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g 3 TÓM TẮT Luận văn “Nghiên cứu hành vi ngôn ngữ trong truyện cười Tiếng Hán” là công trình nghiên cứu ứng dụng lý thuyết cộng tác hội thoại của Grice 1975 để miêu tả và phân tích h
Trang 12023 年 11 月于承天顺化
Trang 2摘要
论 文 《 汉 语 幽 默 故 事 中 的 语 言 行 为 研 究 》 是 应 用 Grice
(1975)的协作会话理论来描述和分析言语行为的研究项目,包括
116 个汉语笑话中的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行为对汉语笑话创作具有明显的解释力。 在这两种语言行为中,中国人使用直接言语行为(134/116)的频率高于间接言语行为(51/116)。
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汉语幽默故事中有很高的交际价值。它们使我们认识到单纯进行语音、语调、节奏、基本词汇和基本句法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各种情况来让读者了解到汉语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特别是汉语幽默故事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语句的字面意思与说话人用意之间存在着不一致和不对应的现象,从而增加读者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感性认识。
读汉语幽默故事的时候读者也要注意到一些相关的间接言语行为知识如语境、背景信息,文化背景知识及说话者的心理因素等等。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之策略特别丰富多彩。随着环境说话者会灵活地使用。
关键词:语用学、汉语幽默故事、会话、言语行为
Trang 3TÓM TẮT
Luận văn “Nghiên cứu hành vi ngôn ngữ trong truyện cười Tiếng Hán” là công trình nghiên cứu ứng dụng lý thuyết cộng tác hội thoại của Grice (1975) để miêu tả và phân tích hành vi lời nói, bao gồm hành vi lời nói trực tiếp và hành vi lời nói gián tiếp trong 116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Kết quả nghiên cứu cho thấy hành vi ngôn ngữ có khả năng giải thích rõ ràng trong việc sáng tạo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Trong hai loại hành vi ngôn ngữ đó, người Trung Quốc đã sử dụng hành vi nói trực tiếp (134/116) với tần suất xuất hiện cao hơn hành vi lời nói gián tiếp (51/116)
Lý thuyết hành động ngôn từ trực tiếp và gián tiếp có giá trị giao tiếp cao trong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Chúng khiến chúng ta nhận ra rằng chỉ thể hiện cách phát âm, ngữ điệu, nhịp điệu, từ vựng cơ bản và
cú pháp là chưa đủ mà còn dựa vào các yếu tố khác trong ngữ cảnh Đặc biệt là hành động ngôn từ gián tiếp trong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luôn
có sự mâu thuẫn, thiếu tương ứng giữa cấu trúc bề mặt và cấu trúc sâu của câu, nghĩa đen của câu và ý định của người nói
Khi đọc truyện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người đọc cũng nên chú ý đến một số kiến thức về hành động ngôn từ gián tiếp có liên quan như ngữ cảnh, kiến thức nền tảng văn hóa và yếu tố tâm lý của người nói, v.v
Chiến lược hành động ngôn từ trực tiếp và gián tiếp trong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đặc biệt phong phú và đa dạng Người nói cần sử dụng chúng một cách linh hoạt tùy theo hoàn cảnh giao tiếp
Từ khóa: ngữ dụng, truyện cười Trung Quốc, hội thoại, hành động
ngôn từ
Trang 4目录
摘要
TÓM TẮT
⽬录
学位论⽂原创性声明 1
引⾔ 2
1 选题⽬的与意义 2
1.1 选题⽬的 2
1.2 选题意义 2
2 ⽂献综述 3
2.1.国内外语⽤学理论研究现状 3
2.1.1 在国外 3
2.1.2 在国内 5
2.2.语⽤学视⻆下的国内外⾔语⾏为研究现状 5
2.2.1 在国外 5
2.2.2 在国内 7
2.3.语⽤学视⻆下的国内外幽默故事研究现状 7
2.3.1 在国外 7
2.3.2 在国内 8
3 研究范围 9
3.1.研究 范围 9
3.2 研究语料 9
4 研究⽅法 9
5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10
6 论⽂篇章结构 10
第⼀章 总论 11
Trang 51.1 语⽤学的概述 11
1.1.1 语⽤学的观点 12
1.1.2 会话理论 14
1.1.2.1 会话定义 14
1.1.2.2 会话含义 15
1.1.3 ⾔语⾏为理论 16
1.1.3.1 奥斯汀的⾔语⾏为理论 16
1.1.3.2 塞尔的⾔语⾏为理论 17
1.1.3.3 ⾔语⾏为的类型 18
1.1.3.4 直接与间接⾔语⾏为 21
1.2 ⾔语⾏为与中国幽默故事的关系 24
1.3 背景信息、语境、⽂化背景、⼼理因素和⾔语⾏为的关系 26
⼩结 28
第⼆章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语⾏为之分析 29
2.1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直接⾔语⾏为的类别 29
2.2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间接⾔语⾏为的类别 44
⼩结 53
第三章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语⾏为之策略 54
3.1 直接⾔语⾏为策略 54
3.2 间接⾔语⾏为策略 65
⼩结 71
结论 72
参考⽂献
附录
Trang 6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2023 年 11 于承天顺化 论文作者签名
Trang 7引言
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 选题目的
近几十年来, 语言学研究的进展迅速, 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更是汗牛充栋,特别是语用学这个方面。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 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言语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重视。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 (John Austin, 1962) 已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这一个句子; 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这一句话所表达的隐含的真实意思;言后行为则是指这一句话在听话人方面产生的效果,它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Searle 发展了 Austin 的理论,提
真 诚 条 件 。 Searle (1975) 又 提 出 了 “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 (IndirectSpeech Act), 即用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完成另一个言语行为。再说,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不管是在职业活动, 还是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都会经常行使言语行为。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实现其交际意
研究。
1.2 选题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厘清和系统化汉语幽默故事语料库对话的基本理论问题。
Trang 8对于幽默的研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历史悠久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语言学家们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所拥有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可以说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汉语幽默故事中的对于定性分析法本论文会把汉语幽默故事中的断定说明、请求、忠告、赞扬、愿望、指责、命令、悔恨、痛惜、感谢、哀求、建议、谴责、道歉、困感、报导、欢迎、祝贺、禀告、赞许等的言语行为。本文研究的题目能对语用学理论,翻译和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2 文献综述
为了对与该选题相关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概览,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国内外有关语用学和幽默故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现在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Trang 9或 者 作 者 Dale April Koike(1989) 、 Daejin Kim(2002) 和Masahiro Takimoto (2008) 强调 “理解他人意思的能力称为语用能力” (Daejin Kim et al., 2002:332 - 348) 他们指出因为言语活动具有影响力,所以语用学的研究方向是语言行为、会话和论证,特别关注阐明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来造词。弄清楚在每个特定的言语和交际情境中如何说话, 并分析其中的显式和隐式含义。
克鲁斯 (Alan Cruse,2014) 在《当代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第三辑)提出语义学和语用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导论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的重要方面,并得出以下特定结论:从逻辑意义到语用意义,从词汇意义到语法意义,从形式研究到功能研究,从传统观念到认知知觉,几乎没有什么是与语义无关的。这套丛书结构严密,覆盖面广。这套丛书问世已久,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受到国内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成为学生宝贵的财富。
何自然 (1988、2004), 韩戈玲(2008),蒋庆胜、陈新仁 (2019)已系统地介绍了言语交际的理论模式、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使用中的指示现象、前提等等。
夏中华 (2015)“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 1 版。语用学的历史是为纵轴、以学科现状为横轴,概括语用学的发展,阐述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现状和发展趋势。语用学的方向,对语用学的深入研究,反映了语言文学研究的实践思考,促进了语用学的发展,体现了语言学整体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能提供必要的用于研究会话结构中违反会话准则的信息。
黄华新(2003) 陈英(2012)重点运用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母语或者与其他语言对比。
Trang 102.1.2 在国内
在越南,自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以来语用学这个问题一直受
到 语 言 学 家 的 关 注 , 如: Ho Le (1996), Cao Xuan Hao (2003) ), Nguyen Duc Dan (1998), (2004), Do Huu Chau (2001, 2003, 2007), Hoang Phe (2008) 和 Nguyen Thien Giap (1999, 2004, 2006, 2008, 2009,
2012, 2020)。他们认为语用学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具体是研究他们在交际中使用语言时所做的选择、面临的限制,以及研究语言使用通过交际活动对对话者产生的影响。另外,这些作者还描述了与交流中语言使用相关的语用问题,例如:言语行为理论、传播理论、礼貌理论、会话理论、合作与暗示原则、相容性理论、文本语言学、文本和文本分析、话语和话语分析、流派和流派分析、文化话语、修辞学和文体学。
总的来说,上述作品在学术界和科研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述著作的研究对于我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利用数据和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参考。
塞尔在《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中修正并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只保留奥斯汀提出的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而用命
Trang 11又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他在《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一书里批评奥斯汀将施事行为的分类等同于对施事动词的分类,提出应按照适切条件来划分施事行为。此外,塞尔的另一大理论发展则是他对间接言语行为的阐述和归类。
们指出劝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沟通手段,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语用学理论为研究劝说语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对劝说语的语用分析有助于提高劝说话者的劝说技巧,提高劝说对象的防劝意识,并避免受骗。劝说话者应明确和全面了解劝说的目标和对象,并把握适时性,灵活性原则,坚持不懈,反复劝说。
此外,陈新仁(2017) 涉及纯语用理论的内容如下:汉语语用学概述、语境、语言行为、会话含义、指称-谓语、引导、会话结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用能力等。本书不仅突出了语用学的一般理论基础、汉语语用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语用学的理论知识和语用学,系统地运用它们。除了语用问题,作者还对话语分析、外语教育、民族认同建构、权力关系建构等趋势、学术话语、制度话语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为语用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综上所述,该教材不仅对语言学进行了全面的讲解,而且深入理论,并引用了大量语用学的说明性例子,旨在将理论与语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用学,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Trang 122.3.语用学视角下的国内外幽默故事研究现状
2.3.1 在国外
蒋华(2008)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学方面对古今笑话进行多方面解读的科学选集之一。 这项工作评估了笑话,探索了笑声产生的机制和幽默的创造力。
明白了一些核心问题:首先,幽默,有观点的态度是一种语言现象,在英式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人们对语言幽默的理解主要取决于对文字和文本的字面意义的理解。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上下文,最后我们需要使用抽象思维,使用语用知识来推断给定上下文中出现的所有含义。作者还表明,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语用推理过程,与会话含义的理解有关。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作者在对话、对话暗示、对象投射输出中应用了协作原则。
Trang 13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合作原则,但很多时候人们愿意打破这一原则,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2.3.2 在国内
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笑话的研究项目也占了相当大的数量,具体来说:越南民间笑话中的逻辑手段引起笑声(从语用学角度)——
作者 Nguyen Thi Minh Xen(2015); 作家范氏青平在越南民间笑
中的一些越南语言和文化特征”(Hoang Ngoc Diep,2020)重点呈现了现代越南笑话中表达的一些越南语言和文化特征,例如:越南人在交流活动中的微笑意识; 思维习惯,用迂回的说法、隐含的含义来表达讽刺性的笑声;说话的方式温和,但内容却充满讽刺和人性。 特别是作者 Hoang Ngoc Diep(2021)的文学博士论文《现代越南笑话中表达笑声的结构和方法》是一部有效研究现代越南笑话的著作,从语用学会话理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现代越南笑话。本论文的结果有助于补充会话理论和从语言学角度创造和接受笑话的方向。
另外,越南的研究者也运用了语用学理论将幽默故事分析与对
比如Huynh Thi (2008), Tran Thuy Vinh (2015)。这些研究成果也有助于突出英语和越南笑话中出现的实用特征。
总之、通过综合评价的研究工作,研究者已经指出许多有意义的结果,但主要倾向于从一般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收集和解释,反映对民俗学和简单会话理论的反思,有解释来自语言学但很少,主要是研究文本的特点或一些制造笑声的方法,而不是深入地研究汉语
Trang 14幽默故事中的各种言语行为。 因此,如果不扩大研究的语料库和范围,就会错失许多其他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TheZhishi, Ngoc Han (2013) 中越双语笑话(转载) 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
TheZhishi & Ngoc Han (2016) 100 个中越双语笑话 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
Thu Ngan (2017) 中国笑话集锦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
Nhat Pham (2019) 通过汉越双语笑话自学汉语 河内青年出版社。
Mai Ngoc Thanh (2002) 中国笑话故事 河内信息文化出版社王凯。
4 研究方法
统计的方法:将中国民间幽默故事中的行为对汉语幽默故事进行统计。
描写与分析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其中,对
Trang 155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言语行为研究能对语用学理论,翻译和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汉语幽默故事通过语言行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带入了故事之中,这使得带有中国文化的中国幽默故事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以有趣的形式吸引读者,让读者轻松、不拘束地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文字枯燥,但人物的对话中却夹杂着阵阵笑声。
6 论文篇章结构
除了引言、结构与建议、参考材料、附录部分之外,本论文共三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 总论
Trang 16第一章 总论
1.1 语用学的概述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研究语言交际中会话参与者的活动和言语行为。换句话说,语用学是“研究如何在特定上下文中使用语言以实现特定目标”。 (努南,1997: 60) 在国外,对纯粹语用理论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作者进行了研究,包括的范畴有:言语行为(Austin(1955,1962)和 Searle (1968)); 交际原则和对话格言(Grice(1975);礼貌理论(Lakoff (1973)、Leech (1983)、Brown and Levinson (1978);礼貌座右铭 (Geoffrey) Leech (1983) ; 预 设 意 义 ( Levinson (1983) ) ; 实 用 普 遍 概 念
(Jürgen Habermas (1979);理论相对论(批判理论由 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 (2005) 提出。
此外, 作者 Dale April Koike (1989)、Daejin Kim (2002) 和Masahiro Takimoto (2008) 强调“理解他人言外之意的能力称为语用
能力”(Daejin Kim et al., 2002:332 – 348); (泷本正宏,2008: 369 – 386);(Dale April Koike,1989: 279 – 289)。因为言语活动是影响,所以语用学的研究方面是语言行为、会话、争论,其中特别关注阐明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来创造语言。其中显性和隐性的含义。此外,世界上还有两部关于语用学内容的著作如:《英语语言中的文字游戏幽默》讲述了语言中的文字游戏和幽默现象。(Barry,
J Blake,2007)。幽默和其他双关语构成了我们正常语言体验的大
Attardo)的《劳特利奇语言和幽默手册》(2017)是一本研究语言和幽默的著名书籍。 《劳特利奇语言与幽默手册》首次深入探讨了
Trang 17与幽默相关的语言学所有子领域,以及语言研究与幽默的密切联系。读者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历史、术语和理论,以及不同的语言和幽默方法,标题包括幽默故事、讽刺;语料库支持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幽默和翻译的主要语言学理论以及网络幽默的前沿方法、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和语言模型和幽默。本书的章节还涵盖了各种主题,例如变异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和礼貌。读者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历史、术语和理论,以及不同的语言和幽默方法,标题包括笑话、笑话、讽刺;语料库支持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幽默和翻译的主要语言学理论以及网络幽默的前沿方法、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和语言模型和幽默。本书的章节还涵盖了各种主题,例如变异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和礼貌。
由此,国外学者也以用不同的方式指出了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因此,语用学被理解为研究语言信号与语境(或特定交流语境中语言的使用)之间的关系。语用学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指向性、预设、指称、言语行为、会话暗示、推理、沉默语用学的自反性原则等。
1.1.1 语用学的观点
Leigh (2018) 看来,语用学是我们在彼此互动时使用的社会语言技能。包括我们所说的话、我们如何说话、我们的手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我们在社交场合的正确反应。具体如下)。因此,语用学被理解为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言语本身(最必要的交流工具),还包括非言语表达的手势、动作和情感,但仍然是说话者表达对某个问题的意愿、感觉或思考。莫里斯
(Morris,1971)首次给出了语用学的概念,根据他的说法,语用学是对语言和构成该语言结构的语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然,在准
Trang 18《清华语言学(中文版)》中的说法,作者认为专家最初只是为了研究语言,支持沟通的其他因素与语言有关。然而,他们研究得越多,就越发现语用学是一门独立于语言学的独立学科,他们开始关注这门科学。 Dan Sperber 和 Deirdre Wilson(2005)认为,语用学研究源于哲学家 Paul Grice(1967、1968、1975)首先提出的假设。人类交流(无论是言语交流还是非言语交流)最本质的特征是意志的表达。因此,语用学围绕着听众如何根据说话者所揭示的证据来解释说话者的真实含义——这是其他语言研究领域中没有发现的相当独特的特征。
语用学研究说话者对语言的使用,这不能用前科学的语义理论来解释,也不能单独用孤立的语言知识(或者更确切地说,用语用学知识)来解释。
由于言语活动是一种影响,所以语用学的研究方向是语言行为、对话、争论,其中特别关注阐明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来创造语言。隐含和显性含义。语用学指出了会话的原则、会话论证的原则,从而有助于展现各语言言语中丰富、生动的特征,从而提高构建和分析会话的能力,对话,特别是在涉外领域语言教学。
因此,语用学是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一个分支,语境对意义的贡献研究。语用学包括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言语互动以及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语言行为的其他方法。
Trang 191.1.2 会话理论
1.1.2.1 会话定义
会话是语言的交际运动,通常由言语运动、反应运动和交互运动三个部分运动组成。这是对话运动和发展的三个永恒的运动。
Kerbrat-Orecchioni(1997)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对话和其他互动对话是互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根据 Grice (1975) 的观点,我们的言语对话的特点是合作努力,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每个参与者或多或少地从对话中意识到一个共同的目的或一组目的,或者至少一方倾向于接受等。在每个阶段,某些言语和行为可能会因不当而被排除。
此外,在笑话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最早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1975)提出。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话蕴涵理论以其新颖的内容和重要性引起了哲学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兴趣。隐式是指可以从特定话语或其显式含义和预设推断出的所有内容。其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环境,或者可以理解,蕴涵是在与特定上下文相关的特定表面结构上可以推断出的话语的实际含义。蕴涵有两类:语言蕴涵(即与命题内容(描述性内容、事物的内容,这种意义只与表达性语言因素有关。命题内容)相关的隐含意义);语用蕴涵(即隐含意义)与投影规则、论证规则、语言行为、集合规则等学术规则相关。就内涵而言,Sperber and Wilson (1995)、Levinson (2000)、Atlas (2005)、Geurts (2010) 和 Chierchia ( 2013)仍然将会话含义视为语用推论。
“在越南,作者 Hoang Phe 对作者 Grice 的观点同意。格赖斯在研究越南语时强调:“每天,使用语言,我们有时会说一件事,但
Trang 20换言之,对话是语言实践的基本、频繁和常见的交流活动。语言的各种形式的功能都是根据这种基本形式的活动来解释的。因
此 , 有 相 当 多 的 作 者 提 到 了 这 个 概 念 。 说 到 对 话 , 以 为 有 舟
(2003),对话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流形式,也是所有其他语言活
Trang 21动的基础形式。
Ho Le(1996 年)写道:“含义是指发言人赋予声明但不属于其显意义的所有含义和隐含状态,包括表示与声明显意义所指的不同的所指”(Ho Le,1996 : 335)。
Nguyen Thien Giap 提出了对话的观点:“对话是人类最常见、最基本的交流行为。它是双向交流,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互动是交替的对话。”(Nguyen Thien Giap,2004: 64)
由此可见,对话是一个通用术语,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交换意见的对话。对话是指参与者通过对话结构与交互系统通信的过程。会话结构是一种话语结构,指由两个或多个沟通者在言语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话语单元。
1.1.3 言语行为理论
1.1.3.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哲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哲学家们在研究语言问题时往往只注意到语言对事物现象的陈述或描述作用,而没有注意到语言也表现了人们的一种行为,这使得人们始终以一种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的功能或作用,将语言的功能或作用始终局限在一个不适当的范围内。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纠正了人们对语言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上的这种偏见,使得人们对于语言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奥斯汀的学说简要地说就是:说话同时也就是做事情。这种理论把语言同人的行为联系起来,这是奥斯汀在语言哲学领域中作出的独特贡献。关于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对当代哲学和语言哲学发展的意义,很多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束定芳;杨玉成, 1989; 邱惠丽, 2004; 杨宁
芳, 2008, 综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言语行为理论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第二,对语言本质看法的改变
Trang 22会直接导致语言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当语言是一种行为时,它就能够参与到建构世 界的实践之中。第三,奥斯汀在意义的真、假之外
合。第四,“语用力量”概念的引入,既为语用学与语义学划出了界线,又说明了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五,奥斯汀在传统评价话语的真、假标准之外引入了新的评 价维度是否合理等一系列合适条件,这就使得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中“不可言说”的伦理、价值等领域变得可以言说。
1.1.3.2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塞尔对言语理论发展,如果说奥斯汀把言语行为理论看作是孤立的话语的意义的研究,那么塞尔则把这一理论提高为一种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正如塞尔在《什么是语言》一文中提出:“言语行为也被称为语言行为或语言性的行为,通过这个引言,我也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我认为言语行为在语言哲学中具有重大意义。我认为在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中都必须包含一个语言行为。语言交际的单位
句的标记,构成语言交际的单位是在完成言语行为中给出标记。更确切地说,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语句标记就是以言行事的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在塞尔看来,讲一 种语言就是完成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如陈述、命令、询问、允诺等。语言理论实际
Trang 23阐述,认为 “实施言语行为有两种规则: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是交际对象的活动,这种规则在实施言语行为时不是非要不可的;构成性规则是实施言语行为的基本规则,这种规则本身就构成某种活动或行为,违反了这种规则,某种活动或行为就不存在。”
在发展言语行为理论的过程中,塞尔修正了奥斯汀关于言语三分说,认为每个语句都包括:
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
2)指称和述谓,即命题行为;
3)以言行事或施为性言语行为。
塞尔认为不存在以言指事的表述性行为,而奥斯汀说的以言指事的表述性行为实际上是以言行事的施为性言语行为。
1.1.3.3 言语行为的类型
言语行为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
(二)行事行为
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为,这同时(或者说本身)也是在以言行
Trang 24“示言外之力”。如说出例(1),这同时是在提出忠告;说出例
⑴断定式。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可以评价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理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分析等等就属此类。例如:
(3)学校昨天已经开学了。
说“我断言:明天肯定是晴天”。在形式上,这种实施断定性行事行为的句子一般可以在前面加上“我告诉你”或“我断言”之类的词语。
⑵指令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们可能是非常温和、委婉地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听话人去做某事,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都属此类。询问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次类,因为它们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回答,也就是使听话人完成一种言语行为。例如:
Trang 25一类指令式。指令式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而听话人却不一定有责任或义务去做这件事。例如:
Trang 26人、其他人,甚至说话人自己带来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某种行动,收到言后的效果。例如听话人受到了鼓舞或威胁,得到了安慰或支持,接受了感谢或道歉,感到满意或放心,被告知,被说服,被提醒,被欺骗,按指令完成了某项任务,按宣告出现了某种事态等等,都是完成了成事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成事行为是带有听话人的一定的主观性的,因此它有可能是多变的,施行同样的一种行事行为,有时可能会收到不同的言后之果。例如,向听话人发出邀请,听话人可能愉快接受,如期赴约,也可能不给面子,拒绝邀请;又如,向听话人提出批评,听话人可能心悦诚服,决心改正,也可能抵触不满,甚至怀恨在心。
述事、行事和成事这三种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整个言语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是统一于同一话语之中的。这从下面奥斯汀所举的一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Trang 27行为这个概念,先得接受“字面用意”的概念。“字面用意”是句子形式所固有的言外之力(用意),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用意。例如:
的句子都是间接言语行为句,它们的间接用意都是要求听话人把门关上。
Trang 28(“询问”)去理解的,而会很自然地从其字面用意推断出它的间接用意打招呼或致问候。又如,在英美社会里,人们总是把(4)a这类问句当作“请求”来理解。
当然,习惯上用作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句子有时在一定的语
夫说出,那就不是招呼或问候了,而是真正的询问。又如,如果在篮球馆里问“你会踢足球吗?”那很可能是向对方发出“邀请”,是一个间接言语行为;但如果是在旅行的火车上说这句话,那显然是表达的字面用意询问对方是否会打篮球,是一种直接言语行为。
(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例如:
(6)甲 你能借我点钱吗?
Trang 29乙 我儿子今年自费上大学。
乙的答话就字面用意而言,是一种“告知”行为,但实际上是间
过推断来实现的,这当中包含着一个较为复杂的推理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到,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实际上是引进了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的。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由于是依据双方的共知信息和所处语境推断出来的,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共知信息充足,语境限制明确,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歧解,影响听话人对话语间接用意的把握。在研究中人们还注意到,间接言语行为所涉及的对象通常是直接的,但也有可能是间接的。就是说,表面上是说给对方听的,而
喝冷酒,宝钗以冷酒伤身劝他别喝。宝玉觉得言之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热后才喝。这时:
1.2 言语行为与中国幽默故事的关系
幽默是生活中的调味品,无论在应付尴尬局面还是营造轻松愉快气氛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幽默被看作是对一个人特殊理解力和创造才能的高度评价,是智慧的浓缩,理解
Trang 30言语行为理论由 Austin 和 Searle 提出。他们认为语言不仅用来传达信息或描述事物,而且常用于完成某种行为,即以言行事,分为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
(1)误解言内行为引起的幽默
说话人原意只在言内,即只想表达字面意思,但听话人认为有言外之意,造成理解差异,导致幽默。
例如:
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女孩独自坐在客厅里,天已经晚了。突然门
现在几点了吗?”年轻人急忙站起来,很快就走了。“为什么?”父亲很困惑:“我只是问他是否知道时间,他就逃跑了。”
女孩的父亲只想询问时间,但男青年认为有言外之意,催他离开,于是匆忙跑掉。最后那位父亲不明究竟,这给话语增添了幽默。
(2)误解言外行为引起的幽默
说话人可能不想或觉得没必要把话说得太直白,于是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听话人根据语境可以领会言外之
Trang 31(3)言后行为引起的幽默
言后行为是指话语产生的效果,通过言语活动可使听话人受到警告,接受规劝而不去做某事或去做想让他做的事。有时人们领略了语言的力量时,会为它的魔力所倾倒。
例如:
出纳员补充了一条信息,然后把它塞了回去:“把你的领带拉直,笨蛋。他们在给你拍照。”劫匪立即逃跑。出纳员通过纸条的间接回答在抢劫犯身上产生了一种警告和威胁性的言后行为,在博得人们一笑的同时也令人为出纳员的聪明才智叫绝。
不过你千万要小心因为有的人理发技术不高,要是弄得自己出不了门那就糟了。
瞧你现在胖的!连鞋带都要我帮你系。无论如何你得减肥!爱珍:你看这身衣服,料子真好,穿上多气派啊!
望月:不错是不错,就是颜色太老了,中老年人穿更合适。
老董:我睡得可比你晚多了,一点以前能睡就算早的了。
Trang 32“要下雨了。”
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表达陈述天气以外的不同言语行为,如:请求别人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劝说孩子别出去玩;或者提醒要出门的人带上
雨具等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这种话语理解困难我们就可以通过再现语境来帮助其理解。
(三) 文化背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像这类复杂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教与学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容易产生误解。除了背景信息和语境的影响之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给语言理解带来障碍。
(四) 心理因素
有时说话者出于某种心理故意选择曲折迂回的策略来达到某种目的即使暂时不被理解也固执己见仍然采用这种策略来表达直到听者理解了其真正意图为止。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仅用背景信息、语境和文化因素就能解释得了的。
Trang 33小结为了描写与分析汉语幽默故事中的言语行为的问题,本章提出了有关的理论如:语用学的观点,会话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包括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指出言语行为、中国幽默故事的关系与背景信息、语境、文化背景、心理因素和言语行为的关系。以上的总论有助于本论文在第二章数据处理。
Trang 34第二章 汉语幽默故事中的言语行为之分析
频率。结果显示汉语幽默故事中的言语行为包括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言语行为,既是:
Trang 36这里使用直接言语行为的情况让国王明白,如果杀了他,酒就会是假的,所以他必须饶恕他。
因为不明白肚子的作用,他肯定地回答说是用来装糖果的。 这也是故事有趣且独特的因素。
(3)胆小的人
伟伟: 奶奶胆小的要命。爸爸: 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伟伟: 每当过马路的时候,她总是牢牢的抓住我的手。(Nhat Pham,2019 100页)
伟伟确认: “每当过马路的时候,她总是牢牢地抓住我的手。”
Trang 37但伟伟的奶奶怕他迷路,紧紧握住他的手。 有了上述陈述的断言,当男孩错误地思考祖母的行为时,这个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4)事情的真相
小明在学校听到一个八卦消息说: 每一个大人至少都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只要用一句: ‘告诉你,我知道整件事情的真相! '就可以把他们给唬住,即使你跟本就甚么也不知道 放学后回到
真相!” 他妈妈一听到他这么说,就赶紧塞给他 20.000,并叫他不可
以告诉爸爸。看到妈妈会如此反应,小明觉得很高兴,就在他爸爸下班回来时,迫不及待地跟爸爸说: “爸我告诉你。我知道整件事情的真相! “果然爸爸一听到他这么说,也塞给他 40.000,并叫他不可
以告诉妈妈!隔天一早,弟弟要上学时在门口遇到邮差先生送信。小
见邮差露出不敢置信的 表情,然后张开手臂向他说: “原来你都知道了,乖 来给爸爸抱抱 ” (The Zhishi & Ngọc Han, 2013:88-89
页)
使得儿子继续对其他人做出同样的声明,最终与邮递员一起:“邮差叔叔,我告诉你,我知道整件事情的真相!”
这个断言是创造上述笑话的关键点,因为事实是男孩是邮递员的儿子,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让故事令人惊讶和幽默。
说明,占 14.2%,例如:
(5)上帝造人
刚上小学的儿子,向父亲提出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上帝先
造男 人,再造女人呢?也许他是不希望在造男人的时候,有一个女
Trang 38请求,占 9.7%,例如:
(8) 换铅笔
弟弟:哥哥,我们把铅笔换一换吧!
哥哥:为什么?
Trang 39弟弟:我那支铅笔一点都不好,总是写出许多错别字。(The Zhishi & Ngoc Han, 2016:76 页)
写出许多错别字”
但其实不是笔在写,是弟弟没练好字,写错了字,最后怪罪了笔。 故事开头的请求与结尾的答案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段有趣的对话,成为一个笑话。
(9) 公厕的疑惑
们搬家 到城里住好不好? 小刘说:好是好,就是妈妈来了不好办。
为什么? 因为城里只有公厕,没有母厕! (Nhat Pham,2019 19 页) 故事里的男孩讲的是乡村和城市的生活环境,小刘觉得城里的生活很好,但又觉得这里不适合母亲居住,因为他想:“因为城里只有公厕,没有母厕! ”
但事实上,这里的“公测”是公共卫生间,而不是男厕所。 因为这个误会加上小刘的断言,故事就变成了一个搞笑又极其独特的故事。
(10) 进步真快
儿子:“妈妈,这次我考试得了第 5 名,快给我煮个鸡蛋。妈妈:“好 孩子,进步真快。妈妈今天给你煮两个鸡蛋。儿子:“谢谢妈妈!”妈 妈:“参加这次考试的一共有多少人?”儿子:“ 5 个人。” (The Zhishi & Ngoc Han, 2016:202 页)
考试结束后,男孩因为考了第五名而想让妈妈煮鸡蛋给他吃,
这个男孩在班上排名最后,故事结尾的陈述是有趣的因素,因为知道这个男孩的排名不是班上名列前茅的,而是班上最低的。
Trang 40听到有人对他低声说话,父亲说:“别那么鬼头鬼脑的,有话大声说。”这句话引起一阵笑声,让父亲害羞。儿子大声说,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