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Tất cả

Kinh điển Cơ sở Hán văn Trung Hoa

18 26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Kinh điển Cơ sở Hán văn Trung Hoa VĂN BẢN THỰC HÀNH MINH GIẢI VĂN BẢN HÁN VĂN TRUNG HOA PHẦN I: KINH ĐIỂN 大學 一經 1.大 學 之 道, 在 明 明 德, 在 親 民, 在 止 於 至 善。 知 止 而 後有 定, 定 而 後 能 靜, 靜 而 後 能 安, 安 而 後 能 慮, 慮而 後能得。 物 有 本 末, 事 有 終 始, 知 所 先 後, 則 近 道 矣。 2. 古 之 欲 明 明 德 於 天 下 者,先 治 其 國。 欲 治 其 國 者, 先 齊 其家。 欲 齊 其 家 者,先 修 其 身。 欲 修 其 身 者,先 正 其 心。 欲正 其 心 者,先 誠 其 意。 欲 誠 其 意 者,先 致 其 知。 致 知 在格 物。

VĂN BẢN THỰC HÀNH - MINH GIẢI VĂN BẢN HÁN VĂN TRUNG HOA PHẦN I: KINH ĐIỂN 大學 一經 1.大 學 之 道, 在 明 明 德, 在 親 民, 在 止 於 至 善。 知 止 而 後有 定, 定 而 後 能 靜, 靜 而 後 能 安, 安 而 後 能 慮, 慮而 後能得。 物 有 本 末, 事 有 終 始, 知 所 先 後, 則 近 道 矣。 古 之 欲 明 明 德 於 天 下 者,先 治 其 國。 欲 治 其 國 者, 先 齊 其家。 欲 齊 其 家 者,先 修 其 身。 欲 修 其 身 者,先 正 其 心。 欲正 其 心 者,先 誠 其 意。 欲 誠 其 意 者,先 致 其 知。 致 知 在格 物。 物 格 而 後 知 致, 知 致 而 後 意 誠, 意 誠 而 後 心 正, 心 正 而 後身 修, 身 修 而 後 家 齊, 家 齊 而 後 國 治, 國 治 而 後 天 下 平。 自 天 子 以 至 於 庶 人 , 壹 是 皆 以 修 身 爲 本。 誠 意 1.所 謂 誠 其 意 者 , 毋 自 欺 也 , 如 惡 惡 臭 , 如 好 好 色, 此 之 謂 自 歉, 故 君 子 必 愼 其 獨 也。 2.小 人 閒 居 爲 不 善, 無 所 不 至, 見 君 子 而 后 掩 然, 掩 其 不 善 而 著 其 善, 人 之 視 己 如 見 其 肺 肝 然, 則 何 益 矣。 此 謂 誠 於 中, 形 於 外 故 君 子 必 愼 其 獨 也。 正 心 所 謂 修 身 在 正 其 心 者。 身 有 所 忿 懥 則 不 得 其 正, 有 所 恐 懼 則 不 得 其 正, 有 所 好 樂 則 不 得 其 正, 有 所 憂 患 則 不 得 其正。心 不 在 焉, 視 而 不 見, 聽 而 不 聞, 食 而 不 知 其 味。此 謂 修 身 在 正 其 心。 齊 家 所 謂 治 國 必 先 齊 其 家 者。其 家 不 可 教 而 能 教 人 者, 無 之。故 君 子 不 出 家 而 成 教 於 國。 孝 者, 所 以事君也。 悌 者, 所 以 事 長 也。 慈 者, 所 以 使 眾 也。 論 語 子 曰: 學 而 時 習 之, 不 亦 說 乎? 有 朋 自 遠 方 來, 不 亦 樂 乎? 人 不 知 而 不 慍, 不 亦 君 子 乎? (學 而) 2 子 夏 曰: 賢 賢 易 色。 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 事 君 能 致 其 身。 與 朋 友 交 言 而 有 信 雖 曰 未 學, 吾 必 謂 之 學 矣! (學 而) 子 曰 : 溫 故 而 知 新 , 可 以 師 矣 ! ( 爲 政 ) 子 曰: 學 而 不 思, 則 罔。 思 而 不 學, 則 殆。 (爲 政) 子 曰: 由, 誨 女 知 之 乎? 知 之 爲 知 之,不 知 爲 不 知, 是 知 也。 (爲 政) 子 曰: 士 志 於 道, 而 恥 惡 衣 惡 食 者, 未 足 與 義 也。(里仁) 子曰 : 德 之 不 須 , 學 之 不 講 , 聞 義 不 能 徙 , 不 善 不 能 改 , 是 吾 憂 也。 (述 而) 子曰 : 不 憤 不 啟 , 不 悱 不 發。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 則 不復也。 (述 而) B B 仁 Nhân 子曰 : 志 士 仁 人 , 無 求 以 害 人 , 有 殺 身 以 成 仁。 (衛 靈公) 10 子 曰 : 當 仁 , 不 讓 於 師。(衛 靈公) 11 有 子 曰:其 爲 人 也 孝 弟 而 好 犯 上 者 , 鮮 矣 !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亂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務 本, 本 立 而 道 生。好弟 也者, 其 爲 仁 之 本 與。 (學 而) 12 子 曰:富 與 貴, 是 人 之 所 欲 也;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處 也。貧 與 賤, 是 人 之 所 惡 也;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去 也。君 子 去 仁, 惡 乎 成 名? 君 子 無 終 食 之 閒 違 仁, 造 次 必 於 是, 顚 沛 必 於 是。 (里仁) 13 子 貢 問 曰 : 有 一 言 而 可 以 終 身 行 之 者 乎 ? 子 曰 :其 恕 乎!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於 人。 (衛 靈公) ữ禮 14 林 放 問 禮 之 本 , 子 曰 : 大 哉 問。 禮 , 與 其 奢 也 , 寧 儉 ; 喪, 與其 易 也, 寧 戚。(八佾) 15.子 貢 曰: 貧 而 無 諂, 富 而 無 驕, 如 何? 子 曰: 可 也 未 若 貧 而 樂, 富 而 好 禮 者 也。(學 而) 16 孔 子 謂 季 氏: 八 佾 舞 於 庭 ,是可 忍 也,孰 不 可 忍 也。(八 佾) 17 子 曰 :人 而 不 仁 ,如 禮 何 人 而 不 仁,如 樂 何? (八 佾) 18.子 謂 韶: 盡 美 矣,又 盡 善 也 謂 武: 盡 美 矣,未 盡 善 也。(八 佾) 19 子 曰: 居 上 不 寬,爲 禮 不 敬,臨 喪 不 哀,吾 何 以 觀 之 哉? (八 佾) 20 齊 景 公 問 政 於 孔 子 , 孔 子 對 曰 : 君 君, 臣 臣, 父 父, 子 子。公曰: 善 哉! 信 如 君 不 君, 臣 不 臣, 父 不 父, 子 不 子, 雖 有 粟, 吾 得 之 食 諸? (顏淵) 21 子 適 衛 , 冉 有 僕 , 子 曰 : 庶 矣 哉 ! 冉 有 曰 : 既 庶 矣, 又 何 加 焉 ? 曰 : 富 之。 曰 : 既 富 矣, 又 何 加 焉 ? 曰 : 教 之。 (子路) 22 子 曰: 道 之 以 政, 齊 之 以 刑, 民 免 而 無 恥。道之 以 德 ,齊 之 以 禮 ,有 恥 且 格。 (爲政) 23 子 曰: 爲 政 以 德, 譬 如 北 辰 居 其 所 而 眾 星 共 之。(爲 政) 24 哀 公 問 曰 : 何 爲 則 民 服 ? 孔 子 對 曰 : 舉 直 錯 諸 枉 則 民 服,舉 枉 錯 諸 直 則 民 不 服。(爲政) 孟 子 謹 庠 序 之 教, 申 之 以 孝 悌 之 義。 頒 白 者, 不 負 戴 於 道 路矣。七 十 者 衣 帛 食 肉, 黎 民 不 饑 不 寒。然 不 王 者, 未 之 有也。 狗 彘 食 人 食, 而 不 知 檢, 途 有 餓 莩 而 不 知 發。 人 死 則 曰: “ 非 我 也, 歲 也” 。 是 何 異 於 刺 人 而 殺 之, 曰:“ 非 我 也, 兵 也” 。 王 無 罪 歲, 斯 天 下 之 民 至 焉。 (梁 惠 王 上) 孟 子 見 梁 惠 王 。王 曰: “ 叟 不 遠 千 里 而 來 , 亦 將 有 以 利 吾 國 乎 ? 孟 子 對 曰 : “ 王 何 必 曰 利, 亦 有 仁 義 而 已 矣。 王 曰: “ 何 以 利 吾 國”, 大 夫 曰: “ 何 以 利 吾 家” , 士 庶 人 曰: “ 何 以 利 吾 身” , 上 下 交 征 利, 而 國 危 矣 ! ( ) 未 有 仁 而 遺 其 親 者 也。 未 有 義 而 後 其 君 者 也。 王 亦 曰: 仁 義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梁 惠 王 上) 是 故 明 君 制 民 之 產, 必 使 仰足 以 事 父 母, 俯 足 以 畜 妻 子,樂 歲 終 身 飽。 凶 年 免 于 死 亡。 然 後 驅 而 之 善。 故 民 之 從 之 也 輕。 (梁 惠 王 上) 滕 文 公 問 曰: “ 滕 小 國 也, 間 於 齊 楚。 事 齊 乎? 事 楚 乎?孟 子 對 曰: “ 是 謀 非 吾 所 能 及 也。 無 已, 則 有 一 焉。 鑿 斯 池 也。築 斯 城 也。與 民 守 之。 效 死 而 民 弗 去。 則 是 可 爲 也。 (梁 惠 王 下) 齊 宣 王 問 曰: “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有 諸?” 孟 子 對 曰: “ 於 傳 有 之” 曰: “ 若 是 其 大 乎?” 曰: “ 民 猶 以 爲 小 也” 曰: “ 寡 人 之 囿 方 四 十 里, 民 猶 以 爲 大, 何 也?” 曰: “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芻 蕘 者 往 焉。 雉 兔 者 往 焉。 與 民 同 之, 民 以 爲 小 不 亦 宜 乎?” 孟 子 曰: “ 子 路 , 人 告 之 以 有 過 則 喜。禹 聞 善 言 則 拜。 大 舜 有 大 焉。 善 與 民 同, 舍 己 從 人。 樂 取 於 人 以 爲 善。 自 耕 稼 陶 漁 以 至 爲 帝, 無 非 取 於 人 者。 取 諸 人 以 爲 善。 是 與 人 爲 善 者 也。 故 君 子 莫 大 乎 與 人 爲 善。 (公 孫 丑 上) 孟 子 曰: “ 仁, 人 心 也 ; 義 , 人 路 也 舍 其 路 而 弗 由, 放 其心 而 不 知 求。 哀哉!人 有 雞 犬 放, 則 知 求 之。 有 放 心 而 不知 求。 學 問 之 道 無 他, 求 其 放 心 而 已 矣。 (告 子 上) 孟 子 曰: “ 盡 其 心 者 , 知 其 性 也 。 知 其 性 則 知 其 天 矣。 存 其 心, 養 其 性 所 以 事 天 也。 殀 壽 不 貳。 修 身 以 俟 之。 所 以 立 命 也。 (盡 心上) 孟 子 曰: “ 人 不 可 以 無 恥。 無 恥 之 恥。 無 恥 矣” (盡 心 上) 9.孟 子 曰: “ 人 之 患, 在 好 爲 人 師”。(盡心上) 10 孟 子 曰:“ 無 罪 而 殺 士 則 大 夫 可 以 去; 無 罪 而 戮 民 則 士可 以 徙”。 (盡心上) 11.孟 子 曰:“ 君 仁, 莫 不 仁。君 義, 莫 不 義”。 (盡 心上) 12 孟 子 曰 : “ 非 禮 之 禮 , 非 義 之 義 , 大 人 弗 爲。 (盡 心 上) 13 孟 子 曰: “ 求 則 得 之 , 舍 則 失 之。 是 求 有 益 於 得 也。 求 在 我 者 也” 。 求 之 有 道, 得 之 有 命。 是 求 無 益 於 得 也。 求 在 外 者 也”。 (盡 心 上) 14 孟 子 曰: “ 民 爲 貴, 社 稷 次 之, 君 爲 輕。是 故, 得 乎 丘 民 而 爲 天 子; 得 乎 天 子 爲 諸 侯; 得 乎 諸 侯 爲 大 夫。 諸 侯 危 社 稷 則 變 置。 犧 牲 既 成, 粢 盛 既 潔, 祭 祀 以 時, 然 而 旱 乾 水 溢 則 變 置 社 稷”。 (盡 心 下) 詩 經 THI KINH ( 1).關 雎 (國 風 - 周 南) 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悠 哉 悠 哉, 輾 轉 反 側。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芼 之。 窈 窕 淑 女, 鐘 鼓 樂 之。 ( 2).摽有梅 (國風-召南) 摽 有 梅, 其 實七 兮。 求 我 庶 士, 迨 其 吉 兮。 摽 有 梅, 其 實 三 兮。 求 我 庶 士, 迨 其 今 兮。 摽 有 梅, 頃 筐 塈 兮。 求 我 庶 士, 迨 其 謂 之。 ( 3) 碩鼠 (國風-魏風) 碩 鼠 碩 鼠, 無 食 我 黍。 三 歲 貫 女, 莫 我 肯 顧。 逝 將 去 女, 適 彼 樂 土。 樂 土 樂 土, 爰 得 我 所。 碩 鼠 碩 鼠, 無 食 我 麥。 三 歲 貫 女, 莫 我 肯 德。 逝 將 去 女, 適 彼 樂 國。 樂 國 樂 國, 爰 得 我 直。 碩 鼠 碩 鼠, 無 食 我 苗。 三 歲 貫 女, 莫 我 肯 勞。 逝 將 去 女, 適 彼 樂 郊。 樂 郊 樂 郊, 誰 之 永 號。 PHẦN II: 唐 詩 Đ ( NG THI 1) 春 思 (李 白) 燕 草 如 碧 絲, 秦 桑 低 綠 枝。 當 君 懷 歸 日, 是 妾 斷 腸 時。 春 風 不 相 識, 何 事 入 羅 幃。 ( 2) 望 廬 山 瀑 布 水(李 白)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飛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銀 河 落 九 天。 ( 3) 秋 圃 歌 (李 白) 爐 紅 照 天 地, 紅 星 亂 紫 煙。 赧 郎 明 月 夜, 歌 曲 動 寒 川。 ( 4) 靜 夜 思 (李 白) 10 牀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山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 ) 黃 鶴 樓 送 孟 浩 然 之 廣 陵(李 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惟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 6) 早 發 白 帝 城(李白) 朝 辭 白 帝 彩 雲 間,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還。 兩 岸 猿 聲 啼 不 住, 輕 舟 已 過 萬 重 山。 ( ) 絕 句 (杜 甫) 兩 個 黃 鸝 鳴 翠 柳, 一 行 白 鷺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領 天 秋 雪, 門 泊 東 吳 萬 里 船。 11 ( 8) 秋興八首(其一) (杜 甫) 玉 露 凋 傷 楓 樹 林, 巫 山 巫 峽 氣 蕭 森。 江 間 波 浪 兼 天 湧, 塞 上 風 雲 接 地 陰。 叢 菊 兩 開 他 日 淚, 孤 舟 一 系 故 園 心。 寒 衣 處 處 催 刀 尺, 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 ) 茅 屋 為 秋 風 所 破 歌 (杜 甫) 八 月 秋 高 風 怒 號, 卷 我 屋 上 三 重 茅。 茅 飛 渡 江 灑 江 郊, 高 者 掛 罥 長 林 梢, 下 者 飄 轉 沈 塘 坳。 南 村 群 童 欺 我 老 無 力, 忍 能 對 面 為 盜 賊。 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唇 焦 又 燥 呼 不 得, 歸 來 倚 杖 自 歎 息。 12 俄 頃 風 定 雲 墨 色, 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布 衾 多 年 冷 似 鐵, 驕 兒 惡 臥 踏 裡 裂。 床 牀 屋 漏 無 干 處, 雨 腳 如 麻 未 斷 絕。 自 經 喪 亂 少 睡 眠, 長 夜 沾 濕 何 由 徹! 安 得 廣 廈 千 萬 間,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歡 顏, 風 雨 不 動 安 如 山! 嗚 呼! 何 時 眼 前 突 兀 見 此 屋, 吾 廬 獨 破 受 凍 死 亦 足! ( ) 回 鄉 偶 書 (賀 知 章) 少 小 離 鄉 老 大 回, 鄉 音 無 改 鬢 毛 衰。 兒 童 相 見 不 相 識, 笑 問 客 從 何 處 來。 ( 11) 鳥鳴澗 (王維) 人 閒 桂 花 落, 13 夜 靜 春 山 空。 月 出 驚 山 鳥, 時 鳴 在 澗 中。 ( ) 楓 橋 夜 泊 (張繼) 月 落 烏 啼 霜 滿 天, 江 楓 漁 火 對 愁 眠。 姑 蘇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鍾 聲 到 客 船。 ( 13).黃 鶴 樓(崔顥) 昔 人 已 乘 黃 鹤 去, 此 地 空 餘 黃 鶴 樓。 黃 鶴 一 去 不 復 返, 白 雲 千 載 空 悠 悠。 晴 川 歷 歷 漢 陽 樹, 春 草 萋 萋 嬰 鵡 洲。 日 暮 鄉 關 何 處 是, 煙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 ) 閨怨 (王昌齡) 閨 中 少 婦 不 知 愁, 14 春 日 凝 妝 上 翠 樓。 忽 見 陌 頭 楊 柳 色, 悔 教 夫 婿 覓 封 侯。 ( 15) 春 曉(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PHẦN III: 散文 TẢN VĂN ( ) 桃 花 源 記 (陶 淵 明) 晉 太 元 中, 武 陵 人 捕 魚 爲 業。 緣 溪 行, 忘 路 之 遠 近, 忽逢 桃 花 林。 夾 岸 數 百 步, 中 無 雜 樹, 芳 草 鮮 美, 落 英 繽 紛。 漁 人 甚 異 之, 復 前 行, 欲 窮 其 林。 林 盡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有 小 口, 仿 彿 若 有 光。 便 捨 船, 從 口 入。 初 極 狹, 纔 通 人。 復 行 數 十 步, 豁 然 開 朗。 土 地 平 曠, 屋 舍 儼 然,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屬。 阡 陌 交 通, 雞 犬 相 聞。 其 中 往 來 種 作, 男 女 衣 著 悉 如 外 人。 黃 髮 垂 髫, 並怡 然 自 樂。 15 見 漁 人, 乃 大 驚, 問 所 從 來, 具 答 之。 便 要 還 家, 設 酒, 殺雞, 作 食。村 中 聞 有 此 人, 含 來 問 訊。 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時 亂, 率 妻 子 邑 人 來 此 絕 境, 不 復 出 焉, 遂 與 外 人 間 隔。 問 今 是何 時, 乃 不 知 有 漢, 無 論 魏 晉。 此 人 一 一 爲 具 言 所 聞, 皆 嘆 惋。 餘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皆 出 酒 食。 停 數 日, 辭 去。 此 中 人 語 云: “ 不 足 爲 外 人 道 也” 。 既 出, 得 其 船, 便 扶 向 路, 處 處 志 之。及 郡 下, 詣 太 守, 說 如 此。 太 守 即 遣 人 隨 其 往, 尋 向 所 志, 遂 迷, 不 復 得 路。 南 陽 劉 子 驥, 高 尚 士 也, 聞 之, 欣 然 親 往。 未 果, 尋 病 終。 後遂 無 問 津 者。 ( 2) 前 赤 壁 賦(蘇 軾) 壬 戌 之 秋, 七 月 既 望, 蘇 子 與 客 泛 舟 游 於 赤 壁 之 下。 清 風徐 來, 水 波 不 興。 舉 酒 屬 客, 誦 明 月 之 詩, 歌 窈 窕 之 章。少 焉, 月 出 於 東 山 之 上, 徘 徊 於 斗 牛 之 間。 白 路 橫 江, 水 光 接天。 縱 一 葦 之 所 如, 凌 萬 頃 之 茫 然。 浩 浩 乎 如 馮 虛 御 風, 而 不 知 其 所 止, 飄 飄 乎 如 遺 世 獨 立, 羽 化 而 登 仙。 於 是 飲 酒 樂 甚, 扣 舷 而 歌 之。 歌 曰: “ 桂 棹 兮 蘭 漿, 擊 空 明 兮 溯 流 光。 渺 渺 兮 予 懷, 望 美 人 兮 16 天 一 方。”客 有 吹 洞 簫 者, 依 歌 而 和 之。 其 聲 嗚 嗚 然, 如 怨 如 慕, 如 泣 如 訴, 餘音 嫋 嫋 不 絕 如 縷, 舞 幽 壑 之 潛 蛟, 泣 孤 舟 之 嫠 婦。 蘇 子 愀 然, 正 襟 危 坐 而 問 客 曰:“ 何 爲 其 然 也?” 客 曰:“ 月 明 星 希, 烏 鵲 南 飛, 此 非 曹 孟 德 之 詩 乎? 西 望 夏 又, 東 望 武 昌, 山 川 相 繆, 鬱 乎 蒼 蒼, 此 非 曹 孟 德 之 困 於 周 郎 者 乎? 方 其 破 荊 州, 下 江 陵, 順 流 而 東 也, 舳 艫 千 里, 旌 旗 蔽 空, 醨 酒 臨 江, 橫 槊 賦 詩, 固 一 世 之 雄 也, 而 今 安 在 哉? 況吾 與 子 漁 樵 於 江 渚 之 上, 侶 魚 蝦 而 友 麋 鹿, 駕 一 葉 之 扁 舟, 舉 匏 樽 以 相 屬。 寄 蜉 游 於 天 地, 渺 滄 海 之 一 粟。哀 吾 生 之 須 臾, 羨 長 江 之 無 窮。挾 飛 仙 以 遨 遊, 抱 明 月 而 長 終。 知 不 可 乎 驟 得, 託 遺 響 於 悲 風。 蘇 子 曰: “ 客 亦 知 夫 水 與 月 乎? 逝 者 如 斯, 而 未 嘗 往 也。 盈 虛 者 如 彼, 而 卒 莫 消 長 也。 蓋 將 自 其 變 者 而 觀 之, 則 天 地 曾 不 能 以 一 瞬, 自 其 不 變 者 而 觀 之, 則 物 與 我 皆 無盡 也。 而 又 何 羨 乎? 且 夫 天 地 之 間, 物 各 有 主。 苟 非 吾 之所 有, 雖 一 毫 而 莫 取。 惟 江 上 之 清 風, 與 山 間 之 明 月, 耳 得 之 17 而 爲 聲, 目 遇 之 而 爲 成 色, 取 之 無 禁, 用 之 不 竭, 是 造 物 者 之 無 盡 藏, 而 吾 與 子 之 所 共 適。” 客 喜 而 笑, 洗 盝 更 酌, 肴 核 既 盡。 杯 盤 狼 藉。 相 與 枕 藉 乎 舟中, 不 知 東 方 之 既 白。 18 ... 諸 侯 爲 大 夫。 諸 侯 危 社 稷 則 變 置。 犧 牲 既 成, 粢 盛 既 潔, 祭 祀 以 時, 然 而 旱 乾 水 溢 則 變 置 社 稷”。 (盡 心 下) 詩 經 THI KINH ( 1).關 雎 (國 風 - 周 南) 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色, 悔 教 夫 婿 覓 封 侯。 ( 15) 春 曉(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PHẦN III: 散文 TẢN VĂN ( ) 桃 花 源 記 (陶 淵 明) 晉 太 元 中, 武 陵 人 捕 魚 爲 業。 緣 溪 行, 忘 路 之 遠 近, 忽逢 桃 花 林。 夾 岸 數 百 步, 中 無 雜 樹,

Ngày đăng: 19/02/2023, 13:28

Xem thê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