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Nghiên cứu tiếp nhận, dịch thuật và ảnh hưởng tiểu thuyết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
Trang 2I
作为中国 20 世纪下半叶奇特文学现象的金庸小说,确实掀起了越南译介、阅读、观看及研究的热潮,对越南文学与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本论文以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接受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接受美学、翻译学、比较文学、影响学等相关理论,其中以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方法总结中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译介传播情况,指出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情况、接受过程、接受原因、传播方式、翻译策略和影响程度。本论文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括 20 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情况,在此文学背景上,整体梳理金庸小说在越南翻译与接受的三个阶段,即 1960 年至 1975 年 4 月越南西贡的金庸热、1975 年 5 月至 1985 年金庸小说官方禁止时期、1990 年至今金庸小说在越南的再度接受,突出每个阶段的翻译特点以及读者、文学界对金庸小说的接受态度。
第二章:从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越南自身特殊因素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受欢迎的原因。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个人的感受,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武侠世界、爱情故事、文化内涵等五个方面将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关于越南自身特殊的因素,本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越南人喜爱金庸小说的成因进行分析,集中论述中越思想文化相近、越南社会政治背景和传媒的推动。
第三章:借鉴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的具体理论,结合个案研究,将金庸小说汉语本和越南语译本进行对比,对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剖析,总结出他们之间翻译策略的异同。另外,对不同时代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考察对比,指出他们之间的相异之处及其原因。尽管翻译策略不同导致译本之间的差异,越译本还是能够将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文化内涵传至越南读者,赢得庞大读者的喜爱。
第四章:探讨金庸小说对越南文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关于文学方面,主要探讨金庸小说对越南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启发。关于社会文化方面,集中分析了三个方面:金庸小说中的语言有助于增加越南口头语;金庸小说中的武术文化激起越南人对武术的兴趣;金庸小说在越南的传播增加越南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撰写了这篇论文,笔者不仅了解金庸小说在越南传播、翻译与接受的整个过程,了解金庸对越南社会文化的影响深度、越南读者对金庸小说的热爱程度,更重要的是提高我
Trang 3II
金庸迷。阅读金庸的小说我感觉自己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因为金庸小说中隐含人生中的欢乐、愁悲、爱恨等各种感情,从中我渴望去寻找一个人文世界。
关键词:金庸小说;越南;接受美学;翻译;影响
Trang 4III
Emerging as a literary phenomeno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Jinjong’s novels created a fever in their translation, reading, watching, and researching in Vietnam, having profound influences on Vietnam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reception and influence of Jinjong’s novels in Vietnam, grounding theoretically on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recep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literature comparative, etc Especially, the study uses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from aesthetics reception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and spread of Jinjong’s in Vientam since 1960s Particularly,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reception, the reasons for reception, method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Jinjong’s novel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llowing chapters:
Chapter 1: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s of Jinjong’s novels in Vietnam, their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from readers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Phase 1 from 1960- April/1975 Jinjong’s fever in Sai Gon, Vietnam; May 1975 – 1985 when Jinjong’s novels were banned by Vietnamese government; the acceptance of Jinjong’s novels since 1990 The chapter highlights the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ach phase and the reception by readers and scholars toward Jinjong’s novels
Chapter two: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why jin yong's novels are popular in Vietnam, focusing on the artistic charm of jin yong's novels and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of Vietnam Based on the re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plot, characters, martial arts world, love stories are among major captivating artistic features Grounded on the theory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chapter highlights the factors that strongly influence Vietnamese readers’ passion for Jinjong’s novels, rang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etnamese contexts from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to readers’ psychology
Chapter three: Using the theory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as the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sed by difference translators, highlight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sed by translators in different ages, and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ir reasons Although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ead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the Vietnamese version can transfer the artistic charm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jin yong's novels to the Vietnamese readers and win the heart of a large number of readers
Trang 5IV
social culture In terms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jin yong's novels
on the creation of Vietnamese swordsmen novels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Vietnamese literature On the aspect of social culture, three aspects are analyzed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in jin yong's novels arouses Vietnamese people's interest in martial arts The spread of jin yong's novels in Vietnam increas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lo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Vietnamese readers
In conducting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 has gaine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Jin yong's novels, their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their profound socio-cultural impact in Vietnam, Vietnam readers’ zeal for the novels More importantly, my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tial arts culture as well as my language compentence has also been improved Personally,
I have became a fan of Jin yong Jin yong's novels are humane in the way that they imply joy, sorrow, sadness, love, hate, and all such kinds of feelings, thus fueling the love for life
Key words: Jin yong's novels; Vietnam; Reception aesthetics; Translation; Impact
Trang 6V
绪论 1
一、选题原因 1
二、研究成果综述 2
三、研究思路、论文结构与研究意义 16
第一章 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接受过程 19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越南 19
一、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19
二、中国武侠小说与金庸小说在越南的传播 21
第二节 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和接受过程 22
一、越南西贡的金庸热(1960-1975) 22
二、金庸小说官方禁止时期(1975-1985) 29
三、金庸小说在越南的再度接受(1990 年至今) 31
第二章 金庸小说在越南受欢迎的原因 38
第一节 金庸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 38
一、金庸小说具有宏大繁复而曲折迷人的故事情节 39
二、金庸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41
三、金庸小说拥有神奇精妙的武功和深刻的侠义精神 43
四、金庸小说具有爱恨情仇、复杂动人的爱情故事 44
五、金庸小说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45
第二节 越南自身特殊的原因 48
一、中越思想文化相近是越南人接受金庸小说的远因 48
二、越南的社会政治背景是金庸小说在越南接受的近因 52
三、传媒的推动是越南“金庸热”形成的助力 58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策略 62
第一节 从“期待视野”看金庸小说越南语译本的翻译策略 63
一、归化翻译策略 64
二、异化翻译策略 83
Trang 7VI
一、有关书名的差异 88
二、有关内容的差异 90
第三节 从“期待视野”理论看金庸小说不同越译本的差异 98
一、译者的生平与其“期待视野”的关系 98
二、不同译者拥有各不相同的翻译策略 100
三、东海与阮唯正《天龙八部》越译本的差异研究 109
第四章 金庸小说对越南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影响 117
第一节 金庸小说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117
一、激发越南文学界对武侠小说创作的热情 118
二、金庸小说带给越南武侠文学创作的启示 121
第二节 金庸小说对越南社会文化的影响 122
一、丰富了越南口头语 122
二、激起越南人对武术的兴趣 127
三、增加越南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131
结语 134
参考文献 136
附录 136
Trang 8绪论 一、选题原因
其实,我从来不喜欢看武侠小说,因为总感觉这类小说除了打打杀杀,还有很多虚构、荒唐的故事情节。但自己早就对金庸与其小说产生了好奇,因为我周边不少人喜欢他的小说,连我先生也是金庸迷。四年前,在决定选择一位中国作家的作品来做博士论文研究之前,我就开始看金庸小说,没想到后来自己也迷上了他的小说。于是我试图从文本、接受、翻译、影响等多个角度探讨金庸小说,发现金庸小说的影响力真的让人惊异。
金庸是华人最知名新派武侠小说家,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是中国 20 世纪奇特的文学现象,同时被奉为武侠小说中的经典。既传统又现代的、既拥有超凡想象力又具有精彩传奇故事情节的金庸小说,已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俗雅之分,以它的创作特色博得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也对文学创作具有启发意义。金庸小说的读者群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并跨越了国界。非华语读者是通过译本来认识原作的,越南读者也不例外。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金庸小说及其越南语译本,是值得我们考察研究的。
金庸小说 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70 年代中期风靡了越南南部并掀起了译介、出版和阅读热潮,引起学术界的关注。1975 年 4 月 30 日,越南全国统一,与严肃文学相对的通俗文学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毒草,受到严厉的遏制,金庸小说也不例外。到九十年代开禁后金庸小说再度受到全国读者和学术界的欢迎,形成了越南金庸研究的高潮。到目前为止,越南读者对金庸小说的喜爱程度尚未停息。金庸小说在越南掀起翻译、阅读和研究热潮的同时,金庸及其小说也对越南的语言文学、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少有作品像金庸小说这样,在越南产生这么大的社会影响,这种现象也值得研究探讨。
目前,越南对金庸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研究,对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接受与影响的研究文章寥寥可数,深度也有限,尤其还没有从接受美学相关理论角度,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策略和接受影响方面的研究。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是以读者为中心,
Trang 9而以文本为客体,金庸小说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庞大的读者群,拥有奇异的阅读现象,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和影响,是非常有价值的。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决定以“金庸小说在越南翻译接受与影响研究”为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
二、研究成果综述
(一)中国金庸小说的研究成果
金庸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55 年开始在香港《新晚报—方夜谈》上连载,到 1972 年 9 月其十五部的最后一部《鹿鼎记》连载完成。20 世纪 60 年代末有关
才进入高潮。大陆对金庸小说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因为他的小说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才进入,所以 80 年代末大陆金庸研究才进入高潮。到目前为止,金庸小说有为数众多的研究论文和研究专著,研究内容主要围绕金庸小说的文本,但对他小说的翻译、接受与影响也有一定的研究。
1.金庸小说的文本研究
1.1.港台地区对金庸小说的文本研究
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香港开始出现金庸小说的一些研究文章,代表的是 1969 年香港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林以亮在《纯文学》上发表的《金庸的武侠世界》。这篇文章对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进行论述与评价。1969-1979 十年之内,金庸小说的研究在香港没有突出的成就,其真正提出却是在台湾。1979 年,金庸小说在台湾得到了解禁就开始在此地盛行。后年,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的创始人沈登恩倡导了金庸小说研究“金学研究”。随后,中国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就蓬勃兴起。开这个风气的第一个人是香港著名小说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1980 年 10 月,他对金庸小说的研究专著《我看金庸小说》开始出版,由《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对金庸作品点评以及排位论次,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定等级。1980-1984 五年之内,除了第一本
Trang 10《我看金庸小说》,他还分别撰写了《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和《五看金庸小说》。2013 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将倪匡的这五本书组成了一部书,即《倪匡看金庸小说》。
倪匡的《三看金庸小说》出版之后,不少文学评论家和学者跃跃欲试。1984 年 9 月沈登恩主编的金庸小说评论集《诸子百家看金庸小说》由《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这本书共收文章二十八篇,包括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不懂也算了》,香港作家董千里的
《书剑的两条主线》,台湾科技大学罗龙治的《我看黄眉大师》等等。另外,这段时期港台还涌现不少对金庸小说的研究评论家及其专著,代表的是杨兴安的《漫谈金庸笔下世界》
(1983 年),《续谈金庸笔下世界》(1989 年)和《金庸小说十谈》(1997 年);黄维梁的《香港文学范畴内》(1985 年);温瑞安的《谈〈笑傲江湖〉》(1984 年),《析
〈雪山飞狐〉与〈鸳鸯刀〉》(1985)和《〈天龙八部〉欣赏举隅》(1986); 潘国森的《话说金庸》(1985 年),《武论金庸》(1995 年),《金庸小说赏析》(1999)和
《解析金庸小说》(1999 年);吴霭仪的《金庸小说的男子》(1989 年),《金庸小说的女子 》(1989 年),《金庸小说看人生》(1990 年)和《金庸小说的情》(1990
保淳的《解构金庸》(2008 年)。
除了专著,1979 年之后,港台也出现了不少研究金庸小说的文章,代表的是:1979年林清玄在《时报周刊》上发表的《大侠金庸炉边谈影》;1981 年牧野在《自由时报》上发表的《金庸是何方神圣》和 1990 年刘荫柏在《神州传奇》上发表的《金庸与中国武侠小说》。不只是中国学者,西方学者也对金庸小说高度评价。1987 年 12 月在香港,由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了“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参加研讨会有一位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文系的教授刘绍铭。在发表的论文《平心静气读金庸》中,刘教授肯定金庸小说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Trang 111.2.大陆对金庸小说的研究
金庸小说 1980 年才正式在大陆传播。1985 年,张放在《克山师专学报》上发表了其论文《金庸武侠小说初探》,“它的出现标志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进入大陆学术界的
。随后,对金庸及其小说的研究论文和专著逐渐出现,大陆金庸小说的研究很快进入高潮。
关于金庸小说的研究论文,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按照年度进行统计,结果发现:金庸小说的艺术研究在 80 年代开始出现。第一篇研究金庸小说的论文就是 1985 年张放的《金庸武侠小说初探》。但到 90 年代末,金庸小说的研究才正式受到关注。1996 年开始兴盛,2005-2007 年是高峰时期 ,到现在对其小说的研究尚未停止,反而越来越有深度。金庸小说的武侠世界、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现代意思等一直是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主题。受到关注的文章是:1986 年冯其庸在《中国》杂志上发表的《读金庸》,1989 年陈墨在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解读》,2009 年宋瑛娜在《科技信息》上发表的《走进金庸笔下的女性世界——兼论金庸的女性观》,2013 年张可佳在《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
① 王丽.大陆金庸小说评述[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Trang 12学校学报》上发表的《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之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神雕侠侣〉中郭靖与杨过为例》,2016 年徐渊在《陕西理工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金庸小说
〈笑傲江湖〉的文化意蕴与地域文化阐释》。
自 2008 年,大陆涌现对金庸小说文本研究的学位论文,受关注的是 2008 年新疆大学硕士生王开银的《金庸、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比较研究》,2010 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生闫镇南的《金庸小说的爱情隐喻与转喻研究》,2011 年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郝军海的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民族国家意识》,2012 年山西大学硕士生王巍的《金庸武侠剧中
“大侠”形象分析——以“射雕三部曲”为例》,2012 年青岛大学硕士生王西辉的《不悔情真不悔痴——金庸武侠作品爱情研究》,2013 年延安大学硕士生王建伟的《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2014 年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赵志强的《试论中国古代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在社会上站着一定的地位,对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也受到关注,尤其是 21 世纪初至今,典型的是 2004 年余祖坤在《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论金庸的女性崇拜及其小说中的爱情模式》,2007 年王蕾在《商业文化》发表的《浅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共性》,同年陶群在《黄山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女性自我的古墓——从女性意识分析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010 年西南大学硕士生陈曦发表的《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2011 年蔡明霞在《文教资料》上发表的《说不尽的情天恨海——金庸小说的女性世界》,2014 年张弛在《名作欣赏》上发表的《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倾向》,同年李红在《牡丹江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试论心理因素对金庸小说中女性变态心理的影响》。
关于金庸小说的研究专著, 1990 年 7 月,陈墨的著作《金庸小说赏析》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大陆第一部金庸研究专著。随后,研究金庸小说的著作逐渐出现。金庸小说研究随之发展成一门学科“金学”。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一直是研究评论者进行研究的主题。代表的著作:严家炎的《金庸小说论稿》(1998 年)和
《漫谈金庸武侠小说》(2001 年),陈佐才的《武侠人生:金庸笔下的心灵和情怀》
Trang 13(1999 年),王敬三主编的《阅读金庸世界》(2000 年), 卢敦基的《金庸小说论》
(2000 年),覃贤茂的《金庸武侠小说鉴赏宝典》(2001 年),孔庆东的《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2003 年)、《醉眼看金庸:北大醉侠点击金庸小说人生
(2005)、《笑书神侠(百家讲坛神侃金庸武侠)》(2006 年)和《 江湖.侠客.情——走进金庸的〈笑傲江湖〉》(2007 年)(金庸卷), 窦应泰的《侠圣奇情:金庸的婚史与情恋 》(2005 年),青青李子的《爱情这江湖——解毒金庸笔下的爱情》(2007年),郑玉虎的《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和《侠骨柔情——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天龙八部〉(2007 年),戈革的《挑灯看剑话金庸》(2008年)。 徐岱的《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2009 年)。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大陆对金庸小说的研究硕果累累,研究的高潮时期是 90 年代和 21世纪初。据本文所收集的资料,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文字量最大的就是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墨。1986-1990 年间陈墨发表过了对金庸小说的大量评论文章。他的著作“金庸小说研究系列”共十三册,从人物、武功、文学、思想、爱情、人论、形象、艺术等多个角度对金庸十五部小说进行深入研究与评价,从而全方位呈现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陈墨的第一部专著《金庸小说赏析》于 1990 年出版,这是研究金庸小说的一项基础工程。此书介绍了金庸的每部小说中各自不同的文学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读者对金庸小说的鉴赏水平。有关金庸小说文化思想内涵的研究还有《金庸小说人论》(1994 年)、《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1995 年)。谈到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世界的代表著作是《金庸小说之武学》(1996 年)、《孤独之侠——金庸小说论》(1999 年)、《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2002 年)。谈到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代表著作是《众生之相——金庸小说人物谈》(2001 年)。对金庸小说中的爱情和艺术的研究分别是《金庸小说艺术论》
(1994 年)和《金庸小说情爱论》(1996 年)。另外 2006 年,陈墨的《问世间情为何物
—细读神雕》问世,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15 年北京海豚出版社将“陈墨评金庸的一系列”出版发行并受到文学界与读者的关注。虽然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有一些重复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陈墨对金庸小说研究的巨大贡献。
Trang 142.金庸小说的接受与影响研究
港台地区对金庸小说的接受和影响研究没有受到关注。主要还是研究金庸小说文本和传播过程。2008 年林保淳的《解构金庸》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书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对金庸小说在台湾的影响及流传简史进行分析、描述。这是台湾对金庸小说的接受与影响研究较有见解的专著。
中国大陆 90 年代已经出现一些对金庸小说接受的研究文章。代表的是 1992 年李郁文在《驻马店师专学报》上发表的《金庸小说与大众接受》,作者从传统文化角度对“金庸热”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 “文革”跟“金庸热”的出现有密切相关。中国对金庸小说的接受研究 21 世纪才正式得到关注,尤其是近十几年来。2003 年温左琴、席扬在《中国小说研究》上发表的《论金庸的大陆“接受过程”》一文将大陆金庸的接受分为 80 年代的民间接受和 90 年代的学术接受并加以研究,他们几乎都认为金庸小说中娱乐功能和传统文化的呈现是其小说受欢迎的主要原因。2008 年许兴阳的《大陆 2000-2006 年金庸小说研究述评》在《菏泽学院学报》上发表,作者梳理了 2000 年以前大陆的金庸研究,然后专门对 2000 年以后大陆金庸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进行述评,最后指出研究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著作也提到金庸小说的接受。2007 年严家炎的《金庸小说论稿》是从各方面地探讨金庸小说的专著,书中的第一部分考察中国 20 世纪的金庸热并得出此结论:金庸热构成了一种奇异的、令人注目的阅读现象。2013 周仲强所著的 《文化的传承与变革——跨文化语境中金庸小说的艺术转型》一书中以接受美学为基本理论支持,从跨文化语境入手,紧扣文化创新,以文化传承和现代变革的角度多方面、立体地透视和把握金庸武侠小说及其艺术转型,实现了阅读的古今融通。
有关金庸小说的接受研究,典型的就是这五篇论文:2004 年,刁军发表了其硕士学位论文 《百年—金庸》,该论文从接受史和阅读审美两个方面来考察读者对金庸小说的接受;2005 年,江南大学赵跃鸣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金庸小说》对武侠小说的接受过程和侠义精神的接受过程进行研究探讨。2007 年,四川大学研究生
Trang 15何菲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金庸小说接受史研究》中主要从文学接受史研究的理论进行考察金庸小说。2009 年,西北大学刘戈亮的《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金庸武侠小说》从接受美学的接受文本和读者接受这两个视角入手分析金庸小说为何受到广泛读者的喜爱。2013 年,西南大学研究生刘树娟的《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大陆对金庸小说的接受研究》分析了金庸小说在大陆的接受特点与接受的原因,同时指出其小说对大陆文学的影响。以上的五篇论文主要是从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金庸小说的整个接受史进行解读。
关于大陆对金庸小说的影响研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比如 2011 年陕西师范学硕士研究生院张伟的《论金庸对武侠小说的现代化改造》和 2013 年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树娟的《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大陆对金庸小说的接受研究》从文学方面来谈;
2012 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邰本玮《武侠小说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之外》从武术文化角度来研究;2015 年李改婷、刘磊和娄博在《学周刊》上发表的文章《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力研究》中从金庸小说的文学阅读和学术研究来看金庸小说的影响。谈金庸小说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的文章还是最多的,典型的是这三篇论文: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生苏爱的《金庸武侠小说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2013 年山西省中北大学高尚的《论金庸武侠文学对现代大学生武术观念的影响》和 2008 年华中师范大学李涛的《论金庸小说小说对中学生侠义观的引导》。除了学位论文,还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如 2001 年李虎在《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发表的《在比较中看金庸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2012 黄政在《新闻世界》上发表的《从大众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的影响》,2015 李改婷在《刘磊学周刊》上发表的《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力研究》以及 2014年姜新伟在《中国校外教育》上发表的《论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等等。
大陆对金庸小说在国外的接受与影响研究近年来也受到关注。 2011 年重庆大学李学仙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中,从比较文学、传播学、文艺学等角度入手,探讨金庸小说在泰国的传播及影响,分析其小说在泰国受欢迎的原因并归纳总结金庸武侠小说在泰国传播的经验和问题,进一步促进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者肯
Trang 16研究金庸小说在日本的接受情况也有一篇,即 2011 年许明玲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
《金庸武侠小说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这篇文章探讨金庸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情况并加以分析金庸小说在日本受欢迎的原因。作者肯定:日本是引进、译介、传播中国武侠最系统最成功的国家之,这与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等各方面的长久交流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对泰国和日本的研究,大陆也出现两篇对金庸小说在越南的接受研究,即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蔡氏碧顺的《金庸小说在越南》和 2011 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裴氏翠芳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前篇对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传播、接受、研究等方面进行评述。论文集中分析 1975 年之前越南读者和文学界对金庸小说的接受心里,
1975 年后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研究成果与限制。为了了解越南当代读者对金庸小说的接受程度,该论文对 90%普通读者(包括中老年读者与青年读者)和 10%从事文学研究者进行考察研究,调查结果指出当代读者没有六七十年代的读者那么喜爱金庸小说,但他们与以前的读者和中老年读者对金庸小说更加满怀兴趣 。论文的最后部分指出金庸小说的吸引力、当时读者的心里以及发行界的推动是造成越南“金庸热”的主要原因,但作者没有详细地分析。后篇探讨上世纪 20 年代末以来越南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其中第五章考察了金庸和莫言及其作品在越南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学者肯定金庸武侠小说以独特魅力征服了许多中国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但仅仅二十页的第五章剖析这么多问题一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关于译介问题,该论文只限于介绍徐庆奉、韩江雁、商兰、田忠子等越南西贡 20 世纪 60 年代金庸小说的翻译者之名,作者认为 “到目前为止在金
关于研究情况,裴氏翠芳谈到 90 年代以来金庸小说的研究家及其著作,主要对徐成智勇和武德星海两位研究金庸小说最有权
Trang 17学观念变革,金庸小说本身也具有不可抗拒的文学魅力,但只是提到,没有深入地分析。 3.金庸小说的译介研究
对金庸小说的翻译研究除了散见在以上的文章,在 2009 年赵为的《中国武侠小说俄译初探》以及 2016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熊文艳的《金庸小说在越南的译介及其影响研究》之外,其余都是英译研究。关于英译研究,研究者从翻译理论、改理论写、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金庸小说的英译本进行考察,其中以《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三部小说的英译本为例是最多的,代表的文章是:2000 年刘绍铭的《〈鹿鼎记〉英译漫谈》;2006 年陈刚的《归化翻译与文化认同——〈鹿鼎记〉英译样本研究》;2010 年尚利明的《目的论关照下〈书剑恩仇录〉英译探析 》;同年,苏毅琳的《武侠小说翻译中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以〈书剑恩仇录〉英译本为例》;2011 吴丛明,刘瑶的《〈鹿鼎记〉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杂合”化表达》 ;2012 年吴训路的
《传播学与武侠小说英译——对金庸〈书剑恩仇录〉英译的分析》;2014 年张郑平的
《从改写理论看武侠小说英译中的改写——以〈雪山飞狐〉的英译为例》。
关于学位研究论文,代表的是这三篇:2011 年山东大学硕士生魏天霞的《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描写的英译》一文针对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描写的英译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2013 年江西师范大学张汨发的《功能语境视角下金庸武侠小说英译探究——以〈雪山飞狐〉英译本为例》,论文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等功能语境视角的三个层面和观察,解读,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估等语篇翻译的六个步骤对《雪山飞狐》的英译本进行研究;2014 年福建师范大学曾悦的硕士毕业论文的《金庸小说人物江湖绰号的文化意象英译研究——基于〈书剑恩仇录〉和〈鹿鼎记〉语料》一文中从文化语境理论角度对金庸《书剑恩仇录》和《鹿鼎记》中人物江湖绰号的英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指出:译
Trang 18者基本上都尽力向读者传递原文绰号的文化意象,但有时会出现缺失文化意象或者理解有误的情况。
关于研究专著,目前只有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洪捷的《以文类为导向的金庸武侠小说翻译研究》,于 2017 年 7 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侠义主题、功夫传统和可读性三大特征对金庸的《雪山飞狐》、《鹿鼎记》和《书剑恩仇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从接受美学角度论金庸小说翻译策略几乎尚未受到关注。目前只有 2014 年尹丕安、郝璐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接受美学视角下〈鹿鼎记〉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在文章中,尹丕安和郝璐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探讨了译者闵福德在其《鹿鼎记》英译本对金庸小说的武功招式、侠义精神和粗俗语三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这篇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金庸小说在越南的译介研究比较全面的是 2016 年广西民族大学熊文艳的《金庸小说在越南的译介及其影响研究》。这篇论文主要通过译介学理论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的译介过程及其影响。首先论文简介金庸小说在越南译介的四个发展阶段,
即是 60 年代译介初期、70 年代禁止时期、80 年代复兴时期和 90 年代全面复兴。其次,以金庸小说《鹿鼎记》为例,对小说的中越版本进行对比并指出金庸小说对越南小说的影响,同时肯定金庸小说在越南译介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第三,从越南的文化、市场和环境三个因素进行论述金庸小说在越南六七十年代的译介热因。最后,阐述金庸小说的译介对越南文化、文学和学术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该论文还对越南华侨、越南中、青年进行调查并总结出他们对金庸小说的喜欢程度。总体而言,这篇论文成功地概括出金庸小说在越南译介的发展阶段,六十年代的译介热因以及译介产生的影响,对整体研究金庸小说在越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中还有许多需要加以分析及扩展的地方。关于译介过程,六七十年代是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热潮,但这篇论文没有将此热潮展现出来,21世纪初,金庸小说被重新翻译,论文却以梳理越南学术界对金庸小说的接受与研究为主。关于金庸小说的中越版本的对比研究,论文的研究范围相当小,概括性不强。金庸小说共
Trang 19十五部,每部都有越南语译本,译者也不只是一位,所以译介方法不同。该论文只以《鹿鼎记》为例,甚至只讲了《鹿鼎记》一小段就概括为越南译者的翻译方法,同时总结出越南本土武侠小说和金庸小说的越译本在受中国本土武侠小说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特点。在谈到金庸小说在越南译介存在的问题时,作者没有对金庸小说的越南语译本进行分析,而只通过几位学者的发言就概括出问题的存在,关于译介与译介产生的影响分析未深入研究。
(三)越南金庸小说的研究成果
越南对金庸及其小说的研究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就开始。因为政治因素所以 90 年代末期才进入高峰时期。越南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在主题方面基本上都跟中国相似,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文本,如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武功、爱情、艺术、文化、思想、语言等等。关于接受研究,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至于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影
响研究还是凤毛麟角,值得研究探讨。
1.金庸小说的文本研究
关于越南对金庸及其小说的文本研究,最初受到关注的是 1965 年黎正忠、刘中考与世渊在《文学报》上分别发表的《对武侠小说的一些纪念及感想》、《深入武侠世界》与
《张无忌》和 1967 年宝意的《金庸、谢逊、〈倚天屠龙记〉》。这段时期,最有分量的
是 1967 年杜龙云(Đỗ Long Vân)撰写的《无忌,在我们中间还是一种金庸现象》和 1972年阮梦觉(Nguyễn Mộng Giác)撰写的《金庸的犹豫》这两部专著。前部出版后受到不少读者及评论界的关注。杜教授在其著作里对《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武功秘籍和思想内涵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作者对金庸的赞扬。后部主要通过对令狐冲、杨过、张无忌等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问题,指出一些关于正义和邪恶之间难以区分的问题,同时表达自己对金庸心里中的苦衷的理解。这段时期,金庸小说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也尚未深入,研究的内容也有限制,主要围绕着金庸小说的人物、武功和思想来谈,从而表示作者对武侠小说和金庸小说的肯定观点。
Trang 201975 年 4 月 30 日越南全国统一,通俗文学被列为腐败坠落文学并被禁止流传,金庸小说也不例外。此时期,研究者激烈打击武侠小说,他们主要通过武侠小说及金庸小说中思想内涵的分析指出这类文学的缺点。典型的是 1977 年番得立在《文学杂志》第四期
关于研究文章,早在 1991 年,《今日见识》杂志刊登潘毅(Phan Nghị)的《金庸小说的事迹》。文章主要谈到作者对 60 年代越南金庸热的一些回忆。潘毅之后,武德星海、徐成智勇、黄玉站、雪兰等文学评论家也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研究,因而研究金庸小说的文章一年比一年多。其中,写得最多,而且拥有分量的文章是文学评论家武德星海(Vũ Đức Sao Biển)。自 1993 年,他开始对金庸小说的艺术进行研究并在《知识杂志》、《法律报》、《妇女报》等报纸发表不少文章,如《概括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金庸小说的艺术》、《金庸小说的武功》。1998 年 2 月,《外国文学杂志》出版了有关金庸小说的专刊。该专刊刊登了《雪山飞狐》的新译本及金庸小说的一系列评论文章。其中,范秀珠(Phạm Tú Châu)的《金庸与其武侠小说》、王智闲(Vương Trí Nhàn)的《天外有天回想金庸武侠小说再思》、翁文松(Uâng Văn Tùng)的《金庸武侠小说试谈》、杜来翠
(Đỗ Lai Thúy)的《金庸武侠小说是否文学?》等文章是较有见解的。
关于研究专著,武德星海的《我一生中的金庸》是越南改革开放后研究金庸小说的第一部著作。此著作共四卷,即 1996 年同奈出版社出版的上卷《渴望自由的乔峰》;
Trang 211997 年同奈出版社出版的中卷《天下第一美人》;1999 年年轻出版社出版的下卷《从阿
Q 到韦小宝》和 2000 年年轻出版社出版的结论卷《神剑和琵琶》。《我一生中的金庸》是对金庸作品研究得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对金庸小说的人物、武功、爱情、宗教、语言、饮食、法律、医学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与评价,从而切入金庸小说中的文化意蕴。通过这部著作,读者即了解金庸作品的来历,又可以欣赏到其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文化内涵。这部著作受到金庸小说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欢迎喜爱。对金庸小说的研究者具有很大的价值。除了《我一生中的金庸》,2002 年武德星海撰写的《从法律角度分析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也受到关注。
2001-2005 年之内是越南对金庸小说研究的高潮,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值得关注的是:
2001 年陈式(Trần Thức)主编的《金庸作品与舆论》,在这本书中,陈式搜集了 2001 年之前对金庸小说的许多研究文章像范秀珠、黄玉站、高自清、杜来碎等文学评论家的文章;
2002 年武德海星的《从法律角度分析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同年,黄玉战和阮唯正分别撰写的《举起江湖这杯酒》和《读金庸小说了解中国文化》;2004 年徐成智勇的《金庸义气》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同年,杨玉勇主编的《金庸手中的剑笔》;
2005 年,范秀珠翻译与校订的《1998 年与 2003 年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关于学位论文,虽然有关金庸小说文本的研究论文屈指可数,但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997 年,胡志明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本科生徐成智勇(Từ Thành Trí Dũng)发表了其毕业论文《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道主义》。这是当时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作者从哲学思想和人道主义这两个方面对金庸小说进行剖析与评价。论文共四章,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第一,考察金庸小说中的儒、道、佛三大思想,作者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主导精神是儒家理论,但在小说的后期,他的思想出现了由儒入佛的倾向;第二,从十一个方面论述金庸小说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后来,2002 年这本论文还被出版成书。根据本人的考察结果,
自 1997 年到 2014 年间,除了徐成智勇的毕业论文和黄玉战的一些小论文像《举起江湖这杯酒》、《爱与恨》等之外,几乎没有金庸小说文本的研究论文。直到这三年来学位研究论文才再次出现。2015 年,范芳草(Phạm Phương Thảo) 发表了其硕士毕业论文《金庸
Trang 22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女性人物》。论文探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对女性的观念,同时分析该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和审美特征。2016 年、阮氏水(Nguyễn Thị Thủy)在其发表的论文《金庸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形象分析》中概括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鹿鼎记》中的人物形象。从韦小宝的社会关系中分析其多元化和独特的性格,从而展现了金庸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2017 年,陶氏锦绒(Đào Thị Cẩm Nhung) 发表了《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改编成武正导演的电影〈新笑傲江湖〉》。论文探讨《新笑傲江湖》在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空间艺术、时间艺术等方面对原本的改编。这三篇都是河内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其研究范围比以往的研究缩小,但具有一定的深度。
2.金庸小说的接受、翻译与影响研究
关于越南对金庸小说的接受、翻译与影响研究,金庸小说 20 世纪 60 年代传播到越南之后,几十年几乎都没有评论家特别关注这点,或许有关注的而未有留下的文章。直到
20 世纪末期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才出现,但只是散见在金庸小说的一些研究文章,代表的
是 1998 年翁文松在《外国文学杂志》上发表的《试探金庸武侠小说》。该文章对中国武侠小说及金庸小说 20 世纪在越南的接受及影响研究,指出 20 越南世纪七八十年代金庸小说虽不准发行,但实际上控制不了读者对金庸作品的喜爱,他小说还是畅销书,但这篇文章分析还粗略、缺乏深度。
到目前为止,对金庸小说在越南的接受研究较有分量的是 2015 年越南胡志明国家大学所属科学社会人文大学研究生陈黎花筝(Trần Lê Hoa Tranh)和阮氏碧丽(Nguyễn Thị Bích Ly) 发表的论文《越南金庸现象研究》。论文首先简介作者金庸的生平及其十五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其次,从接受理论梳理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金庸小说在越南的传播过程以及学术界对金庸小说的接受活动与接受心理,集中分析七八十年代越南文学界对金庸小说的批评态度。第三,探讨由金庸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漫画、游戏等在越南的传播,从而肯定金庸小说对越南电视剧、电影、漫画等之类艺术具有深刻的影响。最后论述“后金庸小说”。总体而言,这篇论文对本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Trang 23海内外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成果丰富无比,其中对金庸小说的翻译、接受与影响研究己经获得不少成果。但每个国家对金庸小说的接受情况不同,接受原因也不同。至今,金庸小说在越南的接受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已经梳理了金庸小说在越南接受的过程,从文化、市场和环境三个因素论述了译介受欢迎的原因。关于翻译研究,简介了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过程、翻译特点。关于影响研究,从文学、文化和学术等角度论述金庸小说所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接受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接受美学、翻译学、比较文学、影响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方法,总结中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译介传播情况,指出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情况、接受过程、接受原因、传播方式、翻译策略、不同越译本的差异和影响程度。本论文涵盖以下内容:
绪论简要介绍选题原因、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论文结构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接受过程
为了掌握金庸小说传播到越南的文学背景,本章概括 20 世界以来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情况。1960 年,刊载在香港《明报》的金庸小说正式传播到越南西贡(胡志明市的旧称)。自 1963 年至 1975 年初期,他的小说风靡了越南南部,形成了越南金庸小说的翻译与阅读热潮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1975 年 4 月 30 日,越南全国统一,通俗文学被列入不康的文化产品并被禁止发行传播,金庸小说也不例外。直到 80 年代末,即 1986年,越南实行改革开放,金庸小说被解禁,90 年代后再度受到欢迎。本章按照以上的三个阶段探讨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出版情况以及读者和文学界对金庸及其小说的接受态度。
第二章 金庸小说在越南受欢迎的原因
本章从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越南自身特殊的因素分析金庸小说在越南受欢迎的原因。有关金庸小说艺术魅力的研究成果丰富无比,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于笔者个人的
Trang 24感受,本章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武侠世界、爱情故事和文化内涵等五个方面将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关于越南自身特殊的因素,本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越南“金庸热”的成因进行分析,集中论述中越思想文化相近、越南社会政治背景和传媒的推动。
第三章 从接受美学看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策略
在将金庸小说翻译成越南语时,译者如何既能保持翻译的基本原则—对等原则,缩小金庸小说汉语本(原本)和越南语译本(越译本)的差异,又可以符合越南读者的接受能力,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这是本章试图回答的问题。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具体理论
“期待视野”以及个案研究将金庸小说原本和越译本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同时对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剖析并总结出不他们之间翻译策略的异同。本章还对不同时代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考察对照并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为了缩小研究范围,笔者主要考察译者对金庸小说原本的相关篇章、回目、专名词、熟语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第四章 金庸小说对越南社会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金庸小说在广泛阅读之后就对越南社会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文学方面,本章主要探讨金庸小说对越南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启发。关于社会文化方面,本章集中分析这三个方面:金庸小说中的语言有助于增加越南口头语;金庸小说中的武术文化激起越南人对武术的兴趣;金庸小说在越南的传播增加越南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结论部分主要讨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不足之处以及研究前景。
研究金庸小说在越南的接受翻译与影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价值。这个课题既符合中越在文学和文化交流形势下发展的理论需求,又符合越南人对中国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各方面了解的现实需求。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译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途径。因此,研究金庸小说在越南的接受翻译与影响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这篇论文,没有亲自体验越南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金庸
Trang 25热的当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当时越南对金庸小说的痴迷。目前有关武侠小说及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影响研究的文献比较少,所以以金庸小说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掌握武侠小说的接受规律、阅读心理、翻译策略等,同时把握武侠小说所流行的艺术与美学本质。通过写作研究,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武侠小说、中国传统文化、接受美学及影响研究理论的了解,论文成果也为将来有意了解金庸小说在越南传播影响情况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Trang 26第一章 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与接受过程
因为社会环境和历史前提,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很早以前就发生了。中国文学也随之在越南建立了其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使越南文学丰富并发展起来。越南文学在学习及借鉴中国文学的同时,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学文化。金庸小说是在这种土壤上接受和传播的。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越南
一、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的时候,汉字一直沿用为越南的书面文字,被用为评论和创作文学的主要文字。越南文学以汉字为工具,“以中国诗赋为体裁,以汉语典故为文料,以儒家思想为纬经,
者不仅借用诗文形式,还模仿中国文学作品的内容。大约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中国余怀的《王翠翘传》与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由越南著名诗人阮攸(Nguyễn Du)带到越南,然后改写为越南文学名著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并搬上越南舞台,该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还激发了越南近代文学的发展。
自从 1885 年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后,以拉丁字母为符号的拼音文字慢慢代替汉字
,这有利于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谈到该作用,胡志明国家大学附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阮文效教授指出“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通俗小说给越南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新风气’”。
Trang 27自 20 世纪初越南文学现代化进程开始,但直接影响该进程是中国古代文学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因为当时法国殖民尽力阻止中国的新文化思想传播到越南,反而鼓励中国古代文学翻译及流传。从 1901 年至 1910 年,《水浒传》、《岳飞演义》、《三国演义》、
《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东周列国》等大批中国古典小说都被译介成国语字,形成了翻译热潮。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及《红楼梦》都家喻户晓,销量一直火爆。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越南文学的诗歌、舞台剧本、国语字散文小说等产生了影响,成为了研宄家关注的热点。由于中越两国人民具有相似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所以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在越南深受了欢迎。
80 年代末越南改革开放之后,由这类文学改编的电视剧曾经风靡了越南电视台并形成观看热潮。
中国现代文学虽然 20 世纪 40 年代才传播到越南,但也同样受到推崇。鲁迅,郭沫若、矛盾、丁宁、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在越南 40年代初至今也有了影响,尤其是鲁迅的小说、杂文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对越南社会政治、文学、教育等方面都有影响。鲁迅的文学及哲学观对越南文学界产生了不可抗拒的魅力,
深受鲁迅的影响,他被尊称为越南当代文学史上的
“鲁迅”。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中越边界战争使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停止,但越南读者和文学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关注从未中断过。已经传播到越南的鲁迅著作还被重新翻译,然后其越南语译本频频出现在文坛,后来,鲁迅的《阿 Q 正传》和《药》还被引入越南中学课堂。
直到 80 年代末,越南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打开国门,中国文学重新受到欢迎,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才被传播到越南。这段时期,鲁迅的诗歌及散文,王蒙的小说及散文随
Trang 28笔,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贾平凹的小说等都被翻译并受到关注。尤其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起,越南掀起了一股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潮,中国新时期的小说被大量翻译并传播。莫言、琼瑶、张贤亮、贾平凹、王蒙、冯骥才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受到越南读者及文学界的青睐,同时也直接催生了越南 90 年代后作家及后文学的诞生。这段时期,值得注意的是琼瑶和莫言的小说,以及中国各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包青天》等。
近些年来,中国网络小说受到越南年轻人的热爱,其中言情小说如宝妻的《抱歉你只是妓女》、顾漫《何以笙箫默》、桐花的《步步惊心》等占据了越南中国文学翻译的主流。目前“榕树下”、“晋江文学城”等中国原创文学网站受到越南爱好者的关注,这些网站一有热门的言情小说就马上被翻译成越南语并在越南网上传播。踏入越南书店也容易找到由中国网络言情小说翻译过来的“畅销书”。越南年轻人对中国言情小说十分迷恋,有的可以不上课、不吃饭,但绝不能不看小说,中国小说已经成为越南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中国武侠小说与金庸小说在越南的传播
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卢、郑证因、朱贞木为代表的旧派武侠小说传播到越南之后,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震惊当世的近代名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及其著作《江湖奇侠传》以文笔华美,气势磅礴,奇幻绝伦的“剑仙”、还珠楼主李涛民及其著作《蜀山剑侠传》、
《青城十九侠》特别受到读者的喜爱,同时对越南武侠小说的创作,无疑有极深刻的影响。
自 1952 年香港《新晚报》开始刊载著名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以来,新派武侠小说时期正式开始,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新派武侠小说 60 年代开始风靡越南,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是中国武侠小说在越南传播的顶峰时期。香港的梁羽生、金庸,台湾的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等新派武侠小说代表性作家都受到越南读
Trang 29者的关注。其中,赢得最多读者群喜爱并且对越南社会文化留下最深刻的影响是金庸及其小说。
金庸的实名查良镛,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金庸本人被尊称为
“武林盟主”,其创作被奉为武侠小说的经典。金庸小说指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是 1955 年金庸开始创作的,至 1972 年,最后一部《鹿鼎记》完稿,十七年之内金庸完成了十五部小说并奠定其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地位。1973 年金庸封笔,将他小说进行修改,到 1980 年金庸小说的修订版问世。金庸先生及其小说在港台、中国大陆以及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金庸小说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在香港兴起并很快形成香港和澳门的金庸小说热。六七十年代他的小说蔓及东南亚及欧美华人文化圈。到了 80 年代才正式引起台湾和中国大陆的金庸热。金庸小说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进入越南西贡,迅速掀起了译介、阅读及研究热潮,同时影响到越南的语言文学与社会生活。尽管他的小说有一段时间被列为不健康的文化物品并被越南评论界猛烈地攻击,但不可否定的是金庸小说不仅风靡了六七十年代的越南南部,其小说还一直深入到越南人的生活中,对越南人的语言文化、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年轻人的影响。
第二节 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和接受过程
金庸小说自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传播至越南到今天已经差不多六十年。在这段时间,由于政治的特殊性,金庸小说在越南也有着比较特殊的传播、翻译与接受过程,甚至越南北方和南方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和接受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时期。
一、越南西贡的金庸热(1960-1975)
众所周知,1954 年法国殖民者投降,越南北方(北越)获得独立,开始走向社会主
Trang 30义道路,而越南南方(南越)还在美帝国主义的统治下,直到 1975 年 4 月 30 日才解放。北越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凡是属于通俗文学的都不准流传,金庸小说也不例外。南越虽受美国的统治,但对通俗文学的传播几乎没有什么大碍,甚至此地还出现一波又一波的“金庸热”。这股热潮开始于西贡并很快推广到南部的其他地方。在北越,金庸小说虽不准流传,但实际上禁止不了读者对他小说的关注及喜爱。
(一)金庸小说的翻译和出版
金庸的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碧血剑》于 1956 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四年后
1960 年就传播到越南西贡。将该小说翻译并在《同来报》上刊载的第一人是译者先锋徐庆奉(Tiền Phong Từ Khánh Phụng)。随后由图胖(Đồ Mập)翻译的《射雕英雄传》和由武才陆(Vũ Tài Lục)翻译的《神雕侠侣》分别刊载在南越的《越民报》和《新报》上。书名《射雕英雄传》在翻译时也被改成《神雕大侠》,该书名一直沿用至今。但真正引发越南“金庸热”的是徐庆奉译介的《倚天屠龙记》。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于 1961 年出版,同年其越南语译本被《同来报》分成多期连载,同时受到南读者的关注。当时为了吸引人们的关注,译者没有将《倚天屠龙记》标题直接译成越南文“Ỷ thiên đồ long ký”,而是译成“Cô gái đồ long”,其意思是“屠龙姑娘”,“屠龙姑娘”在《同奈报》连载差不多一个月就吸引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关注并引发舆论热潮,到处都听到人们对此小说的评论。 除了徐庆峰、图胖和武才陆,当时还涌现了韩江雁(Hàn Giang Nhạn)、潘景忠
(Phan Cảnh Trung)、田忠子(Điền Trung Tử)、杨军(Dương Quân)、商兰(Thương Lan)等雄厚的翻译队伍。最有才华的翻译者是专门给越南教育部当翻译的韩江雁,他所翻译的《飞虎外传》、《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连成决》、《侠客行》、《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七部小说都是高质量的译本,成为翻译金庸小说数量最多的人并受到越南多数读者的喜爱。在越南文学研究界的眼里韩江雁笔下的译文生动细腻,语言精心雕琢、文采飞扬,20 世纪越南武侠小说的翻译家未有人超过韩江雁的水平。与翻译浪潮的同时,越南报社和出版社也纷纷连载并出版金庸小说。
Trang 31《倚天屠龙记》已经掀起了报社刊载金庸小说的热潮,除了西贡的《同奈报》,其他报社也纷纷连载,报社的数量增加得比较快。据胡志明大学陈黎花筝教授在其论文《越南金庸小说的接受情况》中的统计,1963 年之前西贡只有 9 份日报,1963 年 12 月为止,日报的数量已增加至 44 份,几乎每份日报都刊载金庸武侠小说,形成了一种在报刊上看小说的风气。徐庆奉是专门给《同来报》当翻译的,但自从他译的《屠龙姑娘》走红,其他日报也开始邀请他当翻译。越南学者番毅在其文章《金庸小说的一些事迹》中泄露:
“最少有七个日报刊登徐庆奉的译文。于是徐庆奉就直接口译让他的秘书打字,然后打印成八九个版本并交给各家报社。除此之外,他还给各家报社翻译古龙、诸葛青云的武侠小说”①
通过番毅的这段话,我们至少也可以感受到金庸小说在越南的翻译和出版热潮。
1963 年,韩江雁的《天龙八部》越译本问世之后,奠定了他在越南文坛上的地位,各家报社和出版社也纷纷连载其译本。1967 年,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正在香港《明报》刊载,寒江雁甚至自己订购这张报纸以及时将《笑傲江湖》翻译并传播给越南读者。“西
由金庸主编的《香港明报》只要刊载他的小说,若不是飞机晚点,就马上出现在西贡报纸上,西贡人都迷得如痴如醉。每次香港飞机因某个原因没有将《香港明报》带到越南,读者都难过得很。阮梦觉教授将该难过程度如此比喻:“香港飞机不准时降落在越南的通知使读者在许多时候觉得要比听
1973 年金庸写的最后一部《鹿鼎记》被译介之后,南越的很多报社都登载,尤其是《鹿鼎记》译本出现在西贡所有的报纸上。 除了在报刊上连载之外,1963 年的西贡,30 多家出版社争着出版武侠小说,有越南武侠小说,也有金庸、古龙、卧龙生、梁羽生等中国新派武侠作家的作品,但金庸小说一直据为榜首。金庸小说的广受欢迎使得当时的出版媒介得到蓬勃的发展,出版社的数量不
Trang 32胡志明市的书店,其实也跟我们国内的差不多:文具琳琅满目,占去不少地方,虽不致喧宾夺主,到底也展现了其重要的位置。 其实并不是专程去书店,只是刚好路过书店门口,想起日前文友们在谈话间提到越南人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入迷和推崇,并说在越南,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被翻译得最多的外文作品。于是我便想进去看看,况且身边有个懂越南文的小寒。进入书店,很快就转完了一层,再上二层,也很快就看完了……然后我对小寒说,让我看看金庸的武侠译本吧。小寒领我到一列高高的书架前,用手指着,嘴里一迭声地说:‚喏,这是《神雕侠侣》,这是《天龙八部》,那是《侠客行》,还有《笑傲江湖》……‛。她还在指,我却看傻了眼!猛然想起一位诗人所言:‚所有金庸的书都有越南文译本,而且是长销书;父亲看后,
总之,金庸小说充斥了南越的书报市场,同时也培育了雄厚的翻译队伍。虽然越南国家图书馆现存六七十年代金庸小说的越译本只有两部,即 1964 年潘景中译的《神雕侠侣》及 1976 年徐庆峰译的《倚天屠龙记》,但据当时留下来的相关资料以及 ebook 网页上的越译本,可知到 1975 年 4 月为止,金庸的 15 部小说都被翻译并在报纸上刊载。越南翻译和出版金庸的小说,是在作者没有授权、出版社也未付稿酬的情况下发生的随意翻印。当时在越南流传的金庸小说,亦真亦假的竟有 20 部。更吃惊的是金庸小说越译本据越南文学批评家王智闲及译者范秀珠的统计却有 33 部。他们还指出金庸小说像方便面一样,是南方人的消遣娱乐读物,为了适应书报市场及读者的需求,无数译本被粗略地翻译出来,难译之处就不翻译。越南国家图书馆现存的两部越译本翻译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译者以归化为主,采取简化、增词、减词或借用等翻译变通手段进行翻译,让译文通俗易懂。
①
李忆莙.看天下:金庸作品在越南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J/OR].中国凤凰新闻,2014-5-9
Trang 33(二)金庸小说的接受与评价
除了越南华人和会中文的部分学者之外,越南读者都通过越译本来欣赏中国文学作品。六七十年代金庸小说大量被翻译成越南语并在报刊杂志上连载,也有很多被出版成书并充斥了书报市场,同时赢得越南读者的喜爱。金庸小说的读者最初是市民阶层,后来阅读的人群越来越扩大:“不只有下层劳动者、工人、农民、学生,还有学者、科学
甚至“出家人也喜欢武术。有钱人及越南驻其他国家的大使也派人回国带了大包小包金庸小说的译本过去看。课堂
这说明金庸小说的接受群体是非常广泛的,这种阅读活动打破了阶级和阶层的界限,成为了一种社会群体活动。人们不管讨论什么问题,都离不开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语言、武功等方面,都会联系到作品谈论。当时西贡有一位名叫武黄章的诗人非常喜欢金庸小说,他一直在报刊上读这本小说,后来《屠龙姑娘》出版成书,他还重复看了,因为感怀万分而在此书的第一页写上以下几句诗:
Lôi phong tích lịch thủ (雷风霹雳手)
Càn khôn đại nã di(乾坤大挪移)
Cắm dùng cha đẻ Trương Vô Kỵ (金庸张无忌之父亲)
Sìn Phóng con nuôi Đại Ỷ Ty (庆峰黛绮丝的养子)
诗中提到了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的三大人物,第一位是反派人物成昆,其绰号霹雳手,第二位是中土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第三位是波斯明教三圣女之一黛绮丝
(其别名金花婆婆)。成昆因武功极高,极富智谋而具有巨大的声威。张无忌在中原明教总坛昆仑山光明顶的禁地中习得的武功叫乾坤大挪移,这也是明教历代相传的一门最厉害的武功。张无忌是金庸笔下武功最高的主角,“作者金庸对张无忌的评价是:侠气最重、豪气干云的谦谦君子,武功集各家之长最全面,很大可能是金庸笔下武功最强主角,是他
Trang 34,所以诗人比喻金庸是无忌的父亲。最后一句应该是诗人写给译者徐庆奉,诗人之所以比喻庆奉是黛绮丝的养子,是因为译者好像对明教的一切都懂得并把原文翻译得极为流畅。
若说南越人是堂堂正正地阅读金庸小说,房间里、书店里、报社上,甚至路上、车上、车站里到处都可以碰到看金庸小说的人,北越人却偷偷摸摸地进行此活动。在北越,六七十年代金庸小说的翻译和出版不准进行,但小说的译本通过南北来往的人群携带过来,并在老百姓之中暗暗地流传。南越的金庸热对北越也有影响,在北越胡同的不少小书店里,金庸小说的买卖及阅读活动还在进行。这证明金庸小说在北越的流传、翻译及出版等活动都不能阻止。不管怎么样,越南读者对金庸小说的喜爱程度极为深刻。金庸小说的每个武功招式、每个人物都给金庸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尤其是青少年看了之后就模仿杨过、郭靖、乔峰、张无忌等人物的武功招式。翁文松在《试探金庸武侠小说》②
中还指出,受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南越 60 年代不少青年愿意离家出走,上山练功,然后寻找寺庙当和尚。
在这段时期,除了纸质版本,由金庸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也受到西贡人的欢迎。但越南普通老百姓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够充足,所以只有部分华人、越南知识分子、商人等上层社会人群才经常去电影院观看。在北越,当时越美战争正尤其激烈,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基本上没有被传播或发放。因此,越南六七十年代的金庸热主要在于读者对金庸小说的纸质版本的翻译和阅读浪潮。随着阅读的普及,《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金庸小说也逐渐进入了评论界的视野。
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越南对金庸及其小说的研究文章和专著逐渐出现。1965 年 3 月
15 日《文学杂志》出版了有关武侠小说及金庸小说的第 34 期专刊。专刊上出现了很多著名文学评论家的文章,如刘中考、李正忠、世渊、阮有庸等,他们对金庸小说大多以肯定为主。如黎正忠羡慕金庸小说的东亚道德伦理“平易”与“乐观”,刘教授与世渊歌颂金
Trang 35实际上,这段时期较有权威的文学评论家是杜龙云和阮梦觉。1967 年杜教授在其专著《我们生活中的张无忌还是越南的金庸现象》中,从接受心理的角度对金庸现象如此解释:“不是金庸小说比传统武侠小说写得好,而是与传统武侠小说有区别,即在于他小说
。他在著作中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表达的观点可见出他对金庸小说的了解深度。
阮梦觉和杜龙云一样,也高度赞扬金庸及其小说。1972 年阮梦觉在《金庸的顾虑》中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问题,并指出一些关于正义和邪恶之间难以区分的问题。该著作表达阮梦觉对金庸心里中不解之忧的理解,通过对令狐冲、杨过、张无忌等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他坦言:“直接影响人生的命运是统治者、签署宣战书者,作家只是提示
前一年 1971 年在《百科杂志》上发表的《金庸的不解之处》,阮教授有此言:“我们承认金庸小说对当前越南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许多越南人带来了激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事在外国作家中只有金庸能做到。喜欢阅读的人都迷上了《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小说。”
④
1972 年的《金庸的顾虑》再次表示他对金庸的肯定观点。
然而,不是没有从社会影响层面否定武侠小说及金庸小说的意见。1967 年,孝真在
《武侠小说探讨》一文中提醒青年人应该选择鲁迅、巴金等属于严肃文学作家的作品,不要浪费时间阅读武侠侦探之类的小说。阮曰庆发表于 1968 年的《越南报纸上的中国小说》一文将阅读武侠小说的热潮称为“疫病”,并认为中国小说在越南报纸上出现是一种“奇异现象”。总之,在这段时期,金庸小说只被称为“大众文学”并且尚未正式受到越南研究评论界的高度评价。
Trang 36不管评论界对金庸小说是赞扬还是批评,其小说在越南西贡掀起了阅读及接受热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金庸及其小说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金庸小说官方禁止时期(1975-1985)
(一)读者对金庸小说的喜爱无法阻止
金庸小说在越南全国也有一段时间不准发行、传播。1975 年 4 月 30 日,北越军队打败了南越政府,北南统一全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学方面,文学创作与阅读的内容受严格的限制,严肃文学作为主流文学占据着整个文学领域,与严肃文学相对的通俗文学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毒草,受到严厉的阻止。具有消遣娱乐性的金庸小说也被禁止发行及流传。尤其是 1979 年 2 月中越边界战争爆发,爱国传统使很多越南读者对中国作品冷漠。金庸小说的翻译和出版几乎停滞不前。直到 80 年代末年,中越关系好转,中国文学重新受越南人的青睐,金庸小说 20 世纪 90 年代再次在越南文坛出现。实际上,金庸小说仍始终暗暗地发挥着其影响力,之前的旧版金庸小说依然被秘密的保留并在人民手中传阅,而且读者对这些小说的热爱不会停止:“想到 1978 年至
1983 年,本人开一个小书店,到处寻找才买到《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几本金庸小说,开心得不得了。然后用混凝土纸张做成书的封面并出租。天呀,人山人海,来
庸热的体验,但可证明金庸小说在越南的流传、接受是任何外力都阻止不了的。
金庸迷对金庸小说的喜爱尚未停止。当时,大半夜在胡同里的小书店,金庸小说的出租、买卖及阅读活动还在进行。甚至,出国留学或定居的人也携带金庸小说。2003 年番秀朱在中国浙江举办的《国际讨论会》上发表了《金庸今天在越南的接受》。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 1975 年之后,越南人在国外居留比以前多得很,其中不少人重新看金庸小说,于是在越南印刷的金庸小说越译本已经传播至法国、美国等等。
①
Ông Văn Tùng: “ Bàn về tiểu thuyết võ hiệp của Kim Dung”, tạp chí Ngoại ngữ Văn học số 2, 1998.
Trang 37(二)文学界对金庸小说的激烈态度
在武侠小说独霸南越文坛的情况下,北越批评界站在革命立场上也发表了否定武侠小说的文章,他们认为武侠小说以及金庸小说对读者尤其是对青年读者有恶劣影响。其中,担任当时“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协会”的秘书武幸(Vũ Hạnh)是激烈反对金庸小说在越南流传的人之一。他批判金庸小说直接影响到年轻人的抗战精神并指出《屠龙姑娘》、《笑傲江湖》、《神雕大侠》(即《神雕侠侣》)等小说本身是消遣类型的作品,但在越美战争正在激烈的背景下,这类小说使青少年忘掉现实生活,心甘情愿地躲避在武林世界并放弃自己目前对祖国的任务。1977 年,风贤、石方、陈友佐、郑慧琼、潘德立等文学批评家都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金庸小说。他们认为金庸小说的最大缺点是违背了唯物主义精神。其中,潘德立从各个角度激烈地批评金庸小说。1977 年他在《文学杂志》第四期发表了《金庸小说——新美帝国现实主义的思想和文化的一个奴隶工具》。从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对金庸小说的批评观点,即金庸小说是新美帝国现实主义的思想和文化的奴隶工具。在这篇文章中潘德立说:“金庸对正邪的观点跟美帝国宣传的政治主张相近。”
①
潘德立还认为金庸的思想发源于现代资产主义哲学的虚无主义思想,所以小说中的人物跟欧美国家反抗的青年人差不多,更严重的是金庸小说已经将游荡不务正业的南越年轻人培养成美帝国恶毒的手下。
2009 年陈黎花筝在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学报《文学与语言》上发表了《金庸 小说在越南的接受》,该文章将 1975 年之后文学评论家对金庸及其小说的否定观点概括成八个特点:第一,金庸小说违背了唯物主义,这是不少文学评论家的共同观点。第二,金庸小说宣传怀疑主义,作者以郑慧琼、陈重登坛和潘德立的观点为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第三,金庸小说正邪不明,使人们犹豫不决,从而产生“虚无主义的人生观”,潘德立是该观点之代表。第四,金庸小说歌颂个人英雄主义,“金庸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无靠群众的
①
Phan Đắc Lập: “Truyện chưởng Kim Dung-Một công cụ nô dịch văn hóa và tư tưởng của chủ nghĩa thực dân mới Mỹ” , Tạp chí Văn học số 4, 1977
Trang 38独身英雄 ”①
,代表这个观点就是陈重登坛。第五,金庸小说倡导残酷暴力主义,郑慧琼和潘德立是这个观点的代表。第六,金庸小说歌颂躲避现实生活的爱情,为了爱情人们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寻找一个像“冰火岛”一样的地方躲避。陈黎花筝如此引出潘德立对这种爱情的观点“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的爱情”。第七,金庸现象拥有民族歧视的态度,金庸认为大汉民族是最聪明和才干,其他民族都是野蛮,该歧视态度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等显得相当明显。第八,金庸小说在艺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偶然、非理性、非科学等等。
总之, 1975 年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金庸小说在越南被禁止发行传播并被文学评论家激烈批判。某一个学者若有肯定金庸的观点也因政治约束而不敢发言。虽然金庸小说迷对金庸小说的喜爱永不停息,但评论家的否定观点多少还是影响到大众对金庸小说的接受。
三、金庸小说在越南的再度接受(1990 年至今)
(一)金庸小说的翻译、改编与读者的接受
1998 年,金庸小说正式被重新翻译,第一部就是《雪山飞狐》并由范秀珠(Phạm
Tú Châu)、友侬(Hữu Nùng) 和玉石(Ngọc Thạch)三位译者合译。 但 1999 年南方文化公司买到金庸小说的翻译版权之后,金庸小说的翻译才正式进入高潮。他的十五部小说都被重复翻译。翻译队伍也比以前雄厚多了,武德星海(Vũ Đức Sao Biển)、高自清(Cao
Tự Thanh)、黎庆长(Lê Khánh Trường)、东海(Đông Hải),黄玉战(Huznh Ngọc Chiến) 、阮氏碧海(Nguyễn Thị Bích Hải)等都是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译本已经过审订并由越南“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翻译金庸小说最多的译者是东海,他翻译的共四部,即 2003 年出版的《天龙八部》和《侠客行》;2004 年出版的《碧血剑》和《书剑恩仇录》。东海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翻译方法,所以译文语言自然流畅,符合普通读者的接受。黎庆长、高自清和黄玉战这三位译者各自都翻译了两部。具体的译者,译本、出版
①
Trần Lê Hoa Tranh : “Việc tiếp nhận Kim Dung tại Việt Nam”, Báo Văn học và Ngôn ngữ, số 2 , 2009
Trang 39社和出版时间可见附录 2 的统计表。关于金庸小说在这段时期的译介,学者裴氏翠芳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被译介到越南最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包括港台文学在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庸小说的原本和越译本都有了电子版,读者可以随时阅读。目前,通过纸质本阅读金庸小说的人越来越少,而通过网络上电子版和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观看的人日益增多。本论文对太原大学所属外国语学院、太原师范大学和太原经济大学的 8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目的是考察越南学生对金庸小说的喜爱程度,阅读途径和金庸小说对他们的影响。调查结果指出,800 名学生之中有 583 名(占差不多72.9%)看过金庸小说,只有 217 名(占 27.1%)从未看过金庸小说。其中 464 名(占差
不多 79.6%)喜欢金庸小说。关于金庸小说的接触途径,只有 25 名(占 4.3%)通过纸质版本阅读,201 名(占 34.5%)选电子小说,剩下 357 名占的比例最多的(61.2%)选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这些调查数字虽具有局限性,但也可以证明社会的发展,读者娱乐需求也改变。这种改变具有全球性而不是只在越南。
然而,问题在于现在的互联网上武侠小说在线阅读的网页五花八门,如 ebooks 、webtruyen、Sstruyen、Tangthuvien、Thichtruyen、Diễn đàn Lê Qu{ Đôn 等。我们可以在这些网页上阅读金庸小说的越译本,然而不是所有的译本质量都好。本文发现,在 ebooks 、webtruyen 和 Diễn đàn Le Qu{ Đôn 上可以阅读黎庆长、东海、高自清等著名翻译家的译本,其他网页有很多翻译不到位的译文,其译者是文学方面的外行,翻译缺乏文学、文化或翻译理论的基础知识。目前,不少读者喜欢阅读由阮唯正翻译的并在网上流传的金庸小说越译本。阮唯正是居留美国的并被称为海外越南人翻译最好的译者。他翻译了金庸小说的不少小说,代表是《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鸳鸯刀》、《越女剑》和《白马啸西风》。除了阅读电子版,越南金庸迷可以通过越南交通广播电台接近金庸小说。而且这家广播电台所播放的都是质量高的译本,像黎庆长翻译的《倚天屠龙记》、武德星海译的
《笑傲江湖》等等。
① 裴氏翠芳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49
Trang 40但最吸引读者的关注还是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90 年代是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电视台播放的热潮。记得我们当年还是学生,一放暑假就可以看《西游记》、《红楼梦》、
《包青天》、《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等中国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大家都很期待,这些片子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菜谱”。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金庸迷而言,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1984 年版的《鹿鼎记》、1995 年版的《神雕侠侣》、1996 年版的《笑傲江湖》、1997 年版的《天龙八部》、1986 年版的《倚天屠龙记》等都是他们对金庸作品的“初恋”,永远是他们心目中的“经典”,以后再改编的片子也不能代替他们对这些电视剧的深爱。我老公是一位金庸迷,他不只阅读金庸小说的电子版,还经常看其改编拍摄的电视剧,甚至有的还反复看。他最喜欢看的是 1995 年版的《神雕侠侣》。老公说,由《神雕侠侣》改编拍摄成的电视剧目前还有 2003 年版和 2006 年版,自己都看过,
但 1995 年版还是最好看。他认为后来的影视作品改编了太多,很多故事情节变得过分荒唐。
进入 21 世纪,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尚未停止。虽然越南电视台对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播放的频率越来越少,但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旧版和新版都在互联网上传播。有了越南语副题,或越南语配音,所以不会中文的读者都可以观看。再说,新时代的电视剧尤其精彩,除了具有壮观的画面、还有漂亮而出色的演员像李亚鹏、黄晓明、刘亦菲等等,甚至原著中一些落伍的思想也被拍摄时期的思想取代了。因此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笔者也不例外。
(二)文学界对金庸小说的接受与评价
越南改革开放之后,文学界对武侠小说和金庸小说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太赞同的观点,但金庸小说基本上都受到他们的青睐,引发了广泛的谈论并形成了越南文坛上的金庸现象。对于该现象,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越南《军队文艺》杂志社工作的作家范秀珠如此介绍:“在我工作的杂志社,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阮凯,还有一位狡猾伶俐的人物春册都迷上了武侠小说,他们每次看完了金庸的一部小说都叫大家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