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Luận Văn - Báo Cáo

Tìm hiểu ảnh hưởng quan niệm về lễ trong tư tưởng nho giáo đến đời sống văn hoá hiện đại

54 3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Nội dung

顺化大学 顺化外国语大学 中文系 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儒教思想中的“礼”观念对现代文 化生活的影响探究 指导老师:武氏梅花博士 编写学生:段氏玄妆 2023 年 月于顺化 ĐẠI HỌC HUẾ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TIẾNG TRUNG  KHOÁ LUẬN TỐT NGHIỆP TÊN ĐỀ TÀI : TÌM HIỂU ẢNH HƯỞNG QUAN NIỆM VỀ “LỄ” TRONG TƯ TƯỞNG NHO GIÁO ĐẾN ĐỜI SỐNG VĂN HOÁ HIỆN ĐẠI NGÀNH :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Giảng viên hướng dẫn : TS Võ Thị Mai Hoa Sinh viên thực : Đoàn Thị Huyền Trang Huế, tháng 4-2023 LỜI CAM ĐOAN Tôi xin cam đoan kết đạt khoá luận sản phẩm riêng cá nhân, không chép lại người khác Tất tài liệu tham khảo có xuất xứ rõ ràng trích dẫn hợp pháp Huế, ngày 15 tháng 04 năm 2023 Sinh viên thực (ký ghi rõ họ tên) Trang Đoàn Thị Huyền Trang i 摘要 儒家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孟 子、朱子都是礼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都提倡儒家的礼学思 想、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儒家礼仪文化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 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中国和越南。了解儒家文化对这两国的影响,有 利于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减少文化冲击现象。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礼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论文主要包 括:提供关于起源、特色创作者、概念的理论基础。进行参考、分析 “礼”概念的历史发展,推理“礼”与“仁”的关系,比较“礼”的理 念古今。然后基于古代和现代概念的相似性给出了中国和越南这两个代 表儒家文化的国家的儒家礼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礼仪,现代,影响 ii TÓM TẮT Tư tưởng lễ giáo Nho giáo chiếm vị trí then chốt hệ thống tư tưởng văn hóa truyền thống Trung Quốc Khổng Tử, Mạnh Tử, Chu Tử bậc thầy tư tưởng lễ nghĩa, viết giảng ông đề cao tư tưởng lễ nghi Nho giáo, đưa nhiều tư tưởng có ý nghĩa tiên phong quan điểm độc đáo, nhiều tư tưởng có ảnh hưởng sâu rộng cho hệ sau Trong hai nghìn năm lịch sử, văn hóa lễ nghi Nho giáo thấm sâu vào đời sống người dân, mang dấu ấn nhiều lĩnh vực xã hội, đặc biệt Trung Quốc Việt Nam Hiểu ảnh hưởng văn hóa Nho giáo hai đất nước cách có lợi cho phát triển hoạt động giao tiếp đa văn hóa làm giảm tượng sốc văn hóa Khố luận thảo luận cách có hệ thống ảnh hưởng tư tưởng lễ Nho giáo tới xã hội đại, viết chủ yếu bao gồm : đưa sở lý luận nguồn gốc, người đại diện, khái niệm Tiến hành tham khảo, phân tích phát triển theo dịng lịch sử quan niệm “lễ”, đưa lý luận mối quan hệ “nhân lễ” So sánh tư tưởng “lễ” xưa nay, sau đưa ảnh hưởng văn hoá lễ nghi Nho giáo sống đại hai quốc gia đại diện cho văn hoá Nho giáo Trung Quốc Việt Nam Từ khoá: Nho giáo, lễ nghi, ảnh hưởng, đại iii 感谢语 在编写这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本人辛而得到武氏梅花老师的竭 力指导与热情帮助,并得到顺华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各位老师和各位同 学们的尽力支持与提出宝贵意见,供给有关材料。 谨在此一并向大家表示深切的谢意! 由于经历,水平与时间的限定,并且所见的参考材料也有限,因 此本文难免错误,疏漏必有,恳切地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不吝赐 教,批评指正。 再次向指导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段氏玄妆 2023 年 月于顺化 iv 目录 前言 内容 第一章 儒家思想中"礼"观念的理论基础 1.1 儒家思想的简介 1.2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 1.2.1 孔子的生平 1.2.2 孟子的生平 10 1.3 儒家思想中的"礼"的概念 12 第二章 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的形成以及作用 14 2.1 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14 2.1.1 古代时期 14 2.1.2 民国时期 18 2.1.3 现代时期 20 2.2 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的作用 22 2.2.1 礼是人之本 22 2.2.2 论“克己复礼” 23 2.3 古代的“礼”观念及现在的“礼”观念的异同 26 2.3.1 相同点 26 2.3.2 不同点 27 第三章 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0 3.1 儒家思想中的额“礼”对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影响 30 3.1.1 儒家思想中的“礼”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的作用 30 3.1.2 儒家思想中的“礼”推动了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32 3.1.3 儒家思想中的“礼”对中国人当今生活的影响 33 3.2 儒家思想中的“礼”对越南人现代生活的影响 37 3.2.1 儒家传入越南的过程 37 3.2.2 越南儒家思想中的“礼”的特征 38 3.2.3 儒家思想中的“礼”对越南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 39 总结 43 参考文献 46 前言 一、选题意义 儒家思想是孔子提出的哲学体系。儒家在政治、历史、文化、教 育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是巨大的。在儒家的世界观中,国家、家庭、个 人这三个因素都有密切相关。儒家的根本原则是文治、礼治、人治和德 治。 最初儒家只是文学中有助于治国的思想与知识。到孔子时已系统 化以前的思想和知识为学说,称为儒学或孔学。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 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它在东南亚各国都有广 泛的影响。尤其是作为中国邻国——越南,儒家的发展更广泛。早在两 千多年前,儒家思想已传入越南。它对越南社会和人民产生深远持久的 影响。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儒家认为“礼”是发自肺腑的,不是虚 头巴脑的,如果没有来自心灵的真实表达,所有的礼都成了虚伪的东 西。在越南高中学校里,具有一个很大的题字“先学礼后学文”,意味 着先学礼节,再学文化。但其中深藏的意义是教诲:想做一个好人,首 先要学道德和礼仪。然后学习文化、学习人类知识。但现在,道德和应 对行为的堕落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敲响了警钟。 关于在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本 人决定了解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的概念,然后深刻研究儒教思想中的 "礼"观念对现代文化生活的一些方面有怎样的影响。编者研究的成果对 读者将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文系的学生提出一些跟东方思想有关 的知识。希望本文完成之后可以作为参考材料。 二、研究目的 本人在学习中国哲学思想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 题,想查些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去填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所以写这 篇论文的目的就是:一,能让本人填补自己缺少的知识。二,能给予一 些学者所参考的可靠材料。 三、文献综述 儒家在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东方人与学中文者都非常关注中国文化以及一些相关的领域。我们 可以看到,就儒家与“礼仪”研究而言,所能见到的有关文章包罗万 象:如凌福星的《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 响》:曹操奉承皇帝后得到了儒家社会集团的支持,作者分析此举的成 功,由此可见儒家“礼”的政治影响;周运的《论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儒家仍然有着很大一部分是具有积极意义 的,应该在儒家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一部分推 动社会发 展的思想保留发扬。 四、研究范围  第一是:研究儒家思想中的“礼”观念的精粹。  第二是:“礼”观念对政治、教育、交往的影响。 无、研究方法 本论文为了能够向大家做出全面的介绍,已经采取了调查,分 析,理论,挂钩等研究方法。 六、操作步骤 代人类道德、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崇高价值。礼仪显示了上级对下级的 行为,反之亦然。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必须在那 个位置上做人,不能迷茫,不能独断专行,必须遵守一定社会的规章制 度,如果做不到,社会就会天翻地覆。 君子必先自正,而后民自从。要快速贯彻权力理念,最好的办法 就是以身作则,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因为一个政治家有魅 力、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有领导力并且受到广泛抗议,他的言行不仅 是个人行为,而且是一个榜样,并被所有人不自觉地效仿。政治家正 直、无私、正直、廉洁,那么人们自然会走正道,这就是所谓的“正身 不从命”;如果政客胡作非为,弄虚作假,就会失去民心,政令就不会 执行,这就是所谓的“不义违令”。 3.1.2 儒家思想中的“礼”推动了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在 2010 年韩国儒学国际会议纪要中,强调儒学的精神价值将成 为恢复社会道德价值的有效工具,具体如下:西方化进程的成果(换言 之,现代化)使东亚社会逐渐失去了等级制度、共同体精神和社会团 结。现代文明,却逐渐远离了“孝、忠、节制”的观念。如前所述,儒 学在中国经历了一段耻辱时期,但随着现代化的弊端逐渐显现,人们开 始欣赏旧价值。 儒学回归,但需要去除杂质以匹配文明思想。 目前,儒学学术界 很感兴趣。特别是国际儒学联合会的诞生(英文名:International Confucian Association,简称:ICA)是由中国、韩国、日本、美国、 德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与儒学研究有关 的学术团体与儒客学者共同发起,于 1994 年 10 月 日在中国北京正式 宣告成立;1995 年 月在中国民政部注册登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 32 性学术团体(国际性社团)。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说过:“学儒家就是了解中国的民族性格。权 力,现代国家治理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 2005 年以来,中央电视台 的《百家讲堂》节目掀起了重读《论语》以恢复传统道德的运动。2004 年至 2020 年,中国政府计划在全球设立 1000 多所孔子学院,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 根据时代的需要,儒家“礼”概念被复兴,是儒家在进步过程中 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明晰”,通过创造性改造和创新发展进入现代社 会生活,同时在思想复兴伟大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精神文化的功 能。汤一介曾说:“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 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 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 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 加强礼学研究,消除对现代礼仪的 偏见、误解和误解,正确认识礼乐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多次召开科学 会议,学术界也积极参与辩证分析。 为什么提倡儒学。一方面,文化创新从以往积累的研究成果出 发,继承以往的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提供新的和具有累积意义 的结果不断超越以前的研究。科学研究和实践总结是儒家学说和思想的 重要实践活动,以提供适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指导方针、解决方 案和变革。 3.1.3 儒家思想中的“礼”对中国人当今生活的影响 (一) 习俗方面 儒家研究者面对这种社会需要,立足于人性、人情,立足于前世 文明,根据盈亏注入时代精神。革命的失败。既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33 基因,又创造和产生了新的礼制。这些仪式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举 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从出生到死亡,安居于这个世界, 从个人到家庭、国家和世界,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地球,一切都井井 有条。整个宇宙秩序包括人、事、我,回到理想和谐的维系方式。从民 国以来,中国在东西方、古今的强烈影响下,开始了新一轮的社会转 型。 伴随着“传统-现代”与“罪恶逻辑”二元对立的蕴涵,礼仪及其 所代表的道德秩序意义也由隐含转化,从文化基因中涌现,是时代的明 确要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历史上最近一次成功的礼仪活动,朱 子的《家礼》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习惯。 宋代以来,朱子提出了社会结构秩序观,“家齐国治而后天下 平”的外王理想 后者又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必须呼应宋 代以来庶民 社会代门第社会而兴的历史趋势,以及唐型家庭转向宋型家庭的社会潮 流,用平民化的 简约礼仪替代贵族化的大家庭礼仪,从而稳定家庭伦 理结构;二是必须着眼于作为家庭外推之第一 步的宗族和乡里——宗 族具有显著的地缘性,在空间上往往与乡里重合——建构一整套以平民 为主体 的交往礼仪和行为准则,从而实现民间社会的有序治理。这是 朱子力图通过《家礼》进行宣传的两个独特的方面。 历史事实证明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直影响至今。当今社会认同:家庭是每个人的家,是我们被爱和分享 爱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定位、培养人格和育人的作用。从出生到成年, 成为对社会积极贡献的有用公民。社会的发展。因此,起源于家庭的礼 仪也为现代人所重视。尤其是在农历新年之际。拜年——据明朝陆容 《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 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 34 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 “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 年,互致问候。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 女孩子在家包饺 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给祖先 上坟。而这上坟,其实就是去邀请祖 先回家过年。上坟回来,家里的堂屋墙上,已经挂起了家堂轴子, 轴 子上画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还有几个像我 们在忆苦戏里见到过的 那些财主家的戴着瓜皮小 帽的小崽子模样的孩子,正在那里放鞭炮。 轴子 上还用墨线起好了许多的格子,里边填写着祖宗 的名讳。轴子前 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 有的地方,“祝福”的习俗依然存在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 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 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 肉,用心细细 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 绞丝 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 类东西上,可就称为 “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 的却只限于 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传统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有受儒家“礼” 思想影响的风俗习惯,仍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指导着人的行为。通过习俗 和习惯,它也将有助于教育年轻一代的意识,培养情感和生活技能,以 及人们的早期行为。 (二) 交际方面 中国人历来重写轻说, 主张寡言、慎言和戒言, 认为“言多有 失”、“祸从口出”。“礼”的性质必须兼具“内外”兼修。“内”是 一种符合一定社会文化、语言、手势和行为的行为态度,参与者在有意 识的交流活动中使用,以表示尊重与你交流的人。外就是对父母、兄 35 弟、大人、邻居、同事等敬礼。在交际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不 开具体的行为,更离不开礼仪,中国人历来非常重视“上尊下尊”。称 呼他人要讲究“敬”,一律用尊称,如“您、老、公、卿、君、贵” 等;对自己一定要用谦称,如“鄙、敝、仆、奴、妄、门下、晚生、弟 子、小可、不才”等。凡此种种敬辞谦语表现了汉民族自谦尊人的礼貌 特征。 讲究亲属称谓的普遍运用及泛社会化。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 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生产关系与血缘关系融为一体从而 形成情理合一的传统情感方式。这种方式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以伦理为 核心的特征,以伦理来维系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家族观念强, 重视亲戚关系,对家人、亲属普遍习惯使用表示血亲关系的名词称呼, 如“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叔叔、姑姑”等。使用这种称呼行为要 严格按照辈分、年龄来确定称谓,而且是先辈分后年龄,不能错了辈。 晚辈对长辈要尊重、尊敬,要用正确的称谓来称呼;长辈称晚辈时一般 以名字相称,年幼时多称乳名,稍大时多称大名。 还有在与陌生人交流或社会交往的招呼。即根据对方的身份打招 呼,常见的有称职务、称职业和称职称三种,如处长、老师、教授、师 傅等。如果知道姓氏,通常要加上姓氏。例如:李处长、赵老师、张教 授、梁师傅等。主要适用于下级对上级之间,使用这种招呼方式可以突 出对方的身份地位。还有一种是以“老+姓”或“小+姓”的称呼方式。 礼貌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是社会公认的准则。在一般的社会关系 中,礼貌是维护公共秩序和促进社会工作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交际 语言中,即使是无意的不礼貌也会令人不快,所以在与中国人交际中一 定要注意这一点。 36 3.2 儒家思想中的“礼”对越南人现代生活的影响 3.2.1 儒家传入越南的过程 据《大越史记》记载,公元前 111 年,汉朝吞并南越,将瓯雒变 为汉朝之地。 瓯雒分为交趾、九州和日南三区。为了在意识形态上奴 役我国人民,从西汉开始,殖民政府就将儒学传入越南。交州的两太守 是知光合合任延,积极“立校门”教礼仪,即开办学堂,教授儒学,弘 扬汉俗。儒教由此正式进入越南,“灵南之地的文明习俗,从两位太守 开始”。公元 年至 25 年,因王莽叛乱和山东农民起义,“大批汉代 士人避难迁徙交洲;他们通过开办学校谋生来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 然而,如果从总体上看,大约一千年的北洋统治,儒家思想虽然 发达,但还没有深入到各个社会阶层,影响仍然有限。在这一历史时 期,本土儒家还处于弱势地位,尚未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民 间,佛教和道教的信仰更为流行。越南曾经有过比较发达的文化,有自 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建设和保卫国家的过程中得到保 存。因此,哲学和宗教意识形态从外部进入越南并立即在越南的精神和 社会生活中立足并不容易。 到了李朝,中央集权君主制和社会秩序的巩固,发展文化教育为 封建政权服务已成为迫切需要。此时,儒家以尊兵立家、以礼治国的方 针,恰恰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因而受到越南封建阶级的高度赞赏,尤 其是政治、文化和思想领域。借鉴古人治国理政,儒家思想帮助越南封 建阶级初步建立和巩固了社会秩序,建立了系统的教育体系,促进了文 化、学术的发展。但由于儒、佛、道三教相伴发展,儒家虽然受到尊 崇,但对越南人民的社会政治生活、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却无处 不在,在李朝的发展依然缓慢。 37 到十五世纪,黎苏封建国家建立,越南封建制度进入鼎盛发展时 期。 从这一时期开始,儒学在大越的政治和精神生活中获得了独特的 地位。这时候,不仅按照儒家模式学习和应试,而且带有儒家内容的文 艺也很兴盛。1858 年,法国人开火进攻岘港,开始入侵越南。1884 年 条约签订后,阮朝封建阶级成为法国人的走狗,继续勾结帝国主义奴役 我国人民。在这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继续存在,儒家考试一直保持到 二十世纪初。 儒学是由中国直接传入的,而且在千余年间越南曾经成为中国行 政区域的一部分,因此越南儒学和中国儒学联系最为紧密。从思想体 系,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来看,越南儒学和中国儒学大体一致。 3.2.2 越南儒家思想中的“礼”的特征 儒学传入越南后,经过了很长时间,儒学才在社会的政治和精神 生活中扎根。传入越南的儒学不再是原来的儒学,而是汉儒和宋儒,但 也经过修改以适应民族的传统和国家的需要,成为政府的一个因素,成 为越南的主导文化和意识形态。 进入越南的儒家思想已经被“本地化”,具有非常明显的越南细 微差别。它是外因内生过程的结果。儒家的基本概念和伦理范畴已经重 组为一个新的系统,而不是旧系统的元素。对那次改制影响很大的因素 之一,就是以爱国为先的传统民族道德价值观。例如,儒家的“忠”概 念本来只是对君王的忠诚,“孝”只是对父母的孝道,在越南,往往与 爱国主义、国家利益和主权联系在一起。儒家的“人”字内容非常丰富 复杂,但越南人对“人”字的理解主要是“对人的爱”。 在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下,越南儒家思想在接受和改造的过程 中,带来了“务实、安逸、温和、不拘谨、死板、守礼”的精神。越南 38 儒家将孔子、孟子和朱子的思想“简单化、务实化”,讨论道德与伦 理、礼法、君子与小人、治与法等诸多实际问题。越南儒家只选择具有 实用价值的东西,要么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权力,要么保卫祖国免受外来 入侵,从而将自己与中国的儒家主流区分开来。 应该指出,与佛和道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儒家居于主导地位。 在那段历史旅程中,儒家在治国理政、科举考试、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 了垄断作用。佛教和道教是有时受到朝廷高度崇敬的宗教,但效果只是 暂时的,有时取决于儒家思想。佛教的本质是不治国,佛教教义不讨论 政治,尽管在印度、中国或越南,也有僧侣作为国王的有效顾问,积极 参与政府事务、内政以及外交、政治和军事。列传王朝虽然仍以佛教为 国教,但在政治领域,组织和管理社会的方式仍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而 道家靠“百错”得“一正”——即爱自然。道家精灵只专注于寻找解脱 和开悟。道巫附人结社,虽有一定积极因素,但不能用来治国平天下。 3.2.3 儒家思想中的“礼”对越南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后现代社会”问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儒 家思想,儒家思想需要弥补西方思想文化的短板。此外,儒家思想被认 为是在百万君主制时期对越南社会产生深远而持久影响的一种意识形 态。因此,儒家礼仪思想在越南人民日常的社交礼仪中打上了深深的烙 印。 (一)家庭礼仪 在当今的越南社会,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仍然是教育孩子要孝顺 有德,再优秀的孩子,缺德也是不能接受的。在任何时代,“不知礼, 无以立也”这句口号仍然是千真万确的,没有必要去掉。仪式就是品 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教育孩子要孝顺有德,再好 39 的孩子,缺德也是不能接受的。儒家的“礼”字的概念,即长辈(祖父 母、父母、老师)说年轻人(孩子、学生)要用心听,如果用在今天的 现实中已经不正确了。应该理解“礼”字”是人间道德,不应归于封建 礼教。 儒家文化强调 “孝悌之道”“长幼有序”“地位尊卑”思想。 《论语》中说到:“孝锑也者,其为仁之本软。”孔子认为,一个人 应当先爱自己的父母手足。才能去爱其他 人,孝爱是排在第—位的, 孝梯之道也是仁道最直接的实践途径。这一思想倡导人们,要实践道 德,应当由最为接近自己的家庭做起,从孝爱父母、友爱弟兄作起 , 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从爱亲人到爱周围的近人 ,进而达到泛爱全天 下,这样社会就和谐了,人与人间的关系也改善了。《论语》当中也提 到,“其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充分说朋了,如果一个人孝顺且友爱自己的父母和弟兄,那么 这样的人作乱犯上是很少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 本,是一切教化准行 的根源。同时,孝梯之道也是由于人们天赋的本能产生,最能符合人 隋,切合人情,因此在实践的时候也最容易推行。 在越南人的思想,“礼”字与“孝”字有着密切的关系。礼中有 谅解,孝道中,少不了去礼。例如:家庭礼仪。结婚登记后,现代越南 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户口,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按照越南习俗,他们还是 要和父母住一段时间,以示对父母和老人的尊重和爱护。在今天的礼仪 中,通常儿媳必须服从婆婆,婆婆只是在儿子和儿媳之间的事情上受到 管教。在家里,婆婆疼爱每个人,儿媳妇总是体贴照顾婆婆,把婆婆的 责备当成好事。妻子自学做丈夫,婆婆总是听媳妇的劝告。 40 越南人认为祖先崇拜是最重要的,不被崇拜的死者将成为游魂。 祭祖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祖父母、父母生育和创造生命的尊重、道德、 缅怀、感恩的各种仪式和祭祀。已故的祖父母和父母。越南几乎家家户 户都有祖宗牌位,这种风俗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尤其受到尊重。 (二)社交礼节 在社会交往中,该注意礼貌。儒教提倡“温良”“谦卑”,所以 越南人在交际过程中一般说话语气比较缓漫,音量较小,语调较低 , 彬彬有礼,面带微笑,任何高谈阔论的做法都会让人视作是粗鲁而失礼 的表现。见了面就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但不宜拥抱或贴面。越南 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大声呼喊,也不能用脚指物,不能 在席地而坐时用脚对着人,不能从坐卧的人身上跨过去。越南人民也很 注意敬老爱幼,对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礼貌。和老年人同行,如果要超过 去,应先打个招呼,表示先行一步。在少数民族地区,对青年人也常要 这样,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 如同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很看重“面子”问题。在整个儒家文 化圈中,面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越南的餐桌礼仪也有讲究。多数的 越南人热情好客。宴请时都会准备丰富的菜肴来款待客人。如果遇上不 喜欢吃的食物,也应该尽量多吃,这样表明客人给主人家面子,主人会 因此感到高兴;如果客人不吃或推脱,主人则会觉得脸上无光,这样就 造成了不必要的交际尴尬。 传统的中国文化崇尚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越南也是崇尚 礼尚往来的民族。在越南,遇上有人送礼,多少者要收下一些礼物,以 示对对方的接纳,并且应该及时回礼,以显示双方的友好和亲密。礼物 41 不宜过于贵重,礼轻睛意重,礼物最重要的是能恰到好处地显示出双方 的感情和友谊。 在日常生活中,说到礼貌和礼仪,就是像懂规矩、有文化、有传 统礼仪的人一样懂得为人处事、互相尊重。正是在此基础上,越南学校 常说“先学礼,后学文”这句话,即上学先学做人,再学文字、学知 识、学谋生。在(《礼运》)书中也有同义句“礼义也者,人之大端 也”。事实上,越南社会想象中的“礼”字是人们对一切社会和自然关 系的规范、意识形态和行为,以保护人权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帮助权利和个人和集体的义务也是存在和发展的,是形成 文明幸福社会的基础。 懂得礼这个词,才能提高社会公德。 42 总结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 要地位。 多年来,中国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孔子-孟子-荀图时期为 早期。 在这个阶段,它不是宗教性质的,而是政治-道德-社会学说。 但儒教从汉代到清儒末期(公元前二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已成为一种宗 教。 其中,在儒文化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礼,与中国文化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儒家的“礼”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典礼,指崇拜天地和神灵 的风俗习惯; 二是礼教;指外在形式,人们的行为方式。 在道德方 面,礼是人类行为的准则,也是创造人们一直想要的社会秩序的手段。 这样,宗法伦理道德,孝、忠、悌、仁、慈、信等,都被作为本体化为 “理”了 儒家哲学家从“仁与礼”中衍生出来,发展成为政治哲学、道德 哲学和历史哲学的体系。礼仪具有节制人的行为的作用。虽说人是通过 教育学会“礼貌”的,但要达到“仁”的境界,还需要从自身做起“克 己复礼为仁”。在孔子的看法,人们在“求仁而得仁”之前,必须以礼 加以节制;在获仁之后,则应以义自律。求“仁”是靠自己,更何况有 人教我们方法,以后靠这个方法就能“仁”了。教导我们的意思是,在 每一件事上都应该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来控制自己,逐渐把内心的自己 带到真诚的境界。从这个角度出发,“礼”通过礼仪与法律的结合成为 绝对的道德标准,以任何方式都不能违背。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结合得非 常紧,礼在治理国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此外,《论语》、《礼 记》、《家礼》这三本书,从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对“礼”进行了 43 深刻的哲学阐释。这些深刻的哲理阐释虽然有其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意 义,但也有着超越时空的共同寓意,能够启迪后世永续的精神财富。 虽然有很多进步和积极的地方,但我们还是要勇敢的看清真相, 礼仪从汉代开始就在封建王朝下变成了工具,考虑到百姓更加迷茫和崇 拜。天子以“君说死不死不忠”等论调,进而认为是“天道”。所以上 个世纪的儒家就被淘汰了。然而,既然人类认识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长 生不老的价值,只需去除杂质,使“礼”的观念和内核变得纯洁文明, 对人们大有裨益。整个人类,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 思想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在其他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 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因此,很难完全改变它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尤 其是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然而,在取其精华、去其残渣、共同生长 的过程中,新儒家思想的“礼”观对文化、研究、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影 响,我们不能否认其不断产生的积极影响。越南是中国的近邻,自古就 接受了中国文化。然而,真正发展并成为精神生活中的独特阵地,深入 广泛地渗透到越南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是黎朝后期(从黎太祖开始)。 而受长期历史影响,儒家思想的重心——礼,也在政治制度、经济、教 育等领域留下了一定的印记。比如见面打招呼这种很小的事情,逐渐在 人与人之间建立紧密的有机关系和共识。“德才兼备”既要有符合要求 的专业资格和技能,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品质,并意识到自己岗位职责 的责任,才能努力做到为建设新社会、文明社会做出贡献。社会,顺应 时代潮流,坚定不移走融合发展之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可以给出现代生活中“礼”概念的一些主要特 征。第一,结合自由平等的思想,崇尚西方的个人主义,以儒家的人本 主义为根。其次,注重人的修养和礼貌,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 44 重和友谊,没有严格的次要概念,同时表现出一种真实的人情。平等和 相互尊重是现代“礼”的基本原则,是现代社会所坚守的共同道德和价 值观。从这一概念出发,结合第三章对“礼”对中越两国以儒家文化为 代表的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的分析。本人得出以下结论。“礼貌”和 “孝道”等因素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的一些发 明以及其他因素,如组织结构和公私关系等其他社会因素,是无法轻易 替代的。礼仪文化源于客观现实,即在减轻种姓负担和政治参与之后, 一直在“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心灵敏感、想在社会 上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是一剂强心剂。 编者为读者提供了儒家思想中“礼”的观念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本人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对这个想法做进一步的研究。由于时间和知识 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敬请各位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45 参考文献 A、汉语 金波、秦侠.2006.《学生版论语》.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王曰美.2003.《20 世纪儒家政治思想研究》.中华书局。 邵方.2004.《儒家思想与礼制——兼议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思想的 礼法结合》.中国法学.第 期.155-162 页。 沈琦.2014.《古代的“礼”与现代的“礼”》.人民法院报.第 007 版.第一页。 罗鑫.2022.《从圣经看“克己复礼”》.读经阁.50-52 页。 苑學正.2018.《朱子作《家禮》説祛疑》.中华文史论丛.第 期.225-282 页。 凌福星.2019.《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 治影响》.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 年 04 期.118-123 页。 周运.2011.《论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科教导刊.150-151 页。 B、越南语 Ôn Hải Minh 2013 “Tư Tưởng Triết học Trung Quốc” NXB Tổng hợp TP Hồ Chí Minh Phan Đại Doãn 1998 “Một số vấn đề Nho giáo Việt Nam” Nhà xuất Chính trị Quốc gia C、网址 http://www.chinakongzi.org/ 46

Ngày đăng: 30/08/2023, 18:04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