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Giáo Dục - Đào Tạo

Luận văn thạc sĩ VNU ULIS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về thủ pháp tu từ trong lời ca khúc nhạc trẻ đương đại trung việt

109 0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109
Dung lượng 1,75 MB

Cấu trúc

  • 第一章 流行歌曲歌词修辞手法的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12)
  • 第二章 中越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 (37)
    • 2.3. 中越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之比较 (67)
  • 第三章 课题研究结果对越南汉语教学的启发 (75)

Nội dung

流行歌曲歌词修辞手法的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1.1.1流行歌曲的界定

关于流行歌曲是什么样的歌曲,世界各国学者的看法有一些不同之 处。欧美国学者对流行歌曲有自己的界定。

从发生学角度考察,流行歌曲是西方舶来品。语言差异翻译成为文

化 交 流 的 一 个 重 要 问 题 。 英 语 里 , 流 行 歌 曲 的 用 词 是 “ popular songs”,它是大众音乐中供人歌唱的通俗音乐的总称。经过一定距离的 文化旅行之后,popular songs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含 义:德国称为 schlager(流行曲);法国叫 charmon populair(民间流 行曲);意大利呼 canzone(歌曲,泛指现代流行歌曲)。在传统社会

中 ,由于没有现代大众传媒压缩时空,世界同一化程度低,文化的境域 差异明显,因而“大众文化”(mass culture)难免与“民间文化”

(folk culture)胶合在一起。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曾划定三种 类型的流行歌曲:由大众谱写而且为大众谱写;为大众谱写但不是由大众 谱写;既不由大众谱写也不为大众谱写,但由于表达了大众的思想和感情 而为大众所接受。这种划分显示了流行歌曲问题的复杂性,有助于分清民 间与通俗、通俗与流行的界线。

批判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从文化批判角度出发,站在社会精英阶层的立场,认定流行音乐是“mass culture”,是文化工业的产物,是标准化和批量生产的,其基本特征是局部互换性和伪个性化,它是文化工业操纵大众的工具。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始终是作为西方古典音乐的对立而出现的。但是,西方音乐学传统并不适合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阿多诺对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流行音乐的批判基本停留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范畴内。与阿多诺 相比,本雅明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就要开放和公允得多,虽然他并没有就流 行音乐发表任何评论,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已鲜明地反映了其 文化态度。近年来,虽然阿多诺不断受到质疑,但是其开创性和启示性是 不能忽视的。从阿多诺开始,流行音乐就一直呼唤新的理论阐释模式和研 究范式。

与 阿 多 诺 等 人 对 流 行 音 乐 的 否 定 性 批 判 相 反 , 佛 里 斯 ( Simon Frith ) 、 布 拉 克 特 ( Davia Brackett ) 、 卡 撤 比 安 ( Anahid Kassabian )和 斯 瓦茨 ( David Schwarz ) 等 人 则 竭 力 避 免流 行 音 乐 的

“mass”标签,他们以“popular”与“folk”、“mass”等相对,认为 流行音乐是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大众音乐文化形式。大众消费特征和娱乐 文化本质是他们强调的重点。其对流行音乐的分析和评价代表着流行音乐 研究的新成就,预示着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的转换。

耐特尔(Bruno Nettle)则以一种相对灵活、动态的方式界定流行歌曲。耐特尔认为流行音乐的定义应包括以下方面:1.它源于城市并以城市听众为取向;2.它由专业的但不曾受过高级教育的音乐家演出;3.它与本族音乐有风格上的联系,精致程度较低;4.传播主要通过电台和唱片等大众传媒。耐特尔认为,在欧美很难划清三种音乐(即古典、民间和流行)的界限。曼纽尔以耐特尔的界定为基础,认为如果对上述几方面适当加以限制和澄清,就可以构成一个既适用于西方也适用于非西方的流行音乐的界定。为此,他增加了界定流行音乐的其它标准:世俗娱乐、生产和消费机制、明星制、快速更新等。他认为,不管西方还是非西方,流行音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作包含着对现存文化模式内的新因素作出新解释并重新建构这些文化模 式,以促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上述界定不仅注重音乐本体,而且强 调其作为特定文化模式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

必须指出,流行歌曲的外来品性不能否定流行歌曲独特的文化特 征,域外视野并不能取代我们对流行歌曲的认识。大陆流行歌曲呼唤新的 理论和阐释模式,探索这些理论和阐释模式称谓我们的文化使命。

中国学者对流行歌曲的界定如下: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 社会的变化而会深刻改变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结构,但关于流行歌曲本身的 界定却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流行歌曲特指 20 世纪 30 年代在上海及其以后在港台流行的所谓

“时代曲”。这种语境下的流行歌曲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它专指那些格 调胶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情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庸俗的歌曲,习惯 上把“黄色歌曲”也包括在内。在文化性质上,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种 商品化音乐,其总的倾向是消极的。这种界定对流行歌曲持坚决否定态 度。在论者看来,歌曲、音乐、艺术从来都是美好人性的彰显,是社会主 流文化价值的载体。这种以评判传统音乐的价值标准衡量流行歌曲的封闭 思维方式,产生了对流行歌曲根深蒂固的偏见:以传统美学观念看待变化 了的文化现象,以艺术的教化、美学功能否定娱乐功能。这种界定表明了 人们面对新文化模式时的文化震惊(cultural shock)和“道德恐慌”。

英国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ã霍尔(Stuart Hall)曾指出,一切文化生产都不过是世界的表征和符号/话语的操控和运作:同一世事状态存在着多种可选择的表征方式,在可选择的话语空间中,某一文化实践的表征方式产生特定的文化价值的意义。流行歌曲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表征实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践,必然映射特定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结构。今天,流行歌曲已经成为 当代音乐文化中“事实选择和感性接纳的典型样式”,当然不宜以过去的 尺度衡量。诚然,任何文化都决不是完美的,在其急剧膨胀时期,必然出 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然而,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流行歌 曲的风行决不是孤立、偶然和无意义的文化事件。上世纪 30 年代和 80 年 代中国社会经历的急剧变动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凸显。因此,脱离流行歌曲 产生发展的具体历史语境,而空谈流行歌曲的艺术价值至少有欠公允的。

流行歌曲即现代通俗歌曲。如前所述,为了缓解争论各方的矛盾,

中越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

中越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之比较

1.从修辞手法的使用情况上看,显而易见的是中越两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得都很得体。歌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都较为丰富多样,灵活性强。其中,比喻是歌曲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恰当地使用可以使歌词的语言生动有趣激发人们的听读兴趣。中越歌曲歌词中的比喻次数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中,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等都出现。相比而言,其中出现频 率最多的是明喻、暗喻。因为流行歌曲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明喻、暗喻所 表达的方式非常直白明显,符合流行歌曲的特征。

2.从比喻手法上看,中越歌曲比喻的喻体多为植物和自然现象。中 国歌曲里的植物是特指的,就是直接使用植物的名称,如“桃花”、“榴 花”、“苹果”,越南歌曲的植物比较泛指,如的“đóa hoa”、“muôn hoa”、“hoa”。中国歌曲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与越 南歌曲歌词中的“ánh nắng”,“cơn mưa”、“vì sao”基本一样。

在比喻的对象中,本体往往是爱情或者在恋爱中的男女双方,喻体 往往是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小鸟、蝴蝶、风云、泉水、海浪,但也有一 些时候,喻体是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通俗易懂的事物,如“老鼠”、“大 米”、“猫”等。这点说明两国对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天地人合一的传 统观念。由这些具有浪漫性的特指大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具体形象当做源 域,映射到爱情的目的域,这一特点是中越两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采用 比喻手法的一大特点,也是两种语言中的共同特点。这体现出两国人民对 客观事物和爱情的认知特点,从而通过思维联想将客观事物联系到人生的 爱情。

人生在世要经过种种考验,失败也是常见的,但是胜利的幸福感也给人带来甜蜜的感觉。爱情也如此,在爱情的道路上有时平坦的,有时也充满着坎坷。在恋爱中的人也要尝尽爱情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在流行歌曲的歌词中,为了从各个角度去反映爱情生活,作者也特别注重爱情的甜蜜和爱情的苦辣两方面。在表达恋爱中的人的各个不同的感情色彩,两国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作者也特别讲究选择符合于不同心态的比喻形象来表 达。这一点也说明,爱情生活含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在选择喻体的过程中,中越两国的作者都特别注重中事物的协调 性。这意味着,比喻的形象要有声有色,既能激发欣赏者的听觉,又能够 激发视觉的感受。比喻形象也要照顾到阴阳的协调性和合理性。比如,将 女方比作为花,而男性极少比作为花,如果有的话只能比喻为向阳葵,女 方往往被喻为水,而男的比喻为山。这是因为两国人民深受阴阳学说思想 的影响,男女相爱也就是阴阳协调的表现。这也是中越当代流行歌曲中比 喻手法运用上的相同点的表现。

3.从比拟手法上看,比拟也可以看做比喻的特殊一种,中越两国流 行歌曲中都注重这种修辞的运用,轮次是 7.8%和 13.6%。除了少数是拟物 手法,大多都是拟人手法。比拟手法的运用使中越歌词更加鲜美,在欣赏 时,人们感到景物与人相融洽,歌词更加生动感人。说明了触景生情的感 受道理。这点也是中越当代流行歌曲在修辞运用上的一大相同之处。

4.从夸张手法上看,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都用上这种修辞手法。

夸张分两种,其一是将事物夸得超度的巨大,比如“踏遍万水千山,走遍 海角天涯”、“心碎千百遍”;其二是将事物超度缩小,比如“世界就是 你”。这种夸张在汉越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尤其是表达上的夸张用语是相同 的,体现了中越两国思维联想上的相同,因此易于理解和汉越歌词互译。

这也是两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上的一个共同点。

5.从借代手法上看,两国的当代流行歌曲都出现一定比例的借代手法,所占比例轮次为 5.4%和 12.3%。这种手法在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很灵活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抽象的事物、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替代本体事物等。借代的运用 都增强了中越两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吸引力,使歌词中的形象性更加鲜 明,留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6.从重叠手法上看,在歌词的创作中,艺术家特别重视歌词的重 叠,因为重叠式最强有力地创造出歌曲中的节奏感。对音乐来说,节奏是 极其重要的的因素。中越当代流行歌曲都出现大量的重叠现象,所占比例 轮次为 18.1%和 12.3%。这种比例能够说明重叠这种修辞手法受到何等的 重视。这就是两国当代流行歌曲修辞运用上的又一大相同之处。

7.从排比手法上看,在中越流行歌曲中,我们发现都用上一定比例 的排比手法,该手法也能够大力创造出歌词的节奏来。各自所占比例均为 1.2%。虽然这一比例并不大,但是也可以说明,两国的艺术家在创作歌词 时也注意到继承采纳排比这种古代汉语和越南语尤其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 表达形式。

8.从通感手法上看,通感隐喻在中越流行歌曲都注重听觉与味觉、

视觉与味觉、视觉与触觉等相通。不过通感隐喻的运用在两国的流行歌曲 中是罕见的,仅为 1.2%和 4.6%。这点也是中越两国当代流行歌曲中修辞 运用的又一个共同之处。

9.时间和空间也是中越两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所要利用当做修辞的对象。两国人民都认识到,时间与空间的长短和远近都会直接影响到感情的深度。因此,在两国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我们都能看到各位作者高度重视利用时间和空间作为艺术形象以便描述恋爱中男女双方感情的深刻程度。此外,事物的两面性,比如河流的清与浊、轻微的波浪与滚滚的大浪、各种不同的云彩都被两国歌词创造者所运用以便表达爱情中的顺畅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课题研究结果对越南汉语教学的启发

3.1.1 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简介 关于第一语言的获得,刘珣在自己的专著中指出,这要经过早期的潜 意识语言习得时期和入学之后有意识的语言学习时期。第二语言的习得过 程有可能在目的语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而得来的。

然而,在普遍的情况下,第二语言的获得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有 方指导,凭据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讲练,逐渐掌握语言规则并形成将目 的语运用到交际的实践中的能力。也是通过学习活动而获得的目的语交际 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指的是,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有 计划性、系统性的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规性教学活动而得来的目的语 交际能力的有意识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过程。因此,不难发现,

学习者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1.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温晓虹(2008)在《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一文里写道:“如果 我们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习得是掌握这一工具的过程,我们就会 重视语言的实用性、重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8 。

我们认为,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刺激学生的反应方面,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实用性、重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遵守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从习得的过程方面上看,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习得和学得两个过程。其 中,习得指的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语言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某一 种语言,从而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正确而且熟练地使用该类语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遵守以下原则。其一是精讲多练原则; 其二 是讲练结合原则;其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趣味原则 和实用原则

3.1.3在教学中的兴趣问题

“兴趣”这一概念,按照王同亿(1993)的《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 释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就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兴趣 是指一名学生倾向于认识、研究以便获得某一方面知识的心理特征。学习 兴趣也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他 们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从这一学科中吸取知识,从而提高其效果。有人 将兴趣誉为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来说,兴趣 一般由教师为学生培养、提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 多种办法,从教材设计、提问设疑、改进教法、使用多媒体、语言的正确 性、幽默性、话说的节奏抑扬顿挫以及脸上的表情和体态语、手势语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其一是寓教于乐,趣味横生。所谓寓教于乐这的是教师一方面根据学 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愉快教学的手段之一。其 目标是为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

在教学生们学习特指颜色的形容词的时候,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设计出具有红、黄、黑、白、绿、紫、蓝等多种颜色的纸张、衣服、花朵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特指不同的颜色的形容词,从而进一步去针对富有多种颜色的画面进行描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其二是提问设疑,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 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例 如,在上中国的四季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从当天上课的情况入手,向学生 问到“现在是哪个季节?”“今天天气怎么样?”“一年有几个季节?”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讲完课以后就 要让学生联系到越南,按照教师先设计的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画面 去介绍越南的四个季节。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照 顾到学习的实用性并善于运用。

其三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与学是双向活动。教师 教学有方,不断改进方法并丰富课堂教学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措施就 可以使学生从这一兴趣高潮走向那个兴趣高潮,师生会感到“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所有的活动都是为需要、动机、兴趣 等因素所支配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自觉地 投入学习活动,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其四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 指的是教师要擅长利用多媒体来备课、讲授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以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等不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学习新 的句式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将句式模式化,让学生通过银幕观察,更为 醒目,易于记忆。在进行某一话题的讲授和训练时,可以找相关的歌曲让 学生先听歌,然后进入新课。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2中越当代流行歌曲修辞研究对越南汉语教学的启发

中越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

Ngày đăng: 06/12/2022, 09:02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 Đang cập nhật ...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