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g chủ
  2. » Ngoại Ngữ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mt tiantai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discourse

402 916 0

Đang tải... (xem toàn văn)

Tài liệu hạn chế xem trước, để xem đầy đủ mời bạn chọn Tải xuống

THÔNG TIN TÀI LIỆU

Thông tin cơ bản

Định dạng
Số trang 402
Dung lượng 8,21 MB

Nội dung

经验与呈现 ——以天台山为例的中国山水美感话语研究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MT. TIANTAI: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DISCOURSE 吉凌 JI LING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5 经验与呈现 ——以天台山为例的中国山水美感话语研究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MT. TIANTAI: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DISCOURSE 吉凌 JI LING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博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5 Acknowledgments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Professor Xiao Chi and Lo Yuet Keung, my supervisors, for their constant guidance. Professor Xiao led me to the world of natural landscape aesthetic. His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is field and instructive advice always inspired me during my research. Professor Lo gave me kind encouragement and patient instructions which helped me complete this thesis. My sincere appreciation also goes to other professors at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ataff of Chinese Library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Meanwhile,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my parents and younger brother, for their loving considerations and great confidence in me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He Yanran, Ma Ming, Li Hengjun couples, Shi Yan, Zhang Jing and Zhu Xingwei, for their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without which I would never find the courag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during this work. i 目录 Acknowledgments i Abstract . v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15 一、研究课题 15 二、研究范围 18 三、研究方法 21 第三节 研究步骤 26 第四节 研究意义 28 一、本课题对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 28 二、本课题对天台山研究的意义 32 三、本课题对中国山水美感研究的意义 33 第二章 孙公赋与山水美感话语之开启 38 第一节 “游”天台山赋 39 第二节 非中宫商——赏景 48 第三节 我辈之语——悟道 54 第四节 掷地金声——赋成 63 第三章 孙公赋 太白诗——经典诗文与山水美感 69 第一节 孙绰及其同辈开掘的山水美感世界 70 一、光影色彩 70 二、山石空间 75 三、时间和存在 81 第二节 游赏方式和美感经验 84 一、扪萝践苔、临水眺望和舆马游山 84 二、观山与登山 90 三、仰望、平视和远观 91 第三节 互文传统与文脉传承 93 ii 一、互文传统 93 二、文脉传承 99 第四节 从自然山水到理想山水 102 第五节 从景到景点 106 第四章 桃花源 天台洞——志怪传奇与山水美感 122 第一节 从山中仙境到红尘俗世 124 一、山中仙境 124 二、仙药美食 128 三、人神交媾 133 第二节 从仙境山水到实地山水 138 一、从洞穴到山水 139 二、天台桃源与武陵桃源的合流 140 三、天台桃源的实现 151 第三节 惆怅溪、天台路与小桃源 167 一、游子思妇、离别思念和惆怅溪 167 二、乱世儿女、故地重游和天台路 174 三、名士美姬、园林雅集与小桃源 182 第五章 仙人境 佛子国——玄释宗教与山水美感 202 第一节 世间蓬莱,仙家桐柏 202 一、天台仙山 203 二、道人遗迹和山水美感 212 三、道教活动与山水美感的建构和肯认 217 第二节 震旦佛国,应真石桥 227 一、震旦佛国 227 二、国清讲寺 240 三、天台石桥 250 第三节 清凉世界 物外乾坤 265 一、寒山子 266 二、寒明岩 270 三、寒山诗 275 第六章 诗赋、戏剧、绘画与园林——山水美感话语之形构 300 第一节 诗赋里的天台山 300 iii 一、画面的铺展 302 二、空间的建构 303 第二节 舞台上的天台山 307 一、重现 308 二、虚拟 310 第三节 园林里的天台山 312 第三节 画作中的天台山 321 一、诗画互文 323 二、图像与空间 328 三、石刻 333 第七章 总 结 345 附录一:沈约考 348 附录二:西园雅集图 363 附录三:文徵明:兰亭雅集图 364 附录四:沈周:石梁飞瀑图 365 附录五:陈裸:石梁飞瀑图 366 图片索引 367 参考文献 369 中文文献 369 英文文献 387 日文文献 392 iv Abstract Mount Tiantai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is a mountain with scenic landscape and historical relics. However, it was little-known and far away from cities until the fourth century. Sun Chuo (314-371), a famous poet and notable literatus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317-420), highlighted the sceneries of Mt. Tiantai in his famous rhapsody “You Tiantai Shan fu” (Tour of Mt. Tiantai), which, according to extant literature, revealed not only the beauty of the mountain to the world, but also paths to aesthetic perceptions of Chinese natural landscape (shanshui). Since the fifth century, Sun Chuo’s literary creation of Mt. Tiantai has generated continual interests among the literati and its sceneries have attracted countless tourists to experience them in various ways even until today. Mt. Tiantai appeared in poems, essays, paintings, gardens and even stage performances repeatedly. By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t the latest, it had been described as the ideal natural landscape in many literary works. v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beauty of Mt. Tiantai and and its aesthetic expressions. Such expressions form a family of aesthetic discourses which constitute the discursive Mt. Tiantai relative to the actual mountain.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discursive Mt. Tiantai from its three related aspects of natural landscape, culture and religions. It analyzes the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aesthetic discourse such as poems, essays, paintings, and garde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t. Tiantai as a case study, some structural rules of Chinese aesthetic discourse of natural landscape will be indicated. vi 洪 迈 :《 容 斋 随 笔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78) 洪 兴 祖 :《 楚 辞 补 注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3 ) 洪 适 :《 盘 洲 文 集 》《 四 库 全 书 》 第 1158 册 宫 川 尚 志 :《 六 朝 史 硏 究 : 宗 敎 篇 》( 京 都 市 : 平 樂 寺 書 店 , 1964) 费 隐 通 容 :《 费 隐 禅 师 语 》《 禅 宗 全 书 》( 台 北 : 文 殊 文 化 有 限 公 司 , 民 [78]) 袁山松: 《 宜 都 山 川 记 》,见( 清 )陈 运 溶 , 王 仁 俊 辑《 荆 州 记 九 种 》 (武 汉 : 湖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 1999) 袁 枚 :《 袁 枚 全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88) 袁 枚 :《 随 园 轶 事 》( 香 港 : 广 智 书 局 , 出 版 年 不 详 ) 袁 珂 :《 山 海 经 校 注 》( 成 都 : 巴 蜀 书 社 , 1992 ) 袁 济 喜 :《 六 朝 美 学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1989) 袁桷: 《清容居士集》 ( 上 海 涵 芬 楼 景 印 元 刊 本 )四 部 丛 刊 初 编 集 部 1412 册 莫 里 斯 ·梅 洛 -庞 蒂 (Maurice Merleau-Ponty)著 ,杨 大 春 译 : 《眼与心》 (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2007) 莫 里 斯 ·梅 洛 -庞 蒂 (Maurice Merleau-Ponty)著 , 姜 志 辉 :《 知 觉 现 象 学 》 (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2001 ) 顾 彬 (Kubin, W.)著 , 马 树 德 译 :《 中 国 文 人 的 自 然 观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990) 顾 野 王 :《 大 广 益 会 玉 篇 》( 东 京 : 东 京 大 学 东 洋 文 化 研 究 所 仓 石 文 库 藏 , 清 康 熙 四 十 三 年 [1704]序 , 张 氏 泽 存 堂 刊 本 ) 顾 瑛 :《 玉 山 名 胜 集 》《 四 库 全 书 》 第 1369 册 。 顾 嗣 立 :《 元 诗 选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7 ) 钱 志 熙 :《 魏 晋 诗 歌 艺 术 原 论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3) 钱 钟 书 :《 管 锥 篇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1979) 钱谦益: 《 列 朝 诗 集 》 《 四 库 禁 毁 书 丛 刊 》集 部 第 96 册( 出 版 项 不 详 ) 钱 穆 :《 中 国 思 想 史 》( 台 北 : 联 经 出 版 事 业 公 司 , 1994) 徐 宏 祖 :《 徐 霞 客 游 记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010) 377 徐 珂 :《 清 稗 类 钞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1981) 徐 复 观 :《 中 国 艺 术 精 神 》,(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 2010) 徐 道 龄 :《 太 上 玄 灵 北 斗 本 命 延 生 真 经 注 》《 五 种 道 藏 》, 第 17 册 。 高 文 强 :《 佛 教 与 永 明 文 学 批 评 》( 武 汉 市 : 湖 北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6 ) 高 似 孙 :《 剡 录 》( 台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 , 民 [59] ) 高 居 翰 编 , 李 渝 译 :《 中 国 绘 画 史 》( 台 北 : 雄 狮 图 书 有 限 公 司 , 2009) 郭 庆 藩 撰 王 孝 鱼 点 校 :《 庄 子 集 释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61) 唐 开 韶 、胡 焯 编 纂 ,刘 静 、应 国 斌 校 点 : 《桃花源志略》 ( 岳 麓 书 社 2008 ), 唐 圭 璋 编 :《 全 金 元 词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9 ) 唐 寅 著 , 陈 伉 编 :《 唐 伯 虎 诗 文 书 画 全 集 》( 中 国 言 实 出 版 社 , 2005 ) 陳 傳 席 :《 六 朝 畫 論 研 究 》( 台 北 市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 1991) 陶 弘 景 撰 , 吉 川 忠 夫 等 编 , 朱 越 利 等 译 :《 真 诰 校 注 》(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2006) 陶 谷 :《 清 异 录 》《 四 库 全 书 》 第 1047 册 , 陶 建 國 :《 两 汉 魏 晋 之 道 家 思 想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 1990) 陶 潜 :《 搜 神 后 记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1 ) 黄 生 :《 字 诂 》( 安 徽 : 安 徽 丛 书 编 印 处 , 民 国 23 年 [1934]) 黄 仲 昭 :《 八 闽 通 志 》(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 , 1989) 黄 应 全 :《 魏 晉 玄 學 與 六 朝 文 論 》( 北 京 : 首 都 師 範 大 學 , 2004) 乾 隆 :《 圆 明 园 四 十 景 图 咏 》( 北 京 :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 2008 ) 萧 子 显 :《 南 齐 书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2 ) 萧 驰 :《 玄 智 与 诗 兴 》( 台 北 : 联 经 出 版 社 , 2011 ) 萧 驰 :《 圣 道 与 诗 心 》( 台 北 : 联 经 出 版 社 , 2012 ) 萧 驰 :《 佛 法 与 诗 境 》( 台 北 : 联 经 出 版 社 , 2012 ) 萧 统 编 , 李 善 注 :《 文 选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7 ) 萧 涤 非 :《 汉 魏 六 朝 乐 府 文 学 史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84 ) 萧 淑 贞 :《 魏 晋 山 水 纪 游 诗 文 之 研 究 》 ( 台 北 : 台 湾 学 生 书 局 , 2009 ) 曹 雪 芹 :《 红 楼 梦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82) 曹 植 :《 曹 子 建 诗 注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57) 378 龚 鹏 程 :《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史 论 》( 北 京 市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2008) 龚 鹏 程 :《 文 学 批 评 的 视 野 》 ( 台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 , 1990) 龚 鹏 程 :《 游 的 精 神 文 化 史 论 》( 河 北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1) 梁 立 新 :《 神 奇 的 天 台 山 》 彩 页 ( 中 国 国 际 文 化 , 2009) 逯 钦 立 :《 汉 魏 六 朝 文 学 论 集 》( 西 安 : 陕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1984) 逯 钦 立 :《 先 秦 汉 魏 晋 南 北 朝 诗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3) 彭 定 求 等 :《 全 唐 诗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99 ) 葛 兆 光 :《 屈 服 史 及 其 他 : 六 朝 隋 唐 道 敎 的 思 想 史 硏 究 》( 北 京 : 三 联 书 店 , 2003) 葛 兆 光 :《 增 订 本 中 国 禅 思 想 史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008 ) 葛 洪 :《 枕 中 书 》( 台 北 : 新 文 丰 出 版 公 司 , 1984 ) 葛 洪 著 , 王 明 校 :《 抱 朴 子 内 篇 校 释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96) 葛 洪 著 , 胡 守 为 校 释 :《 神 仙 传 校 释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2010 ) 葛 晓 音 :《 山 水 田 园 诗 派 研 究 》 ( 沈 阳 : 辽 宁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3) 葛 晓 音 :《 汉 唐 文 学 的 嬗 变 》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0) 葛 晓 音 :《 诗 国 高 潮 与 盛 唐 文 化 》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1998 ) 董 浩 :《 全 唐 文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3) 蒋 一 葵 :《 尧 山 堂 外 纪 》 卷 五 十 五 《 四 库 全 书 存 目 丛 书 》 子 部 第 148 册 量 外 寛 江 撰 , 寛 邦 辑 :《 西 湖 寛 江 诗 集 》 1801 年 出 版 ( 出 版 项 不 详 ) 景 蜀 慧 :《 魏 晋 詩 人 与 政 治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 1991) 智 顗 :《 小 止 观 》《 摩 诃 止 观 》《 大 正 藏 》 第 181 册 ( 东 京 : 大 正 一 切 经 刊 行 会 , 1924-1932) 程 兆 熊 :《 文 心 雕 龙 讲 义 : 刘 勰 文 学 批 评 理 论 之 疏 说 与 申 论 》( 香 港 : 鹅 湖 学 社 , 1963) 程国政编: 《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集要》 (明代) ( 上 海 :同 济 大 学 出 版 社 , 2013) 傅 抱 石 :《 中 国 古 代 山 水 画 史 研 究 》( 南 通 图 书 公 司 印 行 , 出 版 地 和 出 版 年 不 详 )。 379 释 道 世 :《 法 苑 珠 林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2003 ) 释 慧 皎 :《 高 僧 传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92 ) 普 济 :《 五 灯 会 元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4 ) 曾 昭 岷 等 编 《 全 唐 五 代 词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99) 湛 然 :《 金 刚 錍 》《 大 正 藏 》 第 184 册 。 谢 守 灏 :《 混 元 圣 记 》 谢 灵 运 著 顾 绍 柏 校 注 :《 谢 灵 运 集 校 注 》( 台 北 : 里 仁 书 局 , 2009 ) 福 永 光 司 :《 魏 晋 思 想 史 研 究 》(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 , 2005) 蔡 日 新 :《 漢 魏 六 朝 佛 敎 槪 觀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2001) 蔡 英 俊 :《 比 兴 . 物 色 与 情 景 交 融 》( 台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 ,1986) 熙 仲 :《 历 朝 释 氏 资 鉴 》 卷 十 一 《 续 藏 经 》 第 132 册 裴 骃 等 :《 史 记 三 家 注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59 ) 廖 美 玉 : 《 中 古 诗 人 的 生 命 印 记 》 ( 台 北 : 里 仁 书 局 , 2007) 廖 蔚 卿 :《 中 古 诗 人 硏 究 》 ( 台 北 : 里 仁 书 局 , 2005) 廖 蔚 卿 :《 六 朝 文 论 》( 台 北 : 联 经 出 版 事 业 公 司 , 1978) 颜慧琪: 《六朝志怪小说异类姻缘故事研究》 ( 台 北 :文 津 出 版 社 ,2011 ) 潜 说 友 :( 1216— 1288)《 咸 淳 临 安 志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90 ) 潘 瑊( 生 卒 不 详 ,1546 年 前 ): 《天台胜迹录》 ( 台 北 :明 文 书 局 ,1980 ) 薛 惠 琪 :《 六 朝 佛 教 志 怪 小 說 硏 究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1995) 賴永海: 《 佛 道 诗 禅 :中 国 佛 敎 文 化 论 》 ( 北 京 :中 国 靑 年 出 版 社 , 1990) 赞 宁 :《 高 僧 传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7) 穆 克 宏 、 郭 丹 编 著 :《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论 全 编 》( 南 京 : 江 苏 敎 育 出 版 社 , 1996) 戴 军 斌 :《 天 台 山 》( 中 国 摄 影 出 版 社 , 2011 年 二 刷 ) 魏 收 :《 魏 书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4) 魏 秀 仁 :《 花 月 痕 》( 清 光 绪 戊 子 福 建 刊 本 ) 魏 征 等 :《 隋 书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3) 灌 顶 : 《 大 正 藏 》 第 197 册 。 灌 顶 撰 : < 国 清 百 录 >《 大 正 藏 》 第 184 册 380 希 利 斯 •米 勒 ( J.Hillis Miller) 著 , 郭 英 剑 等 译 :《 重 申 解 构 主 义 》, (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998 ) 论文 丁 锡 贤 、朱 封 鳌 :< 天 台 山 佛 教 文 学 述 评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丁 锡 贤 : < 孟 浩 然 游 天 台 山 考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大 田 悌 藏 :< 寒 山 诗 解 说 >,曹 潜 译 , 《 中 国 诗 季 刊 》第 四 卷 第 三 期 1973 年。 小 川 环 树 著 、 张 桐 生 译 :〈 中 国 魏 晋 以 后 的 仙 乡 故 事 〉,《 中 国 古 典 小 说 论 集 第 一 辑 》( 台 北 : 幼 狮 文 化 事 业 公 司 , 1988 ) 马 德 : 《 敦 煌 学 辑 刊 》 兰 大 敦 煌 学 研 究 所 2005 年 第 期 (总 第 48 期 )。 王 启 兴 : 《 湖 北 大 学 学 报 》 1989 年 06 期 。 韦 彦 铎 : < 天 台 山 道 教 史 略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方 山 ; , 《 东 南 文 化 》1990 年 06 期 ,。 卢 春 苗 :《 柳 宗 元 诗 歌 与 文 人 画 荒 寒 意 境 》《 柳 州 师 专 学 报 》 2012 年 10 月 冉 雪 华 :论 摩 诃 止 观 中 止 观 概 念 的 中 国 化 《 中 国 文 化 》 1990 年 02 期 , 朱 封 鳌 : < 天 台 山 历 代 佛 道 盛 况 考 析 >,《 东 南 文 化 》 1994 年 02 期 。 朱 封 鳌 : < 天 台 桐 柏 山 道 藏 在 道 藏 史 上 的 地 位 >, 《 中 国 道 教 》 1991 年 01 期 。 381 任 林 豪 : < 天 台 山 “ 琪 树 ” 小 考 >,《 中 国 道 教 》 1992 年 02 期 。 刘 才 玉 :〈 茶 禅 一 味 : 浅 谈 茶 与 佛 教 〉,《 国 文 天 地 》, 1991 年 月 。 刘 卫 林 : 《 中 国 诗 歌 研 究 动 态 》 第 四 辑 , ( 北 京 : 学 苑 出 版 社 , 2008) 刘 卫 林 : 《 中 国 诗 歌 研 究 动 态 》 第 四 辑 。 刘 长 春 : , 《 东 南 文 化 》1994 年 02 期 。 刘 仲 宇 : < 刘 晨 阮 肇 入 桃 源 故 事 的 文 化 透 视 >,《 中 国 道 教 》 2002 年 06 期。 衣 若 芬 : < 玉 涧 「 潇 湘 八 景 图 」 东 渡 日 本 之 前 「 三 教 弟 子 」 印 考 >, 台 湾 大 学 《 美 术 史 研 究 集 刊 》 第 24 期 。 米 泽 嘉 圃 撰 , 宋 红 译 :《 顾 恺 之 的 < 画 云 台 山 记 >》《 美 术 论 集 》 第 三 辑 , ( 北 京 : 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 , 1984) 江 弱 水 《 外 国 文 学 评 论 》2009 年 01 期 。 许 红 霞 《 < 石 桥 颂 轴 >及 其 相 关 联 的 南 宋 中 日 佛 教 文 化 交 流 》 第 七 届 吴 越佛教文化与社会暨东南佛国学术研讨会论文 许 尚 枢 : < 天 台 山 民 间 宗 教 信 仰 的 述 略 > ,《 东 南 文 化 》 1994 年 02 期 许 尚 枢 : < 天 台 山 道 教 发 展 简 述 >,《 宗 教 学 研 究 》 1998 年 02 期 。 许 尚 枢 : < 刘 阮 传 说 的 源 流 和 影 响 >, 见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许 廉 明 : < 天 台 山 与 日 本 的 罗 汉 供 茶 >《 茶 叶 》 1992 年 第 01 期 。 孙 亦 平 : < 杜 光 庭 与 天 台 山 道 教 >,《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 2003 年 06 期 。 382 坂 田 邦 洋 著 丁 琦 娅 译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葛 如 亮 《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 1979 年 04 期 。 严 振 非 : < 天 台 山 道 教 述 评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李 丰 楙 : < 六 朝 道 教 洞 天 与 游 历 仙 境 小 说 >, 见 《 小 说 戏 曲 研 究 》 第 一 集 ( 台 北 : 联 经 出 版 社 , 1988 ) 李 丰 楙 :,见《 东 华 汉 学 》 第 期 2009 年 月 。 李 伟 : , 见 《 文 史 知 识 》 1996 年 03 期 。 李 剑 国 : < 关 于 取 “ 榖 皮 ” >, 见 《 文 史 知 识 》 1997 年 02 期 。 连 晓 鸣 、 周 琦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连 晓 鸣 主 编 :《 天 台 山 暨 浙 江 区 域 道 教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杭 州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 2008) 刘 朝 霞 : < 共 时 域 下 的 宗 教 对 话 与 互 容 — — — 天 台 山 佛 道 关 系 初 探 >, 《 求 索 》 2004 年 no.6。 吴 静 宜 : < 天 台 宗 与 茶 禅 的 关 系 >《 台 北 大 学 中 文 学 报 》 创 刊 号 2006 何 方 形 :《 柳 宗 元 与 天 台 宗 的 关 系 及 其 对 山 水 诗 创 作 的 影 响 》《 台 州 学 院 学 报 》 2006 年 10 月 。 应 银 华 :《 唐 代 天 台 山 诗 歌 研 究 》 安 徽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 2012 年 11 月 张 天 星 : ,《 台 383 州 学 院 学 报 》 2011 年 05 期 。 张 松 尔 : < 瀑 布 帘 面 设 计 十 三 法 >《 广 东 园 林 》 1993 年 01 期 。 张 建 伟 : ,《 江 西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43 卷 第 期 , 2010 年 月 。 张 哲 永 : , 《江海学刊》 1997 年 04 期 。 张 淑 香 : 《 中 国 抒 情 传 统 的 再 发 现 》( 台 北 : 台 大 出 版 中 心 , 2009) 陈 再 阳 : < 唐 代 有 关 天 台 山 道 教 诗 的 价 值 >,《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4 年 01。 陈 寅 恪 : < 桃 花 源 记 旁 证 >,《 清 华 学 报 》 1936 1.11 。 陈 耀 东 : ,《 唐 代 文 学 研 究 ( 第 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论 文 集 》( 南 宁 ,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 1996)。 林 素 芬 : , 见 刘 苑 如 主 编 《 生 活 园 林 — — 中 国 园 林 书 写 与 日 常 生 活 》(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国 文 哲 研 究 所 , 2013 ) 罗 时 进 : ,《 唐 代 文 学 研 究 ( 第 十 一 辑 )— — 中 国 唐 代 文 学 学 会 第 十 二 届 年 会 暨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 南 宁 ,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 2006 )。 竺 秉 君 竺 济 法 : 《 茶 博 览 》 2012 年 第 期 。 384 周 琦 、 连 晓 鸣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周 琦 、 显 周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赵 子 廉 : < “ 台 ” 字 探 源 >,《 东 南 文 化 》 1994 年 02 期 。 胡 正 武 : ,《 台 州 学 院 学 报 》 第 29 卷 第 期 2007 年 10 月 。 胡 正 武 :,《 台 州 学 院 学 报 》第 17 卷 第 期 , 1995 年 月 。 胡 遂 、欧 阳 慧 娟 :, 《 求 索 》2007 年 no.5。 星 宫 智 光 撰 , 纪 建 华 、 任 燕 译 :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钟 玲 : ,《 寒 山 诗 集 》( 台 北 : 文 峰 出 版 社 , 1969)。 闻 雷 :, 《 中 国 道 教 》 1989 年 04 期 。 袁 志 鸿 : < 天 台 山 与 道 教 上 清 派 >,《 世 界 宗 教 文 化 》 2003 年 03 期 。 贾 晋 华 :《 文 学 评 论 丛 刊 》第 二 十 二 辑(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1984) 夏 金 华 : < 吃 茶 与 禅 机 — — — 古 代 高 僧 勘 验 悟 道 与 否 的 方 式 >《 哲 学 分 析 》 2011 年 月 。 钱 学 烈 : < 寒 山 子 与 寒 山 诗 >《 深 圳 大 学 学 报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1987 年第三期。 385 罗 时 进 : 《 寒 山 寺 文 化 论 坛 论 文 集 2007 》( 北 京 :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 2008) 徐 三 见 : < “ 天 台 ” 杂 考 >,《 东 南 文 化 》 1990 年 06 期 。 徐 永 恩 : < “ 天 台 ” 考 辨 >,《 浙 江 学 刊 》 1985 年 第 期 。 徐 绍 强 : < 天 台 宗 与 中 日 佛 教 交 流 述 略 > ,《 法 音 》 1998 年 01 期 。 海 国 林 : , 《 收 藏 家 》Collector & Connoisseur , 1994 年 03 期 。 萧 驰 : 《 中 国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 第 四 十 期 March 2012。 萧 驰 : 《 中 国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 第 三 十 七 期 , 2010 年 月 。 曹 爱 华 :, 《大 众 文 化 》, 2009 年 24 期 。 崔 小 敬 :《 宗 教 学 研 究 》2006 年 第 期 , 梁 海 : ,《 天 中 学 刊 》 第 19 卷 第 期 , 2004 年 月 。 蒋 寅 < 走 向 情 景 交 融 的 诗 史 进 程 >《 文 学 评 论 》 1991 年 01 期 。 蒋 寅 : ,《 文 史 哲 》 2012 年 01 期。 锐 声 : ,《 语 文 建 设 》 1993 年 12 期 。 焦 亚 东 :《 钱 钟 书 文 学 批 评 的 互 文 性 特 征 研 究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386 论 文 , 2006 年 04 月 。 曾 其 海 : < 天 台 宗 山 家 派 知 礼 的 佛 教 哲 学 思 想 > ,《 台 州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1994 年 01 期 。 雷 诺 巴 尔 巴 拉 拉 (Renaud Bar ba ras) 撰 , 张 尧 君 译 : 《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9 年 02 月 。 蔡 倩 : ,《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 2010 年 06 期 。 英文文献 Books Bourassa Steven C : The Aesthetics of Landscape ,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1). Brook Ziporyn: Tiantai School in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 Buswell E.Robert, Ed., McMillan USA, (New York, NY, 2004). Cai Zong-qi: Chinese aesthetics: the Ordering of Literature, the Arts, and the Universe in the Six Dynasties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Chang Sun Kang -i, Six Dynasties Poetry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Culler Jonathan D.: The Pursuit of Signs: Semiotics, Literature, Deconstruction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1) 387 David Bruno; Wilson Meredith : Inscribed Landscapes : Marking and Making Place ,(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2) David W. Chappelledit: Buddhist and Taoist Practice in Medieval Chinese Society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7). Gibbs Donald Arthur ,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en-hsin Tiao-lung (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70), Henricks Robert G: The poetry of Hanshan : a complete,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Cold Mountain ,( Albany : State Univer 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 Hobson Peter: Poems of Hanshan, Walnut Creek , ( CA : AltaMira Press, 2003) . Julia Kristeva, Desire in Language: 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 , edited by Leon, S. Roudiez; translated by Thomas Gora, Alice Jardine and Leon S. Roudiez, ( Oxford: Blackwell, 1980) . Julia Kristeva, The Kristeva Reader , ed. Toril Moi, ( Oxford:Basil Blackwell, 1986) Lin, Shuen-fu, Stephen Owen, edit. The Vitality of the Iyric Voice: ‘ Shih’ Poetry from the Late Han to the T ’ang ,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 Louis Montrose : New Historicisms , Redrawing the boundaries : The 388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 (New York: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2) Merleau-Ponty Maurice; Johnson Galen A; Smit h Michael B: The Merleau-Ponty Aesthetics Reader: Philosophy and Painting Evanston ,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3). Munro, Donald J, ed: I ndividualism and Holism: Studies in Confucian and Taoist Values,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85). Nicolson Marjorie Hope: Mountain Gloom and Mountain Glo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esthetics of the Infinite ,(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59) . Nuttgens, Patrick: The Landscape of Ideas , (London: Faber, 1972). Owen, Stephen, 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Owen, Stephen: Tradition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 Omen of the World ,( Madison: Wisconsin University Press , 1985) Quantrill, Malcolm: The Environmental Memory: Man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Landscape of Ideas ,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87). 389 Robson James, Power of place: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Sacred Peak (Nanyue) in Medieval China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9). Santayana, George: The Sense of Beauty; Being the Outline of Aesthetic Theory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55) . Shih, Vincent Y.C.: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by Liu Hsieh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9). Strassberg Richard E : Inscribed landscapes: Travel Writing from Imperial China , ( Berkeley : Univ. of Calif. Press, 1994) . Sullivan, Michael: The Birth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2). Swanson, Paul L.: Foundations of T'ien-T'ai Philosophy ,( California,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89). Tan Qionglin Joan: Han Shan, Chan Buddhism and Gary Snyder's Ecopoetic Way ,( Sussex Academic Press, 2009 ) . Tuan Yi-fu: Space and place :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7). Westbrook, Francis: Landscape Description in the Lyric Poetry and ‘ Fü on Dwelling in Mountains ’ of Shieh Ling-Yün , (Ph.D. Dissertation, Yale 1973). Zürcher Erik , 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The Spread and 390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 (Leiden: Brill, 2007). Articles Borgen Robert : The Legend of Hanshan: A Neglected Sour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 Vol. 111, No. (Jul Sep., 1991). Lee, Cyrus: Life, Death and Reincarn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anshan Tzu and Thomas Merton, Chinese Culture v.22 n.4. Mather,Richard B.: The Controversy Over Conformity and Naturalness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History of Religions , Vol. 9, No. 2/3 (Nov. 1969 - Feb. 1970, pp. 160 -180. Ng Ah Eng: The Chan Thoughts in the Poetry of HanShan , M.A.Thesis ( Fakulti Sastera & Sains Sosial, Universiti Malaya, 1999) . Shih, Vincent Yu Chung, Classicism in Liu Hsieh’ s‘ Wen-Hsin Tiao-lung’ , Asiatische Studien , VII (1953) pp.122-133. Shih,Vincent Y. C.: Liu Hsieh’ s Conception of Organic Unity, Tamkang Review , 4.2 (October 1973) pp. 1-10. Varsano, Paula M.: Getting There From Here: Locating the Subject in Early Chinese Poetic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 Vol. 56, No. (Dec., 1996), pp. 375-403. Varsano, Paula M.: The Invisible Landscape of Wei Yingwu 391 (737-79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 Vol. 54, No. (Dec., 1994), pp. 407-435. Walker Robyn C.: An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A Study of Place-based Ident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 American Communication Journal Vol 9, Issue 3, fall 2007. 日文文献 井 上 以 智 为 :《 天 台 山 に 于 け る 道 敎 と 仏 敎 ( 有 关 天 台 山 的 道 教 和 佛 教 )》( Kyoto : Kobundoshobo( 日 本 : 弘 文 堂 书 房 , 1933)。 津 田 左 右 吉 :《 津 田 左 右 吉 全 集 》卷 19《 シ ナ 佛 敎 の 硏 究 》( 东 京 : 岩 波 书 店 , 1963-1966, 1986-1989) 392 [...]... 成 果 :寒 山 诗 有 几 个 重 要 的 译 本 ,如 Robert G Henricks: The Poetry of Hanshan : a Complete, Annotated 10 Translation of Cold Mountain 7 2 、 Peter Hobson : Poems of Hanshan 7 3 等 等 。 专 论 成 果 有 : 马 来 西 亚 学 生 Ng Ah Eng 的 硕 士 论 文 : The Chan Thoughts in the Poetry of Han Shan 74 、John Qionglin Tan :Han Shan, Chan Buddhism and Gary Snyder's Ecopoetic Way 75 等。 目 前 ,关 于 天 台 山 的 文 学 研 究 主 要 还 停 留 在 文 学 作 品 选 编 的... 份 与 通 56 57 俗 诗 叙 述 角 色 转 换 > ,陈 耀 东 、 钟 玲 < 寒 山 子 在 东 方 和 西 方 文 学 界 的 地 位 > 5 8 、 Robert Borgen: The Legend of Hanshan: A Neglected Source 5 9 、 Lee, Cyrus: Life, Death and Reincarn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anshan Tzu and Thomas Merton 6 0 等 等 。 更 为 细 致 的 研 究 甚 至 具 体 到 一 词 一 字 的 考 证 , 如 < “ 谷 皮 ” 是 什 么 >61一 文 , 具 体 考 察 《 搜 神 记 》 中 所 谓 “ 刘 晨 、 阮 肇 入 天 台 山 取 谷 皮 ”... 与诗赋暗通款曲。孤立的观察图像或景观无法获得画作、园林所指向 的更深层的美感享受。在考察感官话语的同时,诗文是必不可少的参 照系。 中 国 诗 歌 本 身 具 有 “ 日 记 条 目 式 ” 的 “ 非 虚 构 性 ” 93, 即 地 点 、 人 物、事件的外在参指框架,或确有之。但“非虚构性”并不意味着文 学作品能够完全、绝对、客观的反映实地山水。事实上,必须承认物 理 山 水 ( physical landscape 与 美 感 话 语 之 间 的 差 异 。 话 语 所 能 反 映的,永远只是诗人知觉中的山水——不仅包括视觉,还包括听觉、 触 觉 、 嗅 觉 乃 至 精 神 意 念 , 而 非 绝 对 客 观 的 物 理 山 水 94。 有 鉴 于 此 , 本 文 试 图 探 索 一 种 新 的 方 法 :将 研 究 者 放 回 美 感 话 语 描 述 的 山 水 境 域 中 。 24 其目的并不在于核实美感话语的精确度或是真实性,而是通过研究者... 中 的 纷 杂 和 繁 复 状 态 。 77萧 驰 先 生 对 话 语 形 构 的 关 注 与 研 究 受 到 ” 米 歇 尔 ·福 柯 ( Michel Foucault, 1926- 1984 ) 知 识 考 掘 学 ” 方 法 “ 的 影 响 。 7 8“ 每 一 个 社 会 或 文 化 都 有 驾 驭 其 成 员 思 维 、 行 动 和 组 织 的 规 范 或 条 例 ” 7 9 ,福 柯 称 “ 这 些 规 范 或 条 例 所 铸 成 的 无 形 或 有 形 的 结 构 为 话 语 ( discourse 以 取 其 表 明 传 达 讯 息 之 意 。 “ 话 语 一 词 指 谈 话 时 , , ” 说 话 者 ( speaker) 将 其 理 念 或 讯 息 以 一 种 可 以 辨 识 而 又 组 织 完 整 的 方 15 式 传 送 给 听 者 ( listener) 的 过... 下 两 篇 游 记 ,并 将 < 游 天 台 山 日 记 >标 于 《 徐 霞 客 游 记 》 篇 首 。 天 台 山 作 为 物 理 存 在 ,占 据 有 限 的 物 理 空 间( space) 。在 进 入 人 类 视 野 之 前 ,这 一 空 间 只 是 一 个 永 恒 的 、绝 对 的 尺 度 9 ,与 周 边 没 有 明 确 的 10 界限;对人类而言,是“缺乏意义的领域” 。 当人将意义投注于局 “ 部 空 间 , 然 后 以 某 种 方 式 ( 命 名 是 一 种 方 式 ) 依 附 其 上 ” 11, 上 述 空 间 ( space) 才 成 为 对 人 们 有 意 义 的 “ 地 方 ” place ) 山 水 之 美 , 乃 是 ( 。 天 台 山 的 意 义 之 一 。 真 正 的 存 在 是 扎 根 于 地 方 的 存 在 ” 12, 凭 藉 山 水 “ 美感,天台山成为有意义的地方,成为真正的存在。... 题 又 分 为 两 个 小 问 题 : 看 81什 天 “ 么”和“怎么看” 首先是“看什么” 东晋以降的天台山水美感话语 。 。 存在着明显的前后承继关系:某些色彩、地形或是景观被共同认为具 备美感价值而频繁出现,另外一些却被世人集体漠视或是回避。在层 累的美感话语中,有一些地质结构、山水形貌被历代中国人不约而同 的拣选出来,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呈现。这些反复出现的美感如同梅洛 庞 ( Maurice Merleau-Ponty) 提 所 谓 “ 画 家 知 觉 的 凹 陷 部 分 ” 那 些 , 反复呈现的线条、色调、物象,最终被称之为“风格” 世人经验山水 。 美 感 , 同 样 具 备 某 些 “ 知 觉 的 凹 陷 部 分 ” 82。 本 文 试 图 捕 捉 一 些 相 对 集 中的,前后一致的天台山水之美。世人在经验天台山水时,关注的焦 点 究 竟 何 在 ? 山 水 美 感 的 内... 管有的时候说话者和聆听者的身份并不明确,但是,天台山水之美的 传递一直在发生。本文所研究的美感话语,即天台山水美感的所有表 述,这些表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这些表述共同指向的中国山水美 感的某些规范或条例。 该课题是关于中国山水美感的研究,天台山是该研究的案例。课 题 中 的 “ 经 验 ” experience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诗 人 可 能 获 得 的 有 ( 关天台山的信息;一是诗人获得天台山信息的契机,即经验天台山的 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经验,诗人与山水交接,山水美感得以实现。 呈 现 ( expression 同 样 包 括 两 部 分 内 容 , 一 是 指 天 台 山 美 感 的 呈 现 形式,诗文、园林、画作甚至是舞台演出;一是这些作品如何呈现美 感、传递美感话语。古典诗文是中国山水美感最重要的呈现形式。然 而,在诗文产生之前,作者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知觉到山水:实地 .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aesthetic discourse such as poems, essays, paintings, and garde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t. Tiantai as a case study, some structural rules of. Tiantai appeared in poems, essays, paintings, gardens and even stage performances repeatedly. By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t the latest, it had been described as the ideal natural landscape. ——以天台山为例的中国山水美感话语研究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MT. TIANTAI: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DISCOURSE 吉凌 JI LING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5

Ngày đăng: 12/09/2015, 11:01

TỪ KHÓA LIÊN QUAN

TÀI LIỆU CÙNG NGƯỜI DÙNG

TÀI LIỆU LIÊN QUA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