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Tất cả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对比) = Khảo Sát Nhóm Động Từ “穿”,“戴”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Luận Văn Ths. Ngôn Ngữ Học 6814088.Pdf

50 3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i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TR¦êNG §¹I HäC NGO¹I NG÷ ®¹i häc quèc gia hµ néi khoa sau ®¹i häc  LuËn v¨n th¹c sü NGHIÊN CỨU NHÓM ĐỘNG TỪ “穿”,“戴”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khoa sau đại học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NGHIấN CU NHểM NG T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Häc viên : Hoàng Thị Thu Trang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Khoá : XV MÃ số : 60 22 09 Giáo viên h-ớng dẫn: PGS.TS Phạm Ngọc Hàm hµ néi-2011 iv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目录 目录 i 前言 01.选题理由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0.3 研究任务 0.4 研究对象及范围 0.5 研究方法 0.6 研究现状 0.7 语料来源 0.8 符号说明 0.9 论文结构 第一章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相关理论 1.1 现代汉语动词相关理论 1.1.1 动词的定义 1.1.2 动词的分类 1.1.3 词义演变 11 1.1.3.1 词的本义和基本义 11 1.1.3.2 词的引申义 11 1.1.3.3 词义演变的因素 12 1.1.4 语义场及义素分析 13 1.1.4.1 语义场 13 1.1.4.2 义素分析简介 14 1.1.4.3 义素分析的功能 15 1.2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概况 17 1.2.1 穿戴类动词定义 17 1.2.2 穿戴类动词界定 17 1.2.3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历史演变 18 1.2.3.1 上古中古的穿戴类动词 18 1.2.3.2 近代汉语的穿戴类动词 19 1.2.4 穿戴类动词的语义属性 20 1.3 穿戴服饰文化在汉语中的反映 22 1.3.1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2 1.3.2 汉民族的服饰文化 23 1.3.3 汉语穿戴类动词与汉民族文化 24 v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第二章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语义特点 27 2.1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意义来源——以“穿”、“戴”为代表 27 2.1.1 动词“穿”的意义来源 27 2.1.2 动词“戴”的意义来源 28 2.2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义素分析 29 2.2.1 穿类动词的义素分析 29 2.2.2 戴类动词的义素分析 34 2.3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宾语、主语的语义选择 45 2.3.1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宾语的语义选择 45 2.3.2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主语的语义选择 456 2.3.2.1 施事主语 47 2.3.2.2 受事主语 49 2.3.2.3 处所、方位主语 50 2.4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V 了”的语义考察 53 2.5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V 着”的语义考察 55 2.6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V 趋”结构的语义考察 59 2.6.1 “V+上”的语义特征 61 2.6.2 “V 上去”的语义特征 64 2.6.3 “V 起”的语义特征 65 2.6.4 “V+起来”的语义特征 66 第三章 汉、越穿戴类动词的对应关系及教学建议 70 3.1 越南语穿戴类动词界定 70 3.2 汉、越穿戴类动词的对应关系 71 3.3 越南学生习得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偏误考察 79 3.3.1 考察对象、目的、内容及方法 79 3.3.2 考察结果及其偏误成因分析 79 3.4 汉、越穿戴类动词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建议 82 结语 88 参考资料 90 附录 I 附录 II 附录 IV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前言 01.选题理由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是人类一代接一代的追求 和奋斗目标。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衣食住行”的需要及水平也日益提高 了。其中,“衣”被排在第一位,不言而喻,穿戴是人们的基本行为之一,在各 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穿戴语义场是基于民族语言系统之 上的,因此也就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穿戴概念,穿戴这一人类特有的行为的形 成与发展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语言词汇系 统中有所反映。 语义场中的近义词辨析是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弄清穿戴语义场内 成员动词的异同点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再说,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宾语、补 语的配置有着相当严紧的规则。该类词语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不是一一对 应的。因此越南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很多时候感到大惑不解,从而造成使 用中的错误。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若能弄清该类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并将其与越南 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既能够避免偏误又能够进一步 了解中、越两国对穿戴行为及其文化习俗的异同。因此,经过再三思考,本人拟 定选择“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对比)”作为汉 语言专业硕士论文课题。希望能够阐明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特点、用法及其文 化内涵,进而指出汉、越语中有关穿戴类动词之间的异同,为越南汉语学习者提 供一份参考资料。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弄清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词义、语义特征、搭配 能力以及主宾语的选择基础上,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指出两者 之间的异同。从而阐明中越两国民族对服饰穿戴行为以及对空间的认知特点。因 为这两种语言中的穿戴类动词从数量或用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为一名经过多年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本人发现,越南学生 学习汉语的时候,单纯根据词典无法全面了解同一义场的词语之间的差别,其原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因之一是词典只能把基本的理性意义罗列出来,而且很多词典对类义或近义动词 作循环式的释义。因此本论文所获得的成果会为越南汉语学习者以及中国越南语 学习者提供学习参考资料。 0.3 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的研究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以下任务:  对汉、越穿戴类动词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综述  对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语义进行考察,指出其词义及用法并弄 清汉民族对服饰穿戴的认识特点。  将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指 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为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0.4 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本文对穿戴类动词的界定是: 理性意义中包含[+附着]、[+人体部位]、[+服饰]义素的动词。研究范围主要在弄 清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语义特征,从而较之于越南语相应的表达形式,通过两 种语言中的对比考察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0.5 研究方法 本论文借鉴的研究理论主要有语义场理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配 价语法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 为了完成上述的研究任务,本论文使用下列研究方法: 1) 统计法,将现代汉语和越南语有关穿戴类动词及其词组作出较为详细的 统计。 2) 描写、分析法,对词群内各个成员词义的描写,采用义素分析法对穿戴 类动词的各义位进行义素分析。 3) 对比法,将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 4) 问卷调查法,对越南汉语学习者学习穿戴类动词的现状进行实际调查以 便获得可靠依据。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0.6 研究现状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语言特征特别丰富,其文化内涵也极其深刻,作为汉 语言文化研究的一项有趣的内容。可从来该类动词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 在中国 金石《“穿戴”语义场与民族特点》(《汉语学习》 1995 年 05 期 ),以汉 朝日穿戴语义场为研究对象,选择各民族语义场中,最基本的、频率高的、起分 割“场”作用的穿戴词,从使用范围、语义分工和对应关系方面进行了考察。并 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汉朝日三种语言的穿戴语义场的民族特点。 宋新华《汉语“穿戴”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北京大学 2003 年)主要采用 词频统计和考察词的组合关系等方法,对汉语“穿戴”语义场中的成员进行描 写、比较、分析,探讨“穿戴”语义场从上古到近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就不同时 期“穿戴”语义场的构成成员看,其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 方面。该论文选择先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时期有代 表性的语言材料,对这些材料中表示“穿戴”动作的词语进行调查和统计,考察 “穿戴”语义场的成员构成并从聚合和组合的角度进行描写,辨析各成员之间的 区别,分析各子义场在汉语历史演变中的变化。 易丹《“穿”、“戴”与“穿戴”分析之比较》(语言文学研究 2010 年 12 月号上旬 刊) 通过对 动词“ 穿” 、“戴 ”与“穿 戴” 的词义 分析, 论述了 “穿”、“戴”与“穿戴”跟服饰类名词搭配时的区别及其原因。 可见,在中国与穿戴类动词有关的文章极少,上述三位学者或是从历时角 度对穿戴语义场进行考察以看出该类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或是以“穿”、 “戴”为代表,单纯从其支配的受事进行描写、辨析;或是在长度为 页的篇幅 之内把汉语、韩语、日语穿戴语义场各成员使用范围、语义分工及其对应关系进 行论述。  在越南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中,没有关于越南语表示穿戴意义 的动词的任何研究。越南从事汉语教学及研究工作者中,也没有人曾经写过与此 有关的论文。这也是本人撰写论文时搜集参考资料的困难所在。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0.7 语料来源 本文中所用的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并从《现代 汉语词典》以及文学作品《丰乳肥臀》(莫言)收集例句,作为补充。对于来自 文学作品的例子,本人会在其后面的括号内标注上作品名,没有做特别标注的句 子都是从北大语料库中提取出来的例句。 论文中汉语例子的越南语翻译有一些是取自 “Báu vật đời” - 《丰乳肥 臀》(莫言)- 越南语版本,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例子是靠本人 的语感翻译的。 0.8 符号说明 本文对穿戴类动词进行义素分析时列出动词的语义模式结构,在此对模式 中所用符号加以说明: “〈d〉”表示该义位反映的是动作、行为 “x”表明它标的义素反映一种行为、运动、变化、存在 “v”意思是“或者” “施”意思是施事 “方”意思是方位、处所 “工”意思是工具 “受”意思是受事 “fa”意思是方式 0.9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目录、参考文献及附录之外,一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相关理论 第二章: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汉-越穿戴类动词的对应关系及教学建议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第一章: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相关理论 1.1 现代汉语动词相关理论 1.1.1 动词的定义 动词作为词类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类,历来是现代汉语领域研究的重要 课题。 有些语法著作主张从意义上来说明动词,如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里说: “实字以言事物之行者曰动字”,意思是“动词是表示事物的动作行为的词语”。黎 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里又说:“假如您注意到一只鸟在飞,这一飞乃是那鸟 的一种行为,又假如您注意到一个人在读书,这一读乃是那人的一种行为。凡行 为都是一种动态,所以我们把这种表示动态的词叫做动词”。概括以上诸家的说 法,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 在现在汉语语法中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汉语动词内部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类的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特征,而动词和形容 词又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的语法特征,因此很难概括出适合与所有的动词而又只属 于动词的语法特征,例如: (1) 我敲钟。 (2) 妈妈选衣服。 (3) 我支持你们。 (4) 他正在筹备一次重要会议。 (5) 我考虑一下如何答复他们。 (6) 小明害怕爸爸。 (7) 我们都佩服你们。 (8) 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9) 他在床上躺着。 (10) 他在床上躺了一个下午。 (11) 我叫张明。 (12)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三加五等于八。 以上例句中黑体字的都是动词。例(1)、(2)中的“敲、选”是表示具体动 作,例(3)、(4)中的“支持、筹备”是表示比较抽象的行动的,例(5)的“考虑” 是表示思想活动的,例(6)、(7)的“害怕、佩服”是表示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 的,例(8)的“发展”是表示变化的,例(9)、(10)的“躺”是表示状态的,例 (11)、(12)里的“叫、等于”是表示关系的。 总之,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是以功能标准划分的类,是句子的结构 联系和语义联系的中心。 1.1.2 动词的分类 动词的再分类,是动词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不同的动词小类有不同的语 法特征和语义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出动词的不同组合搭配能力。选择限制能力, 往往适应不同的句型、句式、句类。同时动词小类的研究也是动词全面描写的必 然阶段,它对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来说尤为重要。 前人曾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动词的小类,有的完全根据意义划分,如《汉语知 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等;有的提出以结构形式为区分标准, 如陆俭明《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1991),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 类》(1981)从动词及其后的时量成分的关系来划分动词的小类;陈平《论现代汉 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1988)按动词的情状类型来划分动词的小类。回顾现代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程,我们发现有关动词分类的研究确定其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的:  单纯从词汇意义上划分 这种单纯从词义上对动词进行划分的分类法,由于脱离了汉语动词特有的 组合规律和汉语的特点(汉语的特点是词与词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很多情况下 是以意合为主),因而往往无助于描写句法中隐藏得较深的一些范畴,无法揭示 词语搭配的本质。  单纯从动词语法功能上进行划分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这种以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分布为分类依据的做法,使动词的次范畴同动 词的组合关系紧紧联系,因而具有相当的解释力。但这种分析又往往不考虑语 义。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结合没有形态成 分的约束,以意相合,语法范畴隐藏的很多。这对于汉语这样一种缺乏形态变 化,注重语义内容的语言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 从语法功能和语义相结合上划分 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人发展,特别是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对现代汉语研究 的影响,使研究者大胆地从新的角度对动词分类进行研究,探索.语法史中转换生 成法、语义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使得在对动词分类研究时,有可能从语法功能和语 义结合上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从而确立动词的类别。这样就扩展了现代汉语关 于动词的研究的领域。例如: 袁毓林在《祈使句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 年 期)一文中,根 据动词与祈使句的关系,把动词分为述人动词和非述人动词。述人动词又可分为 可控动词与非可控动词,可控动词分为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这种分析方法既 注重了汉语动词的词义特点,又注重了汉语动词语法功能的特点,特别是能把很 多的隐藏的语法范畴揭示出来.因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上,从这个角度去分别动词 词类被广泛运用。当然,在具体分析手段上,研究者因着眼点不同而所取的方式 各异。 孔令达在《动态助词“过”和动词的类》(《安徽师大学报》1985 年 期)一文中,则根据动态助词“过”和动词的关系将动词分为以下四类: A 类动词,在语义上具有反复的可能性,可以叫反复性动词,例如:“看” “听”、“吃”、“拿”等等。 B 类动词,表示某种状态的动词,尤以表现心理状态的动词最常见,如: “感动”、“喜欢”、“爱护”等。 C 类动词,表示一次性活动的动词,如“死” D 类动词,多为表示能愿、判断、致使、自身变化以及认知的动词,如“使 得”、“免得”、“认识”、“认为” 33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穿戴”义的“擐”还存在于现代汉语系统里但它的文言色彩浓厚,只有固定的 搭配形式,即“擐甲执兵”,因此也不必为“擐”确立语义结构式子。  装裹 装饰。 ○ 用布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列出“装裹”的四个义项:○ 指入殓的衣衾。 ○ 行装。 帛﹑衣服装殓尸体。 ○ 词典的释义已明确指出动作施及对象是死人,因此可以将“装裹”的语义 成分分析为: 装裹:〈d〉x(裹)[施](人)[方](死人的)(身体上)[工](手)[受] (衣服) 这个动词所包含的意义本身已包含了受事,因此“装裹”后都不出现任何 受事宾语。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只列出十一个有“装裹”这个词的句子,其 中只有四个句子“装裹”表示“用布帛﹑衣服装殓尸体”,而且它在句中都不 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谓语动词。例如: (25) 有的老人连装裹衣裳都捎到李娜这里,说是到死跟她过了。 (26) 现在不是哀哭的时候,银蝶,你负责为大奶奶净身穿衣装裹停灵;来升 家的,你负责将蓉大奶奶的十一件遗物集中销毁  上身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上身”的释义是“新衣服初次 穿在身 上”。与“装裹”相同,“上身”本身所包涵的意义就包括其受事对象“新 衣”,因此“上身”后也不出现受事宾语,要强调时受事对象一般移到句首充当 句子的主题。例如: (27) 有的机型在甩干后还有烘干程序,全过程终结时,取出衣物已干燥、蓬 松,可立即上身。 (28) 她多南孙说,女性到中年反而要选鲜色上身,否则憔悴的脸容加灰秃秃 的衣服活像捡破烂的。 上身:〈d〉x(套上)[施](人)[方](身体上)[工](手)[受](新衣 服) 34 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蹬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里,“蹬”的第三义项是“穿”(裤子、 鞋)的意思。“蹬”支配对象是裤子、鞋类。例如: (29) 腰粗的腰细的都穿着一身挺括的西服,打着领带,蹬着黑亮亮的皮鞋, 个个很精神。 (30) 不知出于哪个村姑之手,斜背着军用水 壶,裤脚吊得老高,脚上蹬了双 塑料凉鞋。她飞快地蹬上牛仔裤,直起腰来瞪了老人一眼。 蹬 : 〈 d 〉 x ( 套 上 ) [ 施 ] ( 人 ) [ 方 ] ( 下 肢 ) [ 工 ][ ( 手 ) v (脚)][受][(裤子)v(鞋)v (靴子)]  趿拉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把“趿拉”释义为“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 下”,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的解释是:“不提起鞋后帮而把它踩在脚后跟 下”。可见“趿拉”这个动词的对象应是鞋子,而不是没有后帮的拖鞋。 “趿拉”所支配的对象只能是鞋子,而且与“穿”、“蹬”的不同之处在 于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较为随便,施事没有将脚完全套进鞋子而是鞋子以拖着的 状态附着于脚上。例如: (31) 下车时,他的两只脚已肿得像发透了的面包,连鞋子也穿不进,只好趿 拉着鞋走出车站。 (32) 火没划,灯没点,登上裤子,趿拉上鞋,边系皮袍钮扣跑出二门,怀有 戒心地站在砖砌的台阶上, 趿拉::〈d〉x(踩)[施](人)[方](脚后跟下)[工](脚)[受][(鞋 子) 2.2.2 戴类动词的义素分析  戴 “戴”在许慎《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分物得增益曰戴。上古汉语名词的 动词化过程使“戴”逐渐有“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意义,如张冠李戴、不 共戴天、披星戴月、戴罪立功等中的“戴”较好地保留了这种意义。词语在人们 35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推演发展,“戴”的含义有了明显的扩展,不只指头 部负物了。“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 版)的解释有两项: ① 作动词,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帽子/~花/~眼镜/~ 红领巾/披星~月/不共~天。 ② 拥护尊敬:爱~/感~。 我们在本文中主要讨论“戴”的动词义项①。对“戴”的动词义项①进行 义素分析,动词“戴”存在“附加、装饰”的意义。能与“戴”搭配的服饰类名 词有戴帽子、戴花环、戴眼镜、戴耳环、戴口罩,戴项链、戴围巾、戴红领巾、 戴领带,戴胸花、戴校徽,戴运动员牌号,戴手表、戴手镯、戴戒指、戴手套, 戴袖章、戴臂章,等等。这些物件放置的位置比较具体、明确,主要在头部、颈 部、胸部背部、手部、臂部等。通过对与“戴”搭配的受事对象的分析,我们发 现这些物件大多是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件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属 于非基本生活用品,它们的使用频率低于与“穿”搭配的服饰类物品。例如: (33) 昆明市体育馆内,随着优美、抒情的民乐声,一群头戴美丽盖头、身披 黄色纱巾的回族姑娘迈着轻盈的舞步亮相。 (34) 看到一个身高1.80米左右的男子,戴着白口罩,骑自行车仓皇逃离 现场。 (35) 他头戴尖角便帽,露出蓬松卷发,身下铺着渔网,右手扶地,左手拉着 套住水龟头颈的绳带, (36) 妇女把头发盘梳在头顶上成螺旋式或截筒高帽式发髻。结婚时,妇女戴 凤冠,插银簪。 (37) 德昂族妇女穿开襟短衫,头缠包头,戴银器及彩色玻璃珠,束腰箍,扎 裹腿。 (38) 他们身着白色防菌衣,脚穿长筒鞋,手戴手套,口罩几乎盖住整个脸。 戴了几个戒指,一看就是黄铜的,然而他告诉人是金的。 36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戴 : 〈 d 〉 x ( 套 上 ) [ 施 ] ( 人 ) [ 方 ][ ( 头 ) v ( 面 部 ) v ( 胸 ) v (臂)„][工](手)[受][(帽子)v(手套)v(首饰)v(证章)v(眼镜)v (手表)„]  佩戴 “佩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为:‘把徽章、符号等挂 在胸前、肩上、臂上等部位,也做“佩带”’,语料考察发现“佩戴”的受事宾 语一般是有区别性或标志性的佩饰品,例如: (39) 据说,厨师佩戴白色高帽源于法国。 (40) 当她这样作的时候,她所佩戴的白金龙护身符在旅店的烛光下闪闪发 亮。 佩戴“高帽”、“护身符”的人一般都是为了区别于普通人,都有一定的 标志性。比如看见一个戴着“高帽”的人,我们会知道他是厨师。 佩戴/佩带 : 〈 d 〉 x[ ( 挂 上 ) ][ 施 ] ( 人 ) [ 方 ][ ( 胸 ) v ( 臂 ) v (肩)„][工](手)[受][(徽章)v(符号)„]  佩带: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佩戴”的释义有两项○ (把手枪、刀、剑 等)插在或挂在腰部。○ 同“佩戴”。 “佩带”多与“手枪”、“刀”、“剑”搭配。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还列出“佩带”的第二义项是“佩戴”,因 此在实际上,它与“佩戴”重合使用。结合两个义项的解释,可以自己为“佩 带”作这样的释义:“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例如: (41) 船平稳地停靠在码头上,一位肩头佩带着金星的将军头一个踏上岸来。 (42) 所有人员佩带印有“ 路风检查” 字样的袖标,到旅客列车、售票处、货运 室等窗口检查所有收费 佩带 1:〈d〉x(插上)[施](人)[方](腰)[工](手)[受][(刀)v (手枪)„] 37 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佩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佩”是“佩带”的意思。在此不必再 作论述。  簪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簪”是“插戴在头发上”的意思。例 如: (43) 鬓边簪上一簇白花─—是玉兰,是茉莉呢?最为我所倾心的却是那一枝软 梗并蒂莲垂的银钗,在她偶一回头时那不胜羞怯似的连连颤抖。 簪:〈d〉x(插上)[施](人)[方][(头发上)v(胸口)][工](手) [受][(簪子)v(花)„]  冠(guàn) “冠”专指戴帽子,是古代“冠礼”引申出来的,用于书面语。例如: (44) 那是一对身着补服,脚登朝靴,头冠顶戴花翎的文官,和一对身着铠 甲、腰挎弯刀、头戴帽盔的武将。 冠:〈d〉x(套上)[施](人)[方](头)[工](手)[受](帽子)  围 “围”的本义是“四周拦挡起来, 使里外不通; 环绕”,做穿戴类动词用 时还保留其本义。例如: (45) 贺龙身穿皮大衣,围着围巾,戴着墨镜,一副阔商打扮。 (46) 我身穿长袍,头包头巾,上扣苏格兰紫蓟别针,颈上围着一条围巾, (47) 刚刚过了金鱼池那一站,一个围着块粉头巾的姑娘走到他面前: (48) 两个小男印度,什么也没穿,只在腰间围着条短红裙。 围:〈d〉x(环绕)[施](人)[方][(头)v(颈)v(腰)][工](手) [受][(围巾)v(头巾)v(围裙)]  裹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裹”是(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 绕、包扎的意思。例如: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38 (49) 妇女衣服的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腰间束彩色条带,有穿短裤裹 绑腿的习惯。 (50) 一出巴黎城,他便把他那顶白羽帽放在裹着英国绑腿的膝头上, (51) 权柄赫赫的巴列维国王却极出世人意料地被身披黑色长袍、头裹黑色缠 头的毛拉们掀起的“黑色风暴”——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所推翻。 (52) 她身披斗篷,头裹围巾,同那天菲利普带她上谢夫蒂斯贝利戏院时一样 穿戴。 裹:〈d〉x(缠绕)[施](人)[方][(脚)v(腿)v(头)v(颈)][工] (手)[受] [(裹脚布)v(绑腿)v(巾)]  别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别 ”的解释一共有四项,其中前两项都 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胸 与穿戴行为有关, ○ 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着一支枪。 前~着一朵红花。 ○ 从词典对“别”的解释,结合所搜集的语料可见:“别”有两个表示穿戴 义的义项,例如: (53) 当时有人给他别了枚志愿者徽章,想不到他挺认真:“戴上徽章就算志 愿者了?”“那您能干什么?” (54) 仓皇之中他抱起一台录像机就走了,顺手在裤腰上别了一把大冯从英国 带回来的工艺玩具手枪 前者表示“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这义 项,后者表示“插”的意思。 别:〈d〉x(插)][施](人)[方][(头)v(胸)v(腰)][工](手) [受][(簪子)v(徽章)v(刀枪)]  系(jì)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把动词“系”解释为“打结”,例如: (55) 她一直没有发觉,她是记者围裙、穿着拖鞋走过市镇的; (56) 他系着一条有悉尼奥运会标志的红色领带, 39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57) 男子常穿布袍,系腰带,穿大裆裤。妇女穿斜襟长衫,两袖由五色布组 成, (58) 洪承畴换上二品锦鸡补子大红红丝蟒服,头戴六梁冠,腰系玉带。 表示“穿戴”意义的动词“系”所涉及的人体部位是颈脖与腰部,其受事 多为领带、腰带或有带子的围裙,这类宾语可概括为“有带子的东西”。 系 : 〈 d 〉 x ( 打 结 ) [ 施 ] ( 人 ) [ 方 ][ ( 颈 ) v ( 腰 ) ][ 工 ] ( 手 ) [受][(有带子)(的东西)]  束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束”的第一义项为:(动)捆 ,系 (jì)的意思:腰~皮带。 在语料库中,“束”的受事宾语有“腰带、玉带、 围裙”。可见,动词“束”只用于腰部佩饰品,所支配的对象是有带子的东西。 例如: (59) 她说话时,激昂之情溢于言表。她头戴黑色水手草帽,上身穿一件不很 干净的白衬衫,下身束一条棕色裙子。 (60) 媛媛则是腰束一根小皮带别一把道具木头手枪,她自找的专管对象是孩 子帮, “束”的义素结构式为: 束:〈d〉x(打结)[施](人)[方](腰)[工](手)[受][(有带子) (的东西)]  绑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将“绑”解释为:用绳、带等缠绕或捆扎。 例如: (61) 她绑着腰带,幷挂着一把双手用的曲刀。 绑:〈d〉x [(缠绕)v(捆)][施](人)[方][(腰)][工](手)[受] (腰带)  缠:缠绕 40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将动词“缠”解释为“缠绕”的意思。从词 典的释义可见,此动作不强调结果,事物被缠绕而不一定要打结。例如: (62) 估摸母亲即将归来时再缠好裹脚布 (63) 羌族男女一般都穿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背心,包头巾,缠绑腿 缠 : 〈d 〉 x [ (( 缠绕 ) v ( 捆) ][施 ]( 人 )[ 方 ][ ( 脚) v( 腿) v (头)][工](手)[受](条状物)  扎(zā)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用动词“捆、束”(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 结)来解释“扎”的意思。 (64) 他穿着一身名贵的西装,扎着又大又宽的领带。 (65) 背心上扎着宽皮带,皮带上挂着一只左轮子手枪,还有一把短柄的小斧 头。 扎:〈d〉x{ [(缠绕)fa (紧)][施](人) [方][(脚)v(腿)v(头)v(颈)v(腰)][工](手) [受][(绑腿)v(头巾)v(围 裙)]  打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打”的释义是“捆,扎”,因此其意义 结构式与“扎”相同。例如: (66) 他们背着叠得方方正正、捆得结结实实的被子,打着绑腿,脚蹬千层底 布 (67) 丰满浑直的身躯打着皮带打着裹腿,又白又红的圆脸蛋上, (68) 运动服里面套了衬衫、打着领带,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他曾是一个以卖肉 为生的农民。  架 支撑、支起;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架”作动词有四个义项:○ 招架;○ 绑架;○ 殴打;争吵 。很显然,“架眼镜”是“支起眼镜”的意 ○ 思,在穿戴语义场中,“架”的受事宾语只能是“眼镜”。例如: 41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69) 可如今,从这个顶着红头盔,着一身黑色皮革装,架着黑眼镜, (70) 长而干净的鼻子上架了副平光镜,西服翻领上有枚会议代表证章, (71) 一个白鼻梁上架着金边眼镜的日本军医跟随着他的长官, (72) 母亲说,牛县长穿一身黑色中山装,头戴一顶咖啡色礼帽,嘴上留着黑 黑的髯口胡,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 架:〈d〉x (支撑)][施](人)[方](鼻)][工](手)[受](眼镜)  顶 用头支撑;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列出动词“顶”有以下义项:○ 从下面拱起;○ 用头撞击;○ 抵住 ;○ 对面迎着;○ 顶撞;○ 担当;支持: ○ 顶替 ;○ 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租赁权。例如: ○ (73) 我们会在村头的路口,每人顶着一个草帽,任雨水哗哗地从帽子上流 下, (74) 没截面具,头上顶了一只极细长的帽子,不知用什么办法竖起来的, (75) 头上顶上一个孝帽子,在地上一跪,这一千元钱就拿到手了! 在上述的例子里,所有的“顶”都表示“戴帽子”。“顶”本来是名词, 指“头”以及最上面的顶峰,如“山顶”、“楼顶”。后来名词活用为动词,表 示头部“佩戴着”的意思。 结合所搜索到的例句,可以看出顶 可以用来指“戴帽子”。 顶:〈d〉x (支撑)][施](人)[方](头)][工](手)[受](帽子)  插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将“插”解释为:“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 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例如: (76) 宋美龄身着军服和腰插手枪与吴奇伟夫人龙文娱一起来到战地, (77) 男子行加冠礼,也就是戴上帽子;女子行加笄礼,就是把头发索起来插 上簪子。 (78) 两人一式蓝布长裙,腰间系一条黑丝绦,头上插一根骨质簪子。 42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插 : 〈 d 〉 x ( 刺 ) ][ 施 ] ( 人 ) [ 方 ][ ( 头 ) v ( 腰 ) ][ 工 ] ( 手 ) [受][(簪子)v(刀枪)]  披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是:○ 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本人认为词典这样释义还不够明确,“肩背上”是“搭”这个动作的着落 点还是“搭”或“覆盖”的着落点。例如: (79) 贝娜齐尔小姐身穿花色丝绸民族服装,头披白底印花丝巾, 从以上例句可见“披”不仅表示把东西施于肩背上,还可以指附着于头 上。动作的受事不仅是“衣服”,还可以是能盖在头上的“头巾、黑纱、盖头” 等,本人推想,原因在于这些丝织品覆盖在头上后还有一部分垂搭在肩上。再 如: (80) 贝娜齐尔小姐身穿花色丝绸民族服装,头披白底印花丝巾, (81) 身着长袖和服、头披婚纱的新娘与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并排立在神像前。 (82) 头戴白帽的小伙子和披着盖头姑娘让人感受到的又是浓郁的回族风情。 (83) 主人披着衣服出来,表露了不满的脸色, (84) 那个印度小妞妞也穿着一条红裙,可是背上斜披着一条丝织的大花巾, 因此,不妨把“披”此义位的结构式列为: 披:〈d〉x[(覆盖)v(附挂)] [施](人)[方][(肩上)v(背上)v (头上)][工](手)[受][(衣服)v(头巾)v(盖头)„]  罩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罩”的释义较有概括性:“覆盖,套在 外面”,这意味着它所支配的对象不只局限于衣物、服饰类别,而是可以包括一 些抽象的对象。限于论文的研究范围,本人只考察语料库中有动词“罩”表示 “把衣物、服饰覆盖或套在人体上的某一部位”的句子。考察结果是:凡是以 “盖”的方式被附着于人体部位上的衣物、服饰都能成为“罩”的受事宾语,动 作进行后其受事存在于人的上身、头上或脸上。例如: 43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85) 他穿着一套黑衣服,外面罩上一件白麻布短衫,可是一面走出去,一面 就把它脱下。我还要在我最喜爱的头上,罩上无价的面纱。 (86) 罩上帽子以后,麦克默多只觉一片漆黑,十分难耐。 (87) 脸上在几层盖头之上更罩上一层红的盖头,使人根本不可能窥见其美 丑。 (88) 他们脸罩金面具,身着镶珍珠的精致服装。 (89) 可她们却每人一袭薄薄的绿色莎丽,只在外面罩了一件西装。 罩:〈d〉x(盖上)[施](人)[方][(身体上)v(头)v(脸)][工] (手)[受][(衣服)v(帽子)v(盖头)v(面具)]  套 关于动词“套”,《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只简单解释为:“罩在外 面”,“套”与“罩”的用法是否完全相同?本文也只考察表“将衣物、服饰附 着于人体部位”义的动词“套”。动作“套”牵涉部位很丰富:可以是身体、 头、脚、手、颈。这可能是受“套”本义的管控:“套”“会意字,从大,从 长。套在外面的东西比被套者要大、长。本义:罩在外面的东西”(《高级汉 语字典》网络版)。例如: (90) 你穿着一件从你爹箱子底下翻出的洗得发了白的旧式军装,左臂上套着 一个晃晃荡荡的红袖标,腰里扎着一条你爹当年扎过的牛皮腰带, (91) 脚上套双漆皮靴子,手里拄着根银质把手的手杖;时而,他上身披着宽 大的哈立斯粗花呢有带长袍,下身套条灯笼裤,后脑勺上覆盖一顶花呢 帽,悠然自得地溜达着,像是刚打完猎回来似的。 (92) 个矮胖的犹太人,一头黑色鬈发,又长又油腻,在一根粗壮的手指上套 了只钻石戒指。 (93) 他们占据了主席台右侧的最佳地带,每个人身上都套了一件白色的T 恤,上面几个大的汉字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44 套:〈d〉x(套上)[施](人)[方](身体上)v(头)v(脚)v(手)v (颈)[工](手)[受][(衣服)v(帽子)v(盖头)v(鞋)v(袜子)v(手 套)v(戒指)v(项链)„] 尽管以上 31 个动词均共享“附着”这一语义核心,但具它们之间还有细微 的语义差别,含有不同的“动作、施事、方位、工具、受事”等语义成分,可罗 列如下(下表中“+”表示“同上”的意思): 动词 动作 方位 工具 受事 穿 套 身体 手 衣裤鞋袜 着 + + + + 服 + + + 丧服 上身 + + + 新衣服 披挂 ○ + + + 盔甲 披挂○ 附挂 、覆盖 肩背 + 衣巾 披 + +、头 + +、头巾 装裹 裹 死人 + 寿衣 趿拉 踩 脚 脚 鞋子 蹬 踩 +、下身 +、手 +、裤 戴 套 头、面、肩臂、 手 多数服饰 手、胸、脖 冠 + 头 + 帽 佩戴 挂 肩臂、胸 + 徽章、符号 佩带○ + + + + 佩带○ 插 腰 + 刀枪 簪 + 头 + 花、簪子 别 + +、胸、腰 + 簪子、徽章、刀枪 围 环绕 头、脖、腰 + 头巾、围巾、围裙 佩=佩带○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45 裹 缠绕 头、脖、腿、脚 + 长巾、绑腿、裹脚布 系 打结 脖、腰 + 领带、腰带、围裙 束 + 腰 + 腰饰品 绑 缠绕打结 腰 + 腰带 缠 缠绕 脚、腿、头 + 裹脚布、绑腿、头巾 扎 缠紧打结 头、脖、腰、腿 + 头巾、领带、围裙、绑腿 打 + 脖、腿 + 领带、绑腿 插 插 头、腰 + 簪子、刀枪 顶 支撑 头 + 帽子 架 + 面 + 眼镜 罩 覆盖 身体、头、脸 + 衣帽、盖头、面具 套 套 身体、头、手、脚、脖 + 衣帽鞋袜、 有口物 衣 “衣绣昼行、衣锦夜行、衣锦还乡” Tải FULL (101 trang): https://bit.ly/3fQM1u2 “擐甲执兵” Dự phòng: fb.com/KhoTaiLieuAZ 擐 2.3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宾语、主语的选择 2.3.1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宾语的选择 由于穿戴类动动词自身性质,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类动词所支配的宾语为受 事宾语。对穿戴类动词进行义素分析之后,我们会不难发现穿戴类动词词群中各 成员动词对受事宾语的不同选择。换一种说法,穿戴类动词受事宾语是服装或佩 饰品名词,个别的有武器之类的刀、枪、剑等名词。但由于受动词本身语义的制 约作用,它们后面所带的宾语又自成体系,各不相同。具体搭配情况可见穿戴类 动词的义素分析部分。 经对现代穿戴类动词进行义素分析之后可见,汉语穿戴类动词在与受事宾 语搭配上存在着错综交叉的关系。 “穿”和“着”的受事宾语同样是衣裤鞋袜,因此它们是同义词,然而经 过语料考察可知“着”的文学色彩更浓,常用在书面上的语言。 46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披”与“披挂”同中有异,两个词都能带衣衫、肩巾作宾语,“披挂” 还可以用来泛指盔甲、军服的穿戴。 “蹬”和“趿拉”的宾语同样是“鞋”,我们不能说“蹬裤子、蹬鞋”, 一定要在动词后带上表示结果意义的“上”或表示状态持续标志“着”。“蹬” 的宾语还可以是“裤子”,“趿拉”则不行。 “戴”作为戴类动词中的代表,“戴”可用来代替一些动作性较为简单的 成员动词,如:佩带、别、架、顶、插。例如: (94) 都是光梳头,净洗脸,穿得整整齐齐,头上戴着金簪子,手上戴着麻花 Tải FULL (101 trang): https://bit.ly/3fQM1u2 Dự phòng: fb.com/KhoTaiLieuAZ “佩”、“佩戴”、“佩带”是一组近义词,其中“佩带””的意思最 银镯。 广,动词“佩”和“佩带”都可以和“刀枪”搭配,“佩戴”的宾语更抽象些, 可带有标志作用的“徽章、符号”作宾语。例如: (95) 由于梅吉的丈夫和儿子都不是当兵的,所以她没有资格佩戴这种胸会。 “冠”是古代“冠礼”引申出来的,专指戴帽子。与“系”搭配的多是有 带子的东西,如围裙、腰带;“绑”、“系”、“束”、“扎”、“缠”有点相 似,前四个动词多与带子或有带子的东西相配,动作强调“打结”义,后者多与 长条物(绑腿、裹脚布、头巾)相配。“围”一般用于围裙、围巾等一些能绕过 圈的东西相配。“打”一般有“打结”义,常与领带、绑腿搭配。 “架”、 “顶”多用来描写动作发生后所遗留的状态而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它们分别 专指戴眼镜和戴帽子。“套”和“罩”都有“覆盖”在外面的意思,“套”能搭 配宾语更多,凡是有口可供穿进去的服饰或佩戴物都能作“套”的宾语,如衣 服、帽子、盖头、鞋、袜子、手套、戒指、项链;“罩”的动作方向为“由上而 下”,动作完成后,其受事与人体部位接触的覆盖面很大,把人体部位遮住。 2.3.2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对主语的选择 动词一般都可以选择名词作为主语,不能选择动词或形容词来作主语,穿 戴类动词也不例外。 47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单纯认为名词作主语,还不能说明穿戴类动词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什 么意义的名词可出现在主语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主语位置上的名词的语义 特征了解其选择限制。本论文只在下面的范围内观察主语的语义特征。 我们通过语料分析发现,除了修辞上的需要(通过拟人化手段,使本来不 具[+人]语义特征的指物名词在句中具有临时的[+人]语义特征),穿戴类动词可 以与施事名词、受事名词、人体部位名词、方位短语搭配成主谓结构。 2.3.2.1 施事主语 卫乃兴在《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93 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指出:“名词+动词”搭配中的动词是个主要的或关键性的成分, 它对作主语的名词预设某种语义特征要求,符合预设要求的词项则会受到吸引而 成为搭配伙伴关系。通过语料分析发现,除了修辞上的需要,穿戴类动词主语都 有[+人类]这样的语义特征,这与“穿着是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所区别于动物的 特征”完全相符。 施事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主语与谓语之间是施事与 动作行为的关系。  指人名词 穿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 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之 一。不言而喻,穿戴动作一定是由人实现的,换句话说穿戴类动词的主语语义上 是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施事。例如: (96) 赵老穿着新衣,胸前佩红绸条,昂然地进来。 (97) 后来,全北京的老少男女都穿起这种洋布,而且差不多把竹布衫视为便 礼服, (98) 扑杀人员应该穿防护服,并接种正在流行的人类流感疫苗,或是服用预 防性抗病毒药物。 (99) 在大城府《泰叻报》第二学校,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在宽敞明亮的教 室里听课。 (100) 运动员戴头盔,带球越过对方球门线并置球于地面时得4分, 6814088 ... 总场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较小的子场。义素分析要从最小子场开始,通过比较, 归纳出某个义位若干义素组成的结构模式。 张万有先生在《义素分析略说》(《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 年 01 期)曾把 动词义位的义素结构模式归纳为: {动词义位 }=[ VS1+VS2+VS3 +VG1+VG2+VG3] VS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数量、条件、时间、处所、工具、情态、 程度、目的、原因、结果等。 VG1 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行者,... 肩臂、胸 + 徽章、符号 佩带○ + + + + 佩带○ 插 腰 + 刀枪 簪 + 头 + 花、簪子 别 + +、胸、腰 + 簪子、徽章、刀枪 围 环绕 头、脖、腰 + 头巾、围巾、围裙 ? ?=? ??带○ 现代汉语穿戴类动词研究 45 裹 缠绕 头、脖、腿、脚 + 长巾、绑腿、裹脚布 系 打结 脖、腰 + 领带、腰带、围裙 束 + 腰 + 腰饰品 绑 缠绕打结 腰 + 腰带 缠 缠绕

Ngày đăng: 03/02/2023, 17:06

Xem thêm: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