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门用途语言理论研究
1.2 专门用途英语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2.3 ESP 教材编写的原则
ESP教材编写首先是要遵守普通对外汉语的教材编写原则,此外,
根据ESP的特征,教材编写的原则也有恰当的调整。在此,本人以赵金 明经过之前的研究综述总结出来下列通用原则。
(1) 定向原则
就是要确定教材编写的基本走向,其中有三个―定‖要抓准:一是 定性 - 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性质,二是定位 – 找准所编教材的位置,
三是定量 – 规定所编教材的容量。具体包括:确定是针对何种教学类型、
编写哪一类教材、为什么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编写何种等级的教材、
编几本、需要多少学时等等。
1 Dudley Evan和St.John, Developments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 disciplinary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编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教材编写的首要性原则,定向原则 并不仅限于对上述定性、定位和定量相关的诸多问题作个简单的选择和 回答,更重要的在于要结合教学和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来研究和把 握不同教学类型、不同教材类型、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等级和系列的教 材各自所应具有的性质、特点和编写要求,进而考虑如何实现所编教材 的性质,如何落实所编教材的位臵,如何安排所编教材的容量和规模等 等。简言之,就是要考虑并详细列出实现教材定向要求的具体措施。显 然,为所编教材定性、定位和定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真正落实和实现,
而后者恰恰应该是教材定向原则的根本要义所在。
(2)材料的真实性原则
关于真实性,多位研究者都曾在文中提到。Hall(1995)认为“外 语教材要满足真实性的需要,而真实性不仅体现在材料本身,还包括对 材料的反应”1。Candlin 和 Edelhoff(1982)把真实性归纳为:学习目 标的真实性,学习环境的真实性,语篇的真实性和学习任务的真实性2。
Breen 和 Candlin(1987)对真实性的理解是:为学习者提供的文章的真
实性;学习者对上述文章理解的真实性;为有利于语言学习所展开的活 动的真实性;语言教室中实际的社交场景的真实性3。朱海清(2013)、
高嘉璟(2009)都在关于ESP教材编写原则的分析中提出―真实性原则‖,
从各个层面分析了真实性的意义,如选材、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交际 任务等。夏纪梅(2001)指出,只有符合学习者真实交际需求、具备真
1 Hall.D.,Materials Production,Theory and Practice in Hidalgo,Seameo RegionalLanguage Centre-Singapore, 1995
2 Candlin.C.和 Edelhoff, Challenges,Teacher's Guide, Longman-London, 1982
3 Breen.M. P. 和 C. N. Candlin, Which materials?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guide, In L. E. Sheldon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 - London, 1987
实交际内容材料、提高真实交际环境和交际任务的教材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真实性教材1。
值得注意的是各位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对真实性的观点并不相同。
其中一派被称为“绝对真实派”,其代表人物是Wilkins 和Grellet。他们 都认为在使用原版材料时要绝对忠实原版材料的真实性,不得有任何形 式的改动。Wilkins(1976)认为,真实材料不是专门给外国学生编写的 材料,而原来就是给本国语的人的材料。他认为在编写材料时,不应该 把原文中语言方面的难点去掉,也不用对原文进行任何形式的编辑加工。
可是同时他也认为可以对语言的内容作不同的开发利用2。Grellet(1981) 认为:“报纸的文章应该按照文章在报纸上首次出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用同样的字体,同样的标题空间,同样的图片”3。她认为,如果在教材 编写中改变了报纸原文中的字体、省去原文的图片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
但也有很多专家不同情“绝对真实派”之观点,中国外语界著名 的许国璋先生曾经说过“我的课文都不是拿来原封不动就用的,都要改 写的”。他编写教材的指导教材是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反复加工的。
根据上述的基础,随着对教材的反复研究和探讨,对教学法的不 断改进,人们对材料真实性的看法变得逐渐客观、辩证起来,也对真实 性的使用越来越合理。Winddowson(1990)认为“信手拈来不加改写的 材料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材料,教材编写者把原材料中某些个人的写作 特点加以剔除,这并不损害材料的真实性,相反,更有利于读者掌握某
1 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的特征及其意义》,外语界,2001
2 Wilkins, National syllabuses: A taxonomy andits relevance to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t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3 Griellet. F.,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类文章的一般修辞规范‖1。他还提出了自己对真实性的独到见解:―我们 不以真实性为起点,而以真实性作为学习者最终达到的目标‖。Williams 也指出“采用完全真实的材料会产生与期望相悖的矛盾。真实的材料有 时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材料里要表达的思想,语言太难的材料会 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语言的理解上”。
教材的真实性要求有几层意义。首先,教材要保证学习者能学有 所用。为了满足学习者在未来职场上真实的交际需求,要求 ESP 课堂教 学的主题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吻合,其 载体内容是特定专业或职业交际 中实际存在的。其次,教材除了要选取真实的交际内容,还要求有较强 的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教材要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任务,甚至 可以把学生和教师作为真实的交际对象,让老师便于进行技能训练,让 学习者每一课都有直接的、具体的、实在的收获。第三,因为实际的专 业学习或者职业工作场合都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演变的,所以教材的 真实性也体现在内容编排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总之,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应结合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充 分、合理利用真实的材料编写教材。但对原文难懂的概念和术语,在编 写过程中应适当加以改写,但同时要基本上保持原文的长度和文体风格。
(3)任务的合理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相当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 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某一知识的要点或语言规律。
Candlin(1987)认为,设计合理的任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转引自程晓
堂,2004)2:
1 Widdowson. H.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 Candlin C.,Towards,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Langguage Learning Task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 NJ, 1987
1)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意义、目的和协商过程;
2)鼓掌学习者关注有关的内容;
3)根据学习者的交际需要确定学习目标;
4)允许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之方法:不同的渠道、媒介、参与 方式、步骤等等
5)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策略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之方法;
6)鼓掌学习者参与并表达他们的态度、情感等等;
7)具有挑战性但是不超过学习者的能力范围,鼓励学习者发挥自 己的冒险精神;
8)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并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各尽所能;
9)明确学习者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时以学习者为主,教师只 起指导作用;
10)提供练习使用语言的机会;
11)培养学习者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习者反思 学习过程,增强学习者对过程的认识。
可见,以上很多特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来进行任务的设计。只有一切从学习者的目的、能力、兴趣等为出发点 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合理而实用的任务来。
(4)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根据Harmer(2001)的观点教材选编的原则应包括1:
1)衡量的标准,比如教学理念、分级、语言活动、文化可溶性和 教参;
1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2)教材评估与师生的反馈;
3)教材取舍的灵活性。
赵伐教授(2005)曾指出,ESP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打破其原有的编 写方式和框架,一定要走―立体化‖的道路。―教材编写的立体化就是现在 的教材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有几本形孤影单的教科书,而是由教科书、练 习册、录音带、光盘、卡片、挂图、教师手册等组成的一个教材包‖
(程晓棠,2004)1。Kasper 认为,电影录像帮助学生成功地处理纸质 教材上的复杂内容2。Chun和Plass也认为3,电影视觉教材以两种方式帮 助学生解决印刷教材,一是在各自呈现的印刷教材内容与电影视觉内容 之间一种互相可参考的关系,二是给大脑提供更多帮助理解教材的信息,
学生从电影生动的视觉说明和画面中得道启示。另外也要从分利用网络 的优势来开设ESP课程。练习的编写、操作、检查等应该采取多样化的 手段,比如书面报告、网上讨论等等。
另外,在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ESP教材的特殊性,即要注重语言 还是注重专业知识,还是二者的合理结合?这一点,在ESP教材编写过 程中至关重要。国外的许多把英语视为第二语言的高校在教材多样性上 已经下了功夫,创立了成功的教材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美 国的许多高校的做法是:利用不同形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如纸质印刷 教材、电影录像、互联网超文本教材等,向学生提供各种不同教材的交 互式学习机会,以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如阅读英语版的专业 教材、写英文文章、进行科研和汇报科研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
1 程晓棠,《英语教材- 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Kasper L.F., 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 2 nd ed, New York McGraw, 1998
3 Chun D.M. 和 Plass J.L., Reseach on Text Comprehension in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The Open University, 1997
生的科研兴趣,而可以帮助学生很多与科研相关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 识面,增加其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5)语境的实用性原则
ESP教材的编写应以语境为主要手段,使教材达到实用的目的,同 时能充分体现各ESP课程的特色。Malinowski 把语境分为话语语境、情 境语境和文化语境1。话语语境 就是语境的上下文,情境语境 指人们使 用语言所处的周围环境,文化语境 指作为语言渊源的文化背景和人们所 存在的生活和习惯。Nunan(1993)2把语境分为两种:语言语境、经验 语境。语言语境 指围绕一个篇章的词、句子、语段和篇章的话语语境,
是编写语言教程应注重考虑的内容。经验语境 指篇章发生的现实世界环 境,是ESP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之一。ESP教材的编写就是应当充分考 虑并利用语境的提示、补充、解释等功能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ESP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选用大量相关实例。―利用生动真实的 语境使教材和学生接近,与教师接近,使教材内容变成和学习者交流的 工具。教材中的情景、场景、共有知识、生活实例以及学生的参与都成 为理解、运用教材的必要因素‖。练习设计也应以真实语境和实例为材 料,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书本和课堂上所接收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