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理由
中越两国山连山,水连水,两种语言之间不管是语法,语音还 是词汇方面都有很多相同点,有些具体的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大同小 异。然而就是因为这些―小异‖使得我们学习中有时会―伤脑筋‖,若 不进行对比研究的话就很容易犯错。
汉语并列式(并列结构)一直是信息处理中的难点,尤其是对 外国求学者来说,并列结构的掌握对学习汉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一直以来对汉语和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研究特别感兴趣。在汉 语学习将近七年里的时间也经常遇到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用法 上的误用现象。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包括: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 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以及双音节词占优势。值得一 提的是,双音节词占优势此特点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汇最为明显的特点
。而且不管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以上的词语,在发展过程中也都会逐渐 趋向双音节化,单音节词被双音节代替(如―目——
眼睛‖);多音节短语也经常被缩减为双音节词,这种情况无处不在,
尤其是汉语专名、职称等,如―北京大学——
北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变化,新词、流行语等也不断 出现,但还是多以双音节为主。 1
作为越籍研究生,我们不难发现此特点在越南语词和短语用法上基
1 黄柏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第10页。
本是没有的,尽管越南语里有60%以上是来源于汉语(语言学家称之为 汉越词)。此外在汉语和越南语里,平仄规律对于很多双音节及多音节 词语的表现形式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从双音节词语中的复合词到骈 词,再从多音节词语中的四字格成语到同义并列成语等,―先平后仄‖规 律对词语内部成分的排列顺序影响越来越深。然而从平仄规律或词序方 面来对并列式名词性词语进行具体分类和研究,以对汉、越并列式名词 性词语对比、翻译等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平仄规律、声调前后搭配等 角度着手,并列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从意义这一层面来看是否同等―并 列‖,是否固定不变?是否可以随意对换前后位置?他们的词序应该遵 守什么样的规则?是否受两个语素的声调顺序的规律所影响?是否汉语 并列名词性词语与越南语的大同小异?还是有很多不同?
本论文为了解决上述疑问已对汉、越并列名词性词语进行研究分析
,并且作为一个汉语学习者的越南研究生,本文将对越南语里并列名词性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也考察其教学现状,找出本质性的一些问题
研究目的和任务
1)由于过去对汉语或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的研究一般仅从语法功能
、结构成分等角度出发,基本上完全没有从语音的角度进行考察,研究
。因此,为了给本文带来研究―亮点‖,我们不仅从语法、语义的角度出 发,而且还力图利用语音方面的特点,即根据并列名词性词语各构成语 素之间声调结合的特点出发,将统计出来最常用汉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
(如骈词、并列成语等)的特点和用法,从而进一步对相应的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进行对比,提出教学建议。这也是本论文的最大任务和
2)深入了解汉语和越南语里名词性并列词语的分类和用法,从而进一步 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在对汉越名词性并列词语的异同对比之后,本文力图对其教学法提出建议,有助于汉语和越南语求学者。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从类型学的视角,对汉语(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名词性短语的若干 句法类型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在不强调词和短语之别时,名词性短语 简称―名词性词语‖,本文所使用的―名词性并列词语‖中的词语指的是―词
‖和―语‖(词组),但由于汉语的特点是以双音节词为主,因此为了使 研究方向更正确,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双音节复合词(合成词)的并列 式名词性词语。
语料来源方面,论文中的各统计表和各例子说明是从《现代汉语常 用词汇表》(商务印书馆,2008.)、《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及若干现代作家作品中收集的。此外,有一部分例子是从前人已 发表的文章中引用过来的。
越文方面,本文将统计―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越南语词典)(1996年版,语言学学院,岘港出版社,词典学中心)即― Từ điển thành ngữ tiếng Việt‖(越南语成语词典,Nguyen Luc , 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中的所有并列式复合名词与四字成语。
研究方法
1) 计量统计方法:
计量统计对本文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现代汉语常用词汇 表》、《汉语成语词典》、《越南语词典》、《越南语成语词典》等专 书认真作了计量统计。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本文进一步对汉、越并列 式名词性词语和并列式四字成语进行总结归类。
为了使统计的结果更加可靠,以下内容不在统计范围内:
(1)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书名等)
(2)古代汉语、若干无法确定各词素之间的关系的骈词、复合词等。
在统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汉语和越南语里的名词性并列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前言、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以外,主要包括以下三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汉、越语名词性并列词语对比研究 第三章:教学建议
绪论
并列式名词性词语概说
a) 汉语并列式相关定义 到目前为止,对并列式(并列结构)术语解释的观点尚未得到统一
。有的把并列式视为联合式的一种(黄柏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 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2页),有的根据联合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而 定义并列式跟联合式一样,简单只是不同的叫法而不专门论证两者的异 同。如中国工具书(cnki)对―联合式‖解释如下:―联合式,也称
―联合型‖。复合式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之一。指由意义相同、相近、相关 或相反的两个词根并列起来构成新词的方法。在词内两个词根是平等的
,没有主、从、正、副之分。例如:人民、迅速、沉重等……‖
再如,杨爱姣在《近代汉语三音词研究》一书中第78页 2 也简单介绍过:―联合式,也称并列式。此结构在汉语双音词的组合中
,是能与偏正结构强势组合,在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的双音词里都是 如此。‖
那么,汉语并列式与联合式在概念及用法上基本是一致的,为了方 便论文的展开,本文将采取―联合式亦是并列式‖这个观点。 b) 汉语名词性词语的基本概念
《现代汉语上册》(黄柏荣、廖序东主编)一书中(第11页)对名
杨爱姣,《近代汉语三音词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
词定义如下:―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在内。‖
而名词的基本语法特征为:(1)经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直接修饰 另一名词;(2)名词前面一般能加量词、数词等,一般情况下不能加 副词;(3)名词不能用重叠形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有的 名词后面能加―们‖表示群体。
从上面简单概说以及结合汉语短语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了解汉语 名词性短语的功能相当于名词,如它们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
定语等。 c) 汉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的基本语法特征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类推并列式名词性词和词语就属于名词研究 范畴,并列式名词就是起码要具有两个平等、并列关系(联合关系)的 词根以上,例如―思念、桥梁、头脑‖等。同样的,并列式名词词组(短 语)首先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其次该短语应由两个以上平等、并列的 词语组成,不固定的、一般中间可以加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如―和、与
、及‖等,例如―爸爸(和)妈妈、今天(与)明天‖等;固定的例子,
较为典型的就是丰富多样的成语,而且绝大多数为四字并列成语,如―
山清水秀、心平气和、日新月异‖等。
那么,也容易地看出汉语名词性并列词语的基本语法功能就是既具 有并列式的功能,又具有名词性词语的功能。即:
(1)在句子中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等:
例如:爸爸妈妈很喜欢这部电影。(做主语)
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他们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做定语)
(2)前面一般不能加副词;也不能重叠,一般不能做谓语。
此外,由于并列式的特性,汉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还有较为特殊的 特点就是经常不带并列符,如―父母‖(少用父、母或父和母);桌椅(
少用桌、椅或桌和椅,或者要用桌子和椅子);师生、姐弟等。
1.1.2.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概说
周小兵先生在《汉越语言对比研究》一书中序言部分(阮文康、阮黄 英、陈氏金鸾主编,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中国语言与文化系,2014)
曾提到:―众所周知,汉语和越南语在语音、语法上有不少相同之处:
都有声调,都是孤立型语言,基本语序都是―主语-动词- 宾语‖,语法意义的表达主要靠虚词和语序。加上长期的语言接触,越 南语中出现大量从汉语介入的词语,汉越词占了越南语词汇的60%以上
,使两种语言有了更多的相似性。‖从这一简单而明了的概括,我们可 以肯定,汉、越并列名词性词语不管是语音、语法还是语义方面都有很 多相同点。因此在研究越南语并列名词性词语的同时,很有必要对汉语 并列名词性词语有所了解。具体如下: a) 越南语并列式相关定义 首先,提到越南语并列式相关定义,在若干越南语文献和参考资料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 ―并列式结构‖(kết cấu đẳng lập)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结构。各 构成成分均有句法上关系平等、并列的。‖ 3
3 阮善甲,语言学教程,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8,第284页。
例如: Con trai và con gái (男孩和女孩)
Bố với mẹ (爸爸与妈妈)
―并列式复合词(Từ ghép đẳng lập)是指由具有并列关系的成分构成的词语。‖
各构词成分可以都具有实在的意义(实词),音节上不重复的,如 ―ăn ở; ngủ nghỉ…‖,也可以由有实在意义的(第一语素)和不明确的(第二语素)
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对比研究现状
历史上中国语言学界对并列式(联合式)、名词性、复合词(合成 词)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并不少见,本文在查找,搜集和统计资料时 也较为容易的搜索到有价值的资料、书籍,文献等。
语法功能方面,相关研究繁多,如宋文辉
6的《再论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的―欧化‖说》,仅仅十几页的文章 却涉及到对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的另外一个层面,不仅单纯研究其 用法,而更是提出其的―欧化‖过程、表现、原因分析等。文章所采 用的例句分析非常丰富,取自不一样的汉语北方话、官话、文言文
、印欧语等,从而指出―负迁移‖现象对两者名词性并列结构发展的 不利影响,但也指出归根结底,这是汉语使用者在印欧语影响下对 汉语既有结构选择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母语特征的―正迁移‖
,是值得参考的一篇文章。
从考察、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语音、语法等因素的研究 比较多。各研究者、专家都非常认真和细心地考察和对并列式名词 性词、词组、短语、成语等进行总结归类。比如王亚斌的《现代汉
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语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研究》
7中,论文作者已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收录的并列式双音复合词进行详尽系统的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展开分析,
涉及了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语素序、转类以及并列机制四个方面 内容,通过对并列式双音复合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解决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构词规律、词类转变、以及并列机制等 问题。虽然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不是专指名词性,也不提到双音节以上
,特别是固定短语(如成语)等的用法,但也给我们在展开论文的时候 带来很多启发和创意。
类似的研究值得一提的还有陈昌勇、端木三的《双音节复合词内部 语素的词类标准和统计分析》
8,此文章的研究对象更是涉及到词汇方面,尤其是各词类的语法功能 和用法。各位作者所总结出来的《现代汉语复合词内部语法结构的统计 表》对本文以及各求学者都很有帮助。从这一统计表中,本文也了解到 汉语并列式与其他结构相比所占的地位(仅次于偏正式,为20,3%)。
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语义角度出发,可参考孙霞的《现代汉语并列名词短语词序的认 知分析》
9一文已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从语言外部分析认知对现代汉语 名列名词短语词序的制约作用。也可以参考吴云芳、李素建、李芸
、俞士汶的《并列成分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和CCD 10 的名词语义分类 体系》 11 ,李睢云的《《水浒传》并列式复合词计量研究》
12、王伟的《名词性并列结构中语义量级的句法投射》
13等研究也都有助于本文写作过程中。
对汉语并列式各成分的排列顺序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的语音学家有 很多,如王国璋、蒋文钦、陈爱文、周荐、廖秋忠等有曾经有过相
硕士论文,吉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 。
中文概念词典。
中国博士后研究,
硕士论文,苏州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关论述。尤其是廖秋忠先生对现代汉语名词性并列成分的排列规则 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在《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一文 中,廖先生提出了影响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11条原则,如重 要性原则、时间先后原则、同类原则等。而且廖先生还强调,要想 充分解释这些原则,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察。虽然本文的考 察,统计和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汉语平仄规律和四声的互相结合,不 专门从单独的语法功能或语音理论出发,但不能否认,廖先生在这 方面的研究对本文有很多参考价值,特别是在我们还对若干名词、
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对比研究
汉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研究
前面说过,汉语词汇的最明显特点之一就是从单音节转换成双音节 倾向,可以说双音节词语(不管是动词,名词还是其他实词等亦是如此
)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一是名词性词语、二是并列式,因此综上这些原因,本文第二章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双音节复合词(合成词)的研究。
2.1.1 汉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研究 19 2.1.1.1.对汉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统计与分析
本文按照《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表》
20中统计出3571名词,接着继续统计出401个并列式复合名词。
同时,对本文所采取的分类方式和统计出来的并列式名词性词语,
由于有些词语无法追究其根源和含义(这种情况越南语也十分相似),
因此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是:
平仄按古今混用。
统计结果由论文作者从《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表》、《新华成语词典
》、《越南语词典》、《越南语成语》等词典中手工计量出来,因此免 不了些差错或歧义等,但本文保证所举的例子说明是完全正确的。
序号 声调结合 数量 百分比 例子
1 平阴 33 8.2 哀思、冰霜、波涛
2 平阳 40 9.9 编辑、差别、恩情
3 平上 25 6.2 牙齿、冰雪、甘苦
4 平去 52 12.9 波浪、仓库、差距
5 阳阳 30 7.4 桥梁、才华、潮流
6 阳平 23 5.7 船只、得失、房间
论文亦采用“并列复合名词”的省写。
商务印书馆,
7 阳上 13 3.2 尘土、儿女、长短
8 阳去 36 8.9 沉淀、尘垢、层次
9 上上 19 4.7 堡垒、耻辱、岛屿
10 上平 4 0.9 粉丝、傻瓜、子孙
11 上阳 12 2.9 等级、狗熊、感情
12 上去 22 5.4 比喻、耳目、尺寸
13 去去 42 10.4 弊病、刺绣、道路
14 去平 13 3.2 报刊、措施、负担
15 去阳 18 4.4 贝壳、挫折、范围
16 去上 19 4.7 翅膀、处所、号码
表2.1.汉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声调结合统计表 21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又进一步凭着汉语平仄规律(平先、仄后;阴 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统计出下面一表:
序号 平仄结合 数量 %
21 平、阳、上、去指的是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声调。
表2.2 现代汉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平仄结合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汉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若按照平仄规律来分 类的话,先平后仄的词语占大多数(36.4%),其次为平平(29.9%),
第三位为仄仄(20.4%),数量较少的为先仄后平(11.8%)。
这里也要特别强调的是,每当涉及汉语并列复合名词时,―骈词‖这 一概念历来引起学者的关注。
周祖谟先生在其《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
22中对于―骈词‖概念的定义是同一个双音节复合词中的两个音节,在词 义及词性上属于―并举合称‖的同义并列关系的词语。下面例子就是所谓 骈词:
前代合称两个人的时候:
李苏(苏武、李玲) 班马(班固、司马迁)
王孟(王维、孟浩然) 王谢(王导、谢安)
元白(元稹、白居易) 韦柳(韦应物、柳宗元)
何李(何景明、李梦阳) 牛李(牛增孺、李德裕)
天象和气象:河汉、牛斗、星月、风雨、冰雪;
地理名称;山水、河洛、江汉、湖广、云贵;
动植物:猫狗、花鸟、牛马、草木、龙虎;
商务印书馆,
人体:肢体、须发、头额、手脚、肠胃;
饮食:酒饭、米面、瓜果、鱼肉、葱蒜;
衣着器物:衣帽、钟鼓、脂粉、锦绣、钟鼓;
词义对衬:高下、荣辱、优劣、生死、离别。
经过周先生在自己研究中丰富多样的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 很有意思的规律就是:虽然有些个例,但在汉语里两个词并举合称的时 候,两个词的先后顺序,除了同是一个声调以外,一般是按照平仄四声 为序,平声字在前,仄声字在后。如果同是仄声,仄以上、去为序。
23周先生的这一个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产生巨大的启发。周先生的 结论也完全符合我们的计量统计结果,尽管我们的统计范围仅限于现代 汉语常用复合名词,该平仄规律仍然很正确。
2.1.1.2 汉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语义特点
语义是语言的本质特性,研究汉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任何一个方面 都离不开其语义的因素。本文首先从语音的角度出发,先凭借汉语平仄 规律来对汉语并列式复合词进行分类,接着为了更了解其内部语义结构 特点,本文将具体介绍汉语并列式复合名词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展开。
汉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就并列式复合名词而言,其内部 语素之间往往是同义、相关、反义三种关系。本文对《现代汉语常用词 汇表》进行统计之后,发现401个并列复合名词(加上前面单独举出来 的骈词例子)并没有脱离这三个类型。具体:
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 )。 a) 同义并列复合名词:指的是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表意语素并 列构成的复合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同义并列复合名词各语素之间的差异一般只在特定 的场合出现,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在口语中很少就有人感觉到或特意 在乎各语素义间的差别。此外,现代汉语里很多并列式复合名词各语素 之间的构成成分本都来源于古代汉语的单词,在双音化进程中才慢慢地 凝固成同义并列复合名词。除了前面提过的骈词,还有类似―房屋、住 所、堡垒、羽翼、思想、路途‖等这样的例子。而且很多语言学家也肯 定,有些本不相同的单音词,在词义发展演变中变成了同义或近义词,
又因人们在连用过程中凝固成同义复合名词。
总之,对本文所考察的现代汉语并列复合名词中,可将同义并列复 合名词分成两类,一是两个构词语素基本义、附属义都相同(如房屋房=屋);二是和构词语素主要理性义相同、次要理性义和附属义不同 例如:
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研究
越南语与其他语言相比,有几大特点:一是汉语借词多,越南语在 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60%),尤其是在表达抽象事物时 绝大部分使用汉根词,因此越南语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汉越词;二是声 调丰富,越南语有六个声调为横声(thanh không,无标志)、玄声(huyền)、跌声(ngã)、问声(hỏi)、锐声(sắc)、重 声(nặng);越南语言学家固定分别用(1);(2);(3);(4);(5
);(6)来排序(跟汉语四声一样);第三个特点跟汉语一样,越南 语属孤立语,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词没有形态和数的变化。
而第二和第三个特点却与越南语音节构成成分的声调关系很密切。
本文对―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越南语词典)手工统计,总结出390个并列式名词。接着本文将从越南语六个声调的结合情况以及运用平仄规律来对越南语并列式名词进行分类,结果如下:
表2.4 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声调结合统计表 接着,本文根据越南语平仄顺序(即横声、玄声为平声;其余跌、
问、锐、重为仄声),统计越南语并列复合名词平仄规律,结果如下:
数量 % 例子(暂译)
1 平平 97 24 Âm dương(阴阳); cung cầu(供应), ông bà(爷爷奶奶); đầu đuôi(头尾); tàu xe(车辆);
2 平仄 137 35.1 Mâu thuẫn(矛盾); tên tuổi(名声); bằng hữu(朋友); bè lũ(伙伴); cơm rượu(饭酒);
3 仄仄 111 29.4 Chữ nghĩa(言语); của cải(财产); phụ mẫu(父母); chợ búa(市集); điện nước(电水);
4 仄平 45 11.5 Lãi lời(利润); quỷ thần(鬼神); áo quần(衣服); tự do(自由), thị phi(是非);
表2.5 越南语并列复合名词平仄规律统计 表2.5表明,若从语音平面分析,越南语的并列复合名词各语素之间 的结合也按照一定的规律。而且从统计结果看来,明显还是按照―先平 后仄‖的顺序构成复合词(平仄的共137个,占35.1%),仄平和平平所 占比例比较少,分别为11.5%和24%。但值得注意的是,仄仄的也占了 较大的数量,共111个,占29.4%,仅次于平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加 以关注与研究。
这里也需要补充一下,尽管长期以来各学习者和研究家在研究越南 语复合词的同时一般只研究复合词,
合成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等(từ phức, từ ghép,từ đơn ),而几乎没有专门研究骈词等类似这样的词语(这种情况很像汉 语骈词研究情况)。然而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却发现越南语并列复合词本 来也存在着骈词(ngẫu từ/từ ngẫu hợp),而且我们统计结果中还占了不少数量。越南语骈词最基本的定 义各复合词构成语素之间(即A和B语素)互相没有语义或语音上的关 系。由于诸多原因,我们无法追寻各语素之间的初始意义,因此当它们 结合成复合词的时候,我们仅知道其的概括义。如cà phê(咖啡), cổ hũ
(猪肠的一部分), bồ hóng (煤烟;煤灰);máu mủ (血统)
等。当然由于越南语里存在着一大部分汉越词,很多情况下只要直译越 南人都可以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相应的越南语骈词,如―山水-sơn thuỷ‖;―文武-văn võ‖等词语。设想越南语骈词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主题。
2.2.1.2.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复合词语义特点
越南语也是孤立型语言,其最大的特点之意就是根据词的顺序来决 定句子或词组的含义。并列式复合词还是偏正式复合词无不例外,不管 是名词性,动词性还是形容词性词和词组。
到目前为止,能准确无误地区分各种并列式复合词与其他类型(如 连绵词、偏正等)或者能区分并列复合名词本身的各种义类也并非易事
。本文所统计的近400个越南语并列复合名词中,发现其的语义也莫过 于以下三个义类: a) 同义并列复合名词:这一类占据本文考察的数量最多(284/390个
,占72.8%)AB两个构成语素只要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归为同义 类:
• A、B其中一个语素是纯越词(thuần Việt),另外一个是汉越(Hán Việt)。如bạn hữu(朋友), bụng dạ(心肠), máu huyết(血液)等。
• A、B都可以是汉越词,如tư duy(思维), thổ địa(地神), cốt nhục(骨肉)等;
• A、B都可以是纯越词,如máu mủ (血统),bè lũ(伙伴),…
• A、B其中一个可以是普通词(toàn dân)和另外一个是方言( từ địa phương),如chân cẳng(脚), bát đọi(小碗), chợ búa(市集)等; b) 相关、联想义并列复合名词:各语素之间可以有联想或直接相关 的关系,只要说A就马上可以联想到B与反之,这一类的数量在本 文考察的范围内也占了较多的数量(共64/390个,占16.4%)。
例如:áo quần(衣服), ăn ở(住宿); chè cháo(茶饭); cơm nước(茶饭)等; c) 反义并列复合名词:
这一类虽然占的比例最少(共42个,占10.8%),但也是很有意思的 一种义类,而且本文研究之后还发现,很多反义并列复合名词扩充之后 就成了固定的成语(反义并列四字成语)。
例如:đầu đuôi (头尾), sống chết(生死), già trẻ(老幼), gần xa(远近), trong ngoài(内外),…
总的来说,语义方面,越南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包括下面的并列 式四字成语)的最基本意义就是表达非个体或综合性的事物(即概括性 和整体性)。
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对比研究
由于汉语和越南语自身的很多共同点,加上由于历史原因,越南语 里存在着大量的汉越词,因此历史上已经又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汉、越语 言相关问题进行穷尽的对比和研究。当然复合词、并列式还是偏正式等 也经常是各语言学家的研究题材。
经过上面2.1和2.2对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复合名词即四字成语
)的具体研究,我们就可以肯定并列名词性词语占占汉、越总词汇量,
尤其是复合词和四字成语上不可忽视的一大部分。而传统并列式名词性
词语的研究一般都仅限于结构和形式的研究,少数从语音、声调结合等 平面来考察分类。因此通过从新的视角去展开对汉语和越南语并列式名 词性词语的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
具体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平面:
从声调结合的角度上看,汉、越并列名词性词语有着很多共同点。
不管现代汉语仅有四个声调,四个声调结合起来仅有16种,而越南语却 有六个声调,各声调结合起来就有36种,然而经过统计之后,两者还是 归为最基本的四种平仄结合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不仅如此
,平仄结合之后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先平后仄的汉、越复合名词占大多 数(汉语为36.4%,越南语为35.1%),先仄后平占的数量最少(汉语为 11.8%,
越南语为11.5%),表明越南人和中国人在日常使用中也习惯用先平后 仄的并列复合名词。
不仅如此,统计和考察之后,本文还发现除了长期以来人们早就习 惯的所谓并列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等这些术语
,汉语和越南语复合词本身还存在着一类并列复合词叫做―骈词‖(từ ngẫu hợp),而且从定义和区分方法上还有很多共同点。虽然由于一个研究 生的水平与知识面有限,骈词不是本文的专门研究对象,但这一个研究 结果也是值得今后学习者加以研究的。
并列式四字成语语音平面对比跟复合名词情况非常相似。
首先谈到共同点,除了较为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音节上划分的相同(
即基本格式都是AB和CD,或者AC和BD,都是成对的),经过各种互 相结合之后,我们总结出汉语和越南语并列式成语A、B、C、D四个语 素之间的声调结合共有16种(完全一样,不管是汉语和越南语的声调数 量不一样)。而且两者所占比例最多的一类依然还是平平仄仄的(汉语 的为25.5%,越南语的为26.1%),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越南人 在使用并列成语上的共同思维和习惯,从某一个程度上来讲还能反映两 国语言里的文化内涵。
其次,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如果汉语并列成语其他平仄结合类别虽 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还是遵循着A平B仄的规律,然而越南语并列成 语却恰恰相反,A仄平B平的也占了值得关注的比例,如仅仄仄平平的 成语就有239个,占16%。原因可能就在于很多汉、越并列四字成语的 构词成分本来就是从一个双音节并列复合名词(骈词)扩充的,因此理 所当然如果汉语里,先仄后平的并列复合名词数量少,那当然A仄B平 的并列成语数量也跟着少了。而前面说过,越南语并列复合名词却有一 大部分是先仄后平,因此人们在把它们发展成成语使用,那理所当然A 仄B平的成语数量也多了。
汉、越并列四字成语语音上还有个较明显的不同是,越南语一个ABCD并列成语中,B和C经常可以押韵,而汉语里的却基本上是没有此现象。范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也解释,由于汉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一一对应非常严格,因此对称成语的音节要求必须是偶数,一般是六、八个音节的形式。越南语的词语音节没有汉语那么严格对应,所以有时侯成语
的音节数量是奇数的。这也是越南语成语经常出现押韵的现象。 28
语义方面,独立对比复合名词还是四字成语,我们都很容易看得出 来汉语和越南语两者在这方面的是大同小异。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义类
、义项角度出发,甚至从每个词素的词性出发(如名+名、动+动、名+
动等)基本上汉、越并列成语仅归为两种:(1)同义并列与(2)反义 并列。无论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法确定的因素,如每个词素的初始义,
如各语素之间由于对称性和平等性而可以互换等,亦是如此。下面的例 子在我们统计的范围内并不罕见:
(同义类)同甘共苦、丢三落四、三长两短、平心静气
(反义类)前呼后拥、里应外合、街头巷尾、改朝换代 越南语例子:
(同义类)Đồng cam cộng khổ Tâm đầu ý hợp Dại mồm dại miệng Đêm tàn trăng lụi
(反义类)Khẩu Phật tâm xà Lên voi xuống chó
Sinh dữ tử lành Thức khuya dậy sớm 另外一个也比较突出的语义平面上的共同点就是,汉、越并列词 语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前后连用,重复表意的,往往是两个类似 事件的并列,因此它就显得特别凝炼,集中,概括性强。
28 范明进,《汉语对称成语与越南语对称成语的对比》,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教学建议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名词性并列词语的现状考察
3.1.1.考察对象与方法 a) 考察对象:
由于本论文研究内容较有理论性,内涵丰富,因此初步考察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不了解汉、
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的用法,因此除了纸质简单考察(如表 ),我们也进行现场口头采访并提供例子分析等。
在学习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过程中,如何掌握并列式,如何区 分并列式和偏正式等问题是我们要考察的目的。作为一个汉语为外语的 越籍研究生,通过考察越南学习者对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的基本了 解情况,从而试着找出其原因。在考察之前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假设,以 更好的了解为什么大部分被考察的对象都觉得掌握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的 用法很难:
(1)越南学习者由于没有掌握平仄规律,因此对汉、越并列复合名 词以及四字成语进行语音分析时遇到困难。
(2)越南学习者由于没有好好掌握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复合名词、
骈词和四字成语)的语义和用法,尤其是一些很难理解的古代骈词,因 此造成了误用。
(3)由于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语义上的区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 着很多分歧,因此学习者,初、中级学习者有时会分不清楚相关义或相 同义,甚至相反义等,因此也导致吴用。
由于本文的研究内容较为广阔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考察对象大部分为越南汉语学习者,平均年龄为20至30岁左右,尤其是在读大三、大四以及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被考察的大部分是河内大学、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此外本文也参见诸多在越的中国留学生以及若干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考察问卷发出80分,共收到55份。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没有专门上词汇或语法课(如河内大学中文系从大三才开始上语法课),因此我们基本是没有对他们进行理论方面的考察,仅进行简单地口头采访。 b) 考察方法 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以及口头采访等形式。由于本文的 研究内容和题材比较新鲜,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阔,因此难免被考察的对 象刚开始时会不知所云。按照论文所讨论的内容,我们仅简单设计出下 面几个问题来进行考察。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口头考察,当场采访考 察者的相关问题。在发问卷之前,我们对学习者简要地说明了研究目的
、问卷内容与注意事项等,以便保证考察正常进行。
把问卷调查收回来后,进行整理,保证回答均被统计。我们将被试 的回答分为两类,即所选正确回答与混淆回答。具体详见本文3.1.2。
3.1.2.考察结果与分析
我们发出80份问卷,收回的供55份,除了问卷中的问题,我们也口 头采访一些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如具体举例分析;对比汉、越两者之间 的异同之处。
初步考察结果如下面一表:
问卷内容 答案比例(%)
1 你觉得掌握(学习和实际运用
)汉、越并列式复合名词和四 字成语的语音(平仄规律)难 不难?
2 你觉得掌握(学习和实际运用
)汉、越并列式复合名词和四 字成语的最基本语义(如同义
、反义等)难不难?
3 你觉得掌握(学习和实际运用
)汉、越并列式复合名词和四 字成语的语法难不难?
4 你能否对汉、越并列式名词性 词语各方面进行最基本的对比 和分析?
5 你能否简单介绍汉、越骈词的 语音和语义特征?
6 你能否简单对比分析汉、越并 列复合名词即四字成语的异同
?如语音方面对比汉语四声、
越南语四声平仄规律结合之后 的?语法方面如其在句中所充 当的句子成分?语义方面如汉
语和越南语复合词;汉、越并 列名词的异同等。
7 交际中,你有没有习惯使用成 语?
8 你能否区分并列式成语与其他 结构的成语(如比较式、主谓 式等)
(看具 体情况
9 你对目前汉、越语音、语法、
词汇的教材和相关工具书是否 满意?
表3.1.越南学习者使用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现状考察
(备注:调查问卷中,有些回答是没意见,有些是不填问卷,有些是中立,因此本文归为―其他‖,
即其他意见,其他情况的意思)
虽然问卷中只是最基本的问题,尚未涉及太理论化或学术性的内容
,但从考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以下情况:
绝大多数越南学习者不太了解汉、越语音中的平仄规律以及平仄规 律与四声的关系。因此考察结果就有87%的人人文很难掌握。但 我们当场解释汉、越平仄规律之后,大部分学习者也马上理解。
大部分学习者(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基本都已较好掌握并列 式及名词性词语的语法,因此若仅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去分析并没 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困难。有55%的被考察者认为掌握并列名词 性词语的语法是容易的。
语义方面,虽然细分并列式名词性词语各种语义、义项等是比较难
,被考察的学生也经常不能区分相关义和相同义,但基本上还是 可以理解的,但是理解得不很深刻。很多学习者虽然能判定―父母
、服装、路线、任务‖;―chị em; quần áo; áo xống; đường xá; cầu cống‖等是并列复合名词,但却很少有学生能细分它们是同义、反 义还是相关义的,因此也较难地进行汉、越对比分析。
越南学生汉语并列式名词性词语教学建议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 中,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总体设置的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它是课堂教学的测试依据。教 材设计的好不好就能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深度,而且在很大的程 度上决定教与学的效果。
目前,我们所选用的教材,尤其是语法教材、对比语言学方面教材 等,虽然不能说不好,但也不能说是已达到教与学的要求和社会所需。
换言之,大部分教材尚未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针对性,因此也没有很好的 实用性。比如骈词对越南学生来说是很新的一个概念,平仄规律与四声 的结合、并列式与偏正式的区分、并列式成语的结构和平仄规律等,这 些都是具有专业性的,不容易掌握,特别是进行对比或汉、越互译。大 部分学生(大一到大四)基本是仅大概了解其的句法特征而无法更深地 分析其的语义特征。我们在采访学生有关论文学术方面的同时,也侧面 了解其对目前的教材和工具书的看法,结果就有54%的表示不满意,然 而却有36%是不表态的。因此可以肯定,如果教材中能更多给学生区分 这些问题,那么越南学习者定会有所进步的。
此外,在调整教材的同时,由于教材的变更需要较长时间和精力,
需要很多相关部门的同义,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临时调整,并注重强调学习中的难点,以让学生能及时掌握必备知识,特别是较为新鲜的和有难度的知识(如成语、复合词、骈词与四声等)。
3.2.2.教学工作的调整
目前,在越南汉语词汇教学中主要强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虽然 也注重讲授词语的意义、用法及特殊文化内容,但基本上都是太理论的 讲授。对于如何促进学习者的词语(特别是骈词)、成语习得,则较少 收到关注,甚至可以说是被忽视。在教学中经常被回避的,因此容易造 成学习者在构词成分的认知上产生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应该更多 地基于语义与构词的语素教学,掌握并列式名词性词语的认识。同时也 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他类型的并列式词语如动词性、形容词性等词语;或 者更好对比研究并列式、偏正式等关系密切的语法点。
越南学习者在使用并列式名词性词语时往往会产生词义上的吴用,
也经常混用并列式名词与其他词性词语的(尤其是兼类词、动词性的)
,造成用词不当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至少在汉语这方面的教学中,或者名词教学中,可以适当地 突出语素的地位,对词语形成机制也有必要作经常性地总结,适当地讲 授一定的规律,从而做到对学习者正确引导、防止错误。
当然,从研究结论到教学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只要从事汉语教 学的老师们可以认真关注此问题,由他们融入实践中,我们的研究就会 逐步显现出其作用。
而且由于各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水平不同,老师在设计讲授内容也要适当调整难度。如对于初学者(大一)尚未了解汉语语法,仅掌握汉语发音,老师可以事先讲解平仄规律与四声的搭配。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由于已开始上语法课,因此也可以开始多讲解各种汉语结构(
如并列式和偏正式)等之间的异同。对于水平已相当好的大四或大学后
(研究生)的学习者,却可以开始讲授汉、越的对比研究和翻译方法等 等,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收获。
第三章小结 上面第三章,我们已做到以下工作:
对越南汉语学习者及一些在越的中国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近5 5份问卷之后,我们就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越南和中国学生学习汉
、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时感到最难的就是语义方面。很多学习者碰到这 个问题就不予回答并解释是因为他们对这一问题不是很有把握。
接着,本文对考察结果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原因,从而能对学习者提出一些教学方法,给学习者在客服并列名词性词语用法上的吴用带来帮助。总而言之,研究结果表明,我们以上所提出的假设是正确的。因此对学习者而言,在并列名词性词语学习上,只有通过经常训练、认真复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运用到交际上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结语 一、短短的几十页论文里不能全部和深入地对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 进行彻底的对比和研究,但整体上,本文已做到以下任务:
1)从新的一个角度对汉、越并列式名词性词语(本文限于并列复合名 词与四字成语)进行分类,那就是借用语音平面,考察并列名词性词语 中词根与词根的平仄规律与声调的结合。分类结果让我们发现,不管汉 语有四个声调还是越南语有六个声调,并列名词性词语大部分都按照先 平后仄的顺序构成词语和成语。尽管并列复合名词和并列四字成语各词 根之间是并列、平等的关系,但从我们的各式各样例子表明,一般情况 下人们都仅习惯用已约定俗成的顺序来进行交际,这种情况并列四字成 语的使用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