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1
/ 19 tra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19
Dung lượng
685,36 KB
Nội dung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 阮氏映玉 现代汉语连词“而”研究 (与越南语连词“mà”对比) NGHIÊN C IÊN I NG H N HI N I CHI I IÊN NG 而 I NG I NG 硕士论文 指导老师:华玉山博士 专业:汉语言 代码:60.22.10 2012 年 12 月于河内 I IH C NG C GI H N I I H C NG I NG NH NG C NGUYỄN THỊ 现代汉语连词“而”研究 (与越南语连词“mà”对比) NGHIÊN C U V IÊN 而” TRONG TI NG H N HI N I I CHI U V I IÊN NG LUẬN ĂN H C SỸ C N N H G H 2012 年 12 月于河内 N I NG VI T) 版权声明 本人阮氏映玉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 究、探索和考察诸位学者从前的著作而总结下来的结果。本人没有使用别人的研究 资料。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 本论文转借他人并复制、抄录、拍照或其他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 作权益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作者:阮氏映玉 2012 年 12 月 于河内 导师签字 论文作者签字 华玉山………………………… 阮氏映玉………………… 2012 年 12 月 2012 年 12 月 27 日 27 日 i 致谢 四年的研究生生活的美好时间即将结束了,在准备答辩的时间内又让我回想了 开始入学的时光。手中拿着装订好的论文和在红楼与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 我心中百感交集,高兴的是经过紧张的一段时间内论文终于定稿,期待的是论文答 辩通过,惆怅的是研究生生活美好的时间快要结束了。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华玉山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一直 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及时的鼓励让我有动力前行,对于老师的这无尽的心血我将钻 记在心。 感谢范玉汉副教授、阮黄英博士、以及各位敬爱的老师们,感谢您对我学习研 究给予了热情的教授和帮助。 感谢我的师长、同学和朋友们,他们的帮助和鼓励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 文,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 感谢我的爱人,感谢他四年来为我默默付出的一切!感谢我的父母、我的亲 人、我的朋友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最后,祝福我所有的亲人、老师、朋友们平安、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阮氏映玉 2012 年 12 月 ii 目录 版权声明 i 致 谢 ii 目录 iii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任务 3.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方法 语料来源 本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相关理论问题 1.1 现代汉语连词概述 1.1.1 现代汉语连词的定义 1.1.2 现代汉语连词的语法特征 1.1.3 现代汉语连词的分类 1.1.4 连词在语言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1.1.4.1 连词在复句中的表达作用: 1.1.4.2 连词在单句中的表达作用: 11 1.2 现代汉语连词“而”研究综述 11 1.3 越南语“mà”概述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小结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第二章:现在汉语连词“而”研究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1“而”字源研究及其发展过程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2 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语法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2.1 定义: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2.2 语法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 现代汉语连词“而”的结构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1“而”所连接的两项都是词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1.1“Adj1 而 Adj2”形容词词组的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1.2“V1 而 V2”、“Adj 而 V”动词词组的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2“而”所连接的两项都是词组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iii 2.3.3“而”所连接的两项中,一个是词,一个是词组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4“而”所连接的两项都是分句和句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3.5“A 而不 B”结构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 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语义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1 表示广义并列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1.1 表示平列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1.2 表示对照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1.3 表示对比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1.4 一般递进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1.5 表示继前一话题进一步说明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2 表示广义因果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2.1 一般因果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2.2 一般顺承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2.3 目的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3 表示转折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4 表示其它语义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4.1 表示方式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4.4.2 表示过渡的“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5 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语用特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5.1“而”与语体间的双向选择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5.2 连词“而”在书面语中的作用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5.2.1 起切换话题作用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5.2.2 起韵律作用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6 连词“而”跟其他相近词语比较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6.1“而”与“又…又”的比较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2.6.2“而”与“但是”的比较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第三章:现代汉语连词“而”与越南语连词“mà”对比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 结构上的异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1 所连接的两项都是词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2 所连接的两项都是词组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3 所连接的两项中,一个是词一个是词组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1.4 所连接的两项都是分句或句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 语义上的异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iv 3.2.1 两者在表示广义并列语义关系的异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2 两者在表示广义因果关系的异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2.1 表示目的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2.2 表示因果关系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3 两者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异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4 表示方式: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2.5“而”与“mà”在其他语义上的不同点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3.3 语用上的异同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 越南学生连词“而”习得之考察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1 问卷调查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2 偏误分析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3 偏误原因探讨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3.1 母语干扰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3.2 目的语的过度泛化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3.3 教材编写的失误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3.4 教学上的失误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2 对越南学生连词“而”教与学工作的建议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2.1 加强汉语本体研究,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2.2 教师讲解要细化规则、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小结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结 语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参考文献 12 附录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附录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前言 汉语属于分析性的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汉语没有像西方语言 那样具有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就是说,在去他民族的语言中可以通过实词的形 态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和完成愈发任务,在汉语中一般要靠各种虚词来完成。这 样,比起其它民族的语言来,汉语的虚词负担了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到了更加 v 重要的语法作用。由此可见,要想深入透彻地揭示汉语的语法规律,就必须重视对 汉语虚词的研究。 连词是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揭示汉语语法规律,非研究连词 不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研究连词的队伍不断壮大,连词研究也不断丰富和 深入。“而”是汉语经常使用的一个连词。“而”的用法相当复杂,不易掌握。 现代汉语连词“而”与越南语的连词“mà”用法比较接近,但还存在一些不 同之处。越南汉语学者在学习汉语连词“而”的过程中因弄不清“而”的各层意义 及用法而发生了偏误。若能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连词“而”的各种用法并将其与越南 语的连词“mà”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会更有利于汉语表达。 因上述几个理由,本人决定以《现代汉语连词“而”研究(与越南语连词 “mà”对比)》作为硕士论文的题目。 1.研究目的 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加深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了解。具体是: (1)弄清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语法特点、结构特点及其语义与语用特点 (2)指出现代汉语连词“而”与越南语连词“mà”的异同 (3)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汉、越语教学,为越南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2.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面所说的目的,本文将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综述一下现代汉语连词“而”的有关理论问题 (2)对现代汉语连词“而”进行考察、分析,从而找出连词“而”的语法、语义、 语用等三个平面的特点 (3)将现代汉语连词“而”跟越南语的连词“mà”进行对比,指出两者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4)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汉语教学工作 3.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现代汉语连词“而”;研究范围是现代汉语,不深入研 究古代汉语。 研究方法 为了有效地研究现代汉语连词“而”,本文采取下面几项研究方法: (1)分析法:对现代汉语连词“而”进行结构、语义、语用分析 (2)对比法:将现代汉语连词“而”和越语连词“mà”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 (3)文献法:综述前人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研究结果 (4)归纳法:将现代汉语连词“而”的用法归纳成几项原则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项研究方法外,本文还用上了引证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 语料来源 汉语“而”的例句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另外一 部分选自贾平凹的《废都》。越南语“mà”的例句大部分选自《废都》的翻译版和 google.com 网站的一些例子。 少数语料是笔者自造。来自文献及作品的例子都会在后面标明相应的出处和 作者。没标明出处的就是工具书中的例子及自造的语料。这部分自造语料笔者在使 用前都向周围同事做了语感调查,尽量保证是真实可用的句子。 本论文的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以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相关理论问题 第二章、现代汉语连词“而”研究 第三章、现代汉语连词“而”与越南语连词“mà”之对比及研究结果在越南 汉语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章:相关理论问题 1.1 现代汉语连词概述 1.1.1 现代汉语连词的定义 连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的数量不多,但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是汉 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 1898 年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把“连 字”(连词)作为虚词中主要的一类进行论述后,近年来,研究连词的队伍不断壮 大,对连词的研究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入,研究者对连词进行多方面地研究,涉及连 词的范畴及分类,连词的作用等。 想要研究连词,首先要弄清连词是什么。各位语法学家对连词的定义基本上都 着眼于连词的语法功能: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认为,连词和介词都是关系词,连词是用来连 结词与词、语与语、句与句、节与节、以表示它们互相联络的关系的。 王力先生的《 中国现代语 法》认为“ 所谓连词 其实只是介 绍句子的 一种介 词。”,他把连词和介词合称为“连结词”。王力先生认为连结词就是“居于两个 语言成分的中间,担任连结的职务”的虚词。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也将连词和介词归在一起,统称为关系词。 上面的三个观点的最大限制就是把连词和介词归在一起。我们都知道有一部分 介词也能起连接作用的,但是起连接作用的介词和连词还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里认为,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的虚词。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张斌、张谊生在《现代汉语虚词》里认为,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 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 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 语用功能。 上面已经仔细地介绍了各位语法学家对连词定义的观点。但笔者认为张斌、张 谊生所下的定义是相当合理、全面的,因为通过连词的定义,他们已经指出连词的 本质特征,连词的用途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因此,笔者将一贯凭靠这个观点来阐述 本论文的内容。 1.1.2 现代汉语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是汉语虚词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连词也具有虚词的一般语法特征: a.连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例如: (1) 连词“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就这样解释:“而”是连词,连接动 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而”连接意义相承的成分;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 充的成分;连接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b.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连接词、词组、分句、句子、段落和篇章,表示 被连接的两个语法单位之间的各种关系。例如: (2)有的青年人上了大学以后,甚至工作以后还不会自己洗衣服。 (3) 是这古历六月初七的晌午,先是太阳还红堂堂地照着,太阳的好处是太 阳照着而人却忘记了还有太阳在照着,所以这个城里的人谁也没有往天上去看。 (《废都》,贾平凹) 上面的两个例子里,连词“甚至”和连词“而”都不充当句子的成分,它们只 起连接作用。连词“甚至”连接两个主语的“上了大学以后”和“工作以后”两个 成分;连词“而”连接“太阳照着”和“人却忘记了还有太阳照着”的两个成分。 c.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除了上面所说的一般特征外,汉语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 征: d.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接一方一起单说。例如: (4)我和你、长而空、任重而道远 *和你 *而空 *而道远 e.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 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例如: (5)正因为有他在,所以我不敢说出来。 这里的“正”不是修饰连词“因为”的,而是修饰整个分句“因为有他在” f.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 (6)*要是如果天下雨,他就不会来。 (7)*因为由于他身体不好,所以今天他不上课了。 “要是、如果”都是表示假设的连词,不能再同一层次上连用。 g.连词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例如: (8)*他不但会说汉语,而且还会说英语。 (9)*不但他会说汉语,而且他妹妹也会说汉语。 1.1.3 现代汉语连词的分类 对连词再作次类划分是因为连词所包含的各次类在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上并 非完全相同,连词内部各成员存在着各种差异。划分次类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 知连词内部的不同特征,从而更好地掌握连词。对连词内部的再分类,前人已经提 出不同的标准: 吕叔湘(1999)根据连词在句中的使用情况将连词分为三类:可以合用也可以 单用,如:“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可以合用也 可以单用后一个(单用前一个的较少),如:“不但 而且 ”、“要 是 就 ”;一般要合用的,如:“越„越„” 朱德熙(2000)根据出现的位置把连词分为只能出现在前一分句里的连词, 如:虽然、要是、如果 和只能出现在后一分句里的连词,如:但是、可是、 所以 张宝林(1997)根据连接的语言单位的不同,把连词分为连接词与短语的连词 (如:和、同、与、跟、而)和连接分句与句子的连词(如:不如、于是、要不、 不过) 这三个划分方法的缺点就是都着眼于形式上的分类,缺乏语义上的解释,不利 于理解,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张斌、张谊生(2000)则从六个不同的角度为连词进行分类如下: 1.根据连词本身所处的位置,可以将连词分为前置连词(即位于被连接成分前面或 前部的连词)与后置连词(位于被连接成分后面的连词)两类,又可以分为定位连 词(位置必须固定的)和移位连词(位置可以移动的)两类。 前置连词中有 一小部分是 定位连词, 只能位于 被连接成分 的前部( 主语之 前);而后置连词基本上都是定位连词,只能位于被连接成分的后面。比如: 方针既已决定,必须坚定执行。 *既方针已决定,„„。 大部分前置连词都是移位连词,既可以位于被连接成分前面,也可以位于被连 接成分后面。 2.根据连词使用时是否配对,可以将连词分成单用连词和合用连词两类。合用连词 又可以进一步分类:异类合用和同类合用。 单用:我爹脾气不好,万一说出什么难听的话,你可担待点。 异类合用:因为我实在太累了,所以一点都不想去。 同类合用:一会儿毛卷拧成绳子,一会儿棉纱打成结,急得人忙头大汗。 3.根据连词所连接成分的位序,可以将连词分成先行连词和后续连词。例如: 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如果”、“因为” 是先行连词,“那么”、“所以”是后续连词。 4.根据连词连接功能的差异,可以将连词分成组合连词(即具有连接两个或两个以 上并列项,位于两项之间或多项并列最后两项之间的,所连接的语言结构体可以单 说的单纯性连接功能的连词 )与关联连词(即具有连接一个语句,所连接的语句不 能单说,必须有后续的语句或者先行的语句呼应,而且这两个语句之间形成一定的 句法语义关系的关联性连接功能的连词)两类。 两者的区别在于:组合性连词主要连接词和短语,关系连词主要连接小句和句 子。组合性连词必须处在被连接的两个或几个单位之间,其作用主要是联合,使原 来的两个或几个成分组合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更大的结构单位;而关系性连词一般 总是分别处在两个或几个结构体前面,其作用主要是互联,使两个或几个结构体汇 合成为一个互相呼应、相互联系的更大的语言单位。比如: 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热烈而镇定的气氛(而是组合连词) 他不但会说,而且也会做。(不但 而且是关联连词) 5.根据连词连接项数的多少,可以将连词分为二合连词和多合连词两类。凡是在一 个层次上只能连接两个结构体的连词就是二合连词,凡是在一个层次上可以连接两 个以上结构体的连词就是多合连词。大致的区分是,表示逆向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 的连词,都是二合的,表示连贯关系和正向联合关系的连词都是多合的。组合连词 与关联连词中都有二合和多合的。 二合:去或不去,任重而道远 多合:鱼、肉跟蔬菜都要多吃,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 6.根据连词所表的意义类型,可以将连词分为联合关系连词和偏正关系连词两 类。联合关 系包括并 列、连贯 、递进、 选择、取 舍等,偏 正关系包 括转折、 因 果、假设、条件、目的、让步等。当然,在表达这些意义关系时,常常要同关联 副词配合。 从上面的六个不同的划分角度上看,头五个角度都属于句法功能方面的划分, 而最后的划分角度就属于语义关系的。 我们把上述分类用树形图来概括如下: 连词的语法功能类型分析树形图 这种分析方法具有层次清晰,层层二分,可操作性强,划出的类型没有交叉又 便于揭示连词的特点和用法。为了便于下面的分析,本文采取张斌、张谊生的《现 代汉语虚词》所提出的分类标准。 1.1.4 连词在语言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1.1.4.1 连词在复句中的表达作用: 连词在复句中的表达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 (1)连词的标示作用。 连词(包括部分与之配合的关连副词)在复句中的基本表 达作用是表示复句内部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在脱离了具体的交际语 境的情况下,一个没有使用关联连词的复句(意合复句)内部,可以具有多方面的 意义上的关联,尽管这些关系都是隐性的,或者说是隐含的。当说话人要强调的是 其中的某个方面的关联时,就会选用这一方面的关联连词作为标记,使其中某一方 面的关系显性化、固定化。譬如下面两组复句,前组为联合关系,后组是偏正关 系,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关联连词才正式地确定了下来,并且明确地区分了 开来: 天下雨,足球比赛取消 如果天下雨,足球比赛就取消。 (假设) 因为天下雨,所以足球比赛取消了。 (因果) 只有天下雨,足球比赛才取消。 (条件) 当然,说话人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需要,就可以随意使用各种刮脸连 词。相反,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什么类型的关联连词常常要受该复句本身所固有的 语义内容的制约。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复句,用哪一类型的关联连词,既决定于说 话人的表达愿望,更取决于复句内部已有的客观语义依据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2)连词的区别作用。关联连词不但可以表示各种不同类型的语义关系,而且还可 以区别同一种语义类型内细微的语义差别。首先,说话人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由 的选择不同的表述点。比如下面并列个项的项序不同,含义也不同: 例(10)当地的民歌,既朴实风趣,又清丽婉转。——当地的民歌,既清丽婉转, 又朴实风趣。 前句重在“清丽婉转”,后句重在“朴实风趣”,表示了说话人不同的主观 视点。递进关系的不同选择,有时还同句子的预设有关。比如: (11)他不但会说英语,而且还会说日语。——他不但会说日语,而且还会 说英语。 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说英语,并且不一定会说日语”,后句的预设是“他会 说日语,并且不一定会说英语” 其次,利用关联词语及其连接成分的位置变化,说话人可以表达特定的语义 内容和感情色彩。譬如,按照常规,偏正复句总是前偏后正,但为了某种需要, 也可以安排成后偏前正。例如: (12)虽然我知道非常困难,但是我还是想戒烟。/我还是想戒烟,虽然我知道 非常困难。 (13)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请王先生出面。/我想请王先生出面,如果你不 介意的话。 上面两句,由于将前提放到了后面,所以就成了一种附加的条件,而结果放 到了前面,表示了说话人对结果的重视和强调。 最后,说话人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同义关联连词,以区分细微的语义 差异。比如下面两组分别标示出了由强而强合由弱而弱排列的转折关系: (14)他学习很刻苦,成绩不理想。/他学习很刻苦,只是成绩不理想。 总之,虽然是同一关系类型的连词,由于顺序不同、位置不同、连词不同, 就会形成各种细微的差异。这就为我们表达各种重点不同、程度不等的语义关系提 供了可能,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使用连词时,应该尽可能地选用最合适的连词。 (3)连词的制约作用。连词一旦前后关联,互相配合,就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复句格 式。譬如“因为 所以 ”,“如果 那么 ”都是典型的复句 格式。前面已经指出,复句的语义关系具有两重性,既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又显 示了主观态度。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复句的语义关系,关联 格式服从于复句的语义关系,比如,让步和转折的主要区别是前提是虚拟的还是是 在得,假设和因果的区别也是这样,这就是四对连词的基本语义模式。例如: (15)即使他们都来劝我,我也不能同意。——虽然他们都来劝我,贪我没 能同意。 10 1.1.4.2 连词在单句中的表达作用: 连词在单句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一些方面: (a)句法作用:连词在单句中的句法作用就是成句作用。 (a)语义作用:可以分为添现(即连词可以使句子增加原来不具有的逻辑、事理、 心理三方面)和区别(即连词可以使句子原来隐含的、相对模糊的语义关系,通过 形式标志,在逻辑、事理、心理三个方面,明确地显现出来,区别开来)两个方 面。 (c)语用作用:可以分为题化(包括标记话题和引入话题两种)、对比、简捷三个 方面。 1.2 现代汉语连词 而 研究综述 在中国 根据本人所掌握的资料,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连词“而”的本体研究无论是在 中国还是在我国越南都很少,处在初始阶段、泛泛而谈,主要是工具书和语法书, 而这些工具书和语法书对“而”的释义还存在着矛盾和不祥之处: 第一,这些工具书、语法书一般只着眼于义项的罗列,疏忽形式验证,各个义 项之间的界限不清晰,致使对“而”义项的整体数量认识不一,甚至同类语例的释 义也认识不一。比如“少而精”这一例句,《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何本)认为是 “表示转折关系的”,相当于“却、但是、可是”;而《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 湘)又把它归入“互相表示补充”的一项。 第二,这些工具书、语法书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区别也不清晰。我们 都知道现代汉语的“而”是从古代汉语的“而”演变而成,古代的“而”用法比现 代的广泛得多,所以在研究现代汉语规则系统内的连词“而”时,应该把考察的范 围界定清楚,一些在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极低或完全没有的不应该单独列为一条。比 如“主而谓”形式(即表示假设的古代汉语“而”的用法)在词典里不应该单独列 为一条。 专门研究现代汉语连词“而”的文章很少,本人手中指收集到两篇: 第一篇文章就是马静恒的“‘而’字的探讨”,文中简单地列出“而”的十条 主要用法,并解释的“而”字的来龙去脉,没有仔细地研究连词“而”的形式、意 义和用法。 11 参考文献 中文 窦文宇、窦勇 《汉字字源》桂林文史出版社 高 远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洪心衔 《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3 年 月 金立鑫 《对外汉语教学虚词辨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黎氏月草 《为 X 而 Y 结构框架的多角度考察》 硕士论文 2008 年 李 林 《汉语书面语中连词‘而’的考察》 李新伟 《‘又 A 又 B’格式研究》 硕士论文 2006 年 刘月华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卢福波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马 真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月 11 宋文平 《现代汉语‘A 而不 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 硕士论文 2010 年 12 孙德金 《汉语语法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3 佟慧君 《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 年 14 杨寄洲、贾永芬 《1700 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5 杨庆蕙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难点剖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6 杨庆蕙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难点剖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7 张 《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 2000 年 斌 18 张 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19 张 茉 《现代汉语连词‘而’的义项分析》 硕士论文 2012 年 20 周 刚 《连词与相关问题》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越文 (1) Diêp Quang Ban, Hoàng Văn Thung,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tập 1, NXB Giáo dục (2) Lê Biên, “Từ loại tiếng Việt đại” , NXB Giáo dục, Hà Nội 1998 (3) Nguyễn Tài Cẩn,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NXB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1999 (4) Trần Văn Chánh, “Từ điển hư từ Hán ngữ cổ đại đại” , NXB Trẻ 2002 12 (5) Đỗ Hữu Châu “Từ vựng - Ngữ nghĩa tiếng Việt” , NXB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1996 (6) Đinh Văn Đức,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Từ loại” , NXB Đại học Trung học chuyên nghiệp, 1986 (7) Hoàng Trọng Phiến, “Từ điển giải thích hư từ tiếng Việt” , NXB Tri thức (8) Nguyễn Anh Quế, “Hư từ tiếng Việt đại” , NXB Khoa học Xã hội, 1988 (9) Nguyễn Đức Dương, “Thử phác họa chân dung „mà‟” (10) Nguyễn Văn Chính, “Vai trò hư từ „mà‟ tiếng Việt đại” , Ngữ học trẻ 2000 (11) Nguyễn Hữu Quỳnh,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 NXB Từ điển Bách Khoa, Hà Nội 2001 (12) Nguyễn Kim Thản, “Nghiên cứu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tập 1, NXB Khoa học, 1963 (13) Nguyễn Văn Thành, “Tiếng Việt đại: Từ pháp học” , NXB Khoa học Xã hội (14) Lê Quang Thiêm ,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ngôn ngữ”, NXB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1988 (15) “Từ điển hướng dẫn sử dụng hư từ tiếng Hán đại ” (16) Nguyễn Như Ý chủ biên, “Đại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NXB Văn hố thơng tin 199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