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Giáo Dục - Đào Tạo

(LUẬN văn THẠC sĩ)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ý nghĩa ẩn dụ của xuân, hạ, thu, đông trong ngôn ngữ văn hoá trung việt luận văn ths ngôn ngữ và văn hoá nước ngoài 602202

140 7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Tiêu đề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Ý Nghĩa Ẩn Dụ Của Xuân, Hạ, Thu, Đông Trong Ngôn Ngữ Văn Hóa Trung Việt
Tác giả Phạm Ngọc Hà, Phạm Ngọc Hàm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PGS. TS Phạm Ngọc Hàm
Trường học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Thể loại luận văn thạc sĩ
Năm xuất bản 2018
Thành phố Hà Nội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140
Dung lượng 2,06 MB

Nội dung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范玉霞 汉越语言文化中春、夏、秋、冬的隐喻意义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Ý NGHĨA ẨN DỤ CỦA XUÂN, HẠ, THU, ĐÔNG TRONG NGÔN NGỮ VĂN HÓA TRU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汉语言 专业编号:60220204 2018 年于河内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PHẠM NGỌC HÀ 汉越语言文化中春、夏、秋、冬的隐喻意义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Ý NGHĨA ẨN DỤ CỦA XN, HẠ, THU, ĐƠNG TRONG NGƠN NGỮ VĂN HĨA TRU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60220204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PGS TS Phạm Ngọc Hàm HÀ NỘI – NĂM 2018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版权声称 本人保证,此份题为《汉越语言文化中春、夏、秋、冬的隐喻意义对 比研究》的汉语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我在我导师范玉含博士、副教授的 热情指导下进行研究所获的成果。这与我自己两年来不断刻苦钻研、奋发 向上的敬业精神分不开。本论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依据以及统计数字真实 可靠,尚未出现在任何论文中。 特此保证! 2018 年于河内 范玉霞 论文作者签字 范玉霞 签字日期:2018 年 12 月 10 日 导师签字 范玉含博士、副教授 签字日期:2018 年 12 月 10 日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致谢辞 我很荣幸能够在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研 究生。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已经受到各位学者、各位老师以及各位 领导人的热心支持与帮助。 值此本硕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范玉含副教授 深表谢意。在范副教授的尽心指导下,我认真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语料收 集、统计处理和分析。每一环都离不开范副教授的精心指点、帮助并修改 润饰,使我的论文最终得以完成。 其次,我要向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研究生院以及中国语言文化 系帮助过我的诸位领导、诸位老师和职员表示由衷的谢意。有了各位的尽 情帮助,我的学习和科研过程有了很大的便利。这也是我完成在校学习与 研究任务的重要因素。再次请允许我一并向诸位致以谢意与祝福。 范玉霞 2018 年 12 月 10 日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目录 版权声称 致谢辞 论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1.1 语义及语义分析的相关理论 1.1.1 语义概念 1.1.2 语义分析的方法 1.2 隐喻概说 1.2.1 隐喻概念 1.2.2 隐喻的类型 11 1.2.3 概念隐喻 12 1.2.4 隐喻的机制 14 1.2.5 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5 1.3 中、越两国的季节划分及其文化背景 17 1.3.1 中、越两国的季节划分及其意义 17 1.3.2 季节与中越民族文化的关系 20 1.3.2.1 季节的划分所反映的农业文化 20 1.3.2.2 季节的划分所反映的民族认知特点 22 1.4 语言对比的相关理论 23 1.4.1 语言对比的步骤及原则 23 1.4.2 语言对比的意义 27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1.5 相关研究情况综述 28 1.5.1 中国的研究情况 28 1.5.2 越南的研究情况 29 小结 31 第二章:汉、越语中春、夏、秋、冬的语义特征分析 32 2.1―春‖的语义特点分析 32 2.1.1―春‖的各层意义 32 2.1.1.1.从字、词典上看“春”的意义 32 2.1.1.2 汉语中 ―春‖的各项意义分析 34 2.1.1.3 越南语中―xuân‖ 的意义 41 2.1.2 汉越语中 ―春‖的隐喻意义 44 2.1.2.1―春‖作为源域 47 2.1.2.2 ―春‖的各层目的域 49 2.1.3.―春‖在文学创作中的隐喻意义 55 2.1.4.汉、越语中―春‖的隐喻意义之异同 59 2.2 ―夏‖的语义特点分析 61 2.2.1 “夏”的各层意义 61 2.2.1.1 从字、词典上看“夏”的意义 61 2.2.1.2 汉语中 ―夏‖的意义 64 2.2.1.3 越南语中―Hạ/ hè‖的意义 65 2.2.2―夏‖的隐喻意义 66 2.2.2.1 汉越语中―夏‖作为源域 67 2.2.2.2 汉越语中―夏‖的各层目的域 68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2.2.3―夏‖在文学创作中的隐喻意义 70 2.2.4 汉、越语中―夏‖的隐喻意义之异同 72 2.3―秋‖的语义特点分析 74 2.3.1 “秋”的各层意义 74 2.3.1.1 从字、词典上看“秋”的意义 74 2.3.1.2 汉语中 ―秋‖的意义 77 2.3.1.3 越南语中―thu‖的意义 81 2.3.2―秋‖的隐喻意义 82 2.3.2.1―秋‖作为源域 85 2.3.2.2―秋‖的各层目的域 86 2.3.3―秋‖在文学创作中的隐喻意义 90 2.3.4 汉、越语中―秋‖的隐喻意义之异同 94 2.4―冬‖的语义特点分析 95 2.4.1 “冬”的各层意义 95 2.4.1.1 从字、词典上看“冬”的意义 95 2.4.1.1 汉语中―冬‖的意义 97 2.4.1.2 越南语中―đông‖的意义 99 2.4.2―冬‖的隐喻意义 100 2.4.2.1―冬‖作为源域 101 2.4.2.2―冬‖的各层目的域 102 2.4.3―冬‖在文学创作中的隐喻意义 104 2.4.4 汉、越语中―冬‖的隐喻意义之异同 106 小结 109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第三章:汉、越春、夏、秋、冬隐喻意义中的认知特点及文化内涵 111 3.1 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的认知 111 3.1.1 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时间上的认知 111 3.1.2 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空间上的认知 113 3.1.3 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温度高低的认知 116 3.1.4 春、夏、秋、冬是动植物生长过程以及心灵感受的象征 118 3.2 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隐喻意义的文化内涵 119 3.2.1 春、夏、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的阴阳观念 119 3.2.2 春、夏、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的农耕文化 121 3.2.3 春、夏 、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的民间信仰文化 123 小结 127 结语 128 参考文献 130 一、汉语文献 130 二、 越南语文献 132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论文摘要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两国一年都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季节与两国的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反映在中越两国语言中春、 夏、秋、冬四个特指季节的词语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对 比法、列举法等对汉语和越南语中春、夏、秋、冬四个特指季节的词语的 意义尤其是隐喻义进行考察与分析。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对相关的 理论以及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概括化,作为此项研究的理论依 据。第二章从文字着手,分析汉语中春、夏、秋、冬等四个特指季节的汉 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之后从词汇角度去深入考察与分析汉、越 语中春、夏、秋、冬等特指季节的词语的语义特点尤其是隐喻意义。在此 基础上,进行对比,指出其间的异同。第三章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汉、越 春、夏、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出的中越两国民族对季节的认知特点,从 而弄清其间的民族文化特征。经研究我们发现,汉、越两个民族对“春、 夏、秋、冬”的认知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类词除了表示季节以外,还 有丰富的联想义、派生义尤其是隐喻义。其隐喻义还透露出两国人民对季 节的认知特点及文化内涵。其中,认识特点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以及温 度高低三方面。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阴阳观念、农业文化及民间信仰文 化等方面。此项研究不仅限于语言方面,而且还超越过语言界限,提升到 民族文化方面。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越两国民族语言背后的文化深层以 及两国的风土人情。 关键词:汉语;越南语;春;夏;秋;冬;隐喻义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绪论 选题理由 中越两国自古代时已经观察宇宙的运行,认识到太阳与月球的运行周 期对天气、气候都有巨大的影响,发现气候变化也带动着动植物生长规 律,最重要的是气候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和庄稼的生长。这 点就决定农业生产丰收与否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能否解决社会上“吃” 的问题。过去,在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尚未发展的社会背景中,人们年 年都要面对着水灾、旱灾、瘟疫等众多的灾害,而大自然界显得更加神 秘。因而产生民间信仰以及丰富的信仰文化活动。这些社会观念在一定的 程度上也反映在中越两国语言中春、夏、秋、冬的意义。中、越两国人把 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他们发现在春天万物开始自己的生命, 夏天是动植物生长猛烈的时间,到秋天就能收获了,冬天藏粮食。从此人 们将四季与人类的生活联系起来,四季这时候不仅具有其本身意义,而且 已经带上了自己的隐喻义。春天代表万物的开始,夏天代表阳气从满,秋 天代表圆满,而冬天寒冷是一年最后的季节代表结束,阴气最高的。四季 在中国和越南的诗歌、绘画、文学等方面上出现的频率较高。自古至今到 处可见,中国的唐代有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白居易的 《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杜甫的《秋兴八首》 与他 的《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主 要是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借景抒情,描述女子思君情怀。四季还 成为中国人绘画的主题。不仅在中国,在越南四季也有自己的位置,歌谣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3.1.4 春、夏、秋、冬是动植物生长过程以及心灵感受的象征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是阴中之阳,春天春光明媚,东方的太阳照 耀着大地,使人感到温暖。经过三个月的冬寒,万物从睡眠中醒过来,大 地充满着生机。正如孟浩然所描写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的温暖使万物复活,树木发芽开花等待结果 的时候,百鸟也放声歌唱。空间有声有色,人也变得振奋,充满着活力。 因此,生命力、年轻以及情欲则成为“春”一词的联想义。在汉语和越南 语都有“青春”(thanh xuân)、“青春岁月”(năm tháng tuổi xuân)、 “青春年华”(tuổi xuân, hoa niên)等说法。汉语还有“春药”指 的是激起人们的色欲。夏天是阳中之阳,温度上升,阳气充满。因此,人 们将夏季的“热”引进了人们生活中的“热”。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热 情”(nhiệt tình)、“热心”(nhiệt tâm/ nhiệt huyết)、“热门问题” (vấn đề nóng)等说法。秋天是阳中之阴,天气凉快,天气刚刚闷热突然 变凉,使人感到有些空虚。秋天是植物成熟,也是收割的季节,人们在夏 天与冬天两个季节之间的过渡期,感受到心情飘飘然,仿佛有点模糊的忧 愁之感。文人雅士一般都借用秋天来表达忧虑的心思。冬天是阴中之阴, 天气寒冷,是万物冻结的时候。因此,“冬”与“藏”相联系。万物又等 到寒冷的日子过去,新的一年、新的春天又到来。所有这一切都是来源于 中越两国对季节的特征与感受而得来的认识,久而久之形成了春夏秋冬具 有动植物生长过程以及人们心灵感受相关的象征意义。这点生动地反映了 两国人民对每个季节的认知并将其寄托在汉越语言词汇语义层面上。 118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3.2 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隐喻意义的文化内涵 3.2.1 春、夏、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的阴阳观念 上古先民早就意识到时间的变换,其中四时规律被它们认为是宇宙的 第一规律,可以说这是前诸子时期特别重要的一种自然观。我们都知道, 阴阳与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说理工具,体现着传统的主导思维方 式。从一些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我们会经常看到阴阳与四时有密切的关 系:“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庄子·渔父》);“阴阳 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行而神。”(《庄子·知北 游》);“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 德。”(《易·系辞》)。从上面的三条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阴阳与四时之 间的密切关系,它们不离不弃,阴阳不调,四时必乱,阴阳调和,四时就 会正常运行。 那么阴阳观念是如何呢?阴阳的本意是太阳照得到与照不到的地方与 状态,在气象意义上为阳光普照与阴云密布,春夏的阳光逐渐充足,秋冬 的阳光逐渐暗弱,很容易使人将四时和阴阳联系起来。所以根据阳光的照 射春属于少阳,夏属太阳,秋属少阴,冬属太阴。在甲骨文中一般作为描 摹天气的形容词,与风、雨、启(晴)等相对,字形不固定。在春秋时 期,它作为一种气象的状态来体现季节的变化。关于阴阳与四时之间的关 系,本文在一些材料中发现古代的时候还存在一个观点,就是阴阳比四时 在形式上更根本、更在先: 119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黄帝四经·十大经》:“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 以名。今始判为两,离为四时。” 《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 天。天反辅太,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 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 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夫礼必本于太一,太一者元气也,分 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从上面的材料可见,在《礼记》、《黄帝四经》以及郭店楚的《太一 生水》都认为阴阳生成了四时,而显然事实应该相反,是四时成就了阴 阳。因为四季只是一个观念,是大自然的规律,阴阳也非实体,阴阳不可 能真的“生成”四时,所谓“阴阳生四时”不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说 法,我们应该理解阴阳在逻辑上比四时更优先,阴阳解释了四时形成的原 因。也就是说,阴阳的规律决定四季现象。阴阳是个哲学范畴,当理性发 展到一定过程的时候,人们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询自然事物的根本规 律,不再满足于就事论事,于是尝试用根本性的哲学范畴——阴阳来解 释、统一自然事物及其规则。 《墨子·辞过》中的话道出其中的关窍:“圣人有传,天地也则曰上 下,四时也,则曰阴阳。”阴阳在概括四时的观念系统的过程中,继承了 后者永恒规律性的地位,从而加强了自身的哲学说服力。所以阴阳的冠冕 120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是四季观念系统给它加上的,加冕之后仍然不忘时时提起四时以作为自己 最高范畴地位的证明。 《管子·形势解》对阴阳、四时和形德的关系做了更细致的解说,它 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 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故春夏生长,秋冬收 藏,四时之节也。赏赐刑罚,主之节也。四时未尝不生杀也,主未尝不赏 罚也。故曰:“春秋冬夏不更其节也。” 天,覆万物而制之;地,载万物 而养之;四时,生长万物而收藏之。古以至今,不更其道。故曰:“古今 一也。” 四季的变迁体现了阴阳的消长,春夏两季是阳长阴消得季节,春 属少阳,夏属太阳,秋冬两季是阴长阳消得积极俄,表现为万物的收藏, 这是自然不变的节律,体现在人事上,统治者的赏赐刑罚也要应对自然节 律的变化而施行。因此在《管子》中才强调统治者一定要“知四时”、 “务时而寄政”。《四时》篇云“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 基”。只有了解阴阳四时的变化,遵循四时的规律而施政才能使国家风调 雨顺、长治久安。若统治者不应天道,违背时节而施政,必然会造成政令 不行、丛生的可怕后果。由此《管子》提出了“因于时”的主张,《宙 合》篇云“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大贤之德长。”,《轻重 己》篇又讲:“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也就 是说圣人的出处行宜都要“因于时”。 3.2.2 春、夏、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的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曾经覆盖了中国和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两个亚洲国 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两国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 121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资源。四时尤其关乎农耕文明,可以说四时本身就是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才 最终形成的。在第一章本文也提到殷商时代没有四季的观念而只有春秋两 季的认识。在《甲骨文简明词典》所说:“商代的春季包括农作物夏收这 段时期在内”;“商代的季节虽然包括现在的秋冬二季,但以大秋收获季 节为中心”(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266 页)。当时一年只分两季,春秋使可 代表一年,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春秋”一词的。稍后还有一年三季的 观念:“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转·桓公六年》 ):“三时不 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春、夏、秋。”。上面“商代的 春季包括农作物夏收这段时期在内”所理解的是,春天生出的作物虽然主 要在秋季收获,但也有不少可在夏季收获,夏季从春季的分出以及人们对 夏季的观念,也不能不说源于农耕。可见不管是两季还是三季,季节都是 随 农耕发展而历史地产生的观念。 至于以后的四时观念“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不仅说明四时之分与农耕劳作的阶段相应,也与农作物的生 长规律相应,而且从两季到三季,从三时到四时,本身就是对农耕之须随 时令而分阶段的一个认识过程。 作农业时天、地、人是三个并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简单的说,“天” 是指天象、气象、物候。在上古时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 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夏代的历日制度《夏小正》 中,已经将天象、物候气象以及相应的农事活动列在一起便于民间掌握。 后来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人们依节气和四时安排农事活 动,这就是“应时”。直到今天,四时和节气仍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 动的依据。农业生产,本来就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 122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其时间性是很强的。因此则天应时时 几千年人民恪守的准则,“不违农时”是世代民心中的“圣经”。“夫稼 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是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 约”(《吕氏春秋、审时》)。“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 适地之宜。”应时是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重视。 越南人经过长年的耕种,吸取了众多的与季节相关的生产劳动方面的 经验。不少关于季节与农耕密切相关的诗歌尤其是民歌出现。随之还有许 多相关的俗话、谚语等,体现出了季节与农耕之间的关系。 3.2.3 春、夏 、秋、冬隐喻意义所透露的民间信仰文化 民间信仰文化是每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先民的民俗性和 宗教性,延袭至今,价值彰显与陋俗复燃并存。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 仰,即非宗教信仰,包含民间神话。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 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 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 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 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中国民间 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 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 春夏秋冬四时也透露了两国的民间信仰文化,尤其是通过一年的传统 节日以及人民的祭祀。 上面本文已经对“春、夏、秋、冬 ”的隐喻义进行分析,可见四时 通过传统 节日已经透露了中国和越南的 民间信仰文化。众所周知,汉字 123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卷的国家一年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春节”,越南语叫做 “Tết Nguyên Đán‖ (简称 Tết)。关于春节的历史,缺少上古时期的文 献,古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证实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传说有诸多说 法,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天腊)说”、源于 “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 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 “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等等。 据考,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 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 “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 天象与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根据 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自古 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盘古王表》载:“天皇氏 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 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 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年开端之始,谓 之岁首(农历新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越南的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和内容,与中国基本相同。春节(越南语 称为 Tết Nguyên Đán)在农历正月,也是越南最隆重的节日。越南的春节 在越历(与中国农历相同)正月初一开始,这是越南民间最重要的节日。 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家家准备年 124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货。春节期间人们换上节日盛装,男穿西服,女着长袍。过春节,吃团圆 饭,燃放烟花炮仗,祭祀祖宗,串亲访友,互相拜年。家家产户吃一种方 形的肉粽子和圆形的米糕,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象征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除夕夜有守岁习俗,零点一到,房外鞭炮齐 鸣,照亮了整个天空,房里开始供拜神灵、祖先。除夕拜供结束后,大家 都高兴地到庙宇亭寺献上香,为新年祈求幸福。 春季是一年只首,本文在第二章也对“春”的隐喻义进行分析,其中 指出其意义有开端之义,而且春季还是播种的季节因此人们非常重视春 节。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 “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 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 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 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据民间信仰来 源于感谢老天一年雨调风顺,给予老百姓五谷丰登,由此人们借用这个季 节来供奉关于农事之神,如:地神、雨神、雷神、水神等,同时也不忘记 各种动植物已经帮助他们,所以人们在春节之间举行了有很多活动。可见 春季也含着民间信仰文化。 春节是中国一年最重要的节日,第二是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 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 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 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 125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逐步传到民间。此外中秋节的起还和农业生产有关。上面提到秋天是收获 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 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 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 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 遗传下来的习俗,这已经包含着庄稼成熟的意义。在中国和越南,中秋节 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在每个国家,中秋节还有自己的特色及意 义。其中“春秋二期”指的是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做祭拜祈求年年耕种、畜 牧顺利,年年丰收,给大众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同时也是表达了两国人 民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春天的祭拜是为了祈求耕种顺利,农作物发芽开 花结果,满足百姓的吃问题。而秋天的祭拜是为了感谢天地风调雨顺,感 谢祖先神灵保佑子孙万代健康平安。人们选择农业生产新收获得来的最好 美味献上天地鬼神和祖先以示自己的谢意。 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隐喻义,我们可以知道其所透露的文化,首先 是阴阳文化,指出阴阳调和四时才顺,四时顺庄稼才有大收获。可见这也 包含农业文化,教老百姓做农事时要应时而作。最后四时也透露了民间信 仰文化,本章笔者通过春节及中秋节的意义进行分析。 126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小结 “春、夏、秋、冬”这四个时间词尚未出现时,人类对时间只有模糊 的认识,有了之后就有助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观察天象、气候的变 化,发现大自然规律一年时间、空间又循环重复一次。他们就根据这个规 律安排农业工作和生活。本章笔者主要研究的是两国先民对四时的时间、 空间、温度高低的认知特点。哲学已经指出时间和空间范畴。时间与空间 虽然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和概念,但是两者却有相互支配、相互依赖的关 系。时间离不开空间,空间也离不开时间。在描写任何事情的过程中,人 们一定要将事物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 起。特指季节的春夏秋冬虽然是时间名词,但是因为它们特指的是一年中 的不同季节,因此,每个词本身也会使人从特定的时间联想到特定的空 间。从而联想到人生。中越两国人民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认知特 点已经生动地反映在其间的语义特点,尤其是隐喻义。 经研究,我们对四时的来源更加了解。在第二章所分析的结果的基础 上,本章继续弄清四时的隐喻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包括阴阳文化、农业 文化及民间信仰文化。春、夏、秋、冬四个词隐喻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体 现出季节对两国人民的物质及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春夏秋冬 不仅是季节,其还包含着文化内涵和民族的本色。这一点使汉语和越南语 中春、夏、秋、冬等特指季节的词语不但是语言方面的研究课题,而且还 能超越过语言的境界,深入探讨其中民族文化的深层。从而更加了解到中 越两国的语言文化及风土人情。 127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结语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从春季开始,冬季结束, 成为一年。可说,四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和 越南古代的时候人们非常重视季节,因为季节直接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 面,尤其是农业。本论文对“春夏秋冬”的语义进行研究,发现四时通过 人类的认知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派生义及隐喻义。人类感到每个季节的时 间、空间、温度的循环变化,从此联想到不同的意义。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隐喻是带有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 隐喻能了解每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象征、宗教信仰、地理位置、生产 方式等问题。通过这份论文,笔者希望能为汉语、越南语学习者提供一份 良好的参考材料,有助于研究工作,特别是关于四时的主题。 关于春、夏、秋、冬的语义特点,首先从文字角度上看,每个都体现 出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及其表意性质,就是从其间的文字表意性 质已经折射出中国古代人对一年中每一个季节的认知特点。从古代文献中 所记载的材料分析,我们也可以充分地理解其基本意义,从而扩展称丰富 的联想义和隐喻义。经过对汉语“春夏秋冬”和越南语的“xuân,hạ, thu, đông”的考察统计与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汉、越两个民族对“春、夏、 秋、冬”的认知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两种语言中,“春、夏、秋、冬” 的基本义都表示季节,“春”还用以比喻爱情、男女情欲、 年轻和父母 等,在汉语中还用以表示恩惠和思念。在越语语中“春”还能用于代替某 个人物,在语法方面“春”是名词而越南语“xuân”不仅是名词而且还是 128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形容词;“夏”除了表示季节还喻为困难和时间、时候,但越南语的 “hạ”还喻指分离、考试的季节、娱乐旅游的季节和代表年轻人,这些意 义汉语没有;“秋”在两种语言的隐喻义都是指思念、分离、女人的眼神 和美好的,但在汉语还喻指凄凉、脆弱的状态,表示美好的品德,在一定 的情况下表示强大的力量;“冬”在两种语言的隐喻义都是指困难和时 间,汉语还喻指时宜、亲密温暖和迂腐,浅陋,越南语还喻指寂寞、分 离。在对“春、夏、秋、冬”进行分析时,本文还是用一些经典诗词, (包括古代文学以及 20 世纪以来的诗词)。 汉、越语中春、夏、秋、冬隐喻意义还透露出两国人民对季节的认知 特点及文化内涵。四时最容易认识的特点是在三个方面:时间、空间以及 温度高低。另外还体现出人们从季节的自然转换规律引向人生兴亡、盛 衰、生死的循环规律以及人生喜怒哀乐不同情绪的表现,特别是中越两国 的触景生情、寄情于景的心理观念和文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先民因为认识 到四时的特点而安排农事,运用于自己的生活。而且从“春夏秋冬”的隐 喻义我们还发现四时对阴阳文化、农业文化及民间信仰文化有密切关系。 此项研究不仅限于语言方面的课题,而且还能超越过语言的界限,提升到 民族文化方面。深入探讨春夏秋冬等四个特指季节的词语及其文化内涵,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中越两国民族语言背后的文化深层。从而更加了解到中 越两国的风土人情。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短促,尽管已经做出最 大的努力去研究与撰写,然而本论文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有待研究的空间 较大。诚恳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在此谨向您诸位深表谢意! 129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参考文献 一、汉语文献 曹立明(2017)《管子》―四时‖观念的生态意蕴,三峡大学学报,第 39卷,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期。 曹聪孙(1985)《中国俗语选释》四川教育出版社。 常艳(2015)《语言与认知》,科学出本社。 陈汝东(2001)《认知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陈至立(2010)《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胡曙中(1999)《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金毅,《中国文化概论》,上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李福印(2008)《认知语言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清华(2000)《隐喻意义的取向与文化认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10.钱晶晶(2010)《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硕士论 文 11 琴秀才、阮有求(2013)《汉语语义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12.杨国栋、陈效逑(1998)《论自然景观的季节节奏》 13.王景东(2017)《 关于―春‖的成语文化蕴涵》,西昌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第 29 卷第一期。 14.吴芳(2014)《先秦汉语时间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文化机制。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0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15.武 占 江 ( 2003 ) 《 四 时 与 阴 阳 五 行 — — 先 秦 思 想 史 的 另 一 条 线 索》.河北示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二期。 16.史连和(2003)《论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的含义》,中华医学写作杂 志,第 22 期 17.束定芳(2000)《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8.束定芳(2015)《隐喻与转喻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 巫抑扬、梁瑞歌、朱文晓,论夏季养阳的含义,(光明中医) 20 武占江(2003)《四时与阴阳五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第 26 卷第二期。 21 向宏业、唐仲扬、成伟钧 (1991)《修辞通鉴》,中国青年出版社 22 许余龙(1997)《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3.许慎(2016)《说文解字》,中国华侨出版社。 24 杨林(1996)《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 语文出版社。 25.张光明(2010)《认知隐喻翻译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 26.周光庆(2005)《名词―春‖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义》信阳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5 卷第四期 27.闫红艳(2015)《论隐喻的结构特征及作用》 28.《古诗词鉴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29.《汉语成语词典》,何平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0.《汉语大字典》九卷本 第二版,四川出版集团,2010 3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5 131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32.《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芝加哥大学出版 社,美国, 2003 33.《越汉辞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 二、 越南语文献 34 Phạm Ngọc Hàm (2017), Ý nghĩa từ Xuân, hạ, thu, đông ngôn ngữ, văn hóa Việt Nam Trung Quốc, T/c Ngơn ngữ, Số 35 Phạm Ngọc Hàm (2017), Ý nghĩa văn hóa từ phương vị đơng tây nam bắc tiếng Hán tiếng Việt, T/C NN & ĐS, Số 8, P 89-95 36 Lê Văn Hòe(1956), Truyện Kiều giải, Tái lần thứ 37 Vũ Ngọc Phan (2005), Tục ngữ ca dao dân ca Việt Nam, Nxb Văn học 38 Hoàng Phê (2003),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Nxb Hồng Đức 39 Lý Hồi Thu (2016), Xn, hạ, thu, đơng hệ ký hiệu mùa “Thơ thơ” “Gửi hương cho gió” Xuân Diệu, Kỉ yếu HTKQG, 30 năm đổi nghiên cứu Văn học, Nghệ thuật Hán Nôm, Nxb ĐHQG Hà Nội 132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 汉越语言文化中春、夏、秋、冬的隐喻意义对比研究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Ý NGHĨA ẨN DỤ CỦA XUÂN, HẠ, THU, ĐÔNG TRONG NGƠN NGỮ VĂN HĨA TRU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Chun ngành: Ngơ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6022020 4 Người hướng... 值的参考材料。 1.5.2 越南的研究情况 在越南,通过考察,关于该课题的研究不多。2017 年越南国家大学 的范玉含副教授对季节有了一张专题,叫做? ?Ý nghĩa từ Xn, Thu ngơn ngữ, văn hóa Việt Nam Trung Quốc‖, 这份研究首先阐明了农 29 TIEU LUAN MOI download : skknchat@gmail.com 业与季节的关系,然后指出并分析―春‖与―秋‖两词的各层意义,从而显示... 年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包 括成语解释);越南语语料则来自《越南俗话歌谣民歌》(“Tục ngữ, ca dao, dân ca Việt Nam”Vũ Ngọc Phan 主编, NXB Văn học, 2017 年);阮悠 的《翘传注解》(“Truyện Kiều giải”(Lê Văn Hòe,1953 年)、胡 春香女士、清官县官夫人以及一些 20 世纪 32-45

Ngày đăng: 28/06/2022, 10:04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