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连词“和”探究 nghiên cứu về liên từ 和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trần thị minh tuyế trần quang cát linh

61 0 0
现代汉语连词“和”探究 nghiên cứu về liên từ 和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trần thị minh tuyế trần quang cát linh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顺化大学 顺化外国语大学 中文系 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连词“和”探究 指导老师:黎氏清闲硕士 写学生:陈氏明雪 2020 年 月于顺化 ĐẠI HỌC HUẾ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TIẾNG TRUNG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NGHIÊN CỨU VỀ LIÊN TỪ “和”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Thạc sĩ Lê Thị Thanh Nhàn Sinh viên thực : Trần Thị Minh Tuyết Huế, 2020 感谢语 在编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得到黎氏清闲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并提出较为明晰的指导理论与宝贵意见。在此,谨对黎老师致以最诚挚 的谢意。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 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向黎氏清闲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 意。 同时,我也要向四年来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顺化外国语大学中文 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并祝他们身体健康,天天向上。 本论文撰写中参考和吸收了国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他 们表示由哀的感谢。另外,我感谢家庭的物质、精神的支待,感谢同学 们,朋友四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大家供给有关材料 和意见。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学识简陋、限于参考材料,所以错误是不能 避免的。敬请储位老师、同学们不吝赐教。 2020 年 月于顺化外国语大学 陈氏明雪 摘要 连词是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口语与书面语占个重要 的位置。由于连词的表达功能很多,能表达出使用人的目的,所以它的 使用频率很高。用连词时会使使用人想表达的意义接连或强调说话人的 意义。 对于现代汉语连词,连词“和”是最常用的连词之一,但是如果不 掌握用法,学汉语的人想正确地运用连词“和”还是有很多困难。 “和”有众多义项,可做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和介词。做名词、 动词和形容词时,“和” 是实词;做连词和介词时,“和”是虚词。 本文以连词“和”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语法的层面上对连词“和”进 行研究。 本文的第一章就是现代汉语连词综述,包括:现代汉语连词的定义、 概念、连词的范围和分类、连词在句法功能上的特征。 本文的第二章就是现代汉语连词“和”研究。本文首先进行分析 “和”字的本源 。在对连词“和”的语义进行研究时,本节首先列举 出各词典对连词“和“的解释(包括例句),然后归纳出连词“和”的 语义。由此看来,连词“和”有两个语义,即:表示联合、并列、列举; 表示选择。 在对连词“和”的语法进行研究时,本文主要从“连接的对象”、 “在联合短语中的位置”、“句子中用与不用连词的情况”以及“联合 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本文的第三章就是连词“和”与其他词的比较,包括: i  表联合、并列、列举时“和”与“而”、“及”、“以及” 的比较。  表选择关系时连词“和”与“或(或者)”、“还是”的比 较。 本文的第四章就是对现代汉语连词”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本文希望通过现代汉语连词“和”研究对于学汉语的人会有更多的 帮助。 关键词 连词、“和”、语义、语法、教学策略 ii 目录 引言 .1 选题意义 研究目的 文献综述 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语法 操作步骤 正文 .1 第一章:现代汉语连词综述 .1 1.1 现代汉语连词的定义 .1 1.2 连词的范围和分类 1.2.1 连词的范围 .2 1.2.2 连词的分类 .3 1.3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的特征 11 1.3.1 连接特征 11 1.3.1.1 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 11 1.3.1.2 连词和关联副词配合造成个有固定意义的结构 11 1.3.2 连词的位置 11 iii 1.3.3 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 12 1.3.4 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 12 第二章: 现代汉语连词“和”探究 .14 2.1 “和”字的本源 14 2.2 连词“和”的语义特点 14 2.2.1 各词典对“和”的解释 14 2.3 连词“和”的语法特点 19 2.3.1 表示联合、并列、列举 19 2.3.1.1 连词“和”连接的对象 19 2.3.1.2 连词“和”在联合短语中的位置 .20 2.3.1.3 句子中用与不用连词“和”的情况 21 2.3.1.4 联合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 22 2.3.2 表示选择 30 2.3.2.1 连词“和”表示选择关系的条件 30 2.3.2.2 连词“和”连接的对象 31 2.3.2.3 连词“和”在联合短语中的位置 32 2.3.2.4 句子中用与不用“和”的情况 32 2.3.2.5 连词“和”构成的联合短语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33 第三章:连词“和”与其他词的比较 35 3.1 表联合、并列、列举时“和”与其他词的比较 35 3.1.1 “和”与“而”的区别 35 iv 3.1.2 “和”与“及”、“以及”的区别 37 3.2 表选择关系时连词“和”与“或(或者)”、“还是”区别 40 第四章 现代汉语连词”和”的教学策略 46 4.1 教学策略 46 4.1.1 明确连词“和”的使用规则 46 4.1.2 注重连词“和”与相关连词的区别教学 47 4.1.3 善于运用“对比法” 47 4.2 课堂教学手段 48 总结 49 参考文献 50 v 引言 选题意义 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连词作为比较封闭的虚词之一,特点十分 鲜明: 数量不算太多,使用范围之泛,运用频率较高,用法灵活多样, 连接功能是其他词类所无可比拟的,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 视。所以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逐步探索其内在规律,对于科学认 识连词系统,提高语言规范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汉语学习 者认别连词的特征,正确使用连词的功能,也是一份颇有价值的研究。 连词是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揭示汉语语法规律,非 研究连词不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研究连词的队伍不断壮大,连 词研究也不断丰富和深入。 “和”是汉语经常使用的一个连词,但是如果不掌握连词“和”的 用法、语义、语法,学汉语的人想正确地运用连词“和”还是有很多困 难。 因上述几个理由,本人决定以《现代汉语连词“和”探究》作为毕 业论文的题目。 研究目的 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加深对汉语连词“和”的了解。具体是: (1) 弄清现代汉语连词“和”的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 (2)指出现代汉语连词“和”与其他词的比较,包括:  表联合、并列、列举时“和”与“而”、“及”、“以及” 的比较。  表选择关系时连词“和”与“或(或者)”、“还是”的比 较。 (3) 现代汉语连词”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文献综述 关于连词“和”的已有的研究成果: (1)《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 、《辞海》、《辞源》、 《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 等词典比较详细地解释了“和”的 意义。 (2)《现代汉语》(史锡尧,杨庆蕙):以“和”为例介绍了连 词的用法:以“跟”为例说明了介词的用法、连词与介词的区别:比较 了“和”、“跟”、“同”、“与”的异同。 (3)《现代汉语教程》 :介绍了连词 “和”的用法;比较了 “和”、“跟”、“同”、“与“、“及”的异同以及“和”表选择关 系时与“或(或者)“、“还是”的区别。 (4)《汉语口语语法》:介绍了介词的特征、意义和介宾短语的 功能;简单介绍了连词和介词“和“、“跟”、“同”的用法。 (5)《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介绍了介词和连词的功能;指出了 区别介词“和”、“跟”、“同”、“与”与连词“和”、“跟”、 “同”、“与”的标准。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现代汉语连词“和”;研究范围是现代汉语, 不深入研究古代汉语。 (202')* 他而其他干部分剧找老战士谈心,模了思想底,然后 发动全连开展“一周评十件好事活动”,宣扬老战士的先进事迹。 (203)他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派 62 人参加本届奥运会的 项 比赛和一项表演(跆拳道)。” (203’)* 他向记者介绍绍说:“我们派 62 人参加本届奥运会 的 项比赛而一项表演(跆拳道)。”  “和”还可以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而”不能连接动词或动 词短语 例如: (204)高举旗帜和开拓进取,二者紧密联系、贯通一气。 (204')* 高举旗帜而开拓进取,二者紧密联系、贯通一气。 (205)三、促进城乡托幼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205')* 三、促进城多托幼事业的恢复而发展。  “和”与“而”都可以连接形容词,但“而”连接形容词构成 的联合结构可以直接做状语,“和”连接形容词构成的联合短 语一般不能直接做状语,做状语时前面需要有修饰词 例如: (206)他紧张而严肃地坐了下来。 (206')* 他紧张和严肃地坐了下来。 (206”)他非常紧张和严肃地坐了下来。  “和”连接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做谓语有一定 的条件,即“和”连接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前面有共同的修 饰语。“而 ”连接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做谓语 时一般不能时不需要共同的修饰语 36 例如: (207)连日来,广州天气时睛时雨,气温高而湿闷。 (207’)* 连日来,广州天气时晴时雨,气温高和湿闷。 (208)那高低交错,断断续续的音韵,铿锵而明亮。 (208’)* 那高低交错,断断线线的音韵,铿锵和明光。  “和”与“而”连接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都可 以做补语,由“和”构成的联合短语做补语时前面需有修饰语, 由“而”构成的联合短语前面不需修饰语 例如: (209)他哭得诡异而凄惨。 (209')* 他哭得诡异和凄惨。 (209”)他哭得如此诡异和凄惨。  “而”可以连接单音节词做调语、补语和定语,“和”不能连 接单音节词做谓语、补语和定语 例如: (210)飞机飞得快而稳。 (210’)* 飞机飞得快和稳 (211)他那快而准的手法让我们赞叹不已。 (211’)* 他那快和准的手法让我们赞叹不已。 3.1.2 “和”与“及”、“以及”的区别 连词“和”可以表示并列、联合,“及“、“以及”也可以表示 并列、联合。它们有时可以互换。 例如: (212)公共建筑和社队企业用地要严格控制。 37 (21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青年 运动史上的大事。 这些句子中的“和”都可以换成“及”或“以及”。 (212')公共建筑及社队企业用地要严格控制。 (212”)公共建筑以及社队企业用地要严格控制。 (21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及中国青 年运动史上的大事。 (21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 青年运动史上的大事。 但是,有时候“和”、“及”、“以及”并不能互换。 例如: (214)他和我都是老师。 (214')* 他及我都是老师, (214”)* 他以及我都是老师。 (215)这一章主要研究句子的主要成分及其语法功能。 (215’)* 这一章主要研究句子的主要成分和其语法功能。 (215”)* 这一章主要研究句子的主要成分以及其语法功能。 (216)这本书反映了许多现实问题:人际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 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性处于扭曲状态,以及人们过于重视金钱的作 用,等等。 (216')* 这本书反映了许多现实问题:人际关系处于不正常状 态,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性处于扭曲状态,和人们过于重视金钱的 作用,等等。 38 (216”)* 这本书反映了许多现实问题:人际关系处于不正常 状态,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性处于担曲状态,及人们过于重视金钱 的作用,等等。 连词“和”、“及”与“以及”的区别主要有:  “及”、“以及”所连接的结构成分经常前面是主要的,后面 是次要的。“和”所连接的各项都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 例如: (217)为友谊和健康而来。 (218)在日本、美国和西欧,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电、风扇、 电冰箱、电视机、空调、抽水机、计算器、玩具以及其它日用品琳琅满 目。  “及”后面可以加上“其”构成固定结构。“以及”、“和” 都不能与“其”构成固定结构,但后面可以用“其他” 例如: (219)县防腐管道厂生产的钢塑复合管及其配件,被化工部列 为“八五”规划选定的 53 个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220)在我国由于传統思想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仍以尸 体供肾为主,即取自骤死的人。 (221)会上,杨明和其他老同志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以及”前面能停顿,“及”前面不能停顿,“和”在连接较 长的词组时,前面可以停顿 例如: (222)人体中动物蛋白摄入量过多,会导致“文明病“:肥胖 症,以及接踵而至的许多心血管疾病。 39 (223)第一是职业保险,按照所属企业交纳规定教额的保险金, 主要以工人,职员及一般从业人员为对象,其中包括海员等特殊职业的 从业人员。 (224)台正中,拿枣树的地方,放着一张半方桌,和四嫂做活 用的凳子。  “以及”可以连接分句,“及”与“和”不能 例如: (225)他问了我许多问题:那里的气候怎么样,生活过得惯过 不惯,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怎么样,等等。 (225')* 他问了我许多问题:那里的气候怎么样,生活过得惯 过不惯,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怎么样,等等。 (225”)* 他问了我许多问题:那里的气候怎么样,生活过得 惯过不惯,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怎么样,等等。  连接两项时,一般用“和”而不用“及”、“以及”,但如果 两项有领属关系,可用“及其”连接 例如: (226)主席和总理参加了这次会议。 我们一般不说“主席及总理参加了这次会议”或“主席以及总理参 加了这次会议,如果要说,那就包含着“主席是主要的而总理是次要的” 意思 但我们可以说“鲁迅及其作品”、“总经理及其属下”等。 3.2 表选择关系时连词“和”与“或(或者)”、“还是”区别 “和”、“或(或者)”与“还是”都能表示选择关系,但它们之 间又有区别。(“或”与“或者”的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所 40 以在与“和”、“还是”的比较中,二者用法完全相同时,本文只举 “或”的例句,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在表示选择关系时,有时“和”、“或(或者)”与“还是”可以 互换。 例如: (227)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227')去或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227”)去还是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228)不管是现代史和古代史,我们都要好好地研究。 (228’)不管是现代史或古代史,我们都要好好地研究。 (228”)不管是现代史还是古代史,我们都要好好地研究。 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多不同点,有时候并不能互换。 例如: (229)我明天或后天动身。 (229’)* 我明天和后天动身。 (229”)* 我明天还是后天动身。 (230)“……你是八路军还是土匪?” (230’)*“……你是八路军和土匪?” (230”)* “……你是八路军或土匪?” 表选择关系时,“和”、“或(或者)”与“还是”之间的区别 主要有:  “还是”带疑问语气,一般用于疑问句。“和”与“或(或 者)”一般用于陈述句 41 例如: (231)是谁把我和你紧紧地连在一起呢?是命运,还是机会? (231')*是谁把我和你紧紧地连在一起呢?是命运,和机会? (231”)*是谁把我和你紧紧地连在一起呢?是命运,或机会? (232)它们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大? (232')* 它们是静摩擦和滑动摩擦?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大? (232”)* 它们是静摩擦或滑动摩擦?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大? 有时候,从整个句子来看“还是”可以用于陈述句,但“还是” 所在的短语或分句具有疑问的性质,这时,“还是”不能换成“和”与 “或(或者)”。 例如: (233)我不知道他是学生还是老师。 (233’)* 我不知道他是学生和老师。 (233”)* 我不知道他是学生或老师。 (234)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真看不出来。 (234')* 你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我真看不出来。 (234”)* 你是中国人或日本人,我真看不出来。 有时候,“和”与“或”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但“和”连接的 都是供选择的项,由“和”构成的短语没有疑问语气。 例如: (235)北京和上海,你更喜欢哪里? (235')北京或上海,你更喜欢哪里? (236)苹果、梨子和香蕉,你要哪种水果? (236')苹果、梨子或香蕉,你要哪种水果? 42  “和”表示选择关系的时候,如果后面没有明显的表示选择关 系的提示,那么“和”连接的几项必须是可以并存的,在统括 范围之内的,否则只能用“或(或者)” 例如: (237)进校门必须出示工作证或学生证。 (237')* 进校门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238)在北京呆了几天后,他打算下周星期一或星期二离开。 (238’)* 在北京呆了几天后,他打算下周星期一和星期二离 开。  连词“和”最基本的语义是“表示联合、并列关系”,表示的 是联合关系。如果“或(或者)”所连接的几项在句子中可以 构成联合关系,那么“或(或者)”不能换成“和”,否则会 引起句义的改变 例如: (239)每周的星期六或星期天是他休息的日子。 (239’)* 每周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是他休息的日子。 (240)我们可以吃一个苹果或两支香蕉。 (240’)* 我们可以以吃一个苹果和两支香蕉。 有时候,“或《或者)”所连接的几项在句子中可以构成加合关 系,把“或(或者)”换成“和”后句义似乎差不多,但是,两个句子 的着眼点有区别。 例如: (241)老人或小孩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 (241')老人和小孩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 43 这两个句子中,前一句着眼点在个别的方面,强调可以免费乘坐 公共汽车的人是老人和小孩这两种人中的任何一种,后一句着眼点在总 的方面,强调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的人是老人和小孩。  “和”只能连接词或短语,“或(或者)“与“还是”既能连 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 例如: (242)走和留,需要尽快做出选择。 (243)无论坐火车和坐汽车,我们都要及时赶到目的地。 (244)在一定的条件下,液体的东西也可以变成固体或气体。 (245)这个门向里推或向外拉都可以。 (246)要解决问題,一定要自己下去,或是请下面的人上来。 (247)他是讲师还是教授? (248)你早上过来还是中午过来? (249)你妈妈到学校来照顾你,还是你回家去休养?  有时,句子中可以同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或”、“或者”、 “还是”,而“和”没有这种用法 例如: (250)他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做家务活,或砍柴,或挑水,或 喂猪,总是忙得没时间做作业。 (251)杠杆的主要作用或者省力,或者省距离,或者改变用力 方向。 (252)先复习教学呢,还是先复习物理呢,还是先复习语文呢? 44 在某些固定格式中,只能用“或”,不用“或者”、“和”或“还 是”。如“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等短语中的“或”不能换成“或 者”、“和”或“还是”。  在与“无论”、“不论”、“不管”等词连用构成条件复句中 的偏句时,如果偏句的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联合 结构做宾语,那么一般要用“还是”,而不用“和”与“或” 例如: (253)无论他是人还是鬼,我都不怕。 (253’)* 无论他是人和鬼,我都不怕。 (253”)* 无论他是人或鬼,我都不怕。 如果谓语不是“是”的话,一般需要把谓语也一起连接 例如: (254)不管你买电视机还是买洗衣机,我都赞成。 (254’)* 不管你买电视机还是洗衣机,我都赞成。 45 第四章 现代汉语连词”和”的教学策略 4.1 教学策略 偏误现象在先进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学习问题,它 不仅会影响主体学习成果的准确性,更会在今的汉语应用过程中产生一 系列的弊端。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 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策略上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试图 解决产生此类偏误的方法和策略。本章将对偏误的特征分析教学法上的 改进方式,之后便会对如何在教学 过程中预防偏误现象出现的问题就 行探讨。 4.1.1 明确连词“和”的使用规则 基于汉语学习者在连词“和”的使用上产生的各种偏误,主要还是 学习者对于连词 “和”的使用规则掌握得不牢固,从而产生了偏误。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编写的教材,都必须对 连词“和”的使用规则做好全面的分析讲解,使学习者掌握透彻,进而 尽量避免偏误的发生。通过对语料库的连词“和”偏误使用类型的例句 我们可以看出,在“误用” 这个方面上是学习者容易犯错的地方,一 旦句子的逻辑表达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了。从 学生的偏误使用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类情况学生使用错误率很高, 那就是“和”连接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作谓语要有共同的相关成分。 这是连词“和”使用较多的情况,也是学习者比较容易犯错的方。因此 教学者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多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相关的训练,加强 学习者对此规则的认知。 46 4.1.2 注重连词“和”与相关连词的区别教学 除了连词“和”之外,还有许多与连词“和”相近的连词,例如 “跟”、“同”、“与” 等。教学者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一方面要让学 习者准确的运用这些连词,同时另 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学习者区分这些 相近的连词,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下面本文对“和、 跟、同、与”这四个易混的词语进行一下简单的区别分析。 根据对相关词典的查阅本文发现,从语法功能上看,“和、跟、同、 与”这 四个虚词都具有连词和连词这两个语法功能。现在本文就对连 词这个功能来进行一下区分。关于“和”的语义特征本文在此就不赘述 了,下面我们看看其他三个连词语义特征。  “跟”的连词功能表现为:表示平等的联合关系;一般连接名词、 代 词。多用于口语。例如:“小李~我都是山西人。”  “同”的连词功能表现为:表示平等的联合关系,连接名词、代 词。例如: “化肥~农药已运到。”  “与”的连词功能表现为:用于书面,用于书名和标题中。 例如:“教 学~研究。”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和、同、跟、与”这四个虚词做连词是的语 法意义可以归纳为“表示平等的联合关系或选择关系。”在作为连词的 时候,“和”基本上可以替代“跟、同、与”,只是在有一些场景下, 例如偏口语或者偏书面语的时候,需要使用别的连词,这样显得更加的 恰当。 4.1.3 善于运用“对比法” 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的对语言难点进行 分析的一种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 47 学习中给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上的作 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 语对目的语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通过对 比分析,使得学生明白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偏 误。课堂上学生应该加强练习,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不 能害怕出现偏误就不开口说话,大量的练习是必须的。 4.2 课堂教学手段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性格内向、内心敏感,渴望老师的关注,有时 候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或者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会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 情,也会在课堂上越来越活跃。有时候可能老师不经意间忽略了一两个 学生,例如忘记叫他们回答问题,就会让他们的内心受挫,觉得老师不 喜欢自己,从而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敢发言,越来越沉默。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尽量关照到每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 有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得到老师平等的关注,这样他们会更加 自信,学习汉语的激情也会更大。 在平时的教学,还有课下的接触中, 老师还是要以鼓励为主,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 学习。 汉语作为选修课,上课的时间本来就不长,一周只有一次,在 课堂上,老师不应太过于严厉,应适当调节课堂气氛,给他们创造一个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48 总结 “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词之一,它的功能和用法复杂 多样,并有着独特的语法意义。连词“和”不仅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 且在书面语上也非常需要连词“和”的出现,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的过 程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导致出现一些不该错的错误。想把握连词 “和”的语法知识不难, 我们要了解连词“和”在不一样的角度下有不 一样的分类法,认真分析,就一定能用好连词“和”。 本论文的研究一方面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连词 “和”的语义、语法,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明确其规律,采用合 适的教学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汉语的 人,所以掌握了连词“和”的语义、语法,连词“和”与其他词的区别, 学汉语的人会很顺利地使用。 因为笔者的水平有限,时间和所收集资料不充足,造成论文中还有 些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不能完全满足老师们的要求,本人深表遗憾,希 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对此进行进步地探讨。 49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03 2.张武张仪《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赛文字,赛勇《汉字字源》桂林文史出版社 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 5.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7.陈芳,《“和、同、跟、与”的语法分工和使用的层化》暨南大学 2013 8.王少莹,杨白云《谈并列连词“和”的用法及其新发展》福建教育学 院学报,2000 9.许有胜,《“和”类联合结构的谓词性质衡水师专学报(综合版)》, 2004 10.王希杰,《说“和”字》汉语学习,1982 11.吴云芳,《“和“”与““并”“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区别》 语文研究,2005 12.杨云,《虚词“和”词性的确定》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 13.郑军,《现代汉语连词研究概述》龙岩学院学报,2004 14.黄馨萱,《对外汉语教学中“和”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以马来 西亚大学生为例》,汉语国际教育,2018 15.王寒《对外汉语教学中连词“和”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 2014 16 https://wenku.baidu.com/view/828fbd0af78a6529647d5373.html 17.http://xuewen.cnki.net/CMFD-2008167018.nh.html 50

Ngày đăng: 30/08/2023, 18:06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