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ri Nhận Về Phạm Trù Không Gian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Luận Án Ts. Ngôn Ngữ, Văn Học Và Văn Hoá Nước Ngoài.pdf

100 28 0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ri Nhận Về Phạm Trù Không Gian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Luận Án Ts. Ngôn Ngữ, Văn Học Và Văn Hoá Nước Ngoài.pdf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TRẦN MINH VĂN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RI NHẬN VỀ PHẠM TRÙ KHÔNG GIAN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LUẬN ÁN TIẾN SĨ NG[.]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TRẦN MINH VĂN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RI NHẬN VỀ PHẠM TRÙ KHÔNG GIAN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LUẬN ÁN TIẾN SĨ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HÀ NỘI-2018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TRẦN MINH VĂN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RI NHẬN VỀ PHẠM TRÙ KHÔNG GIAN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9220204.01 LUẬN ÁN TIẾN SĨ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KHOA HỌC: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Luận án bảo vệ trước Hội đồng cấp ĐHQG chấm Luận án tiến sĩ họp P.101 - A3 Khoa Sau Đại học -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vào hồi 14h00 ngày 12 tháng năm 2018 Hà Nội, 2018 河内国家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 果由本人承担。 Trần Minh Văn 2018 年 月于河内 论文作者签字 导师签字 Trần Minh Văn GS, TS Nguyễn Văn Khang 签字日期:2018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8 年 月 日 i 论文摘要 ―空间‖是认知语言中的核心概念。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离不 开―空间‖的理解。―空间‖存在于现实世界、精神世界,表现于语言的每 一种概念。从―空间‖概念出发,论文将汉、越语在―实体、位置、位移‖ 等范畴认知过程中的特征进行全面的对比,从而阐明汉、越语空间认知 的异同。作为一种“元概念”,“空间”起着汉、越语的数量、时间、 状态、范围、社会关系等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时也规定了汉、越语空 间认知的共性与个性。 论文以“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为题,运用认知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理论对汉、越语空间语义范畴以及空间隐喻映射两方面进行 对比分析。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进行宏观的对 比,采用原型范畴理论,找出两种语言典型的认知取向与其背后的心理、 思维、社会等诸多因素,同时在某些微观问题进行纵深的探究,指出汉、 越语在空间参照关系、空间概念所涉及的语义要素、语句结构差异等层 面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与现代越南语的相同与不同的语言 现象,为克服语言的障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论文的第一章对汉语和越南语空间范畴认知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扫 描并归纳,阐明文献的成就并突出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的研究需 求。通过综述发现问题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向,从而将支持研究方向的 认知语言学以及空间范畴的理论基础做全面的概括。基于认知语言学的 理论基础,汉、越语对比研究中的空间问题从多个角度虽得到相当多样 的探索,但总体上看,汉、越语空间认知对比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 ii 课题的相关研究数量薄弱,研究思路从零散的语言现象入手,缺乏空间 宏观范畴考察,研究对象大部分只停留在一些有关空间的词类或空间范 畴其中某方面的对比。本文确定下认知的研究方向,针对空间范畴,空 间隐喻等,对此课题深入更有系统性的研究。 第二章将汉语和越南语空间范畴的实体、位置、位移、形状等空间 语义范畴进行对比分析,在每一范畴的内容中,弄清汉语和越南语认知 方面的异同并进行总结。实体范畴反映了汉、越语典型名词的语义特征。 越南语中有省略方位词的现象,导致与汉语相异的一般名词的空间性转 化。关于位置范畴,越南语的空间思路会从小走到大,从里走到外,从 部分空间走到整体空间,而汉语的情况是完全相反。越南语方位词的混 用更体现了“人为中心”浓厚的空间取向。汉语与越南语在位移范畴认 知中,最突出的区别在于路径指示动词的结构差异,使得相对于越南语 而言,汉语位移方向还具有“近指、远指”意义。汉语把字句结构的空 间位移意义就是突出位移体,越南语表示同样的意义时总是先提位移动 作。汉、越语的空间量词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同一种事物的描述,越南 语却有更为丰富的量词选择,而且同一个量词也会给多种空间维度的对 象修饰。两种语言关于表示空间的形容词的认知基本上大同小异,形容 词的不同表现也反映了中国人、越南人认识周围具体事物的不同空间维 度选择。 第三章将汉语和越南语的空间隐喻的概念化特征进行考察,针对两 种语言在数量、时间、状态、范围、社会关系等基本认知域的表现做出 对比分析。数量的空间隐喻中,使用主要的空间词为“上-下”,汉语还 用成对的空间概念词语“上下”、“左右”来指概数,而越南语只能用 “上下”。时间的空间隐喻中,汉语和越南语都用“前-后”来表示过去 iii 或将来,汉语还用“上-下”来表示时间。状态的空间隐喻中,人们都用 “上-下” 来喻指不同的状态。一般来说,处于较好的状态为上,处于 较差的状态为下。范围的空间隐喻中,就可以用上、下、里、外等概念 来喻指范围的大小和宽广。汉语多用上、下,越南语多用 trong(里)。 社会关系都能采用空间关系来描写(上、下、前、后、内、外、远、 近),其中越南语的“nội/ngoại”可能更起称谓的作用,而亲属共同利 益之内外的理念更淡了些。 关键词: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语言学;空间隐喻;对比 iv Abstract ―Space‖ is the core concept of cognitive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ve world, people can not without ―space‖ understanding ―Space‖ exists in the real world, the spiritual world, manifested in every concept of language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pace‖, the essay comprehensively compares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entity, position and displacement‖, and clarif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patial cognition As a kind of ―meta-concept‖, ―space‖ serves as the core function of concepts such as quantity, time, state, scop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t also stipulates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patial cognition The thesis uses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theories to compare the semantic categorie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guages and the mapping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the theme of ―Cognitive Contrastive Study of Categorie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guages‖ The full text of the Chinesebased research, and Chinese analysis results are linked to the Vietnamese, thus making a comparison The purpose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o compare macroscopically the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patial categories, and to use the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 to find out the typical cognitive orientation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mind, thinking and society behind these two langu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sertation points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n the aspects of spatial reference, the semantic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concept of space,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milar and different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Vietnamese, as well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spiration for 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dissertation scans and summarizes the related researches on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patial categories, clarifi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literature and highlights the research needs of the cognitive v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patial categories By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and proposing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first chapter generali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patial categories supporting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patial semantic categories such as entities, locations, places, displacements and shapes in the spatial categorie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s carried out In each categor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are clarified and summarized Chapter Three examines the conceptu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both Chinese and Vietnamese, and makes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wo languages in terms of quantity, time, status, scope, social relations and other basic cognitive domains Key words: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patial category; cognitive linguistics; spatial metaphor; contrast vi 目录 引言 0.1 选题理由 0.2 研究目的及研究任务 0.2.1 研究目的 0.2.2 研究任务 0.3 论文的研究方法 0.4 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0.4.1 研究范围 0.4.2 研究对象 0.4.3 语料来源 0.5 论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0.6 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研究总论 1.1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研究综述 1.1.1 汉语空间范畴的相关研究 1.1.2 越南语空间范畴的相关研究 14 1.1.3 本论文的研究方向 18 1.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9 1.2.1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19 1.2.2 空间范畴的理论基础 31 1.2.3 认知语言学的空间问题 35 1.2.4 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 41 1.3 小结 44 第二章 汉、越语空间范畴的语义对比研究 46 2.1 汉、越语实体范畴与名词空间性对比 46 2.1.1 实体的本源性及典型的名词 46 2.1.2 典型名词的语义特征 48 2.1.3 名词与空间性的转化 51 2.1.4 名词空间性的三种表现 53 2.1.5 名词与方位词结合的问题 58 2.2 汉、越语位置范畴与方位词空间性对比 61 2.2.1 空间方位意义 61 2.2.2 典型空间位置意义和方位词 63 vii 2.2.3 方位词的内在参照要求 65 2.2.4 位置关系中参照物的必要性 67 2.2.5 空间关系与方位词的复杂性 70 2.2.6 绝对空间位置的表达与处所词 75 2.3 汉、越语位移范畴与动词空间性对比 80 2.3.1 空间位移的意义 80 2.3.2 空间位移与动词、趋向动词、介词的关系 81 2.3.3 位移性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85 2.3.4 汉语典型句式“把字句”的位移义 87 2.4 汉、越语形状范畴与量词空间性对比 92 2.4.1 形状的空间意义 92 2.4.2 形状意义与量词 93 2.4.3 个体量词的形状义 96 2.4.4 汉、越语量词的空间意义对比 97 2.5 汉、越语形容词的空间性对比 99 2.5.1 表示空间的形容词 99 2.5.2 空间形容词的空间维 100 2.6 小结 102 第三章 汉、越语空间范畴隐喻对比研究 105 3.1 空间概念在汉、越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机制 106 3.2 汉,越语数量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 108 3.3 汉、越语时间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 113 3.4 汉、越语状态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 124 3.5 汉、越语范围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 131 3.6 汉、越语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 136 3.7 汉语方位词汇教学的隐喻视角 141 3.8 小结 143 结语 146 参考文献 150 索引 1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I 附录 II viii 1)方位词在使用频率上极不平衡,―上、下、里‖(trên, dưới, trong)使 用最多。 2)词义相对的词并不总具有相对的格式。 (76) 我巡逻在边境线上。 (*我巡逻在边境线下。) Tôi tuần tra đường biên giới (*Tôi tuần tra đường biên giới) 3)词义相近的词互相纠结,可以互换而意义不变。如―上、里、中‖。 画上画着一朵鲜艳的牡丹花=画里画着一朵鲜艳的牡丹花。 心中=心上=心里 天空上=天空中 越南语的―trong, trên‖:Trên tay/Trong tay có vài đồng bạc, Nắng vàng xuất trong/trên bầu trời đầy mây 2)和 3)两种情况从语义上看不难解释,因为这两种―不对称‖都出现 在常用方位词中,常用的方位词都是多义的,相关的多义词出现交叉或 缺乏反义都是正常的。 4)词义相反的词在具体的组合运用中意义相同。上馆子=下馆子, 人们坐在地上=人们坐在地下‖,天花板上有只苍蝇 = 天花板下有只苍蝇, lên tàu = xuống tàu; ngồi sàn nhà = ngồi sàn nhà; trần nhà có ruồi = trần nhà có ruồi 2.2.6 绝对空间位置的表达与处所词 对空间位置的确认可分为不依赖参照物的“绝对位置”和依赖参照 物的“相对位置”两类。不依赖参照物的“绝对位置确认”就是我们在 “汉、越语实体范畴与名词的空间性”内容中提到的处所意义,用诸如 “北京、河内、外语大学”之类专有地名和“学校、教室、书店”之类 可以看作地方的机构通名,即一般所说的处所词。上面阐述了方位词是 75 依赖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我们谈谈处所词表达的绝对空间关系,即 无需参照物的空间关系,如:“我住在北京”。 还有上面提到的相对静态关系句,如“他在飞机上看海,他在黑板 上写字”中,由于动词具有动作义,位置义淡化,处所义凸现,我们举 两个例子,作一分析: (77) 那张桌子上有本书。(位置义) (78) Trên bàn có để chén uống trà với bình nhỏ.[8] (位置 义) (79) 她在楼上看风景。(处所义) (80) Ông dạy pháp luật trường Đại học Paris [6](处所义) 在例子(77)与(78)中,我们关注焦点物―书‖与―một chén uống trà với bình nhỏ‖的位置,由此方位关系凸显,例子(79)与(80)中由于动 词―看风景‖与―dạy pháp luật‖具有动作义,整句话显示―她看风景‖、―Ơng dạy pháp luật‖的处所而己。这就是位置和处所的区别。 另外,汉语倾向于把处所义放在句中位置,越南语倾向于放于句末。 例如: (81) 他在公园看过老头子们打太极拳。 (82) 我有一位朋友,以前在银行当司机。 (83) 他们在电影院见面。 (84) 从那以后,我都会在桌子上放一个倒立的啤酒瓶。 (85) Năm vậy, ăn Tết đường nhiều nhà.[13] (86) Viên đề lại rón để hai đơn bàn.[11] (87) T.N.V.T dẫn đoàn cờ vua Thái Lan cho biết bạn ― trốn ‖ làm việc công ty.[14] 76 (88) ―Hư ! Khéo làm bà tướng lớp !‖[12] 崔希亮在其《空间方位关系的类型学考察》一文中(2001)对此现象 的解释是,汉语的扫描方式是先看到参照物和焦点物的位置关系,然后 才是行为动作本身。对这点来说,越南语常常先说动作,句末才提到处 所,与汉语相比,越南语更着眼于动词,因此越南语的扫描方式是先考 虑动作行为或者活动,再考虑活动的场所。 语言是一种线性排列的符号系统,这种线性符号系统折射出人类思 维的某些特性。操不同语言的人在表述相同的场景时会选择不同的形式, 是因为他们对场景的观察和表述有不同的视点(viewpoints),或者说不同 的扫描(scanning)方式。汉、越两个不同民族对识解背景-目标(ground - figure)的不同方式就这样体现在处所义的句中位置。汉语本族语在感 知空间关系时有很强的由背景到目标的倾向,而越南语本族语者刚好与 此相反(见表 7) 。因此,汉语本族语者在表述物体方位时,遵照从背景 到目标的语序(宿舍-床头-书桌-抽屉-文具盒) ,而越南语本族语者 的语序刚好与汉语相反(hộp bút-ngăn kéo-bàn học-đầu giường-phòng ký túc)。同样的原则可以解释为什么汉语描述通讯地址、时间和名词修 饰语的顺序与越南语不相同。 表示相同的一种概念、空间坐标、时间位置,但汉语和越南语的认 知方式却有了明显的空间对立的倾向。从一定的角度看,汉民族的空间 认知从大空间(如周围环境)向小空间(如具体的焦点)深入,从上位 范畴向下位范畴范畴接近。 77 表 7.汉、越语本族语者对背景-目标描述方法的比较 不同方式 汉语本族语者 越语本族语者 从背景到目标 从目标到背景 我的手表在我宿舍 Đồng hồ hộp bút (89) 描述物体方位 床头书桌抽屉的文 ngăn kéo bàn học đầu giường phòng ký túc xá 具盒里 中国北京、北京外 Vương Phương , lớp A , năm (90) 描述物体方位 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thứ 2,Học viện Anh ngữ,Đại 二年级 A 班王芳 học Ngoại ngữ Bắc Kinh, Bắc Kinh Trung Quốc 2015 年 12 月 28 9h30 sáng thứ Tư ngày 28 tháng (91) 描述时间方位 号星期三上午 点 12 năm 2015 半 (92) 名词修饰语位置 穿红衣服的女孩 Cô bé mặc quần áo màu hồng 图 汉、越语空间扫描取向 宿 舍 床 头 书 桌 抽 屉 文具盒/ hộp bút 78 ngăn kéo bàn học đầu giường ký túc xá 在表 的例子(89)中,宿舍>床头>书桌>抽屉>文具盒:空间的范 围越来越缩小,目标到了最后面才显出。在例子(90)中,在越南语的 正 常 表 达 格 式 下 , Vương Phương> lớp A>năm thứ 2>Học viện Anh ngữ>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Bắc Kinh>Bắc Kinh>Trung Quốc,空间认识从小 到大。在例子(91)中,2015 年>12 月>28 号>星期三>上午>9 点半:汉 语中时间概念的空间范围也从大到小,从上位到下位,最―小‖的单位也 放在最后。在例子(92)中,汉语也先提到―红衣服‖,后提到―女孩‖, 而女孩才是整个情景的真正目标。越南语正好相反,也是同样的概念, 但越南语的空间思路会从―小‖走到―大‖,从中心到边缘,从目标到背景。 如: (93) 11 30 phút ngày 30-4-1975, cờ Giải phóng tung bay Dinh Độc Lập [19] (94) Đêm vua chiêm bao thấy sứ giả mặc áo đỏ bưng sắc thượng đế ban cho Phạm Cự Lạng làm chức Đô hộ phủ ngọc tụng minh chủ.[15] (95) (Chanh) tên chữ Tranh Khúc thuộc Duyên Hà , Thanh Trì , Hà Nội.[16] 越南语中,人们先看到最核心的焦点事物(―11 30 phút‖, ―sứ giả‖, ―Duyên Hà‖),然后才把视野扩展到其背景或参照物(11 30 phút>ngày 30>tháng > năm 1975; sứ giả>mặc áo đỏ>bưng sắc thượng đế; Duyên Hà>Thanh Trì>Hà Nội)。这种思维的空间反向造成了汉、越两种 语言句法上很大的区别,使得汉语学习、翻译工作上遇到不少的困难。 背景 – 目标的空间认知倾向的区别不止导致句法上的差异,而且也 使汉、越语在表达同一种意义时发生歧义现象,造成概念层面上的差异。 79 以上的分析已经指出了汉、越语在空间位置意义及方位意义的统一 性,即静态位置普遍包含方位性,参照性。越南语中表示位置的结构有 时没有说出方位词或参照物,但说话者往往暗示这两种空间因素的存在, 即使也会使得空间位置的表达没那么精准。越南语表示空间位置时使用 方位词的灵活性特征(方位词的混用或省略方位词)反映了汉、越语对 空间位置范畴认知的突出区别,而核心的原因在于越南人―人为中心‖的 认知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更为浓厚,因而也使得越南人对周围事物的 位置的看法更有主观性、灵活性。越南语确定空间位置的扫描方式也跟 汉语不同,且空间思维方向甚至是相对立的,越南语的空间思路会从小 走到大,从里走到外,从部分空间走到整体空间,而汉语的情况是完全 相反,这种空间关系的认知方向会导致概念的认知倾向的不同(如概念 的整体 – 部分关系)。 2.3 汉、越语位移范畴与动词空间性对比 2.3.1 空间位移的意义 一个完整的空间位移表达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源点、位移轨迹 和终点。以上所述的典型位置范畴其实是只包括静态的单纯源点和终点 概念的空间位置,具有位移轨迹的句子才是完备的。空间位移指的是某 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在句 子中主要起参考位置的作用。(齐沪扬,1998)例如: (96) 我从北京到上海。(源点:北京,终点:上海,位移轨迹:从北京 到上海) (97) 我来了。(无源点、终点,只有位移轨迹) 80 (98) Nó từ nhà đến trường.[19](他刚从家里来到学校) (源点:nhà 家里,终点:trường 学校,位移轨迹:从 nhà 到 trường) 位移轨迹显示出位移的方向,有了位移方向就能考查一个物体在空 间所占据的位置与参照位置之间的关系了。 句子中的参照位置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所谓显性的, 是指句子中专门有一个处所词加以指示;所谓隐性的,则是句子中没有 一个专门的处所词来加以指示,这种参照位置是以一种共同的认知存在 于说话人、听话人双方的意识之中的。例如: (99) 从树上飘下来几片枯叶。 (100) 他来了。 句(99)中的―树上‖是显性的参照位置,―几片枯叶‖的位移是以―树上‖ 作为参照的;句(100)中没有显性的参照位置,―他来了‖是指―他‖向说话人 说话时所处的位置―作近向移动‖,这个―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位置‖就是 隐性的参照位置,它在句中不用处所词表现,而是通过―来‖或者―去‖ (相当于越南语的―đến‖或―đi‖)显示的。 (101) Cái điều lo sợ ông đồ đến rồi.[9](老教师最恐怕的 事情已经到来) 例子中的“ông đồ”的位置就是位移的“Cái điều lo sợ nhất”的隐性 的参照位置。位移范畴的基本语义表现是焦点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 变化的。 2.3.2 空间位移与动词、趋向动词、介词的关系 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位移的源点和终点, 表现在形式上,源点和终点可以用“从、到、向”等介词与后面的处所 81 词语合起来表示,一是要有位移的方向,可以在动词后加上趋向动词 “来/去、上/下、进/出”等表示,也可以直接用动词“来去、上下、 进出”等部分移动动词来表示。(齐沪扬,1998) (102) 他从院子里搬来一个凳子。(凳子位置的变化) (103) 火车向北京开去。(火车位置的变化) (104) Hẵng biết khơng đời mà cịn thời đại đến anh phía trước.[4](就知道不只是 一个人生,而且整个新时代从前面向你走来) 越南语例子中,―một đời‖(一个人生)和―cả thời đại‖(整 个时代‖)的位置发生变化,而―đến‖(来)就表示方向。 动词的基本含义是行为动作,但是在空间语义的表达上,有一部分 动词表现出空间上位置的变化,如―走、来、跑、跳、抛、进、đi, đến, chạy, nhảy, ném, vượt, rời, qua, vào, chuyển 等等。 在汉语位移句中,最能够反映物体“位移”特征的是那些表示位移 方向的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等,如齐沪扬(1998)所提出的 例子: (105) a 他拿一张报纸。 b 他拿来一张报纸。 (106) a 他送五只鸡蛋。 b 他送去五只鸡蛋。 (107) a 他回北京了。 b 他回北京来了。/他回北京去了。 (108) a 他钻洞。 b 他从洞里钻出来。 例句 a 中的动词只具有动作的语义特点,而缺乏移动的语义特点, 更不可能具有致移的语义特点。移动和致移的语义特点,只有在“动词 + 趋向动词”的组合中才能获取。 82 汉语趋向动词有单纯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等,也有 复合趋向动词:上来,下去、进来、出去,还包括“入、到、回”等词语。 (109) 金丝鸟飞出牢笼。 (110) 他从口袋拿出五分钱。 (111) 他们把子弹推进枪膛。 (112) 他带回来一张报纸。 (113) 大伙儿把老王抬上主席台。 (114) 乘客涌下汽车。 动词的位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介词,或介词与趋向动词的组合, 如: (115) 金丝鸟飞出牢笼。 金丝鸟从牢笼飞出。 (116) 乘客涌下汽车。 乘客从车厢里涌下来。 汉语介词主要有:自、从、自从、当、往、朝、沿、在、向、于、 顺着、沿着、到等,趋向动词主要有:来、去、上、下、进、出、起、 回、过、开、拢、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 开来、拢来等,可以表示起点、终点、路径、距离、位移等。 越南语中表示位移时要跟一些介词和指向动词结合:từ, đến, tới, nhằm, theo, men, vào, ra, lên, xuống 空间位移的动词方向基本上分成三类:垂直方向的位移:上向位移 和下向位移,如例子(113)的―上‖、例子(114)的―下‖;水平方向的 位移:前向、后向、里向、外向,如例子(110)的―出‖,例子(111) 的―进‖;复合方向的位移:近向或远向与上向、下向、前向、后向、里 向、外向等相结合,如例子(99)的―下来‖。 83 近向和远向的参照物就是说话人,根据说话人说话时的位置而确定 远离说话人的是远向(去)、接近说话人的是近向(来)。 薛玉萍(2012)将汉语路径动词分为以下几类:指示路径动词:来、 去;趋向动词:进、出、上、下、回、到、过、起、开;普通路径动词: 沉、坠、落、穿、掉、降、凑、缩、退、倒、滴、渡、拢、散、升、伸、 围、拥、越、转……其中,指示路径动词是汉语位移―路径‖的一种特征, 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突出跟说话人相关的位移方向。指示路径动词分两 类:单纯指示路径动词和复合指示路径动词。 汉语单纯指示路径动词只有两个:―来‖和―去‖。―来‖表示动作朝向 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位置移动,称―近指‖路径动词,―去‖表示动作远离 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位置移动,称―远指‖路径动词。越南语与―来‖、―去‖ 的对应路径动词是―đến‖、―đi‖(如:他来了 đến rồi,她去了 cô rồi)。 复合指示路径动词包括三类: 第一类:上、下、进、出、回、到、过、拢、开‖等直接后接―来、 去‖的位移动词,如:―上来、上去、进来、进去、过来、过去‖等。这就 是以上所说的复合方向的位移,越南语中没有相应的说法(*lên đến、 *lên đi、*vào đến、*vào đi)。 第二类是不能直接跟―来、去‖结合的其它普通路径动词,如沉、凑、 倒、滴、掉、渡、降、落、散、升、伸、缩、退、围、拥、越、转、坠‖ 等:*沉来、*倒去、*掉来‖;但可以接趋向动词组合,如―沉下去,凑 过来,倒下去,掉下来、围过来‖等(赵元任,1968)。因涉及到复合 方向的位移,越南语同样没有相应的说法。 84 第三类是既可以直接后加―来、去‖,又可以间接后加―来、去‖旳位 移动词,主要有―跟、追、牵、引、领、送、递、传‖等伴随类或递送类 动词,如―跟来/跟过来、追来/追过来、牵来/牵过来‖等。在这一情况下, 越南语有相应的动词,但只能直接后加―来、去‖(水平方向的位移)。 如:theo đến, đuổi đến, kéo 从上述可以看,汉语的路径指示动词的特征使得位移方向突出了 ―近指、远指‖的意义,而越南语相同的位移词汇和语义却比较限制。原 因在于越南语缺乏复合方向的位移的表达方式。 2.3.3 位移性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表示位置的移动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位移的源点和终点,二是 要有位移的方向。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对源点和终点概念的表达可以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一部分“介词 + 处所词”来表示:一种是由一 部分“动词/趋向动词 + 处所词”表示。 杨莉黎(1997)认为,在表示空间位移意义上,动词、介词、趋向动 词共同作用,甚至有些时候介词或趋向动词在表达位移的作用超过动词,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是位移性与动词相对应呢?动词是主要词类,介词与 趋向动词与动词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许多介词和趋向动词就是由动 词演化而来,英语中也是如此;其二,位移性要求有位移轨迹,轨迹一 般是线性的,一维的,动词的主要特征就是一维的,在这一点上也是吻 合的。 位移性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施动者位移,一种是受动者位 移,还有一种是施动者和受动者一起位移,看下面的句子中: (117) 他走到了。(―他‖的位置变化了,施动者位移) (118) 她放下了肩上的行李。(―行李‖的位里变化了,受动者位移) 85 (119) Quan đem tờ tâu vào triều.[19] ( 官 员 将 奏 表 递 到 朝 廷 ) (―Quan‖和―tờ tâu‖的位置都变化了,施动者受动者一起位移。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动词就有三类,齐沪扬分别称之为“非他移动 词”、“非伴随动词”和“伴随动词”。具体动词见下面: 非他移动词:拥、围、潜、渡、飞、冲、挤(不及物)、来、去、穿、 插、爬、攀、骑、趴、扑、移、滚、跳、跃、游、走、迈 非伴随动词:刨、挖、垒、拉、扛、抽、捞、抛、扔、给、弹、踢、 扬、投、摔、撇、洒、检、放、泼、挤(及物)、撕 伴随动词:带、拿、搬、端、捧、推、抢、开、送、提、扶、搀、 递 齐沪扬甚至把动词分为“空间动词”和“非空间动词”,空间动词 有“位移动词”和只能进入位置句的“非位移动词”两类,我们在上面 以分析过空间性是名词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典型名词,时间性是动词的 主要特征,那么齐沪扬谈的“空间性”实际上是指动词的空间位移性。 静态位置关系的编码遵循图形背景的认知规则,动态的位移关系也 遵循这一原则,如我们说: “气球在屋顶上;气球飞在屋顶上”。前者 反映的是气球与房屋之间的静态位置关系,后者反映的是气球与房屋之 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位移,他们都遵循图形背景的选择并影响到我们语言 的表达。反过来,空间关系(位置、位移)均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图形背景 关系,认知语言学家这是注意到并利用了图形背景关系来解释语言表达 (如介词、语序等)的可能性。 不同的动词位移的凸显的角度不同,如―走‖(đi)凸显―路径‖,―近‖ (vào)则凸显―路径和目的地‖,不及物动词将动作的对象纳入到概念化 和词汇化过程中,而及物动词则没有,若将谓项也编码进来,如越南语 86 的 mưa(雨)则句子主语就靠 trời(天)来表示,汉语中常常将动作的 结果融合进来。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不同民族认知事物的角度可能是 不一样的,识解世界的方式会存在差异,这解释了为什么对同样的世界、 同样的事件,各民族却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有不同的词语表达手段。 2.3.4 汉语典型句式“把字句”的位移义 与越南语相对而言,―把字句‖是汉语中的独特句式。朱德熙(1982) 把―把字句‖归结为―处置‖性。张旺熹(2001)在《“把”字句的位移图式》 中认为,具有空间位移过程的意象图式是最适合于用―把‖字句来表现的。 越南语没有与―把字句‖相对应的结构,但在语义方面上,也有其他结构 可以像―把字句‖ 用来凸显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把” 字句指物体在物理空间的位移,同时指物体(包括抽象物体)在诸如时间、 人体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范围空间以及泛方向空间等不同空间 层面上的位移,它们共同构建了“把”字句表现空间位移过程的完整图 Tải FULL (182 trang): https://bit.ly/3fQM1u2 Dự phòng: fb.com/KhoTaiLieuAZ 式。 2.3.4.1 物理空间层面的位移 物理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从一个物理 空间转至(转向)另一个物理空间。这是“把”字句表现位移图式的最底 层的结构形式。 (120) 周岳坤却在 10 年前把在家乡的妻子“请”进了深山。 (121) 把几百公斤重的杆架一根一根从山下抬上山。 例(120)表现的是“妻子”从“家乡”到“深山”的位移过程;例 (121)表现的是“杆架”从“山下”到“山上”的位移过程。 若按照上面的结构“把 + O + V + 结果补语”来表示物理空间层 面的位移,越南语句中前面可以加上一些及物动词,如:đem, lấy 87 以便突出物体的位移意义,如:đem bàn chuyển sân(把桌子搬到院子 里), lấy sách gửi thư viện(把书寄给图书馆) 2.3.4.2 时间层面的位移 时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的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 下从一个时间点(段)转至(转向)另一个时间点(段)。这是典型的物理空 间位移在时间范畴内作相同结构投射的结果。 (122)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越南带入 21 世纪。 (123) 他把婚期推迟到第二年 月。 例(122)表现的是“越南”从“20 世纪”移至“21 世纪”的过程; 例(123)表现的是“婚期”从“一个已确定的时间”移至“第二年 月” 的过程。越南语会有这样的说法:―đem tình u chơn vùi vào q khứ‖ (把爱情埋没在过去)。 Tải FULL (182 trang): https://bit.ly/3fQM1u2 Dự phòng: fb.com/KhoTaiLieuAZ 2.3.4.3 人体空间层面的位移 人体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物体)在某种外力作 用下从一个物理空间转至(转向)另一个以人体为代表的物理空间。人体 作为一个实在的物体,不仅本身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还常常用来作为 物理空间位置的代体。这也是物理空间位移图式所作的另一种投射。 (124) 他将于明年 月把政权禅让给别人。 (125) 把功劳记在神佛的头上。 例(124)表现的是“政权”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过程;例(125) 表现的是“功劳”从别人转移到“神佛”的过程(神佛是人格化的物体)。 越南语可这样说:―đem hiếu thảo dâng lên cha mẹ‖(把孝心献给父母), ―đem tình yêu trao cho người khác‖(把爱心献给他人)。 88 2.3.4.4 社会空间层面的位移 社会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的物体)在外力作用 下从一个社会空间转至(转向)另一个社会空间。在人类的认知经验中, 社会组织结构和物理空间的组织结构具有相似性,只是社会空间较之物 理空间更为抽象一些。我们把社会组织、单位机构等看作是一种具体的 社会空间。 (126) 北京市、铁道部、邮电部把建站计划报请中央。 (127) 商业银行把贴现票据出售给中央银行。 例(126)中的“中央”、例(127)中的“中央银行”都是具体的社会 空间。 2.3.4.5 心理空间层面的位移 心理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往往是抽象的物体)在外力作 用下从一个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转至(转向)人们的心理空间。它包括 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识、精神状态、计划项目,甚至事业、工作、 事件、过程等等,都可以当做一个三维的空间来看待。这是人们把物理 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层面的结果。 (128) 他把人民的疾苦时刻记在心上。 (129) 把全部心血放在群众工作上。 例(128)中的“心上”本身就是指人们的心理;例(129)的“群众工 作”是指一种“社会工作”,在这些句子中,它们都具有心理位置的意 义。 越南语中,动词可以直接跟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相搭配,反映动作 对心理空间起直接的作用。如: (130) Đem sầu tới bỏ cho ta mà [16](把忧愁送给我就走了) 89 6811081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TRẦN MINH VĂN 汉、越语空间范畴认知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TRI NHẬN VỀ PHẠM TRÙ KHÔNG GIAN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9220204.01 LUẬN ÁN TIẾN SĨ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KHOA HỌC: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Luận án bảo vệ trước Hội đồng cấp ĐHQG chấm Luận án tiến sĩ họp P.101 - A3 Khoa Sau Đại học - Trường... chấm Luận án tiến sĩ họp P.101 - A3 Khoa Sau Đại học -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vào hồi 14h00 ngày 12 tháng năm 2018 Hà Nội, 2018 河内国家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

Ngày đăng: 03/02/2023, 17:05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