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udy of rhyming of vietnam poems (from 11 century to 15 century) = nghiên cứu âm vận thơ chữ hán của việt nam từ thế kỷ thứ 10 đến thế kỷ thứ 15 60 22 01

101 3 0
The study of rhyming of vietnam poems (from 11 century to 15 century) = nghiên cứu âm vận thơ chữ hán của việt nam từ thế kỷ thứ 10 đến thế kỷ thứ 15 60 22 01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 (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The Study of Rhyming of Vietnam poems (From 11 century to 15 century) ( 英 文 ) : 作 者: 指导教师: 陈张黄黎 赵 彤 副教授 2009 年 05 月 25 日 论文题目: (中文)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外文)The Study of Rhyming of Vietnam poems (From 11 century to 15 century) 所在院、系、所 : 文学院 专专业、名、称 : 汉语言文字学 指专导专教专师 姓专名、职专称 : 赵 彤 副教授 论 文 主 题 词 :越南古汉诗;数理统计;平水韵;汉越音 学专习专期专限 : 论文提交时间 : 2007 年 月至 2009 年 月 2009 年 月 日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陈张黄黎 日期: 2009 年 05 月 25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陈张黄黎 导师签名: 赵彤 日期: 2009 年 05 月 25 日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摘 要 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研究越南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古汉诗的用韵情况,穷 尽地考察了 102 位诗人的 1029 首古汉诗的用韵,并且将越南汉诗用韵同《平水 韵》和越南汉字音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 越南古汉诗分为 19 个韵辙、34 个韵部,即阴声韵 辙(11 部):支齐 (支部、微部、齐部),鱼侯(鱼部、虞部、侯部),佳咍(皆部),萧宵(宵 部),肴豪(豪部),歌麻(歌部、麻部);阳声韵 辙(17 部):东江(东 部、钟部、江部),真文(真部、文部、魂部、痕部、元部),先仙(先部),寒山 (寒部、桓部),阳唐(阳部),庚青(庚部、青部),蒸登(蒸部),侵寻 (侵部),覃衔(覃部);入声韵 辙(6 部):屋德(屋部、德部),屑薛 (末部、屑部),质术(质部),药铎(铎部)。 越南汉诗用韵不完全按照《平水韵》。一般说来,越南汉诗用韵比《平水 韵》宽,不少《平水韵》分用的韵在越南汉诗中合用,如:支、微、齐;鱼、虞、尤; 佳、灰;肴、豪;歌、麻;东、钟、江;真、文、元;寒、删;覃、咸;屋、沃、觉;陌、 锡、职;月、屑。但是也有少部分《平水韵》合用的韵部越南汉诗中分用,如:冬、 钟;寒、桓。 越南古汉诗不同于《平水韵》的地方主要是由于越南汉字音的影响,如: 支、微、齐相押;鱼、虞、侯相押;佳和灰合并成皆部;宵、豪相押;歌麻相押; 东、钟、江相押;真、文相押;魂、痕、元没有合并;寒桓没有合并;庚青相押; 覃和衔合并成覃部;屋、沃、觉合并成屋;屑和薛合并成屑。 关键词:越南古汉诗;韵部;韵辙;数理统计;平水韵;汉越音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Abstract Fist, Our focus is the phonology of Chinese, this article observes Ancient Chinese poems of Viet Nam from 11 century to 15 century By making an exhaustive study of the rhyming, we have related and investigated of 1029 poems written by 102 poets, after that the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Ping Shui Yun” Finally, we mad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hyme of Viet Nam’s Chinese poems and Han-Viet phonology The essay holds that: The system of Viet Nam’s Chinese poems could be grouped into 19 categoties, which include 34 classes They are divided into: categoties of Yin rhyme (阴声韵) , 11 classes include Zhiqi 支齐(zhi 支, wei 微, qi 齐); Yuhou 鱼侯 (yu 鱼, yu 虞, hou 侯); Jiajie 佳咍(jie 皆); Xiaoxiao 萧宵 (xiao 宵); Gema 歌麻 (ge 歌, ma 麻); categoties of Yang rhyme(阳声韵), 17 classes include Dongjiang 东江 (dong 东, zhong 钟, jiang 江),zhenwen 真文(zhen 真, wen 文, hun 魂, hen 痕, yuan 元),Xianxian 先仙(xian 先),Hanshan 寒山(han 寒, huan 桓),Yangtang 阳唐 (yang 阳),Gengqing 庚青(庚青), Zhengdeng 蒸登(zheng 蒸),Qinxun 侵寻(qin 侵),Tanxian 覃衔(覃); categoties of Ru rhyme (入声韵), classes include Wude 屋德(wu 屋, de 德),Xiexue 屑薛(mo 末, xie 屑),Zhishu 质术(zhi 质),Yaoduo 药 铎(duo 铎)。 By comparison, The system of Viet Nam’s Chinese poems classes are a tendency to group each class in concord with “Ping Shui Yun”, but they have some difference Plenty of the contacts with different rhyming class, they reflected that Han – Viet Pho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riting poems I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hyme of Viet Nam’s Chinese poems Key words: Viet Nam’s Chinese poems, Class, Catego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 Ping Shui Yun, Han – Viet phonology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目 第1章 录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 1.1.1 越南古汉诗简介 1.1.2 研究现状综述 1.1.3 课题的意义 1.2 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1.2.1 方法 .4 1.2.2 材料 第2章 越南汉诗的用韵 2.1 概述 2.2 阴声韵 .10 2.3 阳声韵 .18 2.4 入声韵 .26 2.5 小结 29 第3章 越南汉诗用韵同《平水韵》的比较 32 3.1 越南汉诗用韵同《平水韵》的比较 .32 3.1.1 越南汉诗用韵同《平水韵》的比较 32 3.1.2 越南汉诗用韵同《平水韵》比较的结果 34 3.2 越南古代汉诗韵系跟《平水韵》的不同之处 .35 3.2.1 阴声韵 35 3.2.2 阳声韵 37 3.2.3 入声韵 38 3.3 小结 39 第4章 越南汉诗的用韵和越南汉字音 40 4.1 越南语音系介绍 .40 4.2 越南汉诗的用韵和越南汉字音比较 .42 4.2.1 阴声韵 45 4.2.2 阳声韵 51 4.2.3 入声韵 57 4.3 小结 59 第 章 结论 60 附录 61 附录 86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参考文献 91 致 谢 94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1.1 越南古汉诗简介 越南文学可以按照不同标准来划分,有的学者按照历代封建王朝,有的学 者根据文学的发展过程。阮董之(1942)介绍从 世纪到 15 世纪初的越南古代 文学,其中从公元 世纪到 10 世纪。这个时期越南文学大部分都是口传文学。 这批文学作品就是现在的歌谣、俗语、成语、神话,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至于其后 五个世纪因为汉字已经是越南的法定文字,所以汉诗盛行是理所当然的。越南 文学史记载这样的一件事,公元 987 年黎朝黎大行皇帝派杜法顺去迎接北方使 者,杜法顺扮成船夫去接使者,使者在船上即景生情作了两句诗,杜法顺接着 吟出后两句诗。杨广含(1993)认为就从这时起,越南诗人才开始逐渐使用中 国诗歌的格律作诗,同时越南诗人所写的诗歌也开始有了文献记载。杨氏认为 越南古代文学史当中有三个汉诗盛行的时期,第一是陈朝(1225—1400),第 二是洪德时期(黎朝黎圣宗皇帝执政,即 1470 年至 1497 年),第三是阮朝 (1802—1945)。裴德静(2005)把越南古代文学史也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 口传文学时期;第二,初期古代文学时期,从北蜀时期之后到越南李代末期 (939—1225);第三,古典文学(从 13 世纪—20 世纪)。在时间相当长的第 三个阶段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陈代到莫代这一时期(13 世纪—15 世纪)。在 越南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汉诗一直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基于本文的研究目 的,我们选择了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的越南古代汉诗作为研究对象。 众所周知,在越南公元前 111 年到 939 年是北属时期(在北方势力统治之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下),从历史记载来看,越南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两国文化一直互相影响 , 越南人在十世纪因各种客观及主观的原因就借用了汉字为本国文字。当时越南 不仅借用文字,诗人们还用汉字来写诗。 1.1.2 研究现状综述 在越南的文学库里至今还保留相当多的汉语诗文,这批的汉诗蕴含着很多 中国古代汉语的特点。但是在越南,一直以来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汉 语诗文的,在中国研究越南古代汉诗的工作也多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入手。另 外,越南的语言史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越南学者虽然有过研究越南古汉诗押 韵的问题,但是只限于诗体的押韵规律,而没有进一步研究韵脚的韵类。目前 对于越南汉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资料的搜集及整理;第二, 汉诗的诗体;第三,汉诗的内容。本文就简单地介绍第一和第二方面的研究情 况。 从越南古文学书籍的保存情况来看,众多越南学者也有详细的说明。潘世 伍(1997)曾经提出几个原因导致现在越南古籍,尤其是文学古籍早就失传。 战乱被视为主要原因,其它依次为印刷纸的质量、印刷技术、保存的工作等。收 集及研究古代文学的工作虽然已经全力以赴,但是收集到的古籍仍然稀少。阮 惠之(1977)在编写《李 – 陈诗文(第一册)》的过程当中,编纂组对一些至 今还保存完好的文学诗集作了总结,搜集到李 – 陈朝古诗集如下:潘浮先 《越音诗集》(1459)、杨德颜《精选诸家律诗》(大概 1463)、黎贵敦《全越诗录》 (1768)、黄德良《摘艳诗集》(1497)。这几本诗集因为主要是收集前人的汉诗 所以它们的内容有所交叉,同时导致一首诗有几个不同的版本。这几本书的著 作时间虽然都是 15 世纪之后的,但它们却是研究越南古汉诗的唯一桥梁。阮惠 之等编的《李 – 陈诗文》(三册)中包含了从所列的古籍及其它参考文献收集 到 639 首汉诗,汉诗著作时间大概从 938 年到 1418 年。除了所提的那些诗文之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外,15 世纪是汉诗盛行的时代,相当著名的诗人还有阮廌(1380—1442)、黎 圣宗(1442—1479)、阮秉谦(1491—1585)。 《抑斋集》(1971)收集了阮廌的 110 首汉诗,阮飞卿的 80 首汉诗。梅春海编的《黎圣宗汉字诗》(1994)所收集 是黎圣宗的汉诗,一共有 207 首。丁家庆编的《阮秉谦诗文》(1983)收集了阮 秉谦的 95 首汉诗。总之,虽然尚存的越南古汉诗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完全能够 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精神及语言特色。 据杨广含(1993)越南诗人使用的诗体有两大类。一类是从中国借过来的 , 另一类是越南人自己定出来的。前一类包括两种韵文和骈文,因为我们所研究 的目标是诗的押韵和韵脚,所以韵文的律赋和骈文在此不赘述。越南人使用传 进来的诗体有五言、七言、古体、唐律。虽然是借用的诗体,但是越南诗人一向都 讲究格律严谨,对偶工整。裴文原、何明德(1971)曾经说明越南古代诗人写诗 时都是根据中国的唐韵,但是越南至今都没有发现关于韵书的古籍,所以具体 的诗文用韵情况还需探索。 1.1.3 课题的意义 为了说明本文的研究价值,我们在此简略地介绍汉–越语音方面研究的 基本情况。阮才谨1(1997)阐述了越南语音系的来源,他用了各种各样的文献 资料及现代民族语言来说明越南语声母和韵母的由来。他认为一种所谓的 Proto Viet Chut 是越南语的原始语言。这可以说明在上古时期越南语和汉语是来自不 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没有亲属关系,但是在许多方面却有相当多的相似点甚至 相同点,这说明两种语言一定发生过接触,导致一种语言受到另一种语言的影 响。因此阮才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利用汉语的一些理论来解释一些越南语音系 问题。阮才谨的这个研究项目虽然全面地对越南语的音系做了详细介绍,但是 只是对越南音系的声母、韵母进行单个研究。近年来在越南有不少学者加入了语 越南语本体研究权威的学者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12 庚青 佚名《懺詩》:丁明行。 杜法順《答國王國祚之問》:平兵。 佚名《贊藤州土神》:寧晴。《要勝》:成平靈程。 吳真流《元火》:生萌。 佚名《大山》:明形清。《出處》:明形。《讖言》:青成星平。 段文欽《挽廣智禪師》:城馨扃銘形。 佚名《共行》:行名生。《呈師》:清庭形。 許大舍《石馬》:獰鳴行。 蘇明智《尋響》:明形聲。 陳煚《寄清風庵僧德山》:庭清明。 陳嵩《問福堂大師疾》:生行。 《心王》:形明更。 《示徒》:聲鳴。 《安定時節》: 程成聲鳴名。《退居》:行生耕清橫。《持戒兼忍辱》:行生萌。 陳晃《讀大慧語錄有感(二)》:聲成丁。 《讀佛事大明錄有感》:成扃明橫 瓶。《挽陳仲征》:卿情生名平。 陳光啟《贈北使柴莊卿李振文等》:庭行名輕生。 《題白馬祠》:靈驚傾兵清。 陳耹《武林秋晚》:橫明聲。《竹奴銘》:經性。 阮士固《從駕西征謁傘圓祠》:靈聲行。 王務成《題白神鶴廟》:靈城兵。 陳烇《漢高祖》:靈成彭。 佚名《贈義川公(一)》:城榮情馨清。 陳光朝《歸舟即事》:輕縈行明城。 同堅剛《贊慧忠上上》:成清。 李道載《早秋》:屏聲明。 陳奣《菊》:傾馨清。 《賜范宗邁》:聲輕名。 《夜雨》:明更聲。 《讀易》:經形 生成晴。 80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範遇《至靈道中》:晴輕情明。 阮子成《春郊晚行》:亭觥橫明生。 《簡鏡溪范宗邁》:兄明成嶸驚。 《初春》: 零驚晴輕生。 阮億《釣台》:輕清名。 朱文安《靈山雜興》:屏明聲。 《村南山小憇》:輕情鳴。 《清涼江》:橫行生。 范師孟《餞宇文同一論占城國》:溟城明京。 《山行(一)》:清行聲溟名。 陳元旦《九月對菊賡禦制詩韻》:城成明盟評。 《至靈山鳳凰峰》:冥名聲生 成。 《九月有人來訪同作》:鈴青庭醒零。 《秋日》:扃清卿明情。 《賡試局諸生唱酬 隹韻》:明英評晴名。 《用杜存齋韻呈試院諸公》:廳馨扃庭青。 《奉賡太宗政平章 韻》:平明情榮兵。 胡季犛《賜中尉杜子澄》:聲輕生。《感懷》:生情驚庚輕。 範仁卿《雁字》:生橫輕行名。 謝天櫄《蘭(一)》:更明生。《過封溪》:城名。 阮飛卿《送中使武適之》:星明清平情。 《秋中病》:清情生卿更。 《病中懷洪 州檢正阮漢英秋夜韻》:清明城情驚。 《黃江夜雨》:聲情。 《秋夜》:平驚情。 《山 中》:生聲。 阮夢莊《題西都城》:城青評靈鳴。 范汝翼《和福州馮州判致仕所贈詩韻》:名醒兄瓶明。 《寄郭縣丞》:經情傾 名評。《避賊山中除夜》:生驚營情正。《蘆花店聽硯》:明清聲情鳴。 阮廌《村舍秋砧》:丁情聲。 《聽雨》:聲更清明。 《潯州》:聲程更清情。 《年南 夜泊》:輕城聲生情。 《寄舅易齋陳公》:零生情寧更。 《歸昆山舟中作》:萍旌熒 情明。 《憶昔藍山玩武經》:經生成聲平。 《觀閱水陣》:鯨兵聲行平。 《次韻黃門侍 郎阮菊坡賀新居成》:荊銘經欞醒。《阮夢荀賀承旨抑齋新居》:荊銘經欞醒。 阮秉謙《秋聲(一)》:更聲錚平輕。 《中津館》:晴情聲清明。 《江城春江》: 明城聲情觥。 《早行》:醒征更鳴明。 《愁》:輕情螢聲征。 《茉莉花》:青榮輕情名。 《鴨》:盟名輕聲情。 《鞋》:聲生行明平。 《巨鼇戴山》:清生聲平城。 《夏景》:明 81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清聲。 《秋風》:聲晴玲情京。 《仲春》:清情生聲鶯。 《前庭梅》:橫榮羹。 《館鶏》: 情聲鳴。 黎聖宗《題修夢寺柱刻》:傾城行情生。 《登龍隊山題崇善延齡寳塔碑後》: 城扃更青平。 《啟行詩(其二)》:行聲平名成。 《啟行詩(其三)》:聲徵兵情生。 《夜二更入沉濠港詩》:生鳴聲名明。 《駐典臾海口》:程聲青兵冥。 《夜入綽港詩》 更營生行征。 《夜三更開船入鏡磨港口》:橫生撐成情。 《予未發自京師時》:行更 兵情。 《三更開船入華蓋港》:城明生兵。 《三月初一日》:晴迎明名萍。 《予靜生深 宮》:名成兵榮平。 《江行偶成(其二)》:盟情聲清誠。 《江行偶成(其四)》: 行清橫兵明。 《安邦風土》:嶸征行兵。 《經疊山》:明名。 《傘圓山下泊舟感懷》: 榮行旌名。 《題道人雲水居(其十五)》:聲淨行。 《追思二聖功業》:清更情鳴名。 《送東閣校書阮敦複北使》:旌亭青星齡。 《送刑部右侍郎劉仁壽北使》:英行卿 明名。 《吹竹》:生聲笙鳴。 《象棋(其二)》:成營聲兵橫。 《春夜開宴》:平情榮 更鳴。《冬夜酌酒》:英清明。《對客夜飲》:更情名。 13 蒸登 陳耹《有句無句(九)》:恒藤。 陳烇《漢武帝》:興崩陵。 李道載《安子山庵居》:層冰藤僧。《團事題究蘭寺》:燈憎層 范師孟《巡視真登州》:曾登登鵬。 《登天奇山留題(其二)》:能登勝層陵。 同彥翝《和范峽石韻》:曾登登鵬。 陳元旦《梅村提刑以城南對菊之作見示乃次其韻》:能淩僧朋稱。《山中遣 興》:燈藤僧能嶒。 範仁卿《守歲》:燈能棱升。 阮廌《白藤海口》:淩藤層曾勝。 《西風撼樹響提錚》:錚情更清爭。 《九萬摶 風起昔曾》:曾鵬繩冰能。 黎聖宗《百殼豐登》:能登繩弘競。 14 侵寻 82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阮萬行《寄杜銀》:金襟心 喬智玄《答徐道行真心之問》:音心尋 徐路《問喬智玄》:金心尋。 朱海顒《罕知音(1)》:音心琴。《罕知音(2)》:襟吟心。 陳嵩《訪僧田大師》:林心深。 《自在》侵林心。 《頌聖宗道學》:今心針音深。 陳耹《登寳臺山》:深陰心襟。《有句無句(六)》:今沉。 陳烇《唐肅宗》:深襟心。 陳光朝《題福成祠堂》:深森心琴尋。 李道載《哀俘虜》:音深心。 張漢超《化州作》:深禁吟。 阮昶《挽司徒文惠王》:深心琴金。《仙游萬福寺》:金音今陰深。 陳奣《春日閑坐》:陰深禽心金。《送北使撒只瓦趙子期》:深臨心音斟。 阮億《洞然峰有感》:深尋心。 《輐司徒公》:深沉霖心琴。 《元日謁延光寺月 潭上人》:林尋心深今。 謝天櫄《蘭(六)》:心琴。 阮飛卿《甲子夏旱有敕諸路禱未禱而先雨》:燖深心霖今。 《游佛跡山對江偶 作》:臨今金心尋。 《春寒》:沉陰禽衿心。 《客舍》:斟心尋吟琴。 《昌符元年冬自 蘂溪寓於城客舍,感今念昔,因成入句,奉簡司大夫杜公,兼簡諸同志》:深 心今尋掄。《題玄天寺》:岑深禽心尋。 陳舜俞《寳山寺》:臨心琳今尋。 鄧容《先祖忌日有感》:任今心深沈。 範汝翼《杏壇》:深林陰琴今。 《送新安府通判秩滿》:潯吟陰尋心。 《賀盧判 官增秩複任南策州》:心陰臨琴深。 阮廌《乞人畫昆山圖》:臨尋吟禁心。 《題程處士雲窩圖》:琴深林禽心。 《題 何校尉白雲思親》:深心禁今襟。 《漫成》:林尋音心金。 《即興》:林陰心深琴。 《秋月偶成》:吟心金深琴。 《題玉清觀》:岑臨深尋林。 《夏日漫成》:陰琴吟心尋 83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阮秉謙《優曇花》:陰林心。 《蟬》:尋今心陰音。 《留題大安戶曹侍郎致仕》: 深尋金吟心。《感興(二)》:林心。《君臣二首(其二)》:今欽心枕深。 黎聖宗《光德殿上》:音駸深森心。《臣節》:臨深金心森。《江行偶成(其 三)》:琴心深音吟。 《東巡駐潼港》:金沉。 《昌江感懷》:沉心砧深。 《過浮石渡》 心心深音。 《駐安樂》:心深。 《禦題武氏娘祠》:心臨深今吟。 《題扇(其五)》: 禁心。 15 覃衔 林樞《水火(I)》:參談三。《水火(II)》:南三。 陳煚《送北使張顯卿》:慚堪庵南談。 陳耹《饋張顯卿春餅》:衫三南。 《和喬元朗韻》:南三慚驂惔。 《送北使麻合 喬元朗》:南三慚驂惔。 范師孟《登浴翠山留題》:岩南帆藍。《按洮江路》:衫嵐南三貪。 《和大明使餘貴(一)》:南帆嵐覃。 劉常《絕命詩》:三甘慚。 范汝翼《慶阮運同生日(一)》:參三藍談堪。 《慶阮運同生日(二)》:參 三藍談堪。 《慶阮運同生日(三)》:參三藍談堪。 《慶阮運同生日(四)》:參三 藍談堪。 阮廌《韶州即事》:毶三南。 黎聖宗《駐至靈》:貪南嵐三探。 《駐萬劫》:曇三酣藍談。 《東朝晚泊》:貪藍 談慚三。《月下醉飲》:三堪。《雨霽小酌》:函南三。 16 屋德 阮覺海《不覺女頭白》:白識額。 阮珣《生死》:特黑賊得勒慝則。 陳嵩《持戒兼忍辱》:食福,辱福福辱。 陳晃《真心之用》:寂益逆壁石亦跡劈。 莫挺之《遇彭澤訪陶潛舊居》:碌祿菊服。 84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阮億《代謝御賜墨畫龍》:跡壁靂。 朱文安《題楊公水華亭》:識色植德馥得側息食極。 《望泰陵》:夕石跡寂碧。 胡季犛《寄元君》:德力。 阮秉謙《憎鼠》:欲穀育毒粟哭角酷腹戮肉。 17 质术 陳嵩《持戒兼忍辱》:出密。 范遇《游浮石岩乃先祖修之地舟中作》:必日疾。 18 屑薛 陶純真《示弟子本寂》:滅滅。 陳烇《賜右諫議大夫陳時見笏銘》:列折。《雲霄庵》:歇雪絕。 范遇《江中夜景》:雪末月。 阮廌《題黃禦史梅雪軒》:鐵雪潔絕屑烈別徹節闕折哲說月。 19 药铎 杜法順《答國王國祚之問》:絡閣。 85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附录 越南古代汉诗用韵韵部统计表 以下是用韵韵部的统计即辙离合指数(附录)的说明。 (1)本表的统计使用的是朱晓农在《北宋中原韵辙考》中提出的分辙数学 方法。 (2)表中韵部的顺序是依照《广韵》韵目的次序。特殊的情况是流摄和遇摄, 因为两者有相押关系,所以不管《广韵》韵目的顺序把它们放在一起。上声韵和 去声韵就放在其韵的平声韵后边。 (3)左起第二列中的数字是各韵部的字次,最上面的数字是总字次。 (4)各韵部自押用黑体表示。 (5)表中的加粗的都是离合指数,即表示的有可能合并的。 (6)因为韵部的数量多达到 95 个,所以在一面纸上不能把全部都列出来, 所以我们分成 个表格。在每个表格上面都有注释便于查看。 (7)按朱书的标准,辙离合指数大于 者可视为合辙,小于 者可视为 不同辙。 86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越南 11 世纪到 15 世纪古代汉诗用韵韵部统计表(1) 6442 东 冬 204 东 467 冬 11 钟 112 江 支 161 脂 72 之 116 微 167 纸 10 旨 11 止 12 尾 13 寘 14 至 15 志 16 齐 78 17 佳 18 皆 19 19 灰 50 20 咍 108 21 蟹 22 海 23 霁 24 怪 25 遇 钟 江 10 4.6 15.7 支 脂 之 微 纸 旨 止 尾 寘 至 志 齐 佳 皆 灰 咍 30 14.4 19 4.1 0.4 15.4 5.4 2.3 0.8 15 3.3 蟹 海 霁 怪 遇 30 65 477.1 536.8 715.7 357.8 805.1 3220.5 36 82.6 339 13.6 37.7 37 96.9 128.8 31 19.9 0 1073.5 87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越南 11 世纪到 15 世纪古代汉诗用韵韵部统计表(2) 6442 鱼 虞 63 0.6 1.4 10 33.3 鱼 131 虞 76 模 107 麌 姥 6 遇 7 暮 尤 356 侯 55 10 幽 10 11 有 12 宥 13 萧 29 14 宵 94 15 肴 22 16 豪 91 17 皓 18 歌 151 19 戈 64 20 麻 217 21 阳 300 22 唐 96 23 养 24 漾 12 25 荡 26 宕 模 麌 姥 遇 暮 尤 侯 2.6 1.5 幽 有 宥 萧 宵 肴 豪 皓 歌 戈 麻 32 21.3 10.8 阳 唐 养 114 14.8 14.3 漾 荡 宕 4.9 14.1 29 0.7 178.9 536.8 2 920.1 140 16.1 14.5 11.7 1.2 0.2 54.3 35 0.8 51.5 36 23.6 67 10.7 15 88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越南 11 世纪到 15 世纪古代汉诗用韵韵部统计表(3) 6442 真 谆 文 欣 108 15.6 5.2 3.5 真 320 谆 84 文 131 欣 5 元 40 魂 113 痕 14 混 震 10 侵 347 11 寒 187 12 桓 77 13 删 85 14 山 96 15 襉 359 16 先 217 17 仙 217 18 线 19 庚 308 20 耕 17 21 清 308 22 青 119 23 劲 24 蒸 21 25 登 61 26 阳 300 41 元 魂 痕 0.2 1.4 混 震 1.4 39.3 侵 寒 桓 删 山 56 13.9 6.1 9.3 13.8 14.8 14 19.7 襉 先 仙 0.1 0.2 线 庚 耕 清 青 66 6.2 9.2 5.8 65 7.4 劲 蒸 登 阳 20.1 0.2 0.4 10.5 19.9 11.5 44 28.5 49.2 0 173 0.6 14 97 12.5 17.9 29 0.1 22 1 95.5 21 114 89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越南 11 世纪到 15 世纪古代汉诗用韵韵部统计表(4) 6442 覃 谈 衔 凡 56.4 89.5 100.6 19 31.1 23.3 覃 48 谈 69 衔 凡 屋 22 沃 烛 觉 质 10 术 11 月 12 末 13 屑 14 薛 24 15 铎 16 陌 17 昔 15 18 锡 19 职 18 20 德 17 屋 沃 烛 觉 146.4 234.2 146.4 322.1 805.1 职 术 月 末 屑 薛 铎 陌 昔 锡 职 德 0 16.3 0 1288.2 0 644.1 184 161 134.2 230 107.3 178.9 286.3 178.9 105.2 90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陈澧撰,罗伟豪点校《切韵考》,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年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 年 冯蒸《冯蒸音韵论集》,学苑出版社 2006 年 耿振生《20 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1986 年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 年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80 年 王力《汉语语音史》,《王力文集》,第十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年 王力《汉越语研究》,《王力文集》,第十八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年 10 朱晓农《北宋中原韵辙考》,语文出版社,1989 年 11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年 二、中文期刊 金恩柱《唐代墓志铭的押韵及其研究方法》,中山大学学报,1999 年 期 麦耘《隋代押韵材料的数里分析》,语言研究,1999 年 期 三、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编辑组《语言论集》,《十六世纪朝鲜文学语音探索》, 第 辑,1999 年 严翠恒《汉越音系及其与汉语的对应关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年 91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四、越南语著作 Dinh Gia Khanh chu bien ( 丁 家 庆 主 编 ) , 《 Tho van Nguyen Binh Khiem,》(阮秉谦诗文),Nha xuat ban van hoc(文学出版社),1983 年 Tran Nghia chu bien(陈义 主编),《Tho van Ly - Tran tap 3》(李 – 陈 诗 文 ( 第 三 集 ) , Nha xuat ban khoa hoc xa hoi (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 1978 年 Le Van Sieu(黎文超),《Van hoc Viet Nam thoi Ly》(李代越南文学), Hưong Duong xuat ban(向阳出版),1957 年 Mai Xuan Hai chu bien(梅春海 主编),《Tho chu Han Le Thanh Tong》 (黎圣宗汉字诗),Nha xuat ban khoa hoc xa hoi(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年 Bui Duc Tinh(裴德静),《Luoc khao lich su van hoc Viet Nam (Tu khoi thuy den cuoi the ky 20)》(越南文学历史略考‘从原始到 20 世纪末’), Nha xuat ban van nghe Ho Chi Minh(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Bui Van Nguyen, Ha Minh Duc(裴文原、何明德),《Cac the tho ca va su phat trien cua hinh thuc tho ca van hoc Viet Nam》(越南文学诗体与诗 歌 形 式 的 发 展 ) , Nha xuat ban khoa hoc xa hoi (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 1971 年 Phạm Thế Ngũ(潘世伍),《Viet Nam van hoc su gian uoc tan bien》(越南 文学史简约新编),Nha xuat ban Dong Thap(同塔出版社),1997 年 Nguyen Binh Khiem(阮秉谦),《Bach van am thi tap (thuong, ha)》(白云 庵诗集,上集、下集) Nguyen Dong Chi(阮董之),《Viet Nam co van hoc su》(越南古文学 史),Nha xuat ban Han Thuyen(韩诠出版社),1942 年 92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10 Nguyen Tai Can(阮才谨),《Giao trinh lich su ngu am Tieng Viet》(越南 语语音历史教程),Nha xuat ban giao duc(教育出版社),1997 年 11 Nguyen Hue Chi chu bien(阮惠之 主编),《Tho van Ly - Tran tap 1》(李 – 陈诗文‘第一集’),Nha xuat ban khoa hoc xa hoi(社会科学出版 社),1977 年 12 Nguyen Hue Chi chu bien(阮惠之 主编),《Tho van Ly - Tran tap 2》(李 – 陈诗文‘第二集’),Nha xuat ban khoa hoc xa hoi(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年 13 Nguyen Trai(阮廌)、Hoang Khoi dich(黄魁译),《Uc trai tap (tap thuong)》(抑斋‘上集’),Phu quoc vụ khanh dac trach van hoa xuat ban,1971 年 14 Duong Quang Ham(杨广含),《Viet Nam van hoc su yeu》(越南文学史 要),Nha xuat ban tong hop Dong Thap(同塔综合出版社),1993 年 93 越南古汉诗用韵研究(从 11 世纪到 15 世纪) 致 谢 论文终于写好了,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彤先生。从课题的选择到 项目的最终完成,赵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向他表 示诚挚的谢意。 两年在华留学的生活,得到了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在此致以感 谢。 最后,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 北京 2009 年 月 日 陈张黄黎 94

Ngày đăng: 01/07/2023, 20:46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