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汉语外来词概述 ..... 前言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封闭式的,都会和其他民族进行接触和交往。文化交流与融合总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浪迹。而最能体现这种浪迹的,莫过于外来词了。“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取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也叫做“借词”或 “外来语”。汉语发展到今天,外来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使用范
Trang 1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ĂNG LONG
SINH VIÊN THỰC HIỆN : NGUYỄN DIỆU HUỆ
MÃ SINH VIÊN : A13990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HÁN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Th.S NGUYỄN THỊ TRUNG THU
HÀ NỘI – 2013
Trang 3致谢 选择“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若干问题研究”作
Trang 4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汉语外来词概述 1
1.1 什么是外来词? 1
1.2 外来词的界定 2
1.3 外来词的成因 3
1.3.1 内在原因 3
1.3.2 外部原因 4
1.4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进程 5
1.4.1 汉唐时期 6
1.4.2 晚清到“五四”前后的近百年时间 6
1.4.3 改革开放以来 8
小结 9
第二章 汉语外来词考察 10
2.1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 10
2.1.1 音译词 10
2.1.2 意译词 11
2.1.3 音意兼译词 12
2.1.4 借形词 14
2.1.5 外文字母词 15
2.2 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16
2.2.1 外来词对汉语语音系统的影响 16
2.2.2 外来词对汉语文字系统的影响 17
2.2.3 外来词对汉语词义的影响 18
2.2.4 外来词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22
2.3 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向 23
2.3.1 音译和意译逐渐融合 23
Trang 52.3.3 标新立异,生动形象 25
小结 26
第三章 升龙大学学生学习汉语外来词的偏误分析 27
3.1 升龙大学学生学习汉语外来词的概括情况 27
3.2 调查的统计及其分析 28
3.2.1 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28
3.2.2 调查的统计表 28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1
3.3 升龙大学学生的偏误成因 33
3.4 汉语外来词的教学与学习建议 36
3.4.1 汉语外来词的教学建议 36
3.4.2 汉语外来词的学习建议 37
小结 39
结语 40
附录 41
参考文献 43
Trang 6前言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封闭式的,都会和其他民族进行接触和交往。文化交流与融合总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浪迹。而最能体现这种浪迹的,莫过于外来词了。“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取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也叫做“借词”或
“外来语”。汉语发展到今天,外来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使用范围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词汇本来是源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现在已经被汉语吸收并接受了。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与外民族语言文化接触也将更加密切,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逐渐被接受,并被广泛使用。不少外来词简洁、移动,表意效果十分显著,让人易记易理解,是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更加便利,如今,众多的中国人都能理解和使用 WTO 、CD 、MTV 等词汇,并没有感到别扭。而且,外来赐予的不断进入,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从外来词中窥见到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汉语外来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成为汉语里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也成为汉语学习者的难点。如果不掌握汉语外来词的基本知识,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就遇到很多障碍,影响学习效果。正因为如此,我把“汉语外来词”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我希望通过对汉语外来词的描写与分析,可以提高自己对外来词这种语言现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使用它。
解与分析升龙大学学生对汉语外来词的偏误,克服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修改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Trang 7为了能够达到上面所提到的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下列任务:
词对汉语音、文字、词义、语法以及语用等方面上造成的影响,指出汉语外来词的优缺点;
他们的偏误及其成因,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外来词及其有关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学习该类词的偏误。
本文在构思、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收集法、综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和检索中国网上的相关文献资料、书刊以及汉语外来词相关网站掌握关于汉语外来词的知识和理论,对前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知识。
Trang 8第一章 汉语外来词概述
1.1 什么是外来词?
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当不同的语言相互接触时,不同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进行。伴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外来词也会逐渐地与民族语言融合。当一个民族在表达一些新鲜事物而本族语言中又没有这类词语时,就需要吸收外民族的一些词语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其表达能力。这一部分词语叫做外来词。 例如:
Trang 9“外来词”一词是本世纪初年代从日语借入(1902)。此外,还有 “借词”、“借语”、“借用语”、“外来语词”等名称。虽然外来词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名称,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词的来源非本民族的,来自外国的语言,用以表达外来文物与新观念的词汇。因此人们在摒弃了一些异议之后,“外来词”这一名称才被普遍认同。
1.2 外来词的界定
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结果。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外来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汉民族的语言,且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汉民族的语言。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外来词的界定不太一致。对于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学术界争论已久,各家有不同的说法。
王力在《汉语史稿》(1980)中这样论述:“当我们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意都借过来的时候,就把这个词叫作借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音译,当我们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法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中的时候,就把这种词叫作译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意译。”王力先生严格区分借词(音译词)和译词(意译词),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词。译词由于采用了汉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而被排除在外了。
史有为先生在《汉语外来词》中认为:“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化了的汉语词。”显然,按照这个狭义的外来词的定义,日源汉字词和意译词都不是外来词。但有位先生也指出:“更广义的说,日语汉字词进入汉语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外来词,不过这不是借音,而是借形,借文字之‘形’,如‘手续’和‘领空’。”同样也有人认为意译词应该纳入外来词的范围。考察一个词是否外来的,首先得看它的词源,如果词源不是汉语本身的,所构建的词形上免不了会或多或少地烙上一些外来的印迹。例如:“热狗”、“快餐”、“超市”等,词源是外来的,词义是引进的,尽管词形是中国人意译的,但是这些词在使用中表现出的是浓厚的异国文化色彩,它们所指称的东西很有洋
Trang 10味,仔细推敲起来,词义还不太能为中国人理解,它们无疑也应该属于外来词。
另一种观点则不区分借词和译词,认为只要是来自其他语言的词都是外来词,都可以叫做借词。考虑到现代汉语中,外来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流通、使用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从广义的角度探讨汉语外来词,认为源于其他语言的词语,不管以什么方式进入汉语,都应该是外来词,都可以叫作借词。这样,汉语外来词就包括如下五类:
1.3 外来词的成因
从内因上讲,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全封闭的,汉语也不例外。汉语内部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汉语必然与其他民族的语言发生接触,以吸收新的语言要素,补充自身的内容和形式上不足,丰富汉语词汇系统,是汉语永远保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语言面貌。
例如:中国历来就有“亲吻”、“再见”的说法,但是由于语言的开放过程,汉语与英语发生接触,汉语酒席手心的说法“开司”、“拜拜”以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体现汉语的开放性和国际化趋势。
再说,汉语在与其他语言发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概念和事物本族语历来没有,所以它理所当然就吸收这些新的概念。例如:电话、超市、热狗、普及车等。
这样,语言自身的发展需要便成为外来词形成的内在原因。汉语正是在与异族语言的不断接触中吸收其语言要素,从而不断变化发展起来的。
Trang 111.3.2 外部原因
外来词的形成光有内因还远远不够,外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正值、社会等各种原因,能互相接触,在接触构成中彼此产生了交流的愿望。交流时,在运用本族语言的人有必要谈及外语所有,本族所无的词所指明的事物时,如果它不能或来不及运用本民族语言的原有材料去创造合适的话,它就会把外语的词吸入本族语言里来,给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加入外来成分。这种不同民族间的接触及彼此间交流的需要就构成了汉语中外来词形成的外部原因。大量外来词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即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国际化趋势的结果,还与部分人的御用心里有一定关系。
1.3.2.1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原因
中国实行改革以来,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国家对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国际地位越来越提高,特多国家和中国进行更频繁的贸易来往和文化交流。大量的外来词随之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借以指称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同时,由于中国在文化转播技术上进步迅速,各种转播媒介应用而生,使人们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世界。政治的变革、经济的腾飞、文化的发展为外来词的大量出现准备了物质条件。 政治、经济、文化是密不可分而互相影响的,汉语外来词的大量出现冰不是偶然,它即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所以说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无疑是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的重要原因。
1.3.2.2 国际化趋向需求原因
政治经济是当代社会生活的转动轴心,全球化的步伐是的语言的交流不得不加快,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的语言中借用,有助于增加通用术语词汇的数量,并能加速科技领域中新成果的转播。使人民不得不关注另外的社会和整个地球。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不断深化和发展,借用国际化、全球化的术语是加快本国与世界科技发展接轨的必然。外来词源源不停的从不同道路进入中国,对汉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汉语要主动或被动的创造新词语来表达或承载各个方面的新事物、新观念。
Trang 121.3.2.3 人们的语用心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来词的产生
人们普遍有一种求新求变心里,体现在语言上,就表现在人为的创造出一些新词新语。这之中也包括使用外来词。喜欢使用外来词如果是出于求新求变心里,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人滥用外来词却并非如此,而是由于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那就不应该了。特别是不分好坏,只要是洋文就用的现象,比如“支那”一词,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民族污蔑性的称呼,但现在,在很多作品里都可以看到这个词,喜欢用这个词的原因是:有的作品使用“支那”一词是由于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怪。可是也有的不完全是这样,他们喜欢使用
“支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词对中华民族的污蔑意义,此外“支那”是 CHINA 的音译词,而 CHINA 就是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正式名字。
上面所分析的影响外来词产生的三个主要因素,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如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等等。
总之,由于汉语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汉族不同时期与异族交往所引发的交际要求,由于国际化的趋势汉语不断从异族语言中吸取心的养分来滋养自身,从而使汉语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的外来词体系。
1.4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进程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Shapir)说: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在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不同民族的交往中,语言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
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和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通常在词汇上的借用最常见。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进程在我国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有三次,一是汉唐时期、二是晚清到“五四”前后的近百年时间、三是改革开放至今约 30 年时间。
Trang 131.4.1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公元前 206 年一 907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发达,科学文化兴盛,国内政局安定,国势大振。因此,这一时期对外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期间发生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件事,一是通西域、二是求佛经。正是这两件事影响并产生了汉语史上第一批外来词。公元前 138 年,张骞受命首次出使西域,“西北国始通汉矣”,这样,中国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张骞出使西域后,在西汉至东汉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商队开始携带中国的主要商品西行,开辟了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是古代中国联结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纽带。不仅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蚕丝、铁器、凿井技术等传人西域,而且西方的物品也传人中国,传人中国的这些物品的名称,就成为古汉语史上引入最丰富的一批外来词。如葡萄、苜蓿、明月珠、珊蝴、牡丹、石榴、菠菜、茉莉、胭脂、玛瑙、红宝石、绿宝石、封牛、大象、胡桐、胡椒、胡杨、朱丹、驼鸟等等。这些物品的名称早已成为汉语词汇的基本词汇。
佛教传人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由西域传人中原,至魏晋南北朝便广为传播,形成高潮,隋唐时期儒、道、释三家并重。佛教的兴盛,使佛经翻译的规模,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唐朝,唐玄奘于七世纪到南亚各国带
回 157 部佛经,并翻译了 75 部共 1355 卷。随着佛教的兴盛、佛经的翻译,一大批佛教的词汇便走进汉语词汇,经过一千多年的交际实践,其中一大批已经完全进入汉语词汇库中。诸如佛、浮图、上秉、正法、法身、空门、法宝、无常、劫、众生、不法等词汇与佛教教义有关尚可看出字的来源。但有些词汇,如塔、一刹那、安居、必定、因果、真谛、世界、境界、和尚、罗汉、大干世界、天花乱坠、五体投地、心心相印、县花一现等词汇一眼望去非常像汉民族的国有词汇。
第二次大量吸收外来词,是在经历了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以后,晚清到
“五四”运动约一百年时间。这一时期,一方面是西方殖民者为掠夺殖民地叩开古老帝国的大门,古老的封建王朝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社会,
Trang 14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富国强民,摆脱中化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危机,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民主政治制度,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书籍;另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些知识分子本着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提倡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在这 100 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传人,都离不开语言的接触和外国书籍、报刊的翻译工作,所以说这次大规模的外来词现象是从海外接触和
“通译”开始的。
在鸦片战争前后,当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海禁烟时,他为了知己知彼,曾设立了类似翻译局的这种机构,将“夷及”写成“华言”,新的信息就必然要求新词汇,第二次引入外来词从此便开始了。这一时期语言接触涉及英语、葡萄牙语、俄语、法语等;外来词涉及范围也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哲学及日常用品、食品等,凡是这个古老国家所未有的东西的名称、概念,都必须引进。考察这个时期的外来词,最初转写的外来词音译的居多,如希梯西(hypothesis)——假设、理弗留里(revolution)——革命、乌托邦(utopia)、赛恩斯(science)——科学、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布尔什维克(俄语)、布尔乔亚(法语)——资产者等等,这些大都是政治词汇,这批音译外来词除极少数外都没有活下来,只有食品、饮料和某些日用品等音译外来词坚定地进入现代汉语的基
本 词 汇 , 如 咖 啡 (coffee) 、 可 可 (cocoa ) 、 巧 克 力 (chocolate) 、 三 明 治(sandwich)、威士忌(whisky)、可口可乐(coca-cola)、沙发(sofa)、沙龙(salon)等。
清末中国的维新落后于日本,乃至后来,中国需要派留学生赴日接受西方文化。这一留日运动的一大作用,即是经日本人用汉字翻译的大量西方词汇,流入中国,成为现代中文的主要成分,以至演变到现在。日本史学家实藤惠秀曾著《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一书,书中详论并列举了很多经日本人翻译的而为中国所使用的新词。如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历史、企业、地图、物质、意识、观念、自觉、积极、消极、人道、人格、人权、文明、支持、人生观、自由、自治、作品、定义等极多也极重要,成为现代中华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Trang 151.4.3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后汹涌而至的外来词现象。第三次大规模的引入外来词是改革开放至今约 20 年的时间。这批外来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性质上较之前两次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批外来词中一小部分已基本固定下来,但还有相当多正处于应用的实践中,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特别是解放思想,它为大规模地创新、探索、学习西方文化扫清了道路上的障碍,思想解放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它实际上为摆脱过去的意识形态束缚,突破过去的政治禁区给予了思想上的支持。所以,八十年代以后,许多新生事物层层涌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新潮迭出,在语言上就表现未出现了大量的新名词,不仅有物质性名词,还有精神性名词;不仅有科技性名词,还有包括文化哲学性名词。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新名词大爆炸。而在这些新名词中,有大部分是外来词。下面,笔者就从不同层次来分析这批外来词。从外来词的形式分,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原文,如:AIDS、IT 业、WTO、DVD、A股、B 股等。直接用原文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有些科技术语难以音译或意译,比如 AIDS(艾滋病)、DOS(操作系统)、FoxPro、C 语言等;也有的外来词直接用原文是出于简约的原则,如以 WTO 代世界贸易组织,A 股、B 股分别代对内、外发行的两个股票种类,BBC 指英国广播公司、IBM 指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另有一些外来词是出于新奇、时尚的原则才直接用原文,如 CD(激光唱盘)、DVD(高密度光学级光景碟)、DJ(音乐节目主持人)。直接用原文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处于修辞的需要,如去 WC(厕所)。另一类是外来词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在进行本土化改造时,一部分直接是音译外来词如巴士(bus)、高尔夫(golf)、休克(shock)、拷贝(copy)、
基 因 (gene) 等 ; 另 外 是 采 用 意 译 达 到 本 土 化 改 造 的 目 的 , 如 动 画 片
(cartoon)、激光(laser)、电脑(computer)、安乐死(mercy killing)等。对外来词进行本土化改造主要是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上面所述是汉语发展中吸收其他语言词语的几次大的浪潮。这批外来词的吸收已经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加了汉语的表现力,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汉语的发展。
Trang 16小结 语言的变异和发展离不开对其他语言的借用,语言的借用是各民族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重要手段。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汉语由于自身的需要,由于汉族不同时期与其他民族交往所引发的交际需要,更由于社会的发展、国际化趋向以及人们的语用心里,汉语不断从其他语言吸收过来大量词语,是汉语中形成了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外来词系统。汉语外来词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通过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日益丰富外,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从外国一下民族和本国个兄弟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来补充、满足自己。外来词丰富了汉语的词库,增加了汉语的表现力,是汉语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
Trang 17第二章 汉语外来词考察
2.1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
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单位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构词规则。汉语的单音节、象形方块文字的特点等,使得汉语对外来词的改造吸收要比西方语种间的词语借用显得复杂。汉语借用外来词形式多样。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的,还有的是音意兼译的等。概括起来,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许多新词新语在刚引入时,由于其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尚未对应物,更无对应词,人们往往采取音译词将它们译出。音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达出来。换句话说,这种外来词纯粗用同音(近音)汉字去标记外来词的语音,汉字只表示音素,不表达任何意义。这种译法直接,简易,而且具有极大的异国情调。这些音译词经过广泛转播,在语言中存活下来,人们没有再寻找其他的翻译方法,从而使它们广为流传。
Trang 192.1.3 音意兼译词
这类词一部分借助汉语的读音翻译过来。另一部分再结合意译,找出一个相对应的汉语语素组合而成一个新词。我们都知道,音译法只顾语音翻译,不考虑词义问题;意译法根据原文词意翻译,不考虑语音问题;而音意兼译法则同时兼顾语音和词义,使译文既要在语音上与原文相近,又要创造出一种能体现原文特点的词义。因此,音译与意译的加合法是一种更需要创造力和个人智慧的翻译法。每个被大众所接受并广为流传的音意兼译词都是一个美妙,优秀的一词,可以说这种使译名所用汉字尽量表达相关意义并透发人们的联想,从而达到望文省义效果的做法是一种十分巧妙的对外来词的汉化方式,反映了汉民族在构词和语言应用上特有的文化心理。例如:“迷你裙”(Mini skirt),其中“迷你”是“mini”的音译,
“裙”是“skirt”的意译;“冰淇淋”,其中“冰”是“ice”的意译,
“淇淋”是“cream”的音译。
这类外来词还可以分为三类:音意兼顾、音译加义表和意译加音译。 2.1.3.1 音意兼顾
既用汉字记录外语词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词的音意合璧,这种译法,既能考虑到其读音,又能考虑到意义,一箭双雕,是翻译的最好方法。
Trang 22例如:
MTV Music Television
DVD Digital Video Disc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UFO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1.5.2 混合字母外来词(外文字加上汉字混合构成)
这种组合即借用外文与汉语字母字词混合构成。其中的外文字母大部分是来自英语的,有的是词语缩写,有的是词首字母,有的只是借用其词形,等等情况并不相同。
例如:
Trang 23从以上列出的汉语外来词类型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 外来词不仅数量很大,而且其类型也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从翻译方式上看,可以把汉语外来词氛围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借形词和外文字母词等五类。 一般情况下,意译以其符合汉民族习惯和民族特点的要求及表意明白的功能而取得了压倒音译的优势。虽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与世界接轨及联网时代的到来,汉语中音译词有增多的趋势,但意译词仍占多数。
2.2 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汉语的特点就是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借入这些外来词的时候,势必会结合汉语语言的固有特点,对外来语音进行改造,通过语音方面的改造使其汉化从而更符合汉语词语发音的特点。外来词对汉语语音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增加了一部分子的声调,增加了汉语中某些字的读音和曾结了新的因素。
2.2.1.1 增加了一部分汉字的声调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可以分为三部分:声母、韵母、声调。汉语与印欧语系统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有声调而印欧语每有声调,所以外来词入籍汉语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加上声调,这样就使得一些字在原有声调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声调。
Trang 24例如:“打的”的“的”字,由于“taxi”的引进,在原先现代汉语系统中的“dī”和“di”两个声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声调“dí”
2.2.1.2 增加了一些汉字的读音
外来词的引进不仅增加汉字的声调,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汉字的读音,例如“伽(qié)”字,在引进英语单词“gamma(伽马)”的时候,选择了与其发音近似的“gā”作为它的读音,并选用了原有汉字“伽”,这样
“伽”在原有读音“qi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读音“gā”,从而使得这个单音字成为具有两个读音的多音字。
2.2.1.3 增加了新的音素
汉语的语音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外来词的引进使语音系统增加了新的音素,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汉语封闭的语音系统,下面我们以字母词为例来说明。例如: VCD(视频光盘 video compact disc)、VIP
(要人,贵宾 very important person)、UFO(不明飞行物 uncertain flying object)等字母词,由于它们的引进与广泛使用,使得汉语系统中原来只用来拼写外族人的姓名时才用的“V”和每当韵头时往往需要替换为其他音节的“U”再一次有了使用的机会,这使得汉语语音系统增加了新的因素。 汉语中出现外来语音成分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推动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外来词进入汉语语音系统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使用上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它确定有引进的需要,是人们表达上所需要的。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表意性质的文字,外来词对汉语文字系统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新的形声字,产生新的同形异义字和多音字,产生异体字。
2.2.2.1 产生新的形声字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声字数量居多的特点,利用原有的汉字,通过添加行旁的方法来创制新字,使得创制出来的新字与它所利用的汉语原有的字在读音上相近或相同。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字形意化”的问题,字形意化是说在对外来词进行音译的时候,要结合汉字是表
Trang 25“钽、钼、硼”就是在原有汉字“旦、目、朋”的基础上加以形旁“金、石”创造的新形声字。再如“咖啡、咖喱、柠檬”,实在原有汉字“加非、加厘、宁蒙”的基础上加以形旁“口、木”而创造的新形声字。
2.2.2.2 产生新的同形异义字和多音字
对外来语进行音译的时候,有时会借用汉语中存在的汉字来表达外来词的意义,这样就会使汉语的文字系统中出现同形异义字和多音节字。如
“卡”字,在汉语中原来只有一个读音“qiǎ”,外来词的引进又产生了新的读音“kǎ”,于是“卡”字就成为具有两个读音的一个多音字。新产生
片;③卡车;④录音机上放置盒式磁带的仓式装置。这样一来,“卡”字就成为形体同而意义不同的一个同形异义字。
2.2.2.3 产生异体字
一些外来词在引进初期,主要是指音译词,会产生异体字的情况。这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它不但加重了人们的记忆负担,还会造成写书上的混乱和不统一,从必要性的角度看,同一个意义用两个有时甚至是三个字表达,完全没有必要。这种混乱情况,往往会随着词语本身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淘汰的准则是结合汉语文字本身的表义性、形体从简和笔画从少等标准综合考虑确定的。如“爱滋病”与“艾滋病”中“爱”与“艾”两个字,结合汉语文字的表义性,因为这种病会危及人类生命,所以舍去
“爱”这一表达褒义感情色彩的字而取“艾”这一形体简单笔画较少的字。这种凭借字形从字面联想的意思,只是隐约的不是很确定的,虽然不一定能够全部合理地解释词义,可是毕竟为外来词进入汉字系统实现意化开辟出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道路。
在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过程中,词义的外在演变得细致而复杂,有时甚至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词义选择过程。汉语外来词与相对应的源语言原词之间存在着词义的不完全对等现象,就是指它们之间在作为词义单位的一
Trang 26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2.3.1 词义扩大
词义的扩大指的是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对象范围的扩大。外来词在使用中在原义或某个义素的基础上通过隐身或比喻产生新义,在不偏离原义的情况下增加新义,远远超出原词意义范围。词由单义词变为多义词,改变了语义的客观性、确定性,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重要成员。大量外来词借入汉语词汇系统,导致很多汉语词汇意义的扩大。外来词增加新义是词汇丰富的重要途径。例如:
时只有速成的、简单的饭菜的意思,提取气筒“速成”和“简单”两个义位,形成新的比喻义用来比喻追求速成的、通俗的、短期流行的。不注重深厚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于是有了“文化快餐、电视快餐、科普快餐”等新词新语出现,表达现代社会中文化浮泛现象。
会活动的场所, 汉语中除具有此义外,还指商业中心或商场。甚至出现了美食广场,洗浴广场,理容广场等。
Trang 27 “Shark”英语外来词,“鲨鱼”在汉语中指一种生长在海洋中凶猛的鱼类,而英语“shark”除了指一种鲨鱼之外,还有“骗子”、
“放高利贷”的引申义。而后两个义项都被汉语接纳。
吸收进来后,仅代表戏剧、舞台上所用的器具,比其原义范围小了。 2.2.3.3 词义的转移
词义转移是说一个词语在最初产生时语义是单一的,表示特定的事物和概念,随着语言的发展,语义发生转移,不再指原来的事物和概念,而指其他的事物和概念。如“扑克(poker)”一词,英语中指一种以赢钱为目的的制片游戏,借入到汉语系统中后,所指发生转移,不再指一种游戏,而仅仅指一套五十二张的纸牌。
词义的变化除了表现为理性义的改变外,还可以表现为感情色彩的变化,有词义扬升、词义贬降和词义的感情色彩义淡化三类情况:
(1)词义扬升
指由中性词转化为褒义词。如“mini”在原语言系统中只有“小型”的意思,是一个中性的词,汉语将这个词对译为“迷你”,由于这一个词所具有的形象义,使人看后在脑子中就会产生“使人着迷的、可爱的、美丽”等含义,如“迷你裙、迷你电影、迷你花园、迷你汽车”,这一个词由原来的中性词变成了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褒义词。
“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是在美加通用的测试外国学生使用和理解英文能力的标准考试。目前很多美国大学开始采用自己的英文考试。本来没有褒贬色彩,但是汉语把它形象地翻译为“寄托”,这是寄托了它们的美好愿望,它就带上了明显的感情色彩。
(2)词义贬降
指 有 中 性 词 转 化 为 贬 义 词 。 如 “ 香 蕉 人 ” 对 应 着 英 语 当 中 的
“banana”,指在文化上已经西化,只是在生理特征上还保留着东方人特点的人,通常指一些华裔外国人或留学生。这一个词义在对译过来后由于它特定的文化内涵,加之国人特有的民族情结,便使得这一词语具有了一定的贬义色彩。
Trang 28再如“miss”,本义指年轻的女性,汉语将其译为谐音的“小蜜”,指有钱男子的情人或是与办公室上司有非正当关系的秘书,由于这一词语所表达的社会现象与国人的道德评判标准,这个词就变成了具有贬义的汉语外来词, 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3)词义淡化
指原先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词由于采用了新的表达法而变得感情色彩淡化或是淅至于感情色彩消失,成为一种纯客观现象的表述。如“平面人”对应着英语中的“two-dimentional person”,英语指知识贫乏,思想浅薄的人,可是由于“平面”是一个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概念词,通常表达一些很客观的理性意义,由于汉语文字的表义性,贬义色彩消失。
有时候,处于修辞的需要,汉语中有些不雅或代某种敏感性的词,使用外语原文可以淡化它们这种“不雅”的色彩。例如:
在很少城市的公厕中标有汉语字样的“厕所 ” ,大部分改用“WC”来表示写了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加文雅。
具有某种性别特有的魅力之义,而在中国,“性感”一词含有“风骚、轻佻、具有挑逗性”之意。
再如一些场合中当男士与女士需要义气称呼时,引用西方的称呼方式
“女士们、先生们”,这样的用法无论是词语还是语序全部都是西方式的,同时也为一些中国人所接受,因为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点是与社会文化学心理学紧密相关的。
Trang 29社会广泛接受的时候发生了词义的改变,完善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外来词进入汉语后,除了会对汉语的语音系统、文字系统、词义产生影响外,与此同时还会对汉语的语法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法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词类功能的变动和语法借用两个方面。
2.2.4.1 词类功能的变动
这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词类的选择或是相近的词类语法功能不同等方面上,还有构词层面上功能的变动”(史有为)等等。如“幽默”一词在引进时是作为名词引进的,汉语中除了有名词的性质外,它还取得了形容词性质,我们可以说:
在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前两个例句中的“幽默”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与当初引进时的词性保持一致,后一个例句中的“幽默”是作为形容词使用的,是进入汉语之后新产生的一种词性。而且,在实际上的运用过程当中以形容词的用法为多。除此之外这一个词还有离合词的用法如“幽他一默”。
2.2.4.2 语法借用
对于汉语外来词,存在一种结构性借用,也就是语法上的借用。如
“ 政 变 在 越 南 ” 是 借 英 语 的 名 词 句 语 法 的 结 果 , 具 体 来 自 “ coup in Vietnam”(史有为),我们现在可以用词结构相类似的表达法,如“留学在海外”、“影音在线”、“吃在厦门”等等。此外,汉语当中的“被打”、“被骗”、“被罚”是受到英语“is beaten”、“is swindled”、
“is punished”的影响而出现的语法现象(史有为)。再说,汉语当中的动宾词语又可以带宾语的现象也是受到英语的影响而出现的,如“出版一
本 书 ” 、 “ 登 陆 上 海 ” 、 “ 挑 战 主 持 人 ” 等 , 明 显 是 受 了 英 语 中 的
Trang 30“publish a book”、“load Shanghai”、“challenge the host”的影响而出现的语法现象。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很多,外来词已经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词汇系统,填补了汉语表达空自,促进了汉语表达系统的更新,使汉语走向了现代化。外来词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词必将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传播,汉语外来词的影响将不断出现新问题。
2.3 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向
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最基本方法,但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不是消极被动,而是从形式到内容都加以积极改造,使其成为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是讲究形、音、义结合的一种语言,因此,在外来词的借用上就出现了音译和意译逐渐融合的趋势,而非界限分明,从而使其更具生命力。目前,除了部分专有名词以纯音译方式进入汉语还保留着较为鲜明的外来色彩以外,大多数意译词在运用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改变。有些词由于表意不明确,都逐渐地被汉语素构成的意译词所代替。例如:
Trang 31有的外来词则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个表示义类的语素,以利于理解和表达。例如:
Trang 32之间形成音相近意相同的词汇如“秀”、“酷”、“吧”等。这些词语不仅散发着“洋”而“新”的现代气息,而且又含有中华文化的要素。
早期的音译词,基本上只能标音,而不能达意,如:“盘尼西林
(penicillin 青霉素)”、“德摸克拉西(democracy 民主)”、“德律风
(telephone 电话)”等。这些旧的音译词让人费解,易产生歧义,不易记忆。
在引入外来词时,人们为了方便理解其含义,就要尽可能照顾本民族文化心理,尤其在音译外来词时,为选择合适的汉字更要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如:“万宝路(marlboro)”香烟、“舒肤佳(safeguard)”香皂、“酷(cool)”、“秀(show)”等都显明地体现出汉民族的文化习惯与心里,被人们广泛使用。充分照顾汉民族的文化习惯及心理,成为汉语借用外来词的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大量代表世界高新科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外来词不断涌入汉语。
人们在音译外来词时候,喜欢用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的字样,如:
“雪碧(sprite)”使人产生一饮即凉的感觉、“香波(shampoo)” 飘荡
着 一 种 香 气 袭 人 的 可 感 形 象 和 诱 人 味 道 , 其 他 如 “ 可 口 可 乐 ( cola)”、“奔驰(Benz)”等都能让人浮想联翩,在脑海中形成带上感情色彩的实物形象。
coca-虽然外来词看起来知识一种语言现象,是两种语言发生接触时所产生的现象,其实这种语言现象有是一种文化现象。外来词实际上是按本民族的文化认知心里去进行译介的。而这种音译向意译的转变就反映了汉民族强调主体意识的文化认知心里,使外来词更快更好地被人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