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Luận Văn - Báo Cáo

Comparative study on associative meaning of diet word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125 45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博士学位论文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认知 对比研究 学 位 申 请 人 姓 名: 阮武琼芳 申 请 学 位 学 生 类 别: 全日制博士 申 请 学 位 学 科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振国 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研究 论文作者:阮武琼芳 指导教师:吴振国 教授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3 年 月 Dissert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n Associative Meaning of Diet Words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By Nguyen Vu Quynh Phuong Supervisor: Wu Zhen Guo Specialty:Linguistics &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Area: Applied Linguistics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pril 2013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近几年来,中越两国关系日益友好, 特别是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速快发展。目前在越南选 择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学生来到越南学习越南语。在学习语言与进行语 言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词汇联想意义差异经常导致学习困难与交际障碍。 本论文选择与生活最为接近的部分词语——饮食词语作为研究对象,最大目的是从认知角 度对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引申路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从而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考察 与分析过程中同时探讨与其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 (比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 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等等) 。由于联想意义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观念、社会生活、历 史文化、风俗习惯、认知模式等因素,于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了解一个民族的联想思维途 径可以进一步了解该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多种语言之外的文化因素。因此,从词语联想意义研究 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从而更加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喜欢、社会生活、等等。 论文基于联想意义与认知隐喻理论基础对两种语言当中的饮食词语的联想意义更全面,更 系统地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过程中有注意到汉越词和纯越语词的同在并对其加深探讨,从而浅 谈两者在应用方面的异同。这方面研究对进行汉、越跨文化语言交际与对外汉语学习与教学等 方面均有帮助。 通过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汉、越两种语言的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路径主要基于相似性 或邻近性的联想,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从饮食域映现到属于其他范畴的目标域(目标域的概念 特别丰富,主要形容人的容貌、性格、行为、心态、经历、等等) 。本文借用“饮食是人生”作 为基本概念隐喻,从而开展研究方向,发现属于饮食活动的各个成员都与人类各个方面关系密 切。食味词语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人们的各种心态与感受的目标域。食品词语 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人的外貌、性格、能力的目标域。烹饪词语的词义通过认 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行为、经历的目标域。饮食词语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人 在生活中的体验和遭遇。 本文经过考察与研究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笔者发现汉、越两民族的认知模式和思维 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原因有几个: 第一、两国本来是邻居,于是地理环境相似之处较多,同样是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导致两国在产物和生活习惯的相似。 第二,两国之间在历史上的曾经交流导致文化方面产生交叉。在交流过程中,有许多语言、 文化方面的因素从汉文化和汉语中引进越南文化和越南语(汉越词是最为明显的跨文化痕迹) 。 越南也是属于汉语文化圈的国家之一,于是两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比较相似。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不同之处大部分原因来自两民族各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风俗习惯、 历史演变等等。可见,作为邻居的汉、越两国虽然民族文化方面有所相同和接近,可是两国人 I 民对事物的接触经验不同,加上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之处,导致两种 民族语言的联想思维方面存的不同。于是汉、越两种语言的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同中有异,各有 各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关键词:联想意义; 语义转移; 认知; 隐喻; 转喻 II Abstract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s been developing increasingly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and education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Vietnamese choose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learnt Vietnamese The associative meaning of bilingual vocabulary causes language barrier and difficulty during th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chooses foods and drinks vocabularies, the closest words to our life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most purpose is contrastive study the Vietnamese-Chinese food and drink associative meaning and human cognition, to menti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discusses the relative affe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example,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ulture, customs and habits, values, mode of thinking, cognitive module The food and drink associative meaning has rich culture background because it reflects a national psychological concept, social life, historical culture, customs habits and cognitive module To comprehend a national associative meaning’s way can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al affections beside different languages rapidly Therefore, more rich national cultures can be got from the vocabulary associative meaning research, and comprehend the nation customs interest and social life This thesis compares and researches Vietnamese-Chinese food and drink vocabularies comprehensive base on the principal of associative meaning and cognitive metaphors I took notice of the discussion of Vietnamese-Chinese words and Vietnamese words, and to point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helps the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foreign Chi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rough 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I found that the Vietnamese and Chinese catering vocabularies associative meaning extension path is base on similarity and proximity of association, through metaphor and metonymy reflects to the other targets domain zones from food and drink zone The target domain zone are very rich, include describe human appearance, characters, behaviors, attitudes, experiences, and so on This thesis uses the "eating is the life" as the basic conceptual metaphors, which carry out research direction, found that each member belongs to a diet activities and human aspects closely The taste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are mainly transferred to describe all kinds of mood and feelings of people of the target domain The cookery words meaning transform to the target domain of describe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The diet word meaning transforms to describe human life experience and encounter through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III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diet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the two national cognitive patterns and ways of thinking, there are several main reasons: At first, the two countries are neighbors, so much alike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aspects of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leading to the two in the product and the living habits of similar The second, the different of history and communication leads to cross-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xchange proces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language,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of Vietnam and Vietnamese from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Sino-Vietnamese words is the most obvious traces of cross-cultural) Vietnam is also country which belong to the Chinese cultural circle, so the two nation in the values, religious and cultural are similar The associative meaning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diet words different from most causes of two nationalities characteristic, folk culture, custom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so on As neighbors, the two countries in national culture are also similar and close But the peoples has different of contacting things and experience, and the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customs,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leading different associative thinking of two minority languages So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Chinese - Vietnamese foods word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ith a the speci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 semantic transfer; cognition; metaphor; metonymy IV 目 摘 录 要 ···················································································································································· I Abstract··············································································································································· III 引言 ··················································································································································· 0.1 研究意义 ·························································································································· 0.2 研究综述 ·························································································································· 0.2.1 联想意义研究现状 ····································································································· 0.2.2 饮食词语研究现状 ····································································································· 0.2.3 存在的问题 ·············································································································· 13 0.3 研究任务 ························································································································ 13 0.4 理论基础 ························································································································ 13 0.4.1 联想意义的理论: ······································································································ 14 0.4.2 认知理论 ·················································································································· 15 0.5 研究方法 ························································································································ 17 食味类词语联想意义的认知对比 ································································································· 19 1.1 “酸”/“chua”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19 1.1.1 “酸”/“chua”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19 1.1.2 与“酸”/“chua”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26 1.2 “甜”/“ngọt”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29 1.2.1 “甜”/“ngọt”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29 1.2.2 与“甜”/“ngọt”相关的食品 ························································································· 34 1.3 “苦”/“đắng”、“khổ”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36 1.3.1 “苦”/“đắng”、“khổ”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36 1.3.2 与“苦”/“khổ”相关的食品 ·························································································· 39 1.4 “辣”/“cay”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40 1.4.1 “辣”/“cay”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40 1.4.2 “辣”/“cay”相关的食品 ······························································································· 44 1.5 “咸”/“mặn”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46 1.5.1 “咸”/“mặn”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46 1.5.2 “咸”/“mặn”相关的食品 ······························································································ 48 1.6 “淡”/“nhạt”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50 1.6.1 “淡”/“nhạt”的联想意义共性······················································································· 51 1.6.2 “淡”/“nhạt”的联想意义个性······················································································· 52 1.7 小结································································································································ 52 汉、越食物词语联想意义的隐喻认知对比·················································································· 54 2.1 汉、越主食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55 2.1.1 “米”/“gạo” ················································································································· 56 2.1.2 “饭”/“cơm” ··········································································································· 57 2.1.3 “面”/“mì”·············································································································· 61 2.1.4 “包子”/ “Bánh bao” ···································································································· 62 2.2 汉、越副食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63 2.2.1 素菜类······················································································································ 63 2.2.2 荤菜类······················································································································ 68 2.2.3 汤类 ························································································································· 71 2.3 汉、越调味品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73 2.3.1 油/“mỡ” ···················································································································· 73 2.3.2 “Nước mắm”(鱼露) ···································································································· 75 2.3.3 “葱”/“hành” ··············································································································· 75 2.3.4 “蒜”/“tỏi”··················································································································· 76 2.4 小结································································································································ 76 汉、越烹饪类及吃喝类词语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78 3.1 汉、越烹饪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78 3.1.1 “切”/“cắt” 和“削”/“gọt”的联想意义共性 ··································································· 79 3.1.2 “煮”、“煎”/“nấu”、“luộc”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81 3.1.3 “炒”/“xào” 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84 3.1.4 “煎”/“chiên” 和“熬/ “hầm”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86 3.1.5 “烤”/“nướng”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87 3.2 汉、越火候词语联想意义认知研究 ················································································ 88 3.2.1 “生”、 “熟” 的联想意义个性 ··················································································· 88 3.2.2 “生”/ “sống”的联想意义共性 ····················································································· 89 3.2.3 “熟”/ “chín” 的联想意义共性 ···················································································· 89 3.3 汉、越吃喝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90 3.3.1 “吃”/“ăn” 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91 3.3.2 “尝”/“nếm” 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 93 影响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异同的因素 影响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异同的因素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 思维认知方面的因素,二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4.1 思维认知因素 通过论文对饮食词语部分的考察,可见汉、越两民族在思维方式方面是大为相同的。思维 方式不止一两种,基于本论文对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分析与考察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两民族的 人们对饮食词语的联想主要源于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4.1.1 认知思维 从原始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同时进行与世界接触和了解。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就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语言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不断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的形成 与扩展紧靠人大脑的认知思维,而认知思维的机制就是由已知到未知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其 中的“已知”和“具体”指的是人们熟悉的,常接触的事物。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过程中所 分析的概念隐喻明显体现了认知思维的支配。 4.1.2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用一个简单的、具体的、有型的食物去表达其他复杂的、抽象的、无型 的事物。食物是人们生活中最接近、最为具体的事物,因此人们经常借用食物,通过形象思维 与认知思维,来表达生活中更复杂、更抽象的经验。比如:萝卜头、面包脸、豆腐心、闷葫芦, 等等。 4.1.3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形成机制 本文选择饮食词语中食味类、食品类、烹饪类及吃喝类等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词语作为研 究对象。基于基本概念隐喻“饮食是人生”,按照每部分词语的最突出特点,通过隐喻思维就将 其开展成更小的子隐喻,分别为:“食味是人生百态” 、“食物是人”、“烹饪过程是人生经历”、 “火候是人生境界”、 “吃喝是人生体验”。这些概念隐喻反映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的共 同规律。 4.1.3.1 通感 食味词语联想意义的引申主要基于“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和五味本质特征所引起 的联想,通过隐喻手段映射到更抽象的目标域,表示人生的各种精神与心理状态。通过分析还 能看出,食味词属于味觉范畴,通过通感隐喻,五味:酸、甜、苦、辣、咸从味觉范畴映射到 99 五觉之中的其他四个范畴: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转域过程完成后,除了汉语的“咸”,其 他味道(包括越南语中的“mặn”(咸) )几乎都可以表达属于其他范畴的意义,比如:言语(听 觉)、容貌(视觉) 、气味(嗅觉) 、疼痛(触觉) 。 4.1.3.2 相似性联想 人们从食物的外观联想到人的长相(“瓜子脸” 、 “面包脸” ),从食物的本质联想到人的性格 ( “豆腐心” 、“闷葫芦”)、遭遇(“泡汤” 、“落汤鸡” ) 。食物词基于人对食品所产生的相似性和 连接性联想,通过隐喻手段形成了基本的概念隐喻: “食物是人” 。 处理、烹饪食物是一个过程,从处理食材到烹调过程,整个流程结束后,得到的结果是香 甜可口的菜肴。因此有关烹饪方法的词语演变是基于各种联想和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 式,通过隐喻手段从饮食源域投射到属于人生经历的目标域,形成概念隐喻“烹饪过程是人生 经历”(“忍气吞声”、 “炒作”、 “煮豆燃萁”) 把握火候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在那时间点应该做的烹饪步骤。换句话说,就是在对的 时间做对的事。基于以上的特点,人们联想到人生中的各种境界:陌生——熟悉;生疏——熟 练;生涩——成熟;另外还联想到对机会的及时把握。基于所说的相似像联想,基于通过起点 ——路径——终点意象图式,通过隐喻思维方式,火候类词语从源域转移到表示人生经历的目 标域,表示人生的某种境界,从而形成“火候是人生境界”概念隐喻。 (“半生半熟”、 “成熟”、 “生硬” ) 吃东西是身体接受和体验食物的过程。从这点可见,身体就是一种“容器”,“吃”的动作 是将食物装进这“容器”里面。这过程令人联想到人在生活中接受更为抽象的各种经验。基于 以上所谈的各种联想,基于容器意象图式,运用隐喻思维方式,吃喝类词语从表示吃喝动作源 域映现到其他表示人生体验的目标域,形成概念隐喻“吃喝是人生的体验” 。 ( “吃鸭蛋”、 “吃粉 笔灰”、“喝西北风”) 4.2 社会文化因素 词语的联想意义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民族文化因素是词语联想意义引申理据之一。换话 说,联想意义引申过程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词语联想意义所记载的信息不仅是人类在生活中 所获得的经验,而且还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饮食词语的联想意义也不例外。本文对汉、越饮 食词语联想意义演变过程的考察与分析发现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异同大部分取决于文化因素。 4.2.1 物质文化因素 中国和越南都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主要靠农耕为生。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 一。宽阔的土地、合适的气候促使种植养殖快速发展并且种类也特别丰富。由于土地宽大,北 100 方南方气候环境明显差别,因此每个地方种植特点不同,北方主要种小麦,南方主要种水稻。 这点导致南北饮食结构方面的不同,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越南人土地 偏小,气候主要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风雨多,适合于种植水稻,因此而被称为水稻文明国 家。这特点决定了越南人饮食结构以米为主。越南还是和沿海国家,这点对越南人饮食生活也 有巨大的影响。副食类方面也就是由鱼、肉、海鲜、蔬菜等食物做成的各种菜肴,味道因地方 而不同,每个地域都有特殊风味的菜肴。越南中国因为地理距离很近,因此土壤气候相似度较 高,食物种类基本上差别不大,种类多于相似;两国饮食结构上也基本相同,每日三餐,每餐 要上主食(中国人吃主食有面食、米饭,越南人吃的主食均为米饭) 、副食(荤菜、蔬菜、汤类), 另外还有小吃、点心、各种水果。 食品种类丰富引致与其相关的联想意义也特别丰富,于是有关食物词语的联想意义是最为 不稳定的,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地域而不同。食品类词语的联想意义是最能体现每个民 族在地里、气候、饮食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色。通过汉、越两种语言中有关食物词语的 联想意义可以看出两民族的饮食结构、地理、产物以及思想上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等问题。 4.2.2 精神文化因素 4.2.2.1 价值观念: 中国和越南都是农业国家,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产活动,而农业是最受大自然影响的活动 之一。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每个民族的自然特产,从而也决定了一个民族的饮食结构和 饮食习惯。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谓“天人合一” 就是指天人相通、天人相类。天人合一在人类饮食方面的表达,就是中医历来强调的医食同源。 中国有一句谚语:“鱼是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体现中国人对饮食养生的一种观念, 也同时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劝人不要太沉迷山珍海味,淡薄一点的饭菜却利于身体健康 (其中的“萝卜白菜”是中国最为普通的蔬菜) 。关于饮食养生,中国人在食物搭配方面也很注 意保持“阴阳五行”的平衡。阴性、阳性的食物要合理搭配,五味(酸、甜、苦、辣、咸)要 调和;还有一些关于食品功能的记载:五谷为养、五生为宜、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等等。注重 食物的平衡结合,注重食物的适量饮用还体现出中国人的“中和为美”观念(“贪吃嚼不烂” ) 。 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人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体现孔 子人生价值观念。汉语的“一碗稀饭分着吃”、 “一瓜共食”、 “瓜子不饱暖人心” ,也充分体现 了这一精神。 “以和为贵”也是中国人的相处之道。凡事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与人之间合合美美的相 处。汉语中的“团圆饭” 、 “满汉全席”等词可以证明这点。 “以和为贵”的理念,体现人与人之 间在交际中的和谐向往,不支持互相伤害的情景(“煮豆燃萁”)。 越南人古代文化由于长期与汉文化交流而深受汉文化的哲学精神的影响,尤其儒家的思想 101 和价值观。越南人在待人处世方面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团结精神,例如: Bầu thương lấy bí cùng, Tuy khác giống chung giàn (葫芦瓜呀,疼着冬瓜;虽不同种,但同瓜架) 这说法的意思说,都是一国同胞,要互相关怀。另外还有:“ăn bát nước đầy”(像装 满了水的碗一样对人)意思是善始善终。越南人在生活中也很提倡人与人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cơm sôi bớt lửa(直译:煮米饭水开了要把火调小) ,意思说夫妻争吵时要有一方退让。 村社文化是越南社会文化的基本。村社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越南饮食文 化最能凸显越南村社文化的民族群体性和团结性精神。“Ăn đau tức, làm cực thân”(直译:一个人吃痛苦憋闷,一个人做事辛劳),“bẻ đũa không bẻ nắm”(不能把整 把筷子一下子折断)意思说团结就是力量。可见越南人对集体的乐趣和力量的认可,这是村社 共同体文化的体现。 越南旧社会中,凡是有大事要处理就要众人相聚,共同决议。一个人的事也就是整个村子 的事情。人们相聚时都摆上吃的,从而“吃”与越南人生活中大事小事连在一起,庆祝、纪念、 过节、等活动都离不开“吃”。比如:“ăn cưới”(直译:吃婚礼;意译:参加婚礼)、“ăn đám ma” (直译:吃丧礼;意译:吃丧礼宴)、“ăn mừng”(直译:吃庆祝;意译:吃庆祝宴) 、“ăn Tết” (直译:吃年;意译:过年)等等 4.2.2.2 处世原则 人类以生存为最大目标,而饮食就是生存的基本。自古以来,由于在文化与语言上的早期 接触与交流,中国和越南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很多相同之处。 两国都格外注重饮食生活。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衣食足礼仪兴”的说法,越南也 有“có thực vực đạo”(直译:有食才能支撑着道(意思是吃得饱才能谈道理) )。这种“重 食”心理明显体现在两民族的语言当中。饮食是人类的最基本、频繁与接近生活的活动,因此人 们常对其与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联想在一起,从而以饮食活动作为喻体,通过不同的认知方式 用与饮食相关的词语表达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另外还运用饮食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隐喻 着为人处世的各种道理。 汉语有:饮水思源、一瓜共食、一碗端平、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吃人家嘴软、心急吃不了 热豆腐、贪多嚼不烂、等等 越南人有:Đời cha ăn mặn, đời khát nước(父辈吃咸,子孙口渴) ,Ăn mặn khát nước (吃咸口渴)意思是“咎由自取”、ăn kỹ no lâu, cày sâu tốt lúa(嚼得细饱得久,耕得深稻苗好)、 ăn vừa phải(吃住合适就好(知足) )、ăn cho đều, tiêu cho sòng(吃东西要平均,花钱要分明 (要公平待人,一视同仁) )、ăn cám trả vàng(食人糠皮,报人黄金)相当于汉语中的“吃人一 102 口,还人一斗”、等等 4.2.3 文化传承 一、中国民间文化宝库中储存大量历史典故与口传民间故事。这些典故与故事就是汉语词 语联想意义引申的理据之一。(“泡汤”、“煮豆燃萁”、“吃醋”)。从本文对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 考察可见越南语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基础为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没有汉语中丰富。 二、众所周知、汉语对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影响巨大,越南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 的邻邦,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越南和中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 交流关系——特别是越南语和汉语之间的语言接触。 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间内,汉字和汉语文言语法系统被大规模地用于越南的各个社会领域, 比如教育、科举制度、行政公文、外交公务、文学创作、历史记录等等,汉字和汉语文言语法 成为越南正统的文字和语法系统,因而,随着历史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越南语接 纳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越南学者把这部分词汇叫做“汉源借词”。 汉源借词在越南语中属于外来词,数量很大,接触过程长达二十个世纪之久,接触背景也 很复杂。自从汉语传入越南后,在汉源借词与纯越南语词语共存和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两者之 间存在一种竞争的关系。具体而言,在历史客观因素的帮助下,汉源借词逐渐取代一些纯越南 语词语。此外,汉源借词也自然在语音、语义等方面受到影响而渐渐发生变化。 汉源借词传入越南按历史以及语音、语义演变情况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西汉 时期到唐代初期(约从公元前 180 年到 世纪) 。前汉越词(也叫“古汉越语”)是在这个阶段 形成的。第二阶段大约从唐代初期到现在(约从 世纪到现在)。汉越词(也叫“汉越语”)及 其汉越读音系统从 世纪到 10 世纪之内慢慢形成而成熟。从 10 世纪以后一直到现在,汉越词 在语音、语义两个方面都不断发展和变化,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因为深受越南语的影响而产生分 歧,结果是后汉越词(也叫“汉越越化”)的产生而与汉越词共存。 汉源借词(特别是汉越词)经过几千年历史仍然在越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 实践价值明显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到了新时期,越南语的发展路途显得更独立、更 有民族色彩。在纯越语词当中越来越多和汉越词意义相同的词语;而汉越词受越南语的影响的 程度越来越深(换句话说是被越化的程度越来越深) 。 ① ① 阮武琼芳《汉越词及汉越音在新时期越南语中的实践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年 103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比较研究的应用 3.1 汉、越饮食类词语教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考察结果,建议将汉、越饮食类词语设为一项教学专题。选择汉、越饮食词语 作为一个教学专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众所周知,饮食词语是最为接近生活的部分词语之一, 因此由其引申出来的联想意义极为丰富,里面所包含的实际经验和文化因素也多彩多样;第二, 对汉、越两民族来说,饮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两国人民的生活中,饮食活动也等于一种 交际方式。因此把握好这部分词语利于进行中越跨文化交际 将汉、越饮食词语设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专题对学生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均有帮助,其好处 在于以下几点: 3.1.1 词汇学习 学习词汇时单独讲词语的读音和意义之后让学生去背是个毫无意义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 生对词汇的牢记,也不利于词汇的活学活用。教师在饮食词语专题进行过程中应该强调并深入 讲解这部分词语的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具有浓烈的文化气息,里面还藏着不少民间故事,因此 而生动有趣、耐人寻味。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对 学习的兴趣,从而利于促进他们对词汇的理解与熟记。另一方面,学习汉、越饮食词语专题的 联想意义过程中同时学习到关于两民族的文化知识。将词汇相关的文化背景、民族因素结合教 学还利于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让学生的汉语表达更加生动与准确。 3.1.2 翻译学习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教学对学生汉、越翻译学习很有帮助,既能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 深入理解源语的有关联想意义,又能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应用更加生动与接近目的语文化的词 语。 3.2 汉、越饮食词语教学方法若干建议 3.2.1 隐喻理论的运用 教师应该运用有关饮食词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这部分词语的讲解。试着应用基本概念隐喻 “饮食是人生”和与其相关的子隐喻引导学生运用隐喻思维去探讨词汇的字面意义和联想意义 之间的联系,简单地了解联想意义的由来。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另 一方面利于更加生动与具有系统性地去学习、理解以及记住汉语词汇。 比如:从基本概念隐喻“饮食是人生”开展到其他与其相关的子隐喻: “味道是人生百态”、 104 “食物是人” 、 “烹饪过程是人生经历” 、 “火候是人生境界”、 “吃喝是人生体验”。饮食词语数量 繁多、其联想意义有丰富,如果应用这些概念隐喻去对汉、越饮食词语进行教学与学习,那么 这部分词语显得会更加具有系统性了。再说,按照这些概念隐喻去学习,因为每个概念隐喻都 具有很生动易懂的比喻,使得学生更容易更快速把握好由词语引申出来的联想意义。 3.2.2 语言文化的比较 利用母语结合文化对比。学习外语者深受母语的影响是个普遍的现象。人们自从出生到成 长和老去一直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越南学生的思想和言语中已经有了牢固建立的第一语言 的机制。不能轻视或抛弃他们的母语。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合理利用母语进行分析比较。对于 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这方法更加有效,因为源于历史上的长期交流,越南语本来深受汉语的 影响,越南至今仍属于汉字文化圈。这段长期交流的历史在越南语中留下了最明显的烙印就是 汉源词语,就是越南语中的汉越词部分。利用学生对汉越词的把握,应用在汉语词汇教学会得 到很好的效果。越南语中的汉越词部分让学生更快的把握汉语生词。但这部分词语也是一把双 刃刀。从本文在第一章对汉语中的“苦”和越南语中的“khổ”的分析时可见,汉越词引入越南语之 后不仅在读音方面发生了变化,而在语义方面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缩小了(“苦”/“khổ”、 “淡 薄”/“đạm bạc”、“清淡”/“thanh đạm”) ,也可能是因为本地文化因素而被赋予其他具有文化色彩 的意义(“khổ qua”(苦瓜))。随便拿汉源词语去理解与应用汉语词语有时会导致词语误用现象。 上文所提到民族文化对外语学习者的干扰,导致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现象。为了克 服这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对比、分析方法来进行对外汉语饮食词语联想意义教学。 首先是要将汉、越饮食词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对比(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然后, 还要对汉语饮食词语之间的分析和对比。这种教学方式利于防止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的“负迁 移”影响。 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注意饮食词语部分的联想意义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应用起来有褒贬之分 的联想意义,以免应用词语不恰当,比如,“吃喜鹊蛋”(高兴的样子)和“吃鸭蛋”(得零分) 、 吃软饭、吃青春饭、等等。 注意讲解表达同一个联想意义但由于认知思维不同而引用的喻体不同的情况(比如:汉语 的“煮豆燃萁”和越南语的“nồi da xáo thịt”(直译:皮做的锅煮着肉) ,都用来形容兄弟相残) 105 结语 6.1 基本结论 汉、越饮食词语的联想意义引申的理据主要源于饮食词语的本质特征、名称的谐音、历史 典故、饮食习惯、等等因素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演变规律大多数是基于基本概念隐喻与各种意象图式(起点—— 路径——终点、途径、容器、原因——结果等意象图式)的结合,通过隐喻思维方式(少数是 通过转喻方式)将一个饮食类词语从概念意义引申出跟概念意义几乎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 从考察结果可见,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对比结果是: 一、汉、越食味词语的大部分为相同,反映了两民族在思维方式方面的接近,都偏于使用 食味来表示精神上的遭受或各种心理状态。 二、汉、越食品词语之间因为不同或空缺。这现象的原因在于两国的土壤气候不同,导致 产物品种和产量不同。产物品种和产量不同又导致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这些差异明显 反映在汉、越食品词语的联想意义。可见,饮食经验不同使汉、越两民族的人民对食品类词语 联想也产生了分歧。 三、汉、越饮食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烹饪方法几乎相同,但由烹饪类词语引申出的联想意 义却大不相同。这点反映了饮食经验相似,但认知角度不同也导致词语联想意义的差异。 四、汉、越火候类词语联想意义大同小异,反映了人们对烹饪过程中的把握火候和果实的 成长特点有同样的见解与联想。 五、汉、越吃喝类词语联想意义大同小异,反映了两国人民在饮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相似, 导致认知思维上的接近。 汉、越两种语言的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途径主要基于相似性或邻近性的联想,通过隐喻 和转喻手段从饮食域映现到属于其他范畴的目标域(目标域的内容特别丰富,主要形容人的容 貌、性格、行为、心态、经历、等等) 。论文借用“饮食是人生”作为基本概念隐喻,从而开展 研究方向,发现属于饮食活动的各个成员都与人类的各个方面关系密切。 经过本文对研究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认知分析与研究,笔者发现汉、越两民族的认 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原因有几个: 第一、两国本来是邻居,因此地理环境相似之处较多,同样是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导致两国在产物和生活习惯的相似。 第二,两国之间在历史上的曾经交流导致文化方面产生交叉。在交流过程中,有许多语言、 文化方面的因素从汉文化和汉语中引进越南文化和越南语(汉越词是最为明显的跨文化痕迹) 。 越南也是属于汉语文化圈的国家之一。于是两民族在价值观念、宗教文化比较相似。 106 总而言之,饮食类词语的联想意义深深反映了人与世界的互动。人类受到世界的影响,同 时也试着去体验和改变世界,所得来的就是各种生活经验。这些经验通过联想思维和隐喻、转 喻等手段被赋予在饮食类词语,永久保留。饮食词语与各种认知模式为实际经验的表达和保留 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而经验对饮食词语的反射使饮食词语的深层意义更加丰富多彩。本论文从 认知角度出发对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进行研究,通过认知分析描述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引 申路径,并且在其过程中还不断思考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的各种地域文化、社会文化的影响 因素。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不同之处大部分原因来自两民族各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风俗 习惯、历史演变等等。可见,作为邻居的汉、越两国虽然民族文化方面有所相同和接近,可是 两国人民对事物的接触经验不同,加上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个性,导致两 种民族语言的联想思维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于是汉、越两种语言的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同中有 异,各有各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6.2 研究价值 联想意义本来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因为它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观念、社会生活、历史文 化、风俗习惯、认知模式等因素。了解一个民族的联想思维途径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该民族文化 词语意义所包含的多种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因此,研究文化词语的联想意义和与其有关 的各种因素是个有趣并且能够获得更多民族文化知识的工作。 由于汉、越两国在地理环境、 文化背景和思维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附加在饮食词汇概 念之上的联想意义也有所不同。进行了解两国饮食文化词语联想意义及与它有关的各种因素利 于了解两民族的文化词语意义所包含的多种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能够把握好汉、越 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这方面的研究利于深入了解汉、越民族文化与语言知识,另外还利于汉、 越两种语言的学习与应用。 本文对汉、越饮食词语进行考察与对比,从认知角度探讨两种语言中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 引申途径。论文基于有关联想意义和认知理论对两种语言当中的饮食词语的联想意义更全面, 更系统地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过程中有注意到汉越词和纯越语词的同在并指出在应用方面的异 同。这方面研究有利于越南学习汉语者在学习与交际中的词语运用。笔者希望论文所研究的内 容,能够作为一份参考资料,对进行汉、越跨文化语言交际或对外汉语学习与教学等方面均有 帮助。 107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一)中文文献 [1] 常敬宇 汉语词汇与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 符淮青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 语文出版社 1996 [3] 马克承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 汉字在越南[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4] 赵永新 对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5] 马清华 文化语义学[M]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6]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 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M];(2001 年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 贾彦德 汉语语义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8] 赵玉兰 越汉翻译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9] 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0] 周建设 现代汉语教程[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1] 董为光 汉语词一发展基本类型[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12] 董为光 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M] 2004, [13] 刘伯奎 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14] 张公瑾、丁石庆 文化语言学教程[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5] 赵金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2004 [16] 戴昭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1996 年第一版) 语文出版社 2005 [17] 王军 汉语词义系统研究[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8] 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M];(增订本)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19] 范宏贵、刘志强 越南语言文化探究 民族出版社 2008 [20] 常敬宇 汉语词汇文化[M];(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1] 张再红 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二)越南文文献 [1] 杜友珠 [2] 光淡 [3] 阮文修 [4] 胡黎 越语教程[M] 教育出版社 1962 一些汉越词的本义与使用义[M]; 语言学研究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 1968 现代越语词汇学[M] 教育出版社 1968 现代越语的构词问题[M]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6 [5] 阮才谨 越语语法[M]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1977 [6] 戴春宁 越南词汇的演变[M]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8 [7] 杜有朱 越南语语义词汇[M]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1981 108 [8]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 越语语法[M]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9] 阮善甲 越语词汇学[M] 高校与高专出版社 1985 [10] 陈玉添 越南文化基础[M] 胡志明市出版社 1994 [11] 陈玉添 回归越南文化本色[M] 胡志明市出版社 1997 [12] 高春浩 越南语的语音、语法、语义若干问题[M] 教育出版社 1998 [13]春辉 饮食文化与越南菜肴 年轻出版社 2000 [14] 胡志明市国家大学 现代越语的若干问题[M] 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出版社 2001 [15] 黄民、阮安纤、郑玉英 扩展汉越词汇[M] 青年出版社 2002 [16] 阮德存 越南人语言、思维的民族文化特征研究——与其他民族对比[M] 社会科学出版 社 2002 [17] 阮玉珊 越语历史研究[M]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8] 阮德阳 寻找越语的灵魂[M] 青年出版社 2003 [19] 郑参 回归越语本色[M] 青年出版社 2004 [20] 越南社会科学研究院、南部社会科学研究所 越南的语言接触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1] 阮善甲 越语学略略史[M];(上、下册) 教育出版社 2007 [22] 黎光添 语义学[M] 年教育出版社 2008 [23] 友达的 越南语的语言特征与交际文化[M] 越南教育出版社 2009 [24] 李全胜 认知语言学——从基础理论到越南语的实践 东方出版社 2009 [25] 祁广谋 越南语文化语言学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1 二、论文类 (一)中文文献 [1] 张仁立 词义演变的心理因素初探[J] 陕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期 1988 [2] 江天芳 禁忌语、委婉语和词的联想意义[J], 第 16 卷第 期, 总第 58 期 贵州教育学院学 报 2000 [3] 罗国莹 试论词的联想意义及其交际功能[J], 第 22 卷 第 期 玉林师范学院 中文系 2001 [4] 沈立文 试析英汉词的联想意义与外语教学[J], 第 16 卷第 期 长沙大学学报 2002 年 月 [5] 郝丽霞 从语言的联想意义看社会文化能力的重要性[J], 第 卷第 期,东北大学学报 2002 年 10 月 [6] 李计伟 词义同化浅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卷第 期 2003 [7] 俞秀红 汉英词汇联想意义差异和词汇空缺[J], 第 期 福州大学学报 外语系 2003 [8] 施杨 中古汉语饮食词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 2003 109 [9] 王冬梅、赵志强 汉语饮食词语的隐喻转义, 第 卷,第五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 [10] 张莉娜 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义的发展[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年增刊 2004 [11] 梨小秀、王红梅 词汇的联想意义与英语教学[J], 第 26 卷第 期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5 年9月 [12] 戴峥峥 英汉联想意义的对比与翻译[D], 硕士学位论文 海事大学 2006 [13] 扬悦 汉越称谓语的异同及教学策略[J], 第 卷第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年 11 月 [14] 滕建姣 汉英习语中“水”的联想意义异同及其哲学蕴涵[J], 第 28 卷第 期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月 [15] 赵诚 强化英语词汇联想意义教学势在必行[J], 第 卷第 期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 月 [16] 李雪宁 浅析汉越数词的异同[J], 总第 90 期 素质教育论坛 2008 年 月 [17] 林亚军 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J], 第 期, 总第 158 期 世界桥 2008 [18] 陈灿 上古“饮食类”动词词义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2008 [20] 王秀娥 中国菜肴命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1] 张军 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08 [22] 蔡花子 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对比[D], 硕士学位论文 延边大学 2009 [23] 鞠晶 汉语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第 182 期第 期 学术交流杂志 2009 [24] 朱红梅 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认知隐喻探源[J], 第 期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2009 [25] 侯雪菲 从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看中式菜名英译[D], 硕士学位论文 黑龙江大学 2009 [26] 刘海红 英汉颜色词联想意义的文化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 内蒙古大学 2009 [27] 张微 汉语“吃”的隐喻研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D], 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28] 伊文婷 汉英“味觉”类词语对比研究——以“酸、甜、苦、辣”为例[D], 硕士学位论 文 2009 [29] 黄爱芳 浅析中英词汇的不同联想意义及其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J], 第 期 福建商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年 12 月 [30] 农鸿幸 中国学生学习越南语社会称呼词语探析[J], 第五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论文集 广 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2010 [31] 梁海燕 汉语中“人生是饮食”概念隐喻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2] 郭丽 汉德基本颜色词联想意义与文化内涵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 内蒙古大学 2010 [33] 陈赛华 中法数学联想意义比较研究及其翻译对策[D], 硕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110 [34] 郑淼 文化视角下的汉语饮食类词语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大学.2010 [35] 孟然妹 汉语饮食成语隐喻研究——认知与文化视角[D],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36] 郝然 汉英吃喝类动词文化因素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外语学院 2010 年 [37] 刘异 汉英饮食范畴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年 [38] 许多恩 汉语词汇联想意义的研究[D],硕士论文 黑龙江大学,2012 [39] 郑青青 越南语中“ăn”(吃)的隐喻及文化内涵[J], 第 29 卷第 期 2012 [40] 李彩云 越南语中含“ăn”(吃)字俗语的文化内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民族大学 2012 [41] 闭忠实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饮食动词比较研究——以吃和 ăn 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广 西民族大学 2012 (二)越南文文献 [1] 陈玉添 关于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特征的若干问题[A] 见:越南语言学学会编著 越南-语 言文化问题论文集[C] 河内外语大学出版社 1993 [2] 杜有朱 通过文化了解语言[J] 见:越南语言学学会编著 越南-语言文化问题论文集[C] 河内外语大学出版社 1993 [3] 张东珊 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关系与外语教学、学习的若干应用[A] 见:越南语言学学 会编著 越南-语言文化问题论文集[C] 河内外语大学出版社 1993 [4] 阮麟忠 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要素 越南语言学学会编著 越南-语言文化问题论 文集[C] 河内外语大学出版社 1993 [5] 阮翠卿 汉语动物词语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特征——俄语与越南语对比[D], 副博士学位论 文 语言学院 1996 [6] 阮贵成 俗语里面的文化烙印[j], 第 期 民间文化杂志 1998 [7] 黄妙明 越语成语中表量词语的含义[J], 见: 越南语言学学会.文化、文学与语言问题[M] 社 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阮文康 目前在越南作为一种外语的汉语[J] 语言杂志,第 期 1999 [9] 陈宇推 汉字文化特征以及目前在越南的汉语学习问题初探[J] 汉喃杂志,第 期 2000 [10] 阮文战 典故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与俄语、英语典故对比[D], 博士学位论文 越 南河内国家大学 2002 [11] 阮武琼芳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与越南饮食文化对比)[D],学士学位论文 胡志明市人文 与社会科学大学 2002 [12] 阮青松 越南语动物、植物词语的文化语言特征研究——与英语对比[D], 博士学位论文 胡志明市国家大学 2003 111 [13] 陶氏蓉 越语比喻成语的语言与文化特征[D], 硕士论文 胡志明市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 2004 年 [14] 阮世传 浅谈越南饮食词语[J] 语言与生活杂志 (语言与文化专栏) 2004 年 [15] 阮氏芳 汉语比喻式成语与对越汉语教学[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2005 [16] 杜诚忠 现代汉语饮食类动词研究——以“吃、喝、含、吞、咬、喂”为例[D], 硕士学 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7] 阮氏清 汉越明与成语对比分析以及对越汉语明喻成语教学[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语 言大学 2007 [18] 吴清贵 越南人的俗语与饮食文化[J], 第 期 民间文化杂志 2007 [19] 谢群芳 越南饮食俗语蕴含的社会文化[J] ,第二期 东南亚研究杂志 2007 [20] 范氏缘红 汉越成语中数词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1] 吴慧君 汉越熟语中家畜动物词语的文化意义比较[D],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2] 杨国强 俄语成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交叉问题[J], 科学与技术杂志, 总 34 期第 期 2009 [23] 武氏梅花 现代汉语中反映中国人饮食文化的词语 “50 年汉语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 2009 [24] 杜氏金莲 水稻和水稻做的食品的语义场在越南俗语中反映水稻文化特征[J] 文化学理 论与应用中心网站(胡志明市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 2009 [25] 锦秀才、阮有球在 汉、越国俗语义浅谈[J], 第 期 中国研究 2010 [26] 阮氏心幸 从《食谱百篇》中的词语系列了解顺华饮食特征[J], 第 期 研究与发展杂志 2012 三、工具书类 商务印书馆次数研究中心编 新华辞典[M] 商务印书馆 1992 商务印书馆次数研究中心编 应用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0 商务印书馆次数研究中心编 新华新词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3 吕叔湘、李荣、许嘉璐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2005 越南社会科学院,语言词典中心编 112 越语词典 1998 后 记 我的这篇论文从最初的构想、收集资料、拟写提纲、到论文写作阶段,中间遇到一些挫折, 导致论文的题目与提纲几次更换、修改。最后,在导师吴振国的指导下,论文的思路和结构终 于渐渐定型。由于个人原因,论文写作进度实在缓慢,初稿寄给导师之后,答辩时间也就即将 来临。导师吴振国教授在百忙之中又不厌其烦地对该论文进行多次修改,大到文章结构、立意, 小到句子、错字标点,处处体现着吴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让导师为我的 论文费心,我感到十分地惭愧!虽然一直得到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可惜由于我个人水平与能力 有限,加上时间的紧迫,论文中扔存在着较多问题。至此我也只能敬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 评与指正。 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我首先要感谢母校华中师范大学,是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和沉厚的文化 积淀使我在华深造期间对科研方面的兴趣日益增长;是她美丽校园的香花绿草陪伴着我学生生活 的每一天,使我在校的每个春、夏、秋、冬都如梦幻般的美好。 最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吴振国教授,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这几年吴老师对我的教诲将 令我终身都受益匪浅。从入学开始,吴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经常抽出时间来组织学生开会,交 流学习中的问题,让我们从中获益良多。吴老师还经常关心我们几个留学生徒弟,常常鼓励我 们克服语言障碍,努力学习;在忙碌中不忘关心我们在华生活情况是否顺心,有何困难,点点 滴滴都让我们心里感到多么温暖! 我在此也向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与音乐学院的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 您们对我在华求学期间的热情关照! 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以及一直以来对我的全面关心与支持! 感谢我的同学们、朋友们对我的热情帮助!与你们共度的时光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抹去!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们!再见了同学们!我们后会有期! 阮武琼芳 2013 年 05 月 20 日 113 ... base on the principal of associative meaning and cognitive metaphors I took notice of the discussion of Vietnamese -Chinese words and Vietnamese words, and to point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Dissert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n Associative Meaning of Diet Words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By Nguyen Vu Quynh Phuong Supervisor: Wu Zhen Guo Specialty:Linguistics... differences in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helps the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foreign Chi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rough 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I found that the Vietnamese and Chinese catering

Ngày đăng: 07/05/2021, 22:33

Xem thêm: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