很难做 到的。 4.2 听从学生而改 作为上海市的重点中学,建平中学的师源和生源的确会令很多学校的老师羡慕 的。该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瞠舌的。该校这套选修课式的校本课程系 统,在发挥老师的专长、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辅助规定课程等方面都近乎完 美。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完美的校本课程编制背后,也仍然有一套完整的评估系 统,并坚持每年定期评估。这套评估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学习校本课 程后的学业和能力评价”25,这个部分类似于新加坡仍在酝酿之中的“校本评 估”,将校本课程评估与规定课程评估分开,使之成为一套独立且完整的系统;而 另一个部分则是新加坡小学华文校本课程中非常缺乏的“学生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 价”,学生在完成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之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请学生给校本课程提 出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的内容。比如建平 中学的学生对于文学科类的校本课程评价一向较高,因此也成为该校的保留课程,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选修。 无独有偶,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除了“在编写教材之前都做了调查,了解 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在新课程中提出了不少受学生欢迎的篇章”26之外,也“现在 仍坚持每年调查,根据学生的回馈,调试教材”27。而且他们发现,“这样做,使 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所喜见乐闻”28。 以学生的反馈作为校本课程选材和评估的依据,既客观又有说服力,值得新教 坡小学华文校本课程借鉴。 24 25 26 27 28 同 1,页 300。 同 1,页 301。 同 1,页 255。 同 1,页 255。 同 1,页 225。 53 第五节 强大的专业支援 5.1 专家从旁指导 一套优秀的校本课程的完成与其背后强大的专业人士的支援是分不开的,比如 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的校本课程在编写时,采用的就并不是“联产承包责任 制”似的“分工包干”,而是有两位老师主编,其他老师予以协助,这不但使得整 套教材的统整性大大增强,也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这间学校还 请来专家(中国特级语文教师徐自强)进行审阅工作。 香港培侨中学的校本课程是以整套的原著和丛书为材,如此大胆的创新一定要 有专业的理论支持,该校的校本课程,便是该校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哥登堡大 学合作研究的结晶。在专业学者的指导下,这套校本课程在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目 标,这也使得这套课程的评估方式29不但完整而且有针对性。此外,参加这套课程 的老师,也都经过各种培训活动,除了关于教学理论的讲座外,还有试教、观课等 活动,“确保教师在教学中能将理论得以实践”30。 5.2 教师专业培训 除了专业人士的参与,教师本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校本课程成败与否的关 键,文园小学三年级的校本课程——《看动画、画漫画、学成语、用成语》在编写 之初,除了在学习方式上独具匠心,还提供了动画片网址、成语故事文本以及学生 的学习单,教学资源可谓是相当丰富、充足,教学内容也相当创新、有趣。然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老师们却仍然普遍反映该校的校本课程教学效果欠佳。虽然 校本课程在进行时出现的困难,但该校的老师们并没有急于更改该校校本课程的内 容,而是先补充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然后才开始对该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一系列 的改良,除了删除一些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材之外,该校还将校本课程的目标 29 该校校本课程的评估系统包括:收集学生的资料夹、分析学生专题研习的表现、进行前测、中测 和后测、问卷调查(学生与家长)、进行校长和教师访问以及利用录音、录像等方式,分析学生上 课时的表现等。 30 同 1,页 286。 54 进一步明确,将原本笼统的目标变得更加具体而且便于检测,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 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落实了教 学活动后,才能将教学素材转换为课程内容。在本校的校本课程进行的相对顺畅之 后,该校的刘彩凤老师深深的体会到“从校本课程的实施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华文能 力,需要落实几个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的落实,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资讯科技的发展,是老师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各类资源,大要把这些资源真正转化为 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眼光和技能”31。从文园小学的个案中可以 看出,寻求帮助容易,获取资源更容易,但如果想让校本课程有更进一步实质的进 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唯一的途径。 与新加坡或其他一些亚洲地区的校本课程是规定课程的补充课程不同,在澳洲 有些地区没有中央统一考试,也没有统一课程,所以校本课程在课程发展中的地位 更加举足轻重。地方政府给了学校很大自主发挥的空间,这也无形中突显了校本课 程的主要编撰者——老师在整个学校课程发展中的作用,“足够的专业发展资源对 成功推行校本课程非常重要。简言之,无法或难以进行这样的改革的主因是教师能 力(或缺乏)”32。因此,澳洲学校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态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 注,在 Buranda State School,校长一进到学校,就开始花时间与每位老师谈话,了 解他们的爱好、兴趣以及专业,并根据老师的长处设计和开展课程,此外,这间学 校还提供老师们互相学习的机会,“所有的在校老师都将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中 心”33,这是这间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最大特点。另一间澳洲学校 Calamvale Community College 也特别注意关心老师在校外的培训和专业进修。系统的专业培训 让这两间学校的老师不但在教学能力上大有提高,还让教师可以扮演“研究员” (researchers)的角色,在进行校本课程行动研究时可以更加专业有效,使得两间 学校的校本课程进一步优化。 31 刘彩凤〈关于提高校本课程实效性的反思〉,见《华文老师》第 50 期,2008 年 7 月,页 3。 Macklin, Pamel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does it work?”, Jolimont: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of Registered Teachers, 2004, pg6. 33 Ibid, pg5. 32 55 任何一个国家的专家都是少数,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校,但如果教师培训到 位,教师本身就可以充当研究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相辅相成,即可 使得本人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畅,也可以令本校的校本课程更加健康的发展。 纵观这些世界各地的校本课程,从选材开始就与规定课程分离,开展教学活动 是丰富多样,并定期评估以检讨校本课程的成效,当然还有强有力的专业后盾及时 提供专业支援。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舒心。校本课程在这些学校里都是越办越 好。 一套优秀的校本教材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始料未及的。深圳育才中学的校本实 验课程的语文教材,是由该校老师根据几个主题自行编排、甄选的几卷优秀文学精 品集,由于在民间声誉颇高,后来出版成书,名为《青春读书课》,据说“全 (中)国有二十余间学校选用它作为精英教育教材”34。校本教材可以在社会上产 生如此大的影响,与校本教材独特的编写方式不无关系。校本教材由最接近学生的 老师编撰,在编撰是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与规定教材相比,其内容明 显更容易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此外,校本课程少了升学考试的束缚,其课程的编写 初衷可能更接近“教书育人”的本质,也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一套好的校本教材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规定课程。而在新加坡,校 本课程在未来的华文教育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34 同 1,页 313。 56 ... 中学从选材开始就让该校的校本课程与规定课程之间的界线泾渭分明。 11 此个案参见 Macklin, Pamela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does it work?”, Jolimont: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of Registered Teachers, 20 04 12 同上。 49 2.2 以日常生活语料为题材 与培侨中学一样在选材上颇下功夫的,还有新加坡的新民中学,规定课程制作... 刘彩凤〈关于提高校本课程实效性的反思〉,见《华文老师》第 50 期,2008 年 月,页 3。 Macklin, Pamela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does it work?”, Jolimont: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of Registered Teachers, 20 04, pg6 33 Ibid, pg5 32 55 任何一个国家的专家都是少数,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校,但如果教师培训到... 期,2008 年 月,页 10。 14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 04 ,页 2。 15 数据源自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该委 员会,20 04 ,页 4 16 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该委员会,20 04 年),页 9。 50

Ngày đăng: 13/10/2015, 15:56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