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Luận Văn - Báo Cáo

Luận văn nghiên cứu từ tượng thanh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45 1,2K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45
Dung lượng 1,05 MB

Nội dung

单音节拟声词(A 式结构)与其重叠形式(AA 结构).... 第一章 现代汉语拟声词概论 1.1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标准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的标准问题前大抵可分成两派:一派是多重标准振、一派是单一标准派。 多重标准派主张全面运用多重标准来划分词类,可是详细采纳应用哪些标准,多重标准中侧重哪一种标准,意见还不完全一致。有人主张从意义着手,兼顾形态和语法功能;有人主张从形志着

Trang 1

-o0o-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ĐỀ TÀI:

NGHIÊN CỨU TỪ TƯỢNG THANH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

SINH VIÊN THỰC HIỆN : NGUYỄN THÙY LINH

MÃ SINH VIÊN : A13289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HÁN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Th.S ĐỖ THỊ MINH

HÀ NỘI – 2013

Trang 2

升龙大学 -o0o-

专业 :汉语言理论

导师 :杜氏明硕士

2013 年于河内

Trang 3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现代汉语拟声词概论 3

1.1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标准 3

1.2 现代汉语词类中拟声词的位置 4

小结 4

第二章: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 5

2.1 拟声词的定义 5

2.2 拟声词的语法特征 6

2.2.1 第一:拟声词可以单独成句 6

2.2.2 第二:作状语 6

2.2.3 第三:作定语 7

2.2.4 第四:作谓语 7

2.2.5 第五:作主语 7

2.2.6 第六:作补语 7

2.2.7 用法上的条件 8

2.3 拟声词的形式特征 8

2.3.1 拟声词的结构特征 8

a 单音节拟声词(A 式结构)与其重叠形式(AA 结构) 9

b 双音节拟声词(AB 式结构)与其重叠形式(ABAB、AABB、 ABB 式结构) 11

2.3.2 拟声词的其他特殊形式(ABCABCBAABABCABCD式结构) 16

2.4 拟声词语言应用上的作用 18

2.4.1 拟声词的感染力 18

2.4.2 拟声词的想象力 19

2.5 拟声词与叹词的区别 19

2.5.1 从词汇意义上看: 20

Trang 4

第三章: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结果的应用 24

3.1 升龙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现代汉语拟声词运用现状与成因分析 24

3.2 现代汉语拟声词运用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8

3.2.1 不要滥用拟声词 28

3.2.2 要运用得得体 29

3.2.3 现代汉语拟声词译成越南语的一些经验 29

小结 30

结语 31 参考文献

附录

Trang 5

前言 一、 选题理由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们学习外语是因为交际的目的。汉语在语言学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士越来越多,汉语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学者的重视。

作为一个外国学习汉语的人,本人认为能够流利地说一种非母语的语言是很难的,能够说得更生动,更有感染力一些就是最难了。 所以除了具备准确一口语音外,我们还要注意到表达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本人阅读了大量汉语文章、看了一些部电影或在听中国音乐时与通过跟中国朋友聊天,本人发现如果我们适当地使用拟声词,将使说出来的话语或写出来的文章更生动有趣。

我们的世界总是充满声音,每时每刻我们都听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也常常提到声音,我们想把自己的感受的声音转达别人听,但我们却无法仅凭口中发出来的声音再现原来的各种声音,所以我们必须用语言来模拟它。汉语中叫这一类词是“拟声词”。

拟声词的巧妙运用能起了很大的表达作用。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运用拟声词还可以形象地描摹人物的心情或情绪。从而启发人的想象力,让我们所说出的话语,所写出的文章增添更多的色彩 的表达作用。体会到这一点,本人认为能掌握好汉语的拟声词并加深进行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对学习汉语像本人的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实际上,通过考察,本人认为升龙大学的学生大多数对汉语拟声词的了解还是不全面、深刻的。认错拟声词的数量还比较多,而没注意到拟声词的表达作用的学生就很多。另外,我们在上课时并没有花多时间了解拟声词也还没谁给我们指出使用该词类使用上为准之处。因此本人选定“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为研究题材,希望通过该论文能向学汉语的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学习资料。

Trang 6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拟声词,考查范围是主要的语法特征与作用。

三、 研究任务

首先,对汉语拟声词相关研究作初探,然后对汉语拟声词的定义、特征进行了考察,弄清楚其作用。同时通过考察升龙大学三年级学现代汉语拟声词的现状,找出他们学汉语拟声词的一些困难点并提出克服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四、 研究方法

在进行研究过程,本人主要采取归纳法、演绎法并将这两方法互相 结合使用:

 第一通过收集、阅读并具体分析有关拟声词的资料、汉语语法书,指出汉语拟声词在现代汉语词类中的位置、特征与作用,从而为研究打下基础。

 第二通过自己学汉语拟声词的经验与感受,进一步考察升龙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了解拟声词的情况,从而帮助他们解答一些问题,如: 汉语拟声词的特征是什么?汉语拟声词有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怎么运用拟声词?。。。等等。

 第三得出结论,或者对自己还怀疑的问题加以研究。

五、 论文结构

本轮问出了前沿、结语、参考文献、预料来源、附录之外主要内容共分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拟声词概论

第二章: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

第三章: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结果的应用

Trang 7

第一章 现代汉语拟声词概论

1.1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标准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的标准问题前大抵可分成两派:一派是多重标准振、一派是单一标准派。

多重标准派主张全面运用多重标准来划分词类,可是详细采纳应用哪些标准,多重标准中侧重哪一种标准,意见还不完全一致。有人主张从意义着手,兼顾形态和语法功能;有人主张从形志着手,兼顾语法功能和意义;有人主张从语法功能着手,兼顾形态和意义。

单一标准派主张采纳应用单一标准来划分词类。主要的意见认为划分词类为有采纳应用语法功能标准,可是不一样的人对“语法功能”又有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语法功能原因是短语组台功能,有人认为语法功能原因是句子成分功能,还有人认为语法功能需要既包括句子成分功能,又包括短语组合功能。

我认为,划分词类的标准需要在词的语法功能基础上。这个语法功能指的便是词具有怎么样的组合本领,受组合以后发生怎么样的关系, 比如:“x 文章、x 了、x 着、x 过、x 写、没 x、x 不 x、x 的文章”

中的 x 都需要分别用“写”、“读”、“改”去替换.很明显看出.“写、读、改”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属于同一个类。又如:x 文章、很 x 的文章、这篇文章“很 x”中的 x,都可分别用“好”、“长、“新”去替换。

“好、长、新”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也属于同一个类。可是,“写、读、改”和“好、长、新”的语法功能不完全相同我们可说“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很好”,可是不可以说“很读的文章、这篇文章很读”。第二,既然“写文章和“好文章”都可以很明确地说。可是内部的语义关系并不一样。“写”和“文章”之间具有支配关系,“好”和“文章”之间具有修饰关系。因此,“写、读、改”和“好、长、新”不属于同一个类,而属于两个不一样的类。我们需要明白,用作划分词类标准的组合本领,也就是指一个词所具有的全部组台本领,不也就是指在某种词语结构中已经表现出来的组合本领,依照全部组合本领来给词分类,便是一个词在缺乏进人详细语句以前就可确定它所属的类。可知,分析词类的划分,第一要弄清楚划分的标准,第二要掌握给词分类的主要语法功能,要给某个词分类,

Trang 8

1.2 现代汉语词类中拟声词的位置

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和虚词是根据能作句子成分划分出来的。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等。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拟声词可以单独成句,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但又不与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它既不属于实词也不属于虚词,是汉语词类中比较特殊的 词类。

小结

本章已经谈到有关汉语拟声词的一些最概括本内容。从此我们可以了解现代汉语划分词类标准分成两派:一派是多重标准振、一派是单一标准派。多重标准派主张全面运用多重标准来划分词类; 单一标准派主张采纳应用单一标准来划分词类 分析词类的划分要弄清楚划分的标准,后来要掌握给词分类的主要语法功能。

我们也弄清楚现代汉语词类中拟声词的位置,它既不属于实词也不属于虚词,是汉语词类中比较特殊的词类。因为它可以单独成句,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但又不与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

Trang 9

2 第二章 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

2.1 拟声词的定义

拟声词简单译成英语就是“onomatopoeia”,越南语就是“từ tượng thanh”。拟声词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具备的一种词类。在汉语里面,这中词类除了“拟声词”的名称外还有其他很多种名称,如:“象声词”、

“摹声词”、“状声词”„等等。关于拟声词的定义,各学家在研究中分别提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定义,如:

马景仑在《汉语通论》(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定义为“象声词(拟声词)是标记事物声音的词”。

宋均芬在《汉语词汇学》(知识出版社)中这样写到:“摹声词,又称“象声词”、“拟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傅惠钧在《汉语基础》(上海文艺出版社)中认为“拟声词是摹拟事物声响或动物叫声等的词”。

孙德金在《汉语语法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对汉语拟声词有这样的定义:“模拟声音的词是象声词”。

拟声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就被解释为:“象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尽管有很多种多样的定义,但大多是一致的,都是摹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语,如:模拟风声有:“呼呼”、“萧萧”„模拟雨声有:“滴沥”、“哗啦”、模拟鸟声有:“布谷”、“叽叽喳喳”„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拟声词虽然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判别,再有自己语言的语音系统模拟,这样的模拟必会失真。因此,它和口技的声音摹仿,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有再现声音的职能,但是拟声词的声音模仿跟客观事物发出的真正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在听觉上很容易区别出来。而口技由于是杂技的一种,表演者运用口都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所以它的声音模仿跟真正的声音比较相似,听觉上比较难分别出来,如此口技所造成的声音模仿不是语言,换一句话来说它是人类语言语音系统外的声音,而拟声词却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词类,它所模仿的声音已收到人类语言语音系统的干涉了。凭这一点,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到为什么一个客

Trang 10

拟声词在一个句子的开头同时在它后面要有感叹号“!”这样是它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所以我们说拟声词具有单独成句的语法功能。 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拟声词还是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

2.2.2 第二:作状语

拟声词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状语,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单独充当状语,一是和其他词语构成短文共同充当状语。例如:

(2) 男人挑谷子回去时带几个红苕或萝卜到田里来,一人发一个,用镰力削了皮喀嚓喀嚓 地啃。(冉正万《奔命》)

(3) 母亲说的那把藏着的钥匙把他心里的一扇本已封了几年的门锁,

当 的一下打开了。(阎连科《朝着东南走》)

(4) 我在他桌前的地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

门外 吱 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叫见有人在挪动凳子。(冰心《小橘灯》)

例(2)里 “喀嚓喀嚓”单独作动词“啃”的状语,后面如“地”。 例(3)、(4)里拟声词“当”、“吱”与其他词语—“一下”、

“一声”构成短文共同充当状语,这“其他词语”限于两类,一类是表示时间短暂的“一下”(包括“一下子”),如例(9),一类是定中短语

“一声”(包括“几声”、“一眼”等),如例(10)。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单音节拟声词用在“一下”(“一下子”)、

“一声”(“几声”、“一眼”等)等之前,一般都要带上一个“地”(或“的”)如:“轰的一下、嗡地一下、砰地一下、咚的一下、啪地一下、腾地一下、通地一下”和“嗵的一声、哐的一声、砰的一声、嘟的一声、嘎的一声、叭的一声”等,不带“地”(或“的”)的情况很少。如果是双音节以上的拟声词用在“一下”、“一声”等之前,以不带“地”(或

“的”)为常见,如:“呼啦一下、当啷一下、啪唧一下、轰隆一下、哗

Trang 11

啦一下”,“咕咚一声、扑哧一声、叮当骨碌一声、哐啷啷几声、扑通一声”等等。这是因为汉语一个特点就是很讲究节律和谐。

2.2.3 第三:作定语

拟声词作定语从它修饰的中心语来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拟声词后直接跟中心语“声”,如:

(5) 马高那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指关节捏出一串清脆的啪啪 声来。

(何立伟《光和影子》)

(6) 一阵拖拉机的轰隆 声从远外传来,拖拉机的声音打动了郭水浪的又一个欲望。(李康关《村道的轰鸣》)

此时,拟声词可以是相同音节的重叠,如例(11),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音节,如例(12)。

拟声词作定语的另一种情况是:中心语是一般词语,其中以名词为最常见,例如:

(7) 他拼命挣扎,将铁床摇动出一阵 吱吱嘎嘎 的嘶叫。(孙春平

《魔障》)

(8) 昏睡中,嘀嘀嗒嗒 的时钟声把他惊醒。(王鹰王蔚《十九点钟的阳一记全国劳动模范、房修水电工徐虎》)

(12) 这响亮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拟声词充当句子的主语也是少见情况。

2.2.6 第六:作补语

拟声词能作补语,但少见。例如:

Trang 12

(13) 浇过水的玉米叶子眼看着支楞起来了,风一吹笑得 哗哗 的。(刘庆邦《草帽》)

(14) 高增幅说着,牙咬得 咯吧咯吧。(柳青《创业史》)

拟声词作补语的时候一般加上结构助词“得”。如果是单音节拟声词,句低要用“的”。如果是双音节重叠形式 ABAB,句低不要用“的”。

2.2.7 用法上的条件

A 式拟声词与其他词语—“一下”、“一声”构成短文共同充当状语,限于两类,一类是表示时间短暂的“一下”(包括“一下子”)。

如果是单音节拟声词用在“一下”(“一下子”)、“一声”

(“几声”、“一眼”等)等之前,一般都要带上一个“地”(或“的”)。

如果是双音节以上的拟声词用在“一下”、“一声”等之前,以不带“地”(或“的”)为常见。

拟声词作补语的时候一般加上结构助词“得”。如果是单音节拟声词,句低要用“的”。如果是双音节重叠形式 ABAB,句低不要用“的”。

2.3 拟声词的形式特征

汉语拟声词所模拟的对象跟其他语言的拟声词一样,都是自然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声音。也就因为如此,汉语拟声词的结构形式极为丰富。

2.3.1 拟声词的结构特征

现代汉语拟声词虽然是属于单纯词,可是它的结构并不是只有一个音节构成的。这类词的结构形式也比较多样,我们可以把拟声词分为四组:

单音节拟声词(A 式结构) 如:叭、嘟、味、赠、喀、唉、键、呀、哇„等

双音节拟声词(AB 式结构)如:哗啦、滴溜、滴答、浙沥、嘟嘀„

拟声词的重叠形式(AA 式如:咚咚、哈哈、 ;ABAB 式如:叮当叮当、 ;AABB 式如:叽叽喳喳、 ;ABB 式如:哗啦啦、 ;AAB 式如:咚咚擦、 )

叽叽喳喳、、咚咚擦„等

Trang 13

拟声词的其他特殊形式(ABC 式如: 鼓隆咚、克丁当 ;ABCB式如: 嘻唧哗唧、 ;A 里 AB 式如: 呼哩呼噜;A 里 BC 式如:滴里塔拉、 ;ABCD 式如:当啷哗啦„等

现代汉语拟声词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式为主,只有少量是三、四音节的。下述我们将一种一种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

a 单音节拟声词(A 式结构)与其重叠形式(AA 结构)

 A 式拟声词:

由一个音节构成的拟声词叫做单音节拟声词。如:刷、啪、哄、咣、咚„等等。单音节拟声词在拟声词中数量也比较多。

单音节的表达作用体现在其所模拟的声音,一般都是表示单一短促的声音,所以在想描写急促的动作或者在描写一个寂静的空间的时候,留意使用单音节拟声词将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15)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这句中,“哧”只有一声,在这个拟声词的后面作者加上叹号,不仅表现出了小女孩在墙上擦火柴这个动作的过程和情态,形象地模拟出了火柴在非常短暂的那一瞬间点燃所发出的声音,而且通过“哧”这个表示细小声音的拟声词映衬出了“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的寂静,从而好像把读者带进了这个寂静的空间,感觉擦火柴的声音就这么接近,深深的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可怜、疼痛。

单音节拟声词在具体使用时,后多接“一声”、“一下”,并在拟声词和“一声”、“一下”之间加上“地”和“的”。例如:

(16)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 地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如:

Trang 14

(20) 乌鸦听狐狸的柔声劝诱,提高嗓门儿,尽乌鸦的所能叫出刺耳的声音:“呀 ”(《乌鸦与狐狸》)

(21)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然听得背后“碰 -”的一声大叫。(鲁迅《药》)。

(22) “哇 ”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真叫“妈妈呀”。

另一种是采用单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叠音式拟声词,或 AA 式,或 AAA式,或“A,A,A”式,或 AAAA 式来表示声音的连绵。

例如:

(23) 她啯啯 地痛饮着鲜汤,舒服极了。

(24) “爸爸!”楼上喊了一声,随着声音“噔噔瞪”地跑下一个人来。

(25) 队员们穿着刺红色的运动衣,轻松地迈着长脚,“沓沓沓沓”,跑过来,又跑过去。

 AA 式拟声词:

AA 式拟声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 A 式单音节拟声词的基础上重叠而成的合成与(我们把它叫作 AA1 式拟声词),用法上的条件:表示一个声音的连续发生,这种拟声词作定语时,后可加“两声”。如:

(26) “砰砰”两声,不知是谁从后面打来了两枪。

另一种是无 A 式单音节拟声词原型,AA 式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双音节单纯拟声词(我们把它叫作 AA2 式拟声词)。用法上的条件:表示的是一种内在连贯性极强的一种声音,后面不可能出现“两声”作中心语,如:

(27)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

地落下来。(《大自然的语言》)

(28) 于是架起两支槽,一支两人 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麦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鲁迅《社

戏》)

(29) 双喜他们却就破口 喃喃 的骂。(鲁迅《社戏》)

象“簌簌、潺潺、喃喃”的这一类 AA2 式拟声词从不以 A 式结构出现,而只能以 AA 式结构出现。而常是复合声音,不是单一声音(用法上的条

件)。所谓复合的声音就是指连成一片、连续不断、不便离析的声音。从结构方面看其的表达作用不是很明显。但 A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AA1 式拟声词)却富有“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Trang 15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有时候,同样用来描写一种声音的拟声词,我们有单音节拟声词也有单音节重叠形式的拟声词,但在具体使用的情况下,也需要先用的。比如同样是用来形容笑声我们有“哈”一词,也有其的叠用是“哈哈”,但在下面的使用情况下只能用其中的一个:

由于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语,所以绝大多数单音节拟声词按实际的自然声音,又可以重叠为 AAA、AAAA、AAAAA„例如:

(32)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

A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还给语言增加了音乐美。如一幅描绘六畜兴旺、农家喜悦的春联使用的拟声词:

AB 式拟声词跟其所模拟的声音之间的关系体现为:有的拟声词反映了一个声响事件发生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种声音。如“扑通”表示重物落水的声音时,“扑”是刚接触水面时的声音。“通”是溅起水花后的声音。两个音节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来说“扑扑”或“通通”。有的是有两个可以拆开来的声音合成的。如“叽喳”,可以表示小鸟的叫声。小鸟的叫声,有的接近于“叽”,有的接近于“喳”,取两种典型的声音合成一个

Trang 16

词。这样的词往往可以拆开来用繁复形式表示同一种事物。如单独用“叽叽”或“喳喳”来表示小鸟的叫声。

也就是因为有上面关系的存在,有的 AB 式拟声词可以跟“一声”组合,有的是不可以的。因此如果根据能否与“一声”组合的标准我们可以

把 AB 式分为两类:

第一种: 是可以和“一声”组合的,我们把它简称为 AB1 式拟声词。其特点是 A 和 B 的声母不同,除了可以和“一声”组合外,有的还可以和

“一下”组合后使用。组合后成为口语中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凝固式。该类拟声词是用两个音节来描述一个声响事件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两种声音,不可分割,而且一般发出这样的声音的动作很快就结束了。例如:扑哧

(模拟笑声或水、气挤出的声音)、吱扭(模拟开门声),吧嗒(模拟嘴唇开合的声音)、当啷(形容金属器物磕碰的声音)、咕咚(形容重东西落下)„

第二种:用法上的条件:是不能和“一声”组合的,我们把它简称为AB2 式拟声词。其大多数有一个特点是 A 和 B 的声母相同。如:叮当(形容金属、瓷器、玉石等撞击的声音)、滴答(形容水落下或种标摆动的声音)、哼哈(形容鼻子和嘴发出的声音,多表示不在意的意思)等等。 AB2 式拟声词所描述的是可以拆开出来的两种声音。发出这样声音的动作一般不会是发出马上就停止的动作。比如:发出“滴答”声音的钟表摆动过程,或者发出“叮当”声音的风铃摆动过程总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在使用时,可以把这类拟声词“乱响/作响”组合成四字格后使用或者是要连用。例如:

(33) 于观和冯小刚穿着中士军装,头上扣着沉重的钢盔,各抱了步枪坐在吉普车后座上,不时被颠得屁股腾空,叮当乱响。

(34) 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小学语文课本)

就从 AB 式拟声词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其表达作用:AB1 式拟声词的表达作用跟单音节拟声词的表达作用比较相似。要么想表达时间的短处、动作发生过程的急促,我们用单音节拟声词或者 AB1 式拟声词来描写。而 AB2式拟声词起不到这样的表达作用(在实际情况人们多以它的重叠形式而使用)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35) 大石头咕咚 一声掉到水里去了。

(36) 嘭嘭彭 地敲了好久每人应声,使劲一推,大门 吱扭 一下开了。

Trang 17

 AB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AAB,ABAB,ABB 式结构拟声词)

这四种 AAB、ABAB、AABB、ABB 式结构拟声词都是 AB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所形容的是连续不断的声响,这时候后面也不能加“一声”之类的词语(用法上的条件)。

ABAB 式反应 AB 这一声音的连续反复。如果把每一声 AB 看作一个声音的话,那么声响事件应至少包含两个这样的单位,才能用 ABAB 式表示。或者在一般情况下是包含许多甚至无数个这样的单位,也只用 AB 的一次反复来概括,而不用重叠为 ABABAB„结构形式。

但问题提出的是怎样的 AB 式拟声词能重叠为 ABAB 式拟声词呢?上述我们已经提到 AB 式拟声词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能跟“一声”组合的拟声词,指的就是 A 和 B 的声母不同。其典型重叠形式为 ABAB 式,例如:

(形容嘴唇开合的声音) (形容清脆,短促的撞击声) (形容东西落地,撞击或气无破碎的声音) (形容物体落地或落水,或者心跳的声音) (形容竹木等器物受挤压发出的声音) (形容鼓掌等的声音)

(形容水受压力而向外排出的声音,或者小声话的声音)

(形容笑声) 有的也可以重叠为 AABB 式,AABB 式是其非典型重叠形式。例如:

叽喳叽叽喳喳 (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

Trang 18

叽嘎叽叽嘎嘎

叽咕叽叽咕咕

(形容说笑等) (小声话的声音) 从表达方面看,ABAB 式所表示的声音往往是节奏的,声音是连续发生但是不杂乱。例如:

(40) 小成子看了钟虹一眼,脸一下子红起来,心 扑腾扑腾 乱跳。

(金果《家住波海滩》)

AABB 式拟声词跟 ABAB 式拟声词有点不同,这类拟声词是 AB 式第二类拟声词(不能跟“一声”组合的拟声词,并且声母相同的拟声词)的典型重叠形式。例如:

(41) 雨点儿 砰砰啪啪 地砸了一下来。(刘恒《苍河白日梦》)

(42) 一位先生气愤地对身后边的一对 叽叽喳喳 的情人说:

“ ”

(43)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轰轰隆隆 的农业机槭正在取代农民手里握了几千年的镰力。

Trang 19

选用哪个由使用者根据描写怎样的声音决定。拿“滴答”这个拟声词来做例子,在想描写有节奏的声音时,选用“滴答滴答”效果奖比较好。例如:

(45) 只有墙上的电子钟,在 滴答滴答 的朝前不急不缓地走着。

(王泽群《一天二十四小时》)

但在想描写声音的杂乱,节奏不明显,选用“嘀嘀嗒嗒”效果比较好。例如:

(46) 上床的时候窗外还下着 嘀嘀嗒嗒 的江南春雨,林黛玉的气质,特别能哭。

ABB 式也是表示声音的延续,这种声音往往是节奏不分明的。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复合音,表示众多的不易将每一声区分开来的声音的延续,如例(53);第二种是非复合音,表示一种或不太多的几种声音的延续如例(54)。

(47) 这时飞机已到头顶,轰隆隆 的声音震得人心发颤。(宗璞

《东藏记》)

(48) 金条 当啷啷 砸在石桌上,像撞了个铃儿。(刘恒《苍河白日梦》)

在现代汉语里,拟声词出现频率比较高。ABB 式后面的 BB 所表达的声音一般是较长的声音,它又可以重叠为 ABBB。例如:“哗啦啦啦”、“呼噜噜噜”、“沙啦啦啦”、“扑楞楞楞”等。

(49) 我听楼底下,扑楞楞楞 !扑楞楞楞!顺着楼窗飞进一只烤鸭子来了。(侯宝林《扒马褂》)

ABB 式拟声词是 AB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用法上的条件:不过不是所

有 AB 式拟声词都能重叠为 ABB 式拟声词,如 A、B 声母不同,B 的韵母为:

“i”或“a”,这样的 AB 式拟声词只见重叠为 ABAB 式拟声词,但从来没见过重叠为 ABB 式拟声词。例如:

Trang 20

2.3.2 拟声词的其他特殊形式(ABC,ABCB,A 里 AB,A 里 BC,ABCD

式结构)

拟声词的其他特殊形式指的就是 ABC,ABCB,A 里 AB,A 里 BC,ABCD式结构等四种结构形式拟声词。其中 ABC 式结构极为少见,表示的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声音(复合音)做三个较为清晰的声音来模拟,但模拟的结果仍是一个声音,是三音节的单纯词,因此常跟“一声”组合。例如:

(50) 扑隆通 一声,小孩掉下水。

(51) 只听见 啪啦嗒 一声,竹竿变成了两截。

其实这两个句子的拟声词原可以用双音节拟声词来描述:“扑通”、

“啪嗒”。用三个音节描写只不过是比用两个音节描写得更为细致而已。选用双音节拟声词还是用三音节拟声词,所起的表达作用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决定用哪一个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者对自然声音的感知如何。

ABCD 式拟声词是对一种声音较长而且杂乱的综合音响的模拟,把这个综合音响分为四部分,分别以每一部分的核心为基础来模拟这个声响。一般情况下,AC 音较强,BD 音较弱,形成了“强弱强弱”的节奏,具有韵

律美,有时候给听者带来悦耳的感觉。如:

(52) 腰间的水壶 丁零当啷 地响。

(53) 有一辆大车,唧顶咕咚 的来了。

像这类拟声词常见还有:“当啷哗啦”、“乒砱乓啷”、“噼里啪啦”等。

啦”:

(56) 博士,你别老这么 叽里呱啦 地翻译好不好?(曹禺《日出》)

(57) 原来已经先到了五六个同学,怪了,我们这些平时见面 哇里

哇啦 的哥们儿,这些都没舍得语言。

Trang 21

那么对于每个结构形式不同的拟声词的用法和其所表达的声音,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总结如下:

各种拟声词用法上条件与内在结构作用表

拟声词的

结构

跟“一声”组

不跟

“一声”组

跟“两声”组

跟“乱响”组

(复合声音)

AB1 式 

描述一个声响事件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两种声音,不可分割,而且一般发出这样的声音的动作很快结束了

AB2 式 

描述的是可以拆开出来的两种声音。发出这样声音的动作一般不会是发出马上就停止的动作

ABAB 式 

反映 AB 这一声音的连续反复。如果把每

一声 AB 看作一个声音的话。那么声响事件应至少包含两个这样的单位,才能用ABAB 式表示

AABB 式 

大多数是表示声音的杂乱,缺乏整齐的节奏,各声发出的时间不一致

种声音往往是节奏不

Trang 22

分明的

ABC 式 

表示的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声音(复合音)作三个较为清晰的声音来模拟,但模拟的结果仍是一个声音,是三音节的单纯

ABCB 式 

ABCB 式拟声词造成既有稳定感又有节奏感的效果

ABCD 式 

是对一种声音较长而且杂乱的综合音响的模拟。一般情况下,

AC 音较强,BD 音较弱,形成“强弱强弱”的节奏,具有韵律美,有时候给听者带来悦耳的感觉

A 里 AB 式、

A 里 BC 式 

所模拟的声音既有杂乱的特点又有独特的节奏感

上面我们已经对现代汉语拟声词的结构形式特征进行初探。但这样我们也只是刚从拟声词的内在结构评论其表达作用,下面我们将从拟声词在语言运用中看其表达作用。

2.4 拟声词语言应用上的作用

2.4.1 拟声词的感染力

留意使用拟声词能增强话语和文章的感染力,所谓“借声传情”也就是这这一作用。我们看例子:

(58) 看到这个情景,罗盛教和副班长咬得 哈哈 响。

(《罗盛教》)

这个例子是写罗声望(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任务)和副班长看到一个朝鲜妇女一动不动地躺在血泊里,她背上背着一个婴儿也被美国侵略者的炮弹炸死,另一小孩扑在这个妇女身上,哭着喊“妈妈”等悲惨景象,怒火

Trang 23

“格格”声,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美帝国残暴罪行的无比愤怒的感情。

2.4.2 拟声词的想象力

在特定条件下,拟声词可以使读者听到摹仿的声音,想象到周围的景色,创造出美好的意境。通过拟声词创造的意境,能够使读者或听者闻其声、见其形,在脑海里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

(59) 摇动了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 嗡嗡嘤嘤 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60)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 的响了,猹在咬瓜子。

(鲁迅《故乡》)

(61)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 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杨朔《荔枝蜜》)

例(59)里由视觉一看到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到听觉一嗡嗡嘤嘤的声音,读者仿佛看到了人们摇动纺车纺纱的劳动场景,感触到了人们愉快的心情,从而分享到了解放区大生产的无限欢乐。例(60)在纯洁的月光下,从土里发出了猹咬瓜子的“啦啦”声音。这里“啦啦”的声音,让我们想象出月亮涌满、安平的田园景象。例子(61)通过“嗡嗡嘤嘤”的悦耳声音,描绘出了蜜蜂采花的繁忙劳动。荔枝树葱茏茂盛,蜜蜂嗡嗡嘤嘤,多么美好的田园情景。

其实拟声词能起上面我们所说的“使话语或文章更加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和增强话语和文章的感染力等表达作用,主要是因为拟声词启发人的想象力的这一个表达作用。

2.5 拟声词与叹词的区别

对于拟声词的归属,词性的问题,各语言学者曾经纷纷争论,各有各看法,到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拟声词归属于形容词:或者归属于副词,如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

《马氏文通》,有的学者却认为应该把拟声词归属于叹词。后来随着时间的长流,凭着学者们对拟声词研究得出的结果,拟声词和形容词、副词、叹词被分开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种词类。

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词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模拟自然声音的拟声词,还有一种就是感叹来源的拟声词,拟声词与叹词的关系比较密切,相似之

Trang 24

处颇多,因此很多人混淆两者的概念。其实拟声词和叹词差别是很大的,我们只要仔细分辨,就能够做到准确运用。

2.5.1 从词汇意义上看:

 叹词是人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发出的声音,或表感叹,或表招呼、应答等,声音是人主动发出的声音。拟声词是对人或其他事物所产生的声音模仿,声音不是人主动发出的声音,而是一种客观的物理声音。

 叹词只涉及人,不涉及事物,但拟声词不仅涉及人,还涉及事物。而且,拟声词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具有描述性,生命力旺盛,使用灵活,而叹词不具有此项功能。所以,拟声词和叹词所表达的内容是有本质区别的。

2.5.2 从语法功能上看:

 叹词的独立性特别强,不知其他词,甚至不与整个句子发生任何语法关系,不充当句子成分主要是独立成分或在句中充当独立成分。在语句表达中,可以处在一开头位置。也可以处在句话结尾的位置,如:

(62) 哎哟 ,头痛死我啦!

(63) 啊, 原来是你呀!

(64) 哇, 好大的鱼呀!

这三句中的独立成分分别由叹词“哎哟”、“啊”、“哇”充当,不与句中的其他成分组合。

 拟声词主要充当状语、定语和谓语等句子成分,也可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或独立成句。这是与叹词语法功能上的不同之处。拟声词独立成句或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时,前后总是有解说的语句,来说明“谁”发出了“什么”声音,若句中无这些说明成分,拟声词表达的内容就会含混不清。如:

(65) 啪 , 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66) 突然传来了锣声,哐哐哐哐,从河那边。(何立伟《白色鸟》)

(67) 这时,嗒,嗒,嗒,塔塔„„从东,从西,从南从北传来康拜因收害稻子的声音。(皆川美香《秋》)

 在列(65)中,“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是对拟声词“啪”的解释说明。

Trang 25

 在列(66)中的拟声词“哐哐哐哐”、“嗒,嗒,嗒,塔嗒„”分别由句中的 “锣声”、“康拜因收害稻子的声音”加以解释。其实,拟声词在句中充当其它句子分别时,句中也有其它相关的词语对此加以说明。

而叹词则不同,只要听到一声感叹或者呼唤声,不用做任何解释,就可以了解发声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叹词所表达的这种声音本身就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了。

Trang 26

小结

本章是对现代汉语拟声词的特征与作用初探,具体是:

 从其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拟声词简单的就是模拟自然音的词语。拟声词与自然的声音有密切的关系,它以自然界的声音形成基础,可是拟声词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并不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模仿,拟声词带有很大主观性。这是因为在从自然声音到拟声词形成的旅途上,已经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系统的插入,使拟声词跟自然的声音有一定的距离,拟声词的读音跟真正的自然声音只是相近的。拟声词的稳固性比较强。

 从现代汉语拟声词的结构形式看其表达作用:现代汉语拟声词的结构形式比较丰富。结构不同的拟声词对其所模拟的声音也起到不同的表达作用。A 式拟声词所模拟的声音是短促的声音,所以对描写急促的时间、带有爆发性的动作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使用时常跟

“一声”组合。A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是 AA 式拟声词(有时候不可以重叠为 AAA 或 AAAA 式拟声词),所表示是一种单一声音的连续发生,它还能起“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的表达作用。AB 式拟声词又分成两类,其中的第一类是能跟“一声”组合,这类拟声词起到的表达作用跟单音节拟声词一样。还有第二类是不能跟“一声”组合,这类 AB 拟声词大多数是以其重叠形式出现。谈到 AB 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我们既有 ABAB 式拟声词(AB 式第一类拟声词的典型重叠形式)、从表达方面看 ABAB 式拟声词所模拟的声音往往是有节奏的,表示声音的连续但不杂乱就像音乐一样美。而跟 ABAB 式拟声词相反的就是 AABB 式拟声词(AB 式第二类拟声词的典型重叠形式)。这类重叠拟声词模拟的声音常是比较杂乱,缺乏节奏。AB 式拟声词的最后一种重叠形式 ABB 式拟声词,多是表达余音不绝时候使用。还有汉语拟声词的 ABC,ABCB,A 里 AB,A 里 BC,ABCD 式结构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比较杂乱的声音。

 从现代汉语拟声词在语言运用中具体情况看其作用。在这个角度看,拟声词不管是以什么结构形式存在能恰当使用的时候都能起到:一是增强话语和文章的感染力,二是启发人的想象力。

那么理所当然,凡是拟声词,不管是以什么结构形式存在,在能恰当使用的时候都能起到:增强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

Ngày đăng: 03/07/2016, 23:34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