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ận Văn Tìm Hiểu Về Tranh Thủy Mặc Trung Quốc _ Tiếng Trung.pdf

37 7 0
Luận Văn Tìm Hiểu Về Tranh Thủy Mặc Trung Quốc _ Tiếng Trung.pdf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50 越南教育部 雒鸿大学 东方系 BÁO CÁO NGHIÊN CỨU KHOA HỌC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中国水墨画的初探 姓名 NGUYỄN MAI THÙY TRANG 指导老师 ThS DƯƠNG THỊ KIM NGUYỆT 51 边和市, 2011 年 01 月 52 目录 引言 53 第一[.]

- 50 - 越南教育部 雒鸿大学 东方系 W X BÁO CÁO NGHIÊN CỨU KHOA HỌC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中国水墨画的初探 姓名 : NGUYỄN MAI THÙY TRANG 指导老师 :ThS DƯƠNG THỊ KIM NGUYỆT - 51 - 边和市, 2011 年 01 月 - 52 - 目录 引言 53  第一章:中国画概括 56  1.1 发展历史 56  1.2 中国画种类 59  1.2.1 根据描写对象 60  1.2.1.1 人物画 60  1.2.1.2 山水画 61  1.2.1.3 花鸟画 64  1.2.1.4 漫画 65  1.2.2 根据画法 65  1.2.2.1 水墨画 65  1.2.2.2 工笔画 66  1.2.3 根据画家 67  1.2.3.1 院体画 67  1.2.3.2 文人画 68  1.3 中国画的颜色 68  第二章:水墨画 70  2.1 水墨画 70  2.2 画法 70  2.2.1 工具 70  2.3 水墨画的文化思想 30  结语 84  主要参考文献 ……………………………………………………………………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 53 - 引言  1. 选题理由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 有发展。几千年来水墨画被认是国画,可以说它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 化遗产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特传统意识的画种。 水墨画有独特制作方法,以墨与水为主质料,画师在宣纸上下笔,因为宣纸容 易渗透,一画就定下来,无法修改,所以画师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确定构想。 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从此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随着它的线条与造型而有墨的浓淡 变化,水墨画中“墨即是色”,“墨粉五彩”,墨的浓淡变化在不同层次可以说像 调色板上的颜色,十分丰富,画图虽然不用颜色但是仍然动感,非常独特。毛笔与 砚台很有表现力,把观众引入典雅审美世界。 历史悠久的水墨画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源流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水墨画不仅 有独特艺术性,它也就是文化精华。 本人对水墨画来说虽然是碰见但是这几水墨画已经吸引本人,白宣纸点黑墨, 一笔深一笔淡,动感迷人。 以上所说的是本人选题的来源,同时希望在老师帮助下本人可以精到了解中国 水墨画这个画种。 _ - 54 - 2. 研究现状  按本人所知现在对于中国水墨画这种越南还没有研究正统书,大部分都是 单个写的,它们常常是属于谈到中国水墨画稿件的小小部分。 3. 论文的实现意义  中国水墨画不管在文化方面还是艺术方面研究都很有意思,本人想研究中国水 墨画,从此推求中国人文化思想同时把它和越南水墨画两个加以比较照出相同于区 别的地方。现在在越南不少人对水墨画很欣赏,本人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这领 域有关知识。 4.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第一章,概括推求中国画,内容有: y历史发展 y种类 y中国画的颜色 第二章,研究中国水墨画,内容有: y形成发展 y水墨画的艺术 y从中国水墨画看中国文化思想 _ - 55 -   研究范围  中国画是个广大的领域,内容丰富,所以本人只进行研究它的一个部分— 水墨画。 5.研究方法  本人从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取舍分析找出水墨画的审美精神风格,中国人文 化思想 6.论文结构  第一章:中国画推求概括 第二章:研究中国水墨画 _ - 56 - 内容  第一章:中国画概括 1.1 发展历史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的出现已给中国画奠定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没有分 歧差异,相传它们一起出现,根据那个同源之说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画卦、苍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造字,为书画之先河,从此文字与画图开 始 无歧异之分。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悠久,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 画——叫帛画,这之前已经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 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206公元-220)和魏(220263)晋(265-420)南北朝,社会从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 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交流及融合,让这时期的绘画形成新的局面:以宗教绘画为 主,描绘本土历史人物、使用文学作品做题材的画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 鸟画也在此时萌芽。隋(581–619)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得高度繁荣, 所以此时期的绘画带反映这个繁荣的局面的特点。山水画、花鸟画发展越来越成 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 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 五代(907–960)北宋南宋在内容方面与艺术方面都进了一步成熟和 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 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 _ - 57 - 元朝时期(1279-1368)中国画遇到两大困难: 第一,元朝本来是蒙古族,文化单纯,重武轻文,士夫被轻看只比花子高 一等,只建设顺练骑马御院不像宋朝朝廷为培养人才设立画院。 第二,文化艺术发展繁荣于前朝后却被轻看从此文人界追求怀古倾向。 元末时期有元贵四大包括黄公望,吴镇,王蒙,霓纂。这时期的画法从宋 朝详细颜色流播幽雅,简勾勒,画花鸟少人追,而喜欢用墨笔来体现笔意,志气 。对于山水画元画家继武宋朝的画家,花鸟画比元初兴盛。元末只剩下水墨画, 以及文人画风行时画比描写事物家界侧重体现心情,不在用功于线条,元画家亦 笃志一门不再多材。这时期梅兰菊竹为跟写字有密切关系以及简便画画儿所以高 度发展,文人界欣赏成为闲散饮酒下笔之题材。 元朝存在不长绘画不被看重但为没有画院管制而画家已标新立导不少新画 法,其中可提是用纸顶换丝织品来画画儿。 明朝受元朝画法影响比较大,以山水画为主,再立画院,画家数量比前多 但不如前出色因为: 第一,朝廷进行管制文人的政策。 第二,明朝画家受前辈画家的影响还是较大,只抄旧画法而没有创造新的 。明朝画家为有地域,流派的划分,而造出每个流派独特规则,不是从此发生矛 盾。 对于山水画,明朝时期有三支流派: ™ 院派:明朝太祖出生贫寒,小时出家度日不喜欢文人界和元末豪放精 神,所以拔高南宋画法,朝廷重用的画家叫院派,这支派盛于永乐,宣德,成化 三朝代。 ™ 浙派:由戴进离画院后创立,走向马远,下刲的路线。浙派饮誉整个 明朝。 _ - 58 - ™ 吴派:包括走向五代,北宋,元朝四大家的画法。初比不过浙派,但 后朕周,文征明唐演加入才盛。 对于花鸟画,明朝时期有四支流派: ™ 走向黄筌双钩流派,常属画院。 ™ 走向徐熙画法,有王问,尊克弘,王确祥。 ™ 走向使用印象画法来画水墨画,有林良,陈淳,徐谓。 ™ 周之冕发起的“画龙点晴“派,这支派受水墨画的影响,注重写意 元朝至明朝的竹画还是用在浓淡不同极度的单色来画画儿,明元时期画竹 比元朝朝时期丰富,竹的状态多:雨中之竹;雪中之竹;风中之竹等。依水墨画 风格来画的梅,兰,梅竹,兰竹很被欣赏,但元时期最大贡献的绘画就是扇画。 明成祖永乐时期,中华人学日本做折扇的方法,到明憲宗时期绘画的重要部分。 清画家几乎只抄明时期绘画风格。但是这个时期也有不少画家创造新技术 中国画从19世纪末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 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 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 汇聚了一大批画家,造出上述地区现象比如有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以 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 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 年后又有许多画家移居国 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 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 式。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 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 _ - 59 - 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 需要的新美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 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 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 “民众的艺术”,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 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经过20世纪的变革历程。在“中西融合”与“借 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 推动下,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 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 1.2 中国画种类 中国画有“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虽然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 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 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 技术方面有两种工笔与写意。工笔是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 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的画法。画要细致,时间多。写意主张 是用绘画来描写思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随着画家心思 而画事物,表现画家心灵,那幅画会表现画家自己的心思,感情,态度等。这种 画法跟西方表意画法相似。泼墨法是个放纵形式也跟今天新的绘画没有什么大的 的差别。中国水墨画种类可分别如下 _ - 72 - 2.2画图 拿笔方法(1) 2.3画图 拿笔方法(2) 2.4画图拿笔方法(3) _ - 73 - 发展过程中用笔法添加一些规则: ™ 抑 ™ 揚 ™ 頓 ™ 挫 ™ 遲 ™ 速 ™ 緩 ™ 緊 ™ 輕 ™ 重 ™ 立 ™ 臥 ™ 擦 ™ 點 ™ 染、、 从此造出丰富效果:皴 、干、濕、濃、淡、茸、實、虛、禿、藏、露 、 粗 、細、軟、硬、陰、陽、向、背、厚、薄 等。 _ - 74 - 2.2.1.2墨 2.5画图 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辍耕录》云:“上古无墨,竹延安石液”,此证明 墨有很高的位置,墨以天然石碳制成.秦汉时期,开始出现纯人工的松烟墨,以 松木烟灰为原料,拌以胶制成。松烟黑质地细匀,远性石墨,对书写极为有利。 此后又出现了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的油烟墨,较之松烟墨,此种墨色漂丽, 富于光泽,为后世文人士子了用。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 松烟墨,当然也有例外。智能高国华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选择墨的时候 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光的为 最劣。墨给人得你想似稍显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绘画不可少的用品。借助于这 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常见用墨法: ™ 淡:是指黑白灰中的灰色调,在画中起到过度的作用,淡墨法要浅深得宜, 运用颇有难度,要做到淡而厚,淡而有神,关键在于见笔以及与周围墨色的巧妙 对比。 ™ 浓:指用墨深到非常黝黑,浓如点漆。浓黑往往是画面的精神所在,浓墨的 运用要做到既要“醒目”,又不能“独立”。“醒目”讲究的是四周的对比,做 到“不独立”,则要注意呼应。浓墨块要见笔,不能混乱一片,死墨一团。 _ - 75 - ™ 浓淡 :是从色度来分,浓和淡是相对而言的,在浓焦与清水之间,往往可 分为无穷尽的色阶。因而所指的浓淡墨的运用,与用水有关,运用浓淡墨要做到 既不失画面整体感,又能表达物象的神韵。 ™ 干湿 :是比较而言的,人们对用墨的干与湿的认识,并不需要一个明确的 界定,也能自然判断出墨的干湿来。干墨可分为浓干、淡干;湿墨可分为浓湿、 淡湿等。一般情况下,干墨利于勾画,皴擦(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为了显示 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叫做皴),当然也可以湿墨勾画、干 墨点染。湿墨易得林立滋润汁感,然过之则少精神干墨易厚,过之则又少韵。干 湿墨互用则枯湿相宜。 ™ 破墨:破墨法在传统水墨画中早已运用,破墨法是指用重叠的方式用墨。即 趁前道墨迹未干时再叠加墨色使其渗入,有助于丰富画面的层次变化,达到浑厚 滋润的意味。运用破墨法,一般后添的黑色要深于前墨色度,当然也可以用淡墨 冲破浓墨,甚至可以用水破墨,使墨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 积墨 :是指传统水墨画技法中用墨分层次完成的方法。积是积累的意思, 积墨法是湿墨与干墨的重叠,在山水、花鸟画常用。这种方法通常是淡墨对浓墨 的重叠,与破墨不同之外在于:每层墨干后再复加,达到浑然一体但又可层次辨 ,增强厚重感效果。潘天寿《听天阁画读随笔》云:“积墨需在杂乱中求清楚, 清楚中求杂乱”。 ™ 沷墨:传为唐代画家王洽所创。指用大笔蘸大量的墨,以较快的速度运行 于纸上(有时直接沷酒)使墨汁四处慢散的方法。此法能产生洇润淋漓变幻莫测 之感。沷墨必须墨彩灵活鲜明,如层次不清,名因不辨,或与物象结构脱节,墨 色散乱,就失去沷墨的意义了。 ™ 宿墨:指隔夜长久的墨汁。当宿墨开始脱胶之际,即粘而浓墨,待与水融 合后,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之气。山水画家常用此法以提醒面画。在勾勒点 _ - 76 - 厾中蘸清水,使点、线周围有水痕跑出留下水迹,颗粒状墨渣和水分离的特殊效 果。另外,同新墨互用可产生对比突出主要物象。由于宿墨的色感与新墨不同, 机理不一样,使墨法的审美情趣又有了新的拓展。 ™没骨:传为南朝的张僧繇所创。其特征是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 墨形成笔触表现物象的形态。笔法多以大笔横卧、擦中带柔以点厾之法来完成。 没骨法要求造型简练、下笔准确、笔触明洁,用笔繇肯定、要有骨力,一气呵成 2.2.1.3纸 2.6画图 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纸为古代中 国纸重要发明,用于文房受重视于历代,故而好纸很多,其中以宣纸,薛涛笺, 水纹纸等最为知名。凡书画家,莫不以好纸为辛。比如近现书画家中白蕉,唐云 ,邓散木等诸位大师无一不是嗜古纸如命。好纸不仅获取不易,而保存多亦难, 如受潮容易腐朽,过度干燥易破坏,因而必须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管,同时还 要放虫蛀,火灾等意外的发生。 2.1.4研 _ - 77 -  2.7 画图 研,是磨墨器,又称砚台、砚田、砚池、研海、研盘。古人起初直接用笔 蘸石墨写字,后因书写不便,于是将石墨在铜、铁、玉、石等较坚硬的器物上研 磨成汁,再蘸以书写,所用品中以石最为普通,最实用的仍是石研。 中国石研经过秦汉,魏晋,到唐宋,进入了辉煌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端州 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相应的出现了著名 的端砚,歙砚,洮河砚,史称“三大名砚”。清代末期,又加入了山西绛州的澄 泥砚,合成“中国四大名砚” 2.2.1.5 水 水墨画用水同用笔用墨一样重要。水具有独特的性能,可以辅助笔,墨长 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古人对用水也非常重视,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提到“ 水破墨,是先画墨,而后破之以水”。巧妙运用水的性能可使画面变化丰富,达 到生动的艺术效果。常用的用墨方法有泼水法,渍水法,铺水法。 ™ 泼水法:在基本上面是跟泼墨相似,区别在于泼墨法是用墨泼,而泼水法 则是用水泼墨。由于水的冲击和弹洒,冲开未干的墨,使之更为灵活多变。泼地 方法可用水盂或大斗笔蘸清水临空泼洒,也可用喷壶喷洒。 ™ 渍水法:跟泼水法相比,渍水法必须要用笔,常用的是羊毫大斗笔因为它 含水比较大,下注力强,下笔如点苔在纸上留下水渍,画家也可以在水中略加淡 _ - 78 - 墨色,茶水,矾水等形成各种水渍的晕圈,使画面笔墨更加富于变化。铺水法也 是一种常见用水的方法。 ™ 铺水法是用清水点拂画面,使画面某几个部分的墨色联系得更加紧密。集 体操作是用羊毫大斗笔蘸满清水在画面需要的局部敷铺一层清水,从而使笔墨形 态自然融化,获得笔墨的整体效果。铺水时应顺笔墨的大势著笔,做到大胆落笔 ,细心收拾,不能破坏画面中见笔立骨的主要线条和墨块,以确保画面淋漓中见 苍劲的特点。 这三种用墨方法,均为求晕化的效果。谁发的运用主要还是为了增强画面 的滋润度和浑厚度,黄宾虹用水法创造出水墨淋漓,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就是 典型的列子。用水晕化产生的奇妙效果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说偶然的是由纸, 墨,水的性能所致,说必然的是长期实线的结果。 _ - 79 - 2.2.2 水墨画艺术 水墨画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造型观念和表达方法。 2.2.2.1关于造型 ™ 水墨画的“意为先”:水墨画贵于写意,写意的对应概念是写实。 写实是以物象的自然形态为描绘对象,原原本本地加以再现,其本质为描绘的“ 客观性”。写实则是从主管性的角度对外物的关照,是人的主管思维的产物。具 体地讲,写意是在体现对象内在意蕴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物象本质的形象特征 ,并通过想象去综合,升华审美的特征,从而表达出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真情是以 的艺术手段。面画呈现的是主客观高度统一的表现性形象——意象。 ™ 水墨画的“形为义”:首先应区别形与型的意义,形单指形状,而 型是指形状,笔墨,等因素综合后成型的画面形象。绘画是造型艺术,水墨画也 不是例外,其中的一切艺术元素都需要“形”来依托。东晋一位画家提出“以形 写神”命题,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造型观念,直到今天这一概念对水墨来 说依然具有重要的直到意义。此“以形写神”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共识:形与神 是相辅相成的,是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神由形而生, 形随神而造。表达对象的神大的时候,要抓其“形”的特征,并加以强化;并注 重感觉,适当采用夸张的手法,使有益的“形”随形而生的目的。 ™ 水墨画的“线造型”:线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几千年来, 从原始人的岩画,彩陶,图案象形文字到现在的水墨画,线的重要作用和神奇魅 力丝毫未减。水墨画重对象的本质,重表现,重精神,重情感的表达,重形式美 的追求等等,都是以用线造型的核心。可以说,用线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并对 _ - 80 - 线条本身提出品评标准,是水墨画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水墨画中线条的作用则 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了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水墨画 的线条与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因而获得了更大的自 由,具有了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的审美价值。而且中国的笔、墨、宣纸等工具材 料的特性又为用线条造型提供了艺术表现及感情抒发的更大自由。 ™ 水墨画的“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造型法则,同时又 涉及勾画规律,造型与构图对整体的要求是一致的。整体是指一幅画中型的构成 ,笔墨的构成所形成的综合效果。局部是指构成总体感觉必不可少的单项元素。 作画的时候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局部要服从整体的重要原则,精彩的局部只有在对 整体起作用的前提下才能成立,才能称之为“局部成趣”。整体与局部是造型中 的一对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就能达到变化与统一。画面光有大感觉的要求是远 远不够的,丰富多变的局部结构同样是造型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体的前提下,那 些精彩的有“意味”的局部往往是画中必不可少的“画眼”。一件作品能否真正 有吸引力,更多的还要取决于画家能否对有益的局部细节进行恰到好处的刻画。 ™ 水墨画的“夸张与变形”:水墨画造型是根据意象原理来塑造形象 ,因而画家在创作中经常采用夸张有变形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对象的特征 ,更鲜明地表现对象。从而达到形、神、意、象合一,形神兼备的高妙境界。夸 张与变形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谓“借物抒情”、“缘物寄情”,就是要把画家 的主观感受、个性修养、审美趣味寄托于一定的形象之中,把画家人生的体验, 美好的理想通过一定的形象抒写出来。 2.2.2.2关于墨色:墨色是传统水墨画色彩呈现形式的主体。这 种黑与白的单纯关系,构成了水墨画最独特的形式,符合东方传统哲学中有关阴 阳说理论,体现着东方人的审美心理和价值趋向。 _ - 81 - 黑与白所所呈现出的视觉意味,被认为是绘画艺术最高的风格。故张彦远谓“运 墨而五色俱”,墨色如兼五彩”,此说明黑色在水墨画中的重要作用。水墨画中 的墨色作为色彩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传达物象的“神 ”,物象的韵。 2.2.2.3关于用色:传统水墨画特别注意墨色在表现中的重要性 ,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彩色的运用,色彩始终保持一定的,并没有退出水墨画。在 长期发展中水墨画设色已形成一套独特规律表现为强调大色观念,即对自然世界 色彩,以生活感受为基础进行整体的理性概括,要求设色要按“随类赋色”的“ 类”作概括的单纯处理,但这种方法不是纯客观的自然注意描绘,为了强调物象 的特征,或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和主题思想的表现,在适当的场合可以进行变色 。随着时代进步,色彩在水墨画中的运用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2.3 水墨画的文化思想 历史悠久的水墨画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源流是不可分割的。上面有讲过 中国水墨画是单纯用墨与水溶解来画画儿,或以墨黑为主色。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为什么中国水墨画家只选择黑色(或以黑色为主) 去表现爱你万事万物?如果以西洋色彩学的眼光来考察,则很难得悉其中奥妙。 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外国文化,华夏绘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绘画,正由 于中华民族的哲学与其他民族对世界理解和认识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一向被认 为是德、道、志、意的载体,其所表露的也就是中国人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追求 。西方色彩语言表现为科学和外在感性的特点,而中国水墨画色彩语言却表现为 神学和内省理性的特点。 _ - 82 - 如儒学思想重礼的文化价值观,使其以社会人伦教化的观念来看待色彩。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色彩的地方都以“仁”为基本导向。他把红、黄、青、白 、黑定位“正色”,此表示了鲜明以社会道德规范来理解色的“正”与“邪”的 理性色彩审美观。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服色与旗色为黑,原因是秦文公出 猎得黑龙。汉代儒生提倡黑白赤“三统说”,将前代各朝分别归属于三统之中, 还提议将汉代定为黑统。从此可见秦汉时代,对于色彩,全从象征意义去解释, 因此,黑色使被赋予了超色感的行政意义,成为神权帝威的象征。 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经》首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玄” 有三种解释:以是黑色,二是深奥,三是精神性的宇宙本体。在汉语中,玄黑常 常连缀使用。在这里老子将这一与彩色相关的词语看做是世界的根本。不仅是牲 畜万物的本源,而且包容万物物的“总门”。所以,玄黑既是道的色征,也可谓 是众色之主。它充满了神秘、无限、幽远、深奥等等。它包罗了众多的色彩印象 ,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色感。 佛教自汉代转入中国后,经魏晋南北朝与玄学合流之隋唐逐步走上与入学 相融合的道路,成为与儒道并肩的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支柱。在佛经中黑白这两 色被赋予了宗教的灵光。佛经中业果报应分为四种:恶所引起的果报叫做“黑” 或“黑黑业”;善所引起的果报叫做“白”或“白百业”;业与报,善恶相混的 名为“黑白业”;摆脱善恶黑白的名为“不黑不白业”。尽管本上的哲理对黑白 所赋予的内涵与印度佛教的有所不同,但都对这两色做了哲学的、伦理学的和神 学的解释,并由此受到格外重视。 汉代人都善用阴阳观去解释天象人事,日为阳,月为阴;昼为白,属阳, 夜为黑,属阴。阴阳运行而生出万象。所以汉代人重视黑白,虽然不是从科学出 发,却偶合了科学的精神。 _ - 83 - 在佛、道二家的经典中,“无”不是什么夜没有的意思,二是反极归玄的 意思。故而在水墨所到处,不论是线条或是云化所产生的“面”,都是画家内在 精神的显现。 所以水墨画实为东方深奥哲学精神的体现。 _ - 84 - 结语 中国水墨画艺术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造 型观念,表现手段和审美标准。水墨画很早已脱离了东西方绘画所共同走过的初 级写生物象阶段,而走上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以主观情感主宰客观事物的创作 阶段。当西方古典画家正在追求照相式写实的语言系统时,中国水墨画家则早已 经玩起了绘画性与心性。 现在水墨画虽然对一些越南人还是一种新颖的艺术但它逐渐成为不少人的 儒雅喜爱特别大学生界也始对水墨画有兴趣,本人可算是例证。虽然如此但关于 水墨画越语材料数量稀少,从此想研究这种艺术难免遇到困难。因此本人决定写 此论文,当然缺陷者是免不了的,但本人希望有某些利益帮助大家对水墨画有个 了解。 通过写此论文本人更加了解中国水墨画及中国画。本人因为特别对纯用墨 及水画画儿的古典水墨画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写论文过程中特别深入研究。研究水 墨画,本人比走进充满幽雅墨色的世界,体会白黑想这两色的美妙。本人一定继 续此主题,希望将来能给大家一个全面水墨画的了解。 _ - 85 - 结语 中国水墨画艺术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造 型观念,表现手段和审美标准。水墨画很早已脱离了东西方绘画所共同走过的初 级写生物象阶段,而走上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以主观情感主宰客观事物的创作 阶段。当西方古典画家正在追求照相式写实的语言系统时,中国水墨画家则早已 经玩起了绘画性与心性。 现在水墨画虽然对一些越南人还是一种新颖的艺术但它逐渐成为不少人的 儒雅喜爱特别大学生界也始对水墨画有兴趣,本人可算是例证。虽然如此但关于 水墨画越语材料数量稀少,从此想研究这种艺术难免遇到困难。因此本人决定写 此论文,当然缺陷者是免不了的,但本人希望有某些利益帮助大家对水墨画有个 了解。 通过写此论文本人更加了解中国水墨画及中国画。本人因为特别对纯用墨 及水画画儿的古典水墨画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写论文过程中特别深入研究。研究水 墨画,本人比走进充满幽雅墨色的世界,体会白黑想这两色的美妙。本人一定继 续此主题,希望将来能给大家一个全面水墨画的了解。 _ - 86 - 后记 毕 业 论 文是大学生想要 实 现 的,因 为 通 过 此 论 本 人 有研究自己喜 爱 问 题 的机会,也能测验自己检查已学过知识难得的好机会,所以在此感谢雒鸿大学校 长。 要是没有指导老师杨氏金月的热情帮助此论文不可完成,虽然工作忙碌,但老 师仍然抽时间帮本人改来改去从小到大的错误。感谢老师。 感谢现实习的主管已为本人而造好条件完成此论文。 特此感谢! _

Ngày đăng: 20/06/2023, 15:44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 Đang cập nhật ...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