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hiên cứu ngoại giao trung quốc tại đna_phân tích từ góc độ sức mạnh mềm (tiếng trung)

22 174 0
nghiên cứu ngoại giao trung quốc tại đna_phân tích từ góc độ sức mạnh mềm (tiếng trung)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49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 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Analysis of Chinese Southeast Asia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 Power 摘  要 近年來,由於中國威脅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開始提倡「和諧世界 觀」,並具體推動睦鄰外交政策,因此,在「和諧世界觀」的基本外交藍圖與 推行「睦鄰外交」的影響下,運用軟權力成為中國外交政策施行的重要課題, 因為不僅有消弭中國威脅論所帶來的安全疑慮,同時也有助於宣傳中國和平發 展的主張與凸顯本身的國際和平形象。 在本文當中,筆者嘗試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中國的東南亞地區外交政策。 首先,簡述和諧世界觀、睦鄰外交的內涵,以作為中國運用軟權力的外交政策 之背景說明;其次論述軟權力的定義以做為分析的基礎;再次說明中國與東協 關係的轉變以及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所採取的軟權力外交作為。最後則希望釐清 中國對東南亞地區外交政策的展望。 關鍵詞:中國、東南亞、軟權力、和諧世界、睦鄰外交。 洪銘德(Hung,Ming-Te)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游智偉(Yu,Chih-Wei)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0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壹、前 言 隨著經濟實力的成長,中國快速的崛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不僅可鞏固 中國經濟發展,更是中國對外推動經濟互動,融入國際體系的重要基礎,且也 有利於 中國加入 國際市 場 與提升 經濟發 展 。 1 因此, 中國開始 提倡「 和 諧世界 觀」以 回應中國 威脅論 所 帶來的 負面影 響 , 2 並具體 推動睦鄰 外交政 策 ,採取 雙邊或多邊外交途徑來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周邊關係的改善不但可減緩中國 國家安全威脅,同時還能提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和平穩定國際環境。因此,在 「和諧世界觀」的基本外交藍圖與推行「睦鄰外交」影響下,運用軟權力成為 中國外交政策施行的重要課題性,因為不僅有助於有效地消弭中國威脅論所帶 來的疑慮,也能夠宣傳中國和平發展的主張與凸顯國際和平的形象。 換言之,隨著近年來的快速崛起態勢,儘管在硬權力方面具有顯著成長, 中國所擁有的「軟權力」(Sof t Power )亦提升了不少;中國崛起並不僅僅是硬 權力的擴張, 3 其軟權力的影響範 圍亦 開始 滲透 至世 界各 地。 4 因此,愈來愈多 學者 將關注焦點放在中國 「軟權力」提升,例 如中國問題專家沈大 偉(David Shambaugh)便指出:「與東協國家打交道也反映出中國政府逐漸明白,在外 交領域中規範與軟權力的重要性。中國的印刷品、電視劇、音樂、食品與普及 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在亞洲散播,……北京對軟權力外交感到興致勃勃,從 中國努力在整個地區普及中國文化顯示出來,……中國愈來愈把高等教育是為 1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8 卷第 3 期( 2007 年),頁 51 。 2 中國威脅論( China Threat )最早見諸於傳統基金會(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在 1992 年出版、由 Robert Ross 所撰之政策報告中,原意在於提醒美國政學界在中美基本價值觀有著巨大差異的前提下,中國實力不 斷上升的趨勢極可能造成雙方不可避免的衝突,但隨著中國發展歷程帶來的諸多影響,例如對資金的磁 吸效應、民族主義的抬頭、對環保問題的漠視、組織犯罪的擴散、與周邊國家的領土 / 領海爭議以及既存 的歷史問題,最終成為中國周邊國家的心頭之刺,在與中國的交往過程中,無論是東北亞的日本、南韓 或東南亞的諸多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多半有所保留,深懼其為擴張強權,而近年對中國威脅論闡述的較為 全面的一書則應為: Herbert Yee and Ian Storey eds, The China Threat: Perception, Myths, and Reality (N.Y.: Routledge press, 2002) 。 3 中國崛起的相關論述,請見高朗,「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7 卷第 2 期( 2006 年),頁 53-94 ;蔡昌言、連弘宜,「中國崛起對中美與中俄關係發展之戰略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 9 卷第 3 期( 2008 年),頁 81-128 ;陳重成、唐欣偉,「中國崛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遠景基金 會季刊,第 6 卷第 4 期( 2005 年),頁 101-137 。 4 Yanghong Huang & Sheng Ding, “The Dragon’s Underbelly: An Analysis of China's Soft Power”,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23, No.4 (2006), p. 23.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1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行使外交政策的工具」。 5 奈伊(Joseph S. Nye, Jr.)於2005年所發表的〈中國軟權 力的崛起〉一文便指出,相對於中國軟權力的逐步崛起,美國卻相對地呈現下 降趨勢,因此後者應自我反省,而非僅企圖對中國的發展採取遏制性戰略。 6 至 於科蘭滋克(Joshua Kurlantzick)在2007年更以《魅力攻勢:中國的軟權力如何 改變這個世界》為名,著書描述中國憑藉其軟權力所發揮的全球影響力。 7 本文嘗試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中國的東南亞地區外交政策。首先,簡述和 諧世界觀、睦鄰外交的內涵,以作為中國運用軟權力之外交政策的背景說明; 其次論述軟權力的定義以做為分析的基礎;再次說明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所採取 軟權力外交作為。最後則希望釐清中國對東南亞地區外交政策的展望。 貳、提倡軟權力外交的背景 中 國 實 行 運 用 軟 權 力 的 外 交 政 策 之 最 主 要 目 的 是 為 了 凸 顯 出 中 國 所 提 出 來的和諧世界觀,宣傳中國和平發展的主張與突顯國際和平的形象,因為這一 方 面 有助於消弭中國快 速 崛 起 所 帶 來 的 安 全疑慮;另一方面 則 有 助 於 改 善 與 周 邊 國家的關係。首先 , 由 於 中 國 快 速 的 經濟成長,以及政 治 、 軍 事 、 外 交 和 科 技等綜合國力的提 升 , 使 得 中 國 被 視 為是可能取代美國 成 為 下 一 個 世 界 霸權。以中 國 經 濟成長的速 度 來 看,可能在 2 1 世紀中葉前 的 經 濟就會超越 美 國而躍居世界第 一,而與美、日 、歐盟三者並列 世界四極之一。 8 其次,19 97 年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 Munro兩者所撰寫的「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明確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最大的潛在敵人與 威脅者,而且認定中國有取代美國稱霸亞洲的野心。 9 再次,從相關論述也可以 5 David Shambaugh, “China Engages Asia: Reshaping the Reg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9, No. 3(2004/2005), pp. 77-78. 6 Joseph S. Nye, Jr., “The Rise of China’s Soft Power”,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December 29, 2005, http:// belfercenter.ksg.harvard.edu/publication/1499/rise_of_chinas_soft_power.html 。 7 Joshua Kurlantzick,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1-289. 8 Nicholas D. Kristof, “The Ri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5 (1993), pp. 59-61. 9  SeeRichardBernstein&RossH.Munro,“TheComingConictwithAmerica”,Foreign Affairs, Vol.76, No.2 (1997), pp.18-32 ; 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 Munro, The Coming Con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7). 中國所造成的威脅表現在幾項層面:一直把美國視為最大敵人;意圖成為亞太地區的霸權 國;持續迫害人權;利用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以攫取西方高科技技術;運用政治遊說與商業利益等手段 影響美國國內政治。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2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看出中國快速崛起所帶來的威脅疑慮, 10 另外,就東南地區而言,「外交關係理 事會」宣稱中國對美國與東南亞國家造成經濟、軍事與政治上的嚴重挑戰; 11 由 美國國家情報會議指導撰寫的「2015年全球趨勢」報告同樣指出,中國的躍升 將使東南亞地區出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 12 因此,中國運用軟權力的外交政策是為了消弭中國崛起於東南亞地區所帶來的 安全疑慮,所以開始提倡「和諧世界觀」,並具體推動睦鄰外交政策,採取雙邊或 多邊外交途徑來改善與東協諸國之間的關係,因為與周邊國家之間關係的改善不但 可減緩中國國家安全威脅,同時還能提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和平穩定國際環境。 參、和諧世界觀的提出與睦鄰外交的推行 一、和諧世界觀的提出 由於「和平崛起論」引起國際社會負面評價, 13 尤其是區域周邊國家的負面 聯想,因為崛起強調的是相對實力,可能會對周邊國家造成潛在壓力,周邊國 家都會感到潛在威脅。在國際關係無政府的狀態下,沒有一個最高權力機關來 規範各國行為,所以國家必須自助以追求本身的安全與利益。 14 因此,一個國家 逐漸強大則將造成其他國家的不安,亦即「安全困境」,誠如John Herz 所言, 一個國家 尋 求增加自 身 安全的行 為 可能有損 他 國安全的 非 故 意效果; 15 B arr y Buzan也指出,當一國追求權力與安全時,容易威脅到其他國家對於權力與安全 的追求而造成安全困境的產生。 16 因此,中國提出「和諧世界」,取代「和平崛 10 See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2002), p.30; U.S. Commission on National Security/21st Century, Seeking a National Strategy: A Concert for Preserving Security and Promoting Freedom (Washing DC: GPO, 2000), pp.9-10;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Global Trend 2025: A Transformed World (Washington DC: GPO, 2008), p. iv, vi. 11 J. Robert Kerrey and Robert A. Mann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sia: A Policy Agenda for the New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1), p. 17. 12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Global Trend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 Expert (Washington DC: GPO, 2000), p. 63 13 「和平崛起論」最初是由前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所提出來的。 2003 年鄭必堅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題為「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未來」演講時所提出來的。請 參閱「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 2003 年 11 月 24 日), 2009 年 7 月 1 日下載,《新華 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4/content_1195240.htm 。 14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McGraw-Hill, 1979 ). 15 Robert Jervis, “Realism, Game Theory, and Cooperation”, World Politics, Vol.40, No.3 (1998), p. 317. 16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Boulder Colo.: L. Rienner ), p. 295.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3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起」成為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以消弭中國威脅所帶來的困擾。 17 和諧世界理念第一次出現是在2005年4月22日,胡錦濤於雅加達的亞非峰會 上指出亞非國家應「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 一個和諧世界。」 18 同年5月,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於日本舉辦的亞歐外長會議 中指出,亞歐會議應繼續加強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包容共處, 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 19 同年9月,聯合國60週年胡錦濤發表「努 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演說,闡述「和諧世界」的意涵。 20 自此 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國領導人多次在各種國際場合說明「和諧世界」理念,積極 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重點。 「和諧世界」的實踐重點則有以下幾項: (一) 積極主動的多邊外交行動:自1990年代起,中國便更積極地希望利用參與 國際多邊外交來拓展其全球活動空間,例如它迄今已成為一百三十多個國 際組 織的 成員,簽署超過二百五十個多邊條 約, 21 參與 全球 性政府間組織 比率為61.19%,在所有國家中名列27 位;參與全球非政府組織比率亦達 58.14%,名列31位。 22 就多數全球性國際制度而言,中國雖非首創者,但 17 趙建民、許志嘉,「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0 卷 第 1 期( 2009 年),頁 4-8 。關於絕對利益與相對利益相關論述,請參閱 Joseph M. Grieco, “Anarchy and the Limits of Cooperation: A Realism Critique of the Newest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in David A.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116-142. 18 「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2005 年 4 月 22 日), 2009 年 7 月 1 日下載,《新華網》, http://big5. 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22/content_2865173.htm 。 19 「李肇星外長在第七屆亞歐外長會議上的發言」( 2005 年 6 月 7 日), 2009 年 7 月 1 日下載,《中華人民共 合國外交部》, http://www.mfa.gov.cn/chn/gxh/zlb/ldzyjh/t195402.htm 。 20 「 和諧世界」理念為: (1) 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和平是人類社會實現發展目標根本前提。因 此,各國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威脅,需要摒棄冷戰思維,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 新安全觀,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共同防止衝突和戰爭,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2) 堅持互 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積極推動建立健全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 體制,為世界經濟增長營造健康有序的貿易環境和穩定高效的金融環境;已開發國家應該為實現全球普 遍、協調、均衡發展承擔更多責任,開放市場,轉讓技術,增加援助,減免債務。發展中國家要充分利 用自身優勢推動發展,廣泛開展南南合作,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中國將盡自己所能,為推動各國共同發 展作出積極貢獻。 (3) 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各 國交流的障礙,更不應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 加豐富多彩;應該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相 容並蓄的和諧世界。請參閱「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思想的新發展」( 2006 年 8 月 23 日), 2009 年 7 月 2 日下載,《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3/content_4993067.htm 。 21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8 年),頁 207 。 22 「各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比較」( 2007 年 4 月 2 日), 2009 年 7 月 3 日下載,《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 cn/node_7000058/2007-04/02/content_8047488.htm 。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4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參與程度正逐漸加深。 23 多邊外交不僅有利於中國正面形象的建立、有利於 維護中國國家利益,以及有助於擴大本身的軟權力。 24 (二) 主動創造和諧的周邊環境:中國在「十六大」時提出「與鄰為善、以鄰為 伴」 的周 邊外交方針。 25 之後 溫家 寶出席東協商業與投資峰會,提出 「睦 鄰、富鄰、安鄰」的「三鄰」政策。睦鄰就是要和睦相處、維護地區穩定 與和諧國家之間的關係結構;安鄰就是要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透過 對話合作以創造出亞洲的和諧發展環境;富鄰就是要加強與鄰國合作,實 現共同發展繁榮。 26 (三) 強調 文 化 在 對 外 關係的作用:文化成為中國 在 推 動 和 諧 世 界 觀 的 重 要 管 道,同時也更重視其他文化的價值,以及文化認同來強化和諧世界的理念 與實踐。中華文化成為第四代領導在外交宣傳上的重要論述,為中國推動 和諧世界的重要工具。 二、睦鄰外交的推行 中國推行睦鄰外交不僅受到「和諧世界觀」的基本外交藍圖的影響,同時 也反映出國際結構內涵的變化。冷戰結束以來,無論全球或區域事務都出現多 極化趨勢,其結果既讓大國間關係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調整,世界上各種力量也 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現象,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一方面深化國家之 間的互賴程度,同時亦使經濟因素相對於傳統的地緣政治、軍事安全與意識形 態等因素,在國際關係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何讓中國更快速且沒有阻 礙地與周邊地區甚至全世界融合在一起,對於未來經濟安全甚至國際戰略布局 都可說極其關鍵。 27 換 言 之 , 由 於 身 處 亞 太 地 區 , 該 地 區 的 穩 定 和 繁 榮 最 符 合 中 國 利 益 的 發 展,所以中國必須致力維持與確保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作為未來經濟發展 的基礎。 28 在政治上,中國與周邊發展睦鄰合作、友好平等、合作關係,以利於 23 門洪華,「中國軟實力評估報告(下)」,國際觀察,第 3 期( 2007 年),頁 41 。 24 Evan S. Medeiros and M. Taylor Fravel,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Vol.82, No.6 (2003), pp. 22-24. 25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上所作的報告( 9 )」( 2002 年 11 月 17 日), 2009 年 7 月 4 日下載,《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96.htm 。 26 「溫家寶總理出席東協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 2003 年 10 月 7 日), 2009 年 7 月 5 日下載,《新華 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0/07/content_1111951.htm 。 27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頁 78 。 28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頁 51 。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5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安全方面則促進區域合作、與各國展開對話、和平解決爭 端,以維護自身的穩定、區域的穩定;在經濟方面,中國則與周邊國家發展更 密切的經貿互動,促進與東亞各國關係的改善。如此不僅有助於中國推動睦鄰 外交政策,建構一個符合自己利益,也符合區域利益的區域安全體系。 睦鄰外交政策基本上包含下列四個主要內涵: 29 (一) 和平談判解決邊境紛爭,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解決領土爭議是中國推 動睦鄰外交的根本任務之一,也是睦鄰外交政策的重要內涵。 (二) 建立夥伴關係、合作關係,提升雙邊對話合作:對中國而言,建構各式夥 伴關係就是要提升雙邊關係,推動與周邊國家的互動合作,周邊國家夥伴 關係、合作關係的建立成為推動睦鄰外交的重要形式。 30 中國與周邊大國建 構夥伴關係有助於解決與周邊大國可能的衝突;與周邊有領土衝突根源的 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則有助於透過多邊對話機制解決存在的領土爭議,化解 衝突。 (三) 參與多邊外交機制,解決紛爭促進合作:冷戰結束後,中國改變對於多邊 外交機制的懷疑和觀望態度,強調多邊外交的重要,開始積極參與多邊外 交機制的運作。 31 1990年代後,中國改變以往的孤立政策,開始積極地參 與多 邊安 全對話機制,以利於中國本身的國 家利益。 32 誠如 江澤 民在中共 「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充分發揮我國 在聯合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中的作用。」 33 中國不僅更積極主動參與既存的 周邊區域性多邊組織,也主動籌組或發起多邊機制,例如上海合作組織、 亞 洲 博 鰲論壇、「中國-東協博覽 會 」 以 及 「 中 國 - 東 協 自 由 貿 易區」 29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頁 52-60 。 30 中國之所以推動夥伴外交的原因:第一,是為了確保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追求中國的現代化;第 二,是為了促進國際體系多元化,並尋求國際社會認同中國是國際重要一極的角色地位;第三,中國領 導人期望建立一個新的戰略觀與意識形態理念,以支持中國作為國際體系重要一極的新地位。參閱 Joseph Y. S. Cheng and Zhang Wankun,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Behaviou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1, No.31(2002), pp. 255-256. 31 Alastair Iain Johnston & Paul Evans, “China’s Engagement with Multilater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in Alastair Iain Johnston & Robert Ross, ed(s)., 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pp. 241-278. 32 Akiko Fukushima, “Multilateralism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China”, in Benjamin L. Self and Jeffrey W. Thompson, ed(s)., An Alliance for Engagement: Building Cooperation in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China (Washington, DC: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2002), p. 183. 33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2 ) ─ 江澤民在中國 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997 年 9 月 12 日), 2009 年 7 月 5 日下載,《人民網》, http:// 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207.htm 。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6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等。 (四) 推動經貿互動,加強經貿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互動,也是中 國睦鄰外交的重要內涵。中國一方面透過雙邊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 貿往來,另方面則透過既有的國際合作機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貿互動。 根據上述,中國推動睦鄰外交,其目的為了改善雙邊關係,顯示出中國所提 出的「和諧世界觀」是中國新外交與國際戰略的基本藍圖。 34 因此,運用軟權力 成為中國施行外交政策的重要課題,所以中國強調和平談判解決邊境紛爭,改善 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而主動創造和諧的周邊環境;建立夥伴關係、合作關係與提升 雙邊對話合作;積極主動參與多邊行動以解決紛爭並促進合作;重視文化的價值 與強化和諧世界的理念與實踐。換言之,在「和諧世界觀」的基本外交藍圖與推 行「睦鄰外交」兩者的影響下,運用軟權力成為中國外交政策施行的重要課題, 一方面有助於有效地消弭中國快速崛起所帶來的安全疑慮;另一方面則有助於和 平發展主張的宣傳與倡導,以及凸顯出中國想要塑造出的國際和平形象。 肆、軟權力的定義 所謂「軟權力」概念是由奈伊(Joseph S. Nye, Jr.)在1990年提出來的, 35 相對於始終存在的美國衰落與力量有限論點, 36 奈伊則認為美國的力量其實並沒 有衰落,不過是本質和構成正在發生變化,所以希望透過軟權力的概念,指出 冷戰後國際政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權力內涵與性質的轉化;相較於過去強調國 家所擁有的戰爭實力,今日權力不再只是強調軍事力量和征服,諸如技術、教 育和經濟成長等因素也變得日益重要, 37 一方面經濟、文化與意識形態在國際關 係中的作用愈來愈關鍵,文化普世主義及建立有利的規則制度與控制國際行為 領域的能力,也成為重要的權力來源;這種新來源就是所謂的軟權力。 38 34 趙建民、許志嘉,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頁 9 。 35 Joseph S. Nye, Jr.,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105, No.2 (1990) pp.177-192;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No.80(1990), pp.153-171;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p. 1-292. 36 關於美國國力衰弱論,請參閱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ict from 1500 to 2000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7), pp. 1-535;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Eagle Has Crash Landed”, Foreign Policy, No.131 (2002), pp. 60-68 。 37 Nye, Jr.,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p. 179. 38 Nye, Jr.,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pp. 181-182.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7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進言之,奈伊將權力分為硬權力(Hard Power)與軟權力兩個面向,兩者彼此 相關且相輔相成,涵蓋由強制到吸引整個行為光譜, 39 但都藉由影響他人行為以 完成自己目的。 40 其中,硬權力是指具體資源相關的直接、指揮權力(Command Power),軟權力則與文化、意識形態和政治議程控制等抽象資源相關,決定他 人偏好的間接與同化權力(Co-optive Power); 41 前者往往透過獎勵或威脅,讓別 人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後者則指透過吸引力而非強制手段,讓他人自願追求 你所要的東西。 42 換句話說,硬權力為借助引誘(胡蘿蔔)或威脅(棒子)的手 段直接迫使他人改變意志或行為,但軟權力則表現為通過自己思想的吸引力或 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讓其他國家自願效仿或接受體系規則,間接地促使他人 確定自身的偏好。 43 兩者差別在於行為本質和資源的有形與無形。指揮力是指改 變他人行為的能力,可經由威脅與引誘;而同化能力則是指形塑他人希望的能 力,可依靠對文化、價值的好感或是左右政治選擇議題的能力,兩者的行為類 型很廣,從威脅、引誘、議題設定到純粹好感都有,其內涵請見表1。 表1 硬權力與軟權力 硬性 軟性 行為類型 威嚇 勸誘 指揮 ‧ ‧ 議題設定 好感 ‧ ‧ 同化 可能資源 武力制裁、收買賄賂 制度 價值、文化、政策 資料來源: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p. 8. 此外,奈伊對於經濟能力是否為軟權力則定義的相當模糊,將權力分為軍 事、經濟 與 軟權力 三 個範疇( 請 見表2 ) ,並未確 切 將經濟能 力進行歸 類 ; 44 然而根據其定義,同化權力來自於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國際制度的規則與 (經濟)制度等資源;同時他也指出,例如跨國企業與國家經濟發展成就等經 39 Joseph S. 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9-10. 40 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p. 176. 41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p. 31. 42 Robert O. Keohane & Joseph S.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oreign Affairs, Vol.77, No.5 (1998), p. 86. 43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p. 8-9. 44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pp.153-171; Joseph S. Nye, Jr., Power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al Age: From Realism to Globaliz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pp. 77-78. 第 7 卷 第 12 期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58 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  專題研究 濟現象,亦是同化權力的來源之一。 45 另外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向國會提出之報告,以及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 (U.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出版的報告, 46 均將美中兩國 與東協「經濟關係」與「外交援助」視為兩國於此地區競爭的分析指標,亦即 將經濟能力視為是衡量軟權力的指標之一。其次,誠如希爾(Christopher Hill)所 指出的,軟權力或是有說服力的權力來自於科技能力、教育的水準、貿易的類 型、外交代表以及一般經濟實力, 47 因此筆者將經濟能力視為是軟權力的其中一 個面向,本文嘗試從軟權力的角度(亦即強調通過吸引力而非強制手段,讓他 人自願追求自己目標之能力)觀察中國東南亞外交作為的軟權力運用,從文化 價值吸引力、塑造國際規則和設定政治議程能力與經濟關係三者分析說明中國 在該地區的軟權力外交作為。 表2 軍事權力、經濟權力和軟權力的區別 行為 主要中介手段 政府政策 軍事權力 威逼、嚇阻、保護 威脅、武力 威逼、外交、戰爭、聯盟 經濟權力 誘導、 威逼 物質的報酬、制裁 援助、 賄賂、 制裁 軟權力 吸引力、議程設定 價值、文化、政策、機構 公共外交、雙邊及多邊外交 資料來源: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31. 伍、中國與東協關係的轉變及其軟權力外交作為 一、中國與東協關係的轉變 (一)1990-1995年:被動參與 在此時期,中國對於多邊機制的認知仍抱持著謹慎與懷疑的態度。由於認 為多邊安全協定可能對國家領土造成威脅,所以中國對於1990初期在亞太地區 45 Renato Cruz De Castro, “The Limits of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ese Soft-Power Statecraft in Southeast Asia: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Issues & Studies, Vol.43, No.4 (2007), p. 81. 46 Thomas Lum et al, China’s “Soft Power” in Sou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U.S. Senate Committee of Foreign Relations, 2008), pp. 1-22 ; U.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Soft Power” in South America, Asia, and Africa (Washington, DC: U.S. Senate Committee of Foreign Relations, 2008). 47 Castro, “The Limits of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ese Soft-Power Statecraft in Southeast Asia: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p. 82.

Ngày đăng: 04/02/2015, 10:30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 Đang cập nhật ...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