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Ngoại Ngữ

动量词次、遍、趟的偏误分析与教学设计 phân tích lỗi sai và thiết kế giảng dạy các từ次、遍、趟

74 3 0
Tài liệu đã được kiểm tra trùng lặp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Tiêu đề Phân tích lỗi sai và thiết kế giảng dạy các từ “次、遍、趟”
Tác giả Phạm Hoài Thương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TS Nguyễn Thị Lê
Trường học Trường Đại Học Công Nghiệp Hà Nội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Thể loại Đề án tốt nghiệp thạc sĩ
Năm xuất bản 2024
Thành phố Hà Nội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74
Dung lượng 1,67 MB

Cấu trúc

  • 2.1 研究目的 (10)
  • 4.1 研究方法 (12)
  • 4.2 语料来源 (12)
  • 5. 论文结构 (13)
  • 第一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0)
    • 1.1 研究综述 (14)
      • 1.1.1 动量词的研究 (14)
      • 1.1.2 动量词“次、遍、趟”的习得研究 (18)
    • 1.2 理论依据 (20)
      • 1.2.1 偏误分析理论 (20)
      • 1.2.2 中介语理论 (20)
      • 1.2.3 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理论 (21)
    • 1.3 小结 (22)
  • 第二章 动量词“次、谝、趟”的句法与语义特征 (0)
    • 2.3 构成数量结构 (30)
      • 2.3.1 包含“次”的数量结构 (31)
      • 2.3.2 包含“遍”的数量结构 (32)
      • 2.3.3 包含“趟”的数量结构 (35)
    • 2.4 小结 (36)
  • 第三章 动量词 “次、谝、趟”偏误分析与讨论 (0)
    • 3.1 动量词 “次、谝、趟”用法的问卷调查 (0)
      • 3.1.1 问卷的设计依据 (37)
      • 3.1.2 问卷内容设计 (38)
    • 3.2 动量词 “次、谝、趟”调查结果与分析 (39)
      • 3.2.1 调查结果分析 (39)
      • 3.2.2 动量词 “次、谝、趟”的偏误分析 (40)
    • 3.3 偏误原因讨论 (42)
      • 3.3.1 母语负迁移 (42)
      • 3.3.2 教师的影响 (43)
      • 3.3.3 学习策略 (44)
    • 3.4 小结 (45)
  • 第四章 动量词“次、谝、趟”的教学设计 (0)
    • 4.1 动量词“次、遍、趟”的课前教学设计 (46)
      • 4.1.1 教学设计的原则 (46)
      • 4.1.2 教学内容 (46)
        • 4.1.2.6 教学方法 (48)
    • 4.2 动量词“次、遍、趟”的课前教学设计 (48)
      • 4.2.1 动量补语“次、遍、趟”教学设计 (48)
      • 4.2.2 动量补语“次、遍、趟” 辨析教学设计 (52)
    • 4.3 动量词“次”“遍”“趟”教学设计评估 (54)
      • 4.3.1 教学设计评价 (54)
      • 4.3.2 教学建议 (55)
    • 附录 1 (0)

Nội dung

版权声称 特此保证! 范怀玱 2023 年于河内 LỜI CAM ĐOAN Tôi xin cam đoan, Đề án tốt nghiệp thạc sĩ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Phân tích lỗi sai và thiết kế giảng dạy các từ “次、遍、趟”” là kết quả nghiên cứu của tô

研究目的

汉语和越南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上存在差异,这为越南学生学习汉 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动量词“次、趟、遍”等高频词语。虽然汉 语里的这些动量词在越南语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要求 上却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容易引发学生的语言偏误。本研究以河内理工大学 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在使用动量词“次、趟、遍”时的偏误情况, 旨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梳理偏误类型和原因,有助 于教师更好地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偏误分析的结果上,本研究联系教学工作,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课堂教 学设计,旨在减少学生有关“次、趟、遍”懂两次的偏误,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教学设计可以包括针对性的语言对比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量词的用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 和指导,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培养他们正确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从而促 进有关汉语动量词“次、趟、遍”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动量词属于汉语中属于相对基础的部分,很多人包 括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动量词的重要性特别是不会分别动 量词“次”“遍”“趟”,因而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动量词的错误率十分高, 尤其是使用动量词“次、趟、遍” 的正确使用对于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大学生 来说很容易混淆的动量词、笔者以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和中国人交流或 在课堂上也听过这样的句子“昨天他说过一次、” 还有学生出现这些偏误主 要是因为不清楚“次、趟、遍”的用法和语义。 虽都能计量动作的次数,而

“遍”表示动作的周遍性和过程性,“趟”也用来计量动作的次数旦“趟”主 要计量一来一去的动作。与此同时,河内理工科及学院的对动量词“次、趟、 遍”教学的重要性还没突显出来,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不少学生在使用汉语动 量词“次、趟、遍”时产生偏误,这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初级水平河内理工科及学院的学生汉语学习对中 专有动量词“次、趟、遍”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偏误类型,以期对未 来学生群体学习汉语动量词“次、趟、遍”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3.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对于初级、中级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动量词“次”

“遍”“趟”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也是每一位学生学习汉语基础语法的必 学部分。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受制于汉语和越南语在动量词的差异,动量词

“次”“遍”“趟”对于初级阶段学生来说掌握难度更大。动量词“次”

“遍”“趟”一直是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高频出错点,对初级学生汉语专用动量词“次、遍、趟”的掌握,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专用动量词“次、遍、趟”存在的偏误,找到常见的错误,对于以后学习汉语量词“次、遍、趟”的学生学习汉语初级、中级朔评阶段学生也可以提到一个好的指导作用。 4.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研究方法

论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得出有关汉语动量词“次、遍、趟”分析偏误及 教学设计。具体采用以下几个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指通过互联网、纸质资料等方式动量词相关研究的国内外 文献,搜集并整理了前人在该相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相关国内外文 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

偏误分析法: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和中介语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本文第二章运用偏误分析法,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关于 动量词“次、遍、趟”时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总结产生的偏误类型,分析 产生偏误的原因。

问卷调查:以动量词“次、遍、趟”为考察内容,制定一份调查问卷, 以河内理工科科技学院初、中级水平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学 生对动量词“次、遍、趟”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常见偏误,最后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

访谈法:在问卷填答结束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了解学习者在平时的交流中使用专用动量词的习惯和态度,进而了解他们的使用情况和偏误原因。针对初中级学习者问卷结果中典型的现象进行深入访谈,指问卷调查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结果。

语料来源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中在第一章对比分析中的语料来源于 BCC 语料库 (http://bcc.blcu.edu.cn/)中的文学类和报刊类。第二章偏误分析者料来源于“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http://hsk.blcu.edu.cn/Login)

和理工科技学院、初中级水平的学生作文课中的作文及平常的课堂练习。第三章教学设计中的语料主要来源于教材及习题,以学生的作业。语料库一方面为本文提供了真实语料,另一方面用作调查问卷设计的参考。调查问卷分为初级和中级的汉语水平,初级问卷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中级问卷既有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也有主观题造句。调查问卷的结果也为本文提供了真实语料。

论文结构

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材料,共有四章

第一章: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二章:动量词 “次、谝、趟”的句法语义特征

第三章:动量词 “次、谝、趟”偏误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动量词“次、谝、趟”的教学设计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研究综述

1.1.1 动量词的研究

(一)动量词界定和分类

动量词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普通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界定, 二是对表示动作延续时间的词的界定。在动量词的分类研究中,传统语言学 按照静态划分方法分为三种观点,二分法,三分法和多分法,二分法以黄伯 荣、廖序东为主,他们将动量词分为专用动量词及借用动量词,三分法以朱 德熙为代表,多分法以吕叔湘为代表。近年来出现了动态的划分方法,不仅 考虑量词的语义特征,还考虑了动量词和动词的选择关系,主要以邵敬敏为 主,邵敬敏(1996)通过分析动词与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动词与动量词的 选择关系,将动量词划分为通用量词、自主量词、借助量词以及情态量词四 个类型。

朱德熙(1982)认为动量词经常放在动词后作准宾语来表示动作的次数。 他将动量词分为三类,分别是专用的动量词,借用名词和重复动词。动量词 主要有“下、趟、次、遍”借用名词的动量词有“枪、刀、脚、眼”等。重 复动词的动量词有“看 一看、想一想、歇一歇”等。

刘月华(2001)认为动量词是动作变化次数的量词。她将动量词分为了两大类,主要是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其中专用动量词既能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次数,又能表示某些词汇意义,主要有“次、下、回、顿、阵、场、趟、遍、番”等;而借用动量词则主要是一些动作行为借用的工具和一些人体器官的名词。

刘子平(1996)在《汉语量词点》中认为“趟”计量一往一来的动作, 还可以用在方言中,表示非走动的动作次数。吕叔湘(1999)认为“趟”表 示一来一回的动作,还可以用在列车或武术上。

(二)动量词“次、遍、趟”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 201 例》中,动量词“次”的语义可以整理概 括为“用于表示一件事情发生的数量”,如“他来过北京三次”同时它还可 以放在名词前,用来表达那些可以重复出现的事物,如“下一次的奥运会将 在四年后举行”,而动量词“遍”在使用中则更强调整个动作行为的完整性 用来表示“动作从开始到结束完成一次”,所以这个动作的对象总是有一定 的长度,完成也有一定的时间,经常和话语、文字相关,如“文章、电影、 音乐”等,如“对不起,请再说一遍、他的书也读了好多遍”。

邵敬敏(1996)针对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从动量词和动词的选择关系角度来分析,认为动词与动量词之间的选择关系首先要看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其次要看动量词本身的语义特征。他通过这种方式,将动量词分为四个层面,而计数量词“次”属于第一层面,“次”既可以表示简单的计数,又可以表示动作的重复性。而“遍”则被归为第四层面属于情态量词中的整体量词,同为整体量词的还有“顿”“场1”“遍”主要强调的是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进行了一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多个 动作的对象从开始到结束按顺序进行,侧重于对象的完整性。如“把那些书抄了一遍”,“书”是动作的对象,但显然不是一个对象;第二个含义是复杂对象的动作从开始到结束没有遗漏的进行,侧重于动作的完整性。如“把那套拳打了一遍”。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这两个语义很难区分清楚。甘智林(2008)也认同邵敬敏先生的观点,认为动量词“次”的语义最为单纯,只有计量次数一个语义特征,“次”可以计量时间不是典型用法,只是一种衍生意义。

张建、谢晓明(2007)认为动量词“次”和“遍”的语义在和计量动作 次数时既有重叠又有交叉,“遍”强调动作的过程性和周遍性,而“次”强 调动作的事件性和整体性。

王艳芳、奚英芳(2013)通过对“遍”涉及动作对象和所计量动词特征 的进行分析,认为动量词“遍”的遍指义体现在动作对象的完整不能分割上, 以及过程性事件按照顺序步骤依次进行,这一动作与另一个表示周遍义的动 作相伴随而产生,倾向于和称量续段和终点要素较强的双限动词相结合。张大 红(2009)认为“次”最突出的语义特征是过程性,用来计量一个完整动作 行为的次数。

惠红军(2011)将动量词内部表现为实体,而实体不同,动量词类型不 同,实体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物品,因此将动量词分为动作实体型动量词 和物品实体型动量词,其中动作实体型动量词有“遍、次、顿、度、番、回、 合、趟、通、下、巡、遭”共 12 个。同时动作实体型动量词又分为两类:频 度型动作实体型动量词(简称频度型动量 词)和复合型动作实体型动量词

(简称复合型动量词),“次”属于频度型动量词,只表示动作完成的次数, 不涉及时间;而“遍”属于复合型动量词,既能表示动作从头到尾完成的次 数,又可以表示动作所延续的时间。

刘月华(2014)对“次”的解释为表示动作的次数,一般用于(能)反 复出现的动作。如“这道题我已经讲了三次。/北京我已经去了三次。”是最 常用的动量词。“遍”解释为一个或一套动作行为从头到尾的全过程为一遍, 如“这个电影我看了三遍/这道题你再读一遍”。

动量词“次”和“遍”的句法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动词+数词+“次/遍”,此时 “次/遍”构成的数量短语做补语;数词+“次/遍”+动词,此时作状语。

刘月华(2014)也提出了“次、遍”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一般只出现 在话题对比焦点的句子里,构成“一也/都+不/没”句式中。例如“她一次话 剧也没看过”,“珍妮连一遍书都没看完”。

“次、遍、趟”句法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动词+数词+动量词+名词” 构式所构成的述宾结构中:“遍”只能表动量,不能作名量修饰后面的名词, 体现了语义和句法结构的不一致。述宾结构中“次”和“趟”可以只作动量 词,修饰前面的动词,不与后面的名词发生语义联系;也可兼作动量词,同 时修饰后面的名词。由此可见“次”和“趟”是否可以兼作动量词和名量词, 要受到述宾结构中的“宾语” 即所搭配的名词的限制。

(三)教材中的专用动量词研究

前人对教材中的专用动量词研究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一部教材中出现的动量词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专用动量词的 研究。 廖斯提(201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体验汉语》和《发展汉语》 教材中专用动量词的编写进行了对比分析。方颖(2016)考察了大纲和《发 展汉语》中专用动量词的编排情况,并以扬州大学中高级留学生为对象,实 施了问卷调查。梁慧(2018)运用现代数学统计学,统计了《汉语教程》量 词的复现率。

理论依据

1.2.1 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 Theory)是由英国语言学家斯蒂芬ã皮 尔斯ã科德(Stephen Pit Corder)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主要关 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的语言偏误,通过系统地分析这些偏误, 研究它们的来源、类型和频率,以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体 系,进而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在偏误分析理论中,偏误被视为学习者在努力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免 的现象,而非简单的错误。这些偏误反映了学习者试图将他们已知的语言知 识应用到第二语言中的努力,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遇到的 障碍和困难。通过对偏误的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模式、策略和 偏向,进而为教学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方向。

偏误分析理论在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教 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 同时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启示。我们运用偏误分析法来探究动 量词“次、谝、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问题主要对语料库中探索到偏 误语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分类,了解偏误的规律和特点,浅析偏误成因。 1.2.2 中介语理论

塞林格(Selinker)在 1972 年基于科德(Corder)1969 年的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提出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系统,位于其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的中间状态。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介语的语言系统会不断地修正、扩展,并逐渐接近目标语言。

Ellis(1994)在对中介语理论进行早期评价时认为,中介语理论是二 语习得研究的最合适出发点,也是第一个提供二语习得解释的理论。这意味 着中介语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 以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通过中介语理论,研究者可以更 好地了解学习者如何逐渐掌握目标语言,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独特 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使得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了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 律,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了解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教 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逐步发展和完善他们的语言能力。 中介语理论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 语言发展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语言 支持。

1.2.3 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理论

吕先生认为,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在全面分析语言教学的各种内外因 素、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制订出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类 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 和对教师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或 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 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1 。

汉语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 效性,可以集中考虑:(1)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 任务。教学目标应当清晰具体、可量化,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目

1 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25

标可以包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方面;

(2)教学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内 容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交际场景等,以及相关的文 化背景知识;(3)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以促 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4)教学资源准备:为了支持教 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料、 教学设备等。这些资源应当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适应;(5)课堂组织和管理: 合理组织和管理课堂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考虑课堂时间的分配、 学生的座位安排、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以确保课堂秩序良好,教学效果 最大化;(6)学生活动设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 之一。设计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7)评估和反馈: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评估可以包括课堂测 验、作业评定、口语表现评估等,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这一理论强调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导。通过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制定出的教学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结

本论文在收集有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汉语动量词的研究分为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块。本体研究比较丰富,获得了丰硕的结果。应用方面主要从教学角度进行,主要是研究教材中的动量词出现情况以及学生使用动量词的偏误分析。然而针对易混动量词“次、遍、趟”的对比分析的研究较少,针对越南学生进行相关分析偏误分析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为了开展研究,本论文提出了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和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偏误类型和原因;中介语理论揭示了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形成的中间语言结构,帮助理解他们的语言发展过程;而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则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些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了指导,帮助开展后面的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量词“次、谝、趟”的句法与语义特征 2.1 “次”、“遍”、“趟”在语义上的异同

“次”、“遍”、“趟”动作量词,都表示动量意义,强调动作、行为的 次数。但是它们内部的语义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1)“次”和“遍”作动量词,用来计算动作的数量。也就是说它们在表次 数量时意义是一致的,是可以互换的。例如:

1)这个语法,老师讲了三次。

2)这个语法,老师讲了三遍。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次”和“遍”都表示老师发出“讲”这个动作的数 量是三。然而,动量词“次”和“遍”表意并不完全相同:“次”强调动作 发生的数量“遍”强调动作由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例如:

3)他一年至少看两次牙医。

4)他接过成绩单,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

句(3)“看牙医”这个动作每年至少发生两次,用“次”说明数量和 频率。句(4)“看成绩单”用“遍”表现了从头到尾完整地“看”的过程。

“遍”就由此引申为“由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此外,有学者把“遍”归为整体量词,“强调动作从头到尾进行了一次”,用“遍”说明动作的整体性强。所以我们说,动量词“次”在语义上强调动作的数量。“遍”强调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2)“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用于一往一来的动作一往一来为 一趟”还可以用于表示一套或者一段武术动作的过程,强调动作的完整性。 在语义上“趟”跟“次”和“遍”一样,都可以用来计量动作发生的次数或 频率,但“趟”具有典型的空间性或者说位移性,所以与之搭配的动词也具 有空间性或位移性。例如:

5)我决定去一趟北京。

6)老王决定就在今晚进一趟城。

7)我当然希望尽量少走几趟。

8)我们一个星期跑两趟广东,一次运费就得 3000 元。

9)从学校坐地铁到火车站,往返一趟,只要半个小时。

10)瑶民们还在急急地往山下赶,要在天黑之前再抢运一趟石灰。

11)官兵们要冒着严寒去担水,水洒到路上结了冰,挑一趟水不知要摔 多少个跟头。

12)官兵们一共背了 4000 多麻袋的土,每背一趟要走几公里的山路。

13)桃园村村民们,大多都能走几路刀枪,打几趟拳脚。

14)公园里晨练的那些老人,舞一趟太极剑,打一趟太极拳,神凝气 闲。

A 组例句中“去一趟”、“进一趟”“走几趟”、“跑两趟”、“往返 一趟”中,“去”、“进”、“走”、“跑”、“往返”都是表示“行走”

“行走义”的动词,具有空间性和位移性,也是能与“趟”组合最多的一类 动词。

B 组例句中,“运一趟 ”、“挑一趟 ”、“背一趟”中,“运”、“挑”

“背”是表示“运输义”的动词,也具有位移性。

C 组例句中“打几趟”、“舞一趟”中,“打”、“舞”都是与武术动 作相关的动词,也是与“趟”组合的一类特殊的动词。

2.2 “次”、“遍”、“趟”组合构式的异同

2.2.1“次”、“遍”、“趟” 组合构式差异

“次”、“遍”、“趟”作为动量词在语法形式上都能构成“动词+数 词+动量词((+名 词)”格式“数词+动量词+动词(+名词)”格式。 当“次” “遍”、“趟” 计量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或频率时这两个组合构式 中的数词不受限于“一”,可以根据语义和其他数词自由组合。

A.“动词+数词+次+名词”格式中,动词带宾语时有两种不同的词序:

“次”位于宾语前。

1)玛丽去过两次北京。

2)他每周洗一次澡。

3)*他问过几次我。

4)*老师叫了好几次他。

“次”位于宾语后:

5)玛丽去过北京两次。

6)他每周洗澡一次。

7)他问过几次。

8)老师叫了他好几次。

由此可见,在“在动词+数词+次+名词”格式中,动量词“次”虽然可以 置于动词宾语前或后,但当动词的宾语为称代词时,“次”必须在动词宾语 后。

B.“数词+次+动词+名词”格式,例如:

9)我们能力限,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

10)人民着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却一次 又一次地失败。

11)他们多次修改了设计方案。

C 动量词“次”可重叠,构成“一次次”、“次次”的格式,表示不止一次。这其实是“数+次+动”结构的延伸,列句:

12)他一次次的摔倒在雨中,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

13)他和服了晕船呕吐,次次出船从不耽误你。

A.“动词+数词+遍+名词”构式,例如:

14)他认真的读了一遍课文。

15)我听了三遍录音。

B.“数词+遍+动词+名词”构式,进入该构式的数次下雨“一”例如:

16)那本书我一遍也没有看过。

17)他家一遍一遍地喊着她的名字。

A.“动词+数词+趟+名词”构式。例如:

18)我决定起一趟上海。

19)小王决定就在今晚进一趟城。

20)从学校坐公共汽车到火车站,往返一趟,只要半个小时。

2.2.2“次”、“遍”、“趟” 句法结构差异

动量词“次、谝、趟”的句法与语义特征

构成数量结构

本章首先从本体三个专用动量词进行描写,整理出专用动量词的用法。 在描写专用动量词的语义时,参考了三部工具书,分别是郭先珍《现代汉语 量词用法词典》、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然后结合现代汉语语料,描写了专用动量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各种用法, 并对相似专用动量词进行比较,为后文分析学习者专用动量词的偏误做准备。

要确定每个阶段应该掌握专用动量词的哪种用法,应先分析每个专用动 量词的多种用法。每个专用动量词都不止一种用法,每种用法应按照其难度 或常用度对应汉语的等级。常用用法和简单的用法先学,难度大的用法后学。 也就是说,一个专用动量词的学习可能贯穿初级、中级和高级各个阶段。因 此,在描写专用动量词的用法时,按照专用动量词的用法进行分类,而非仅 仅按照专用动量词在大纲中出现的等级来分类。

要确定每个阶段应该掌握专用动量词的哪种用法,应先分析每个专用动量词的多种用法。每个专用动量词都不止一种用法,每种用法应按照其难度或常用度对应汉语的等级。常用用法和简单的用法先学,难度大的用法后学。

也就是说,一个专用动量词的学习可能贯穿初级、中级各个阶段。因此,在 描写专用动量词的用法时,按照专用动量词的用法进行分类,而非仅仅按照 专用动量词在大纲中出现的等级来分类。

按照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的分类动量词可细分为五类:计数 量词,短时量词,持续量词,整体量词,空间量词。同时,邵敬敏在后文论 述时提到,空间量词(“趟”“场2”)和整体量词(“遍”“顿” “场 1”)与动词组合时,所表现的行为是封闭性的,它的量是确定的,有一种整 体观念。①鉴于空间量词也能体现动作行为的整体性,所以,空间量词也可 以归入整体量词中去。

本文借鉴邵敬敏对专用动量词的分类名称,最终将三个专用动量词分:

计 数 量 词 “ 次 ” “ 次 ”“ 回 ” , 短 时 量 词 “ 下 ” , 整 体 量 词

“遍”“顿”“场”“趟”和持续量词。

2.3.1 包含“次”的数量结构

根据上文的分析,“次”无论与有界动词还是与无界动词组合都是通过 动词在时间抽上出现的数量来表动词的量,“次”的语义最单纯,只有【+计 数】一个语义特征。

还有【+计时】的语义特征,“次”在语法动能是凭借动作行为在时间 抽上出现的计数来表动作的数量,任何动作的出现都要占据一个时间点,

“次”在表动作数量的同时也就有了时间点的意义。这里的“一次”没有

“两次、三次、四次……N 次”的形式,我们认为,表时间点不是“次”表动作量的典型用法,而是一种衍生意义。

与此相同的还有“每次、有一次”等,例如:

1) 每次他这么干时,都会感到心烦意乱。

在此结构中,动量词“次”所构成的数量短语,在动词后所补语,此外, 动词后若有宾语,宾语可放在数量短语的前面或后面,但是,人称代词作宾 语时,宾语必须放在数量短语的前面。如:

2)凡是被处罚三次以上,或者发生交通意外并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负责 人。

上述的例子中数量短语“三次”用在动词“处罚”后作补语,“处罚三 次”表示处罚的次数为三。在“动+数+次”的结构中,动词后若有宾语,有 两种词序,或是宾语在前,如:去过成都两次,或是宾语在后,如:去过两 次成都。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当动量词“次”组成的数量短语所修饰的谓 语为离合词时,数量短语长插入离合词中间作补语。

2.3.2 包含“遍”的数量结构

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量词“遍”所表示的遍之一,主要有以下 四种:

此时,动量词“遍”的指义主要体现为动作对象的无遗漏性(表现为对 象性周遍),表示该对象的成分一般为集合义或整体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

3)隔一段时间把它摖试一遍。

上述的例子,就动词所延及的对象,可分解为多个部分的整体。“v + num + 遍”所表示的这种周遍性,使得期前状语位置一般都可插入总括副词

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是一个不可分解的个体(有的可分解)但动作本身是 一个不可分解为苦干步骤的过程性事件,此时,动量词“遍”的遍指义是指 这些步骤依次施行,毫无遗漏。例如:

4)我把那件衣服来来回回脱了穿穿脱了,试了几遍。

上述例子,“遍”的过程性周遍义都很明显。因为试穿一件衣服,至少 经历“脱”和“穿”的过程,得出一个试验数据,也必须经历一定的步骤或 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总括副词(全部)“V + NUM + 遍”。

小结

动量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起初动量词只是由动词引申出来,或带动词痕迹的一个一项,我们在研究动量词用法的时候也要考虑其认知原型。就动词与所涉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说,我们在研究两次用法的时候也要同时考虑与之相关的动作对象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动量词“次,遍,趟对所称量对象的周边性特点有比较特殊的约束。若考虑将动词按时间性分类,动量词“遍,次,趟”向于称量续断和重点要素较强的双限动词。

第三章 动量词 “次、谝、趟”偏误分析与讨论 3.1 动量词 “次、谝、趟”用法的问卷调查

3.1.1 问卷的设计依据

本文对于初中、中级学生学习汉语以河内理工科技学院为基础,最终确 定调查对象为 1 年级和 2 年级。本论文问卷语料主要来源于河内理工科技学院 的日常对话及生活的实例,通过实习过程中观察学习的情况,使问卷设计更 加科学。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完善问卷内容,最终完成了问卷选择和 制定。

本次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放形式,共发:收回陆续将问卷收回后, 首先对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和录入,用 Excel 将收据制成相应的表格,以大清晰 明了的效果,更有利于数据分析。

本篇论文的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所调查对象的基 本情况以及专用动量词“次”“遍”“趟”的相关测试题。在动量词的相关 测试题设计部分参考了许多已有的问卷测试题,分为了关于动量词的选择题、 填空题以及排序题。难度由低到高,从分析度来查看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级 水平学生的汉语专用动量词的掌握情况。调查卷调具体内容见附录部分。

调查时间为 2023 年 3-4 月份,采用了纸质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来 调查河内理工科技学院汉语初级水平大学生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次”“遍”

“趟”的具体情况。在调查中,一共发放问卷 200 分,收回问卷数 189 分,回收率为 90%,其中有效问卷 181 份,有效率为 95.77%。调查问卷详细样本统计情况下表。

项目 类型 人数 占比

年龄 20 岁以下 49 27%

汉语学历时长 1 年以下 37 14%

2.1:问卷样本构成表

从表上可以看出,目前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学生中以女性为主,占比到达 79%,年龄主要重在 21-25 岁。在研究样本中,在读课本学历占到大多数。出 于研究目的的需要,本科的研的对象为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中级汉语水平学 生,且多数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时间并不久,学习时间在 3 年以下达到 78%。

3.1.2 问卷内容设计

本文在考察初、高级水平学生习得动量词“次”“遍”“趟”的偏误调查设计与实施情况。本研究的问卷调查通过汉语的句式学习难度和分析排序来对问题的难易进行设计。问卷主题内容为第一部分判断题和第二部分选择题均为较为比较的题目,主要考察河内科技学院初级汉语水平学生对于汉语动量词“次、遍、趟”在句子中具体的结果掌握程度。第二部分的判断题难度比较大,主要考察初级学习者对于动量词“次、遍、趟”的掌握程度的上限。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动量词 “次、遍、趟”。对于河内理工科技学

院初级汉语学习者而言难度较大,且该类题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本研究 在这里将其结果作为分析过程中的参考语料。

3.2 动量词 “次、谝、趟”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得到了越南汉语初级水平大学生在习得汉语动量词 过程中主要存在误用、遗漏、误代这三种偏误。本文采取取鲁健骥(1994) 2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一文的偏误形式分类,将动量词“次”

“遍”“趟”的偏误分成误代、遗漏、错序。通过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量 词“次”“遍”“趟”,动量词“次”偏误类型主要是误代、遗漏,而动量词

“遍”的使用情况掌握得相对表较好,偏误类型主要是误代。因此我们依据语

料 库偏 误 分 析 情 况 , 制作 调 查 问 卷 , 来 分析 学 生 对 动 量 词 “次 ” “ 遍”

正确率 正确率 正确率

平均正确率 / 74% / 70%

2.2 初中级水平河内科技学院的学生习得汉语动量词“次”“遍” “趟”的

答题正确率

2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及研究,1994(1):49-63

出错率 出错率 出错率

误用 遗漏 误代 误用 遗漏 误代 误用 遗漏 误代

2.3 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中级水平习得汉语动量词问卷错误类型统计表

3.2.2 动量词 “次、谝、趟”的偏误分析

通过回收有效问卷中的汉语动量词“次,遍,趟”的偏误类型总结,可 以发现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级汉语水平学生对于汉语动量词“次,遍,趟” 的偏误类型主要是误用(113 例)遗漏(62 例)误代(21 例)。其中最常见 的偏误就是误用。

2.4:初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对于汉语动量词“次,遍,趟”的偏误类型

3.2.2.1 动量词“次、遍、趟”的误代

误用 遗漏 误代

由于学习新的一门语言不能很好的区分易混词的语义、语法、语用不相 同的词语不了解等原因造成误代,该用这个词的用了另一词,不该用的词时候 用了这个词。

“次” 误代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本该使用动量词“次”用其他词 代替了动量词“次”而造成了偏误。例如:

(1)*为了孟子的教育,他的母亲搬了三次{遍}家。

(2)*自从在学校听到那篇演讲,我就爱上了她。

动量词 “次、谝、趟”偏误分析与讨论

动量词 “次、谝、趟”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得到了越南汉语初级水平大学生在习得汉语动量词 过程中主要存在误用、遗漏、误代这三种偏误。本文采取取鲁健骥(1994) 2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一文的偏误形式分类,将动量词“次”

“遍”“趟”的偏误分成误代、遗漏、错序。通过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量 词“次”“遍”“趟”,动量词“次”偏误类型主要是误代、遗漏,而动量词

“遍”的使用情况掌握得相对表较好,偏误类型主要是误代。因此我们依据语

料 库偏 误 分 析 情 况 , 制作 调 查 问 卷 , 来 分析 学 生 对 动 量 词 “次 ” “ 遍”

正确率 正确率 正确率

平均正确率 / 74% / 70%

2.2 初中级水平河内科技学院的学生习得汉语动量词“次”“遍” “趟”的

答题正确率

2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及研究,1994(1):49-63

出错率 出错率 出错率

误用 遗漏 误代 误用 遗漏 误代 误用 遗漏 误代

2.3 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中级水平习得汉语动量词问卷错误类型统计表

3.2.2 动量词 “次、谝、趟”的偏误分析

通过回收有效问卷中的汉语动量词“次,遍,趟”的偏误类型总结,可 以发现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级汉语水平学生对于汉语动量词“次,遍,趟” 的偏误类型主要是误用(113 例)遗漏(62 例)误代(21 例)。其中最常见 的偏误就是误用。

2.4:初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对于汉语动量词“次,遍,趟”的偏误类型

3.2.2.1 动量词“次、遍、趟”的误代

误用 遗漏 误代

由于学习新的一门语言不能很好的区分易混词的语义、语法、语用不相 同的词语不了解等原因造成误代,该用这个词的用了另一词,不该用的词时候 用了这个词。

“次” 误代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本该使用动量词“次”用其他词 代替了动量词“次”而造成了偏误。例如:

(1)*为了孟子的教育,他的母亲搬了三次{遍}家。

(2)*自从在学校听到那篇演讲,我就爱上了她。

列中(1)“三遍”构成的数量词组做动词“搬家”的补语,“遍”主 要强调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进行了一次。之句话强调的是搬家的数次,而不是 搬家这个动作,动量词“次”可以以表简单的计数和动作的重复性,所以应 该将“遍”改为“次”。列(2)出现了句法上的偏误,“演讲”一种比较隆 重的集合会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讲话。

3.2.2.2 动量词“次、遍、趟”的误用

动量词“次、遍、趟”的误用,误用的意思就是应该用动量词,不过河 内理工科技学院学生误用成动量词。学生学汉语常出错的就是误用,在越南 汉语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次、遍、趟”也是如此从发 181 份有效的问卷调查 就发现选择题和判断题的误用率为 6,7%,排序题的排序题的误用率为 7,8%, 总结来看误用是最常见的误用类型。在问卷调查选择题中的误用率最高的第 7 题“老师让你一( )办公室”。但有 28 位初中级汉语水平人学生选错了答 案,填错最高的填错最高的误用为“次”或者“遍”,其中误用为“次”有 16 个学生,误用为“遍”12 个学生。在选择题第一题,例句“这本书我从头到 尾看了三(遍)”,很多学生误用为“次”。

3.2.2.3 动量词“次、遍、趟”的遗漏

动量词“次、遍、趟”的遗漏指的是应该加动量词的地方却没的遗漏指的却没有加上动量词。例如“他要我再去一趟北京和我谈一谈。”在这通常应该在再去北京通常加“一趟”越南初级汉语水平的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通常会遗漏“一趟”。虽然遗漏比误用出错少,不过遗漏还是越南初级汉语水平大学生在习得汉语专用动量词“次”“遍”“趟”经常犯的错。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排序题已经反映出来遗漏的问题。在排序题的第一题“你能写给我一遍看吧!”,有学生遗漏动量词“遍”在排序例句中“我把那部电视剧看完了一遍”有的同学遗漏了“遍”。

偏误原因讨论

3.3.1 母语负迁移

偏误的产生受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语言界对偏误原因有不少研究,一般母 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环境、学习策略、交际交际策略教材编排及 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对调查问卷偏误数据统计发现。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 言的习得,并对其 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母语迁移”理论。而母语对 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就叫做母语的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 和运用第二语言的障碍,而这在每个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又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母语的干扰作用比较大。

在语言研究过程中,迁移主要分为正和负两种迁移,而且母语带来了影响最多为负迁移。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学生学习新的语言在过程中常遇到的就是-迁移的问题,简单地说在学习新的一门语言受的影响最大就是母语,从而由于母语与所习得语言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学习新的语言遇到多困难。因此学生学习新的语言起步阶段掌握的语言内容是有限的,知识储备的局限性造成了学生在

学汉语的过程中以为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和越南语是相通的,典型是河内理工 科技学院的初级学生在学习汉语专用动量词“次”“遍”“趟”的过程。在新 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母语分负迁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越南语中的 动量词“lan”就如汉语动量词 “次”“遍”“趟”,在越南语中动量词“lan” 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动量词,而且在越南语的动词大部分可以结合。“lan”的翻 译可以为汉语动量词的“次”“遍”“趟”所以越南大学生很容易搞错三个动 量词。在越南语用来计量往来往去的动作也可以翻译为“chuyen”,相当为“一 趟、两趟”是“1 chuyen, 2 chuyen”,例如“我们去了一趟北京”翻译成越南语为

“chung toi da di 1 chuyen bac kinh”。所以可以说越南语的动量词有很多和汉语动 量词重合的部分,不过相比汉语中的动量词,越南语的动量词缺乏灵活性。经过 上面的越南语常用动量词“lan”是可以大部分动词特征是计算动作、计量行为 的次数还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进行。因此河内科技学院初级汉语水平学生在学 习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母语带来的负迁移问题。

中国和越南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在语言和文 化传递方面。 的翻译风格,并且可能会影响汉越人与其他非汉族人或非华人 社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负迁移基本是一个大学生外语学习普遍的问题,学 习者自身不能很好的辨别之间的区别,最常见的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 汉语动量词“次”“遍”“趟”只能掌握较为单一的用法。如果在学习的过 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当然会使得错误加剧,从此造成了偏误。

3.3.2 教师的影响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起主导作用,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都会对学生学习动量词有着较大的影响。 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不仅要掌握动量 词的基本语法、语义等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如“认知功能教学法”

“任务式教学法”等,并且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能够结 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对外汉语教师 不仅要能分析归纳动量词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要分析学生的偏误类型。 3.3.3 学习策略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河内理工 科技的学生需要不断地血丝学习新的汉语知识,还加上汉语语法结构复杂且 知识点比较多,而且一个汉字可以有很多种意思。因此,河内理工科技学院 初级水平大学生学习动量词“次”“遍”“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很多问 题。大学生在学习汉语中遇到的障碍主要为两点。一是,语言转化的困难。 在学习新的一门语言过程中想把母语和新的语言之间做一个转换,如果没有 经过长期的训练是很难达到的。二是,交流与表达。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在限制的环境交流只能和同样母语的人交流,没有环境交流,这对以初级者 是非常不好的。当然,学习策略对于一个初学者直观很重要,所以加剧了河 内理工科技学院初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动量词“次”“遍”“趟”的 困难。大部分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学生都认为越南语也有动量词最常见的就是

“lan”所以他们都认为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分开所以导致了错误。汉语初学者 会忽略了表达,没有掌握到正确的学习策略会加剧了偏误。

3.3.4 学习教材的影响

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语言的学习教材选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选取适当的材料,才是更好的有利于学生提高汉语水平。针对河内科技学院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通常设置的材料内容通很笼统。没有对一些概念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在针对学生初级教材中对动量词的概念介绍通常较为单一,没有对于动量词进行细分。事实上,针对动量词可以有多种分类,并且不同的动量词“次”“遍”“趟”有不同的用法。在教学中对于专用动量词“次”

“遍”“趟”没有好的解释的清楚,而且动量词“次”“遍”“趟”的内容不够细分。这对中国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而对于初级水平河内科技学院学生却是很有难度的。在教材中复现率比较低,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反复的操练,在日常生活也应该多次实际操练才能牢固地掌握。

小结

汉语动量词“次,遍,趟”作为使用蕈率很高的三个动量词,其对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来说相应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动量词“次,遍,趟”使用难度上升,调查样本的答题正确率也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分析相应的偏误类型发现,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级汉语水平对于汉语动量词“次,遍,趟”造成偏误的成因主要有学习教材的影响、学习策略、母语负迁移、教师的影响。主要学习者自身第一语言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复杂性,学习资源的负面影响以及材料并不够深入及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不到位。

动量词“次、谝、趟”的教学设计

动量词“次、遍、趟”的课前教学设计

4.1.1 教学设计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汉语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一条根本行的原则。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掌握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需要。同时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让学 生主动参与与进来,对学生的偏误纠正,场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精 讲多练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注意精讲多练,知识讲解要少而精,要给学生充足 的联系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在课堂下的时间也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练习。 句子和话语为中心教师要注意句子和话语是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找注意多 引导学生说整个句子对句子和话语的操练。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体现 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1.2.1 教材的分析

由于课程的设计口语实在综合语法讲解的前提下练习句子。因此,我把 教材分析的难点放在汉语综合课的教材。本文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

《汉语教程》这本教材主要有三册,第一册适合初级水平,第二册适合中级 水平,第三适合高级水平。因为我以河内理工科技学院教学为中心,对《汉 语教程》第三我不做分析。《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中共“遍”共计出现 5 次专用动量词。第一册(下)“遍”是专用动量词。《汉语教程》第二册

(上)中共出现动量词“遍”“次”“趟”共计出现“遍”出现两次、“趟” 出现两次、“次”出现 3 次。汉语教程》第二册(下)“次”出现 1 次。其中

第 5 课《我听过钢琴协奏曲》课后的语法讲解中详细解释了动量补语这概念:

动量补语说明动作进行或发生的次数。动量补语由数词和动量词“次”、

“遍”、“趟”等组成。动态助词“了”和“过” 要放在动词后,动量补语 前,如:“来过两次”、“看过三篇”等。同时还要对“次”和“遍”进行 了分析,指出“次”和“遍”都表示动作发生的量,但“遍”表示的是动作 自开始至终的全过程。课后练习中也设置了“次”和“遍”、“趟”的选择 填空。因此我还选择第五课作为我教学的内容。

本文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初中级水平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学生的学习学习汉 语动量词“次”“遍”“趟”的情况,因此我们针对初中级学生做出教学设 计,针对河内理工科技学院初中级水平的学生。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教什么,对老师的教学实有指导作用,可以在展示 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感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 又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活动有一个整体调控作用,教学活动都要围绕 着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又是教师师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标,老师可以依照教 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测试。

通过教学的偏误,我们得出结论,学生误代和错序方面的偏误率较高,主要的原因是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导致。因此,我们针对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以及教学内容,确定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是动量补语的位置教学以及动量词“次”“遍”“趟”辨析及和语义相近的动量词的辨析,希望学生可以理解并应用,同样也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4.1.2.5 教学的时间

据教学内容的分析。我选择第五课《我听过钢琴协奏曲》讲解动量词

“次”“遍”“趟”构成动量补语的语序问题及辨析,先先讲解动量补语, 预计用时 20 分钟,再讲解释动量词“次”“遍”“趟” 的辨析,预计时间 18 分中。

本论文教学设计主要采用问答法,情境教学法及游戏法,采用问答法有针对性,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去,采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加速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助于有助于本次语法点的掌握。游戏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动量词“次、遍、趟”的课前教学设计

4.2.1 动量补语“次、遍、趟”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复习就可(2 分钟)

采用答法,根据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山本来中国俩 中国后的几次感冒?爱德华呢?你们呢?将回答展示在 PPT 上。

(1)山本来中国后得过三次感冒。

(2)爱德华没有得过一次感冒。

(3)我得过两次感冒。

2.新教学(7 分钟)

教师课根据课文中学过的单词,如中餐。烤鸭糖葫芦、包子等,询问学 生是否吃过。如过糖葫芦吗?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是与否,肯定回答的学生继 续询问吃过几次。学生可能会回答,我吃过糖葫芦两次,因时教师要注意纠 正学生的语序问题,对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生说出正确的句子并板书,我吃 过两次糖葫芦。问全班同学他们吃过几次糖葫芦。让全班同学在练习一次这 个句子。接着接着教师替换宾语和动词继续练习,例如你吃过几次烤鸭,教 师将学生可能会说出的句子提前打在 PPT 上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句式。主语+动 词+名词,然后进行行交练习,如你吃过几次烤鸭?你看过几次京剧?你给父 母打过次电话等。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句子。PPT 展示事物或风景名胜 古迹的图片,让学生依据总结出来的句式自己说出句子。接着教师可以随机 拍一个同学三次,问全班学生,老师拍了他几次。学生可能会回答。老师拍 了三次他。老师开始纠正应该说老师拍了他三次。文被拍的同学,老师拍了 你几次,PPT 展示两个句子,让学生集体读一遍,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当宾语是 你找他时,句子格式应该是主语+动词宾语(你我他)+数词+次,然后开始练 习,PPT 展示之前的事物图片,继续问学生学生你们吃过几次它或设置情景, 一个同学想家了,你们会安慰 她几次让学生回答。老师继续提问,你们去过 几次海南/泰山等,让学生回答。学生可以回答,我来过三次海南或我来过海 南三次。告诉学生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的宾语都是地 名,最后归纳总结,当宾语是地名时,句型是:动词+数词+次+宾语(地名/ 人名)或动词+宾语(地名/人名)+数词+次。最后讲解当动词是离合词时, 动量补语的位置。教师问学生来理工科技学院后,游过泳吗?唱国歌吗?游 过几次泳,唱过几次歌,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游泳过三次。此时教师纠正我 游过三次泳,唱过两次歌,PPT 展示这两个句子,老师总结当动词是“游泳、 见面、聊天、散步、唱歌、跳舞、请假、睡觉、洗澡”时,后面有“X 次”时

“X 次” 要放在中间,如:“游 X 次泳”“聊 X 次天”“见 X 次面”等。交际连词,教师练习教师口头提问, 你来中国之后,你你唱过几次歌?这个月

你跟父母打过几次电话?跟朋友聊过几次天?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掌握课本中 句子。

(4)她来过两次中国。

(5)他敲了一下门。

(6)这个电影我看过两遍。

(7)你这么忙,还麻烦你跑一趟。

(8)不回来的同学跟我说一声。

3.语法练习(8 分钟)

第一、判断对错

(9)他找过三次你。

(10)他们见过面两次。

(11)我帮助过她两次。

(12)他们聊过两次天。

(13)我看了京剧两次。

(14)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

(15)老师我没听懂,请您再说一遍好吗?

(16)张东下午去了一趟超市

第二、游戏练习

老师提前准备一些纸条每张纸条都写一个指令,每个主学生抽取纸条。 根据根据指令做动作,其他同学猜。指令如下擦两次黑板。说三遍自己的名 字。敲三下桌子,点八次头。

我问你回答

这个月这个月你游过几次泳?你和你的朋友见过几次面?你和你的父母 聊过几次天?你每天散几次步?来中国后。你唱过几次歌?这学期你请过几 次假?考过几次试?连词成句。将几个“主语+动词+数量短语+名词”这样的 句子分成四个部分。然后打乱顺序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排序后读出来。例 句如这本书我看过一遍。她上午去了一趟图书馆。这件事我考虑一下。这个 星期,我去了三次医院。

4.归纳总结(2 分钟)

数词和动量词“次”“遍”“趟”和动词搭配,当动词后边有宾语,宾 语是事物名词时,放在动量补语后,宾语是人称代词时,必须必须放在动量 补语前,宾语是人名、地名时,放在前后都可以。PPT 展示展示以下句型及相 关例句,带领学生再复习一遍。

1.动词+动量补语。

2.动词+动量补语+宾语(一般名词)

3.动词+动量补语+宾语(地名/人名)动词+宾语(地名/人名)+动量补语

4.动词+代词+动量补语

说说你一天的生活,用上今天学习的动量补语。如读单词和课文。

4.2.2 动量补语“次、遍、趟” 辨析教学设计

1.复习旧课(2 分钟)

运用提问法联系日常的生活实际例子,可口头提问,让学生在实际例子 中复习“次”“遍”“趟” 表动作次数的用法。如教师可让学生看动作,说 句子。教师拍三次手询问学生老师做了什么,老师拍手,老师拍了几次手, 老师拍了三次手。我回家一趟, PPT 展示这个句子,请同学们读三遍这个句 子。教师告诉学生“遍”和“次”;“次”和“趟” 都可以表示动作的次数, 由此引入对“遍”和“次”的辨析。由此旧知引入新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 合教学原则。

2.新课教学(5 分钟)

教师创设一个情景,在情景中讲解“遍”和“次”,强调次数时,用

“次”强调从开头到结尾时,用“遍”。教师可以一身经历为例。如观看电影,这部电影两个小时,昨天看了一个小时,今天看了一个半小时,询问学生老师看了几次,老师看了两次。老师看了两次才将这样这部电影看了一遍。然后可以询问学生在宿舍看电影的经历,让学生结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理解“遍”和“次”“趟”的区别。PPT 展示动量词“遍”“次”“趟”的语法点,“遍”和“次”都表示动作发生的量,但“遍” 表示的是动作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并展示例句。“次”和“趟”这本小说很好,我已经看过量遍了。

这个电影我看了三次也没看完一遍。

我吃过两次糖葫芦。

我去过两次北京。

我看过一次京剧。

我回家一趟。

他打了一趟拳。

请你再说一遍。

老师说,我们再听一遍。

让学生集体读一遍之后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一下这些句子之后让学生根据之后 让学生根据本课新学 单词进行替换练习。

3.语法练习(8 分钟)

A) 选词填空:次 遍 趟 下

(1)这个本书我已经看了两( )。

(2)我让( )去中国一共玩了七天。

(3)你的建议我考录一( )。

(4)来北京后我已经过了两( )春节,第一( )过春节时,我个朋友去哈 尔滨旅游。

(5)这首歌我用越南语唱了两( )。

(6)我先自我介绍一( )。

习题中设计到了动量词“趟”和“下”。比如画一个简单的路线图,告诉学 生从图书馆到餐厅里从餐厅里到宿舍世一堂。一来一回是一趟。“下表示短 时间的动作,经常构成“V+一下”句式。

失败了一遍可以中心再来。

一个月回来休息一两遍就够了。

下个月是假期我该回国一遍。

他给我打过两三次电话。

老师让他们每天念一次课文。

星期天我要回一次家。

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造句,后者教师展示突变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第二、游戏练习

传声简游戏,教师在一张纸条上写一句话。(这个本书我已经看了两次才 看完一遍。)分组让每个小组传了几次,才传完一遍。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

“次”表示“次数”,“遍”也表示次数,但侧重动作和对象的完整性。 4.归纳总结(2 分钟)

经过对动量词“次” 的复习和对动量词“遍”的学习,总结出重点在一 件事做的次 数时,我们用动量词动量词“遍”“趟”。

教师可布置三到五道选择题,让学生在课下巩固学习的内容。

复习旧知“次”表简单的计数,“遍”表动作的周遍性,“下”表示多时间的动作,“趟”计量一来一往的动作。

动量词“次”“遍”“趟”教学设计评估

4.3.1 教学设计评价

教师先复习之前的内容,由学过的内容来引出新学习的内容,由易到难, 循序逐渐,符合对外汉语学的原则,教学安排也很合理,先进先讲解动量补 语,在学生理解动量补语的基础上再辨析动量词“次”和“遍”和“次”和

“趟”把三个语义相近的单词通过对比放在一起讲,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 点是学生能了解其中的异同。缺点是有的学生会对两者的用法更加迷惑,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情况分析,时刻关注学生的神态表情,使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同时在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联系学生生活中的的实例使学生 能够学会就说,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满足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使课堂不呆板不乏味,能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多种练习法,既有习 题练习,又有游戏练习学生能在课堂生充分练习语法点,也能够掌握的更牢 固。

机械性地操练较少,导致学生还在知识了解初中级阶段就开始进行各种习 题的游戏练习,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中有很多乐趣,但主语活动词扩 展句子成分等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容易发生母语负迁移的语序问题 要反复强调按照句式来说话,略显死板。

教师排除学生在语言学习难情绪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围。运用游戏 法充分活跃课堂,使学生积极努力参与课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下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情况。在在课堂上有针对 性地解地决绝问题,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但要注意课堂上可以愉快,教师 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本末倒置。

针对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要注意集中学生,语言动作表情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把空能力,教师应该注意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使学生参与课堂。

注意提问方式教师在课堂提问要注意不能集中提问程度好的学生,每个同 学回答问题飞机灰要均等,针对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程度好的学生先做示 范,然后针对类似问题继续提问水平稍低一点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情景进行 教学,鼓励学生多使用动量词。在百科高等学院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都是 为了能与人更好的交流,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世纪生活中运用。 同时运动量词的使用依据一定的语境,如:“这部电影我看过一次/遍”没有 具体语境,两个动量词都是可使用的,教师教师一定要给出相应的语境,教 师一定要给出相应的语境,在语境中解释辨析,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动量词

“次”“遍”“趟”的不同之处。

动量词“次”“遍”“趟”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容易产生偏误的地方,理应 受学生自身的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图片联想 法、肢体记忆法、语境设置的方法,通过自己最长的方式来理解掌握动量词

“次”“遍”“趟”不同。同时学生应该学会留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课下认真复习,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结语 动量词“次”“遍”“趟”是初中级阶段应该掌握的多,但是由词义相近 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惑,三者对比解释太过简单的话让学生容易发生偏误。本 文通过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对偏 误语料进行归类主要主要是误代、错序、遗漏和误加习得偏误“遍”“次” 最高。因此结合具体析偏误原因。并以本体研究为基础针对偏误类型和偏误 成因做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习得动量词“次”“遍”“趟” 的偏 误情况分析,我们得出了结论:

第一,得动量词“次”“遍”的偏误有四种,一是动量词“次”和“遍” 相近语义动量词误代以及它们的相互误代;二是“次”的误加;三是“次” 和“遍”的自身的遗漏以及在数量词组中的遗漏;四是“次”“遍”构成的 数量短语位置不当和数量短语与动量词位置错序。

第二、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次”“遍”“趟”汉语在动量短语的 语序上用法不同,针对这两种偏误类型总结偏误成因,学生在错序误代方面 的偏误语料较多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其次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及学习 策略和教材编排等原因。

第三、针对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做了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教材情况。确定本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遵循精讲多练、从难到易,循 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 情况,做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针对此教学设计,做出了评价和建议,希望 能帮助学生减少使用偏误,从而正确习得“次”“遍”“趟”。

本文在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调查问卷针对河内理工科技学院的学生有一定的参考,但不具有代表性;虽然对“次”“遍”“趟” 的做出了教学设计,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有些问题探讨的还不够深入,因此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

[1]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

[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增编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惠红军《汉语量词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黄南松,孙德金《HSK 词语用法详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4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Ngày đăng: 23/05/2024, 11:07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