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Thể loại khác

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

257 328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257
Dung lượng 4,92 MB

Nội dung

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Nghiên cứu và chỉnh sửa văn khắc thời Lý của Việt Nam (LV thạc sĩ)

Trang 3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越南李朝碑刻整理與研究

Trang 5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研究現狀 1

第二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研究意義 3

第三節 研究步驟、方法和原則 4

第二章 越南李朝碑刻概述 9

第一節 越南李朝的時代特征與文化特色 9

第二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概念、形式、內容與特徵 13

第三節 李朝碑刻的形制特色 22

第三章 越南李朝碑刻的收集與整理 27

第一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收集 27

第二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整理 30

第四章 越南李朝碑刻詞語專題研究 127

第一節 宗教詞語研究 127

第二節 稱謂詞語研究 149

第三節 地理詞語研究 173

第四節 典故詞語研究 185

第五章 越南李朝喃字碑刻考察 194

第一節 喃字概論 194

第二節 李朝喃字碑刻考察 198

第六章 越南李朝時期的藝術、文化與對外交流 211

第一節 越南李朝時期的建築與雕刻藝術 211

第二節 李朝的佛教與社會 215

第三節 越南李朝與中國宋朝的對外交流 222

Trang 6

附 録 230

附録(一) 李朝碑刻喃字表 230

附録(二)越南李朝鐘銘 234

主要參考文獻 242

後 記 245

Trang 7

越南李朝碑刻整理與研究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碑刻語言文字研究 指導老師:毛遠明 教授 研究生:NGO THI ANH TUYET

中文摘要

一直以來,漢字作爲越南古代各朝正式的官方文字,被社會普遍接受并廣泛使用,至今仍舊遺存的越南李朝漢文碑刻文獻就是明證。作爲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王朝,李朝在越南古代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該時期,越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越南歷史上偉大的復興時期。當時的李朝士民為了弘揚佛法、讚頌王族貴臣,建造了大量的宮殿、寺院和陵墓,從而也留下了較爲豐富的金石銘文,李朝碑刻文獻就是最好的證明。李朝碑刻文獻真實記錄了李朝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傳統、宗教信仰、對外關係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內容,是研究越南李朝古代社會歷史的寶貴文獻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獻研究價值。然而由於政治變動或戰爭動亂等多方面的原因,原有的李朝碑石很多已被毀,目前僅遺存 19 通;加之很多碑石長期暴曬裸露在外,未得到科學妥善的保護,部分碑銘文字已開始風化剝泐,部分碑文已經很難識讀,其記載的重要文獻信息正在被侵蝕甚至破壞,令人扼腕歎息,使得這批寶貴的文獻材料亟需進行全面系統收集與科學整理。因此,我們選擇目前越南遺存的 19 通珍貴李朝碑刻作爲研究對象,在對其進行系統收集與科學整理的基礎上,進而開展專題研究,以達到搶救和保存這部分珍貴文獻,進而推動相關領域後續深入研究之目的。

本研究論文共分爲六章,主要包含以下六部分:

第一章 緒論。主要概述了越南李朝碑刻文獻的研究現狀,指出其重要價值及其研究意義,在此基礎上,進而明確論文研究的步驟、方法和原則。

第二章 越南李朝碑刻概述。這一章主要介紹了越南李朝時期的時代特征,在此基礎上,對李朝碑刻的内容和特征進行了專門研究。總體來看,李朝碑刻主要包括功德碑、記事碑、陵墓碑三大類别,碑文內容主要包括序和銘兩部分。此外,

Trang 8

李朝碑刻形制也有自身的特色,其多爲兩面銘刻,碑額一般多鎸刻篆文,碑陽及碑陰多以楷書漢字或喃字從右到左依次豎刻。碑石周圍還多雕以龍朝菩提葉或菊花花瓣,龜趺多刻波浪花紋,裝飾圖案豐富精美,佈局整齊,顯得恢弘大氣。 第三章 越南李朝碑刻的收集與整理。該章主要是對越南李朝碑刻文獻進行全面系統收集和科學整理。首先介紹了越南李朝碑刻的相關著錄、碑文目錄和總體整理研究情況。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散見各類著錄文獻的李朝碑銘匯集起來,對其進行集中科學整理,重點做了如下工作:其一,編寫題要。簡要介紹碑刻時代、現存地點、尺寸、製作責任者、裝飾圖案、泐損情況、文字書體、行款等信息。其二,刊布碑刻拓片。以便圖文對照,便於復核。其三,迻錄碑文。以拓片爲依據,用通行繁體楷書字轉錄碑刻銘文,力求準確可靠。其四,詳加注釋。主要對宗教詞語、生僻典故、疑難字詞、喃字、特殊用字等進行科學解釋,以疏通語言文字障礙,服務文史考證等相關研究。

第四章 越南李朝碑刻詞語專題研究。主要以下包括四個專題:宗教詞語研究、稱謂詞語研究、地理詞語研究、典故詞語研究。本章以主題分類的形式對李朝碑刻以上四類最富有特色的詞語展開專題研究,對碑文中較爲生僻和較爲典型的特色詞語予以重點關注和研究考釋。

第五章 越南李朝喃字碑刻考察。該章主要考察了越南李朝喃字碑刻的分布及其特點;並對李朝碑文中的喃字與漢字構造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首先對“喃字”進行了相關界定,並概述了越南李朝喃字碑刻的空間分布、時間分布及碑文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重點對李朝碑文中的喃字與漢字構造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喃字雖然是以漢字爲基礎材料創造的,但越南人民在創造和使用喃字的過程中,又努力使喃字從形、音、義三方面與漢字相區分,從而又體現出喃字自身的民族性和特殊性。通過考察我們發現,喃字主要分爲假借、形聲、會意、義讀和特制字五種結構類型。其中特制字是指按照“六書”中的“假借、形聲、會意”三種方法而造出的字,但又有所創新。其主要包括喃字假借、喃字形聲、取漢字的某一部分或將漢字簡化以構成喃字、將聲符簡化構成喃字等幾種主要方式。

第六章 越南李朝時期的藝術、文化與對外交流。該章主要是在兼顧引用或提及部分李朝碑文內容的同時,重點介紹與碑文內容相關的李朝寺廟文化、佛教文

Trang 9

化、建築藝術、雕刻藝術等,進而對越南李朝與中國宋朝的對外交流進行初步研究與探討。

總之,越南李朝碑刻文獻作爲研究李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宗教信仰及對外關係等重要內容的寶貴文獻資料,具有多方面研究的重要價值。然而,目前对这份文獻的保護及其研究都還較爲薄弱,不利於該份材料的有效科學利用。有鑒於此,本論文全面系統收集和科學整理 19 種越南李朝碑刻資料,並開展專題研究,以彌補已有研究之不足。

關鍵詞:越南李朝;碑刻;整理;字詞研究;文化

Trang 10

Abstract

As a region or subordinate country onc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China, Vietnam has long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All along, Chinese characters, as official text of ancient dynasties of Vietnam, were widely accepted by the community and widely used Inscriptions in Chinese left by Vietnamese Li Dynasty are the proof

As the first independent feudal dynasty in Vietnamese history, Li Dynast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Vietnam During this period, Vietnam featured in its clear and bright politic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is a great renaissance period in Vietnamese history At that time, people of Li Dynasty,

in order to promote Dharma and praise the royal family, built a large number of palaces, monasteries and tombs, which also left lots of inscriptions Inscriptions left by Vietnamese Li Dynasty are the best proof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cover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folklore traditions, religious beliefs, external relations and other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ancient dynasties of Li dynasty is a valuable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Li Dynasty, which are previous materials for studying society and history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 and show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value However, due to political changes, war unrest and many other reasons, many stone monuments left by Li Dynasty have been destroyed, and only 19 ones remained; and because a lot of stone monuments are exposed for a long time and given

no scientific and proper protection, part of inscriptions are weathered and are difficult to

be read And some important literatures recorded are being eroded or even destroyed, so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se precious materials Therefore, we choose 19 precious inscriptions left by Vietnamese Li Dynasty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collection and scientific collation, we will carry out special research to save and preserve these valuable literatures, and further propel follow-up in-depth study in relevant field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which mainly includes following six par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mainly summarizes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dynasty in Vietnam, points out its important value and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On this basis, it clarifies the steps,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research

Chapter, Two Overview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mainly introduc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period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 and on this basis, it

Trang 11

specializes 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scriptions of Li Dynasty Overall,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mainly include merit monument, memorial monument and tombstone Inscription contents mainly cover such tow parts as inscription and preface

In addition, Li Dynasty’s stone engraving shape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is mostly engraved on both sides, head of monument is generally engraved in seal scripts, and front face and back of monuments are engraved in regular script Chinese characters

or Chu Nom from right to left in vertical order Stones are also carved with dragon and Bodhi leaves or chrysanthemum petals, wave pattern, rich and beautiful decorative patterns which are in neat layout which is grand

Chapter Thre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 Inscriptions This chapter mainly carries out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scientific collection and scientific finishing with respect to Vietnamese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Firstly it introduces related records, inscriptions directory and overall research situation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On this basis, we will collect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recorded in all kinds of documents,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sorting by focusing on following works: first, summary composition briefly introduces era, existing location, size, producer and author, decorative pattern, loss situation, script, form and arrangement and other information Second, inscription rubbing for announcement makes it convenient to show illustration and text by contrast and to conduct review Third, inscriptions deserving recording, based on rubbings, record inscriptions by reference in general traditional regular script and in the principle of accuracy and reliance Fourth, detailed annotations attached mainly serve to scientifically interpret religion words, obsolete allusions, difficult words, murals, special words and other words in order to dredge language barriers and serv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other relevant researches

Chapter Four, Study of Words of Vietnamese Inscriptions, mainly covers following four subjects: religious words research, appellation study, study of geographical words, and allusion words study It mainly focuses on above four categories of the most colorful words classified based on subjects, and pays attention to and study on uncommon and typical words used in inscriptions

Chapter Five, Study of Vietnamese Chu Nom Inscriptions, mainly studies distribution an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Nom inscriptions and contrasts constructive methods of Chu Nom and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chapter first defines definition of "Chu Nom", and summarizes spatial distribution, time distribution and

Trang 12

main contents of inscriptions in Chu Nom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 and on this basis, this chapter mainlt compares and analyz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Chu Nom and Chinese characters Though Chu Nom was created based on Chinese characters, Vietnames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using Chu Nom, made efforts to distinguish Chu Nom and Chinese characters in shape, sound and meaning to refle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Chu Nom Upon our investigation, Chu Nom is mainly divided into borrowed characters, phonetic characters, meaning-joint characters, characters with variant pronunciations and special characters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characters are created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characters creation method as “borrowed characters, phonetic characters, meaning-joint characters” given in “Six Ancient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 but are created with innovation, including Chu Nom which is created by referring to Chinese characters in phonograms or created by simplify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honetic signs

Chapter Six, Art, Culture and External Relations of Vietnam during Li Dynasty, refers to or mentions inscriptions of Li Dynasty and at the same time mainly focuses on contents of Li Dynasty’s temple culture, Buddhism culture, architectural art and sculpture, and further carries out initial study and research on foreign affairs of Vietnamese Li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in China

In summary, Vietnamese Li Dynasty’s inscriptions, as valuable research materials for study o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folklore, religious beliefs, external relations and other important aspects of Li Dynasty,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multi-faceted research However, at present,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of inscriptions of the Vietnamese Li Dynasty are still weak,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effective scientific use It is worthy of our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collection and scientific collating, and carrying out special research

Key words:Vietnamese Li Dynasty; inscriptions; sort-out; word usage study;

culture

Trang 13

第一章 緒論

碑刻文獻被譽爲“刻在石頭上的歷史”,具體指“以石質爲書寫材料,鐫刻、

。碑刻文獻的歷史悠久,其記錄的內容廣泛,大多時地明確,作爲“一手文獻”,其記載的絕大部分內容都較爲真實可靠。因此,碑刻文獻越來越受到歷史學、文獻學、宗教學、語言文字學及藝術學等諸多研究領域相關學者的普遍重視。而越南李朝碑刻是以漢字爲主體,夾雜部分喃字來記錄的李朝時期歷史文化的石質文獻材料,目前雖然保存下來的數量不是很多,但卻具有極爲重要的研究價值,值得對其進行全面整理與專題深入研究。

第一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研究現狀

碑刻文獻作爲出土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學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李朝碑刻文獻也不例外。但由於政治變動、戰亂紛爭或人爲破壞等原因,致使原有的許多李朝碑石被毀;加之部分李朝碑石因長期暴露在外,未得到妥善保護,使得部分碑銘的文字已開始出現風化剝泐,其記載的重要文獻信息正在被侵蝕破壞,令人十分惋惜。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目前越南國內遺存的李朝碑刻文獻約有 19 通,均爲漢文碑②

,其中包括功德碑 14 通、記事碑 1 通、墓碑 1 通、

墓誌 3 通。這些碑刻文獻材料目前已經受到前人時賢的關注和利用,其相關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部:

,該

書對 23 通越南碑刻進行分類、簡介、釋文並作簡要注釋,是目前整理研究越南李朝碑刻文獻最爲全面系統的一部研究專著。潘文阁將越南李朝碑刻主要分爲記事碑、功德碑和陵墓碑三種類型。該書所著錄的第一通碑文爲《大隋九真郡寶安道場之碑文》,其爲記事碑,這是越南迄今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碑刻文獻。功德碑數量最多,具有較高的史學和文學研究價值,其主要內容是對建造李朝佛教寺廟所積功德的頌揚與盛讚,碑文內容也非常有特色。如《大朱摩山盎大光聖岩碑》:

① 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09 年,第 7 頁。

② 我們這裡所說的“漢文碑”是從廣義而言,是指李朝時期遺存下來的以漢字爲主體,夾雜少量喃字的碑刻 文獻。

潘文閣,蘇爾夢主編《越南漢喃銘文彙編第一集——北屬時期至李朝》,越南漢喃研究院,1998 年。

Trang 14

“大師來大越國[長]安朱摩山盎乃[哇]戒。包生□鄉人也。姓朱氏□□□[充]□所開徹也。萬峰妙頂,維衛仏(佛)山曰大光聖岩。”朱摩山盎是越南寧平省華閭縣長安社的一座大山,此山名今雖已不存,但華閭縣寧和社還存有山盎村的村名,其村名緣由或與朱摩山盎有關。

阮文盛《李朝時代碑文》在對李朝時期碑文進行系統收集的基礎上,對碑文內容作了一定的分類和校釋,其主要校正了部分錄文的錯誤,補釋部分模糊難辨的字形。如《圓光寺碑銘》:“神宗之省方也,偶顧其禪林,整乘輿而親幸;英宗之觀民也,既欽崇其淨剎,嚴羽衛而登臨。”阮按:“‘羽’,乙本作‘武’,疑訛。‘羽衛’,或‘儀衛’,是負羽侍衛之意。‘而’,乙本作‘以’,亦通。”這些校勘成果為我們正確釋讀碑文,準確理解和注解碑文內容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和幫助。此外,作者還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翻譯碑文,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翻譯,在保持碑文韻調和諧對稱的同時,盡量使碑文內容變得淺近易懂,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夠閲讀和利用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

丁克顺等《李朝時代寺廟碑文》所收大部分碑文,大都與佛教寺廟有關,特别是收錄了大量建造寺廟的功德碑。例如《保寧崇福寺碑》:“次願郡君□娘洎男女,致鵲有巢之道,金石齊齡;眷羊跪乳之恩,松椿比壽。”丁注:“□,抄本爲‘道’字。”又如《阿彌陀佛頌》:“阿彌陀佛頌□□。越都之西石室山律師法號持鉢,因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普勸道俗,建大法場,欲[造]厥像而未能焉。”丁注:“‘石室’即石頭砌成的房子,主要爲僧人或隱士所居住,很多李朝碑刻與貴族階級、大官以及禪師的重要寺廟有關。”李朝也是越南佛教發展得最爲迅猛最爲興盛的時期,被視爲國教的佛教對越南民衆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該時期大量產生的寺廟碑文就是明證。《李朝時代寺廟碑文》爲我們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越南李朝時期的佛教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李朝碑刻作爲越南國家歷史文物,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獻和文學研究價值。通過碑文,我們可以了解古越民族在該時期的歷史和文化;每通碑文亦是多種古代藝術的完美結合,亦可使我們深入了解該時期的文學、書法、繪畫和雕刻藝術水平。此外,李朝碑刻文字的書寫主體是漢字,也偶雜喃字。喃字是越南古代人民在漢字的基礎上,利用漢字的構字原理和造字方式而創造出來的記錄越南語音

Trang 15

義的一種特殊文字。因此,研究李朝碑文也有利於研究現代越南語的起源、發展和歷史演變過程。

通過上述考察,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學界對李朝碑刻的總體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目前學界更多重視對李朝碑刻起源、類型、格局、繪畫和銘刻藝術等方面的研究,但對李朝碑文的全面系統整理、詳細注釋及碑文背後所體現出的語言現象和歷史文化的關注和研究還不夠。因此,我們擇取越南目前遺存的 19 通李朝碑刻作爲研究對象,在對材料進行全面整理和細緻注釋的基礎上,進而對李朝碑刻文獻中的特色詞語和喃字進行專題研究,最後探討了越南李朝時期的藝術、文化和對外關係等內容。

第二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研究意義

李朝碑刻是研究越南歷史文化的寶貴文獻資料,具有多方面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有助於李朝時期歷史學的相關研究。李朝時期遺留下來的不少碑刻文獻資料,其中均涉及到大量的史實,如大寶三年刊刻的《科進士題名記》,列舉科舉進士的名單,為還原當時的科舉考試的形態、制度、規模等提供了可貴的“同時資料”。又如大定二十二年所立的《皇越太傅劉君墓誌》及黎朝或阮朝期間重刻的《奉聖夫人黎氏墓誌》,可藉以研究李朝如何脫離中國進入自主時期,進而建立李氏王朝的整個歷史過程。

第二,有助於李朝時期宗教學的相關研究。在李朝建立之前,佛教在越南已取得很高的地位,創立李朝的君王李太祖原本就出身於禪宗,對佛教極爲推崇。後來繼任的其他幾代君王亦大力崇信和推廣佛教,使得佛教在李朝發展得最爲迅猛。因此,研究李朝碑刻的內容與藝術形式,不僅可以研究佛教在越南的傳播方式、途徑和時代特徵,還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佛教對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深遠影響,從而為研究越南李朝宗教學的整體發展狀況提供實證材料。正如《崇善延靈塔碑文》所描述的那樣,佛教把李仁宗描述得既像一位國王,也像一尊佛

Trang 16

。與此同時,李朝時期的不少寺院碑和功德碑為了解和研究李朝時期的宗教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

第三,有助於李朝時期的語言文字學研究。李朝碑刻上的文字主體是漢字,也夾雜部分喃字,其對李朝時期語言文字學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喃字是越南古代人民在漢字的基礎上,利用漢字的構字原理和造字方式而創造出來的記錄越南語音義的一種特殊文字。因此,李朝碑文是研究現代越南語起源、發展和歷史演變過程的重要途徑,亦是了解李朝時期語言文字使用狀況的重要研究材料,具有重要的語言文字學研究價值。

第四,有助於李朝時期的文學研究。碑文作爲特定的文體,很多情況下往往包括散文結構的“序”和韻文結構的“銘”,布局明確,語言雋永,富有韻律,文學性很強。這為我們研究李朝時期的文學發展狀況提供了寶貴研究資料。例如

《藍山永陵碑》,系李太祖陵墓之碑文,真實記錄了君王平定賊亂的歷史過程。據古人的評價,這通碑文是駢麗類型最典型的,主要記錄黎王在打仗救國過程中的赫赫戰績和功勞,具有跌宕起伏的磅礴文氣。范婷虎曾對此作如下評價:“文體氣概都能跟得上古人腳跟(古人指的是漢唐名家)”。

總之,研究李朝碑刻的內容與藝術形式,可以從多方面展示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體現了外來思想文化與越南民族本土文化之間的融合,更體現了外來思想文化對越南本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響。其研究成果亦可為研究越南思想史、文化史提供堅實的文獻證據,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研究步驟、方法和原則

就李朝碑刻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已有研究更多側重於李朝碑刻起源、類型、格局、繪畫和銘刻藝術的調查與研究,而對碑文的詳細注釋及背後所體現出的文化現象的整體關注和研究還不夠。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就是全面系統收集和科學整理李朝碑刻文獻材料,加強碑文特色詞語和疑難字詞的注釋與考證,進而展

① 《崇善延靈塔碑文》中言,李仁宗父皇曾做“殊邦獻雪象六牙”之夢,進而“母后有娠,飛閣廕黃龍五彩” 之異象,此乃“陛下入胎之兆”。當李仁宗誕生時,出現了“喜氣俄騰于霄漢,異香散靄於宮闈”的瑞相。 李仁宗不僅有聖王的出衆相貌:“龍瞳鳳眼,眼睛清澈,黑白分明,不同於舜帝的重瞳眼睛,耳朵漂亮,耳 輪寬大,像夏王的三洞耳朵”,還有佛的良好相貌:“魁梧的身材,豐滿的足部”。因此,李仁宗被傳爲佛 的化身。

Trang 17

開詞語、喃字及文化藝術等的專題研究。我們下面將重點介紹本文的研究步驟、研究方法和原則。

一、研究步驟

1.全面系統收集和科學整理文獻材料

本論文主要以《越南漢喃銘文彙編第一集——北屬時期至李朝》爲基礎,全面調查、搜集其他書籍及期刊等各類文獻資料中刊布的李朝碑刻材料;同時亦到越南各文博單位進行必要的走訪調查,進一步搜集越南各地保存的李朝流散碑刻文獻材料,并通過拍照或購買相關圖版等方式獲取新材料。

2.進行文獻整理和文字釋讀

首先通過辨僞和輯佚,補輯佚文,剔除僞刻。同時通過校勘、目錄、版本等文獻學的基本方法,對碑刻文獻進行系統整理。在具體校勘時,盡可能廣羅異本,擇善而從。對於其中的疑難字詞,通過文字、音韻、訓詁的綜合考釋,脫漏者補之,訛誤者辨之,努力恢復碑文原貌。與此同時,圍繞研究對象,通過系統整理,分析文字結構、衍生規律,研究字體發展、演變規律。文字分析的深入與否直接關係到文字類型的歸納,關係到文字構件和筆劃的歸納是否具體和準確,因此,文獻的科學整理與文字的準確釋讀亦很重要。

3.建設李朝碑刻語料庫

釋讀整理研究材料是一項基礎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整理研究的好壞直接決定接下來語料庫建設的質量。文字釋讀準確,輯錄效果好,所建立的數據庫的質量高,使用就方便。反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數據庫質量,影響研究工作。因此,我們在盡可能準確釋讀和科學整理李朝碑刻文獻材料的基礎上,建立了“越南李朝碑刻語料庫”。

4.進行專題研究

在對文獻進行科學整理和文字考釋的同時,就材料中涉及的歷史、政治、宗教、地理、對外關係等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探討前人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形成新的學術增長點,進一步挖掘和揭示李朝碑刻的獨特研究價值。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整理與專題研究相結合

Trang 18

碑刻文獻屬於“同時文獻”,一經形成,就不容易篡改,具有很強的真實性,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歷史文化的真實記錄。本論文堅持以碑刻文獻拓本爲研究的立足點和主要依據,把整理李朝碑刻文獻文本作爲最爲重要的基礎工作。在科學整理李朝碑刻文獻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宗教學等專題研究,充分發揮碑刻文獻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使研究成果更爲準確可靠。

2.材料的具體分析與規律整體揭示相結合

語言文字研究既有個案研究,也有共性探討。在個案研究時,對文字的形音義進行綜合考慮,對缺漏者進行補苴,對錯訛者進行校改,對未識者進行考釋,盡可能保證考證的準確性。在碑文整理的同時,注意提取規律,採用結構分析法,研究文字結構特點,考察過度隸變和楷化的文字同樣需要探討字形結構的變化情況。本文借鑑傳統的結構分析方法、傳統文字學形音義聯繫的理論,進行碑文考釋,分析喃字的結構特點及相關產生和發展規律。

3.定量分析與定性研究相結合

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是相对的,是現代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深入細緻的定量分析能夠為後面的定性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僅僅只是做一定的定量分析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做出相應的理論闡釋和規律解釋,適當作出必要的定性研究。因此,合理的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是實現科學研究的重要保證,本論文的研究亦不例外。

4 共時描寫與歷時比較相結合

在進行碑刻文獻校勘時,盡可能利用同時文獻,注意特定的語言共時狀態下語言文字的面貌和特點,相互比勘,進一步提高校勘質量。與此同時,注意歷時狀態下的縱向研究,通過歷時比較的手段研究語言的演變規律、發展進程和特點等。文字產生之後,便伴隨語言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歷時比較法應該適用於文字及其斷代文字研究,進而,可以幫助人們研究斷代文字的發展、演變情況,幫助人們更加便利地歸納文字的時代特點。

三、研究原則

1.堅持語言文字研究的主體地位

Trang 19

李朝碑刻文獻雖屬於歷史文獻的研究範疇,但李朝時期語言文字所記錄的社會歷史、思想文化都包含在碑刻文獻語言文字研究範圍之內。弄清楚語言文字的準確含義,才有可能科學利用這批寶貴文獻從事歷史文化研究。

2.堅持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

本論文涉及的領域較爲寬廣,涉及到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器物學、歷史學、宗教學、社會學、民族學等衆多學科,因此,有必要充分吸收和借鑒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一定的學科交叉研究。我們在整理與研究李朝碑刻文獻的過程中,亦注意進行一定的綜合考察,充分吸收各學科的研究手段、方法和成果,以便為本研究服務。

3.繼承性原則

研究碑刻文獻,應遵循繼承性原則,就是要在充分繼承和利用前人相關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自己的詳細研究計劃,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有所創新。

4.規範性原則

本論文在寫作和相關研究的過程中,亦注重規範性原則,盡量注意相關研究成果引用規範和格式規範。

5.創新性原則

在對現有成果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總結和歸納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對於前人未能充分注意或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通過文獻校勘及相關文史考證,使研究進一步拓展和深入;與此同時,亦注重充分關注和利用新材料,適當選用新方法,爭取有一定的突破和創新。

四、凡例

1.為使行文簡潔,引用內容對各位先生直呼其名,誠望諒解。

2.所收石刻均以楷書錄文,異體字、古體字、隸古定字、假借字、俗訛字等均適當照錄。原刻中的衍字、脫字、訛字、倒文、重文符號等均保持原貌,未予改正,只是在注釋中說明。

3.原文一律使用現代標點,並根據石刻內容適當分段。原石中的空格、空行未予保留,以省篇幅。

Trang 20

4.原石殘損泐蝕,實在無法確認的字,用“□”號標明;不能確知所泐字數者,加圓括弧“( )”,內注“闕泐數字”;隱約疑似字,或他書錄文可資參證之字,加方括弧“[ ]”,以備參攷。

Trang 21

第二章 越南李朝碑刻概述

作爲越南歷史上偉大的復興時期,李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留下了較爲豐富的金石銘文,李朝碑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李朝碑刻主要包括功德碑

、記事碑、陵墓碑三大類别,碑文內容主要包括序和銘兩部分,是真實記錄李朝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對外關係等重要內容的寶貴文獻資料。本章主要介紹越南李朝的時代特征,进而探讨李朝碑刻的内容、形制及特有的傳統文化價值等内容。

第一節 越南李朝的時代特征與文化特色

一、越南李朝的時代特征

越南李朝於 1009 年建立,1225 年滅亡,持續了 200 多年,由於該朝的君主姓

“李”,所以將這一時期稱爲“李朝”。直到 1054 年,李聖宗將國號改爲“大越”,這個國號被越南數個朝代所沿用,“李朝”才逐漸停止使用。但因為“李朝”的稱謂概括其朝代性更統一,所以本文沿用爲“越南李朝”。

越南李朝是越南歷史上第一次維持了 200 多年的政權,這一時期所創造的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昌盛的景象,可以說是越南歷史上偉大的復興之治。為此,越南李朝對內對外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在政治上,越南李朝是在結束了其之前的前李朝(544-602)、吳朝

(938-968 年)、丁朝(968-980 年)的統治後而建立的政權,建立了明確的管理等級體制和鮮明的法律制度,從而做到依法治國,避免了獨斷專權,政治上做到了消除了千年北屬時期王朝帝權獨大的噩夢,從而使李朝步入了越南歷史上的政治開明的全新時代。

這項重大的改革舉措,并下令遷都於大羅城,這對李朝的经济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作用。李公蘊認爲舊都華閭地方非常狹窄,李選擇將都城遷到大羅城的原因是:“朕披觀地圖,高駢故都大羅城,居天下中,有龍蟠虎踞之勢,四方輻輳,人物蕃阜,誠帝王之上都也。朕欲乘此地利,以定厥居。李公蘊在朝堂上征詢諸大臣的意見,群

越南李朝的開國君主——李公蘊 1009 年下《遷都詔》以詢示群臣,御筆親書並頒佈天下。

Trang 22

臣皆曰:‘陛下言及,此天下萬世之利也。’帝大悅,乃自華閭徙都大羅城。”隨後因“御舟至城下,有龍見焉,命改其城曰升龍城。”大羅城位於越南的中心地域,面積寬闊,氣候宜人,且地勢較高,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些有利條件都使得大羅城非常適合作爲李朝的國都。所以,李公蘊選大羅城作爲新首都,下詔遷都大羅城,之後不久就將該城改爲升龍城(今稱河內),並改國號“大瞿越”爲“大越”。

定都升龍城以後,李公蘊集全國之資產,依照中國當時的建築風格,大興土木。“天德府升龍京內起朝殿,左置集賢殿,右置講武殿。左啟飛龍門,右啟丹鳳門。正陽啟高殿,皆曰龍墀,內翼以回廊,周匝四面。乾元殿后置龍安、龍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後有翠華宮。城之四面啟四門,東曰祥符,西曰廣福,南曰大興,北曰曜德。又於城內起興天寺,五鳳星樓,城離方創勝嚴寺。”

這個時候,李公蘊下令在天德府建立寺廟。再者“發錢二萬緡,建寺八所,皆立碑記功於升龍,城內造興天御寺、太清宮、萬壽寺,城外造勝嚴寺、天王寺、興

由於升龍城地理優勢,既是國家的四方輻輳,又是帝王萬代的象徵,所以李公蘊要把升龍建設成為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通中心。除此之外,在农业经济上, 李朝皇帝十分注重農業,他們親自下田耕地(席田)。也不斷地加固、高築機社堤壩,應對黃河洪水的威脅,積極地採取各種措施來發展農業經濟。隨着李朝不斷加強經濟建設,不久整體社會就逐漸穩定下來,經濟步步繁榮,人民團結和睦,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而體現出李朝獨特而有效的治理方式。

在對內的民族政策上,為了鞏固民族團結,加強民族交流,李朝統治者採取了很多措施。對北部山區某些較強大的土酋,主要採取懷柔政策,李朝帝王通常把自己的公主嫁給土酋部落的首領,通過和親鞏固政權。趙海江、張笑梅指出:

“太宗佛瑪於天成二年(1029 年),以平陽公主嫁給諒州牧申紹泰爲妻;後來的金城公主嫁給峰州牧黎宗順爲妻;長寧公主嫁給上威州牧何善覺爲妻;李乾德、李

① [越]佚名.越史略[M].北京:三聯書店,1958

② [越]潘清簡《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正編卷二

Trang 23

仁宗,在英武紹勝七年(1083 年)以欽聖公主下嫁爲龍州牧何彝慶,其目的在於籠

在對外的國際關係上,李朝統治者自 1014 年至 1076 年間不斷地攻打侵擾中國邊疆地區。1020 年至 1104 年間,李朝軍隊多次入侵占城;1011 年至 1048 年間,李朝發兵侵略哀牢。這就是李朝統治者奉行的“北侵中國,南犯占城國,西掠哀牢”的三大政策。但這一政策,最終導致李朝內憂外患,在失道寡助的情況下覆國,後被權臣陳守度取而代之,陳朝建立。趙海江、張笑梅指出:“宋朝建國初期,國力較弱,它一方面要全力治理五代十國遺留下來的殘破局面,恢復經濟、鞏固政權;另一方面還要應付北方遼、金和西夏的侵擾,無力南顧,對李朝的多

由此我們看出,李朝和宋朝關係緊張的原因並不只在於宋朝。特别是在 1059 年,李朝軍隊越過邊界進入中國的邕州(今廣西南寧南部地區)、欽州(今廣西欽州、靈山等地)、廉州(今廣西合浦、靈山等縣地),奔襲中國的宋朝,之後越南李朝取得了完全勝利。但是,因為輕蔑宋朝,不尊聖人規矩,致使衆百姓困苦顛連。兩年後(1077 年),反宋戰爭開始,李常傑揚言在他夢中,大越張氏兄弟交給他一首詩《南國山河》(1077 年),該詩肯定了南國的神聖存在,具體爲:“南國山河南帝居(Nam quốc sơn hà Nam đế cư),截然定分在天書(Tiệt nhiên định phận tại thiên thư)。如何逆虜來侵犯(Như hà nghịch lỗ lai xâm phạm),汝等行看取敗虛

(Nhữ đẳng hành khan thủ bại hư)。”李軍聽到這首詩後,士氣大振。有一個晚上,在如月江趁宋軍疲憊的時候,李軍渡江襲擊宋軍,最後,李軍大敗宋軍。宋兵傷亡很嚴重,最後撤退到廣源州。不久李仁宗、李乾德便遣使入宋,奉表“謝罪求和”,這標誌着宋越戰爭結束。《南國山河》(sông núi nước Nam)被譽爲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宣言”,另外兩個分别是《平吳大誥》(1428 年黎利所發表)和

《獨立宣言》(1945 年胡志明發表)。此後該詩被翻譯爲越南現代語,廣泛流傳,並且被寫入越南的教科書中,在越南家喻戶曉。

在文化體制上,在當時各國皇帝都崇拜佛教之時,越南李朝開始自上而下地崇尚儒教,做到了儒釋並重,因此儒教對越南李朝的影響越來越深。公元 1042 年,

① 趙海江,張笑梅.越南李氏王朝的建立及其內外政策[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0(2)

② 趙海江,張笑梅.越南李氏王朝的建立及其內外政策[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0(2)

Trang 24

制定君主國家的最初成文法。1070 年,李公蘊仿照中國王朝修建文廟,開了升龍文廟提高儒教,但佛教的博愛慈悲仍然占第一位。1075 年,朝廷開始舉行科舉考試,這是最早的科舉制度,目的就是為了選拔文職官員入朝學習。1076 年設國子監,選拔出身於貴族的人才參與國家治理。1086 年,設立翰林院。1097 年,制定典會,定下政治法則。

不過,因為歷史上各朝代都曾將佛教發展爲一支重要的影響國家社會政治的文化力量,在李朝人民心目中,“百姓大半爲僧,國內到處皆寺”,所以李朝的帝室在崇尚儒教的同時,也必然性地會積極地重視佛教的發展。可以說,到了李朝,佛教的發展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李公蘊登基之後,就在全國大興佛寺,各地到處興建廟宇、寺塔。越南史臣黎文休在《大越史記全書·本紀》中曾言:“李太祖即帝位,甫及二年,宗廟未建,社程未立,先於天德府創立八寺,又重修諸路寺觀,而度京師千餘人爲僧,則土木財力之費,不可勝言也。財非天雨、力非神祚,豈非浚民之膏血軟浚民之膏血,可謂修福縛創業之主,躬行勤儉,擾恐子孫之奢怠,而太祖垂法如是,宜其後世起淩霄之堵坡、立削石之寺柱,佛宮壯麗,倍於哀居,下皆化之,至有毀形易服、破產逃親,百姓大半爲僧,國內到處皆寺,其源豈無所自哉。”①

因此,後來的越南歷代皇帝都推崇佛教,貴族官僚也信仰佛教,全國各地都開展佛教活動,形成了特有的安南佛教,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三大禪宗派别:無言通禪宗(即觀壁派)、草堂禪宗派(即雪竇明覺派)和滅嘉禪宗派(即南方派),均流行於當時,直至李朝末年才慢慢走向衰落。

二、越南李朝的文化特色

越南李朝作為越南民族復興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家的經濟、政治等慢慢穩定和發展,國家獨立和振興起來,文化上受到中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多,在這個基礎之上,出現了文化上以前朝代少有的特色——碑刻文化的發展繁榮。

石刻文獻在中國是具有悠久的歷史的燦爛文化表現形態之一,刻碑記事在中國被看作是留存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越南,為了記錄重要歷史事件,刻碑記事也逐漸成爲越南李朝所崇尚的方式,並且形成了燦爛的文化。

到十世紀,公元 938 年越南結束了國內的紛爭,開創了新紀元,這是大越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體現了大越國堅強的意志和堅強不屈的精神。李朝所創立的

① 見[越]吳士連編纂,陳荊和編校《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84 年。

Trang 25

(1100 年)周文常撰《安獲山報恩寺碑記》,宣光占化龍符元華年間(1107 年)承恩撰《保寧崇福寺碑》,1107 年和 1118 年由法寶分别撰文的清化河中午舍仰山嶺靈稱寺《仰山靈稱寺碑記》和清化後祿崇嚴延聖寺《崇嚴延聖寺碑銘》,河南唯仙崇善延齡寺天符睿武二年(1121 年)阮公弼撰《大越國當家第四帝崇善延齡塔碑》,南定交水圓光寺天符睿武三年(1122 年)由穎達撰《圓光寺碑銘并序》,清化東山乾尼山香嚴寺天符睿武年間(1124 年)《乾尼山香嚴寺碑銘》;約 1159年間《巨越國太尉李公石碑銘序》,永福三農福聖寺正龍寶應(1173 年)《奉聖夫人黎氏墓誌》等等。

李朝碑文對研究越南的傳統文化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過梳理李朝碑文資料,我們發現李朝碑文對研究越南歷史的發展特别是越南佛教思想的傳播有很大的作用。“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

因此,李朝時期的碑刻文化是越南歷史上的一種特色文化,也是了解越南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這也正是我們主要論證的內容之一。

第二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概念、形式、內容與特徵

一、李朝碑刻的概念

毛遠明在其《碑刻文獻學通論》中給碑刻下了一個相對嚴密而準確的定義:

“在碑碣、石壁上刻寫、雕鐫有文字、圖案或宗教造像等,賦予其文化信息的石質載體謂之碑刻,或稱‘石刻’。它既包括用石質材料刻寫的語言文字,也應包括以石質材料鐫刻的畫像、雕塑等,所有用石質材料作爲承載信息、傳遞情感、表達思想的載體通稱碑刻。這是從廣義而言的。這樣定義是想強調三個要素:一是石質材料,二是刻寫、雕鐫手段,三是文字符號、圖案、造像等文化信息。凡是

毛遠明更加嚴謹地指出:“不過,就文獻而論,我們還是偏重於碑刻語言文獻。因此,從狹義上講,凡是以石質爲書寫材料,鐫刻、書寫在石頭上,承載了一定語言內容的所有語言信息資料,都稱‘碑

① 劉婧婧.吳文化資源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探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4

② 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M].中華書局,2009:7

Trang 26

。當然,如果要深究,碑原本是豎石,而有的石刻銘文如石闕銘刻、摩崖石刻、墓室塞石題字、黃腸石題字、畫像石榜題等,本來是很難稱之爲碑的,要是稱“石刻”,則可以涵蓋。基於碑的概念已經泛化,所有石刻銘文都可以稱碑,而且幾千年來已成習慣,故我們覺得還是承用“碑”這個名稱好些。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碑刻文獻產生的時間之長,數量之大,種類之繁,形制之富,可謂是錯綜複雜。因此,中國的歷代金石學者都發出感嘆,並畢生奉獻於此研究領域。如果非要對碑刻文獻進行分類的話,根據不同標準對碑刻文獻作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據《碑刻文獻學通論》所引,自清代葉昌熾首次對碑刻文獻全面分類,分爲四十一類,之後陸和九將其又概括爲四大類,馬衡也分爲四大類加諸多小類,朱劍心《金石學》將碑刻分爲十類:刻石、碑碣、墓誌、塔銘、浮圖、經幢、造像、摩崖、買地莂。朱氏的分類較爲合理,條目逐漸清晰,但也不能做到完全區分。

在越南,語言學家和社會學家定義“碑”是資料存儲、古典書籍性質和稱頌意義的形式,讚揚某個重要歷史里程碑的記號。韶紬編《漢越字典》和黃批編《越語字典》將碑定義爲:“碑是牌坊,是石塊鑄造、切削刻字;其中,牌坊就是碑、石碑,比如碑板、碑表、碑誌、碑架、碑銘、碑榜、碑忠等等。”除此之外,文學家們給碑下了定義:“豪爽、氣派、氣節清高、功勞非凡;文章品質是人文品質和精細審美。”意思就是,詞好、字美、思想純潔度高。突出的特性為傾向史料的精細性質,按照駢文或敘事文寫法,或者是兩種文章體裁的結合。

因此,不論中國還是越南,那些優美、遒勁的文字鐫刻在一塊塊久歷滄桑的石頭上,就可以彰顯出這個國家的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魅力。在越南李朝時期而繁榮起來的碑刻文化,也正如最初被雕琢的那塊石頭,見證着越南這個古老民族和國家的堅韌性格與厚重的文化。基於此,我們將“越南李朝碑刻”定義爲:越南國內遺存下來的以石質爲書寫材料,鐫刻、書寫在石頭上,承載記錄了越南李朝時期歷史、文化、宗教等所有語言信息的文獻資料。

二、李朝碑刻的形式和內容

根據中國專家學者的相關考證,石刻銘文是至少在商周時期就已經萌芽,並且與甲金文字同步的一種形式。春秋戰國時期,石刻才多起來。因此,在碑刻文

① 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M].中華書局,2009:7

Trang 27

獻發展的初期,因為受甲金銘文的影響,主要采用簡單的韻文、短文來編寫碑文。比如現存規模較大的碑刻文獻《石鼓文》,所刻文字爲四言韻語,大致每個石鼓上刻一首詩。到漢朝後碑文才發展成爲具有長篇碑文的形式,慢慢形成上序,下銘。使用散文寫序,用押韻寫銘。換而言之,上面具有記錄事件的序文,下面有歌頌的韻文。其實這些都是碑文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碑刻文獻的重要價值所在就是碑文了,“碑文,是含有文字內容的石刻,集歷史、文學、書法、鐫刻於一體,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碑文的內容所承載的信息,記錄了當時代的歷史。 李朝碑刻的形式和內容,當然會難以脫離中國碑刻文化的影響,具有很大的模仿性質。不過,因為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有很大不同的,反映在碑刻文獻上,也是有許多特色。並且根據這些特色可以對李朝碑文進行不同的分類。現在就李朝碑文在結構形式方面的基本情況,作一個概述。

李朝碑刻和中國碑刻上序下銘的結構基本相同,使用散文寫序,用韻寫銘。換而言之,上面具有記錄事件的序文,下面有歌頌的韻文。其實這些都是碑文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基本上也是分爲兩部分:記(即序或志)和銘。不過,特殊的形式是那些刊刻於寺廟的碑文,由三個小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法理,簡稱爲“理論—起源”部分,位於碑文的抬頭位置;第二部分:記人,記述建造寺廟的發起人及捐贈人姓氏名號,多數位於碑文中間部分;第三部分:敘事,講述寺廟建造以及其完善景觀的詳細過程,位於壓軸位置。這類寺廟碑文還是李朝碑刻中比重較大的,所以需要詳細介紹。

首先,“理論—起源”部分是李朝寺廟碑文中富有理論性質的部分,也是最獨特的部分。主要讚美宗教之妙、宣講佛教教義的“無”與“有”、討論“真”與“壹”和 “萬”與“壹”的關係,解釋“法善”與“禪善”的問題,有時還提及“常”“樂”“我”“靜”的題材。核心思想是講述並歌頌,打造捐贈者走向佛教之道的明顯原理、崇拜像法等觀念,運用了許多佛教典故以及有關佛教知識,從而引入下文的記事部分。

在抬頭的位置,作者也記載佛的法身,無所不能之能力以及普度衆生的偉大功勞。因為衆生具有愚昧和貪婪無度之心,所以佛的出現是為了恒順、度化衆生,讓他們找回自己的善良本性,走向真善美之道。此外,碑文的該部分也特别強調繼政法時代後的像法時代,《安獲山報恩寺碑記》曾記載“所以參者莫大乎像法,

Trang 28

像法之所崇,莫崇於淨刹”。碑文明確地指出像法時代的特徵。李朝碑文作者已為寺廟的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合理的理由,提高寺廟在像法時代中的位置。

其次,作者還在中間位置大量羅列捐贈者的名稱等,肯定了捐贈者的勸德功勞。

最後,敘事部分是寺廟碑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點的部分。李朝寺廟碑文中,敘事部分是“理論—起源”部分的延續,介紹了事物的細緻進展,描述寺廟的景觀等等。例如,就寺廟建造來說,可對選址、坐落方向、動員勞動力、建造階段、寺廟景觀等問題進行詳細地說明。在講述寺廟的建造過程的同時,作者還提及捐贈者的公德之心,將其視爲模仿優填、阿育的美好痕跡以及模仿馬騰、法蘭的行為。這些人都對支援宗教、造福於老百姓、適合於朝廷的教化事業起到重大的作用。例如覺性海照大師在《仰山靈稱寺碑銘》中云:“夫禪祖顯實而真指一心;聖人適時而通乎萬變。萬者壹之散。壹乃萬之宗。至於賢智間出。軌範迭興。聚其散以歸宗。抱於壹以統萬。立像相而宗有所統。崇塔廟而令有所歸。竭心力以經營。舍珍玩而不吝。故道設金繩之界。擔施珠網之珍。雖窮極於莊嚴而不以為奢侈者。蓋在於求壹真耳。非徒欲耀心目而誇壯麗也。”通過短短的巧妙的抬頭部分,作者不僅準確地指出寺廟的建造目的以及其強大的職能,勾勒佛與聖人之間的任務分工,同時也提出了儒家與佛家思想之間需要融合的觀點。 而李朝碑刻中的墓碑和墓誌銘一類,通常沒有“理論—起源”這部分,直接就是主要內容,即誌部分。

三、李朝碑刻的類型

根據李朝碑刻的形式和內容的特色,可以將李朝碑刻分爲以下幾類:

1.功德碑

功德碑是記功載德或頌揚政績的碑文,這是李朝碑刻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碑刻文獻類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古時候,在建設寺廟、祠堂、鑄鈴、橋樑等竣工和開小市場等時,人們經常立碑或刻銘,以記錄事件和表彰對工程有功德的人。同時,除了記錄建設理由、建設的過程、工程的規模和發起人以外,碑文還有歌頌佛法、權威和神聖的靈驗等部分,以便宣揚宗教。當然,記功碑重在歌頌功德,所以這種碑文還有很多濫套子。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李朝碑文具有李朝的文學色彩。

Trang 29

《仰山靈稱寺碑銘》,由法寶禪師撰《崇嚴聖字碑銘》,由阮公彈撰《崇善延靈塔碑》,由阮公棪撰《古越村延福寺碑銘》《乾尼香嚴寺碑銘》,由穎達撰《圓光寺碑銘》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阮公彈所撰《崇善延靈大越李家第四塔碑》是記錄功德碑文中最有名的碑文。該碑記錄崇善延靈塔的建設情況,李仁宗在河南省維仙縣較山上建設舍利佛等情況。最後部分是描述寺塔全部建設過程和寺塔建設後的全部情況。此碑文是目前所見篇幅最大的功德碑文,如大辭賦一般,語詞艷麗,駢儷標準,典雅含蓄,充滿氣勢,說理深刻,描述仔細。

自從李朝掌握政權以來,儒教地位越來越高。李氏王朝李日尊神武二年八月,越南初立文廟,“塑周公、孔子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辰享祀,令皇太子臨學焉。”①

李英宗、李天柞大定十七年,越南又於升龍城今河內南别立孔子廟,

“李初,文廟合祀周公孔子,至是,蘇憲誠請别立孔子廟,帝從之,立廟天升龍城南。”②

政隆寶應九年,李朝對升龍孔廟進行重修,進一步完善了對孔廟的管理活動。陳氏王朝陳太宗、陳日哭元豐三年六月,越南“立國學院,塑孔子、周公、亞聖,畫七十二賢像奉事。”③

九月,陳日哭“詔天下學者入國子院講五經四書。”

陳聖宗紹隆十五年十月,陳晃“詔求賢良明經者為國子監司業,能講諭四書五經之義,入侍握。”⑤

李朝統治中的一大特點就是:僧人參政,享受封邑。史云:“李朝諸帝,尊祀僧流,最爲隆重,太祖之于萬行,仁宗之於明空、覺海,或崇以國師之號,或加尊者之稱,給戶數百,賜田千頃,故天下靡然趨之。”如“南方派”

Trang 30

(1161)《皇越太傳劉君墓誌》(太平省)指出皇越太傳的偉大功德;李朝時期

(1185-1214)《祝聖報恩寺碑》(興安省)、治平龍應五年(1210)《報恩禪寺碑記》(永福省)記錄了佛法的博大和修建寺院的無尚功德。佛積山顯瑞庵碑記錄長樂皇后的父親——偵國公太尉到位於佛積山上的慈道幸庵為女兒求嗣,開始朝覲時有一片石頭飛過前面。阮寶已經運用天人合一、天人感興等理論對此事件進行評論,人和天之間的感應很微妙。因為當智達到智極時,氣也達到氣極。當氣也達到氣極時,智達到智極,這就是理。包含天地,精通古今,而不是因呈現出才輝煌,因遮掩而陰暗。它存在人體內,這也是心理感應。聖天子從遠源發出的陽光,從祖宗傳來的紅雲,是以前的帝王沒有的。回顧前一段歷史,於紹平年號光熟皇太后夢見玉帝給他一個孩子,後來果然生下聖宗純皇帝。再後來有一條金龍穿過長樂皇太后人體左邊,隨後皇太后就生下聖上皇帝。這個前兆並不是偶然的,天命早有定數。連神聖對偵國公精通,通情達理,稱心也起了感興,難道這也是偶然的嗎?而且無明無二理,天人本來一元。通過天上的星呈而現出,也通過土地存留的是石,娘隨兒活動的人是神聖,降德的吉兆是人。難道慈公庵的感應也是石、星、聖、天、吉兆?不僅如此,此時期的記錄功德碑文因受到上個世紀的影響,所以很多碑文描述寺廟的零落及復興過程。雖然這種碑文的規模沒有李朝、陳朝碑文的那麼講究,但是漢語寫法含蓄,有聲有色地描述寺廟的風景,刻畫歷史人物或各位神聖很成功並附有感興。

從黎中興時代到阮朝末,碑文的數量逐漸增多,但是碑文的藝術性則卻越來越低,應用性日益深刻,主要注重記錄功德。此時期的碑記一般都是短文,主要記錄功德、姓名和捐助錢數。碑記一般由“蓋文”或“宮文”“敬聽”“償味”常說開頭和由“永傳不朽”一句話結束。但是,由博士、官僚、儒生、和尚和當地著名知識分子編寫的碑文,除了歷史資料價值外,在文學方面也有一定的價值。

2.記事碑

Trang 31

記事碑,即記錄歷史事件的碑刻,主要是指用來記載當時較爲重要或有意義的事情的碑文。記事碑的特點是以記敘爲主,議論較少。另外,不可隨意立記事碑,只有重大的或有價值的事情才可立記事碑文。立碑過濫,就失去了立碑的本意。

這是很普通的碑文類型,包括後神、後佛、後賢等碑文都是後碑的簡稱。此外,還有記錄契約碑文。總而言之,這種碑文具有很大的歷史資料價值,文學價值不強。如果讀者對這方面感興趣,請參考《漢喃雜誌》上登記的越南後碑文的有關版本。

記敘文在越南古代文學系統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刻在石碑的記敘文也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記敘文出現於 12 世紀,如李朝時期(1100)《安獲山報恩寺碑記》(清化省);治平龍應五年(1210)《報恩禪寺碑記》(永福省);等。從 15 世紀起,記事石碑已經得到廣泛地使用,內容包括宗教思想、激勵科舉、勸人們做好事、稱讚建築工程的雄偉、稱讚江山的美麗等等,吸引當時許多著名文學家。下面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海防省榮寶縣中安村廣和三年(1543 年)由阮丙謙撰《中新官碑》,主要内容爲:從儒家思想角度對“中”字和“新”字進行討論;河內文廟寺鴻德十五年(1484 年)由申仁忠所撰大寶三年《科進士題名記》,開在石碑上鐫刻考中科舉名單的先河,以此激勵更多賢人投身國家建設;海興省四綠縣芳舍社榮慶廟弘定約會十一年(1610 年)由阮廷祿所撰《功德牌文》;記載了黃舍社的幾個人為建寺廟、建市等行善工作貢獻物力和人力的事跡。

3.陵墓碑

越南國家碑文藏寶中,陵墓碑所佔比例很低,但這些碑文對歷史文化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古代的神道碑分爲幽埋的和立於地面上的兩種類型。幽埋的碑刻是墓誌,地面上的神道碑是墓碑、陵碑或神道碑。劉毅指出:“陵墓是中國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復原歷史細節的主要實證資料;而高等級墓葬以其墓主身份相對明確,蘊涵信息豐富,對於古代禮制研究尤其具有重要價值。墓葬的形式和規格、排列方式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不同建置設施的等級差異,以及隨葬品的數量與品質等直觀現象,分别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墓主身份高低、所屬社會層級、各墓葬間的親疏尊卑關係,以及當時的喪葬思想等某些方面的史實真相。”

Trang 32

墓誌是很早以前就出現的陵墓碑文。生者為逝者刻石志墓,以避免因陵谷變遷而被遺忘。在越南,被視爲墓誌的陵墓碑不一定要埋在陵墓。截至目前,李朝太傅劉慶譚撰李朝時期(1161 年)《皇越太傅劉君墓誌》,是越南發現的最早的墓誌。不過,整體來看,越南的墓誌不多,大部分是具有官爵的人物或名門望族的墓誌,例如:《寶長太墓誌》《潘溪侯墓誌》《黎氏君上公主墓誌》《黎氏奉聖夫人墓誌》《大越輝慈娤慧見皇太后墓誌》《嘉熟公主之墓誌》《潘溪侯墓誌》《先考太寶甲府軍墓誌》《慈敏阮公騎七黃氏之墓誌》《大南廣寧公墓誌銘》。

越南碑刻中的誌石不會太大,所以墓誌碑文內容都不太長,一般都有“誌”和“銘”。“誌”用散文,“銘”用韻文。一般情況下,碑誌(或字)都描述逝者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事跡,其中包括世系、姓名、爵位、行治、天年、卒葬日期、埋葬之地。“誌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歌頌及宣揚逝者的品德和精神。由於陵墓碑文是隨着古時葬禮制度的要求而出現的,所以碑文內容缺乏生動性,遵循一定的撰作程式。但是,如果誌文由著名文人編寫,那麽誌文的文學性就會大大加強。例如:由李朝國史館撰《黎氏奉聖夫人墓誌》,由梁世榮撰《慈敏阮公騎七黃氏之墓誌》和由阮直撰《黎氏君上公主墓誌》等, 都是文學性很高的墓誌。

墓碑,或稱“陵碑”或“神道碑”,其在李朝、陳朝的石刻中有很多,但是因為屬明時期大多被破壞損毀,所以目前遺存的數量不多,如大定年間《鉅越國太尉李公石碑銘》,性質是李朝太尉杜英武的碑;陳朝(1293 年)《奉鳳陽公主神道碑》是陳朝太師陳光凱的妻子奉鳳陽公主的神道碑。自從黎朝往後,陵墓碑和神道碑有很大發展。起初陵墓碑只用於帝王后妃,後來還用於朝里大臣,如正和年間《阮相公陵碑記》是具有爵位的太監的陵墓碑。黎朝初期的神道碑按照明朝的規則,從三品級以上的官僚才能使用神道碑,後來三品級以下的官僚也能使用。之所以是神道碑,是因為古時風水專家認爲,陵墓東南邊是“神道”,在神道上立碑就被視爲“神道碑”,其編寫規格沒有差别。總之,這些陵墓碑文都具有上字(或記)下銘的結構佈局。古時陵墓碑文保留了很多具有價值的資料,很多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人物傳記。

實際上,留下的大部分陵墓碑文都是名人的陵墓碑文。例如由阮翟撰《黎利之墓碑》《坤阮智德陵碑》;由東閣學士阮仁帖、范鄭、鄭志參撰文的《黎獻宗

① 劉毅.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碑制探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5)

Trang 33

碑》;由阮沖確撰文的《大越瑞花公主之神道碑》,碑文記述瑞花公主黎聖宗的女孩的生平事跡;由杜汪寫撰文的《黎光秘之神道碑》記錄關於黎光秘的簡史;由武輝頂撰文的《野昂仙之神道碑》記錄關於諺的形狀;由吳時任撰文的《阮婷訓之碑》;由裴輝碧撰文的《陳明林之神道碑》;由潘輝凱撰文的《太傅先生和墓碑銘》;由阮文超撰文的《潘公閨尚書神道碑》和《潘輝實神道碑》;由棉沈撰文的《仙母熟秦阮刻氏之神道碑表》;由阮仲合撰文的《方婷志道仙生之神道碑》等等。總而言之,這些都是關於帝王、皇后、文臣、武將和名士平生的有聲有色的碑文。

這種碑文的布局很明確,詞語簡單含蓄,富有韻律,文學性強。例如治平龍應三年(1207)《寶掌太婆墓誌》(河內);政隆寶應十一年(1174)《奉聖夫人黎氏墓誌》(福壽);李朝時期(1161)《皇越太傳劉君墓誌》(太平)。《藍山永陵碑》是李太祖陵墓的碑文,記錄君王平定賊亂的事跡。據古人的評價,這是駢儷類型中最典型的。主要記錄黎王在打仗救國過程中的功勞,所以它具有文章的氣勢。范婷虎曾經對它作如此評價:“文體氣概都能跟得上古人腳跟。”碑文詳細描述黎利下決心打仗,調兵遣將,顯赫戰績,明軍賊對我軍的氣勢的慌亂之心及君王的仁愛之心。主要以自述為主,但是編寫方式縱橫馳騁,構思巧妙,主要通過君王的武功集中刻畫君王的性格,表現了君王的強壯勇敢、決斷和充滿吸引力。寫法有聲有色,完全超過此種碑文原有的呆板的自述方式。

《大越藍山裕陵碑》也是很精彩的碑文。這篇碑文描述黎獻宗的生平,該碑文歌頌君王在事業中所取得的成果,一邊呈現出君王在制定的農業、軍事、外交和文化整頓等方面的嚴格政策,一邊評價君王的品德和文才,同時也有聲有色地刻畫君王的性格,使讀者對這位君王起著愛慕、敬佩之心。下面是描述君王的性格的有關內容:“古時,各地方的士兵不按鎮級分布,朝廷好幾次要調整,大臣談論後認爲難以調整,但是君王下決心一定要調整,君王給京都內外兵士下旨並按照本籍編制隊伍,以便互相監督及相愛”。或“連鳥雀等小動物君王也不忍心殺死。宮內舉行中秋節宴會,廚房做歐椋鳥送給君王,每個小盤都有十幾隻,此時君王不開心,嚴格怪罪廚師並取消宴會等”。碑文構思很特别,逐漸地根據回憶自述每一件事情,使讀者感受到親切、真實和充滿活力。全部使用頓挫、嫋嫋

Trang 34

的駢儷方式和一種簡單、莊重、純淨的風格撰寫碑文,從而使碑文成爲人物傳紀,使讀者感動。

除了陵墓碑以外,還有祠堂碑或生祠碑。這種碑或放在家族、家庭內的祠堂;或放在鄉鎮寺廟,以便敬奉具有功勞、名望的人物。其實這些碑文和陵墓碑文一樣,都記錄、描述值得敬奉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都由著名文人撰寫的。如由吳時士撰《阮相公寺碑文》,由吳時任撰《吳世家官德之碑》,由阮家範撰《公位大王祠堂碑記》,由裴輝碧撰《羅溪吳氏祠堂碑記》,由阮通撰《玉山壽鸚志》等等,都是具有歷史性和文學性的作品。

4.題名碑

除了記錄功德、歌頌賢才的碑文還有題名碑。1484 年黎聖宗首次允許在生龍城文廟立下題名碑文。這種碑文只適用於考上博士的人物。後來在府縣也逐漸立下這種題名碑,鄉鎮寺廟也有題名碑。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這種碑文具有獨特的特征。如《壬辰博士題名碑記》《紹治皇朝辛丑元年恩科博士會試題名碑記》《本府前博士題名碑》,這些都是科舉制度的產物。

這種碑文主要記錄登第人物的戶籍、年齡、姓名,以便提拔和表揚賢才,對研究越南科舉制度的發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這種碑文的應用性強,文學價值低。需要特别說明的是,由於上述幾種碑刻的分類不明確,我們對記錄功德的碑文和記錄事件的碑文的分類只是相對的。例如後碑文不僅僅是一張契約,並且是記錄功德的碑文,記錄寺廟、小超市的建設、重修工作的碑文也是記功與記事兼具。

第三節 李朝碑刻的形制特色

李朝碑刻在外在的碑刻形制上也具有很多的特點,本節我們主要介紹李朝碑刻的形制和圖案。李朝和陳朝留下的碑文有一些是刻在石壁和像底座上,有的則刻於背面。這裡我們選擇保留原始裝飾花紋的碑刻進行討論。李朝和陳朝各選 10通碑刻,以總結這些碑刻的形制和裝飾特點。

一、碑石的形制和紋飾

李朝碑刻的原始花紋和相關紋飾主要呈現在碑額和龜趺上。下面是李朝和陳

朝 20 通碑刻紋飾圖案統計表。

Trang 35

表 1 李朝和陳朝 20 通碑刻紋飾圖案統計表 序

Trang 36

通過上面的統計表,我們對李朝和陳朝碑刻紋飾進行總結,具體如下: 在碑額上裝飾的主要是“字+龍”象徵(李朝有 6/10 通碑文,陳朝有 8/10 通碑文),此外還有“字+鳳”象徵(李朝有 3/10 通碑文,陳朝有 1/10 通碑文),

李朝 2/10 通碑文上有“菩提葉+龍”象徵。“佛字+龍”象徵裝飾於李朝和陳朝石碑的碑額上。在石碑的橫額上主要裝飾“菊花”象徵(李朝有 7/10 通碑文,陳朝

有 5/10 通碑文),其他的用蔓生植物作爲裝飾象徵的李朝有 1/10 通碑文,陳朝

有 5/10 通碑文。有時候也以幾條龍作爲裝飾象徵。龜趺下的裝飾象徵主要是波浪

(8/8,100%李朝和陳朝碑文)。

在李朝和陳朝碑額的紋飾象徵中主要把碑名稱刻在碑額中間,從而形成碑額,而主要是篆書,其他的是隸、楷書字。具有兩面的石碑,前面刻着篆書,後面刻着隸、楷書字體,如古越石碑。有時候可以用佛字代替中間的字,甚至還用佛像代替中間的字,如刻於 1968 年的河江—崇慶寺的石碑碑額,兩邊是“鳳”或

“龍”的形象。龍鳳象徵在李朝末出現但在陳朝初得到保留及發展。其中,最典型的是建設於建中第一年(1226 年)——陳朝頭一年的紹龍寺(河內)。具有獨特風格的碑文包括建設於 1158 年德延福寺的或設於 1210 年的祝聖報恩寺的碑文。但是紹龍寺的碑文花紋裝飾是最簡單的。

除了“鳳”象徵以外,“龍”象徵造就在李朝初始階段出現的,後來在陳朝廣泛應用。但是,在黎朝-莫朝越來越普遍的龍朝著月面(兩龍朝月)象徵在李朝、陳朝碑文上從來沒出現過。其實,在李朝、陳朝碑文上,這種象徵是龍朝菩提葉,這種裝飾象徵不僅僅在石碑上而且在龍碗(河南)塔座、章山(海防)塔座、佛積(北寧)象塔座等見過。這些菩提葉被玉石或火暈代替,從此慢慢地成為自從

15 世紀以來最普遍的“龍爭珠”或“龍朝月面”象徵。李朝、陳朝碑文上也經常使用菩提葉、蓮花或佛字等佛教的象徵。當佛教興起時,在莫朝碑文上也使用這種象徵。

李朝、陳朝石碑上的橫額的裝飾象徵最普遍的是菊花——佛法的象徵。這種象徵是浮雕,雕刻線不太深。菊花花瓣在兩邊對稱逶迤,形成逶迤正玄曲線。這種花紋慢慢地被正玄曲線的蔓生植物代替,這樣兩邊就出現花瓣或葉子。石碑上的正玄曲線的蔓生植物還增加葉子、花瓣、鳥子獸等各種各樣的裝飾環紋,隨着廟宇建築的發展,這種雕刻藝術成爲了最頂級的民間雕刻藝術。

Trang 37

在李朝、陳朝 20 通碑文中有剛剛發現的、位於清化省衡華縣明靜鎮的寺廟碑文。碑文上寫的年代是戊庚年,即廣祐第六年(1090 年),碑有兩面,碑額前面中間刻着篆書,後面雕刻着“龍朝菩提葉,周邊有菊花花瓣”,龜趺下麵刻著波浪象徵。碑上的兩條龍的形象很奇怪的,龍體不逶迤,龍身像獸一樣肥碩,尾巴分為幾段,像陳朝《沿福寺碑》上刻於開太第四年(1327)的龍形。這種碑文還保留著李朝的裝飾象徵,但是體現風格與陳朝末的碑文一樣。

二、碑文紋飾圖案

1.碑銘紋飾

李朝碑文都繼承了陳朝碑文圖案,在碑額中間的方格子或矩形格子範圍內刻着“龍或鳳朝月”。這比黎朝碑文的圖案細膩,黎朝碑額和碑身沒有隔離格子,偶爾會有一兩個隔離格子。黎朝碑在隔離格子的碑文上主要從左到右刻碑銘,在這種碑橫額上刻裝飾花紋。比如,在崇善沿靈(1221 年)的碑橫額上雕刻着“一條龍的象徵”,而在古越(1157 年)和善龍(1226 年)的碑橫額上雕刻一朵菊花。 李朝碑銘是由篆書刻錄的,方向是從右到左。有的是從中間格子開始刻錄,在閱讀時就要先讀中間格欄的文字,然後讀右邊格欄的文字,最後讀到左邊格欄的文字,即按照“中間—右—左”的順序。比如,在崇嚴寺(1118 年)碑上刻着九個大字,分爲三欄:中間的格欄刻着“雲磊山”三字,右邊格蘭刻着“崇嚴寺”三字,左邊格蘭刻着“大悲岩”三字。陳朝崇天寺碑上刻着“崇天自悲”四個字,這四個字都在同一個格欄上刻着,從上往下刻着,因此這些字之間的距離被縮小,字的高度也被縮小,字的寬度往兩邊擴大,但是碑名在碑額中間從右到左刻成橫式的;在碑額和碑身中間的分隔格子刻名的碑文,佈局和李朝-陳朝的不一樣。比如《開嚴碑記》《永報自碑》等都是把舊碑上的刻字磨掉,然後刻着一排小正體字,從碑額中間的右到左刻著這不是李朝-陳朝原始碑文名佈局,而是後一代改變的。

2.碑文布局

李朝碑文佈局具有獨特的特點,具體如下:立碑人—題名—碑銘—撰書人,此外,有時還有篆書的書刻者以及碑文的寫作人及所處時代等內容。

立碑人的名字寫在碑文開頭部分,立碑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比較高,如建設龍珠寺寶寧(宣光省)是同中書章自知。古越碑和李功太尉碑立碑人是武國公杜

Trang 38

英武。陽山碑立碑人是李朝首個官員李常傑。這些碑經過仔細雕刻,記錄了重要事件,如建設大寺。李朝的這種碑文佈局在陳朝碑文也有,但是立碑人很少佈置在碑文頭部,而是布置在尾部:立碑年代、撰書人或刻工姓名。這一特點在李朝很普遍。李朝碑文主要結構佈局包括兩個部分:記(姓名)和銘。李朝碑文上的記名很長,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簡稱源起)開首;人物描述部分;建設過程和建設完畢後的情況。開首部分主要歌頌佛教的神妙,特别強調像法和必要東西,具體如下:

妙是萱籍,是一線內部的靈光,而不是外部的,但是這是五個要素的起源,還有溢流現象是廣闊源,具有形狀和體質的;但屬於氣態虛。它沒有推量的,沒有影像來尋找。它包含着廣闊天地,可以測量及觀察的。它與輝煌星宿在一起,難以尋找。

開首部分後是碑文的核心部分,這部分詳細敘述了一個工作或事件,從選擇建寺廟的土地、像法佈置到落成典禮,同時碑文也歌頌了很多善良的施主,歌頌發揚佛法的人,他們救助衆生,維護國家的穩固,這些都是佛教宣揚的內容。了解寺廟的建築規模、祭禮儀式和當時信仰活動等有助於了解佛教的內涵。雖然可以改變天理迴圈的造化,但是佛主還依然存在。雖然陰陽移轉的長短,但是神妙核心還存在於深處,難道這不是萱籍?

陳朝碑刻的碑銘日益簡短,主要是通過韻文敘述出來,有的包括四個字,有的包括五個字,更有甚者包括七個字(如仰山碑文)。雖然是絲絲入扣,韻調協調,使讀者易於理解和吟誦。與陳朝碑文的碑銘相比,李朝碑文上的韻文有的很長,最長的多達 64 句。李朝碑刻撰書人多是得道高僧,而陳朝碑刻的撰書人多是陳朝擔負重任的著名儒家。不管是僧尼還是佛門弟子,李朝、陳朝碑刻撰書人都有淵博知識,如報恩寺和周文常寺碑文撰寫人都是很了解佛法的,而且精通北史。能夠書寫篆書的人也往往得到重視,因為碑文用篆書寫大字,主要都是富有才華的人題寫,甚至由皇帝親自御書的。所以,有時候篆文書寫者的名字也被刻在碑文頭部。李朝碑文上不一定都要刻寫具體的撰文時間,部分李朝碑文上就沒有刻石年代,這與中國碑刻文獻有很大不同。

Trang 39

第三章 越南李朝碑刻的收集與整理

第一節 越南李朝碑刻的收集

一、李朝碑刻的著錄情況

“越南李朝時期,尚無本民族的通用文字。由於越南長期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漢字是官方的通用文字。因而儒家經典書籍和儒家思想,在越南社會早已廣泛流傳,深入人心。李朝以後的越南歷代封建統治者開始把尊孔、崇尚儒學作爲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李聖宗於公元 1070 年在京城升龍建文廟,塑周公、

據《大越史記全書·本紀》記載:“李仁宗首次舉行科舉考試選拔官吏,但在李朝時期科舉之法尚無定式,臨時詔舉天下士人試於殿庭。李朝於公元 1070 年建立國子監,成爲培養統治階級子弟的最高學府。李高宗時曾舉行了儒、釋、道三教考試,從中選拔通曉儒、釋、道的人才。這為以後整個越南封建社會時期的教育和科舉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李朝起,儒教在社會上開始有了地位。它是為中央集權政體服務、鞏固等級制度和培養忠於皇帝思想的得力工具。”②

“在李朝時期,培養出來的儒士不多,這是因為李朝統治者是按照儒教思想意識進行教育和推行科舉制度。佛教在社會上仍佔優勢,李朝是佛教在越南最興盛的階段,被崇爲‘國教’。因而李朝有‘百姓大半爲僧,國內到處皆寺’之說。這一時期出現的許多獨特風格的建築和雕刻藝術大都與佛教

Trang 40

十四世紀上半期黎崱《安南志略》最早收錄《天威徑新鑿海派碑》碑文全文,其餘碑文多在十八、十九世紀越南學者的相關著作中才能見到,如黎朝永慶三年(1731 年)《本總豪目洗碑查字》中收錄《大隋九真郡寶安道場之碑文》,十九世紀阮朝進士吳世榮在《劉太傅神事狀》中曾參考引用《皇越太傅劉君墓誌》。越南後黎朝学者黎贵惇《見聞小錄》中收錄李朝銘文 8種,并對李朝碑文特點作了概括總結:“李時之文,駢偶絢麗,尚類唐體;逮陳時則整暢條達,以似宋人口氣。”②

阮朝維新三年(1909 年)胡得預《愛州碑記》,收錄越南清化省地區李朝至阮朝成泰年間銘文 100 篇,裴輝璧所編《皇越文選》亦收錄有少量李朝碑文,1940 年初,越南学者 Hoàng Xuan Hãn 亦曾用功抄錄或摹印若干李朝銘文;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曾住在越南中部的陳荊和敎授(1917-1995 年)對於李朝碑刻有所研究;越南學者 Trầ n Huy Bá 教授于 1969 刊布了宣光省霑化縣發現的李朝《保寧崇福寺碑》,七十年代初,越南國家科學中心文學院編《李陳詩文》,其中收錄李朝銘文 10 篇;漢喃研究院先後出版《漢喃銘文簡目》和《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目錄》,其中收錄若干李朝碑文條目。最爲重要的是,潘文閣、蘇爾夢主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一集——北屬時期至李朝》收錄李朝碑文 18 篇,其中每篇銘文下均有銘文簡介、釋文、注釋等內容。

此外,越南考古文博雜誌《考古學》《考古學新發現》《歷史研究》《漢喃研究》《漢喃學通報》等亦不斷刊布考古發掘出的越南漢喃銘文,其中涉及少量李朝碑文。値得注意的是,目前越南國內對越南李朝碑文的著錄及相關研究,其多是根據一定的體裁、地區或時代而進行選擇性的資料刊布,且大部分資料均是以漢越拼音及現代越南語翻譯本的形式公佈,漢字原文或未有或不全。

二、李朝碑文目錄

12 至 13 世紀,越南碑文的基本特點是體裁多樣化。14 世紀,越南碑文根據社會需求及所反映內容的複雜性與豐富性,文體風格開始進一步。這個時期的碑文以記錄土地接線、給寺廟捐贈土地、描寫寺廟風景等內容為主,如寧平省和路縣阿諾寺興隆一年(1318 年)由佚名撰文的《阿諾寺三寶填碑》;海興省四綠縣

① 見《大越史記全書》卷三《本紀·李紀·李聖宗紀》。

② 見潘文閣、蘇爾夢《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一集——北屬時期至李朝·前言》,越南文化通訊出版社,1998 年,第 LVII 頁。

Ngày đăng: 05/01/2018, 15:14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