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Giáo Dục - Đào Tạo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xi jinpings speech on chinese dream

122 1,3K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122
Dung lượng 1,08 MB

Nội dung

习 近平 “中 国梦 ”讲 话的 批评 话语 分析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XI JINPING’S SPEECH ON “CHINESE DREAM” 赵欣华 ZHAO XINHUA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DEPARTMENTOF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3 习 近平 “中 国梦 ”讲 话的 批评 话语 分析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OF XIJINPING’SSPEECHON “CHINESE DREAM” 赵欣华 ZHAO XINHUA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ARTS DEPARTMENTOF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OF SINGAPORE 2013 Acknowledgments To all the people who helped me with this thesis, I want to express my sincere appreciation. I am deeply indebted to my supervisor, Dr. Wang Hui, who plays a role of an instructor in research and a friend in life to all her students. She spent a lot of time on guiding me to shape the ideas in this thesis. Thanks go to all the teachers 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Their excellent teaching helps me go deeper in linguistic research. Thanks also to Ms Fong Yoke Chan, Ms Tan Sah Mui, and Ms Quek Geok Hong for their earnest dedication. I would owe my sincere thanks to the friends who have accompanied me in these years. I got a lot from their intellectual inspirations. Their friendships enrich my study and life. They are Mr. Wang Rongyao, MissChan Jiat Luang and Miss Jia Yangyang. Lastly, I express deepest gratitude to my family. They are treasures in my life. In the days I am far away from home, their encouragement gave me the confidence to finish the study. i 目录 Acknowledgments ..................................................... i Abstract............................................................................................................................. v 习近平“中国梦”讲话的批评话语分析 ....................................................................... 1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 4 2.1 CDA 简介 ....................................................... 4 2.2 CDA 在中西学界的研究状况 ....................................... 6 2.2.1 Fowler 的批评语言学 ........................................ 7 2.2.2 Fairclough 的社会文化分析法 ................................ 8 2.2.3 Van Dijk 的社会认知分析法 ................................. 12 2.2.4 Wodak 的话语-历史分析法 ................................... 15 2.2.5 其他研究方法和理论 ........................................ 18 2.3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 ....................................... 21 2.3.1 概念功能 .................................................. 22 2.3.2 人际功能 .................................................. 26 2.3.3 语篇功能 .................................................. 27 2.4 本文的理论框架 ................................................ 30 第三章 文本的描述 ....................................................................................................... 32 3.1 概念功能 ...................................................... 33 3.1.1 及物性 .................................................... 33 3.1.2 逻辑功能 .................................................. 42 3.1.3 语态 ...................................................... 43 3.2 人际功能 ...................................................... 43 3.2.1 语气 ...................................................... 44 3.2.2 情态 ...................................................... 45 3.3 语篇功能 ...................................................... 52 3.3.1 主位系统 .................................................. 52 3.3.2 信息结构 .................................................. 54 ii 3.3.3 衔接 ...................................................... 54 3.4 小结 .......................................................... 57 第四章 话语实践的阐释 ............................................................................................... 58 4.1 互文性 ........................................................ 58 4.2 文本的生产 .................................................... 62 4.3 文本的分配和消费 .............................................. 64 4.4 小结 .......................................................... 66 第五章 社会实践的解释 ............................................................................................... 68 5.1 “中国梦”的政治意义 .......................................... 68 5.1.1“中国梦”的时代性 ......................................... 69 5.1.2“中国梦”的政治性 ......................................... 76 5.2 “中国梦”的文化意义 .......................................... 82 5.2.1 “中国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 82 5.2.2 “美国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 89 5.3 小结 .......................................................... 96 第六章 结语 ................................................................................................................... 97 参考文献 ......................................................................................................................... 99 附录一 ........................................................................................................................... 103 附录二 ........................................................................................................................... 105 iii 统计表一览 图表 1:Fairclough 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 .............................. 10 图表 2:本文的理论框架 ............................................ 31 图表 3:习近平讲话中六个过程的使用情况 ............................. 34 图表 4:布什连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中六个过程的使用情况 ............. 36 图表 5:奥巴马就本拉登之死的演讲中六个过程的使用情况 ............... 36 图表 6:讲话中归属类和识别类过程的使用情况 ......................... 37 图表 7:习近平讲话中情态助词的使用情况 ............................. 46 图表 8:习近平讲话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 48 图表 9:胡锦涛、马英九、奥巴马新年贺词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 49 图表 10:习近平讲话中“我”与“我们”的使用情况 .................... 51 图表 11:习近平讲话中主位系统的使用情况 ............................ 53 iv Abstrac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method of discourse analysis originated in western academia.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t analyzes the discourse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 especially the significant role played by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n the discourse. CDA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unequal relations existed in society, to study power and control, as well as legitimation and illegistimation. Political discourse carries obvious power and ideology meanings, so it is the key point of CDA research. Political speeches are the main target of studying among various political discourse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western speeches. Although some research has touched upon Chinese political speeches, it is far from sufficient. Thus, this research tries to do a tentative study on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hoping that it is able to fill the blank in CDA to some extent. The speech chosen to study is Xi Jinping’s speech on Chinese Dream in March, 2013, which was made after he was elected to the new chairman and could be regarded as his inaugural address.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Halliday’s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Shi Xu’s historical-cultural approach, this research interpret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xt production and then reveals ideological meaning and historical-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the speech on Chinese Dream has its political inclination, reflecti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ideology and political principle, to serve for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Party.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Dream expresses strong national and racial consciousness, which roo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Chinese cultural peculiarity very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Dream in western society. In summary, Chinese Dream not only has strong political meanings,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social and cultural meanings. v 习近平“中国梦”讲话的批评话语分析 第一章 绪论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 CDA)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 以来在西方语言学界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学,它以社会 为本,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辛斌, 1996)。CDA 尤其关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话语的重要作用,把分析重点从语言 学内部转移到语言学外部,把语言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并且,CDA 在强调 社会对话语影响的同时, 还注重话语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话语对社会 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作用。 CDA 特别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重点研究权力和控制以 及合法性和非法性的问题。与这个研究重点紧密相关的领域就是政治。因为政治 的核心就是来分配和使用权力的,而语言又是政治实现的一种方式,政治家为了 完成某些政治行为或达到某些政治目标,好多情况下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实现 的。因此,携带着强烈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意义的政治话语(Political Discourse) 就成为 CDA 的关注重心。在包含诸多类型的政治话语中,政治演讲一直是 CDA 的重点研究对象,但目前研究的文本还是以西方的政治演讲为主,对于中国的政 治演讲,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但从整体上看相对较少,研究的语篇范 围以及研究方法都较为单一。 在众多的政治演讲类型中,国家领导人的就职演讲备受关注,因为它是新上 任的领导人向民众传达其执政理念和树立个人形象的重要演讲。同样的,对于西 方领导人如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目前研究的很多,而对中国领导人就职演讲的 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领导人的就职演讲来进行初步的研究。 1 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政治演讲中并没有明确的“就职演讲” 这一体裁类型。但每次国家领导人换届时,新一届的领导人会在全国人大闭幕会 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性质和内容上来看,这些“讲话”其实就等同于西方领导 人的就职演讲。因为也是通过这些讲话,当选的新一任领导人向全国人民展示自 己,并传达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要。所以说,中国历任领导人在人大 闭幕会议上的讲话,同西方的就职演讲一样,是很具代表性的政治演讲。鉴于此, 本文选取了中国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来进行研究,这篇 讲话是他在 2013 年 3 月的人大会议上,当选为新一任的国家主席后发表的,可 视为他的就职演讲。并且,这篇讲话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尤其是 讲话中提出的“中国梦”,更是被评为中国 2013 年的年度最热词。由于携带了广 泛的社会文化意义,不少人拿它与长期流行于西方世界的“美国梦”做比较,但 讨论的重心大多集中在历史文化层面,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探讨得较少。而 “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共产党向来的执政理念是契合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 政治性,但只考虑到政治意义是不全面的,还要考虑到社会文化的意义。因此, 本文试图在 CDA 的视角下,借鉴相关的话语分析理论,从微观的文本描述和宏 观的社会分析两个层面,并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状 况,来综合考察这篇“中国梦”的讲话,不仅要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 态意义,也要探讨其携带的社会文化意义。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梦”的讲话中运用了哪些语言策略?这些语言策略有哪些目的? 2、“中国梦”传达了什么样的政治意义?讲话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如何通过语言来体现? 3、除了政治性,“中国梦”承载了哪些文化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批评话语分析采用的是一种跨学科性的研究方法,结合了语言学﹑政 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解读话语。政治话语分析作为 CDA 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在西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多研究空白 需要填补。由于 CDA 研究起源于西方,关注的多是欧美国家的话语,研究对象 2 以西方话语为中心,对非西方的话语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尝试用 CDA 理论对 中国的政治话语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 CDA 的这一研究空白。 第二,作为一种以社会为本、跨学科的语言分析方法,CDA 凸显了语言中人 们熟视无睹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以往的话语分析, 它更注重从社 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解释话语,把语言与社会紧紧联系起来。本 文也是以此为出发点,探索政治演讲中体现出来的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高 人们对话语实践的认知,增强话语批判意识。 “中国梦”包含了多重意义,因此, 本文试图来解读这些意义,从而使人们对“中国梦”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政治话语传达的是当政者以及执政党的施政理念和道德观念,携带着 广泛的社会文化含义,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极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由于其特 殊的政权组织形式,再加上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样的语境中,政治 话语必然有着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风格。具体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梦”,更是 与“美国梦”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如果单纯依靠研究西方话语 的视角和框架来分析这篇讲话,难免会以偏概全。因此,本文试图在 CDA 理论 的启发下,能够探索出适合中国特殊语境下的研究方法,为开辟另一种有别于西 方话语的分析视角提供可能性。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是对本文的一个整体介绍,交代了相关 的背景、本文的内容结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对国内外关于 CDA 的研究状况以及成果作一个综合性的介绍,最后交待本文的 理论框架;第三章是文本描述,先是介绍文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汇总,之后对“中 国梦”讲话进行一个详细的语言学描述,分析的重点是讲话中的语言策略及其功 能;第四章为话语实践的阐释,把分析的视角从语言学内部转向语言学外部,初 步探索“中国梦”讲话体现的互文性和话语实践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第五 章为社会实践的解释,先是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中国梦”携带的政治意 义,之后是对比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从而总结出“中国梦”独特的文 化意义。第六章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 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这一章是对批评话语分析(CDA)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理论框架的介绍。总 共分为四部分。首先介绍了 CDA 的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基本术语,之后 大致介绍了国内外有关 CDA 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 CDA 理论基 础,即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最后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 2.1 CDA 简介 “批评话语分析”这个名称是由 Fairclough 在1989年正式提出,但把批评分 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由批评语言学家 Fowler 和 Kress等人在1979 年提出。不同于传统话语分析把重心放在文本和语法、词汇或修辞上的做法,CDA 是以社会为本,采用的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了多门学科如社会学、政 治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来解读话语。CDA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西方语言学 界的重视,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正如Blommaert 和 Bulcean(2000) 所说,CDA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分析分支之一。 在 CDA 中,有几个常用的概念和术语,下面将作简单介绍。 批评(Critical) 在批评话语中,“批评”是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并不是平常所说的“指责、 责备”之义。批评语言学者认为, 客观世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畸形和 缺陷, “批评”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和纠正各种对客观事实的扭曲和歪解,揭示语 言是如何被用来实施控制并导致或维护社会不平等的(Fairclough,1985;Wodak, 2001)。因此,“批评”在 CDA 中接近于“批判、揭露”之义。 话语(Discourse) 对于话语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如Verschueren(2000:50)认 4 为,话语指任何口头的或其他种类的语言使用(any spoken or variety of language use)。Fairclough(1992)把话语视为一种再现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a social practice of representing the world)。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话语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其共同 之处都是把话语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a form of social practice) 。简单来讲, 话语指的是任何形式的语言使用(any spoken or variety of language use)。 权力(Power) Fairclough(1992:26)给“权力”下的定义为“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 和意识形态领域拥有主导或领导权” (domination or leadership acros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domains of society)。也就是说,权力可以被视为 在一种社会关系中,拥有自己的意志并且能够抵抗和控制其他群体利益和意志的 能力(the possibility of having one’s own will within a social relationship against the will and interest of others)(Weber,1980:28)。 意识形态(Ideology) 在CDA中,意识形态不带有“歪曲”和“虚假”的含义,而是指人们在理解 世界、整理和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Fowler,Kress,Hodge,1979)。 而van Dijk(1998)给它的定义为“由社会集团或其他群体的观念、价值或规则 组成的政治性或社会性的体系”(political or social systems of ideas, values or prescriptions of groups or other collectives)。换句话说,意识形态是某一社会群体 的社会呈现的基础,是为该群体提供社会态度和信仰基本原则和原理的心理结构。 政治话语(Political discourse) 对于政治话语的定义,总体上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说法,一种是狭 义的说法。广义上来讲,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使 用语言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以可以这样说,所有的日常话语都具有政治性, 都可称为“政治话语”。而狭义的说法,根据van Dijk(2000)的定义,政治话 语指的是政治活动的中心人物创造出来的话语(Discourse produced by the central players in the polity)。也就是说,政治话语是跟政治领域和政治家的活动密切相关 5 的话语,是政治家为了完成某些政治行为或达到某些政治目的而产生的话语。政 治演讲、会议讨论、党派纲领等都属于政治话语。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领导人的讲 话,属于政治演讲(political speech)。 话语、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 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紧密相关。话语是表达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意 识形态是建立和维持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改变权力的一种 手段。因此,话语能够通过对意识形态的表达,建立、维持或改变社会群体之间 的权力关系。个人或集体利用话语来创造现实,以使权力关系不被挑战。CDA 就 是要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讲,话语、意识形态和 权力三者的关系如下: 话语 表达 意识形态 建立、维持或改变 权力 2.2 CDA 在中西学界的研究状况 批评话语分析自产生之后便在西方学界蓬勃发展,如今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 根据借鉴理论和分析方法的不同,CDA 研究阵营可以分成不同的派别。其中, Fowler 的 批 评 语 言 学 ( critical linguistics) 、 Fairclough 的 社 会 文 化 分 析 法 (social-cultural analysis)、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法(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 Wodak 的话语-历史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是 CDA 研究领域颇 具影响力的四大学派(纪卫宁,2008)。 尽管批评话语分析在西方得到蓬勃发展,但在中国,对于 CDA 的研究起步 比较晚,相对而言还算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话语研究的兴起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不过,近年来,CDA 研究越来越受中国学者的关注,队伍逐渐扩大,相关的论文 不断发表,不但有介绍性的,还有个案分析的。不管是理论型还是应用型,论文 的数量越来越多,可见,CDA 受中国学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目前已经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论文是有关 CDA 6 的个案分析,分析的语篇不光有英文的语篇,一些中文的语篇也开始出现并逐渐 增加。不光语篇的数量增加,而且研究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有很多语篇非常贴 近现实,关注的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很有时代感。还有一些论文更是探究了 “特殊”形式的语篇,如与官方话语相对的民间话语(如博客文章、网络评论等), 为 CDA 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小节将重点介绍这四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课题 研究及成果。除了这四种理论之外,中西一些学者还有其他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 法,同样值得关注,这些研究将会在本节后面作简单介绍。 2.2.1 Fowler 的批评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起源于批评语言学,Fowler 和 Kress 两人因此也 被视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创立者。批评语言学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社会分析, 其理论主要来源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Fowler更是把系统功能语法作为CDA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他认为,语言的表达 有赖于它们在社会中的功能,体现着特定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Fowler主要研究 的是媒体语言,这也是CDA最早的研究领域,分析的主要方法也是源自系统功能 语法。他认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是权力和意识形态。在他的著作中,Fowler(1979) 介绍了用于文本分析的主要工具,也是系统功能语法常用的分析工具,如及物性 (transitivity)、语态(mode)、名物化(nomination)、情态(modality)、转换 (transformation)等,因为这些语言形式通常是掩盖、模糊现实的主要手段,批 评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这些被掩盖的现实(Fowler,1979:198)。 Fowler(1986)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方法对比了英语三家报纸对国会议员 向学生联合会道歉事件的报导。研究显示,虽然是同一事件,但由于三家报纸分 别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倾向,因此报道中语言的使用也有差 异,从而验证了意识形态对话语使用有着很大影响。 在中国,1995年,学者陈中竺发表了中国关于批评语言学的第一篇论文。这 篇论文先是概括介绍了批评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目的和范围领域,之后 用CDA的研究思路,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 7 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划分,重点分析了语篇中的及物性、情态、主位结构等 语言特征。通过比较英国两家报纸对英国1994-1995年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报道。 揭示了两家立场不同的报纸如何利用语法、社会关系和篇章结构的互动关系来传 播各自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一个倾向于矿主,一个倾向于工人),从而达到权力 控制的目的。分析的结果说明,话语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单纯反映,它能够建构 和改变社会现实,同时也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可见,在这篇论文中,陈中竺不 光介绍了CDA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语篇,做到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体上来说,他在论文中采用的是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并且,在文章最后,他特别指出,这种用批评性的眼光来分析语篇的视角应该受 到更多的关注,进而引导人们去揭示以往被忽略的意识形态控制手段。这样的建 议很具有前瞻性,之后,中国逐渐开始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进程。 虽然批评语言学开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先河,一些语言分析方法至今仍被 CDA其他学派所沿用,但之后的发展得不够充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比 如,尽管把文本作为社会实践的最终产品,但批评语言学很少去关注文本生产和 解释的过程;强调话语对社会的作用,但往往忽略了社会对话语的影响,缺乏一 定的辩证性;并且,对文本特征和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描述得较为简单和机械, 缺乏一种综合和发展的视野。之后的学者如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等人开 始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在纠正和完善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研究框架,来弥补批评 语言学的不足之处。 2.2.2 Fairclough 的社会文化分析法 Fairclough 对批评语言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的社会文化分析法主要借助 于他提出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three-dimensional model),这个模式原来指的是 “作为文本、互动和语境的话语”(Fairclough,1989),后来,“互动”和“语境” 这两个概念分别被“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取代,因此这三个维度分别指的 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Fairclough,1992)。这个三维分析模式是广受欢迎 的一种CDA分析模式。三个维度的分析侧重各有不同:文本维度是指对文本内容 和形式的语言学分析, 同样是借鉴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分析词汇、语法、语义以 8 及语篇组织中的连贯性和话轮转换等;话语实践维度是连接文本维度与社会实践 维度的桥梁,注重文本的生产过程和解释过程,它关系到对文本生产和解释的社 会认知,解释了文本与社会的互动;社会实践维度关注社会分析,将话语置于意 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中,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力如何以各种方式介入话语以及话语如 何对意识形态和权力进行维护、批判和重构。这三个维度包含了对文本的描述 (description),文本生产、分配、消费过程的阐释(interpretation),以及社会文 化因素的解释(explanation)三个步骤。Fairclough(1992)认为三个维度不是孤 立分割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相互重合,也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定分析应从哪一个 维度开始,一切视分析者的需要和目的而定。在这一分析模式中,他特别强调互 文性(intertextuality)的分析,认为互文性是话语实践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联系 文本变化和社会实践变化的纽带。 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被Bloommaert(2005)誉为批评话语分析中最 系统最完善的理论。Fairclough(1985)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 (1)语篇(text),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话语实践,包括语篇生成与解释; (3) 社会文化实践。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应该是三维的。语篇是交际过程 或话语实践的产物,这个过程包括语篇的生成(production)、传播(distribution) 和接受(consumption),这些过程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条件决定的。在此基础 上,他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个步骤: (1)描述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从词汇、 语法、语篇结构等方面来分析。 (2)阐述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 的关系; (3)解释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即文本的描 述、话语实践的阐释和社会实践的解释,其关系如图表1所示: 文本 话语实践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描述(文本分析) 阐释(过程分析) 解释(社会分析) 9 图表 1:Fairclough 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 可见, 这个三维模式有利于系统地考察社会变化的本质与语篇特征之间的关 系,将话语分析与社会分析融为一体。下面对三个维度分别作简单介绍: 1、文本的描述 这是三维分析模式的第一步,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语言学分析,如对语篇 中词汇、语法、文本结构和组织的连贯性等方面的考察。这一步是基于系统功能 语法的基本框架来进行的,因此文本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前面所提到的及物性、语 态、逻辑功能、语气、情态、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等语言手段。文本维度的精 确描述为后面两个维度的分析和说明提供基础。 2、话语实践的阐释 这一步是把语篇看作一种生产过程,即话语实践,包含文本的生产、分配和 消费三个过程,由于影响话语的社会因素不同,这些过程也会因话语的不同呈现 出相异的特征。正是由于文本特征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些特征的价值才会具现 实性和操作性。话语实践文本和社会实践的中介,是连接文本维度与社会实践维 度的桥梁,Fairclough(1989)主张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考察文本的生产和解释过 程,重点考察语篇中的互文性。 3、社会实践的解释 这是三维分析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最终把话语和社会紧密联系一起。这一 步关注的是话语与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把话语放到更为广阔的 社会历史背景下来考察,进一步揭示社会因素对话语的决定作用以及话语对社会 现实的维持、建构和改变作用。 在应用领域,Fairclough(1993)较早地关注了媒体话语和促销话语进入教育 话语的现象,他用自己创立的话语批评的三维模式,同时借鉴Halliday的系统功能 10 语法,探讨了英国大学机构的语篇中反映出来的“促销”文化。文中选取了大学 机构中的四种文本:大学教师的招聘广告、学术会议的介绍材料、教师的升职简 历、本科招生手册。他从文本内容、文本的生产过程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出 发,考察了文本反映出来的互文性,说明了在当今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教育也正 在步入市场化的进程。 Aditi Bhatia(2006),在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结合语用学的一 些理论如 Goffman 的面子理论和 Grice 的会话原则,分析了前中国国家主席江 泽民和前美国总统布什在记者招待会(press conferences)上的发言,从记者招待 会的三大主题(Positivity,Influence and Power,Evasion)入手,考察每个主题中 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其思路是先总体解释每个策略的功能,之后引用领导人的发 言,具体来解释文本中使用哪些语言策略来达到这样的功能。通过描述文本中所 体现出来的政治家对协商和维持面子工程(negotiate and maintain face work)的方 式,说明语言策略在政治话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当双方是对立关系的 情况下,如何在涉及双方共同利益议题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语言策略的使用尤其 重要。作者还把布什与盟国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会议讲话与江泽民的来进行对比, 反映出意识形态的异同以及双方关系的亲疏都会影响语言策略的使用。目前对于 不同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发言的研究比较少,这篇论文选择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 意识形态明显对立的大国作为研究对象,这个角度是比较新颖的。但文中并未对 两位领导人的发言作一个系统性的对比,在探讨记者招待会每个主题下的语言使 用策略时,并没有明确区分出哪些策略是两位领导人共有的,哪些是策略是二者 不同的,对比性不明显。 黄英和陈建平(2009)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借鉴了 Fairclough(1992) 的关于话语民主化(discursive democratization)的理论,对人民日报的新年社论 进行了历时性的比较分析。社论的时间跨度从 1949 年到 2006 年, 分为三个时期, 1949 到 1966 年的探索社会主义时期,1967 到 1978 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9-2006 年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文中从三个方面出发,对社论展开了历时分析, 认知情态词(epistemic modalities)和责任情态词(deontic modalities)的变化, 评价性资源(evaluative resources)的变化以及态度性资源的在集群和整体上的变 11 化(clustering and general variation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研究发现,在第三个 时期,也就是当前的这个时期,人民日报的社论呈现出一种话语民主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显性权力标记(explicit power markers)如情态和负面判断(judgment) 的减少,以及隐性权力标记(implicit power markers)如评价性资源中正面欣赏 (Appreciation)的增加。作者认为,社论中反映出来的话语民主化,是中国在机 构上和社会秩序上(institutional and societal orders)改变的结果。但是,在中国 现有的政治体系影响下,这种话语民主化的趋势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的。同样, 这篇论文做到了共时性和历时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方晨晨(2012)的硕士论文,运用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和 Fairclough 话 语分析的三维模式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奥巴马就本拉登之死的演讲,通 过对文本的细致描述,考察演讲中的及物性、被动和名词化、语态、情态词等语 言工具的使用以及篇章结构的安排,并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和美国的现状,探讨 话语的产生过程和社会意义。揭示了奥巴马在演讲中想要传达给美国民众的强烈 国家意识,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了拉近与听众的关系, 从而赢得民众信任和支持,为 2012 年到来的总统大选铺路。这篇论文说明,政 治演讲具有隐含性和说服性,反映着演讲者的意识形态,但这些不容易被听众所 发现。通过批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这些隐含着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关系,以便对其 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并且,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这篇论文在最后还指出了这个 研究对于英语教学上的意义,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批评性思维和阅读意识, 从而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其实这不光对英语语篇,其他语言如汉语语篇的阅读 和理解也有指导意义。 2.2.3 Van Dijk 的社会认知分析法 从2.2.2 的介绍可以看出,Fairclough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认知因素,但 并未重点强调认知在话语中的重要作用。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法直接把社会 认知视角引入话语分析中。他重视个人及社会知识信仰在文本阅读及理解中的作 用,尤其强调认知心理学的作用,突出认知基础,主张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话语 12 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在他看来,话语和语境的关系是CDA的重要考察内容。但 是,话语和语境之间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关系。因为,如果语言使用者的社会 属性决定了语言使用的方式,那么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人就会有相同的话语形式, 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是不存在的。所以,话语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直接产 生联系,两个层次之间存在应该一个调节层,这个中介就是由知识、态度和意识 形态等组成的个人和社会认知系统。也就是说,在话语生产的过程中,具有主观 性的认知因素起着沟通话语和语境的作用(Van Dijk 2008)。Van Dijk分析的语篇 主要是新闻话语,其分析框架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本部分和语境部分。文本 部分系统地分析新闻语篇的各种不同层次的结构,语境部分探讨这些文本结构生 产的认知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对语境的研究不能脱离社会认知。虽然系统功能 语法是CDA的理论基础,但对于它对语境的研究方法,Van Dijk(2008)在其著 作中提出了批评。他指出,系统功能语法忽略认知因素在话语中的地位,这样的 研究是有缺陷的,只有把语言同认知与社会过程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才能对话语 进行完整的分析。这个研究框架从文本参与者的社会认知角度来探讨文本的生产 和理解过程,把文本结构与社会实践、文本生产的意识形态和宏观社会环境联系 在一起,与CDA的其他研究方法也是一致的。 Van Dijk(1992)关注媒体话语中反映出来的种族主义,他分析了英国主流 的统治阶层(dominant group)如何利用话语策略来否认自己的种族主义倾向 (denial of racism)。考察的语篇有日常对话、记者报道和国会辩论。研究发现, 有几种否认类型经常被统治集团采用,如行为否认(act-denial)、控制否认 (control-denial)、意愿否认(intention-denial)和目标否认(goal-denial),与之伴 随的还有一些话语策略,如使用模糊语或委婉语等来表达对少数群体的负面印象 等。在结论部分,他指出,这种否认自己种族歧视的态度和意识形态是与主流的 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准则和典范(dominant democratic and humanitarian norms and ideals)相一致的,因为统治集团必须要从认知上和话语上保护自己,防止本集团 陷入外界对其偏狭态度和种族歧视的指责中(against the damaging charge of intolerance and racism)。可见,这篇论文把文本、社会认知和社会结构三者结合 起来,综合考察了英国精英集团的种族主义话语。 13 从认知角度出发来进行 CDA 研究,O’Halloran(2003)认为,CDA 很少去 探究非批评性读者(non-critical reader)对语篇的理解,因此,他结合连通主义 (connectionism)、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和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提出了理想读者认知框架(Idealised Reader Framework,简称 IRF)。这一框架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普通读者对语篇中的缺 失信息作出合理解释和推理,从而更好理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虽然一般读者倾 向于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去获取语篇大意,但同时也具有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 能够运用语境等相关信息和一些推理手段识别新闻话语的缺失信息,对语篇作出 正确的解读。IRF 关注非批评性读者是否能够对缺失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从而避 免从 CDA 学者的专业角度做出过于主观的阐释(高军,戴炜华,2008)。这一框 架从非专业读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另一种解读语篇的思路,有较大的实用性。 国内对于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法,介绍评介性的论文居多,用于个案分 析的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的这一理论比起其他三个学派,相对较新, 被引进中国的时间较短,加上与之相关的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发展尚未充分,因此 导致这一研究方法在话语分析应用层面的相对滞后。关于这些介绍社会认知分析 法的论文,有徐赳赳(2005)、王梅(2010)、陈春燕(2010)等人。 徐赳赳(2005)从话语的概念、话语的结构、宏观结构理论、话语和社会、 话语和语境、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分析、原则七个方面介绍了van Dijk 的话语 观,对van Dijk的话语分析理论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陈春燕(2010)对van Dijk 的一本关于语境的著作(2008)的内容结构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在这部著作里, van Dijk把社会认知视角引入话语研究中, 将跨学科的话语研究方法又向前推进 了一步, 完成了对语篇研究的语义学、语用学、社会学和认知理论的整合。这本 书也为把语境研究完善成一套跨学科、自成体系的理论奠定了基础。王梅(2010) 的论文是对陈春燕论文的补充和拓展,她从van Dijk的三部专著(1977,2008, 2009)出发, 重点分析了他的语境思想。文中指出,van Dijk从社会认知视角对语 境的探索对语境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语境的认知与社会因素的系统 阐述对建立全面完整的语境理论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14 2.2.4 Wodak 的话语-历史分析法 同 Van Dijk 类似,Wodak也重视认知因素在话语中的作用,她提出的话语历史分析法,主张从认知的视角并结合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解读话语和社会 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文本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向度:认知向度、社会 心理向度和语言向度。文本的解释过程也同样受制于社会心理因素。话语-历史分 析法系统地综合相关社会历史背景,对话语进行不同层面的剖析和阐释,主要基 于两方面的分析:语境分析和语言分析。语境分析主要针对要研究的社会问题考 察话语的互文性,然后结合相关的情景语境对要研究的社会问题进行阐释,最后 结合相关的社会政治和历史语境对其进行阐释。语言分析主要是对语篇中话语策 略和惯用语的分析,进而揭示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纪卫宁,2008)。 和Van Dijk一样,Wodak也很重视关于种族主义的研究, 她借鉴语用学的观点和方 法,发展为四步分析策略: (1)确定一个与种族歧视相关的话语主题; (2)考察 话语使用策略;(3)分析语言特征;(4)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进行形式分析。 Wodak(2006)对奥地利种族主义话语的考察主要放在三个方面,偏见言论 的内容(the content of prejudiced remarks),如对于少数群体的描述;争辩策略 ( argumentation strategies ), 如 对 群 体 的 定 义 和 建 构 ( group definition and construction)和区分内集团(in-group)和外集团(out-group);实现的语言形式 (linguistic forms of realization),如同情话语(discourse of sympathy)、辩护话语 (discourse of justification)等话语形式。对这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奥地利种族主 义者的种族歧视倾向,这些都是语言分析,属于四步分析策略的前三步。之后她 结合奥地利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国内外形势,即语境分析,上述分析策略的最后一 步,指出影响本国人种族主义的因素是奥地利的历史政治状况以及国际形势的变 化。可见,前三个步骤的分析最终是归向于第四个步骤,即社会的、文化的以及 历史的层面,探讨文本之外的各种社会因素。 Barley(2000)探讨了非裔美国顾客与韩国移民店长在交易过程中的不同交 际方式以及双方对彼此的不良印象。通过采访,非裔美国顾客与韩国移民店长都 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但双方对“不尊重”的解读不一样。非裔美国顾客认为韩 15 国店长缺乏人际的参与和互动(interpersonal engagement and involvement),他们 觉得这样很无礼,感觉自己被忽视,认为这是种族歧视;而韩国店长认为非裔顾 客缺少节制,自我为中心,没有教养。经过对几段对话的分析并结合双方文化历 史和美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文章指出,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以及美国社会的不平 等是导致双方冲突的原因。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同样借助了 Wodak 的话语-历史 分析法,先是进行会话分析,然后把话语放在社会和政治广阔的背景中去考察, 把文本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达到语境分析和语言分析的统一。 以前学者多关注的是西方的政治话语,分析的大多数是英语语篇,近年来对 中国政治话语的分析越来越多,并且,开始关注一些新的话语类型和形式。 施旭(2012)是对中国当代政治话语中的人权话语(discourse of human rights) 进行的历时性分析,用的是历史的和跨文化(historical and intercultural)的研究 方法,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的国际形势,综合考察了从中国改革 开放开始到当今,中国人权话语的发展情况。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权 话语是时事性地发展(evolving topically)、社会性地加强(reinforcing socially)、 跨文化间地回应(responding interculturally)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人权形势的历 史性转型(historic transformation in human China’s rights situation)和对国际人权 问题上不平等交流的反抗力量(counter-veiling force in the unbalanc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 human rights)。最后,作者建议,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对政治 话语的研究应该采用本土的、历史的和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尤其是不应该总是以 西方为中心来考量。这样的主张很有见地,因为中国的政治话语既具有所有政治 话语的性质,同时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因此,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很有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考察政治话语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dynamic changes and intercultural consequences)。在论文最后,作者也提到了其研究的不足, 指出此研究只是重点关注了公开形式的话语数据(public forms of communication data),其实有必要收集来自普通民众的话语形式,以便更全面的探讨中国人权话 语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建议,新的本土的、历史的 和 跨 文 化 意 识 的 视 角 ( local-historically grounded and intercultural-conscious perspective)应该受到话语分析的重视,尤其是在研究非西方(non-western)话 16 语这方面。这篇论文的一个优点是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语篇采取了历时 性的分析方法,关注了不同时代话语的发展变化,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此外,孟冰春(2011)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近来年在网络流行的作为一种政治 表达方式的恶搞现象。文中采取的是文化分析法,探讨恶搞现象在中国特殊的媒 体生态和社会环境中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两个具体的恶搞例子“一个馒头引发 的血案“和“草泥马”的分析,探讨它们出现的语境和隐藏在文本中的对社会和 政治的批判,以及恶搞在官方和民间两种话语体系中起到的作用。作者指出,虽 然这些网络的恶搞现象既不是为了取得政治共识,也没有产生任何政治上的后果, 但是它们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市民文化,既提供了对政治的批评,同时也对参与者 提供了情感上的联系(bonding)。这篇论文关注了作为媒介的网络催生了新的话 语模式的现象,基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研究政治和网络交际。让人们意识到 在当今网络文化流行的环境中,新闻话语和娱乐话语有融合的趋势(discursive integration of news and entertainment),关注娱乐性较强的民间话语(如恶搞)如 何去挑战权力拥有者对得体话语模式的规定,去挖掘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在当 今的信息时代,网络这个平台提供了融合娱乐、政治和大众文化的新型话语模式, 使文化和政治连结起来,这一点也应成为 CDA 研究的关注现象。 同样是研究网络话语,Jonathan Hassid(2012)则探讨了博客在中国政治生 活中的作用。他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computer-assisted content analysis, 简称 CCA)的研究方法,比较了博客和和主流媒体对于一些事件报道的时间差。 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主流媒体先于博客来控制议题时,博客起到“安全阀”的 作用,能够缓和因一些敏感事件造成的官方和民间的紧张状态。但是,如果博客 先于主流媒体,它起的是“压力锅”的作用,因为网络为民众创造了一个相对自 由的言论平台,借助这个媒体,民众可能会挑战政府的权威,从而能够增加社会 的紧张关系。这篇虽然基于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但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同样 也可适用于 CDA 的研究,尤其是把官方媒体与民间媒体两种不同形式的话语进 行对比研究,很有借鉴意义。 以上两篇论文(孟冰春,2011;Jonathan Hassid,2012)虽然缺乏在 CDA 理 论上的创新,但给我们研究政治话语提供了另一思路,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 17 代,网络这个媒介给新的话语类型的产生提供了平台,民间话语在这样的语境下 发展迅速,由于其话语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都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官方话语,关注这 种新式的话语也许可以为政治话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Wodak 的话语-历史分析 法关注社会文化对话语的影响,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的网络文化, 在这种文化下产生的网络话语很有研究的必要。既考虑传统的历史文化,也要考 虑当前的新生文化,才能全面地解读话语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2.2.5 其他研究方法和理论 四大学派的研究成果固然影响深远,但 CDA 的研究决不限于上述的几种理 论框架。除了前面提到的方法,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并 应用到具体的语篇上,同样具有理论价值。 如 Shaul R. Shenhav(2005)中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即 concise narrative 来分析政治演讲。Concise narratives 指的是在一篇政治文本中包括过去、现在和 将来整个时间跨度(chronological range)的片断,它们抓住了演讲者在两三个段 落中提到的最早和最晚的时期。文中的分析对象是以色列领导人早期的讲话,考 察了文本中的 concise narrative 的使用情况,探讨了这些时间跨度承载的意义。研 究表明,讲话中的 concise narratives 能够唤起一种历史感和文化认同,引起听众 的共鸣,反映了特定的政治价值、身份认同以及意识形态。Concise narratives 对 语篇结构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让人们关注语篇中包含时间跨度的片断以及带 有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作者在最后也指出了,并不是所 有的政治文本都有包含时间跨度的 concise narratives,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 部分的政治语篇。 Marisol Del-Teso-Craviotto(2009)考察了西班牙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选取的语料是西班牙的一个网络论坛的帖子,根据对帖子内容的分析,总结了其 中反映出来的三个种族主义特征,对于内集团和外集团的区分(表现在称呼和在 人称代词使用上);对于内集团成员的正面评价和对外集团成员的负面评价;帖 子作者双方所采取的不同立场(一方是把自己视为西班牙人的代言人,认为他个 18 人的言论是权威性和公正的,而另一方则是站在反对的立场,把对方的种族主义 归因为个人的无知(ignorance),认为其观点不能代表全体西班牙人)。本文研究 说明,种族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源自于西班牙就移民问题展开的政治讨 论和报道相关问题的大众媒体。这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 CDA 研究的重 点放在权力关系的一端,即权力拥有者的话语,而这个研究同时关注了社会上处 在权力关系另一端的弱势群体的话语,这种边缘话语如何来对抗主流话语。论文 反映出借助网络为这个平台,主流社会群体的话语是能够被边缘群体挑战并且重 新表达的。权力两端话语的对比分析,也应该成为 CDA 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Gerlinder Mautner(2005)主张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辅助 CDA 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数据,她考察了 entrepreneur,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enterprising 等词语反映出来的大学市场化的现象,选取的语料是英国排名前 30 的大学的网 站文本。作者分析视角是有主要的语义韵(dominant semantic prosodies),通过考 察这些词语前后的修饰语来判断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统计结果显示,在选取的 121 篇文本中,半数以上的是正面的语义韵,只有 25 篇是负面的。并且 entrepreneur,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enterprising 这四个词语 在大学机构文本中的概念义被模糊,但内涵义却很丰富,使得它们为了适应特定 的议程从而也有着不同的含义(susceptible to processes of semantic appropriation to suit particular agendas)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大学机构对于 being entrepreneurial 的解读,即可以是商业行为(commercial activity),也可以是创新(innovative), 对建立企业化(entrepreneurial)大学的支持者(常常是学校的管理层)强调的是 创新的含义,而反对者(来自一些学者)则是突出商业化的一面。并且,支持者 常常意识到“企业化”所带有的负面意义,在解释的过程中往往努力去消减这样 的负面意义,突出其积极意义。所以,尽管有反对的声音,但大学市场化的现象 在当今已经是显而易见,这样的趋势是受当前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市场经济和消 费文化以及政府的政策都是导致教育市场化的因素。 同西方一样,除了四大学派之外,中国也有对其他研究方法的尝试。 如李向荣的硕士论文(2012),在 CDA 的理论框架下,比较分析了官方媒体 和民间媒体两个性质不同的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导。两个媒体分别是主流媒体代 19 表(人民日报网络版)和代表民间立场的博客(新浪),报道的内容是温州高铁 追尾事故。通过对比两个语篇中的词汇选择、体裁结构和互文性等语言特征的不 同,得出结果,博文表达的是对高铁发展的怀疑态度,而社论则是持积极态度。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背后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在起 作用。博客是表达个人观点和立场的媒体,不受政府部门的限制,因此能真实再 现事故本身。而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人民日报,尽管现在进入了市场化管理,但 仍在政府的控制之内,其政治功能很明显,试图将事故对高铁发展造成的不利影 响降到最低,向公众灌输正面的价值观和信念。同上文提到的西班牙种族歧视论 文类似,这篇论文也采取了对比分析法,比较了官方和民间两种不同的话语,探 索两种不同的媒体如何来向公众表达立场,从而唤起民众对新闻报导的批判意识。 Tao Xiong 的文章(2012)探讨的是中国大学的市场化倾向,他认为,在当 今教育普遍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的市场化除了具有和西方相同的特征之 外,还带有自己的特色,是官僚-市场二元化(bureaucracy-market duality),因此, 在此语境下的大学市场化值得特别注意。他考察的对象是中国大学的招聘广告, 研究角度是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出发点是广告中的修辞行为(rhetorical moves)和话语策略(discourse strategies)。通过分别对广告的六个 moves 进行分 析。最后的结论是,招聘广告中反映出来的是,在全球大学普遍市场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大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市场化也有自己的特色,是 一种官僚话语和促销话语(bureaucratic discourse and promotional discourse)的混 合 体 。 一 方 面 , 中 国 的 大 学 仍 然 保 持 着 官 僚 行 政 的 等 级 ( bureaucratic and administrative hierarchies),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也包含着一些促销的元素, 采用一些市场化和礼貌的策略,也包含着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这反映出大 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招聘广告一是来了吸引人才,同时也是为了推销自己。 中国对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除了个案分析的论文之外,还有好多是介绍 CDA的理论型论文。其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陈中竺和徐赳赳、王梅、陈春燕,辛 斌在中国的引进CDA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6年到2008年,辛斌发表了很 多有关CDA研究的论文。不光介绍了CDA的主要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而且,还 介绍了CDA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他在两篇论文(2004,2008)指出, 20 CDA自产生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自身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一些学者也对CDA的研究方法和效果提出质疑和批评。在两篇论文中,他针对 这些批评为CDA进行了较为客观地解释和辩护。他认为,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存在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学者不可能描述语篇中的每一个语言特征,也无法穷尽 其中蕴含的意义。其实不光是CDA,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是全面和完整的。但是, 我们必须承认,CDA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主张,如通过话语分析能够揭示背后 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意义,把语言学分析和社会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对情景 语境和社会语境的强调和关注等,都是很有见地并且被广泛认可的。因此,尽管 有诸多不足,但CD仍有着它的合理性和重要意义,它的重要性在于让人们注意到 语言如何被用来影响和控制思想观念和参与构建现实社会,提高人们对语言使用 的意识。除此之外,辛斌还出版了两本有关CDA的学术著作(2000,2005),这 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两本有关CDA的专著。 综上所述,不管是四大学派还是其他的研究框架,尽管方法各有侧重,但还 是有不少共同特征:都是以问题为出发点(problem oriented),而不是以文本中的 具体语言形式为出发点;都强调语境的重要作用,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看作是分 析的先决条件;在强调社会因素的重要性时并未忽视语言学的主体地位,分析的 基础就是对文本进行精确的语言学描述;都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语篇,综合了 多种学科,并强调分析结果的实用性和相关性(纪卫宁,2008)。随着 CDA 在西 方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被探索出来。 2.3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视为 CDA的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法强调对“功能”的重视,认为语言系统的形成是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在这里,语言被解释为意 义系统,因此,要把语言放在语境中加以研究,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研究对象, 这与CDA的语言观也是一致的。CDA第一步通常是对文本进行语言学的细致描述, 往往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Halliday(1971)认为,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赖以缔造世界的主要手段,承担着各种各 21 样的功能。他把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种,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 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下文将 对这三大功能作一个简单介绍。 2.3.1 概念功能 概念功 能 是用于 构 建周围 的 世界和 内 心世界 经 验的“ 概 念 ” 语 法 资 源 (Halliday, 1994)即语言被用来组织、理解和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和内心意识的 感知。概念功能是所有语言都具有的功能,可进一步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经验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客观世界和主 观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也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中所发生的事。逻辑 功能指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来体现。 1. 及物性系统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系统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 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以结构构型的 方式来构建人们对所发生事物的体验,并指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 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s)。因此,及物性能够体现出意义如何在句子 呈现。Halliday根据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 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 1)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这个过程本身由动词来 表示,再加上动作者(actor,通常是逻辑上的主语)和目标(goal,通常是逻辑上的 直接宾语)组成。如果过程既有动作者又有目标,小句既可以是主动语态,也可 以是被动语态。 22 2)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认知(cognition)等心理 活动的过程(a process of thinking)。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活动的主体,一 个具有意识的参与者,即感知者(senser) ;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phenomenon) 。 3)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a process of being),分为归属 (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两大类,每一大类都可分为内包式(intensive) 、 环境式(circumstantial)和所有式(possessive)三个小类。 归属类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属入哪种类型。其内包式指某个实体是某 类实体的一分子;环境式指某个实体与环境因素(时间、地点等)之间的关系; 所有式指某个实体属于某人所有的关系。 归属关系要包括一个表示“属性”(attribute)的成分;还要包括含有属性的 载体(carrier) ;并且,载体与属性的位置一般不能调换,通常载体在前,属性在 后,上面的句子都是如此。除了载体与属性之外,关系过程还要有一个表示关系 过程的动词。也就是说,载体、动词和属性,这三者在关系过程中缺一不可。 识别类指用一个实体来确定另一个实体。在识别类中,内包式指一个实体确 定另一个实体的具体身份。被确定身份的实体称为“被识别者”(identified),而 起确定作用的实体被称为“识别者”(identifier), 另外,Halliday(1994)指出,在任何一个表示识别关系的句子中,都有一个 实体是“标记”(token),指的是外表、符号、形式和名称等;另一个实体是价 值(value),指实质、意义、职能和身份等。这两者总是与识别者和被识别者结 合在一起。 4)行为过程 23 行为过程指的是一些生理活动过程(a process of behaving),如呼吸、叹息、 做梦哭笑等。与物质过程不同的是,这个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 (behaver),没有目标,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至于行为过程如何与只有一个参与者的物质过程区分,主要看动词表示的活 动是否与生理有关。如表示的是生理活动,则为行为过程;反之,则为物质过程。 5)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指通过说话交流信息的过程(a process of saying)。通常包括讲话者 (sayer)、讲话内容(verbiage)和受话者(receiver),有时受话者也可以不出现。 6)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指某物存在的过程(a process of existing)。每个存在过程都必须包 含一个“存在物”(existent)和表示存在的动词。 7)环境成分 及物性系统构建的每个结构构型都包含一个过程、过程的参与者以及与之有 关的环境成分,上文对于六个过程的讨论中已经介绍了过程和参与者,这里简单 介绍一下环境成分。 环境成分经常出现在各种过程的句子中,因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经历时常常 要联系到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环境成分包括时间、空间、方式、程度、 比较、伴随、因果、身份等因素,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 但是,环境成分不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些环境成分也可以不出现。 2.语态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态是一个既与表示过程的动词有关,又涉及小句其他 成分的语法范畴。上面所说的及物性系统是通过交代各种过程及其有关的参与者 24 和环境成分来反映语言的概念功能,而语态则是交代某一过程首先与哪一个参与 者建立联系(胡壮麟,2005)。不同于一些语言学家把语态分成主动和被动两大 类的做法,Halliday 把语态分成中动(middle)和非中动(non-middle)两类。 1)中动语态 中动语态指的是过程本身只与一个参与者有关,不涉及其他参与者。 2)非中动语态 非中动语态指过程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有关。包含主动语态和被动语 态。主动语态指过程首先与动作者发生联系;被动语态指过程与目标的关系。 至于被动语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把动作的目标作为谈话的出发点或 话题,;二是突出动作者;三是难以说出或不必要说出谁是动作者。 3.逻辑功能 至于逻辑功能,Halliday(1994)认为,任何语言都存在着逻辑关系系统。他 从两个角度来研究逻辑功能,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y)和逻辑语义关系 (logical-semantic relation)。 1) 相互依存关系 Halliday(1994)认为,两个不同的语言单位必然存在着某种依赖关系,这样 的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关系又分为两种:并列关系(parataxis)和主从 关系(hypotaxis)。 并列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同等重要,互不从属。并列的语言单 位可以是词或词组,也可以是小句。 主从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在逻辑和语义上的地位不同,一个处 在主要地位,叫做支配成分(dominant element),另一个处在从属地位,叫做依 25 附成分(dependent element)。同并列关系一样,主从关系既可以体现在词与词或 词组与词组之间,也可以体现在小句与小句之间。 2)逻辑语义关系 Halliday 把语言单位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大致分成两类,扩展(expansion) 和投射(projection)。 扩展指一个词或一个小句在语义上对另一个词或小句进行扩充。扩充方式有 三种:详述(elaboration) ,指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已经表述的语义;延伸(extension) , 指在原有的语义上增加新的内容;增强(enhancement),指交代时间、地点、因 果和条件等环境因素对小句的语义进行说明。 投射指通过一个小句引出另一个小句的语言现象,被投射的句子可以是话语 (locution)也可以是主意(idea),可以是直接引语也可以是间接引语。 事实上,扩展关系和投射关系都可以与并列与从属关系结合起来,依存关系 和逻辑语义关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阐释语言的逻辑功能,不同语言单位之 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其实也体现着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语言逻辑功能的典型 表现形式就是句中的连接词(linking words)。当然,好多情况下句中没有连接词, 这时句子中体现出来的逻辑关系需要读者或者听话者依靠上下文或根据相关的 情境语境提示来判断。 2.3.2 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涉及对话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确定总体社会角色 的语法资源,也就是语言具有的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推 理、判断和评价的功能。其语法系统有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等。 1.语气 人际功能主要的语法系统是语气系统。在与交流过程中,双方处于人际关系 领域,会选择各种语义策略,如哄骗、劝说、命令、建议等,这些功能都是通过 26 高度概括化的语气系统来实现的。在语气系统中,最普遍的是直陈语气(indicative) 和祈使语气(imperative)。直陈语气用于交流信息,祈使语气用于命令或请求。 在直陈语气范畴内,又包括陈述语气(declarative)和疑问语气(interrogative) 。 一般来说,语气包括两部分: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 element)。 主语一般由名词性词组充当,限定成分指表达时态或情态的助动词,属于动词性 词组的一部分。 主语和限定成分都有各自的意义,因此在句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主语是肯 定或否定一个命题的基点,是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和成功时负责的成分。 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题,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语境联 系起来。在英语中,主要参考点有两个,一个是说话的时间,跟时态有关,由句 中的谓语动词来表达;另一个是说话者的判断,跟情态有关,由情态助词来表达。 2.情态 情态是人际功能的另一实现方式。人际意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讲话者 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 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人际功能的这一部分是由语法的情态系统来实现 的。广义的情态还包括意态,即表示不同值的义务和意愿。在本文中,情态作广 义处理,既包括表达命题的情态,也包括表达提议的情态。 在陈述句中,情态表达讲话者的意见。在疑问句中,情态表示征求听话者的 意见。 情态助动词是情态系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表达不同值的义务或者意愿。 本文会在第四章的文本分析中重点讨论情态助动词的使用,这里不再赘述。 2.3.3 语篇功能 上面所说的概念功能和交际功能指向的是语言外的现象,即社会世界和自然 世界。而语言的第三个功能,语篇功能,指向的是语言自身。它是语言固有的功 能,涉及到语言的创造。具体来说,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成分能够组织成为语篇 27 的功能。不管是概念功能还是人际功能,最终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也必然受 到语言本身某些特征的制约。语篇功能主要的语法系统是主位系统(theme),还 有另外两种体现方式,信息结构(information)和衔接(cohesion)。 1.主位系统 主位系统是以信息形式组织各小句的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资源。主位系统 建立起一个局部环境,提供信息的起点,供受话者理解信息时参与。有了这一系 统,说话者可在受话者的意义网络中确定那些被认为是相关联信息的位置。简单 来讲,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 当充当小句主位的成分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叫无标记主位 (unmarked theme);反之,则为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 Halliday 根据主位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把主位分成单项主位(simple theme)、 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三类。但他说的句项主 位通常只包含概念成分,本质上也是单项主位,所以下文只把主位分成单项主位 和复项主位两种来讨论。 单项主位指的是只包含概念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表现 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名词性词组、副词性词组或介词短语;另一种是小句,即上 面所说的句项主位。主从复句中的主句和从句都可以充当主位。 复项主位是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它总是包含一个表示概念意义的成 分,另外还可能含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语篇成分包括:连续成分 (continuative),如 yes, no 等;结构成分(structural),如 so, even if 等;连接成 分(conjunction),如 therefore, as far as 等。人际成分包括:情态成分(modal), 如 certainly, to be honest 等;限定成分(finite);如 can’t, wouldn’t 等;称呼成 分(vocative),如 ladies and gentlemen 等。概念成分指的是主题(topical)成分。 2.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为“信息单位”(information unit)的结构,也就是 28 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信息结构是(已知信息)+新 信息,在每一个信息单位中,必须有一个新信息,而已知信息可以出现,也可以 省略。 当然,已知信息出现在新信息的前面并不是信息结构的惟一模式,有时,新 信息也可以在已知信息前面出现,当说话者为了强调某个成分或者为了达到其他 目的时,新信息可以就被作为说话的起点。 3.衔接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 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Halliday 把衔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 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如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 (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等;另一类是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如重复(repetition)、同义/反义(synonymy/ antonymy)、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 (hyponymy/meronymy)、搭配(collocation)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不同的 衔接手段。 1)语法衔接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省略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起到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的 作用,并能够使语篇上下保持紧凑。省略的成分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的词组, 也可以是小句。 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同上文所说的省略一样,也有三种 类型: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他小句性替代三种类型。 连接指的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逻辑关系的语法手段,表示时间、因果、 条件、转折、递进等关系。 2)词汇衔接 29 重复指的是某个语言成分多次出现的现象,起的作用主要有连接上下文、突 出主题、加深印象。 同义/反义在这里是广义的概念,不受词性的限制。 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上义词与下义词一般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如上义 词与 color 与下义词 red, green,和 blue 等词,而局部词与上义词一般是局部与整体 的关系,如上义词 body 与局部词 leg, arm 和 head 等词。 搭配指的是词汇共现,同样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同现的词语在语义上往往 是有联系的,如 ice 与 cold, snow 与 white 等。 2.4 本文的理论框架 国内外的 CDA 研究有多种不同的理论,但殊途同归,最终目的还是要揭示 话语背后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关系。本文的研究目的也是如此,采用的理论框 架是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和 Fairclough 的社会文化分析法即话语分析三维模 式,以及施旭(2012)的历史文化分析法。旨在通过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 文本,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综合来解释文本 生产的社会因素,从而揭示“中国梦”讲话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意义。 尽管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尤 其作为 CDA 的理论源泉,它主张从语法结构出发来探究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意 义,这种功能主义语言观和 CDA 的研究宗旨是一致的。此外,系统功能语法的 文本分析工具,如及物性、情态、语气、语态等,能够对文本进行细致和有效的 解读,从而为下一步的社会分析提供语言学基础。 在 CDA 研究的众多理论和方法中,Fairclough 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是被广泛 接受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思路从文本到话语实践再到社会实践,经过三个维度, 即文本的描述、话语实践的阐释和社会实践物解释,层层深入,最终把文本和社 会联结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0 但是,由于 Halliday 和 Fairclough 研究的重点放在西方世界,尤其对是英语 文本的分析,而本文的研究文本是中国领导人的讲话,除了具有与西方话语相同 的特征外,还带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也采用了施旭在分析中国人权话语时 采用的视角,即用本土的、历史的和跨文化的视角来综合解读话语。这一方法主 要用在话语分析的第三个维度,即社会实践的解释。 综上所述,在 Fairclough 的三维模式基础上,本文的理论框架如图表 2 所示: Fairclough话语分析三维模式 文本的描述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 话语实践的阐释 社会实践的解释 施旭历史文化分析法 图表 2:本文的理论框架 可见,Halliday 和施旭的理论分别用来分析三维模式中的第一维度和第三维 度,至于第二维度,则是用 Fairclough 自身的理论,分析文本生产的过程以及互 文性。 31 第三章 文本的描述 这一章是全文的基础部分,先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的选择与数 据的汇总,之后用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对习近平的讲话进行较为细致的语言 学描述。 本研究选取的语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大闭幕会议上发表的关于 “中国梦”的讲话,之所以选取这篇文本,主要是因为在 2013 年 3 月,全国十 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中国领导人的换届选举。 习近平接替胡锦涛,当选为新一届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他在这次会议上的讲 话,可视为他的就职演讲。作为新一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他的讲话无疑能够代 表中国共产党组成的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意识形态。这篇“中国梦”的讲话,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中国梦”正式进入官方语汇,成为了中国 2013 年 的政治流行语,携带了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并且,普通民众也开始讨论有关“中 国梦”的各种话题,使“中国梦”也逐渐进入民间话语,这样的现象理应受到语 言学特别是话语分析的关注。因此,本文选取了习近平的这篇讲话作为研究对象, 借助 CDA 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来考 察这篇讲话,探讨背后隐藏的多重意义。 此外,为了更能凸显“中国梦”讲话的特色,本文还选用了其他领导人的演 讲来作为参照,这其中包括前任美国总统布什的就职演讲,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的关于本拉登之死的演讲、第二次就职演讲和 2012 年的新年贺词,还有中国前 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台湾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从 2009 年到 2012 年的新年贺词等。 通过对比参考其他的政治演讲,既能看出一般政治演讲的共同特征,又能看出“中 国梦”讲话的自身特征,从而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除了选取了正式的政治演讲,本文还选取了一些与“中国梦”相关的非官方 文本,如一些文学、历史著作,博客上的评论等,这些都是作为解读“中国梦” 讲话的辅助文本,以便更深入地探讨“中国梦”的多重内涵和意义。 总之,围绕“中国梦”讲话,本文选取的文本既有正式的官方语篇,也有非 32 正式的民间话语,不仅有中国文本,也有西方文本,尽量做到语料的全面和完整。 关于数据的统计,根据系统功能语法分析的重点,即及物性、语态、语气、 逻辑功能、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等语言手段的使用,主要以小句为单位,本文 分别统计了讲话中各个语法系统的小句数量以及在每个系统内部各个小类的具 体分布情况;情态系统的分析包括情态助动词和人称代词,这两个形式是以词为 单位,分别统计出讲话文本中所有情态助动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统计的结 果会以图表的形式在本章中展示,并且还对这些数据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析。 本文是在 Fairclough 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下来解读这篇讲话,第一步是在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下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文本描述。根据系统功能语法 语言的三大功能出发,每个功能下面具体考察了几个小类,主要及物性、语态、 逻辑功能、语气、情态、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等语言手段。 话语分析三维模式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话语实践的阐释和社会实践的解释, 是语言学外部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主要集中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由于涉及到一些 社会经济因素,文中会引用一些相关的数据和一些文章作为例证和论据来进行辅 助分析。 3.1 概念功能 本小节主要考察的有及物性系统、逻辑功能和语态。其中,分析的重点是及 物性的六个过程,各个过程在讲话中的分布状况以图表的形式来呈现,一目了然。 3.1.1 及物性 前面已经提及,及物性系统是把人们的经验通过语法形式进行范畴化,能够 体现出意义如何在句子呈现。但是,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语 言方式来表达。换句话说,及物性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个不同的过程,不同的人 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过程来呈现对某一事件的经验。对于如何选择这些过程来再现 事件,是由说话者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经过统计,全文总共 142 个小句,六个过程的具体分布情况见图表 3: 33 140 120 116 100 80 小句数目 60 40 24 20 2 0 0 0 0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 存在过程 图表 3:习近平讲话中六个过程的使用情况 在及物性的六个过程中,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占了绝大部分(所占比例分别 为 81.7%和 16.9%,总共为 98.6%),其他四个过程除了关系过程出现了两处以外 (只占 1.4%的比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通篇都没有出现。根据物 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概念可以看出,这篇讲话主要在描述行动和解释意义上。 1、物质过程 根据第二章的介绍,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由表示过程的动词、动 作者和目标组成。通观习近平讲话全文,物质过程的句子总共有 116 处,都是以 主动语态的形式出现。除少数例外,这些物质过程的动作者一般是中国人民或中 国共产党,还有中国这个国家实体,二者在全文所有动作者的比例占了 96.5%。 而目标大多指的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建设成就以及未来的建设目标和 行动,占了所有目标的 95.6%。下面是一些例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2) 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 展道路。 (3) 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 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34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面句子中的过程虽然由不同的动词(如“走过”、“创造”、“继续”等) 表示,但动作者都有相似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我们”都表示集体概念。 句(1)的动作者是中国,即一个国家实体。国家本来是一个客观事物,在 讲话中被用来充当物质过程的动作者,具有了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隐喻手法, 把国家这个客观实体拟人化、主观化,传达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正面含义,表明 了中国是一个不断前进、并取得了光辉成就的国家,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 句(2)的动作者是“我们”,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全 国人民其中的含义为,不管是过去取得的成就还是未来的努力,这些“动作”的 实施者都是中国人民,全国各民族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和主要力量。 句(3)的动作者“我们”指的是执政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因为动作过 程属于国家的政策方针,普通民众不能是动作者,只能由执政党来制定。动作者 是执政党,表明国家当前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建设目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这些物质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发挥的是主导 和决定作用。因此,讲话中的这些物质过程,除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外,也体现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的权威和能力,从而让民 众提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增强对执政党的信任和拥护。 所以,习近平讲话中的这些物质过程,一方面传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 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中国梦”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向民众展示 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对未来建设的信念和决心,从而树立执政党的正面形 象和权威,赢得民众更广泛的支持,使执政党的地位更加巩固。 此外,参考李晨(2007)对布什连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以及方晨晨(2012) 对奥巴马就本拉登之死的演讲中及物性六个过程使用情况的考察,本文得出的结 果同这两篇论文的结果一样,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使用的最多,二者的数量都超 过小句总数的三分之二。具体的数据见图表 4 和图表 5: 35 120 113 100 80 60 小句数目 36 40 22 20 6 5 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 11 0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存在过程 图表 4:布什连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中六个过程的使用情况 70 64 60 50 40 30 17 20 小句数目 22 11 10 12 2 0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 存在过程 图表 5:奥巴马就本拉登之死的演讲中六个过程的使用情况 可见,在中外的政治演讲中,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究其 原因,主要在于政治演讲的目的。政治家倾向于选择用比较客观和具有劝说性的 过程来传达他们的观点,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都是来陈述现实状况,比其他四个 过程更加客观,容易达到演讲目的。因此,一般使用的最多。 2、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过程动词主要为“是”,分为归属 36 和识别两类。归属类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属入哪类类型,识别类指用一个 实体来确定另一个实体。讲话中表示关系过程的句子既有归属类,也有识别类。 图表 6 是两类过程的使用情况: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6 8 归属类 小句数目 识别类 图表 6:讲话中归属类和识别类过程的使用情况 可见,归属类的要比识别类的多,前者在数量上是后者的两倍。 讲话中表示归属类过程的句子如下: (4)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 础。 (5)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 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6)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上面列举的句子,都是内包式,实体分别是“这条道路”、“爱国主义”、 “中国梦”,它们各自的属性为动词“是”后面的部分,是对这些概念的解释说 明。不光这三个句子,通观讲话全文,关系过程的实体是和“中国梦”意义相关 37 的词语或词组,动词后面的成分是对它们性质的解释,并且对性质的描述通常是 多重性的,由多个分句组成,如句(4)由 5 个分句来解释“这条道路” (指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句(6)由两个分句描述“中国梦”。讲话中的关系过 程是对“中国梦”的阐释,因为这个概念是以前所没有的,是习近平上任后提出 的,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而这篇讲话的核心主题就是向中 国 13 亿民众传达“中国梦”的理念。因此,为了让民众全面地理解“中国梦” 这个新概念,作为概念的提出者就有必要对这个概念的实质、内涵以及意义做出 多角度、多层次的阐释,表示归属类过程的句子也就比较多。 讲话中表示识别类过程的句子如下: (7) 把我国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 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 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8)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句(7)和句(8)同样是内包式,被识别者是名词性短语“把我国 56 个民 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和“这”(指代上一句的“中国道路”),即 标记,而识别者为“是”后面的部分,即价值。讲话中表示识别关系的句子,多 是来定义与中国梦相关的概念。先给听众一个新的概念(名称),然后再用相关 的已知概念或信息来确定这个概念的含义或意义,这样容易让听众更好地理解 “中国梦”的具体含义。 可见,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多次出现表示关系过程的句子,用来解释有关“中 国梦”的种种内涵和意义,不管是解释“中国梦”种种特征和属性的归属类,还 是定义“中国梦”含义的识别类,这两类关系过程都向听众全面解释了“中国梦” 的含义,同时,也表明了习近平的态度和立场。因为这篇关于“中国梦”的讲话 可以视为习近平的就职演讲,讲话中的这些关系过程,不仅向听众传达了“中国 梦”的理念,其实也是新一届领导人的执政理念的体现。 3、心理过程 38 心理过程指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 是活动的主体,一个具有意识的参与者,即感知者,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 “现象”。心理过程在这篇讲话中出现的较少,因为这个过程和心理活动有关, 政治演讲是向听众传达政治家的意识形态以及说服听众接受自己的理念,尽量做 到客观化,因此演讲者很少向听众传达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人的情感。具体到习 近平的讲话中,他的主旨是向中国人民传达“中国梦”的理念和与之相关的行动, 并号召全国各民族人民一起为这个理想而奋斗,而不是来向民众告知他内心的活 动和个人的主观感受的。很显然,表示心理活动的心理过程不能为讲话的主旨服 务,因此,文本中很少出现。 讲话中只有两处表示心理过程的句子,出现在文本开始的部分: (9) 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0)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 在句(9)的心理过程中,过程用动词“深知”来体现,感知者为“我”, 即习近平本人,被感知的对象是“深知”后面的整个小句。这句是习近平向听众 表达自己对身为国家主席责任和使命的清醒认识。这个句子可以说是为后面的物 质过程作铺垫,因为这一句之后,他紧接着陈述了自己将要履行的职责,从对心 理活动的描述转身对具体行动的陈述。在这里,习近平通过描述自己的主观情感, 向听众表达了自己的真诚感和使命感,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有利于树立自己的 正面形象,从而赢得更多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容易向民众传达自己的理念。句 (10)中的过程为“爱好”,感知者是“中国人民”,被感知的对象是“和平”, 这个过程传达的是集体的认知状况,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集体心理体现。习近平表 述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能够引起听众也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情感共鸣,也与 “中国梦”表达的万众一心的概念相呼应,使听众更容易进入到对讲话主题的认 知中,为讲话的主旨服务。 4、其他过程 行为过程表示生理活动,在通篇讲话中都不曾出现。同样是由于这个过程与 39 政治演讲的目的关系不大,对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阐释发挥不了什么积极作 用,因此,通篇讲话中没有出现。 言语过程同样也没有出现在讲话中。习近平在这篇讲话中直接向听众传达信 息,即“中国梦”的理念,这个概念是他最先提出的,不需要通过引用或者转述 他人的话语来解释,因此,讲话中没有出现表示这个过程的句子。 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经常以存现句的形式出现,习近平的讲话 中主要在于解释概念和描述行动,“中国梦”是个新提出的概念,对概念的解释 一般不需要用表示存在过程的句子来说明。存在过程同样与讲话主旨没有多少联 系,因此,讲话中也没有出现。 5、环境成分 上文已经统计习近平讲话中主要有两种过程,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同时也 分析了和这两个过程中的过程和参与者两个因素,下面讨论的是过程中的第三个 因素,即环境成分。环境成分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在这篇 讲话中出现的两个主要过程中,好多句子带有环境成分。如下: (11)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 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辉煌成就。 (12)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 10 年间,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 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 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忠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3)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 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0 句中划线部分都是环境成分,以上三句的环境成分表示的是方式,指一个过 程得以发生的途径。具体来说,交代的是取得目前成就的前提条件。句(11) “在…… 领导下”交代的是取得成就的领导基础,句(12)指的是前任领导人的领导方式, 句(13)的“在……上”交代了方针政策实行的前提和基础。 (14)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 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 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 想信念。 句(14)表示的是时间,“几千年的沧桑岁月”表明当前成就的取得经历了 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15)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 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 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句(15)的环境成分表示的是因果,交代行动的原因,在这里,说明了建设 社会主义的原因和目的,是“时代潮流”的要求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可见,这些环境成分的意义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和“中国梦”有关的各种 因素,交代了与“中国梦”相关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指明了实现“中国梦”除了 有具体的动作者和行动之外,还需要哪些条件和前提,从而让听众对“中国梦” 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也间接表明了“中国梦”这个工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 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41 3.1.2 逻辑功能 作为一篇正式的演讲,讲话中各个句子之间存在着严谨的逻辑关系。关于习 近平讲话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有相互依存关系,也有逻辑语义关系。 在表示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中,并列关系和主从关系的句子都有,如下: (16)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 础。 (17)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 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句(16)中的划线部分是并列关系,几个成分的地位相同,表示这几方面在 整个“中国梦”的建设中同等重要,说明“中国梦”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都要发展的梦;中句(17)中的“只要……就”构成主从关系,具体来说, 二者所在的分句是条件关系,说明了要实现“中国梦”的条件是“紧密团结,万 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同时也体现出实现这个梦想的信心。 文中逻辑语义关系的句子只有扩展类的,没有投射类的,因为讲话中没有言 语过程,没有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语。表示扩展关系的句子如下: (18) 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 情的发展道路。 (19)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 人民造福。 这些扩展关系的句子,以延伸的方式居多,即在原有语义基础上增加新的内 容,具体到讲话的主题,也就是对“中国梦”的内涵更加全面和深入地阐释。 正是这些包含逻辑关系的句子,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对讲话的主题,即 42 “中国梦”的阐述,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解释,让听众更容易理解“中国梦” 的深刻概念,从而使“中国梦”的理念深入人心,达到讲话的目的。 3.1.3 语态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态分成中动和非中动两类,非中动再进一步划分为主 动和被动两类。中动语态指过程本身只与一个参与者有关,不涉及其他参与者。 非中动语态指过程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有关。包含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习近平通篇讲话的语态都是非中动语态,即所有过程的参与者都涉及两个以 上的参与者,并且,采用的都是主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过程首先与动作者发生 联系,也就是说,句子的主语都是动作的发出者,从而突出了动作者在整个过程 中的能动作用。这也是习近平讲话所要强调的,其实和前面的物质过程是一致的, 同样是团结全体民众,树立执政党的积极形象,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如下: (20)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 10 年间,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 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 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忠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21) 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2) 广大海外侨胞,要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努力为促进祖 国发展、促进中国人民同当地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 这些包括动作者和目标的主动语态,强调了在实现“中国梦”这条道路上的 动作者,即广大人民和执政党的主体作用,展现了执政党重视人民的态度,能够 激发全国人民积极奋发的热情和动力,坚定对中共领导的信心,从而为“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2 人际功能 这一小节主要考察的有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其中,分析的重点是情态助词 43 和人称代词的使用。 3.2.1 语气 语气系统是人际功能的主要语法系统,使用最普遍的是用于交流信息的直陈 语气和用于命令或建议的祈使语气。 在习近平的讲话中,使用的都是直陈语气,没有使用祈使语气,更没有疑问 和感叹语气。这也是为讲话的主旨服务的。这篇讲话的目的是传达“中国梦”的 理念,也就是向听众提供信息,并不是向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发布命令或是 给予建议,也不是为了抒发情感和提出质疑。因此,文中采用的是直陈语气中的 陈述语气。例句如下: (23) 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4)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 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25)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不管是句(23)的讲述历史、句(24)的解释“中国梦”,还是句(25)的 指明未来的方向和目标,都是用的陈述语气,都是在向全体民众传达信息。 其实政治演讲的目的都是政治家向听众传达他们的立场和态度并希望听众 接受他们的观点,也就是说,这样的演讲都是单向的交流,演讲者不需要当面向 听众进行提问或者提出质疑。所以,通篇讲话都是直陈语气中的陈述语气。直陈 语气也能够在听众与演讲者之间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一方是信息的发出者,另 44 一方是信息的接收者,二者处于平等关系。习近平的讲话也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虽然演讲者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听众是普通民众,双方分别处在不平等权力关系 的两端,但使用直陈语气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呈现出的 是双方的一种平等交流信息的关系。这种“去权威化”的语言手段,有利于向民 众展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领导人形象,进而赢得更广深的支持,更有助于政治理 念和意识形态的传达。 3.2.2 情态 情态系统体现出说话者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命题的态度或观点,通过情态可以 了解到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和 承担的义务,以及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 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 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在政治演讲中,情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Fairclough (1989)认为,情态关系到说话者或听话者的权威。在语法层面上,情态与两个 部分有直接联系,一个是情态助词,另一个是人称代词。 1、情态助词 情态助词是政治家在演讲中常用的语言手段,帮助他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立场,同时也能够影响听众的观点和树立演讲者的权威。习近平的讲话也不 例外,在这篇讲话中多处使用情态助词来表明态度。通观全文使用的情态助词, 总共出现了三个:“要”、“必须”和“将”。图表 7 是三个情态助词各自的使 用情况: 45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8 小句数目 7 3 要 必须 将 图表 7:习近平讲话中情态助词的使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讲话中共有 28 处使用情态助词,其中,“要”的使用最 多,占了半数以上(比例为 64.3%),因此是讲话中主要的情态助词;“必须”的 使用居中,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将”的使用最少,仅有三处出现,占 10.7%。 下面分别对这三个情态助词分别作一个分析。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使用“要”,后面跟随的是为实现“中国梦”需要采取 的措施和行动。讲话中频繁使用“要”,表明了行动的不可选择性,是为了突出 强调实现“中国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语气较强,既能表明行动的必要 性,也不失权威性,能够起到振奋民心的作用,容易被听众接受。因此,在习近 平的讲话中,“要”的使用最多。如下: (26)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 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7) 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 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 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46 (28) 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 “必须”的语气强烈,能给听众造成一种不可置疑的感觉。和“要”的功能 类似,强调行动的不可选择性。同时,也体现出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表 达出对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念,也能起到鼓舞全国人民士气的作用。但也 正是由于“必须”的语气强烈,带有命令的意味,可能给听众带来压迫感,从而 疏远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不利于政治理念的传达,以致影响到演讲的效果。习 近平在讲话中是想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奋斗,而不是向民众发号施令。因此, 文中的使用不是太多。 (29)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30)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 人民造福。 (31)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将”不单纯指未来的概念,它表示着一种可能性,体现着演讲者的一种意 愿和决心。因为它的语气较弱,而关于“中国梦”的讲话需要让听众感受到较有 力的鼓舞,增加他们的信念,因此,在文中使用的最少,表示对未来的预见或对 未来政策的延续。仅有的三个例句如下: (32) 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 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 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33)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 47 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 动和艰苦努力。 (34) 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 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 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 发展的崇高事业。 句(32)和(34)中的“将”交代了未来的行动和政策方针,(33)表示对 未来形势的预测,它们表示了较高的可能性,演讲者向听众表达了对中国各项政 策方针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意愿和决心。 2、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在政治演讲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人称代词有着不同 的功能。习近平讲话中使用的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代 词是缺失的。具体情况见图表 8: 25 20 20 15 小句数目 10 5 4 0 我 我们 图表 8:习近平讲话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根据前人对诸多政治语篇中人称代词的研究,第一人称代词的高频使用,是 所有政治演讲的特点。笔者之前考察过中国前一任主席胡锦涛、台湾现任最高领 48 导人马英九以及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三位领导人,在各自的新年贺词中的人称代 词使用情况,统计的结果见图表 9: 80% 75% 70.86% 70% 60% 60% 50% 胡锦涛 40% 马英九 奥巴马 30% 22% 15.63% 20% 9.04% 10% 19.77% 12% 9.37% 6% 0 1.13% 0%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统称 图表 9:胡锦涛、马英九、奥巴马新年贺词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可以看出,在中外领导人的政治演讲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频率最高。之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特征,主要跟第一人称代词本身具有的功能有关。从整体上来 说,第一人称代词的“我”和“我们”,一方面可以表达权威的声音和真诚的情 感,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民众的凝聚力,从而得到更广泛的 支持。这也是政治演讲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只用了第一人 称代词,与他想要传达给听众的万众一心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具体到第一人称单数形式的“我”与复数形式的“我们”,从图表 8 中可以 看出,它们在使用比例上有明显的差别,“我们”要远远多于“我”的使用,主 要原因在于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的功能有所不同。 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通常是自我指称,在政治语篇中的主要作用,一方 面是表达权威的声音,另一方面用于描述本人的所感所为,增强话语感染力。它 在政治演讲中必不可少,担负着实现权威话语和表达真诚情感的双重功能。如下: (35) 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 49 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36) 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37) 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 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 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在上面这些句子中,习近平使用“我”,不光代表了新一任国家主席的权威 身份,同时,也向听众表明了自己的情感、信念和决心,如“表示衷心感谢”、 “深知”和“我将……”这些使用不但能体现出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即 以主席身份在全国人民面前宣言,同时,也表达出了一种主观化的积极情感,语 气郑重而真诚,富有感染力。能够带动民众的情绪,增进与他们的亲密关系,从 而更好地传达讲话中的理念,树立正面的领导人形象。 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我们”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包括式所起的主要作用 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这次讲话的是为了传达政治理念和与之相应的措施的。 因此,要团结全体民众,传达万众一心的理念,实现情感上的一致,从而增强全 国人民的凝聚力。在讲话中,“我们”指的是全国人民,如下: (38)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 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 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 想信念。 (39)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 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的机会。 至于排除式“我们”,在讲话中用来指代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如下: (40) 我们向胡锦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50 (41)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 础。 (42)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在上面的句子中,排除式“我们”并不是为了故意制造与听众的距离,而是 表达一种权威性和可信度。“我们”后面交代了执政党未来的行动和措施,展现 了一种向民众负责任的态度,体现出作为方针政策制定者的责任感和力量,突出 执政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的核心作用。这其实和“我”的功能类似, 即表达权威,增强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经过统计,文中包括式和排除式“我们”的使用情况如下: 14 13 12 10 8 7 小句数目 6 4 2 0 包括式 排除式 图表 10:习近平讲话中“我”与“我们”的使用情况 可见,讲话中包括式“我们”用的比较多,几乎是排除式的两倍。因此,讲 话中“我们”用于接近与听众距离的功能多于表达权威的功能,这也是为讲话的 目的服务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国梦”赢得 广泛的群众基础。 51 3.3 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涉及说话者如何来组织与事件相应的语篇内容,其主要的语法系统 有主位系统、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习近平的讲话也同样包含了这些表现形式。 3.3.1 主位系统 主位系统是以信息形式组织各小句的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资源,它建立起 一个局部环境,提供信息的起点。这种作为信息起点的局部环境,即为主位,在 此局部环境中表达的内容则为述位。简单来讲,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 绕主位所说的话。 主位关系到说话者想要突出强调的信息,因此,主位的选择取决于说话者的 视角和立场,它是说话者把意识形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篇功能的 重要部分。第二章已经说过,根据主位是否在小句中充当主语,可以分为无标记 主位和有标记主位,前者是充当主语,后者不是。 具体到习近平讲话的文本,文中的主位一般是句子的主语,因此,是无标记 主位。如下: (43)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44)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45)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无标记主位的使用,和前文对及物性作用的讨论是一致的,即为了突出强调 行动的主体(全国人民或执政党)以及想要传达的新的理念(“中国梦”),它 们是话语的出发点,也是这次讲话想要表达的主题。因此,承接前文的分析,“中 国梦”讲话中无标记主位的选用,最终也是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服务的。 讲话中除了无标记主位的使用,也有一些有标记主位的句子。如下: 52 (46)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 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 (47)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 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 (48) 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几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分别是各句的主位,但都不是句子的主语,这几个 主位的侧重点不一样。句(46)突出的是当前面临的形势,同时交代了行动的原 因和目的,表达了实现“中国梦”的紧迫性;句(47)是强调是一种历史感,为 后面表达情感上的共鸣、传达共同奋斗的理念提供基础;句(48)中也是表明时 间,强调现在的状态,表明中国现在的建设成就,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向听 众传达一种国家意识。可见,这些有标记主位的使用,同样是为了拉近与听众的 距离,更好地传达“中国梦”的理念,为讲话的主旨服务。 经过统计,讲话中无标记主位和有标记主位的使用数量见图表 11: 160 140 137 120 100 小句数目 80 60 40 20 5 0 无标记主位 有标记主位 图表 11:习近平讲话中主位系统的使用情况 可见,讲话中,无标记主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占了 96.5%的比例,而有标 记主位只有 5 处。所以,讲话重点还是在突出强调行动的主体方面,为讲话主旨 服务。 53 3.3.2 信息结构 讲话文本的中是“已知信息+新信息”这种最常见的信息单位结构,信息中 心往往处在信息单位的最后一个位置。具体到讲话内容,新信息往往是对“中国 梦”的具体阐释。这样的信息结构容易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前文提到的概念内涵。 如下: (49)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0)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关心人民疾苦,为 人民办实事。 句(49)中的“中国力量”,在第一句中属于述位系统,是一个新信息;第 二句中的“这”指的是“中国力量”,在这一句“中国力量”不再是个新信息, 而是已知信息,后面的内容是新信息,即解释“中国力量”的信息。句(50)中 的“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说话者和听众都知道的已知信息,后面交代应该 实施的行动,这是演讲者向听众传达的新信息。习近平的讲话中多是这种形式, 尤其是向民众解释如何实现“中国梦”时,那些方针政策都是放在信息单位后面 的位置,而行动的主体都是被听众熟知的,放在了信息结构的前面,一方面,能 够突出政策方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政策和方针。 只有听众对这些措施有了清楚地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演讲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也能更容易地接受演讲者号召他们的行动,即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3.3 衔接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 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Halliday 把衔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法衔接, 如照应、省略、连接等;另一类是词汇衔接,如重复、搭配等。 政治演讲虽然以口头形式呈现,但其实是非常正式的书面语,因此,在语法、 语义和篇章结构方面要比日常口语规范很多。同样,这篇讲话也是高度规范化的, 54 句子的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各个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衔接的各种手段体现 出来。这里只列举一些“中国梦”的讲话中使用的一些衔接手段,如下: (51)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 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的机会。 句(51)使用了重复的衔接手段,“共同享有……的机会”连续使用三次, 强调了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机遇和利益,从而使团结的理念更加突出。 (52)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句(52)使用了照应的衔接手段,“这”照应前面的“中国力量”,避免了 重复陈述,用指示代词照应前面的名词,概括性强又不失准确性。 (53) 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要以国家和香港、澳门 整体利益为重,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句(53)使用了省略的衔接手段,“维护”后面的宾语省略,宾语即“促进” 后面的“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因两个动作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因为省略 手段的使用避免了重复陈述,使表达简单明了。 (54)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 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句(54)使用了连接的衔接手段,“只要……就”这一组关联词的使用表明 前后两部分是条件关系,让听众明白,只有大家“紧密团结,万众一心”、 “共同 奋斗”,“中国梦”的实现才有可能。 55 (55)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句(55)使用了搭配的衔接手段,具体来说,是上下义关系的词语搭配, “中 国精神”是上位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则是它的下位词。这是在向听 众解释“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即包含“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 以上这些衔接手段的使用,各自的功能虽然有所区别,但共同的作用都是使 通篇讲话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明白易懂,让听众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中国梦” 的内涵和相应的行动,从而使讲话中的意识形态得到更好的传达。 其中,像句(51)中的重复手段在这个讲话中多次出现,从修辞上来说,这 其实是用了排比的手法。讲话中多次使用多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 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不光出现在段内的句子之间,还出现在段与 段之间。如下: (56) (第 9 段首句)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第 10 段首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 11 段首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7) (第 12 段首句)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第 13 段首句)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第 14 段首句)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第 15 段首句)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从篇章结构上来说,用排比的手法来解释概念或行为,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并且,排比的行文节奏和谐,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 力,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以说服力。习近平使用排比手法来阐释“中 国梦”,条理清晰,能够使听众更容易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与之相应的 政策措施。同时,排比所具有的节奏感,增强了语势,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使 56 听众对“中国梦”的印象更深刻。另外,排比的使用也反映出演讲者个人的语言 使用风格,习近平身为新上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大量使用排比,讲话的语气坚 定、铿锵有力,反映出来的气势能够向民众展现出一个积极进取、信念坚定的新 任领导人形象,而他所代表的执政党的权威和形象也随之树立起来。 3.4 小结 本章除了交待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的汇总之外,更重要的是从 Halliday 的 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功能出发,主要分析了及物性、语态、逻辑功能、语气、情 态、主位系统、信息结构和衔接等语言手段的使用及其承担的功能,从而对习近 平关于“中国梦”讲话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语言学描述。虽然讲话中综合运用了多 种语言工具,但最终的功能都是一致的,为讲话的主旨服务,即向听众传达“中 国梦”的理念,号召全体民众为之奋斗,向听众展示新任领导人的权威和正面形 象,增强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和支持,使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得以更好的传达,进 而使执政地位更加巩固。这是 Fairclough 三维模式的第一维度,即文本的描述, 这是对话语的微观分析。这一章解决了研究目的中的第一个问题,即讲话中使用 了哪些语言策略以及它们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的一章,将是对三维模式的第二 维度进行分析,即话语实践的阐释,把对话语的分析从微观引向宏观层面,同时 也要解决研究目的中的第二个问题。 57 第四章 话语实践的阐释 CDA 的分析重点是把语言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Fairclough 认为,在语 言和社会实践之间还存在一个话语实践,它是连接话语维度与社会实践维度的桥 梁。话语实践早期被 Faircloug 称作“互动”,即文本特征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作用,而能够体现这种互动关系的,就是互文性,因此,Fairclough 非常重视 对互文性的关注。话语实践包括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过程,本章先讨论 习近平讲话中体现的互文性,然后再从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 梦”这个话语实践。 4.1 互文性 在对话语实践的阐释中,Fairclough 非常强调对互文性的分析, 他认为互文性 是话语实践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联系文本变化和社会实践变化的纽带。 互文性是指文本与其他文本、身份、意义、主体以及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相 互联系与转化的关系和过程(李玉平,2012)。互文性研究反映了文本、话语与 文化的关系,凸显了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体的间性特征。互文性体现了语篇之 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话,而且是社会的、历史的、认知的、 文化的对话(徐涛,2006)。因此,互文性也符合 CDA 的研究思路,即把话语本 身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对于互文性的分类,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辛斌(2008)建议把互文性分为“具体的”和“体裁的”两种类型。具体的互文 性指一个语篇中有具体来源的他人话语,体裁的互文性指在一个语篇中不同体裁、 风格或语域的混合交融。 互文性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让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 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结构成分的功能以及整个语篇的意义和价 值。互文性在批评话语分析中越来越受关注,前面的文献综述也提到了 Faircloug (1992)和 Tao Xiong(2012)通过互文性探讨大学市场化的趋势,他们分析的 58 是体裁的互文性,即经济话语融入到教育话语之中的现象。 具体到习近平的讲话,体现出来的互文类型为具体互文性。这篇讲话是很正 式的政治演讲,里面没有混合其他体裁的话语类型,因此也就没有体裁互文性。 讲话中最明显的一处互文性就是对《尚书》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直 接引用,其大意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 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引语中表达的志存高远、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与“中国梦” 的理念是相契合的。因为中国人民当前想要取得的“伟大功业”就是实现“中国 梦”,而要取得成功,就需要有“伟大的志向”即把“中国梦”变为现实的志向, 更需要“辛勤不懈的工作”即讲话中指到的各项措施和行动。所以说, “中国梦” 把这句引语具体化了,用现代的元素去呼应传统的格言,增添了时代感,习近平 的引用恰到好处。在讲话中,这个引文之后就用“中国梦”解释了引语的内涵: (58)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 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这种引用经典语句的做法,语言精练,含蓄典雅,一方面能够使论证更加有 力,增强说服力,表明实现“中国梦”需要所有人民一起艰苦奋斗。另一方面, 也更为重要的是,《尚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 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引用其中的语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能够激发民众的 民族意识,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把听众与演讲者紧紧联系一起,从而体现万众一 心、共同奋斗的理念,这也就达到了讲话的目的。所以,互文性的使用在这里也 是为讲话主旨服务的。 除了直接引用经典之外,讲话中还有多处体现互文性,尤其是后半部分阐释 实现“中国梦”的各种行动,即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这些都不是习近平个人的 原创,而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关于这些政 策方针的论述,其实体现的就是互文性。如下: 59 (59)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上句中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个方针最早来 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1997): (60)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 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到了中共的十六大报告(2002),则明确提出: (6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除了这个政策,讲话中还有多处类似的方针措施,同样体现着具体互文性, 如下: (62)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 句中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早来源于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三个 代表”思想,他(200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 (6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 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讲话里提到“中国梦”有三大目标,它们也不是新提出来的,也是与历代领 导集体制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 60 (6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三大目标的“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自鸦片战争以后,一直以来就是 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到了中共取得执政地位后,一直在强调这两个奋斗目标。 如中国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8年人大闭幕会议上的讲话就明确指到了当时 的奋斗目标: (65)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的行列,中国人民将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实现伟 大的复兴。 至于“中国梦”的第三个目标,实现人民幸福,相对于前两个目标来说,算 是比较新的提法,但之前同样有类似的提法,上一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2008 年 人大闭幕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有提到“为人民造福”: (66)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当好 人民公仆,诚心诚意为人民造福。 “以人为本”是中共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反映的是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它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利益,为人民造福,其实也就是“实现人民 幸福”,即“中国梦”的第三个目标。 所以说,“中国梦”的三大目标同样是互文性的体现,尽管说法有些不同, 但基本内涵与执政党之前的治国方略无异,是中共执政理念在当前的反映。 除这些句子之外,讲话中还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互文性,这里不再一一列 举。可以说,互文性贯穿了习近平的这篇讲话,各种方针政策的介绍和阐释体现 61 的是中共一贯的执政理念,“中国梦”的提出以及相关的措施行动都是对这些理 念的继承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梦”本身就体现出了深刻的互文性, 传达的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可见,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这种语篇之间的对话在政治演讲中最 终也是为了演讲目的服务。“中国梦”的讲话当然也不例外,文中的互文性体现 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这可视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塑,用“中国梦”这 个全新的概念来向听众传达执政党一贯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的复兴也符合全 球化条件上政治大趋势。因为意识形态往往表现为一个国家软力量的核心,各大 国都在努力重建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 1 4.2 文本的生产 既然 CDA 把话语看作是一种实践,那话语的产生必然包括了一定的程序和 过程,在这些程序和过程中,话语与社会产生互动关系。如何来探究话语的产生, Fairclough(1989)提出了从四个角度来解释文本的生产过程,它主要和四种情形 (situation)有关,每种情形对应着一种话语类型(discourse type) 。具体的内容 如表 1 所示: 表 1:文本生产过程的四个角度 情形(Situation) 话语类型(Discourse type) 何事(What’s going on?) 内容(Content) 何人(Who’s involved?) 主体(Subject) 何种关系(In what relations?) 关系(Relations) 语言角色(What’s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what’s going on) 关联(Connections) 文本内容涉及到话语的内容,即话语陈述了“何事”。具体到这篇讲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内容重心是放在对“中国梦”的解释上。根据 Halliday 的系统功 能语法,及物性系统的几个过程展示的是“何事” (What’s going on) 。在六种过 1 ,见《联合早报》,2007 年 1 月 23 日。 62 程中,物质过程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出现的频率最高(81.7%),即表示“做某事的 过程”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这反映出讲话的主题是在交代“做事”。习近平在 讲话中主要描述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应当如何做,即交代了各种措施和行动。 他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让听众确信,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 梦想,全国人民必须付诸实际的行动,努力奋斗,才能把这个理想化为现实。除 了表示行动的物质过程高频出现之外,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我们”的频繁使用, 更是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把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去权威化”,模糊 了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表达了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体主义理念。总 之,习近平讲话的目的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 斗,并且,还向听众表达了自己担任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决 心和意志。讲话的主题是“行动”,而行动的“动作者”是广大民众和执政党, 但行动的决定力量却是演讲者所代表的执政党,同样是动作者,但在行动过程中 的地位却截然不同,一方是被领导者,一方是领导者。这就涉及到表 1 中的第二 和第三种情形,即参与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把“何人”和“何种关系”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它们密不 可分。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演讲者和听众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政治演讲通常包括两方,即演讲者和听众。同样,在这篇“中国梦”的讲 话中,参与者也有两个,一个是习近平,中国新一任的最高领导人,是执政党的 代表,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和解释者;另一个是全国各族人民,即普通的民众, 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中国梦”讲话中的句子都是陈述性的,目的是向听众提供信息。习近平是 信息的提供者,听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反映出演讲双方在信息交流这个层面上是 平等的关系。但演讲者与听众还有更深层的关系,不仅仅是平等的交换信息。讲 话中高频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包括“我们”,把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 近。讲话想要传达的精神是,全国人民应该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 梦”这个 13 亿人的共同梦想坚持不懈地奋斗。作为新一任的国家主席,习近平 想要向公众的展现的是,即使是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 13 亿中国民众的一 员,在实现“中国梦”的行动过程中和民众携手并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实现平 63 等化。本来双方分别处在权力的两端,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地位是不平 等的,但通过一系列语言策略的使用,习近平向民众展现了一个意志坚定、亲民 务实的领导人形象,实现了与广大民众情感上的一致,尽量缩短权力拥有者与被 控制者的距离,营造了平等的氛围。但事实上,权力两端的距离是不可能消除的, 讲话的背后还是执政党与人民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语言的功能,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想法以及同别人的交流。在政治话语中,每 个语言工具的使用和表达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因为语言在其中传达着更多的意 义和目的。在“中国梦”的讲话中,语言的功能是习近平用来把“何事” (What’s going on)的信息传达给听众,各种语言工具,如及物性、语态、语气、情态、 主位和衔接等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中国梦”的理念,解释与之相 关的各项政策方针,号召全体民众一起努力去行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 点,是为了树立个人及其所代表执政党的正面形象,尤其是在实现“中国梦”过 程中的领导和核心地位,从而赢得民众广泛的信任和支持。“去权威化”的语言 手段虽然能够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使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更容易传达,但最终还是 为了要维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固有的距离,使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平等化” 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维护“不平等化”。因此,同任何的政治演讲一样,在“中 国梦”的讲话中,语言发挥的功能是通过表达执政党的价值理念,来建立和维持 现有的权力关系,即执政党的领导和普通民众的被领导的关系。 4.3 文本的分配和消费 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广大民众,领导者是执政党,所以,这篇讲话的文 本是针对执政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文本是要“分配”到他们这里,尤其是广大 民众,如何把讲话的精神正确传达给他们,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领会了讲话的主 旨,才有可能去根据讲话的方针指示去执行各项行动。习近平是新一任的国家主 席,代表新一届领导力量,就职演讲是树立其形象与展现其领导政策的重要载体。 由于政治演讲是很正式的文本体裁,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可 能不太通俗易懂。为了使文本更好地被民众接受,习近平的这篇讲话文风相对朴 实,尤其是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具体措施介绍地很详细很具体,符合民众的理 64 解水平,给人以务实亲民的形象。“中国梦”比起之前较为抽象的“建立共产主 义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具体形象,也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心理诉 求,因此广为流行,使“中国梦”这篇讲话得以很好的“分配”。 涉及到“中国梦”的分配过程,首先是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梦” 的理念,然后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中央政府向各级地方政府下达学习 任务。可见,从执政党到政府,“中国梦”的分配是层级进行的,执政党的意志 是凌驾于政府之上的。 领导层的执政党和普通民众不光处在文本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也是文本的 消费者,尤其是广大民众,因为他们是“中国梦”行动的主体力量,因此他们是 主要的“消费群体”。如果想使文本更容易被消费,就要满足“消费者”即广大 民众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同分配过程一样,首先要使文本通俗易懂,易于被 民众接受。其次,要使讲话的主题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国梦”的三大目标是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人民幸福是最终的目标,这和人民的利益是 息息相关的,最终把国家和民族层面的利益回归到广大民众身上,体现出执政党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国家的发展权最终落实到社会民生权,而“学有所教、老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权是中国人民高度认同的权利, 只有满足了民众这些基本的生存权利,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提供重要的基础。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无法实现,政治稳 定便失去牢靠的保障,执政党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 《2012 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年度的众多热词,“中国梦”排 第一。“中国梦”的流行是官方推动的结果,有利于政府管控舆论阵地。正如吴 非博士(2013)所说,现在老百姓信息太多,官方已经认识到长篇老套的说教已 经没人再听,想用关键的热词抓住老百姓的兴趣。像“中国梦”等热词的效果比 半小时新闻联播的说教强很多。通过改变宣传的方式,官方可以掌握舆论的方向。 在网络防火墙等等限制下,中国舆论领域中政治的讨论是在官方意识形态的操控 下进行。 2 2 ,见明镜新闻网,2013 年 6 月 6 日。 65 同分配过程一样,“中国梦”被提出来之后,消费也是分级进行的。从执政 党到中央政府,再到各级地方政府,一直到基层的民众,“中国梦”的精神自上 而下地被传达,各项措施自上而下地执行。“中国梦”的消费从权力的最顶端即 执政党最终到达权力的最末端即普遍民众,这个过程中的消费者,尤其是广大人 民,其实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是一种强制消费的过程。 讲话的最后是回归到中国共产党自身上来,结尾仍强调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 如下: (67)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体共产 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 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 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执政党和人民的“事业”归在一起,重申执政 党在“中国梦”中的角色。也就是说,“中国梦”经过层层的分配和消费,最终 的指向还是执政党,与之相关的措施方针都是服务于执政党。 4.4 小结 本章是对三维模式第二维度的分析,即话语实践的阐释,这是文本的描述和 社会实践的解释两个维度之间的桥梁。在这一步骤中,话语分析从单纯的文本分 析开始延伸到话语的生产过程,把关注重心从文本之内转移到文本之外。除了重 点讨论“中国梦”讲话中体现出来的互文性之外,还对话语生产、分配和消费过 程进行了探讨。互文性是这篇讲话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梦”的讲话除了直接 引用经典之外,更是与中共之前的各种演讲文本形成深刻的互动关系,讲话的内 66 容和主题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目的仍是为了向听众传达执政党的执政理论和价值 观念,即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同第三章讨论的语言策略一样,互文性也是由 讲话主旨决定的。“中国梦”这个话语实践的生产过程同样是为执政党的意识形 态服务的,把“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提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继续维持现有的不 平等的权力关系,巩固执政地位。话语生产的阐释有四个角度,即何事、何人、 何种关系以及语言所起的作用,四者相互关联。在这种情形中,语言作为枢纽, 把其他三者联结在一起。语言不光描述了“何事”,而且反映了“何人”以及“何 种关系”。 “何事”即“中国梦”, “何人”即“中国梦”的参与者,而“何种关系” 在语言描述“何事”和交代“何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表面上看,演讲双方是 平等的关系,但实际上,双方处在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两端。语言策略的使用虽然 尽可能地“去权威化”和“平等化”,但真正的目的是要维护这种不可能消除的 “不平等化”。关于话语的分配和消费过程,讲话采用了朴实的文风,提出了实 现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主要是为了迎合广大民众的需要,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执 政党当前的价值理念。并且,“中国梦”的分配和消费过程是层级进行的,并且 具有强制消费的特征,最终的指向还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也就是说,“中 国梦”这个话语实践的分配和消费过程,是执政党意志的体现,服务于执政党的 需要。通过层层的分配与消费,“中国梦”把执政党和人民连结在一起,称其是 “党和人民的事业”,权力两端的消费者有了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从而拉近了与 处在权力末端民众的距离。 67 第五章 社会实践的解释 话语分析三维模式的最后一个维度是社会实践的解释,这是把话语放在一个 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来进行宏观的考察,本章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施旭的历史文化分析法。施旭(2012)认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应该从本土的、 历史的、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其中,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 的思路。根据《易经》的说法,宇宙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变化的“阴 阳”两极构成。在这种世界观的影响下,中国哲学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讲求整体性和全面性地分析问题。“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隅,不能谋万世者不 能谋一时”。所以,中国当代的政治话语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静止不变的。 它不仅仅是“中国”或者“当代”,也不只是“政治”,它涉及到过去与现在、 中国与西方、一般与个体、个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具体到本文要讨论 的“中国梦”讲话,同样是在一个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产生的,有其复 杂性,并且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察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必须 要从不同层面上进行探讨。这其中包括,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当代中国的社会 环境、国际政治环境以及执政党自身等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也都是处在不断变 化和发展之中,也需要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来考察。 5.1 “中国梦”的政治意义 “中国梦”作为一种政治话语,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属性。中国实行的是共 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同西方多党制国家如美国有些不 同。美国的两个政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能否赢得大多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 直接决定了某个政党能否取得并巩固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没有来自其他政党 的威胁,普遍民众的选票多寡对其执政地位产生不了直接影响。所以,比起美国, 中国共产党对民众的依赖关系不是那么的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执政党可以忽略 68 民意,更何况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危机,民众的民主意 识逐渐提高,开始对执政党提出反对的声音。即使是一党专政,如果丧失民心, 执政党的地位也会被动摇甚至被推翻。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获人民信任对于执政 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中国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深具时代性,尤其 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迎合了广大民众的诉求,把执政党的梦与人民的梦 联系起来,拉近了与人民的心理距离。 5.1.1“中国梦”的时代性 “中国梦”的出现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回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基于 中国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习近平适时提出“中国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迎合了广大民众的需求。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一方面,自从改革开放三 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连续多年的增长速度在中外经济发展史 上绝无仅有。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也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这些建设成就令世界瞩目。以下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 关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数据(胡锦涛,2008): (6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以 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 期世界经济 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600 亿 元人民币上升到 2007 年的 24.66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2008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 年受国际金 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 GDP 仍保持了 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的人均 GDP 也由 1978 年不足 100 美元上升到 2007 年的 2200 美元以上,与此同 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 饱到小康。 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 和矛盾也逐渐呈现出来(胡锦涛,2007),如下所述: 69 (69)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 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 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 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 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 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 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在这些问题中,一些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如贫富差距加大,物质居高不下, 官民矛盾加剧,甚至出现了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当今中国处于剧变时 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社会结构与文化形 态急剧变化,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 值观也日趋多样化,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道德观念不断地受到社会变 革产生的冲击,失去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各方利益冲突频发,社会矛盾不时有激 化的表现,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学者提到,改 革开放以后,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很快在中国崛起,那就是经济主义,就是不惜一 切手段对财富的追求,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贫乏 3: (70) 今天的中国社会不再存在一个精神领域的意识形态,所有的一切都被 货币化,物质利益成为唯一的社会乃至政治准则。没有了超越于物质利 益上的意识形态,社会整体道德急剧衰落。 当前中国社会一些道德缺失的事件屡屡出现,造成了非常消极的社会影响, 如 2008 年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2008 年下半年,位于甘肃兰州市的一家 医院收治了多名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卫生部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 3 ,见《联合早报》,2007 年 1 月 23 日。 70 幼儿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 尿系统产生结石。之后,石家庄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 2008 年 8 月 6 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河北省政府 决定对三鹿集团立即停产整顿,并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 经理被免职,后遭刑事拘留。这次事件是一起严重的中国食品污染事件,影响巨 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 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 家的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也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 中国乳制品进口。 除了这次奶粉污染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也是影响很大的一次事件。富士康 科技集团是中国一家高新科技企业。自 2010 年开始,富士康集团不断发生员工 跳楼事件,并且,这些自杀的员工大多是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接二连三的自杀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富士康本身的管理制度是导致自杀事件的 主要原因,集团等级制度森严,员工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甚至要忍受管理人员的辱骂体罚。企业没有给予员工应有的关爱和尊重,过分注 重效率造成对人性的漠视,人几乎变成机器,自尊心几乎完全被忽视。有媒体把 富士康称作是“精神血汗工厂”。有民众指出,富士康里年轻生命的丧失,实际 上是经济社会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如果漠视这些无形的社会成本,任何经济发展 都换不回真正的幸福指数。 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幸福指数却没有随之提升。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 国排名112位,表明当今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很低,这与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不 无关系。现在中国整个社会缺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整体道德水平下降,出现信 仰危机,如《中国经营报》的文章指出: (71) 对立造成社会的撕裂,也影响改革进程,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就是 已经没有一种共同认可的社会主导价值。思想市场看似繁荣,然而真正 71 切合中国实际,能够治病救人的思想很少。无论是自由主义、新左派、 新儒家等等,没有哪种思潮能够说服多数人。中国现在面对着精神和道 德的荒漠,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主宰着人们的行为,倘若这种状况继续 下去,未来的整合将加倍困难。 除了信仰危机,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当初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赢得 民心,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下走上了执政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 实行一党专政的政体。但由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今民众对执政 60 多年 的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已经远远不及改革开放之前。这当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民主 意识的提高和民权意识的发展,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 问题与矛盾,再加上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严重,民众对执政党的发展政策甚至执 政能力不再深信不疑,民间开始出现批评甚至反对政府的言论,普遍百姓的“仇 官”现象开始蔓延,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抗议政府运动。 中国武警学院公布的数据显示,1993 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有 8700 起,而 到 2006 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 9 万起。清华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推算,2010 年的群体性事件至少有 18 万起。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这些抗议事件,一些媒体表 示了看法,如《洛杉矶时报》日前刊登文章说,近年来中国民众的局部抗议示威 事件不断增多,在一些群体性事件爆发后,中共政府不得不倾听民众的呼声。如 大连民众的抗议迫使大连市政府很快宣布关闭造成污染的 PX 化工厂;浙江海宁 市发生抗议工业污染危害居民健康的群体事件后,当地环保局责令造成污染的工 厂停产整顿,工厂主也公开道歉,承诺清理污染;贵州安顺一名残疾的水果小贩 与城管冲突猝死引发数千人骚乱后,相关官员被免职。这些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 之前是没有的,人民的人权意识逐渐提高,开始向政府提出不满,来争取自己的 权益。郑永年(2004)指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忽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不 管它们的规模如何,也不管它们得到了如何有效的控制。如果一味让事件一而再、 再而三地发生,对现有政权的负面效果不堪设想。一系列的群体事件可以动摇人 民对政权的信心,很快消耗一个政权的合法性。 72 2011 年,中国网民发动“茉莉花革命”,号召群众上街,沉默散步或高呼口 号,表达对民主自由的诉求,他们不满意现有的政体,要求实行政治改革,甚至 要求结束一党专政。这次事件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官员滥用权力、法治不 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不满,这引起了中国高层即中共领导阶层的忧虑。当时的国 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警告政府的高级官员,不要忽视中国社会中可能引发动 荡矛盾的存在,也折射出执政党对中国社会深层矛盾的担忧。有学者把民众的这 些不满和怨愤比喻成“不定时炸弹”,主张政府必须诚实的、实事求是的面对造 成民怨的根源。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现在不光出现“信仰危机”,而且出现“信任危机”。郑 永年把这种“信任危机”形象地比喻成“中国墙” 4: (72) 但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调整经济发展,人们遽然发现中国也正在出现 了一道又一道并且是日益厚重的墙。这一道道墙当然不是同钢筋水泥砌 成的,而是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社会墙”。……信任是任何一 个社会能够正常运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旦社会群体角色之间出现 一堵无形的墙,信任自然解体,社会跟着解体。 民众对执政党的不信任阻碍着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正常运行,使得各项改革越 来越困难。执政党提出的任何一个改革举措,都不会引起社会的热情,反而招致 的是猜疑甚至抵制。用中共一位官员的话说,实现中国梦,既要“以信仰赢信任”, 也要“以信任铸信仰”。也有学者认为,只有把中国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普遍民 众才有做“中国梦”的资格,“中国梦”的各个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因此,对于已经取得很大经济成就的中国来说,要长久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 发展,避免社会出现大的波动,就必须让民众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经济 发展与民众幸福共同提升,经济、社会与环境各方面协调发展。 王启富(2010)认为,为了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首先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 的理念,让经济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利益关系和谐的发展,让发展的成果及时有效 4 ,见《联合早报》,2009 年 12 月 9 日。 73 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普遍福利,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投 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树立共赢互利的理念,使参与社会发展的各 阶层,特别是那些弱势阶层,都能获得共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 方得益获利。通过调整公共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缩小贫富 差距,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和人格尊严;再 次,要树立共同治理和“善治”的理念。由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公共部门和私 人部门、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治理社会,把社会矛盾处理的观念从统治 转变为治理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基于这样的复杂现实,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职演讲中适时提出了“中 国梦”的概念,并强调这是13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坚守的 理想信念。这是至今为止,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中国精神,“中国梦” 是一个需要国人深入认识和思考、带有启蒙性质的重大课题(公方彬,2013)。 这个既根植于传统文化又具有广泛现实基础的“中国梦”,能够引起全体中国人 民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认同。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之一,也是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这两个目标的终极走向。这就意味着,要使每个中国人民都能享 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涉及到 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体现出执政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反映出普通民众共 同的心理诉求。追求幸福成了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这为民众树立了共同的价值 观,有利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价值危机,从而团结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为实 现幸福——“中国梦”的最终目标,这个共同的理想携手前进。更重要的是,把 执政党的信仰转化成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让人民相信执政党的价值理念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和利益是一致的,从而重拾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 经过统计,通篇讲话中共有554个不重复词语,总词数达1415个, “人民”出 现了38次,是除了“的”以外出现次数最高的词语(见附录)。可见,反复强调 “人民”,是为了表明“中国梦”的主题与人民息息相关。这个为了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仅给全体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共同的 理想追求,并且有利于解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继续巩固经济发 展的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可见,“中国梦”的提出 74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事业, 为建立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基础和价值导向,重塑中国精神。这些 意义也在讲话中体现出来,如: (73)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 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 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 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3 亿人的智慧 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有学者指出(郑永年,2011),中国政府现在唯一的意识形态就是民本主义, 努力把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因此,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水平和 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中 国梦”的终极追求,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提升了“中 国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 其实,在“中国梦”提出之前,中国社会并不是没有共同理想。改革开放后, 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这样的表达比较抽象, 意识形态意味较重,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较为生疏,形成不了一种社会思潮。而“中 国梦”的提出,不仅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内涵,而且把这个共同理想 更加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奋斗的目标变得具体,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 解。尤其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本来是属于 集体的理想如今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每个人都成了行动的主体。“中国梦” 把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家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结合起来,使以人为本 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是中共重建意识形态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增 强普遍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尽可能地消除“中国墙”的存在,解决中国社会 的“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 “中国梦”的提出者,即习近平所代表的执政党, 75 在精神层面给人民以感召,把执政党的理念融合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之中,无 形中拉近了与广大人民的心理距离,也就更容易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5.1.2“中国梦”的政治性 “中国梦”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它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也是因为“中国梦”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从成立到取得执政地位,中 国共产党整个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沿着“中国梦”而壮大的过程,所以,“中 国梦”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紧密相关。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指出党的奋斗目标 是建立共产主义,其实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社会: (74)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 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 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 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纲领中的消除阶级区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中国梦”中倡导坚持党 的领导、维护社会公平是一致的。 1922年的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章程,具体指出奋 斗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国内和平,这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 国梦”是一致的。自此,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就成为了中国人民 所期待的“中国梦”。原文如下: (75)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76 经过多年的革命与战争,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始领导中国人民追寻新的“中国梦”,即社会主义建设。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共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76) 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 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即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 (77)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 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即在 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8年后,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国开 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8) 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 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 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 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梦”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79)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77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意识形态复兴的努力表现得更为明显,执政党 逐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尤其关注民生问题,“以人为 本”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 (80)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 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 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 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郑永年(2004)指出,中共要提高执政能力,确立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所 难免。如果不能重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执政能力还会因为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 而加速下降。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概念,这已经为意识形 态的重建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但“人本”的概念不应当停留在概念的阶段,而 应当发展成为一个思想体系。一个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思想体系不仅可以指导 和约束党政官员的行为,而且也可以给不同的社会群体一个未来方向。2013年, 中国新的领导人换届,便适时提出“中国梦”的理念,可以视为对“以人为本” 执政理念的继承发展。 2012年,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在2013年的就职演讲中, 具体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指出“中国梦”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和人民幸福。由此可见,经过80多年的历史,“中国梦”的内涵是随着中国共 产党执政的发展而逐步丰富的,也是中共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成功 地把“中国梦”,这个起源于执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把“政党梦”变为 78 “国家梦”,使“中国梦”不仅代表了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更具有了强烈的国家 意识和民族意识,成为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但是,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中国梦”仍携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意义,这体 现了中共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重建意识形态的要求。领导层提出“中国梦”的概 念,从长远来看,其政治意义会远远超出迄今为止人们所讨论的范围。正如以前 的“和谐社会”不仅是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或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样,“中 国梦”相关的各种目标的实现会导向“政府和人民之间社会契约关系的重建” 5, 即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调整。任何政党,如果要组织政治生活和执政, 就必须是人民的有机部分。一旦脱离人民,政党就会出现危机。前文的分析已经 提到,实现“中国梦”要靠13亿中国人民一起奋斗,一系列行动的主体是全国各 族人民,习近平在讲话中号召全国上下要齐心协力,这体现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融 合,或者说,执政党也是实现“中国梦”过程的有机部分。可是,与“中国梦” 相关的各种方针政策,制定者只能是执政党,普通民众只是执行这些行动。也就 是说,“中国梦”的各项行动不能脱离执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 始终是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执政党不是“行动党”而是“行政党”,负责指挥 领导,人民是真正的“行动党”,听从指挥领导。执政党为全体中国人民提出“中 国梦”的理想,并制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各项方针政策,号召行动的主体也就 是普通民众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在这种语境下的“中国梦”携带着强烈的政治 色彩,体现出分别处于权力两端的执政党和民众的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 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详细描述了实现“中国梦”的各项措施,涵盖了国家建设的 各个方面。如下: (81)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 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 5 ,见《联合早报》,2006 年 12 月 27 日。 79 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后面各项措施的总结, 这一段介绍的主要是在建设民主制度方面即政治的方针措施。如何在新的社会经 济形势下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共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只有处理好执 政与人民的权力关系,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保障。这 不仅是为了执政党本身的生存发展,而且也是为了政局的稳定。 (82)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 础。 这一段是以“发展”为主题,后面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说的, 主要阐述的是经济建设。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当政 府有能力改善人民的经济生活时,人们才不会挑战政府,否则,失去人民的信任, 执政党的合法性很容易失去。 (83)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 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一段是从人民角度出发,与“中国梦”三大主题之一的“人民幸福”一致。 “重建和人民的关系是中共转型的前提”, “只有解决了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他方面的政治改革就会容易开展”6,重新定位与人民的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和关心他们的利益,才能继续巩固执政地位,把改革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国梦” 6 ,见《联合早报》,2007 年 8 月 14 日。 80 提供可能。 (84) 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 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同样,第一句话中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后面措施方针的出发点,照应“中 国梦”所提倡的“团结”理念。其实这条“统一战线”,虽然包括了社会各个阶 层,但实质上来讲,也是分为两大阵营,执政党与人民,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 线,其实也是为了加强执政党与人民的互动关系,增强人民对中共领导的信心。 上面四段,从不同方面向民众解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各项政策和方针,这 些都是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并且,它们都不是习近平独创的,而是对中 共之前施政方针的继承和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这篇讲话中演变成实现“中国梦” 的必要措施,也就是说,“中国梦”与中共一贯的施政理念是一致的,是中共尤 其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核心意识形态的体现。正如他在讲话中提到的: (85)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 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辉煌成就。 这段话其实明确交代了“中国梦”的发展脉络,也间接反映出中共意识形态 发展的脉络,是在传达这样的信息:在中共几代领导核心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 辉煌成就,“中国梦”是在这些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前几代领导核心意识形态的 继承和发展,第四代领导人也将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为“中国梦”而奋斗。 同时,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是否得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代表执 81 政党的习近平在讲话中使用种种语言策略,具体阐释“中国梦”的内涵,既展现 出新一任领导人的亲民态度和服务于民的责任感,又在13亿中国人民面前树立了 执政党的权威和正面形象,增强民众第四代领导集体的信任,重塑执政党与人民 的关系,从而达到权力两端的相对平衡,使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因此,“中国梦” 虽然是“国家梦”,但最终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即这个“国家梦”是 服务于“政党梦”的。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的不同,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 梦”没有这样强烈的政治性,它是每个美国人的梦,而不是某个执政党的梦。 “中 国梦”首先是执政党的梦,其次才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 因此,“中国梦”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是执政党追求的理想,这 个理想被意识形态化,成为国家意志,使全体中国人民为这个理想而奋斗。政治 性是“中国梦”鲜明的特征,是执政党新一届的领导人重塑意识形态以争取民心、 巩固执政地位的体现。 5.2 “中国梦”的文化意义 提及“中国梦”,很多人会联想到长期流行于西方社会的“美国梦”。“美 国梦”是美利坚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价值体系,直 至现在,美国总统在演讲中仍会提及“美国梦”。虽然同样是在谈梦想,但“中 国梦”和“美国梦”在内涵上有诸多不同,分别体现的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人民 各自的梦想和愿望。“中国梦”和“美国梦”不仅仅是地缘上和时间先后的区别, 而是两国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秉持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的体现。简 而言之,一个反映的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另一个是东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5.2.1 “中国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每一个民族持有的价值观念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基因。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更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任何理念的提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历史文化 的烙印,“中国梦”的理念也不例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中国传 82 统文化一直有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如《周易》中关于这种精 神的阐述 7: (8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文化 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自强不息体 现的是一种勇于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一种精 神力量,自强不息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 神因子。1914 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题为“君子”的演讲时,即以“自强不息” 为中心,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87) 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曝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 坚韧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 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于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 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中国前任国家总理温家宝也在许多场合多次引用这两句话,强调这种精神对 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如他在 2006 年会见新西兰华人时的讲话: (8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中华民族 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团结包容、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高尚品质,不仅 能够在自己的国家创业,还能够在世界各地努力奋斗,创造丰硕的成果。 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文化能够绵延千年传续至今的精神命脉 和力量源泉。“中国梦”的提出同样反映了这种不懈奋斗和追求进步的传统,讲 话中有多处体现。如下: 7 (宋)朱熹,《周易本义》,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 83 (89) 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 月,把我国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 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90)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 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句(89)中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描述,其实是在向听众传达这种奋 斗不息的文化传统。而句(90),习近平直接引用儒家经典《尚书》里的句子, 来传达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表明“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中国 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这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另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 学》中有详细阐述 8: (9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这种家国合一、修齐治平的理念,孕育出了中国人舍生取义、效忠祖国的价 值追求。中国历代仁人志士都是以报效国家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如宋代著名学者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 9: (9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8 (汉)郑玄《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年。 9 84 则何时而乐耶?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 任的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影响深远。自古至今,爱国 之士一直践行着这种“忧国”思想,如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有首著名的诗 10: (93)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诗中尤其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体现出作者以国家 利益为重,绝不因个人的境遇而改变的爱国思想。 几千年来,这样的爱国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在当今的时代仍是如此。具 体到这篇演讲,如果没有无数国民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国梦”的目标显 然是不能实现的。“中国梦”凸显着家国天下、民族命运的宏大主题。它强调集 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2012)。 因此,习近平在这篇讲话中也倡导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实现“中 国梦”。下面这段话详细解释了“中国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94)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 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 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 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0 (清)林则徐《林则徐全集》,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2002 年。 85 可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爱国主义,这体现了 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起了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 认同,正如讲话中所说“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它对国家、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中国梦”并不是凭空产生,它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脉络。古往今来, 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建立一个井然有序、和谐安定的社会, 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古代的圣贤也多次描绘他们心中的理想世界。老子的 “无为治世”,可以看作中国最早的关于社会理想的描述,《道德经》中描绘了 一个与世无争,人们安居乐业的“小国寡民“世界 11: (95)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到了儒家,孔子心中的“大同世界”,可被视为最早的“中国梦”。《礼 记·礼运》中的描述 12: (9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而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而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文中描绘了一个各得其所、安定和谐的理想社会。当然,这种“天下为公” 的“大同世界”,显然是被儒家美化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历史已经证明, 这是难以实现的。但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大同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 11 (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 (汉)郑玄《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12 86 人民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繁荣发展的心理诉求和美好愿望。“大同世界”的 核心在于和谐,这与“中国梦”的内涵也是一致的。 宋代以后,由于中原政权国势衰落,屡遭外族入侵,中原的有识之士做的是 “盛唐梦”,希望收复失地,恢复昔日的国力与国威,重返盛世。如南宋抗金名 将岳飞那首著名的词《满江红》就表达了抗击外族侵略、重整河山的强烈愿望 13: (97)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主张: (98)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可见,不管是“修齐治平”的家国理念,还是“收拾山河”、“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等说法,中国人民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以国家民族的 兴衰荣辱为最高目标。到了近代,“中国梦”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其背 景是中国近代数百年的积弱贫穷。由于曾经的积贫积弱,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 怀有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梦”的民族集体心理基础,“中国梦”因 此携带了民族复兴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 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闭关锁 国的中国很快落伍。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给中华民族带来亡国灭顶之灾。1840 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发动了一 系列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 苦难世所罕见。在西方列强入侵下随之而兴的,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13 选自《全宋词》,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年。 87 的唤醒,中国人民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和艰难追寻,目的就 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萌芽,至少可以追溯到康有为等维新派提出的“救 亡图存”、“保国、保种、保教”等口号。维新派后来成立保国会,其章程中介 绍了“保国、保种、保教”的具体内容: (99) 以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不丧失,保民族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到了革命派,孙中山先生(1894)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 (100)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见。 “振兴中华”的口号自此正式提出,表达了革命先烈挽救国家危亡、要求实 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从此以后,“振兴中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不管是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 放,都反映了中国人民把“中国梦”转变为现实的强烈愿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凝聚所有中国人民的心。这个 “中国梦”是深藏在整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集体记忆和集体愿望,有着强 烈的民族情怀。它是全体中国人民要求复兴和崛起的民族情感,承载着强烈的国 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 (101)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 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 实基础。 (102)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 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88 总之,“中国梦”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 福,它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 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这是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历史性体现在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家国至上的爱 国主义两个方面,深深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携带了民族振兴的意 义。今日的“中国梦”与古代先哲的理想追求有着传承性,是与中国历史文化的 一场深刻对话。中国人民向来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感到自豪,深具 历史性的“中国梦”无疑能够引起民众深刻的情感共鸣,再加上中国近年来的崛 起,越来越多的国人具有了国家自豪感和认同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更是 深得人心。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家国天下的爱国主义能够脱离意识形态的限制, 作为一种长期的普世价值观和道德力量,影响着全体中国人民,涵盖了这些精神 动力的“中国梦”,无疑能够为中国人民树立一个当代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 5.2.2 “美国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对于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其“美国梦”远远没有“中国梦”那样深刻 的历史文化底蕴。美国不像中国那样经受过侵略和亡国之痛,因此“美国梦”没 有振兴民族的内涵,它是资本主义和西方文化滋养的产物,体现的是移民文化, 是一个移民国家每个人都有的“淘金”梦想。尽管到了当代,随着新自由主义以 及其他思潮在美国的流行,“美国梦”的内涵和目标也在发生变化,但追求个人 成功与幸福的理念始终没有改变。简单来说,“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 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它代表了西方世界的 个人主义价值观,其精神实质就是,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 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简而言之,“美国梦”就是自由与平等。如美国 总统奥巴马(2013)的就职演讲中对“美国梦”的阐述: (103) 而美国在过去 200 多年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在建国精神的鼓舞下,美国战胜了历次战争以及萧条的考验,这一精神 89 也使得美国每每在陷入最绝望的谷底时,都能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多的希 望。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 国梦”,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兴衰相依,荣辱 与共。 14 “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这一句简单道出了“美国梦”的实质。可见,“美国梦”强调个人的艰苦奋斗与 不懈追求,最终为了实现个人的幸福,而不是集体的“共同富裕”。 沿袭“美国梦”这一表达方式,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104)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 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 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 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 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 礴力量。 虽然习近平在讲话中也提到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但首先指出是 “民族的梦”,并且,强调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一起为这个梦想努力,上面引文 中的反复出现“团结”、“共同”、“一处”、“汇集”等词语,传达的是强烈 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美国梦”传达的个人主义观念有着明显不同。虽然“中国 梦”的终极目标也是实现人民幸福,但实现途径和“美国梦”不同,仍是在国家 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前提下来完成,家国天下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这是东方传统 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14 中文翻译来源于《中国日报》。 90 关于“美国梦”的发展脉络,最早产生于美洲大陆的“拓荒梦”。17世纪初, 英格兰移民乘坐“五月花”(Mayflower)号横穿大西洋来到北美洲,寻求清教徒 能居住的“净土”,以躲避国内政治和宗教迫害,他们在北美大陆建立了第一个 殖民地。此时,“美国梦”已经开始萌芽,最初的追求是宗教的自由与平等。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相继建立起殖民地。广袤的北美大陆 满足了移民者对于财富和土地的需求。饱受迫害的欧洲清教徒,在这片蕴含丰富 资源的广阔环境中寻找自由民主。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不再有实际意义,靠个人 奋斗而取得成功成为人们遵循的法则。清教徒们受到上帝的“感召”,努力工作, 勤俭节约,严于律己,梦想建立一个“山巅之城”(a City Upon a Hill)。此后, 自由与平等的内涵不断延伸,而不仅限于宗教。清教主义深深影响了美国价值观, 为“美国梦”提供了思想和宗教基础。如英国殖民者约翰·温思罗普1630年在题 为《基督教仁爱的典范》的布道演说中描述道: (105) 我们将成为山颠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在注视着我们;因此,如 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辜负了我们的上帝,致使上帝不再像今 天这样帮助我们,那么,我们终将只给人们留下一个故事并成为全世界 的笑柄。 温思罗普提出并实践了在北美新大陆建立一座“山巅之城”的理想和纲领,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整个美利坚文明并超出美国的范围,为“美国梦”的发展奠 定基础。即美国能够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成功机会,成功取决于个人的才能 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与信仰的自由。 在自由平等观念的驱使下,“美国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自由梦” 和“民主梦”。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掀起“大觉醒运动”(Great Awakening), 不光扩大了宗教信仰自由,而且直接攻击了等级观念,平等观念在这场运动浮现, 因此大大促进了殖民地的民主进程,推动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也孕育出美 国式的民主理想,使“美国梦”的哲学基础深深地烙上了欧洲启蒙主义和人文主 义的印记。1776年《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dependence)的发表和美国的 91 独立,使“美国梦”有了现实和法律基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独立宣言》 对平等与自由权利的强调使“美国梦”有了思想依据: (106)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 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美国取得独立后,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不 仅开发了广袤的西部土地,更是滋生了美国人的流动性,培育了美国人的民主意 识,美国人实用主义观念也开始形成,个人主义思想逐步增强。“西进运动”对 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培育了美国式的自由、平等与竞争。“美 国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开拓冒险和乐观向上的精 神。 19世纪的南北战争,奴隶制的废除,使自由平等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涌现出许多白手起家的商业 巨子,如摩根、福特、洛克菲勒等,他们通过自身奋斗创建了自己的庞大事业。 “美国梦”在工业化浪潮中进一步深化了只要有才能、愿意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 内涵。如洛克菲勒(1897)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提到: (107)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世袭之 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 决定,而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是在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 逊提出“十四点”,它标志着美国要向世界表明,美国要以它的价值观念、道德 标准来设计世界秩序,主宰世界事务。此后,“美国梦”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历 史学家亚当斯(1931)在《美国史诗》中提到“美国梦”的内涵: (108) 对这样一个国度的憧憬,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富足, 15 选自《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 38 封信》,严硕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年。 92 更充实,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实现目标的机会。 文中的“每个人”反映出对自由平等的重视,强调通过个人奋斗来追求个人 的幸福。 自由的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有了新的内涵。美国在二战中的官方战斗 口号便是“自由”,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常用“四大自由” (言论自由、信仰自 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16)来表述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战争目的。 他在1941年的演讲中说道: (109) 在我们力求安定的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期待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 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110) 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 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 时期的生活。 (111) 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 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 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以美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至高无 上的地位,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逐渐实现对世界的控制,建立起世界霸权。这 个过程中“美国梦”充当前哨,向世界输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同时,二 战对纳粹专制的斗争破坏了“统治种族”的理论,加速了“自由主义的胜利”17, 美国人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由平等信条与种族不平等之间的矛盾,黑人争取种族 平等的决心更是被激发出来,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民权运动。 16 詹姆斯·伯恩斯:《罗斯福·自由的战士》,纽约,1970 年,页 33-34。 贡纲·缪尔达尔:《美国的两难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纽约,1961 年,页 1003。 17 93 二战后的民权运动,深深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和观念。它不仅改变了美国黑 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深刻影响了所有美国 人的生活与观念。具体来说,民权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实行铲除种族隔离制的改革, 最终消灭了公开的白人至上主义,为黑人赢得民权。它把美国从一个容忍种族主 义、歧视黑人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不管肤色与种族,承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权利的 社会,从而深深改变了民众的思想。不仅如此,民权运动也激发了新时期美国社 会的民主和自由斗争。现代妇女运动、反战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其他族裔争取权 利的斗争等都受到民权运动的推动和影响,大大丰富了“美国梦”自由平等的精 神内涵。尤其是运动中的著名黑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更是被视为阐释“美国梦”的代表之作: (112)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 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 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 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 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 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18 演讲中的“梦想”深深扎根于自由平等的“美国梦”之中,表达了黑人要求 平等权利的强烈愿望以及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坚强决心,这样的精神一直影响到 当代美国社会。 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商业成功人士,如微软的比尔·盖 茨、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以及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等,凭借自己的智慧, 18 选自《我有一个梦想》,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1 年。 94 积累了庞大的资产,成了当今“美国梦”的新偶像。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个 平民出身的非裔美国人,更是用他独特的传奇经历、非凡口才、坚韧毅力和竞选 中所取得的不俗战绩,向美国民众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美国梦”。在他的身上, 人们看到了希望的伟大、梦想的力量,而且这一切可以超越种族与肤色。奥巴马 (2008)在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说道: (113) 如果还有人仍在怀疑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仍有人不知道 我们的缔造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鲜活,仍有人怀疑我们的民主 力量,那么今晚就是给你们的答案。 19 在2012年第二次获选总统后,他又重申了自由平等的“美国梦”精神: (114) 我相信我们能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机会,为美国的中产阶级 提供新的希望,我相信我们能够继续延续我们建国者的承诺,不管你来 自哪里,不管你的肤色是什么,不管你是黑人、白人、亚裔人,任何种 族,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非同性恋,不管你是贫困的,还是富裕的, 你都可以来到美国实现你的梦想。 20 可见,“美国梦”自产生起,就一直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美国梦”的精神 实质就是自由与平等,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和最平等的成功机会,它是一种 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尽管这三百年来, “美国梦”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其精神实质依旧不变,那就是, 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自由平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 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美国梦”是美国崛起的文化动力,也是美国影响世界 的软实力。 19 中文翻译来源于中国日报。 中文翻译来源于中国日报。 20 95 5.3 小结 话语分析三维模式的最终指向是社会实践,本章借鉴施旭主张的本土的、历 史的和跨文化视角,对与“中国梦”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了综合解读,既有 横向的共时比较,也有纵向的历时考察。通过多重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梦”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存在着,而是在一个综合的、动态的环境中发展 变化的。它是对中国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回应,它虽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 但最先是中共的梦,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它上升成为国家意志,号召全体 人民为之奋斗。它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是为了赢得人民的信任,巩固执政 地位。总之,“中国梦”携带了明显的政治意义,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塑。 除此之外,“中国梦”也深具独特的文化意义。它根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 明,反映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文化特质,虽然与“美国梦”有相通之处,二者 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有着本质不同。“中国梦”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价 值观,并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强调国家和个人命运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美国梦”则突出 个人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成功和奋斗,追求个人的幸福。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实 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和“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元素”贯穿“中国梦”的始终,深厚的文化底蕴迎合了中国人民的心理诉 求,体现了中国不同社会群体心中的“中国认同”。作为政治话语的“中国梦”, 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携带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它是深具“中国特色” 的梦,这便是本文研究目的中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 96 第六章 结语 本文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在 Fairclough 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的框 架下,结合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采用施旭的历史和跨文化分析视角,对习 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探讨了政治话语中语言、权 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制约话语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因素。 首先,本文的研究证明了 CDA 的基本观点,即语言的使用是由两个因素决 定的,一个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另一个是说话者的目的。具体到政治话语中,语 言本身具有的功能和政治家的目的是演讲中语言使用的决定因素。习近平这次讲 话的主旨是向为了全国各族人民传达“中国梦”的理念,并号召全体中国人民为 之奋斗,最终赢得人民支持,巩固执政地位。因此,讲话中的语言使用都是为这 个目标服务。 其次,CDA 的侧重从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来分析话语,本文的研究也正 是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中国梦”体现出来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关系,使人们对 于“中国梦”的讲话,即习近平的就职演讲有更深刻、更为全面的认知。 最后,本文证明了施旭所主张的采用历史和跨文化视角来研究话语的可行性。 “中国梦”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 的,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也有纵深的历史性,并且是呈动态发展趋势的。虽 然“中国梦”作为执政党的政治话语,它首先是“政党梦”,中国共产党把它上 升为“国家梦”,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但最终还是服务于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 目的,因此,“中国梦”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 “中国梦”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深具中国文 化特质,与代表西方价值观的“美国梦”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梦”携带的深 刻文化意义是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的原因之一。 Fairclough 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中的第一维度是文本的描述。因此,本 文首先根据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的三种功能的划分,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 篇功能,对讲话文本的语言使用进行一个较为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发现如下: 97 1、在概念功能上,讲话中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使用的最多,环境成分以副 词词组和介词性短语为主,使用的语态为非中动的主动语态,无被动语态。逻辑 关系中,既有相互依存关系,也有逻辑语义关系。 2、在人际功能上,语气的选用是直陈语气而无祈使语气。在情态助词选用 上,语气较强的“要”使用的最多。在人称代词使用上,只出现了第一人称,复 数形式多于单数形式。 3、在语篇功能上,采用的是无标记主位为主、“已知信息+未知信息”的信 息结构,衔接手段中使用最多的是重复,即排比手法。 通过对三维模式的后两个维度,即话语实践的阐释和社会实践的解释,可以 得出,上面所说的种种语言策略,都是为讲话的主旨服务的。讲话中也反映出不 平等的权力关系,执政党与民众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这样的关系是由中国共产 党执政的执政地位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中国梦”有着强烈的政治倾向,是执 政党重塑意识形态的体现。在向民众传达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理念背后,强调 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力量,同时向广大人民 众树立了新一届领导人的积极形象,加强与人民的互动关系,从而赢得人民信任, 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同时,“中国梦”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强烈的 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而这样的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典型的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深具“中国特色”。 当然,本文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作为一篇个案分析,本文只是对习近平 的一篇就职演讲做了分析,不能代表性所有的中国政治话语类型。借用的理论只 有 Fairclough 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和施旭的历史 文化分析法,虽然对“中国梦”的讲话文本和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等方面进 行了综合考察,但仍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对“中国梦”文化意义的探究, 本文的分析还不够深入。CDA 作为一种有效的话语分析方法,对政治语篇的研究 在西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其语 境下的政治话语不光具有西方政治话语的共同特征,同时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所 以,未来的研究可以坚持普通性和特殊性结合的原则,使 CDA 中国的研究逐步 实现本土化,努力探索出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98 参考文献 Aditi Bhati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olitical press conferences. Discourse & Society. 2009.17(2): 173-203. Benjamin Bailey.Communicative behavior and conflict between African-American customers and Korean immigrant retailers in Los Angeles. Discourse & Society. 2000.11(1): 86-108. Bingchun Meng.From Steamed Bun to Grass Mud Horse E Gao as alternative political discourse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2011.7(1): 33-51. Blommaert, Bulcea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000(29): 447-66. Blommaert. Discour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UP, 2005. Coulthard and Caldas-Coulthard, Text and Practices, London: Routledge, 1996. Fairclough.Language and Power.New York: Longman.1989. 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ical Change.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Fairclough.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the universities. Discourse & Society. 1993.4(2): 133-168. Fairclough.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New York: Longman, 1995. Fowler,Hodge,and Trew. Language and control.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9. Fowler.On Critical Linguistics.Caldas-Coulthard & Coulthard.Text and Practice: 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1996. Halliday.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s.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1. 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94. John Flowerdew.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historiography: the case of Hong Kong's evolving political identity.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Kieran O'Hallora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language cognition Edinburgh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3. Maitland, Karen. and Wilson,John. Pronominal Sele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flict.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7.(11): 495-512. Marisol Del-Teso-Craviotto. Racism and xenophobia in immigrants’discourse: the case of Argentines in Spain. Discourse & Society. 2009.20(5): 571-592. 99 Mary Bucholtz.It’s different for guys: Gendered narratives of racial conflict among white California youth. Discourse & Society. 2011.22(4): 385-402. Meriel Bloor & Thomas Bloor.The practic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 Hodder Arnold, 2007. Patricial Dunmire.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2012.6: 735-751. Paul Chilton, Christina Schäffner.Politics as text and talk: analytic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discourse.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Pub. Co.2002. Ruth Wodak and Michael Meyer.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2001. Ruth Wodak and Paul Chilton.New agenda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method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2005. Shaul. R. Shenhav.Concise narrativ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Discourse Studies.2005.7(3):315-335. Shixu.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2012.11(1): 93-114. Van Djik. Text and Context: Exploration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London: Longman, 1977. Van Djik. Elite Discourse and Racism.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1993. Van Djik.Discourse,Power and Access. London: Routledge,1995. Verschueren.Predicaments of Criticism.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2001.3(21): 59-81. Ying Huang and Jianping Chen.Discursive democrat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 diachronic study of the New Year's editorials in the People's Daily.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2009.19(2): 199-217. Y. Pan & D. Z. Kádár (Eds.). Chinese discourse and intera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akville, CT: Equinox Pub,2013.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后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2.11.29. 王启富.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分析与对策. 人民网. 2010.10.21. 王梅. 范戴克的语境思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0.12(6): 107-112. 方晨晨.奥巴马就本拉登之死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公方彬.实现中国梦需要深入认识的重大命题: 大国崛起于精神.人民论坛.2013.4:74-77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 库. 1997.9.12 100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 库. 2002.11.8 田新科.浅析美国梦.科教文汇.2008.11:233-233. 纪卫宁. 话语分析——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外语学刊. 2008.6: 76-79. 李霞. 对布什总统连任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7. 李向荣.社评与博客对 7·23 高铁事故再现的批评话语分析.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李玉平. 互文性定义探析. 文学与文化. 2012.11(4) :16-22.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 外国语. 2004.5: 64-69. 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辛斌.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反思. 外语学刊. 2008.6:145-152. 辛斌. 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 6-10. 陈丽江. 中国的批评语言学研究综观. 外语教学. 2006.11: 31-35. 陈中竺. 语篇与意识形态:批评性语篇分析——对两条罢工新闻的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报. 1995.3: 42-45. 吴敬琏. 做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 学习月刊. 2010.8 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2011. 罗兰.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汉语公益广告语篇人际意义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 文.2012.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华网. 2007.10.15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08.12.19. 胡晓莉.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胡锦涛的讲话——在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的讲 话. 双语学习.2007.11: 162-163.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施旭.话语研究方法的中国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11:5-8. 徐涛. 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6: 56-59. 程川.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赵磊,幸尧.“中国梦”与“美国梦”.视点.世界知识.2013.4:23-25. 赵靓靓,沈颖.浅析美国梦的两面性.科技信息.2009.6:474-474. 晏尚元.胡锦涛和奥巴马就职演说对比分析.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9(3): 111-113. 101 黄燕娟.近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Matthiesssen.Halliday, 黄国文.王红阳译.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之初探,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 潘正转.浅析“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安徽文学.2008.1:266-266. 102 附录一 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 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 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 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各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 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 10 年间,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 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忠心 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我们向胡锦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 56 个民族、 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 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 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 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 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 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 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 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 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 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 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 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 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 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 103 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用 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 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 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 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 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 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 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 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关心 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体官 兵,要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坚决捍卫 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 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 绚丽的光彩。 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要以国家和香港、澳门整体利益为重, 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广大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要携起手来,支持、 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前程。广大 海外侨胞,要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努力为促进祖国发展、促进中国人民 同当地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 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 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各位代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 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 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 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104 附录二 “中国梦”演讲字频统计 总字符数:3104 总字数:2649 总词数:1415 不重复词数:55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词 的 人民 和 发展 我们 为 是 要 中国 在 实现 精神 党 共同 全国 以 社会主义 领导 中华民族 中国梦 了 各族 力量 社会 建设 民族 代表 多 奋斗 伟大 中 坚持 道路 走 人 制度 必须 年 时代 各位 出现次数 107 38 31 20 20 18 18 18 17 16 14 14 13 11 10 10 10 10 9 9 9 9 9 9 9 9 8 8 8 8 8 8 8 7 7 7 7 7 7 7 出现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使用度 756.184% 268.551% 219.081% 141.343% 141.343% 127.208% 127.208% 127.208% 120.141% 113.074% 98.940% 98.940% 91.873% 77.739% 70.671% 70.671% 70.671% 70.671% 63.604% 63.604% 63.604% 63.604% 63.604% 63.604% 63.604% 63.604% 56.537% 56.537% 56.537% 56.537% 56.537% 56.537% 56.537% 49.470% 49.470% 49.470% 49.470% 49.470% 49.470% 49.470% 覆盖率 7.5618% 10.2474% 12.4382% 13.8516% 15.2650% 16.5371% 17.8092% 19.0813% 20.2827% 21.4134% 22.4028% 23.3922% 24.3110% 25.0883% 25.7951% 26.5018% 27.2085% 27.9152% 28.5512% 29.1873% 29.8233% 30.4594% 31.0954% 31.7315% 32.3675% 33.0035% 33.5689% 34.1343% 34.6997% 35.2650% 35.8304% 36.3958% 36.9611% 37.4558% 37.9505% 38.4452% 38.9399% 39.4346% 39.9293% 40.4240% 105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团结 政治 文明 同志 经济 同 国家 不断 创造 核心 特色 一切 好 全体 出来 广大 继续 和平 同胞 这 事业 改革 有 最 坚决 促进 梦想 我 弘扬 把 一 政府 机会 开放 维护 而 努力 合作 就是 对 祖国 人士 进步 崇高 工作 利益 胡锦涛 履行 前进 自信 具有 优良 也 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享有 7 6 6 6 6 6 6 6 6 6 6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9.470%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42.403%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35.336%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8.269%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40.9187% 41.3428% 41.7668% 42.1908% 42.6148% 43.0389% 43.4629% 43.8869% 44.3110% 44.7350% 45.1590% 45.5124% 45.8657% 46.2191% 46.5724% 46.9258% 47.2792% 47.6325% 47.9859% 48.3392% 48.6926% 49.0459% 49.3993% 49.7527% 50.1060% 50.3887% 50.6714% 50.9541% 51.2368% 51.5194% 51.8021% 52.0848% 52.3675% 52.6502% 52.9329% 53.2156% 53.4982% 53.7809% 54.0636% 54.3463% 54.6290% 54.9117% 55.1944% 55.4064% 55.6184% 55.8304% 56.0424% 56.2544% 56.4664% 56.6784% 56.8905% 57.1025% 57.3145% 57.5265% 57.7385% 57.9505% 10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将 发挥 集体 美好 之 主席 基础 历史 中央 理想 中国共产党 群众 始终 生活 使命 一起 传统 全面 光荣 梦 担任 文化 上 一定 更 责任 推进 提高 新 着 服务 安全 推动 期待 来 目标 始终不渝 和谐 智慧 国际 中华 紧紧 长期 积极 复兴 作用 大会 增强 处 处于 深深 往 治国 丝毫 建成 个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21.201%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58.1625% 58.3746% 58.5866% 58.7986% 59.0106% 59.2226% 59.4346% 59.6466% 59.8587% 60.0707% 60.2827% 60.4947% 60.7067% 60.9187% 61.1307% 61.3428% 61.5548% 61.7668% 61.9788% 62.1908% 62.4028% 62.6148% 62.8269% 63.0389% 63.2509% 63.4629% 63.6749% 63.8869% 64.0989% 64.2403% 64.3816% 64.5230% 64.6643% 64.8057% 64.9470% 65.0883% 65.2297% 65.3710% 65.5124% 65.6537% 65.7951% 65.9364% 66.0777% 66.2191% 66.3604% 66.5018% 66.6431% 66.7845% 66.9258% 67.0671% 67.2085% 67.3498% 67.4912% 67.6325% 67.7739% 67.9152% 107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两岸 忠于 我国 每个 世界 感谢 战略 水平 民主 根本 非凡 面对 就 富强 持续 香港 不能 爱国主义 广泛 澳门 战胜 与 巩固 执政 衷心 表示 造福 能够 劳动 创新 信念 信任 关系 反对 统一 加强 人类 历程 取得 亿 能力 自治 公平 贡献 依法 凝聚 作风 使 各国 共赢 今天 作出 民 殷切 自觉 风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14.134% 7.067% 7.067% 7.067% 7.067% 68.0565% 68.1979% 68.3392% 68.4806% 68.6219% 68.7633% 68.9046% 69.0459% 69.1873% 69.3286% 69.4700% 69.6113% 69.7527% 69.8940% 70.0353% 70.1767% 70.3180% 70.4594% 70.6007% 70.7421% 70.8834% 71.0247% 71.1661% 71.3074% 71.4488% 71.5901% 71.7315% 71.8728% 72.0141% 72.1555% 72.2968% 72.4382% 72.5795% 72.7209% 72.8622% 73.0035% 73.1449% 73.2862% 73.4276% 73.5689% 73.7103% 73.8516% 73.9929% 74.1343% 74.2756% 74.4170% 74.5583% 74.6997% 74.8410% 74.9823% 75.1237% 75.2650% 75.3357% 75.4064% 75.4770% 75.5477% 1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民主党派 调动 每 毛泽东 让 永葆 消极 深刻 浩浩荡荡 海外 艰苦 致力 深化 深厚 艰难险阻 江泽民 沧桑 永远 汇集 沿着 法治 治党 鞭策 过上 辜负 高 有机 朝气蓬勃 未来 本色 朝着 辛勤 高举 魄 普遍 硬道理 昂扬 近代 魂 高超 迈向 更加 香港特别行政区 梦想成真 正 这种 贯穿 正义 财产 风险 进展 正确 赋予 辉煌 起 权利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5.6184% 75.6891% 75.7597% 75.8304% 75.9011% 75.9717% 76.0424% 76.1131% 76.1838% 76.2544% 76.3251% 76.3958% 76.4664% 76.5371% 76.6078% 76.6784% 76.7491% 76.8198% 76.8905% 76.9611% 77.0318% 77.1025% 77.1731% 77.2438% 77.3145% 77.3852% 77.4558% 77.5265% 77.5972% 77.6679% 77.7385% 77.8092% 77.8799% 77.9505% 78.0212% 78.0919% 78.1625% 78.2332% 78.3039% 78.3746% 78.4452% 78.5159% 78.5866% 78.6572% 78.7279% 78.7986% 78.8693% 78.9399% 79.0106% 79.0813% 79.1520% 79.2226% 79.2933% 79.3640% 79.4346% 79.5053% 109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条 来之不易 赢得 赞誉 走过 这次 福祉 科学 绚丽 限度 经过 稳定 稳步前进 都 积极性 随时随刻 老有所养 矢志不移 青少年 老有所得 知识 磅礴 邓小平 知识分子 需要 阶段 重大 锤炼 重任 经历 紧密 重要 重托 纽带 繁荣 管 经受 立党 空间 阶层 第一代 第二代 等 间 第三代 腐败 适合 追求 爱好 爱戴 选举 特别 牢记 物质 自己 潮流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9.5760% 79.6466% 79.7173% 79.7880% 79.8587% 79.9293% 80.0000% 80.0707% 80.1413% 80.2120% 80.2827% 80.3534% 80.4240% 80.4947% 80.5654% 80.6360% 80.7067% 80.7774% 80.8481% 80.9187% 80.9894% 81.0601% 81.1307% 81.2014% 81.2721% 81.3428% 81.4134% 81.4841% 81.5548% 81.6254% 81.6961% 81.7668% 81.8375% 81.9081% 81.9788% 82.0495% 82.1201% 82.1908% 82.2615% 82.3322% 82.4028% 82.4735% 82.5442% 82.6148% 82.6855% 82.7562% 82.8269% 82.8975% 82.9682% 83.0389% 83.1095% 83.1802% 83.2509% 83.3216% 83.3922% 83.4629% 11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自满 深知 渊源 澳门特别行政区 连绵不断 爱国 焕发 自强不息 能 职务 疾苦 职责 用 病有所医 青春 监督 非 考验 生态 现实 肩负 现代化 胜仗 现象 生力军 生命 理论 聪明才智 出 出彩 创业 决不 凝心聚力 几千 办 功勋 功崇惟志 创造力 初级 前程 农民 党派 公有制 共产党 光辉 克己奉公 党中央 其中 其他 再接再厉 共产党员 关心 兴国 动力 台湾 各种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83.5336% 83.6042% 83.6749% 83.7456% 83.8163% 83.8869% 83.9576% 84.0283% 84.0989% 84.1696% 84.2403% 84.3110% 84.3816% 84.4523% 84.5230% 84.5936% 84.6643% 84.7350% 84.8057% 84.8763% 84.9470% 85.0177% 85.0883% 85.1590% 85.2297% 85.3004% 85.3710% 85.4417% 85.5124% 85.5830% 85.6537% 85.7244% 85.7951% 85.8657% 85.9364% 86.0071% 86.0777% 86.1484% 86.2191% 86.2898% 86.3604% 86.4311% 86.5018% 86.5724% 86.6431% 86.7138% 86.7845% 86.8551% 86.9258% 86.9965% 87.0671% 87.1378% 87.2085% 87.2792% 87.3498% 87.4205% 111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合格 发扬 只要 可以 善良 回应 回馈 向 听 呼声 反映 勤奋 勤政廉政 区域 劲 勤劳 勤勉 参与 友好 友谊 协商 卓越 博大精深 光彩 为民 为重 主体 中心 丰富 为公 义务 于 互利 主力军 主权 举世瞩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下 不可 不可磨灭 一往无前 一道 万众一心 东方 东西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不懈 与时俱进 业广惟勤 互助 依靠 侨胞 保卫 住有所居 体现 作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87.4912% 87.5618% 87.6325% 87.7032% 87.7739% 87.8445% 87.9152% 87.9859% 88.0565% 88.1272% 88.1979% 88.2686% 88.3392% 88.4099% 88.4806% 88.5512% 88.6219% 88.6926% 88.7633% 88.8339% 88.9046% 88.9753% 89.0459% 89.1166% 89.1873% 89.2580% 89.3286% 89.3993% 89.4700% 89.5406% 89.6113% 89.6820% 89.7527% 89.8233% 89.8940% 89.9647% 90.0353% 90.1060% 90.1767% 90.2474% 90.3180% 90.3887% 90.4594% 90.5300% 90.6007% 90.6714% 90.7421% 90.8127% 90.8834% 90.9541% 91.0247% 91.0954% 91.1661% 91.2368% 91.3074% 91.3781% 11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做 充分 先 保证 信教 倾听 位置 人民共和国 人生 仍 享乐主义 人们 人员 以来 任重而道远 传承 从严 付出 以及 意志 懈怠 成就 悠久 惠及 想 战线 戮力同心 才能 成果 成立 成长 恪尽职守 形式主义 心 心中 归根到底 当地 当家作主 思想 总书记 总结 志存高远 忠实 忠心 打 放 敬意 整体 推向 携起手 支持 无 无比 既 斗争 方向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91.4488% 91.5194% 91.5901% 91.6608% 91.7315% 91.8021% 91.8728% 91.9435% 92.0141% 92.0848% 92.1555% 92.2262% 92.2968% 92.3675% 92.4382% 92.5088% 92.5795% 92.6502% 92.7209% 92.7915% 92.8622% 92.9329% 93.0035% 93.0742% 93.1449% 93.2156% 93.2862% 93.3569% 93.4276% 93.4982% 93.5689% 93.6396% 93.7103% 93.7809% 93.8516% 93.9223% 93.9929% 94.0636% 94.1343% 94.2050% 94.2756% 94.3463% 94.4170% 94.4876% 94.5583% 94.6290% 94.6997% 94.7703% 94.8410% 94.9117% 94.9823% 95.0530% 95.1237% 95.1943% 95.2650% 95.3357% 113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旗帜 接受 拓展 拥有 指战员 扩大 抵御 拒腐防变 捍卫 探索 接力 指挥 按照 振兴 强大 大团结 大陆 夯实 增长 夙夜在公 大 姿态 学有所教 它 奉行 奋勇 奢靡 增进 国情 地位 坚守 团结一心 国 国家机关 培育 基层 基本 坚定 坚定不移 坚强 完善 幸福 广阔 应 工人 干部 并 开创 强军 强国 廉洁 建立 建设者 岁月 实事 实践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95.4064% 95.4770% 95.5477% 95.6184% 95.6891% 95.7597% 95.8304% 95.9011% 95.9717% 96.0424% 96.1131% 96.1838% 96.2544% 96.3251% 96.3958% 96.4664% 96.5371% 96.6078% 96.6784% 96.7491% 96.8198% 96.8905% 96.9611% 97.0318% 97.1025% 97.1731% 97.2438% 97.3145% 97.3852% 97.4558% 97.5265% 97.5972% 97.6679% 97.7385% 97.8092% 97.8799% 97.9505% 98.0212% 98.0919% 98.1625% 98.2332% 98.3039% 98.3746% 98.4452% 98.5159% 98.5866% 98.6572% 98.7279% 98.7986% 98.8693% 98.9399% 99.0106% 99.0813% 99.1520% 99.2226% 99.2933% 11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宪法 宗教界 官僚主义 官兵 尽 尽力 屹立 家园 富裕 小康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7.067% 99.3640% 99.4346% 99.5053% 99.5760% 99.6466% 99.7173% 99.7880% 99.8587% 99.9293% 100.0000% 115 [...]... 话语使用策略;(3)分析语言特征;(4)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进行形式分析。 Wodak(2006)对奥地利种族主义话语的考察主要放在三个方面,偏见言论 的内容 the content of prejudiced remarks),如对于少数群体的描述;争辩策略 ( argumentation strategies ), 如 对 群 体 的 定 义 和 建 构 ( group definition and construction)和区分内集团(in-group)和外集团(out-group);实现的语言形式 (linguistic forms of realization),如同情话语 discourse of sympathy)、辩护话语 discourse of justification)等话语形式。对这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奥地利种族主 义者的种族歧视倾向,这些都是语言分析,属于四步分析策略的前三步。之后她 结合奥地利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国内外形势,即语境分析,上述分析策略的最后一... 目的时,新信息可以就被作为说话的起点。 3.衔接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 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Halliday 把衔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 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如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 (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等;另一类是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如重复(repetition)、同义/反义(synonymy/ antonymy)、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 (hyponymy/meronymy)、搭配(collocation)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不同的 衔接手段。 1)语法衔接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省略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起到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的 作用,并能够使语篇上下保持紧凑。省略的成分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的词组,... 之处都是把话语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a form of social practice) 。简单来讲, 话语指的是任何形式的语言使用(any spoken or variety of language use)。 权力(Power) Fairclough(1992:26)给“权力”下的定义为“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 和意识形态领域拥有主导或领导权” (domination or leadership acros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domains of society)。也就是说,权力可以被视为 在一种社会关系中,拥有自己的意志并且能够抵抗和控制其他群体利益和意志的 能力 the possibility of having one’s own will within a social relationship against the will... 到语言本身某些特征的制约。语篇功能主要的语法系统是主位系统(theme),还 有另外两种体现方式,信息结构(information)和衔接(cohesion)。 1.主位系统 主位系统是以信息形式组织各小句的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资源。主位系统 建立起一个局部环境,提供信息的起点,供受话者理解信息时参与。有了这一系 统,说话者可在受话者的意义网络中确定那些被认为是相关联信息的位置。简单 来讲,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 当充当小句主位的成分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叫无标记主位 (unmarked theme);反之,则为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 Halliday 根据主位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把主位分成单项主位(simple theme)、 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三类。但他说的句项主 位通常只包含概念成分,本质上也是单项主位,所以下文只把主位分成单项主位...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 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 1)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这个过程本身由动词来 表示,再加上动作者(actor,通常是逻辑上的主语)和目标(goal,通常是逻辑上的 直接宾语)组成。如果过程既有动作者又有目标,小句既可以是主动语态,也可 以是被动语态。 22 2)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认知(cognition)等心理 活动的过程(a process of thinking)。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活动的主体,一 个具有意识的参与者,即感知者(senser) ;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phenomenon) 。 3)关系过程... 索两种不同的媒体如何来向公众表达立场,从而唤起民众对新闻报导的批判意识。 Tao Xiong 的文章(2012)探讨的是中国大学的市场化倾向,他认为,在当 今教育普遍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的市场化除了具有和西方相同的特征之 外,还带有自己的特色,是官僚-市场二元化(bureaucracy-market duality),因此, 在此语境下的大学市场化值得特别注意。他考察的对象是中国大学的招聘广告, 研究角度是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 ,出发点是广告中的修辞行为(rhetorical moves)和话语策略 discourse strategies)。通过分别对广告的六个 moves 进行分 析。最后的结论是,招聘广告中反映出来的是,在全球大学普遍市场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大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市场化也有自己的特色,是 一种官僚话语和促销话语(bureaucratic discourse and promotional discourse 的混...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赖以缔造世界的主要手段,承担着各种各 21 样的功能。他把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种,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 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下文将 对这三大功能作一个简单介绍。 2.3.1 概念功能 概念功 能 是用于 构 建周围 的 世界和 内 心世界 经 验的“ 概 念 ” 语 法 资 源 (Halliday, 1994)即语言被用来组织、理解和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和内心意识的 感知。概念功能是所有语言都具有的功能,可进一步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经验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客观世界和主 观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也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中所发生的事。逻辑 功能指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against the will and interest of others)(Weber,1980:28)。 意识形态(Ideology) 在CDA中,意识形态不带有“歪曲”和“虚假”的含义,而是指人们在理解 世界、整理和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Fowler,Kress,Hodge,1979)。 而van Dijk(1998)给它的定义为“由社会集团或其他群体的观念、价值或规则 组成的政治性或社会性的体系”(political or social systems of ideas, values or prescriptions of groups or other collectives)。换句话说,意识形态是某一社会群体 的社会呈现的基础,是为该群体提供社会态度和信仰基本原则和原理的心理结构。 政治话语(Political discourse 对于政治话语的定义,总体上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说法,一种是狭... 开放开始到当今,中国人权话语的发展情况。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权 话语是时事性地发展(evolving topically)、社会性地加强(reinforcing socially)、 跨文化间地回应(responding interculturally)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人权形势的历 史性转型(historic transformation in human China’s rights situation)和对国际人权 问题上不平等交流的反抗力量(counter-veiling force in the unbalanc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 human rights)。最后,作者建议,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对政治 话语的研究应该采用本土的、历史的和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尤其是不应该总是以 西方为中心来考量。这样的主张很有见地,因为中国的政治话语既具有所有政治... Shenhav(2005)中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即 concise narrative 来分析政治演讲。Concise narratives 指的是在一篇政治文本中包括过去、现在和 将来整个时间跨度(chronological range)的片断,它们抓住了演讲者在两三个段 落中提到的最早和最晚的时期。文中的分析对象是以色列领导人早期的讲话,考 察了文本中的 concise narrative 的使用情况,探讨了这些时间跨度承载的意义。研 究表明,讲话中的 concise narratives 能够唤起一种历史感和文化认同,引起听众 的共鸣,反映了特定的政治价值、身份认同以及意识形态。Concise narratives 对 语篇结构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让人们关注语篇中包含时间跨度的片断以及带 有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作者在最后也指出了,并不是所 有的政治文本都有包含时间跨度的 concise narratives,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 ... 话语 分析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OF XIJINPING’SSPEECHON CHINESE DREAM 赵欣华 ZHAO XINHUA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ARTS DEPARTMENTOF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OF... cohesion),如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 (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等;另一类是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如重复(repetition)、同义/反义(synonymy/ antonymy)、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 (hyponymy/meronymy)、搭配(collocation)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不同的... for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Party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Dream expresses strong national and racial consciousness, which roo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Chinese cultural peculiarity

Ngày đăng: 01/10/2015, 17:27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