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王大学 外语系 阮氏草 儒家思想对中国与越南教育的影响研究 大学毕业论文 汉语专业 2018 年于富寿 TRƯỜNG ĐẠI HỌC HÙNG VƯƠNG KHOA NGOẠI NGỮ NGUYỄN THỊ THẢO NGHIÊN CỨU ẢNH HƯỞNG CỦA TƯ TƯỞNG NHO GIÁO TỚI GIÁO DỤC TRUNG QUỐC VÀ VIỆT NAM KHOÁ LUẬN TỐT NGHIỆP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 ThS LÊ THỊ THU TRANG Ph Th 致谢 大学四年生活一晃就过去了,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档本人写 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我想对所有曾经 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感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本人的导师黎氏秋庄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 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一遍地指出每搞中具体问题,严格把 关,循循善诱。我想对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本人还要感谢在我学习 时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 感谢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 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本人才能充实的过度了四年的学习生 活。 本人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光是养育了我,更让本人有机会来读 者所大学,也为本人能够顺利和文成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本人一定 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回忆雄王大学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历历在日,让人倍感留恋,倍感珍 惜。毕业后本人同样会以雄王大学作为我人生的一种骄傲!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A 引言 选题理由 儒家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主体,起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以 儒家思想为基础、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价值的文化体系。儒家思想的形成,对 中国社会文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巨大 作用,以其特就得生命力不断传播、发展、完善、成为世界闻名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儒家文化 有很大的价值与影响。 也许在 21 世纪的今天,再谈儒家,似乎有点“过时”。然而,千百年 来,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无不在“儒”的基础上引申 和阐发。尤其是西汉以后的儒家,早已脱离原有的学术派系而成为中国知识 分子安身立命之根本,追名逐利之敲门砖,政治传统之工具。经过多少篡 改,多少曲解,多少加固,多少阐释,儒家已建立起稳定的思想架构和完整 的体系。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儒家,又是怎 样评说呢?儒家对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而 今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也出自于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又表现在哪些发面呢?通过研究儒家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本人 想找出儒家对越南教育的影响。因为越南是中国“山连着山、水连着水”的 邻国,两千多年来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很密切,因此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 思想第扎根于越南社会生活中,对越南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 家在教育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儒家对越南教育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中 越两国人民认同儒家文化促进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因此 本人选择、探索“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的课题。因论文会向读者供给儒 家对教育方面的影响。本人希望这个对学者有助于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 因此,也提高自己汉语水平。 2 研究背景 2.1 国内 西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许多儒士为逃避战乱,纷纷南下, 儒家思想由此带到了越南。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传 播与发展,已深深的扎根与越南社会生活中,对越南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越南本士出生的学者朱文安、胡李嫠、吴士连等,分别成为陈朝(12251400)、胡朝(1400-1407)和后黎朝代时期(1428-1789)重要的研究儒家文 学的代表。越南著名历史学家陶维英所说:“孔家最好的影响是在封建制度衰 落,社会的混乱时,正因为有儒教才是国家统一,市人民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 精神”。在教育方面上也无处不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思想。 2.2 国外 关于儒家对教育的影响的题目有很多学界对其进行的研究成果颇丰。何 成轩在《儒学南传史》中既有对北属时期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既有专章 介绍越南独立后儒学的发展:此外《越南儒家发展概况》简述了如家在越南 传播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儒家在近现代越南社会的发展及影响。北京大学梁 志明先生《论越南儒家的源流、特征和影响》一文梳理了越南儒教源流,指 出其特征一是儒道佛三者关系以融合为主流,发展趋势是相互渗透、补充和 趋于融合; 二是儒教兴盛突出表现为教育与科举的发展;三是越南儒家学既 受儒家的深刻影响,又融合释、道两家的思想分成;四是越南儒学家将中国 儒家思想应用到本国时,注入了爱国主义内容,使用了民族化的语言。文章 最后还揭示了儒教对越南的深远影响,颇有学术价值。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儒家文化对教育方面的影响。因此,本人将找出儒 家对越南教的影响。 全文一共分为三章 序论主要介绍选课题的理由、概括研究的内容、范围、方法等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传统思想概述 第二章: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第三章:儒家思想对越南教育的影响研究 研究目的 儒家思想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研究分析儒家思想对教 育方面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儒家文化在文化领域的价值。儒家文 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寻找分析总结儒 家学说主要内容、发展、影响,着重阐述儒家对中国与越南国文化教育方面 的影响。从而更了解儒家思想对教育方面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方法为: (1)研究理论方法 (2)收集参考资料 (3)考察、分析、综合研究法 B 正文 第一章 中国传统思想概述 1.1 中国的传统思想 1.1.1 道家 中国的道家思想是由老子开创的,后来又有庄子等人。自汉武帝在中国 实行“独尊儒术”,其他各种学派都逐渐消失了,只有老子和他创立的道家 学派,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儒家。道家思想的地位,虽然远不能与儒家思想相 比,但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流派之一,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在中国人中 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失意不得知的知识分子中非常流行。 1.1.1.1 老子 关于老子的生平,没有准确的说法。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 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鼻孔子 大几十岁。老子当过周代宫廷的小官,后来看到周王朝腐败,就离开了宫 廷。老子和孔子一样,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在后人编 的《老子》(也叫《道德经》一书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有些什么内容 呢? 第一,“道”是“万物之宗”。 老子开创的学派之所以叫道家,是有他的“无道观”来的。老子提出了 “道” 是“万物之宗”的根本观点。他以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主 宰。它在天地之前就有了,比上帝出现的还早。“道”是什么呢?没有形 状,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它是一种混混沌沌、恍、恍 惚惚,超时间、空间、永恒不变的东西,世界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出来 的,同时,又都遵循着“道”。这种“道”的观念,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与基础。 第二,矛盾对立,互相转化 老子从“道”的观念出发,看到了世界万物是变化的,任何事物都处于 矛盾对立、运用变化之中,比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低、美丑、前后、 刚柔、强弱、福祸、大小、生死,等等,它们中的任何一对都既互相对立, 又互相转化。万物都力求生存、壮大、然而却未曾想到,就是在求生存时, 实际是在走向灭亡;人们用智、逞强、争斗、本来是为了追求幸福,然而很 多少人因此而遭受了祸殃。因此,老子说:“祸兮福之所椅,祸兮福之所 伏”,就是说,灾祸里包括着幸福,幸福里隐藏着灾祸。辩证思想是老子思 想中的精华,对后人很有启发意义。 第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老子与孔子等思想家不同,他在对“无道”进行专门研究中,很重视自 然现象。他得出的结论是:天道自然。意思就说,自然就是自然,不是为了 什么,也不受谁支配,万物发育、生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天降甘 露,没有谁的命令就自然均匀;万物的生长变化,没有谁的命令就自然而然 地进行。天地万物如此,人的行为也应如此。圣人治理国家,也应该只掌握 一些大的原则,不要事事干涉,这样,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心悦诚服。用自然 的原则对待事物,就是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一心想有所作为,反而不 能成功,无为而治,方能把天下治理好。鉴于此,老自己反对儒家的“礼 治”,也反对法家的“法治”。 第四, 与世无争,清静求安。 这是老子的处世哲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老子主张作人应事事忍让, 安于现状,不要积极进取,争强好胜。他认为,一切事物在弱小时,生机勃 勃,一旦发展壮大,九离死不远了,强暴的人总是不得好死。天下最柔弱的 东西就是水,淡水可以在坚硬的东西中穿来穿去,没有什么力量能战胜它, 因而,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水那样的品质,最接近于得“道”。人出任厨 师也因该如此,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要安于柔雌,甘作天下的沟溪;虽深 知什么是光彩与荣耀,却安于暗昧,不求人知;虽深知什么是出人头地,却 安于单微,甘作天下的川谷。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能得到好的结局,丹霞反 而能盈满,委曲反而能保全,置身于众人之后,反而能在众人之先。根据这 样的道理,老子告诫人们,要忍辱,要知足,不要追求,归根结底,就是要 与是无争,清静无为。 1.1.1.2 庄子 庄子名叫庄周(约前 369- 前 286),战国时期宋国豪地(今山东) 人,与孟子生活在同时代。庄子曾作过地方小官,一辈子生活很穷,但却是个 大思想家,成为老子之后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所以后人把庄子和老子的道 家思想合称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的思想,基本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但有些小的区别。老子认为 世界上有大小、高低的差别,美丑、善恶的对立,而庄子完全否认那些区别和 对立认为世界上没有是非道理可言。比如,猴子在树上住,觉得很舒服,人确 认为危险,相反,人住在房子里觉得舒服,但把猴子关在房子里,它却感到很 难受。再比如,在香臭问题上狗吃粪觉得很香,人则觉得很臭。所以每一种物 都有自己的好。自已的恶,都有自己的可,自己的不可没有什么辨别是非的标 准。庄子认为,“道”本身没有界限,界限是人为的,差别是捏造的。因为有 了差别和界限,才有了是非、美丑、贵残,因为有了大小、多少、成败,才有 了斗争。谁都想证明自己正确,别人错误,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斗。实 际上,事物都是一样的,最好不去分辨,不去认识,不去干涉,忘掉一切,在 虚无的境界里振作,在虚无的境界里安身。 庄子把世界看成是一个人为的,充满争斗的,难以捉摸的世界,认为人 生活在世,就好像处在一个靶场上,怎样才能不被箭射中呢?只能采取躲避的 办法:一是不要做有用之人,要随波逐流。比如,树之所以长得越大越被人伤 害,就是因它有用,如果长的小,没有用,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二是要: “无已”,既一定要忘掉自己,超脱一切。达到:“无已”的方法,就是不接 受外外部任何干涉和引诱的影响,对什么都无感情,麻木不仁,甚至连自己的 存在也忘掉。如果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就与大自然混为一体了,从而也就获 得了人生的最大自由。 总而言之,庄子和老子,基本思想和处世哲学是一致的,那就是,顺其 自然,安于命运,逃避现实,清静无为。这种极力鼓吹消极处世的道家思想, 与主张积极人世的儒家思想截然不同,它很容易被处于逆境和失意地位的人所 接受,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因而,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天下不太平的年 代,老庄思想很流行的。老庄思想具有唯心、保守、消极的一面,同时也充满 了很多价值的哲学观点,比如:认为世界是在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差别都是 相对,对立的双方是互相转化的,等等。所以,和儒家、法家思想一样,成为 中国古代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1.1.1 法家 法家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又一个重要学派,主要形成于战国时期。春秋后 期,由于奴隶的不断暴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原来维特奴隶主贵族阶级统 治的“礼治”逐渐崩溃,失去了效力。于是与儒家的“礼治”思想相对立,在 各诸侯国出现了一股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的潮流。 战国初年,魏国宰相李悝(约前 455- 前 395)著《法经》,率先在魏国 进行变法。接着,吴起(约前 440- 前 381)在楚国变法。战国中期,商鞅(约 前 390- 前 338)在秦国变法。还有韩国的申不害,赵国的真到等都相续在本国 实行变法。这些人当时在各国都是掌握实权的政治家,为了扫除残余的奴隶主 贵族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建立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壮大新兴的 地址阶级他们积极主张通过“变法”的手段,打破旧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官 政治代替贵族政治,将国家权力集中于封建君主手中。在此基本上,他们进一 步主张,明确制定和公布法令,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这些积极主张并大力实 行“以法治国”的政治家们,在各种思潮激烈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思 想理论及其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他们的主张是以“法治”为核心, 所以被称为“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前边提到的李悝、吴起、商鞅、 申不害,还有更早一些的管仲,资产等人。但是法家作为一个思想学派,最突 出的代表人物则是后来的韩非,他是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并留下了一部 重要的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对后世影响很大。 1.1.2 其他学派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除了儒、道、法、三个主要学派,另外还有些学派, 这里再介绍一下墨家和兵家。 36 神,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在哲学、历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对儒家经典有 系统研究,他所写的书有《群书考辩》,主要从《尚书》、《春秋》等中国经 史著作中摘录一些历史事件及观点,另外《四书约解》就用字喃和汉字诠释 “四书”中的一些篇章。《芸台类语》是主要汇辑了宋代理学家的观点资料, 并加上自己的见解评论就能够很具体把黎贵惇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来。如在宇宙 观方面,他提出天行动而气静,地形静而气动,认为天静地动。 后黎朝还尊孔子为“万世帝主之师”,无论在京还是在地方都普建文庙, 祭拜孔子的规模更高,礼仪也更加完备,孔子的地位提高,阮朝继续实行后黎 朝尊儒家的政策,同时也面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威胁及天主教传播的挑战, 这使政治者更加注重整顿封建秩序,以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增加经济实 力,阮朝开国便全面仿效清朝的文物制度,大力推宗国学,阮朝的前期儒学仍 然居与政治地位,统治者在后黎朝基本上继续采取种种 实施推宗儒家,尤其是 明命帝嗣德帝都精通儒家,崇拜孔孟之道。在文庙与大城镇,春秋举行隆重的 祭典学校教学、政府文书、科举考试一律采用汉字,不准使用或者混用字喃, 儒学教育及制度完备的科举取士从上到下都一律实行,是的全社会都处与儒家 思想控制之中,而且从彊城拓展到眉南河三角洲,儒学已普及到今越南全境继 后黎儒学的极盛时代之后,此期越南学者开始大力开展自己的儒学研究,如: 黎光定,潘清简等等,出现一批文学、史学名著,如《大南实录》、《嘉定通 知志》等,民俗文学中也出现了宣扬儒家忠孝节文的故事书。 然而,儒家的这种繁盛背后却隐藏者深深的危机。1884 年,越南被迫鉴 定《顺化条约》,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 的儒家丧失了它成为统治思想的社会基础,加之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的猛烈冲击,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思想观念被全新的西方思想 观念所取代;另一方面,法国殖民者为扼杀越南的民族文化及其人民的民族意 识,也极力压制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汉字和喃字被拉丁化文字取得代,儒家不可 避免地走向衰落。这时期儒家传播失去了载体,科举制度被废除,士人学子失 去籍儒学入仕的进身之阶,儒学教育的地位的迅速下降。孔子也不再是至圣先 师,文庙徒存,祭孔礼废儒学逐丧失其独尊地位,急剧衰败,儒家虽然从此与 37 统治思想的独尊地位跌落下来,但经过两千年的传播、发展、儒学深刻影响了 越南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越南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南古代的历 史典籍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各方面著作,几乎都搭上了儒学的烙印 即使在近代衰落以后,它的思想影响仍然不绝如缕,绵延不息积淀与越南历史 的传统之中,存在与越南现代社会政治实践时所做的民族化努力,如格外强调 爱国主义内容,使国民族化语言,以字喃翻译、注释儒家经典等,都丰富并扩 大了儒学的内涵及社会影响,对与东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8,132]。 3.2 儒家思想对越南教育的影响 3.2.1 儒家思想对越南古代教育的影响 越南的古代教育基本上是儒家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建立儒家思 想的理想榜样 – 君子;与此同时,培养学习者取得良好的成绩,即通过诗歌和 作品达到表达能力和阐述儒家思想。实际上,这个目标成为主要的目标。从这 个目标出发,在我国近 10 个封建年代,教育计划主要是德育,没有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没有给人民培育农业生产的知识。在漫长的时间,黎朝、胡朝进行 了数学和医学考试;后来的朝代没有继承,发展。 越南儒家教育的内容就是重视德育,蔑视智慧,因为对于统治者来说,必 须有德,有德就安民有德才与天地同情将春风化雨。而关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尚未成为教育的内容。农民自发地学习,商人,木工,建筑,采矿,钢铁铸 造,机械工程等工艺业通过行会并直接参与生产,都没有任何学校,书籍,教 材。因此,儒家教育教科书体系基本上是儒家经典着作集中在四书五篇,用汉 字写的。基本上,在近十个世纪的越南儒家教育中,汉字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的语言,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 教育方法是经院和教条。教师每个月都制定一些讲课日;那时,学生们去 了教室,听取了五本书的教导。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几次写作练习。当学生 们做完,教官会给学生分数,分为四类:高级,平均,标准,差。 孩子立即被教导毫无意义。孩子们必须暗记,当他们长大一点后,他们学习文 38 学,(诗,对仗) 主要研究外国故事)。可以说,从上学到考试,学生们必 须在儒家的框架下进行训练,研究儒学的经典和北朝的历史。对于儒士来说, 做官是最高的理想;他们所有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必须遵循“圣人的道路”。 当然,这种训练将限制人们独立思考,扼杀的批判理性。 越南的古代教育没有划分教师的教育水平,没有严格规范的方案,文件和 教科书。不过考试,检查考试结果后才可以参加乡考,乡考过关了才可以参加 会考,达到会考的要求才可以参加庭考。学校分为两种类型:公立和私立。公 立学校在首都和各省、地区。在任何地方、庄子都建立私立学校。 3.2.1.1 儒家思想对越南科举有影响 以前越南每个村社都有负责祭拜孔庙的“斯文会”。它的宗旨是宣传、提 倡儒家精神,鼓励人们学习孔孟思想,而大部分斯文会成员都是进士、秀才、 举人、考生等儒士。村社在管理自身事务中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朝廷一般都不 干预。他们有排名次的传统。如果在村里没有名次就会被归入是没有地位的, 要做各种杂役,在节日、庆典中不能在乡想上参加。因此排名次对他们来说非 常重要。所以越南人说“王法比不上乡规”。这些都激励着人们去学习儒家, 从而使全社会的教育更加得到发展。 越南在十世纪以前是中国的群县,儒家在秦汉时期已经传如越南。中国派 到交址地区的官员就很重视教育。锡光、任延因此被认为是首开岭南华风的两 位太守。到了东汉末年,士燮担任交趾太守,大力提倡诗、书、礼、乐。士燮 因此而获得“士王”、“南邦学姐”的美誉。 越南独立后经过吴、丁、前黎、李、陈、胡、后李、阮等朝代从丁朝到阮 朝越南是三交同尊的。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 到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直至 1009 越南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巩 固和发展时的李朝,统治者开始把学习纳入轨道。1070 年,李太宗在京都升龙 建文庙奉祀孔子、周公、同时让皇子在此学习。1075 年李仁宗首次开科取士之 后,教育越来越发展。此后的历朝代都把科举作为选拨官员的重要途径。科举 成了通向仕途之路。为了取得功名,人们里头苦读圣贤书,社会上也因此形成 39 了学习的风监。到陈朝时科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学儒尊儒风气更加浓厚。 1076 年建设国子监,选文学之士教授官员子弟及平民中聪明俊秀之子弟。开始 建立科举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知识的占有与行使权力的权利密不可分,学识 的多少成为人们要求国家官职的唯一缺失的基础。这是推动教育的发展起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1225 年陈朝建立,1232 陈朝太宗模仿当时的做法对太学生举行 考试,根据成绩高低分录取进士。1246 年定大比取士,以七年为准的制度。第 二年有增设三层(状元,榜眼,探花)称号。这年科考阮钱中状元,黎文体中 榜眼,邓马罗中探花,太学生中试者四十三个人陈太宗以儒家学说为考试内 容,开科取士一共七次,录取进士二年重修国子监。1253 年李太宗塑造孔子、 周公、孟子像,定期奉祭并立国学院讲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 五经:诗、书、礼、易、乐,被称为越南一带 儒宗的朱文安他中太学士,给太 子讲授儒经,他的弟子有越南历史上执掌大权的儒家学者范师猛和黎佰适等 人。黎朝时又整顿和扩充国自监,称为太学以培养最高人才。1428 黎利在越南 建立后李王朝开始尊礼宗儒,是儒学独尊时期,后李诸谛军宗奉儒学以儒学作 为建国治民的指导思想,作为制定各种典章制度的理论依据,作为全国上下共 同遵守的金科宝律。从后李朝开始,孔子一在被神化,儒家具有某种程度的宗 教色彩,实际上几乎被推尊为国教。李太祖黎利建国之史,祠孔子以太牢其宗 重至矣。 1434 黎太宗正式开科取士,分为三等一二等被录取入国子监学习儒家思 想如:“五四”、“五经”另外还学习历史,文学等等,为了以后可以用自己 的知识去报答国家,三等免差。1442 黎圣宗为了称赞经过科考而中状元、中榜 眼、中探花的儒士并表扬对国家有功劳和贡献的英雄以 颁诏在越南国子监-文 庙首次设立“博士碑”。现在“博士碑”安置在文庙-天光湖两边,每个石碑放 在石头头乌龟背上。现在还有 82 个博士碑,在上面写上从 1442 年到 1799 年所 取得高成绩的名人,1483 功德十四年作文庙的成殿,并东西庑、更服殿,书版 祭器库、明伦东西堂。第二年又:作文庙成殿并东西庑、更服殿,书版祭器 库、明伦东西堂、东西讲堂、东西碑室三舍生学房诸们。1499 黎宪宗开科取 40 士,参加考试的人达四千多人。由此可见儒学教育的发展。后黎朝儒家教育更 广泛普及。 1802 阮朝建立,阮映称帝定都顺化,1803 年在顺化设立国学,全国各地 教育内容都是儒家典籍。1833 眀命帝颁令:每府布置七品教授一员,每县布置 正八品训导一员嗣德建藏书楼提供儒士用。阮朝特别重视对太子皇子的教育, 都用儒家经典的内容来教育太子和皇子们。西山王朝把儒家经典翻译成字喃来 进行教学。在推宗儒学方面阮朝比之前的朝代更加宗尚儒学。1919 越南在首都 顺化举行最后科取考试。此后越南在南方有一些学校开设儒家课程同时也教学 生汉字:西贡、顺化、大勤各地的大学也设有汉子讲座,顺化大学的汉子院由 汉学家主持,已经学为主,词章为辅,培养汉学的专门人才。1963 越南教育部 颁布以孔子诞生 月 28 日为“教育节”。这一天是各地举行孔子纪念日,宣传 孔子的道理。现在我们越南人的教育节不是像以前那样 月 28 号了,每年 11 月 20 号是我们全国的:“教育节”。“先学礼、后学文”,“尊师重道”,是 我们每个越南人对老师表示尊敬的,同时这也说明我们教育受孔子的思想影响 很深的。 3.2.1.2 汉字 说到教育不可不提到汉子在两千多年中,汉子一直在越南占据正统的地 位。汉字是正式文字。汉字与文言典籍在越南传播很早。秦末汉初,诗、书之 类的儒家经典已经传入越南。由汉朝至普朝经过千多年时间,现在越语吸收了 大量的汉语语汇,越南学者用汉字写了大量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 著作,故汉字又被越南史学家誉为“越南的文化宝库”。科取考试除西山朝 外,全部都是用汉字。学习的书籍都是汉文书籍, 如《一千字》、《三千 字》、《三字经》等蒙书、教导孩子们树立好好学习将来考状元理想的《幼学 五言》等。孩子们从小都背通这些书并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儒家学说,是一个永 恒的真理。 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汉字的使用用日趋广泛。而且教学和科举制度的确 立使每个受教育都必须学习、掌握汉子。因此古代越南把汉字称为“儒字” “咱们的字”对汉字的尊崇达到最顶级的地步,如看到路上有张用汉文写的字 41 条,就赶忙捡起来放到庄重的地方或者烧掉,不管字条的内容是赞美孔孟之道 的还是反孔孟之道的,因为它使用“儒字”,即圣贤之子写成的,所以一律受 到尊重。另外还是用汉子型文字“字喃”,10-13 世纪,越南利用汉字“六书” 中的形声、假借等造字、用字办法、创造出本国文字“字喃”,字喃包括为书 写越南语而借用的汉子及另创的越南字。借用的汉字只借音不借义,自创的字 则完全模仿汉字的结构,往往由两个汉字拼写文成,一边表声,一边表义。 “字喃”在陈朝时广泛流行。胡朝时胡李还曾用“字喃”翻译儒家经典。“字 喃”到 17 世纪被拉丁文代替,成为一种死文字。但是,现在还能够借助汉子释 读。汉子成为发掘越南传统文化宝库的工具和桥梁,越南语约 90%的词汇来源于 汉语[9,39]。过去我们祖先的几乎所有的著作都是用汉字写的。必须认识汉 字,才能通过数量巨大的汉 -喃书库挖掘民族的遗产。现在虽然文字已经被改 变了,但是越南人写字的时候汉字还占 60%,那就是汉越文。 3.2.1.3 在教育方面中还有一个独特的那就是“三教考试”的形式 越南儒家的发展过程是随着教育制度和开科取士制度的引入同时进行的。 这个时期越南的教育与中国有所不同。越南科举考试的独具特色就是儒、佛、 道三教考试是结合起。1195 年越南开始举办儒、佛、道三教考试。1227 年陈胡 又举办了第二次三教考试。即使到了后黎朝,儒家已经占统治地位,但是科举 考试并没有因此而“唯儒一家,别无他家”,相反在一定时期里,儒、佛、道 三教考试规模更大了,取士之门开的更大了。 “三教考试”是越南开科取士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特色,开科取士制度对封 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主动适应,对于维护越南冯家社会的统一和发展做 出贡献的。正是有了历代封建朝廷的重视“三教考试”的实行,越南历史上才 会同时出现儒、佛、道三个宗教的局面。 3.2.2 儒家思想对越南现代教育的影响 越南革命教育诞生于 1945 年 月,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它的运动和发展 连缀于越南革命时期。在每一个革命历史时期,党、国家都及时提出了实践教 育的观点,方针和解决方案。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发展人力 源,培养人才,为国家和越南的文化和人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发展教育和 42 科学技术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投资于教育就是对发展的投资。要根据社会 的发展要求,以全面彻底改造教育;按照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民主化、国 际化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为国防建设事业服务。促进社会化学习的发 展,为所有公民创造得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越南人民全面,道德,智慧,健康,和专业,忠于民族 独立和社会主义理想的发展;形成和培育公民的人格,素质和能力,符合于国家 建设和国防的要求。越南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为基础,它是 带着的社会性、民族性、科学性、现代性的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活动必须遵循 实践的原则,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连缀,学校教育配合与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内容是全面,实用,现代化,系统化;重视教育思想和公 民意识教育;保存和促进人类的传统和文化特色,符合于学生年龄的心生理学的 发展。教育方法是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醉心于学习及上进神志。把教育方案具体化为教材符合于各个教育水平,教育 极度以保证教材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国家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 (1 至 年级的小学,6 至 年级的初中,10 至 12 年级的高中);职业教育(职 业中学和职业培训)高等教育(有 高等和大学);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 士学位。教育方式有正式和非正式。国家教育体系证书包括小学证书,初中证 书,高中证书,专业职业证书,高等证书,大学证书,硕士证书,博士证书。 国家教育系统的证书发给学习者以确认培训或培养提高学习程度的学习成绩。 3.2.2.1.积极影响 对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对越南现代教育事业有积极影响 (1)好学思想 儒家创始人都是好学的学习者。 他们认为,如果你不好学,就“想人变 成笨蛋”,“想勇变成叛逆”,“想刚变成暴力”。孔子认为普通百姓一般都 要受苦难才知道。 这是一种进取的观点,使他的弟子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直继续好学精神,上进神志精神。对鼓励学习运动作出重要的作用。今日, 越南国家正在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期,人们面临着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发 展很大的需求。因此,在越南国家对每个人,每个家庭和社会学习是一个迫切 43 的需求。 儒家儒学的好学精神、上进神志精神对今天建设社会学习具有重要意 义。 (2)学与习之间,学习与行动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教育方法论的一个有价值的思想,以贯彻在今天教与学过程中实现 “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孔子说,要学 会知道,需要四无:“无意,无必,无故,无我。” 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 学到或没有真正了解,关于这个主题或者学习内容已经有了其他的想法,学习 之前就带着错误的意思。当根据不确定的判断去了解这个问题,然后断言另一 个则缺乏客观性,难以达到物理学。 (3)尊师重道传统 以前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仪教化。荀子将君 师并称,以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认为只有尊师重道,整个社会才能 按照“道统”的方向顺利发展。因有影响,越南教育一直续承尊师重道的思 想。说到老师我们都知道无师不通、一字为师半字为师的俗语。可以看到这些 俗语旨在表达每一位老师的作用和地位。父母给予我们的今天生活,那么老师 给我们带来有益的知识。因此对于每个学生一定要尊师重道、牢记老师的恩 情。“尊师重道”是越南人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且教师这个行业是最受全社会 关心和尊重的。“老师”一词在越南语中有诸多形象的表达方式,如比喻为园 丁,蜡烛,划船人 ,或者亲切地称为“我的另一位母亲”,不难想象,每年 11 月 20 日对越南人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足见越南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社 会对教师的尊重。这日越南的所有学校都放一天假,学生们向老师献花,送给 老师礼物以对老师表示自己的谢忱。 3.2.2.2 消极影响 儒学的学习方向是古代,古人和古事。 遇到困难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都 是要弄清楚“前任”,“圣洁”,“圣人”是如何解决。与“天古”古人不 同,就是错误的,奇怪的,犯罪的。各国家被汉人统治主要向到汉人的“仙 王”,“仙圣”“圣贤”的思想。在越南国家,直到 19 世纪,一些儒家人士去 法国谈论“无人驾驶的汽车”,“灯光不需要任何人燃烧 ”被认为是怪 44 物,荒诞无稽。古老的精神回归古老,给旧社会的学习传统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到目前为止,这种耻辱对道路上的智力发展造成了很多障碍。 过去,儒 家欢畅地提出了“温故知新”四个字。对于新的知识,要温习旧的知识 ,能过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从孔子,孟子到后来的儒家学者,人们都是温习。他们 的学习方法是重复,温习,学舌,记住,尽管不太明白也没事的的。 功课的内 容,都必须温习每个月,每年,甚至几十年。那些不了解的人都被认为由于学 习质量差。 今天,这种学习方法仍然收到鼓励和适用于童儿和群众的对象。如 果回归古代就更好,工作越多越好。 如果把古人的许多成就结合起来,那么现 在和将来什么都可以知道正确,也可以成功。许多人仍然相信“温故知新”的 精神,他们认为结合好必将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成功或完美。实际上,儒学永远 是打圈子的,而不脱离旧社会的“一成不变”的形式。从别人想出或说出 以 “温习”学习。当他们完成学习时,就教给未知道的人。 教学方式就是已温习 的方法。 因此,老师时代传给学生时代,然后学生时代有传给下个学生时代而 传达的内容都是一样。通过“传述”的方法,将让发展和创造是很贫穷和限制 的。前赴后续,但只是“增加”或“减少”了一点“圣人”的思想。 今天,由 于儒家学者以前的“温故”,儒家的教育思想也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 们必须清楚彻底地消除这些消极的学习方式。 儒家倡导“学而优则仕”,这种教育目的观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儿 童从小就被这种以学求官,以学求利的思想所熏陶,所诱导,他们的学习动机 自然也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把读书看成是跳出苦海,将来飞黄腾达走 向政坛的唯一途径,希望可以通过读书取得好成绩,拿到高文凭,最终找到所 谓的“铁饭碗“,如今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之际竞相报考公务员, 选调生,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为了竞争一个岗位不计一切代价,报考各种辅导 班,练就各种“神功”,总之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与功利 性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不无关系这样的教育目的如何实现人和社会的真正发 展。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 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一味灌输书本知识,让学生机械硬背,完全将学生 45 视为存储知识的容器,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形成了“十年寒窗无 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喜剧性”悲剧。 小结 再一次肯定,在进两千年的发展中,儒家影响了深化我国越南文化生活的 许多方面。特别是它在我国的教育中仍有深刻的形象。它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 北属一千多年的时间,儒家逐渐扎根了越南的思想。第三章通过研究让我们可 了解中怎样传入到越南,哪个条件让它传入越南特别是它对越南古代及现代教 育又怎样的影响。 46 C 结语 在古代时期中国是人类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经过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中 国哲学历史包含非常丰富的哲学系统。儒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 孔孟的儒家哲学思想历史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儒家思想给中国教 育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可以知道教育领域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 在国内它还传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其中有越南国家。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也渗透到了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同时成为越南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越南民族文化的重要遗 产。本文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髓进行了梳理,并对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 想在越南的传播进行了论述分分析,进而对儒家思想对越南的教育的影响和利 用加以分析和研究。不仅对越南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的的历史贡献, 而且深入到越南人民的意识之中,并构成了越南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为越南传 统文化的主流。总之来说儒家重视教育和“有教无类,机会均等”的传统在越 南转化为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成为越南 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因此尽管以前越南经济不发达 而且经历过长期战乱,但越南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也可以算东南亚国家中是比较 高的,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大军。现在越南教育系统也跟很多国家的教育 系统一样,已经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 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全认识字为 90%。越南已经成为亚洲国家中教 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引进先进科学 技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越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47 D 参考文献 王顺洪 中国概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王秀琳 中国旅游与文化 (上).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8 张健 教育面临的挑战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周立升 颜炳罡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姜林祥 薛君度 儒学与社会现代化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吴小强 孔子教育范式与中华文化传承 社会科学版,2014 张月娥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内容及现代启示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李文升 儒家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咸宁学院学报,2011 赵峰 儒家文化对越南和新加坡教育的影响 兰州学刊,2008 10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Văn kiện đại hội Đại biểu toàn quốc lần thứ XI, Nxb Chính trị quốc gia, Hà Nội, 2011 11 Tạp chí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 số 7(92) -2015 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111011295669.htm 13 http://www.ica.org.cn/nlb/index_415_4576.html 14 http://www.xzbu.com/9/view-3804361.htm 15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4015314830593907.htm 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4%92%E5%AE%B6%E6%96%87%E5%8 17 https://wenku.baidu.com/view/d98a7d3531126edb6f1a108c.html 18.http://www.ica.org.cn/nlb/content.aspx?nodeid=415&page=ContentPage &contet 目录 A 引言 1 选题理由 研究背景 2.1 国内 2.2 国外 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B 正文 第一章 中国传统思想概述 1.1 中国的传统思想 1.1.1 道家 1.1.1.1 老子 1.1.1.2 庄子 1.1.1 法家 1.1.2 其他学派 1.1.3.1 墨家 1.1.3.2 兵家 1.2 孔子与儒家的创立 10 1.3 儒家思想的演变 11 1.4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4 第二章 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7 2.1 儒家对中国的影响 17 2.1.1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 17 2.1.2 儒家思想在中国重新受到重视 18 2.2 儒家的教育价值 19 2.3 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0 2.3.1 儒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20 2.3.1.1 积极的影响 20 2.3.1.2 消极的影响 23 2.3.2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24 2.3.2.1 积极的影响 24 2.3.2.2 第三章 消极的影响 27 儒家思想对越南教育的影响 30 3.1 儒家在越南的传播过程 30 3.1.1 秦汉之际 30 3.1.2 两普至隋唐时期 31 3.1.3 儒家在越南封建社会的发展 32 3.1.4 儒家的全盛与衰落 34 3.2 儒家思想对越南教育的影响 37 3.2.1 儒家思想对越南古代教育的影响 37 3.2.1.1 儒家思想对越南科举有影响 38 3.2.1.2 汉字 40 3.2.1.3 在教育方面中还有一个独特的那就是“三教考试”的形式 41 3.2.2 儒家思想对越南现代教育的影响 41 3.2.2.1.积极影响 42 3.2.2.2 消极影响 43 C 结语 46 D 参考文献 47